作为一个反传武人事,我给传武洗个白。。
戚继光在兵书里曾经写过传武的问题
原文找着费劲,大致意思如下
中间的解释我删了。。下面看戚继光原文吧。。我这语文水平说出来丢人。。
我的语文水准说不出戚继光大帅那么文雅(人家还文言文呢~),大意没错就好。。
戚大帅没记错自己也弄过类似拳谱之类的,让下面士兵练这些战场上真正有用的武术。
传武不是没好东西,关键看留下了什么。。
再说题目,练过拳击的话,不知道有没有人学过这么一个,出重拳,头一定不能超过自己的前脚,我是这么学的,不保证对毕竟是业余,解释就是,如果上步后手拳,脸送到前脚前面了,结果就是重心不稳收不回来被人轻松迎击。可以理解为下盘要稳固。
所以,下盘稳固没错,错的是现在的“传武人士”。。
开大阵,对大敌。比场中较艺,擒捕小贼不同。堂堂之阵千百人列队而前,勇者不得先,怯者不得后;丛枪戳来,丛枪戳去,乱刀砍来,乱杀还他,只是一齐拥进,转手皆难,焉能容得左右动跳?一人回头,大众同疑;一人转移寸步,大众亦要夺心,焉能容得或进或退?平日十分武艺,临时如用得五分出,亦可成功;用得八分,天下无敌;未有临阵用尽平日十分本事,而能从容活泼者也。谚云:到厮打时,忘了拿法。兵岂易言哉?俞公棍所以单人打不得,对不知音人打不得者,正是无虚花法也。长枪单人用之,如圈串,是学手法;进退,是学步法、身法。除此复有所谓单舞者,皆是花法,不可学也。须两枪对较,一照批迎、切磋、扌崩挤、著拿、大小门圈穿,按一字对戳一枪,每一字经过万遍不失,字字对得过,乃为成艺,后方可随意应敌,因敌制胜也。藤牌单人跳舞,免不得,乃是必要从此学来。内有闪滚之类,亦是花法。定须持标与长枪对杀,先标使去,亦要不早不迟;标既脱手,要进得速、出刀快,方为成艺。钩镰叉钯如转身跳打之类,皆是花法,不惟无益,且学熟误人第一。叉钯花法甚多,铲去不尽,只是照俞公棍法以使叉钯钩镰,庶无花法,而堪实用也。
里面加粗一段,很明显我国古代传武也是有讲究真打不玩套路的。。只能说在传武这件事上,我们是真的去其精华取其糟粕了。。
其实我一直觉得,传武的很多问题都可以靠游戏来回答,毕竟竞技和游戏都是game不是。
现代人应该都玩过一两款带天梯排名排位之类的游戏,你们可以回忆回忆自己的游戏生涯,是不是越低的分段,套路越是百花齐放,而一旦你冲到了什么王者/传说/大师之类的地方,是不是就剩下那么几个打法来来回回。你在天梯20级也知道要保场面抢节奏,在青铜5也知道要打好线上补刀压制,在传说/大师/王者,其实也强调这么些东西。可你自己知道,同一句话在不同的地方意味着什么。
现在的传武,就是那些游戏里在冲分的时候被淘汰掉的套路,你能说它一定不能打吗?
不能,只要回到那个鱼塘,还是可以快乐遨游,又或者加入各种针对策略,随着分段不断变化,也可以继续玩,只可惜,这两样,传武都做不到,或者说,不愿去做。它即不想关起门来自娱自乐(低分段一天赢一把,赢一把乐一天),走出去呢又敝帚自珍,不愿意学习其它现代技法,天天想维护自己那点神秘性(兼收并蓄正经冲分),各种可笑的新闻自然就层出不穷了。
正经说点论据吧,了解过螳螂拳的朋友可能知道,螳螂有所谓“八打八不打”,其中的不打指的是人身体8个要害,不下死手的时候禁止攻击。其中有一条叫不打中间剑突,这个部位就是人体胸腔的上部,差不多锁骨中间的位置。因为这里有软骨,击中之后很容易造成软骨骨折,倒插入肺,有生命危险。这个经验对不对,以古代的人体营养摄入和医疗条件,这个经验太对了。但是放到现代呢,实际这里对于很多运动员甚至非运动员来说,已经不像诸如太阳后脑那样危险了,更好的训练和营养条件使得人体的抗击打能力强化了很多,你就没见过到现代搏击禁止打这个部位吧。这就是与时俱进最简单的地方,不要小瞧一个点,多了攻击部位,意味着可以开发更多的技巧和套路,实际搏击的策略和战术也会有更多的变化,搏击的进步正是这样一点一点变化的。
所有的搏击运动都在一点点进步,没有一种竞技运动可以身免。毕竟人都是两条胳膊两条腿,能攻击的地方也只有那么十几二十个,太阳底下哪来那么多新鲜事。有兴趣可以去了解一下,防御侧鞭腿,这么一个最基本的格斗动作,散打从有比赛之后,主流方法变化过多少次。现在人人推崇的MMA,刚成立的时候和现在,运动员的主流技术特点又变化了多少次。巴西柔术刚出来的时候,夸一句各种出奇制胜没毛病吧。现在是个无限制格斗运动员,他敢不会地面技术?
那么这些,抱残守缺的传武,做了吗?
就这个问题,本人曾经请教过一位武林老前辈。他老人家住在武当后山不问世事,精心钻研武学六十年。据他的说法,武术要登峰造极,讲究的是天人合一。具体合一的门道太过复杂,讲出来估计你们也听不懂,简单说就是身体和地面需要深度融合,打个比方就像百年老树,树根深扎地面五尺,所以才风吹不倒,雨打不断。
但是,现在的传武为什么下盘不稳了呢?是马步扎的不好嘛,地不平嘛?非也!关键在于鞋不对!鞋乃身体和地面的接合之处,是立人之本。你们都回想一下,路要走得舒服,是不是鞋最重要?!大了不跟,小了挤脚,底厚了不稳,底薄了硌得疼,是不是这么一个简单的道理?
以前的武林老前辈穿什么鞋呢?千层底老布鞋,纯棉土布为原材料,经过棉线千穿百纳,既厚实,又透气,软硬还适中。穿这种鞋打拳,接!地!气!人之功与地之气通过透气凉爽的鞋底紧密结合,浑然一体,就像树根紧紧抓住泥土一个道理嘛。
可惜,这种材料和工艺现在都已经失传了!但看现在比赛都穿什么鞋,拳击鞋?跑鞋?乔丹鞋?完全的错误!这些鞋子都是塑胶材料,不透气!完全切断了脚与地的联系,所以好的功夫就发挥不出,再稳的马步没有了根,自然就站不牢了嘛!
俗话说,好马配好鞍,没错!
因为他们不够胖,说真的。
很多人以为超人是最佳格斗身材,错,这是最佳观赏身材,宽肩细腰长腿倒三角身。克拉克肯特的下盘稳,那是因为他是氪星人。如果他是地球人,准被量级比自己低的撂倒。
下盘稳靠的是什么?
不是马步,不是扎根,不是天人合一更不是鞋子。是粗腿,是肥腰,是低重心。
你想想古代力士的形象是怎么样的?腰大膀宽,腿似铁塔,大概就是这个样子的:
两腿一迈、双手一叉,撂倒我,你倒是来呀...
有人说,力气是大,能不能打啊?我来分析一下不能打是什么情况:
就算战力到达572250,依然是弱鸡一枚。为什么?因为他练出了腹肌!腹肌是力士最不能容忍的,是一种巨大的浪费。首先我们要明白腹肌是自始至终存在的,但是体表脂率的减少让它凸显出来,所以练腹肌最快捷的方法是塑形锻炼后做有氧减脂,而不是猛做卷腹和仰卧起坐。但对于保镖力士来说,能打才是硬道理,体表油脂集聚在腰腹之间,能够有效地保护内脏、缓解冲击,你拿空心铁棍敲到石板上都能震得头昏眼花,人家用大斧劈断钢刀屁事没有。拳击手有腹肌那是有量级限制,要减重,重量级拳击哪个上身是倒三角的,哪个腰是不是厚实厚实的?
再看看真正的许褚的手和腿。他的膀虽然不大,只有头那么大,但也有普通人腰那么粗,更重要的是他的上臂和膀一样粗,他的小臂和上臂一样粗,说明他没有刻意练大臂。他的大腿有脑袋两倍粗,小腿也比普通人腰更粗,要抱住这条大腿恐怕两个人全力都做不到。如果真有人长到这样,泰森也不敢和他打拳。按照拳克拿、拿克摔、摔克拳,摔跤对打击有一定优势,力士玩摔跤的多、传武练摔跤却很少。
所以传武追求下盘稳固,恰恰就是因为其弱点是下盘。这是体格限制,站姿步法只能改善情况,不能解决问题。你总不能让大师顿顿牛肉,吃成许褚那个样子吧
因为审美导致的身材变化
很多明清古代的高手,身材其实是
上窄下宽,腰邦宽大,虎背熊腰,腿短粗。是古人认为“健美","能打"的身材。
先不论传武和现代搏击的高下,就视频哪几个小伙,
细胳膊细腿的,体格首先就不行了。
什么叫虎背,
就是结实,厚实。但不宽。
熊腰
就不解释了
大侠霍元甲,172,90kg。这身材换一个现代人,胖的不行吧?
这种身材就算没练过,你想两下打翻也挺不容易。
古代这种上窄下宽,短粗腿,不倒翁的身材,
重心很低,
当然下盘非常稳。
而近代受到欧美文化的影响,认为粗腰、短腿很丑,
都喜欢那种倒三角,大宽肩,粗胳膊,细腰,细长小腿的健美身材。
你再看看古代将军的身材
秦朝将军的兵马俑
现代人不喜欢把腿练粗,不喜欢将军肚。
下盘又长又细,这种身材重心肯定上移,
武术套路再多,
身材不稳一样没卵用。
很简单。因为传武不能打。
其实现在的传武,起源既不是民间打斗,也不是官方军队,而是街头卖艺。
我们先来看民间打斗好了。
1,古代生产力低下,有钱有闲去习武的人本身就是极少数。
2,古代没有科学方法,训练效率低下。
3,古代没有飞机火车,根本不存在大规模的竞技交流,要统一规则更是天方夜谭。所以,古代即使存在所谓的民间高手,充其量不过是村霸。
古代不可能有博大精深的格斗技术。
再看官方军队。
1,军队打仗显然不可能靠格斗。 就连刀剑都不是重要的战争武器。
说骑马射箭,矛,戈,这些的,还有那么一丁点可信度。格斗,刀剑这些简直是扯淡。
2,古代打仗,个人武功可以忽略不计。真正重要的是后勤,士气,指挥,战术…
3,大将单挑,只有傻到把演义当史实的人才信。以一敌十的情况也会有,那是在敌军溃败时,将军精兵穿着完备的盔甲,收割那些士气崩溃丢盔弃甲的逃兵罢了。
4,因为古代国情的缘故,中国并没有像欧洲,日本那样,有贵族决斗的风气。所以不管是格斗还是械斗,都没有流传下来的机遇。
那为什么日本有传武剑道,欧洲有传武击剑呢?
本质上还是国情不同,他们有贵族决斗的风气。
而只有贵族,才有意愿,有能力,有资源去把“高贵”的活儿延续下去。
中国没有这样的国情,没有这样的决斗风气,没有这样的贵族阶级,在经历现代化战争后,就没什么古代武术流传下来了。
而且,剑道,击剑,说白了,仅仅在名头上是传武,实质上已经和传武没关系了。
剑道和击剑,都是经过现代化改造的,已经和古代的技法差异很大了,只是继承了一个名头罢了。
传武是从街头卖艺来的。
因为是卖艺,所以要有表演性,要耍花活儿才好看。
并不是只有中国有传武花活儿。 日本,美国都有。
日本有居合道。居合道就是表演花活儿。如果一个人纯粹只练居合道,上了剑道比赛,肯定是在第一轮被干下去。
美国有WWE。WWE表演很精彩,是按照剧本的表演。但纯粹的WWE选手是没法去UFC打的,上了UFC就会被打爆。
但是,我们会因此否定表演的价值吗? 不会。
居合道依然很酷。 WWE依然非常好看。
专精于表演,演技出众,照样能名利双收。
中国传武是中国特色的宝贵文化。
中国传武在影视,文学,游戏……等领域有突出的魅力。
传武不应该被侮辱,不应该被抹黑。
那么,是谁在侮辱传武?抹黑传武呢?
是暴打雷公太极的徐某人吗? 是吊锤马保国的格斗选手吗? 是TKO太极传人张麒的老将邓勇吗? 是揭露闫芳骗局的人吗?
都不是。
侮辱传武,抹黑传武的,正是那些表演魔术杂技,然后声称传武可以实战,声称气功内力,声称插眼踢裆武德高尚,气功内力术高莫用,实战技法一击必杀不能比赛,甚至还有宣称经络穴位真气可以治病的骗子们!!!
中国传武要发扬光大,必须把这些骗子们都清洗掉。让中国传武回归正经的表演路线。
那些尬吹传武的,不是X就是X。
他们妄图宣传虚假的中华文化,把中国传武扼杀掉。
他们看到黑客帝国里,中国传武的优秀表现,就知道一定要毁掉中国传武。
他们毁掉中国传武的方式,就是吹捧。
现在,他们的目的已经达到了。
中国传武已经发臭了,到处是大师。
要重拾中国传武的优秀文化,必须干掉那些吹嘘传武实战,吹嘘传武治病的骗子。
不能,因为亲兄弟也要明算账不是。即使一个人,他有很多领地,也没办法把它们合并,何况不同领地的继承顺位也是不同的。欧洲这些王室疯狂乱伦,也没统一欧洲。不过查理五世的领地加起来是相当庞大。算血统,欧洲那些王室都是世代联姻的亲戚。
查理五世(1500年2月24日-1558年9月21日),即位前通称奥地利的查理,神圣罗马帝国皇帝(1519年-1556年在位),西西里国王(称卡洛一世,1516年-1556年),那不勒斯国王(称卡洛四世,1516年-1556年),低地国家至高无上的君主。 他在欧洲人心目中是“哈布斯堡王朝争霸时代”的主角,也开启西班牙日不落帝国的时代。
查理五世是哈布斯堡王朝广泛的皇室联姻的最终产物。他是出身于哈布斯堡家族的西班牙国王腓力一世与卡斯蒂利亚的胡安娜(疯女)之子,阿拉贡的斐迪南二世与卡斯蒂利亚的伊莎贝拉一世的外孙,神圣罗马帝国皇帝马克西米连一世和勃艮第女公爵玛丽的孙子。
查理于1506年(他的父亲死于那一年)继承了低地国家和弗朗什孔泰。当他强悍的外祖父斐迪南二世在1516年去世后,他成为一片巨大领地的拥有者,这片领地包括他母亲的卡斯蒂利亚和斐迪南二世统治的阿拉贡、纳瓦拉、格拉纳达、那不勒斯、西西里、撒丁, 以及整个西属美洲(在他统治时期,西班牙在美洲的殖民地由于征服墨西哥和秘鲁又扩大了好几倍)。
在祖父马克西米连一世去世后,查理又得以继承哈布斯堡家族在奥地利的产业。通过向选帝侯行贿等手段,他在1519年战胜法国国王弗朗索瓦一世当选为神圣罗马帝国皇帝。
1555年在击溃新教力量的最后努力失败后,查理五世就开始脱离政治生活。他把自己的个人帝国——西班牙和低地国家传给了儿子腓力二世;把神圣罗马帝国传给了弟弟斐迪南一世(1555年10月25日放弃尼德兰王位给腓力;1556年1月16日放弃西班牙王位给腓力;1556年9月12日放弃皇帝帝位给斐迪南)。
查理五世的家庭
妻子:葡萄牙公主伊莎贝拉,1526年结婚
子女:
腓力二世(菲利普二世),他的王位继承人,享年71岁。
玛丽亚(1528-1603),嫁马克西米连二世,享年74岁。
胡安娜(1535-1573),嫁葡萄牙太子若昂,终年38岁。
马克西米利安二世(1527年7月31日-1576年10月12日)是哈布斯堡王朝的神圣罗马帝国皇帝(1564年至1576年在位)。1548年至1550年马克西米利安摄政西班牙,1562年被选为波希米亚国王(1564年-1576年在位)和罗马人民的国王(1562年至1576年在位),1563年又被选为匈牙利国王(1564年至1576年在位),1564年加冕为神圣罗马帝国皇帝。他也曾试图成为波兰国王,但没有成功。
马克西米利安1527年出生在维也纳,父亲斐迪南一世是神圣罗马帝国皇帝(1556年至1564年在位),母亲安娜是波希米亚和匈牙利国王弗拉迪斯拉夫四世的女儿。1548年马克西米利安同神圣罗马帝国皇帝查理五世(1530年至1556年在位)的女儿玛丽亚结婚,查理五世同时也是马克西米利安父亲斐迪南一世的哥哥,即马克西米利安的伯父。(堂兄妹乱伦)
腓力二世。西班牙国王 (1556年-1598年在位)和葡萄牙国王(称腓力一世1580年-1598年在位) 。查理五世儿子。1570年马克西米利安将女儿安娜嫁给了腓力二世,成为他的第四个妻子。安娜是腓力二世妹妹玛利亚的女儿,生下腓力三世。(甥舅乱伦)
腓力四世,娶奥地利的玛丽亚·安娜(神圣罗马帝国皇帝斐迪南三世之女,母亲玛丽亚·安娜是腓力四世的亲妹妹)。(甥舅乱伦)
聪明人靠统计数字和洞察来得出结论。
平庸的人仅依靠统计数字来获取信息。
笨蛋成天看个案小作文来悲鸣或自嗨。
聪明人靠统计数字和洞察来得出结论。
平庸的人仅依靠统计数字来获取信息。
笨蛋成天看个案小作文来悲鸣或自嗨。
谢邀。这个问题很简单:如果知道各个号码的中奖概率一样,他们还会成为彩民吗?
***** ***** *****
上面这句话是调侃。如果要认真回答这个问题,得从两个方向回答:
以双色球(红球 33 选 6,蓝球 16 选 1)为例,在 2015-11-17 的开奖中,全国投注量为 323,653,256 元,即 161,826,628 注,而不同的投注数 共有 17,721,088 种,所以平均每种组合大概有 9 个人投注。那么, 1,2,3,4,5,6,7 这样的组合是否有 9 个人投注呢? 还真的挺有可能呢。全国那么多人玩双色球,有 9 个人次投注了这个充满规律的号还真不奇怪。
所以,题主的命题看起来好像不太成立。
当然了,一定有很多人觉得觉得这个号绝无可能中奖,那么我们来看看近 300 期双色球的开奖情况:
根据计算,四等奖的中奖概率大约为 1 / 2303, 但在最近 300 期里,它中了 1 次四等奖,中奖率还高于平均值呢。
用我自己创造的词语来说:他们被 “归类假象” 蒙蔽了。
什么叫 “归类假象” 呢?
就是看似有意义的归类,在我们所关心的维度下没有意义,反而对我们的判断造成了干扰。
就概率而言,似乎可以用一种很有意义的方式将所有情形进行归类,而看上去不同类别的发生概率差别很大,然而实际上,这个差别只是由于它们在总数上的差异造成的。从任何一个类别中抽取相同个数的例子,其发生的概率或期望并无任何不同。
就本题的来说,我们不难理解彩民们的想法:
他们不自觉地把彩票中奖号码归类成了 “有规律组” 和 “无规律组”。
以双色球为例:“有规律组”的情形可能包括: 7个数呈等差数列,7个数都小于10,7个数都是偶数,7个数包含了两个等比数列等等……其他的都为 “无规律组"。
彩民们研究了一下以往的中奖号码,发现过去好像极少开出”有规律组“ 的情形,所以他们认为:
这个推论有道理吗?看起来好像很像回事呢。
但实际上,上面的那句话是不对的,正确的说法是:
这两句话有什么不同呢?简单地说,后者是 有规律组 和 无规律组的 等比例抽样,而前者是 有规律组 和 无规律组的 1:1 抽样,样本大小就不一样,概率分布又怎么会一样呢。
举个例子,假设有 100000 个号码组合,其中有规律的有 1000 组,无规律的有 99000 组。
假如彩票中心抽奖了 100 次,每次中奖 1 个号码组合
然而,对彩民来说,
中彩票的平均次数= 买彩票的次数 * 中奖号码属于这个分类的概率 * 买的彩票数在该分类中的比例
如果买了 100 次彩票,每次 1 注,
毫无差异。
以上的推导非常简单,连小学生都很容易理解吧?
但是在生活中,这种看似简单的 “归类假象” 可骗了不少人哦。
举个例子,这是一个古老的故事:
曾经有一个女子学院,有一天校长提议道,为了活跃学院的气氛,建议招一部分男生。董事会的成员坚决反对:千万不能这样,否则的话,一年后会有一半的女生退学的!
在最终的妥协下,校长决定,当年招收 1% 的男生做试验。
一年后,校长宣布:“招收男生的计划取得了圆满成功。诚然,学院的女生数量确实有所减少,但一年后她们在该届全体学生中的比例仅仅下降了 1 %”。
你发现问题在哪里了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