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普通家庭出身,考公务员混到县长的难度有多大? 第1页

     

user avatar   pei-zi-bo-86 网友的相关建议: 
      

(此文太经典了,原作者 @Frank Yicold

22岁的你,李狗剩,满怀憧憬,考上了县城的公务员。

苍天保佑祖坟冒青烟,你被县里最重要的部门之一,县发改委要走了。

你办事兢兢业业,你自知没有背景,所以在单位谨言慎行。你隔壁桌子是个胖子,他爹是一个科长,他可以天天喝茶看报纸,但你就要加班整材料。你文笔不错,写的稿子很被副科级主任喜欢。

你在办公室写了三年材料,但是第一次晋升机会,却没有你。

苍天保佑祖坟祖坟冒青烟,你们发改委主任是个爱材的人。他一句话,把你从能源科调到了办公室,虽然级别不动,但是你已经可以直接服务领导了。

终于有一次,你写的材料获得了县领导的称赞。发改委主任受到了表扬,回来在会议上提议你当办公室副主任。那一年,你27岁。

狗剩当了主任,这对于毫无背景的他来说,是人生第一次。他谦虚诚实,低调内敛,他虽然当了主任,但依然老老实实写材料,兢兢业业服务好领导。

苍天保佑祖坟冒青烟,发改委主任真的太喜欢你了,两年后,你成为了办公室主任,成为了副科级。

发改委主任对你说,想要继续前进,必须去乡镇。你想都没想就答应了,领导是天是地是神话,你背起行囊,咬牙去了县里最穷的镇,进了党工委班子。那年,你32岁,孩子刚刚走路,老婆泪眼婆娑。

在镇里,你把身体交给了工作。除了党工委书记等几个领导,其他大部分都是招聘的或者事业编,你指挥不动,很多事儿必须亲自上。修路没钱,县里不给,你去银行等行长下班堵他。路修好了,你想办个食品加工厂,老板不想来。你亲自去省城,蹲在老板别墅门口,求小三带话让老板见一面。老板答应了,你回镇里解决土地问题,但是部分人宁愿吃低保住土房子,也不愿意搬出去做工人住楼房。你一家一户的讲道理,结果被泼妇一巴掌破了相。你想了想独自操持家庭的老婆和上幼儿园的儿子,忍住了眼泪,把鼻血当口红,继续工作。

终于,食品厂办起来了,当时扇你耳光的泼妇成了厂里的劳动标兵,你带头去给她发奖,她笑得露出了满口金牙,像一朵盛开的菊花。随后,你组织镇里的拖拉机手重新培训,开了一个物流公司,专门把食品厂的食物往省城运。司机来了,镇里的饭店和宾馆也开了。

镇里有钱了,外地的媳妇也进来了。孩子越来越多,你去县里,求教育局长给你们点经费修补学校,局长一句没钱把你顶了回来。你又只能去求食品厂老板,只要20万,刷刷漆换几个电风扇就行。老板开着他的保时捷,皱着眉头说没钱。你又去求小三帮忙吹吹枕边风,后来老板出了车祸大难不死,开始做慈善了,大笔一挥200万,在你们镇建了以他名字命名的小学。剪彩那天,老板站中间,你跑前跑后端茶倒水。你不甘心,但是看到孩子们的笑容,你觉着也值了。

一晃几年过去,你的成绩被领导看在眼里。你接到一纸调令,你终于回到了县委县政府大楼,坐进了县发改委主任的办公室里。一照镜子,你发现你已经这样了

不到40岁的你,虽然已经混成了排名靠前的实权派正科,而且县政府常务会议时得以紧挨县领导,但你付出的,是你的满头黑发和家人的陪伴。

两年后,你们县修路修桥建厂子,你作为发改委主任,一年有250天在外地。你得到了县委书记的赏识,但你却发现一把手和二把手关系好像有点微妙。你决定,要跟就跟大的。你频繁地去书记办公室汇报自己的工(zhong)作(cheng),每逢佳节,去书记家里关爱一下书记的正在上大学的儿子。

苍天保佑祖坟冒青烟,押对了宝,在你43岁那年,你们书记被提拔为副市长,但由于省里还没敲定新书记人选,书记位置仍由老书记兼任。你又高兴又害怕,高兴的是你的大哥已经是副厅,害怕的是,如果县长升到了一把手,你的发改委主任还要不要干?

苍天保佑祖坟冒青烟。你的大哥不是个把x无情的人,你大哥的大哥,目前在省城当常委,而你们的省城是副省级城市。你大哥领着你去省城拜访你大哥的大哥,汇报完工(zhong)作(cheng),大哥的大哥又带着你去拜见他的大哥,一位比你小两个月,但却已经因为要升任副省长而被公示的人。你在哀叹人比人气死人的同时,依然要一把鼻涕一把泪地诉说你的经历。最后,大哥的大哥的大哥说,狗剩同志确实辛苦,您的工作我们都看在眼里,人民需要您这种干部。然后,摆摆手,让你走了。

苍天保佑祖坟冒青烟,两个月后,一纸调令,你去了你市直属国企担任一把手。当天,各路媒体开始解读,说你在县发改委岗位干了几年,懂经济,懂企业。在基层干了几年,懂得处理各种复杂关系。但你心里清楚,大哥让你懂,你不懂也懂。大哥说你不懂,你懂也不懂。已经升任县委书记的老县长为你开设了欢送宴会,席间不断把你和老书记的陈年旧事加油添醋拿出来开玩笑,你忍住了。你想了想他已经58岁的年龄,端起酒杯去敬了一杯酒。再见,再也不见。你头也不回地去了市开发区,当你的企业老总了。

苍天保佑祖坟冒青烟,在环保+去产能+经济下行的三重打击下,你的企业效益竟然涨了。当地媒体开始解读,说你治理有方,改革有路,壮士断腕,凤凰涅槃。但你知道,你企业效益好,只是因为你的竞争对手企业的老大老二互相举报,一起进去了。你凭空获得了竞争对手30%的份额。在你45岁的时候,你的大哥的大哥调任你们市的书记。你觉着,你的春天又双叒来了。

但你发现,大哥的大哥来到市里,好像最亲近的不是你,而是某区的一位副县长。原来,他们曾经在某次研讨班上认识,结成忘年交。你回想一下,市委书记来了以后,你确实有过以老熟人自居的错误想法,在汇报工作时,没有把市委书记的指导当做企业成功最重要的原因。亡羊补牢犹未为晚,你在企业发起了学习市委最新精神,唱响xx企业最强音的歌唱比赛。给当地报纸投了30万,让他们全程报道这场活动。

苍天保佑祖坟冒青烟,书记是个念旧情的人。在一次企业家恳谈会上,书记当着整个班子和当地媒体的面,表扬了你,并希望你继续为市里发展做出贡献。在你46岁生日那天,市委组织部的同志找你谈话,你要回县里工作了。

常务副县长,这是你的最新工作。在县委班子中,你排在第四。你每周要去做一次焗油,但依然挡不住随时冒出的白发。你分管发改、交通、人才引进。你看了一眼统计局的真实数据,GDP有2成的水,财政收入有1成的水。嗯,运气不错,水还不算多。

还记得你大哥的大哥的大哥吗?同样是46岁的他,已经成了挤进了省委常委班子了,担任省委秘书长。他是你最重要的政治资源,你跟着市委书记——你的大哥,还有县委书记和县长多次跑到省里,最终促成了一项大事——一个重要会议将在你们县举行,省委书记承诺将来参加。

县里成立了专项指挥部,将办好这项活动作为全年最重要的任务,县委书记挂总指挥,你是实际执行者。你想起了曾经当过一把手的国企,你给现任董事长,你曾经的小弟打电话,让他赶紧在县里落地一个项目。你的小弟只花了0.1秒考虑就答应了。拿地、工商注册一路绿灯,为的就是那一天。

那一天,省委书记在一群人的簇拥下来到了会议的展厅,你在最外围,根本挤不进去。但是,你作为会议总指挥,有些先天的优势。省委书记去哪个展位,能听到哪些介绍,全看那个拿着话筒的引导员。而那个引导员,已经心里有数。终于,省委书记来到了那家国企的展位前,驻足,听起了解说。

苍天保佑祖坟冒青烟,在听到某三年间企业得到高速发展的介绍时,省委书记问出了那句话“这段时间,企业由哪位同志负责?”

你大哥的大哥的大哥,省委常委、秘书长凑前一步,说出了你的名字。

“是狗剩同志,他现在是这个县的常务副县长。”

“我们的队伍,就需要这种在基层、在企业、在老百姓中锻炼过的干部。”省委书记的声音不大,但远在10米开外的你,却感觉所有的嘈杂都没有了,只有这句话清晰入耳。

当天晚上,省委书记召开工作会议,省领导坐在主席台,你坐在下面第一排。

省委书记扔掉演讲稿,开始自由发挥。终于,你听到了你的名字。

“狗剩同志在吗?”

你花了一秒钟来平静心跳和润喉,平静的说“嘉雁书记您好,我是狗剩。”

书记问了你的工作经历,你按照准备,对答如流,书记很满意。

散会时,市委书记、县委书记把欢送领导队伍的最前面位置让给了你。你握住书记的手,久久不愿松开。

第二天,县委书记找你谈话。他第一次叫了你老弟。

你成了媒体眼中的明星县长,《省委书记在会议上点名的副县长是谁?》出现在当地报纸上。一时间,你风光两无。你的大哥的大哥,现任市委书记找到了你,提醒你春风来了,得意可不行啊。你找到了当地市级媒体总编辑,提出了高调做事低调做人的要求。总编辑心领神会,开始报道县里的工程,而不再报道你个人。果然,县委书记很满意,市委领导和兄弟区县的领导也很满意。

你50岁了,已经成为专职县委副书记的你感觉已经到达了人生的天花板。

新来的副市长兼县委书记比你大两岁,县长比你小两岁,你的位置非常尴尬。

你虽然是正处级待遇了,但是在排名上,你还得排在县政协主席的后面,她是个“无”“知”“少”“女”,真的是政协主席的完美人选。你努力过了,才知道天赋这个东西真的管用。

你得想办法,你干的再好,你也很难再进一步。你要离开这个县。

你现在的县是百强县,县委书记由副市长兼任。县城比较繁华,离着市区开车只要半个小时。你有在别人眼中近乎完美的生活,双方父母双全且身体健康,你的老婆孩子都在市里,你每天下班都能回家,吃到老婆做的皮蛋瘦肉粥和清炒西兰花。孩子留学马上要毕业了,正在努力进入省属大企业工作。你远远不是有钱人,但工资也不低。求你办事儿的人不少,但是你坚守红线,纪委每次下来,你依然能睡个好觉。

但是,你还有一个念想,你要当实权派的正处。不要虚职,不要群团。

你下了一个决定,你找到了你大哥的大哥的大哥,省委常委、省委秘书长,你说,你还年轻,想要继续在一线奋斗。

大哥心领神会。有传言说,他马上就要升任省委副书记、省城市委书记了,这个时候不找他,以后作用就有限了。

在你51岁那年,你们市最穷的那个县,县长退休了。你想去接这个空,但一旦你去了,你和老婆一周都见不了一次,孩子更别说了。

但你决定了,去!

一纸调令,52岁的你,成为了县长。狗剩县长,终于成为了现实。你依然只是二把手,不管干什么说什么,眼睛余光都要看着县委书记,但是,你已经是正处了,而且是实权派的正处。

22岁工作,52岁正处,30年,你人生中最美好的30年换来了这个职位。如果不焗油,你已用经是满头白发。除了老婆做的皮蛋瘦肉粥,你什么都吃不下去,却依然被检查出来脂肪肝。冬天,每次喝完酒,胃病照常来临,没办法,你是二把手,要坐副陪的。每次场合,坐主陪的一把手都说要吃头孢。你不喝,难道让一把手冒死喝酒吗?

一天,县里为了打赢全面脱贫攻坚战,开了一个动员大会。你作为县长,跟着书记接见即将奔赴乡镇的年轻人。

看到一个个充满活力的脸庞,你突然留下了眼泪。书记开玩笑,说“狗剩县长也是去乡镇工作过的,对你们有感情啊”。

其实,你自己也不知道,眼泪为何而流。53岁的你,决定做一次自己。

你没有擦眼泪,更没有憋眼泪,啪的一声,让它落在了地上。

看完请思考狗剩的祖坟总共冒了多少次青烟,才能到县长这一步,估计快烧焦了吧。。。


user avatar   Orzhui 网友的相关建议: 
      

中国3000个县,县长和县委书记差不多6000人,五年换届,差不多每年升到这个位置有1200-1500人。数量差不多是每年清华北大招生人数的1/2。

市级以上政府不到400个,考虑到上级政府一二把手,部分副职和实权部门一把手。上级政府比县长和县委书记更有诱惑力的岗位乘以10,也就是4000个,加上高校和军队系统,按2000算。也就是比县长和县委书记更有诱惑力的岗位可能只有6000个左右,每年也就是1200-1500人。

将政府看做是一个等比晋升数列,分为县级、市级、省级、政治局和常委级、总书记级。那么县长和县委书记的入门门槛,难度大概是考上清华北大的2倍,然后每升一级的难度提高5倍。

每年清华北大招生比例大概是万分之三,县长的比例就是万分之一点五,然后每升一级,除以5。

当然,现实比这个粗略的算法复杂的多。


user avatar   huang-ji-liu-63 网友的相关建议: 
      

县长,市长,省长这种正职的地方政府部门一把手的重要性是很高的,非一般同级别的机关干部可以做的。不过有很多答主说省部级都是生出来的,普通人的天花板是副厅级,这就不一定了。

天花板是取决于你所在的部门的级别,在部委里,天花板是正厅级,在省里,天花板是副厅级。省部级大部分也不是生出来的,特别是副部级干部,基本都是赶上了一大波机遇,升迁进入了良性循环。你们说的生出来的那些,数量相对较少,而且特点很鲜明,他们要么占据着极其重要的位置,要么纯粹就是个闲职。

很多时候,问题的难点不在于你从科级升副处级,而在于你升上去之后就在副职里面打滚,把各种副职干了个遍,然后还有可能就在副职上退休。


user avatar   liu-kai-94-14-81 网友的相关建议: 
      

基层公务员爬到副处退休基本到顶了,想上处级至少省公务员起步。

省级公务员基本上在厅里混几年,做到主任科员,40多岁混到处级,找机会锻炼下放,做县里一把手,这个要看机会,运作。

国家公务员更快了,出来基本是主任科员,不过下放有点难度,也把不住准头,不知道会放到哪里。


user avatar   yu-yue-ying-shi 网友的相关建议: 
      

什么难度,我们来看一下这位领导的履历:


2001.10-2004.12参加蚌埠医学院护理专业自考大专学习


2004.11--2010.11巢湖市第二人民医院心血管、呼吸内科护士、护师(其间:2007.06获蚌埠医学院护理学自考本科学历)


2010.11--2012.09巢湖市黄麓镇党政办秘书、人大秘书(其间:2012.06获安徽大学法律专业自考本科学历,法学学士学位)


2012.09--2016.08巢湖市商务局副局长、党组成员(其间:2012.09—2015.07安徽省委党校经济管理专业研究生班学习)


2016.08--2016.12巢湖市中庙街道党工委副书记


2016.12--2019.10巢湖市商务局党组书记、局长


2019.10--2021.06巢湖市凤凰山街道党工委书记


2021.06--2021.07巢湖市委常委、凤凰山街道党工委书记


2021.07--巢湖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巢湖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凤凰山街道党工委书记


user avatar   mei-jian-chi-61 网友的相关建议: 
      

知乎的专业性越来越受到挑战了,不靠谱的答案竟然如此之多。

本着维护知乎专业品质的精神和态度,我也来答一发。

4月2日,基本写完,但只是个人的一些浅见,可能谬误,欢迎大家讨论,也欢迎点赞加关注。

--------------------------------------------------

先审题,题主问的是“普通家庭出身的公务员”“混”到“县长”的位置“难度有多大”?

这里面有四个关键词,所以回答这个问题,首先要抓住这几个关键词来答。


首先,“普通家庭出身的公务员”意味着没有官宦财阀背景,属于为农经商或普通工薪这种在社会上占比达到绝对多数的人群。这类家庭出身的公务员群体,除了个人努力之外,其实没有过多的社会资源可供驱遣。所以,这类公务员的成长更能反映这个制度设计的公平性,在社会情绪对干部选任制度普遍有所诟病的大环境下来看,这是个好问题。


第一点,要分析的是在干部选任制度设计上,这类人群上升的政策通道是否顺畅。

回顾建国以来干部选任制度的改革历程和具体实践,基层普通干部上位成为省级以至国家级领导人的事例并不鲜见,虽然诸如陈永贵等人在政治上得以升迁并不是拜制度所赐,但在建国后至本世纪之初,很多中高级干部都是从基层工厂农村一线岗位一步步走上领导岗位的,所以在干部选任制度尚不完备的改革开放前,这一渠道是顺畅的,但这种顺畅也在一定程度上包含了当时干部选任机制尚处于草成初创时期的无序。改革开放以来,干部管理体系逐步完善,新的干部选任机制逐步确立,干部队伍对专业化能力建设的需求日益被强调,对干部学历和身份提出了很多硬性的要求,干部晋升的通道相对固化,通过考录的方式进入公务员或事业人员队伍以及国企管理人员队伍就成了这种晋升通道的第一个关口,也就是进入大家常说的“体制内”。在这种体制框架下,公务员和事业人员队伍就成为了选拔干部的最重要来源。所以从现在的干部管理机制和选任制度看,可以得到这样的结论:现行的干部选任制度基本上是为公务员群体定制的,公务员按五级行政级别分划的层级向上发展是可能的,在制度设计上完全没有问题。


第二点,要分析这种制度设计有没有实践可能。

大数据时代,没有数据支持的表述都不可靠,所以得用数据来说话。我手头有很多数据,遵从干部相关信息的保密制度,这些数据是不适宜公开的,所以我只讲实例。

从2016年某个市的数据来看,全市13个县、市(县级市)、区,26名党政正职身份来源为:省直机关成长起来的1名,市直机关成长起来的17名(其中4名有乡镇正职经历),乡镇成长起来的8名。如果计算这一群体的来源构成,绝大多数有市直机关中层以上职务和乡镇正职岗位的经历,而且这一比例在全省同级市中是共性表现。如果把这个数据延伸一下,同2011年换届时数据相比较,主要变化在于,省直机关下派的减少3名(2011年省直机关下派干部较多),市直机关下派的减少2名,而乡镇成长起来的干部多了5名。两届中,党政正职来源构成的比例之所以呈现了显著的变化,主要是干部政策的调整,更加注重从基层乡镇一线选任干部。2016年新进县级班子成员57名,有乡镇正职经历的38名,占比达到66.7%,如果这种导向性政策维持不变,下次换届的时候,会有更多有乡镇正职经历的干部成为县长或书记。所以,从这一层级的干部来源构成来看,有乡镇正职岗位经历的干部具有明显的优势。

关注干部队伍建设的人可能会发现近几年除了正常的公务员、选调生考录外,市以上机关从基层遴选选调干部的数量和规模都在扩充,一些县直部门或基层乡镇干部直接调任市以上机关科级或副处级岗位的干部增多,这是各级重视从基层选拔干部在政策上的一个延伸。由于干部培养选拔是一个长期的过程,现在还看不到这种导向性政策在县级班子调整中的具体体现,但相信在十年或更长的时间跨度以后,省市县三级具有县乡经历的干部数量会明显增多。

总结这种构成和干部政策调整的大致方向,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公务员在这个制度框架下实现逐级晋升是非常通畅的,现在在职的县长书记人选,大都是改革开放以来进入体制内的机关工作者或事业人员。但是,不是所有领域的公务员都可以有同等的机会成为县长,从政策指向看,基层乡镇公务员更有可能成为县长或县委书记。


第三点,要分析这些成为县长书记的公务员有多少是题主所限定的“普通”公务员。

再以2016年26名党政正职的履历来分析。26人当中,三代以内直系血亲及旁系血亲及近姻亲关系中,有县处级以上亲属的17名(直系亲属中有处级以上干部的6名),有过市级领导身边工作经历的12名(7名有县处级以上直系亲属),完全意义上农民工人出身的5名(1名有过市级领导身边工作经历)。如果结合每一名干部的成长经历来计算有官员背景的公务员成长是否得到了某种助力的话,直观上我觉得是有的,尤其是干部选任工作尽管有严格的流程规定,但其实无法彻底杜绝权力对干部选任结果的影响,一些领导干部的子女亲属和身边工作人员更易得到提拔,这在以前是普遍存在的弊端,但如果从统计结果来看,却也很难找到相关证据。现在,虽然从制度上看,对领导干部履行干部选任权力的监督力度一直在加大,但由于干部评价无法避免的主观性,导致这个问题仍然存在,好在这种问题发生的范围和频率一直在减少。从近两届的换届情况来看,尽管社会舆论始终关注于某一个官员的儿子或者弟弟成为了县长或书记,但从统计学的角度来看,这并不是一个有普遍意义的规律,就象一只立在鸡群中的鹤一样,他只是看起来非常显眼,而基数并不庞大。而从另一方面说,作为了解很多干部成长经历的从业者,我始终认为有官员家庭背景的公务员,在思想成长和能力成长上的确要高于普通家庭出身的公务员。

所以这个结构的意义在于:相较于有一个有职位的亲属,其实不如有一个赏识你的领导;如果有一些官员亲属,肯定要好过纯粹没有任何背景;但如果要说官员亲属当县长书记的机率要大些,也缺乏统计依据。


其次,我考虑题主说“混”的意思是,期求可以通过每天只是看看报纸喝喝茶水念念材料开开小会搞搞娱乐等这样不太劳神费心的方式和途径来当上县长。要搞清楚这个问题,首先要看清楚成长为县长书记这类人应该经历些什么。

第一点,从普通公务员到县长得工作多长时间。以2016年13名县长经历为例,从毕业参加工作到当县长,时间最短的21年,最长的33年。本地有过最短时间的记录是18年,但这在改革开放以来是孤例,不排除以后会有人打破这个记录,但现在看还做不到,所以不具有参考意义。结论:如果按正常的起点往上走,你得工作20年以上才可能达到这个位置;如果超过30年都没有当上县长,那最好还是放弃吧。


第二点,从普通公务员到县长得经历几个岗位。13名县长中没有一个是从一个地方成长起来的,经历最单纯的1名县长在县长之前有4个科级以上岗位的任职经历,多的达到11个。经典的成长路线有两条,一是乡镇参加工作,然后乡镇副职,乡镇正职、县政府副职,县委副职,县长;二是市级直属部门参加工作,直属部门科级,直属部门副职,县级党委政府副职,县长。2007年、2011年两次换届,分别有1名市级领导的秘书直接提名县长,但从干部选任制度的现状看,这种情况在将来已经不可以复制。结论:多个岗位锻炼明显要好过一棵树上吊死,如果在一个部门任职,是很难积累到达县长岗位的资源和优势的。


第三点,从普通公务员到县长得经历哪些考验。从筛选上的难度来看,全市概算430万人口,每30人口供养1名干部,总共14万余名干部,科级以上干部2万名左右,处级以上干部1500名左右,县长书记岗位26个。你说难度有多大?十几万人努力奋斗想挤进这个行列的时候,谁会给你混的机会?全国2800余个县市区,近6000名县长书记是这个社会绝对的执政主力,每个县几十万人的管理,要穿衣吃饭上班赚钱,要安全稳定保障丰足,哪一样都要县长书记担纲组织领导,谁会脑袋呆到认为上级会把这么重要的岗位委派给一个混日子的人?从任职条件上看,想当县长,你得有县级党委政府副职的工作经历或是有乡镇党委书记的经历,你得有市级11个常委20余名政府人大政协领导的支持,你得有广泛的群众基础,你得有能领导一个地方几十万人的领导能力,这些硬杠条件每一条都会把一批人卡死。放在以往那种干部选任机制不完备的情况下和工作导向不明晰的情况下,一些能力人望上不达标的人当上县长是有先例的,但放在现在则几无可能。从普通公务员到县长20多年的工作经历中,每一次晋升都是一次博杀,拼能力拼实绩拼人气也要拼运气,而且事实上每一个环节的竞争都不会公平到让每一个人都心服口服,这不在于制度是否公平,而在于人选确定的多重因素,这种情况下想“混”出个县长来基本是缘木求鱼。所以结论就是:这个岗位还是要靠干的,指望混日子是过不了这些关口的。


再次,题主所说的“县长”到底是个什么角色?

第一点,作为一名正常履职的县长书记的工作时间是怎么安排的。按2016年上半年搞的半年期统计来说明。当初搞这个统计的时候,都是通过具体的每日报内容确定的,所以基本没有水分。县长书记每工作日的工作时间平均在11小时以上,极端的例子达16小时;全市26名县长书记半年期内公定休息日(实按上半年59天计)休息14天以上的一个没有,休息7天以上的7名,一天都没有休息的2名(春节应对突发情况);法定带薪假期全部无休且均未获三倍工资奖励;平均每名县长书记半年期内在基层乡镇农村厂矿工作时间达到48天(基本达到要求)。结论是:想清闲点儿的话还是洗洗睡吧,这种近似于磨道走驴的工作强度对大多数朝九晚五的城市白领来说绝对大到你无法忍受。

第二点,作为一名正常履职的县长工作任务有些什么内容。主要说县长的职责,说白了两件事,拍板决策和推动落实。每个县政府配属的副县长5至7名,工作部门负责人25人左右,直属事业机构负责人50-70人左右,这是县长最为倚重的工作力量。从工作程序上讲,其实有这么多人力可用其实县长的工作压力也不至于太大,而且从县域治理角度看,党委人大政协都会从方方面面给予助力,理论上县长负责综合协调签字画押就可以了,但事实上由于社会治理责任体系中县长所处的位置,导致政府的所有日常决策都要由县长实施集中,所有的问责与考核也都是指向县长本人,所以在这种体制之下,县长的责任非常之大。前几年做到类似的调研分析,之所以现在县长岗位的责任畸重,一方面是因为考核导向的作用,现在所有的对县域县经济社会发展指标的考核,都是集中于县长书记两个人身上的;另一方面,是因为当前社会治理的方式在处置社会治理面临的问题上,还存在不匹配的问题,难以达到这个制度设计之初所能呈现的理想状态。作为一县之长,既要主动思考县域内几十万人的生活怎么维持,又需要关注个体性事件对整体工作带来的影响,宏观层面和微观层面很难有效区分并分别处置,这就导致了县委书记承担了很多额外的职责和义务,重压力和高风险并存,造成了现在的县长书记岗位其实是一个彻头彻尾的苦差,而且预计这一情况仍会延续。2016年上半年,县长书记群体受到举报数十件,近一半的人边接受审查边工作,其中免职移送者有,建议免职者有,警告诫勉约谈数量更多。所以结论就是:县长岗位是工作压力心理压力非常大的一个岗位,工作考核、失职问责和数不清的预外情况始终压在县长书记的头上,万人景仰的代价其实更多的是不为外人所知的苦衷。

第三点,作为一名正常履职的县长待遇怎么样。老实说,县长书记的待遇还是很不错的,全市各县市区基本上都有领导干部专门的食堂,主要服务外籍住县县级领导干部,一般饭钱不贵饭菜也不奢华,但干净质量好;有个头疼脑热立马就有医生上门送诊;县长书记都有专车,虽然不领车补但到哪都方便;各地都有领导专门的宿舍和周转房,条件都不错;以前那种大吃二喝的景象基本不存在了,但日常应酬是免不了的,只是不象过去一样成为一种负担;十八大以后支出审查变得比较严,但县长书记的支出还是有保证的,所以总体而言县长书记生活保障上要比一般公务员强很多,相较于十八大以前,这些待遇更有节制和规范。从县域来说,尽管集体领导是总原则,但相对集中的治政结构仍然赋予了县长书记很多权力,尤其是现在经济社会发展很快,一个县的人财物资源相当可观,进一步放大了书记县长的权力色彩。有利的一方面在于,书记县长较大的权力空间为有能力的人干成事业提供了足够大的平台;不利的一方面在于,这可能导致权力的滥用,而且对权力的监督存在很多现实上的困难,尤其是在当下,处于价值观念多元和利益分配的剧烈调整时期,县长和书记是各种利益博奕方重点围猎的对象,县长书记能不能在这种无穷无尽糖衣炮弹的围歼下独善其身,其实是很考验人的一件事情。从11年到现在,县长书记队伍中途落马及违纪问题导致仕途受挫均非个例。所以,结论就是:县长书记在生活待遇上是很不错的,各种社会荣誉和赞美会全方位地向你投送,你有很大权力办很多事情,但事实上也很危险,如果抵挡不住诱惑的话,赚个牢狱之灾简直不能再简单。


至于“难不难”的问题,其实上面三条已经很明确了,从一名普通的公务员干起,做到县长的岗位,不仅要历经20余年的工作历练,更要在各个岗位上有突出表现,而且得有合适的机会方便你上位。所以说,成长为一名县长,难度不仅在于你要经历长时间的历练成长,经历多次层层选拔,还必须在恰当的时间出现在恰当的地方,而对于一名成为县长的干部来说,之前的所有只是铺垫,真正的难度是当了县长以后工作责任所带来的压力,这才是难点所在。

需要说明的是,很多人不理解干部选拔中的偶然性因素,认为所谓的偶然即意味着不公或是黑箱,这是对干部选任工作不了解的片面认识。干部选任制度虽然是相对固定的,但具体到每一次换届和调整,对干部队伍建设的重点或某些重要岗位的任职要求是有所差异的。比如,2016年换届更强调有有基层领导经历,所以一些市直单位成长起来的干部就失去了相应的机会,站在市直单位干部的角度上看,这个政策就显得不那么公平。同时,选拔干部正常情况下具有买方市场的特征,就象你在商店选购商品,同一种东西你选择了一个,并不意味着你拿到的是同一类中最好的,而未被选择的就一定不好,这种情况与你挤进电梯时超重警告响起、买票时最后一张票被卖出等际遇是一样的,说到底只是运气不好而已,只不过小概率事件碰到你头上的时候,你就成了百分之百的倒霉蛋,应对这种情况要保持良好心态和具备相应的心理承受力,这也是当县长的人起码应具备的素质。


最后,对想当县长书记的普通公务员们或大学生们提几条建议。

一是选择在基层就业。作为一个从农村成长起来的执政党,从基层选干部是长期以来一贯的政策导向。保证干部培养的链条扎根在基层,始终是保持治政合法性的一个重要方面,这既是保持治政队伍与基层群众紧密联系的需要,更是保持社会阶层间有足够流动性的需要。从2011年以来,干部选任政策的一个明显变化是越来越强调干部的基层属性,很多地方都硬性地规定了县级班子成员中有乡镇领导经历的干部所具有的比例(县级常委中有乡镇正职经历的要占到50%以上)。预期在未来,更高层级的干部选任也会有相似的要求,也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打通基层普通干部成长为高层干部的通道。所以,在这样的政策趋势下,如果真有在公务员队伍中服务这个社会的打算,面向乡镇基层就业其实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唯一需要斟酌的,是你能不能适应乡镇那种相对艰苦的条件和相对粗放的管理环境。


二是要跟随有能力赏识你的领导。所谓良禽择木而栖,尽管职业的选择和岗位的调整有太多的不确定性,而且通常情况下往往身不由己。但在面临选择的关口,首先要考虑的是要和有能力、强于自己的人为伍。将帅无能会累死三军,什么样的师傅会教出什么样的徒弟,跟着有能力有魄力有眼光的领导,不仅会使你在能力提升上获益匪浅,更重要的是,他们往往也是你通往晋升之路的有力后盾。正常而言,职位高的人在能力上也是强的,这也是干部选任制度本身要达到的理想状态,但并不是所有的领导能力都比下属要高,也并不是所有的领导都乐于为有前途下属的晋升之路打开通道、甘当伯乐。


三是要正确看待勤与能的关系。对于个人成长来说,更多的付出一定会得到更多的回报,更丰富的履职经历和更多的实践锻炼会大幅提高自身做好工作的能力与水平,这一点毋庸质疑。但是要知道,不是所有的人都能通过努力来达到自己期望的位置,有的人能够轻松考上北大清华,而有的人终其一生都无法迈进任何一所大学;有的人在通往更高职位的道路上顺风顺水,但有的人在退休时都难以成为一个科级领导干部。在职务晋升的道路上,很多人都会因为无法达到自己期望的高度而抱怨制度的不公,但实事求是地说,在一个精英治政的制度架构中,不能以更多的付出作为取得更高职位的交换条件,因为更高的职位必须要与更强的能力相匹配,而一个人能力大小,不唯努力,资质也很重要。对于大多数公务员来说,有远大理想固然是好事,但一定要客观地定位自己,平衡好欲望与能力的关系,使自己在一个恰当的位置上止步。


四是不要惧怕岗位调整。所谓树挪死人挪活,简单的俗语其实是饱含干部成长规律的一个绝妙隐喻。年轻的公务员,一定要多尝试在不同的岗位上工作,即便岗位调整面临着更清苦的条件和更繁难的工作,也不要惧怕。多岗位历练是提升能力的有效途径,也是积累人脉资源和提高社会认同度的重要手段,拈轻怕重和挑肥拣瘦会葬送你的一切愿景。尤其是当你在县乡基层工作的时候,如果有上调县直、市直或省直单位工作的机会,即便这种调整会给你的生活带来很多不便,也一定要争取,越高层级的履历和越多岗位的历炼,始终是你用之不竭的宝贵财富。


五是要全力干好工作。绩效导向是干部选任制度的核心,虽然在实践中这个正确的导向机制并不能被百分之百贯彻。正如有知友在评论中提到的冯军旗所言,制度设计的初衷是一回事,制度的实施、运行和演化则是另一个回事,二者在不断的偏离和修正中向上向好发展。作为期求晋升的公职人员,无论个人努力在多大程度上得到认同并以晋升作为回报,都必须以做好工作为首要任务,努力使自己进入干好工作、提升能力、晋升职务的正向螺旋。


六是要相信机会的额外眷顾。机会是留给有准备的人的,这是达成职务晋升愿望的一条通则,要始终相信存在很多种你始料未及的可能。尽管好的契机从来都是小概率事件,但很多人在晋升之路上都会受到这些小概率事件的眷顾。因为一个主意、一次汇报、一篇文章或一项工作而获得晋升机会或改变成长轨迹的事情多到数不胜数,虽然无从考证一个人在遇到这样的机会之前做了多大的努力或经历了多长的时间,但从旁人看来,这就是天上掉下了馅饼。所以要在工作中加强学习,认真对待每一项工作,时刻准备抓住转瞬即逝的机会。


七是要主动适应官场生态。吕蒙正与胡旦的故事很多人都听说过,都是状元出身,都有足够的才学,但两人在职业生涯上的境遇却完全不同,吕蒙正有才学但懂得如何在官场中生存,所以成了一代名相;而胡旦纵有八斗高才,但却在官场中处处碰壁,治政生涯并没有什么出彩的功绩。这样的正反例子从古到今有很多,而且我们身边无时无刻不在复现这种情境。举这个例子就是想告诉有心求进的年轻公务员,才能是一方面,但更要以恰当的方式融入周边的环境,运用好周边的环境资源。


很多表述还不成熟,想到了再改,谢谢大家。


春节期间在家隔离,翻了翻好久没看的评论,觉得有必要对一些意见相左的评论做一下回复。

1、

是的,有人指点会有很大不同;官员家族的子女在工作表现上确实在概率上要超过农民工人家庭出身的子女,这个统计的意义在于。一方面,向上晋升是有规律可循的,核心是在能力成长上为承担更大的责任做好了准备,并且在合适的时间出现在合适的位置,而达成这一点,除了在能力成长上有足够多的锻炼和指导外,还要解决晋升路径选择问题,在什么时候到哪个岗位,这里面包含很多制度之下的选择技巧,只有熟悉体制的运转特点才能做到,这就需要有人来指导,这个人可以是你的领导,也可以是父母、朋友或同事。另一方面,处理事务的能力,良好的人际,以及对权力机构运转的经验,是可以通过家庭教育实现代际传递的。如果你的爸爸或妈妈是一个官员,那么你在自小至大的耳濡目染之下,你会把很多其他人需要学习的东西内化成一种思维习惯和行动自觉的,也会从某种程度上继承父母的社会影响和声望,而如果你的父母是农民或工人,那么你就缺乏这种条件。这也是造成所谓阶层固化的很多或大或小的因素之一,无所谓好或者坏,从体制上来说,应该不断的改革来克服内卷化,防止阶层固化成为定势,而从个人来说,也要在能力成长上想办法跳出既有窠臼,扩大认知的视界。

2、

如果从基数庞大的乡镇干部视角来看,乡镇干部上位比例少的确是对的。但如果站在县长书记来源构成的角度,这个结果就会非常不同。到现在为止,如果把县长书记来源按省级下派、市直机关成长、有乡镇班子成员经历、县直机关成长划分的话,乡镇出身的干部在数量上不输于任何一种来源,而如果计算有乡镇经历的干部的话,数量无疑最多。尤其是近年来提出,县级党委班子中有乡镇党委书记经历的要占到一半,从这个角度讲,将来从乡镇产生的县长书记会是存量和增量都最大的一个群体。 @hf chi 所言,即所谓的幸存者偏差,除非你把词条上所有县长书记的履历都统计一遍,否则,你这个结论只会给你一个错误的暗示。

3、

这是一个常识性的错误。干部的范畴,大致是指公务员、事业单位人员及国企管理人员的总和,在干部选任中,这个群体就是所谓的“体制内人员”,是可以在体制内部进行提拔交流的。一般而言,大家都把这些人称为“吃财政饭的”,由各级财政供养。按各地财政供养的规模来看,一般总人口数与财政供养数的中位数在30比1左右。

4、

乡镇干部成长受限,最大的制约其实是受乡村一级的视野所限,走出来的并不多。从2008年开始,市县两级面向乡镇公开遴选干部的数量逐年增多,这其实给乡镇干部打开上升通道提供了很好的机会,但很多乡镇干部并不热衷于通过选拔到上级部门工作,说到底这只是一个选择上的问题。如果乡镇干部能在工作几年后遴选到上级部门工作,那几乎可以预见他的前途将与在乡镇时完全不同。

乡镇干部还有一个共性的的特点是,在乡镇工作时间长了以后,年轻人会迅速被乡镇低次治理方式形成的惯性思维同化,对工作缺乏宏观上的思考,也淡化了应有的价值坚持,安于基层的利禄之争,变得不那么上进,这是很多乡镇干部走不出乡镇的根本原因。

这个观点有一点是对的,就是千万不要在一个地方死等,一定要抓住机会走出去,这样才更有利于成长。

5、

在体制内,提拔的永远是少数,这就导致了在各种平台上,抱怨选拔不公的意见其实迎合了大多数未被提拔的人的心理偏好。所以否定选拔制度公正性的言论一直都很有市场,但是,这无论如何也不该成为大众共识。

6、

甘心做一只把头埋进沙地的驼鸟,你不是第一个人,也不是最后一个,更不是唯一的一个。

7、

在工作上出人头地,成为乡镇书记眼里的骨干,就可以看到希望。其他的参考我的另一个答案。在公务员系统提拔不上去,感觉抑郁怎么办?

8、

这种看不到制度建设成果的观点毫无价值。

很多人怀有类似的偏见。如果是工人农民的儿子,他的上位就一定代表了公平正义,如果是官员的儿子,那么他背后一定潜藏着裙带关系权钱交易的问题。事实上,这种思维是非常有害的,如果真的只有这样才能显示公正性,那如同再来一次革命,代表着阶层的打破和重建,如同回到建国初期的年代,这绝非社会之福。

9、

美国社会心理学家米尔格伦的“六度分离”理论讲到,在全世界构成的人际中,都可以通过“亲戚的亲戚”通过至多5个人建立与每个人的联结。事实上在一个地方,血亲和姻亲关系是天然存在的,任何一个人,基本上都可以在体制中通过某种方法来找到相关的血亲或姻亲联结。特别是在那些人口少而相对集中的小地域内,亲戚、或亲戚的亲戚是某某岗位的领导,这种现象非常普遍,即便在各种复杂的人际关系中的确有人因为姻亲或血亲关系而实现晋升,在一定程度上也是合理的,并不能证明这个体制的构成是有问题的,更不能证明这就是政治权力的家族化。

冯军旗的《中县干部》所提到的例证,是一个地方政权建设成长的缩影,把这个论文的结论理解成家族把持政权完全是一种断章取义的曲解,他强调的结论重点是:干部选任工作既植根人际关系,又调整人际关系,更要回避人际关系的干扰,多方博弈导致干部选任工作常常背离制度的初衷,我们既需要用干部选任的手段达到社会治理的目的,但又要防止血亲姻亲关系成为主导治理的势力,但绝不是把有血亲和姻亲关系的干部排除在使用之外。这个结论的意义在于,制度设计的初衷是一回事,制度的实施、运行和演化则是另一个回事,在制度指导下的运行演变与制度的目标预期是不完全重合的,二者在需要在不断的偏离和修正中实现向上向好发展。

有空再续。。。。


user avatar   xinhuogongkao 网友的相关建议: 
      

用电视剧、官场小说中故事剧情,来想象甚至计划自己的人生,抱歉,是极其幼稚而且后果极其严重的。

后果严重这个问题,我们最后再说,先说说幼稚这个事。

幼稚的第一个问题,是做绝大多数公务员,都希望做个县长市长的,但这个概率真的很低很低。

我们来算一算。

全国有700万登记在册的公务员,有4000万的事业单位在职人员,理论上讲,这些人属于主流的体制内人,都有成为县长的可能性。

有人说啦,老师和医生占事业单位大头,他们怎么可能当上县长?

医生和老师做官的,很多,比如说前教育部长袁仁贵,老师当了校长再当教育局长的,也不在少数。

只是说,和公务员相比,概率小一些。

严格来讲,这总计5000多万人中,不同群体的人,当县长的概率,是不一样的。比如国税地税的,基本上没戏,因为系统太封闭,很少横向流动。

而党办和政府办、组织部的公务员,当县长的概率就会高一点。

这些盘算起来,实在太复杂了,我们简单一点。

全国有多少个县区呢?去年统计数据是2851个,这个是正式的一级行政机构。

不过,各地也有不少开发区啥的,不是一级行政机构,只是当地市政府的派出机构。这些开发区的头头,其实和县长也没有什么区别,全部加起来,取个整数,就算3000个吧。

但实际上,还有很多比县长更过瘾的职位,比如县委书记,市里领导,以及往上的省厅领导和省领导及以上。

当然,杠精或许会说,一个发达地区的县区长,有的比一个副市长还牛逼。有的市局局长,比如财政局长,比县长牛多了。再比如人大政协一个副厅,还不如一个县长呢。

你要这么说,那就没完没了了,请退下吧。我们只能取一个大概值,从普遍的角度上看问题,没办法精确到每一个特殊事件上。

这么算来,县长、区长及书记,共6000名。当然,处级干部远远超过这个数字。又当然,一般的处级干部,比如中央机关的一般处长、市局局长、省厅的处长,其权柄,以及题主所说的吊炸天的感觉,是远远比不上县长、区长和县委书记、区委书记的。

至于说厅级干部,有过一个统计,大致是4万多名。这个出处在哪里?抱歉,这是秘密。

部级以上干部,那更是少之又少了,全国大致不到2000名吧,包括各个国有企业的。

这样,我们把所有的这些大于等于县长的体制内官员人数,大致加个总,约50000名吧。

当然,大家不要太计较这个数字的精确性。

那么,一个普通的体制内人,当上县长区长及以上官员的概率是多大呢?

千分之一。

你是千中无一的绝世高手吗?

就算我们再把范围缩小一点,作为一名700万普通公务员中的一名,你当上县长及以上官员的概率,也只有5/700。

你是百里挑一的绝世高手吗?

幼稚的第二个问题,是当上县长的路径可能性。

按照题主的假设,我们假设小李是一名普通的县机关公务员,大学本科毕业,进机关,定级为科员。

家里没有背景。

按照正常的路径,小李当上县长的路径,一般应该是这样的。

我强调这个“一般”,是为了避免又有杠精说,那个谁谁谁人家直接从高校人才引进来的,那个谁谁谁从团系统出来的,那个谁谁谁又......

抱歉,为了打击无孔不入的杠精,我不得不说这些我自己都讨厌的废话。

第一步,当上副主任科员。

按照《公务员法》(为杠精注:老公务员法,不是新颁布的新公务员法),科员转正期一年,再三年后,提副主任科员。

也就是说,毕业四年后,如果很顺利的话,小李能当上副主任科员。

这一步在县里,难度虽然有,但还不是不可逾越,干活卖力一点,组织还是会公平公正对待的。

第二步,当上副任的实职。

这一步,就不是那么容易了。因为副科实职,相当于县区机关局副局长,乡镇的副镇长。

在发达地区,乡镇副乡镇长一般大于县区副局长;在欠发达地区,必须优先考虑县区局副局长。

考虑到我们国家还比较落后,假设小李在落后地区。

那么小李要实现这一步,一般就是去乡镇当副乡镇长。

当然也不是你想去就能去的,你没有进入组织部,或者其他几个县区重要领导的视线,也非常困难。

假设说,你依然凭借超强的办事能力,不辞辛劳的老黄牛精神,感动了组织,感动了领导,觉得不给你个副科实职,简直就是天怒人怨。

于是,你终于成为了组织口中“不能让老实人吃亏”的典型代表,成功去最偏远的一个乡镇,担任副乡镇长。

此时,你已经30岁。

你别觉得不满意,这已经是很不错了,多少扎根在基层没日没夜的公务员们,翘首期盼多年,都还是个科员。

你看看单位那些四十多的科员大叔大妈,你还有什么不满足呢?

从小李的基本状态来看,其实小李基本上到此就差不多了。

最后在几个乡镇间不辞辛劳十多年之后,四十多岁,回局里解决个主任科员副局长,待着养老直到退休,算是不错的待遇了。

距离县长,依然是十万八千里。

如果没有背景,硬要当上县长,又该如何呢?

第三步,成为正科实职。

这个正科实职,相当于县区局局长,乡镇乡镇长或书记,当然还有人大政协啥的,但人大政协基本上是给养老的老同志预备的,你要真去了,就没戏了。

要成为正科实职,一般必须得到县区三位主要领导的其中之一力挺:书记、县区长、组织部长。

所以,家里没背景,你就要去贴这几个人的屁股,成为他们的铁杆小弟。

如果你能贴上市里面领导的屁股,那当然更好了。

怎么贴?这不是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因为这与小李脸皮够不够厚,情商够不够高,性格如何,办事能力行不行,智商到不到位,有很大关联。

当然,也不是说,光靠干活干不到正科,这也太绝对了,有的人就干活干到了副处的。

比如云南那位80年生的乡镇白发书记。

但是,不管你能不能干活,关系都是一定要到位的。在正科实职这个级别以下,干活和关系是互补关系。

但都是不可或缺的基本条件。

对于绝大多数基层公务员来说,正科实职,已经很牛逼了。

第四步,成为副县处级。

这一步,抱歉,对于基层公务员来说,老司机只能想象了。

这个级别,在市县里,有生杀予夺决定权的,寥寥无几。一般来说,县委书记、市长、市委书记、市委副书记、常务副市长、市委组织部长等几人,墙裂推动,是有希望的。

那你距离这些人的距离有多远呢?距离成为他们的铁杆小弟,又有多远呢?

第五步,成为副县长。

成为副县处级,到成为副县长,中间还隔了一步的,并不是自然而然的。当然,也有乡镇长混得极其好的,直接提拔当副县长的。

但一般都是级别平调成为副县长,比如市局的副局长,调任副县长。

最后还有好多步。

副县长到县长的距离,比你从科员到副处级的距离,还要遥远,难度还要大得多

因为县长这个角色极其重要,需要多个岗位的磨炼,不是很多人“副县长-县长”这种简单的学生思维。

基本路径是这样的:

副县长干几年,然后到其他县再干副县长,排位往上升一升。

运气好的,再到一个县,干县委常委,副县长(成为常委是必要过程)。

然后再到一个县干副书记,干几年。

然后再顺利的话,可以在当地任县长了。

这中间,没有五六七八年,下不来。而每一步,都需要你干出一番政绩,和上面的大佬们搞好关系,甚至做出利益的交换。

至此,你终于如愿地,在梦里当上县长了。

第三个幼稚的问题是,认为当上县长是狂拽炫富吊炸天的。

其实在很多人的价值观里,或者可以说,在正常人的价值观里,如果你感受到(注:不是看到,知道,而是亲身感觉到)当上一个县长你需要牺牲掉什么,你压根就不想当TM这个破县长。

只是你此时你已经骑虎难下了。

老司机其实一贯认为,县长区长,是这个国家最悲惨的一个职业,甚至连之一都没有。

2012年八项规定之前,我陪同领导去地方调研,地方的一个县长跟我说,他一个星期,至少要应酬十次以上。

很多县长白天就是开各种不同的会,晚上应酬,应酬完了,很多还要回办公室批文件。

我还见过让秘书代批文件的。

县长这个职业,基本上是没有自己的生活的。老婆给你带了绿帽子,儿子把女同学肚子搞大了,你估计都一无所知。

除了事情多,忙得一塌糊涂之外,还有责任大。

县长不是书记。县长管事,所有的事情,出了问题,板子都可以打到县长的屁股上。

天天提心吊胆,小心翼翼,这种日子你还会羡慕吗?

县长狂拽吗?当然可以狂。在你的一亩三分地内,可以狂,只要你不怕反噬,不怕各种错综复杂的关系,不怕源源不断的陷阱和举报,你随便狂。

县长吊炸天吗?吊啊。别人看起来,你确实吊炸天。但可以参照上一条,以及宇宙终极定律:

不作死,就不会死。

县长炫富吗?呵呵,你看过哪个县长炫富?

炫富的都是他的老婆孩子,七大姑八大姨,他自己连买块表都不敢带,穿衣服都要拆牌标,吃饭都不敢进会所。

做官,其实都是爽了亲人,委屈了自己。

炫富这一点,依然可以参照上一条终极定律:不作死,就不会死。

县长也吃喝拉撒,但他的生活,其实不是一个正常人类的生活状态,这一点诸位有心理准备吗?

如果你有心理准备,你的智商,性格、情商能搞得定吗?

当县长,确实很爽。

但越爽,快感越强烈,代价越大,你确认自己承受得起这样的代价?

幼稚的第四个问题,考公务员那一天,你居然就想着当县长,那你的结局,99.9%的可能性,是极其悲惨的。

你带着当县长的感觉进入体制,就像你带着吃米其林五星大厨美食的心态,走进路边的沙县小吃。

你会怎么样?

你会绝望!

我艹,进了机关,就是打字复印、扫地端茶、取文件送文件、编造一堆垃圾假大空的文字材料。

说好的官商勾结呢?

说好的出去吃饭有商人买单呢?

说好的出去一亮身份在场所有人像网络意淫小说里屌丝们一样瑟瑟发抖呢?

说好的一言既出,万丈高楼平地起呢?

说好的三年一小步,五年一大步,十年走上人生巅峰呢?

抱歉,你似乎身体在21世纪,脑子却穿越到了19世纪去了,连智商也跟着直降两百年。

任何一个踌躇满志进入体制内的人,都信心满满,觉得老子要干一番惊天动地的大事了。

自命不凡,这是一种病,得治。

喜欢这个调调,可以去看网络意淫小说,享受那种代入感的快感。

但具体在生活中,还是老老实实朝九晚五上班,每个月拿几千块工资,养家糊口,和家里人过好每一分钟,享受好生活的每一刻。

这就是普通人生活。

请参考老司机公众号(ID:公务员说公考)里这篇文章:

考上了公务员,但每天都过得不开心怎么办?

如果你始终坚持自己的梦想,老司机对你抱有崇敬之心,任何人都有梦想。

但如何平衡梦想和现实的天渊之别带来的痛苦呢?

老司机给出一个建议:

平日里,少想想自己的梦想,最重要的是,别跟别人吹牛逼。因为牛逼吹出去了,你又完成不了,只能自取其辱。

平日里,按照实现梦想的计划,默默地干好每一件事情。

千万不要有迫不及待马上就要牛逼的幼稚心态。

总结下来,就是16个字:

但行好事,莫问前路。念念不忘,必有回响。


考公务员、了解体制,关注老司机公众号:公务员说公考

老司机微信:xinhuolsj


user avatar   mao-hong-yi-60 网友的相关建议: 
      

家里有位长辈之前正担此位,现已获得进一步的职位。

确定挺难。记得那时有天晚上我们俩一起在外散步,他安抚我的一些情绪,告诉我不能悲观,你的未来还很辽阔,以自己为例,说其实我们这种出身,能做到一县之长,实在是已经心满意足,但当了县长不任书记,人家就会在背后说你能力不行,人生就是这样的,努力有之,运气有之,主动有之,被动的身不由己有之,一步步的,只要一步步的往前走,差不了。

长辈七十年代后生人,没读过大学,那是家境的原因,念的市里师专,三年学制,毕业的第一份工作是附近镇上的小学老师。多年以后他向我描述过自己的学生时代,冬天阴雨又狂风,他只一双鞋,脚冻得生疮,夏天其它同学在小卖部买冰棍,他攒好久钱,想买一根却不知道如何开冰柜,只能等其他人买了再有样学样。

家境普通,学历普通,但他不甘心如此生活下去,不久后考入市委,成为公务员,进去后不受重用,当了打字员,负责校准、打印人家手写的材料,单位有一个人加班,他便不能离开,常常枯坐到深夜。那时候他结识了几个城里朋友,随他们去过他们那位于城里的商品房,三室一厅,厨房卫生间,他后来对我说,当时就想,要是能在城里买上一套房子多好啊。那时候,最大的理想,就是如此而已。

后来,校准、打印了许多人写的许多的品类不一的材料,端了很多杯茶,倒了很多壶的水,好歹得到赏识,开始写材料,一年又一年的写材料,最后给主要领导写,最后在一次地级市市委组织的考试里考了我们那个县级市的第一名。

提起考试,他就两眼发亮,说,非常可惜在第三次决定命运的考试以后,他能考的试就没有了。那语气,好像饥饿的人,看到了白面馒头。

说回第二次考试,他笔试全市第一,遥遥领先第二名,即使后面的面试不去了,也能独占鳌头。

之后的事情很简单,三十岁出头去了地级市的市委,还是写材料,一年,两年,三年,期间解决了正科级实职,又迎来考试,遴选副县级干部,要求是三十五岁以下,副科级以上。

那几年,许多地方都搞过这种功德无量的考试。

毫无疑问,笔试全市第一,成功选上。照他那时候想法,是去市里哪个局任副局长,但最终先在市委解决了副处级,第二年接着分配到下面一个贫困县任副县长。

那一年他三十五岁,靠熬夜,靠写材料,靠情商,开始被人称作县长。也是因为只有自己,没有外界助力,所以只是副县长,完完全全的副县长。

再往上,组织部长,副书记,县长,一步步的,于四十四岁这年当上正职。

前一段时间,我们一起吃饭,席上他说,也是赶上了时代,否则,要像以前那样,我们肯定走不到今天。

长辈喝不了酒,白酒只三两的量,超过三两就得晕。你很难相信,基层出身,一步步成长为一县之长,就这酒量。也不抽烟,只最近几年,兴许压力太大,偶尔抽几根,但没什么烟瘾,四十多岁的人了,可以做到一两天一根烟都不抽。

这样的人,现在不稀奇。但他那个年头,那个时代,挺罕见。人往那一站,戴个眼镜像个学者。说话慢条斯理的,和下属说话也有商有量,喜欢夸人。他说,之前我这位子上的出事了,固然有其它方面原因,但工作作风也是相当重要的事情,你平日对别人颐指气使,出事了又甩锅手下,到你摊上事,人家就想看你到底多大能耐。

又说,我们现在都是民主决策,当然,大家争执不下时,你还是得站出来,拍板,要敢于拍板。总而言之,要有职业精神。

所谓职业精神,就是每天晚上,整个县政府可能就几盏灯亮着,如非出差,这其中必有他的那一盏。要么是在看白天没有时间看的材料,决定是否签字,要么是听找上来的干部说话。

更新:

评论区有朋友说,他特别好奇,现在的县长市长每天在忙些什么,毕竟许多部门都是垂直管理。记得之前听人说过,在我国只有搞过县长、市长,才能称得上搞政治的。我深以为然,你可以将县长理解为一个迷你国家的总理,除了军事与外交,他什么都管,什么都要管。关于长辈的具体工作,我没有问太多,但也知道一点,第一是开会,一天中相当一部分时间都在开会。有些是偏形式的会议,比如今年主题是学党史,那便要收听省市一级该主题的一些会议,以及县里自己召开的会议,除此之外你还要去县里相关地方比如党史馆去视察;再就是实质性的与地方发展相关的会议,有许多项目,要先启动哪一个,在哪里启动,如何部署,这都是要领导层开会商讨决定的。第二是调研。比如跨区域的去兄弟县市考察;比如本市对口扶贫千里之外地区,你被抽调陪同市里领导前去调研。第三是招商引资。有省市组织的活动,也有县里自己招揽的,北上广深,一去就是一周左右。第四是跑上级各个部门。譬如平日省里相关部门,年底京城,去争取项目,争取政策,争取财政专项债。第五是接待。部委、省市相关部门来此视察,你要去接待,去汇报,省、市、县党政领导来此地学习先进招商引资经验,你要带着参观。第六是听取汇报。你坐在办公室也闲不下来,会有各个同僚、下属过来向你汇报各项工作的进展与难点,对哪个人哪个事儿的看法和意见,你要仔细听,要从每个人的话里听到有用信息,把握好大方向,否则你如何执政?第七是签字。一些上级下发的文件,会写请叉叉和叉叉通知阅览,你得看完,得写你的意见,才能再下发到各单位。比如说,有一次他出差,一笔钱不知道要拨给哪里,他不在,没有签字,那暂时就拨不了。当然如果情况紧急,他口头授权,回去补签,也能成行。

还有其它一些杂七杂八的事情就不列举。就以上七点,你如是某个政治地位较高的县城二把手,你就得你要付出多少时间?

回到正题。长辈喜欢讲职业精神,职业精神不仅仅是说拍板。日常工作中,各个会议里他喜欢讲职业精神,我们干这个工作,就要尽职尽责,讲究职业精神。最开始听这些话我有点小惊讶,因为一般而言,他们的口径应该是为民服务,奉献,为老百姓做主等等复古的词汇,他爱讲职业精神,也是在我心目中他与其它人不同的地方。

从前有个大项目落户此地,我和他讨论这件事儿。他说,这个项目对此地的发展有很重要的意义,话锋一转,又说,搞好了,我的工资也能涨一点嘛,哈哈。

长辈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官僚。又或者是大家眼里威严、呆板的官员也有其另一面。譬如长辈还年轻时,那时候植物大战僵尸刚刚出来不久,他非常痴迷,一段时间里晚上对着电脑大玩特玩。又譬如说他和现在的年轻人一样爱看好莱坞大片,终结者什么的。

长辈让我最钦佩的地方在于,我离他足够得近,因此能够看到一个鲜活的人。也在于他很难得没有忘本,有老乡在该县工作,开个小餐馆,他会常去吃,照顾生意,对一些八竿子打不着的远方亲友,不违法原则的小忙也是能帮就帮。工作中也是一样,该县一个企业的财务总监说,他特别好,总是心里记着别人的事儿。

这也是他能走到今天的原因。评论区有朋友将他如今的职位归功于时代,但所谓干部年轻化受益最多的还是六零后,他一零年以后才成为副处,距今也就十年,何谈完全受时代滋润?

长辈口中的得益于时代,主要还是仰赖于从严治党,系统内越来越重视人才,放从前你三两白酒的量那你真是不行,放从前很多任命都存在利益的交换。

长辈说,现在要比从前单纯得多。

而且说实话,长辈走得并不快,真正有背景的人可能也会三十四提副处,但往往一下去就是常委,再走一步或两步,三四年的时间就能转正。体制内的诸位应该知道,四十岁地方主政,未来将有多大发展空间。

此外,他学历并不低,他那个时代,绝大部分人初中毕业就参加工作了。

我也不希望诸位大谈特谈时代因素。长辈身上最起码有以下几点百分之九十九的人都不具备:

一是会写,他是二十八岁左右去市里,在此之前曾写过一篇材料得到我省当时的一把手的批注。当然,一把手每年甚至每个月可能会批很多篇材料,但能让他看中,最起码说明文字功底扎实。你要有这本事,你在基层写材料不说副处,正科也能写到。

二是吃苦。二十岁至三十四岁,县级市的市委到地级市的市委,日复一日写一些务虚的材料,过清水衙门的苦日子,问你,你能不能忍受?

三是高情商。具体表现在读书时,老师会来他家里拜年。具体表现在哪怕跟下属通话言语间也是多夸赞而少命令,和普通人交往也是一样的没架子,我身为后辈,从来不曾为朋友找他,也谨言慎行,生怕自己有仗势欺人之处丢了他的脸面。一个地方企业的财务都能记着他的好,你能做到否?他在此地是出了名的好口碑。

还有就是,有人问长辈那么苦为什么,有人答为他孩子不会问出普通人如何才能当上县长这一类问题。我觉得不是,依我和他的相处来看,他这么苦,就四个字,就他口里的四个字:

职业精神。

他曾和我说,我们那一批人,很多人在基层走到一半就回市里了,我们能走过来,就要好好的干。

他也曾动摇,有企业开高薪,但想想还是留了下来。理由很简单,我们现在四十出头已经经不起挫折,在熟悉领域里面可能干得得心应手,但是换个地方,就不一定能够干得好了。

我绕来绕去,想说的是,他也是人,也是个活生生的人。

除此以外,可能就是成就感吧。绝大部分人一辈子在为生计而苦苦奔波,他在解决生计之余,还能拥有事业,而且这份事业,不比一些上市企业更小、更容易,你所系的可是几十万人口的生计,你所谋划的可是一座城市的未来。

我们没到这一步,所以不明白,这种苦与累同时也是极有成就感的。

(有空再再更)


user avatar    网友的相关建议: 
      

坐标某沿海城市,讲讲我们这里的某些关系网是怎么操作的吧,现在公务员逢进必考,多数人又不可能有那么大的关系在公务员考录上动手脚,那怎么能保证自己家族的人一定是官员呢。相亲,你没看错就是相亲。每年都有很多选调生,公务员等新入职人员,让自己家族的政府人员介绍本单位公务员与自家适婚后辈进行相亲,进而结婚。成功率还是可以的,第一对这些公务员来说这是一个机会,第二这些适婚对象依托家族照顾多数条件也还可以,车房皆有。然后动用关系网提拔这些公务员和选调生,这样可以保证家族每代人都有人在政府任职,而且大小都是个官员。家族中还有经商的,依靠政府的关系网对家族经商人员进行支持,例如承揽工程。积累财富后,再用于官员升职,而且这些同家族经商人员可以为了本家族人升迁不计成本的为了你的政绩进行支持,比如基础设施建设,农村改造,回迁安置,找不到人做的赔钱工程,他们都可以做,这些投入在官员升迁后可以很轻易的再赚回来。


user avatar   he-fei-ou-yue 网友的相关建议: 
      

我只想说题主,你的心真大啊!

这个问题如果放在二三十年以前,那个时候社会各阶层固化程度,还远远没有今天这样严重,所以那时候还可以做一个普通家庭出身、混到县长位子的美梦!~

可是,今天的社会是个什么样子?!很多家庭,不管是做生意的、还是做官的,家庭资产现在都积累到了一个非常可观的程度,说白点就是很有钱、很有钱了!

那然后呢?!然后就是这些家庭像大肚子蜘蛛一样,可以用自家非常多的钱,像大肚子蜘蛛吐丝一样,吐出无穷无尽的蛛丝,结成外人无法想象的社会关系网,然后在各种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逐级而上。

这种现象,不敢说在今天的每一个小地方都必定如此,但是不可否认的是真的真的很普遍了,这种话,那种小青年可能不愿意承认,但是我作为一个县城机关老吏,不敢说自己有多少见识,但是的的确确是见了太多公务员系统的各种“关系学”啊!

我说的每一句都不仅是肺腑之言,更是沉痛之言!我不愿意社会如此,可现实不以个人意志为转移啊,因为多少次的竞岗提拔,最后都是什么样的人能上去?

县城这种封闭的地域里面,各种关系盘根错节,亲戚、朋友、同学等很多种类的关系,可以将许许多多的人之间结成非常紧密的利益联合体,真是针插不进、水泼不进,普通家庭出身的人,想考上县城公务员岗位都很难,更别说即使考上了,顺利进入了公务员系统之后,没有关系的话,你就只有埋头干活的份,啥晋升的机会都别想有!

坦白说,现在的公务员考试,的确是比以前正规很多了,也因此,很多普通家庭出身的人,也能够进入公务员系统。但是进入之后,你慢慢就会发现,公务员系统不像做试卷,是没有客观标准答案的,一切都是领导说了算!

你做得再好,领导说不好,那就是不好!他做得再差,领导说好,那就是好!

因为现在是和平时期,不是战争时期,用你这样能力突出的人,还是用那种能力一般的人,在一个县城里面,不管是乡镇、还是机关单位,都没有太大的差别,工作反正就是那些工作,待了几年、看了几年之后,只要不是智障的人,基本上都干得来的!所以用谁、不用谁,关键看领导,很难说有哪一个公务员岗位是非你不可的!

所以,明白了这一点之后,就可以直接看题主的问题了,普通家庭出身的公务员,想混到县长位置,在今天是一件多么奢侈、多么不可企及的奢想了!

在一个县城里面,公务员晋升的阶梯大致可以划分成如下几步:

1、新入职公务员,2、3年之后,有资格提拔为副股级,也就是所谓的副科长、副主任等科室副职,就是通常说的中层副职;

2、副股级的公务员,2、3年之后,有资格提拔为正股级,成为科长、主任等科室负责人;

3、正股级的公务员,若干年之后,有资格提拔为副科长级,也就是通常所说的乡镇、街道、部委办局等的副职领导;

4、副科长级的公务员,若干年之后,有资格提拔为正科长级,也就是通常所说的乡镇、街道、部委办局的一把手;

5、正科长级的一把手,若干年之后,有资格提拔为副处长级,也就是通常所说的县委副书记、副县长、人大副主任、政协副主席;

6、副处长级的以上领导里面,只有副书记、副县长,才有可能提拔为县长,人大副主任、政协副主席,基本上是没有希望了的,只能是享受一下副处长级即副县级的待遇;

7、副书记是离提拔为县长最近的职务,但是也有很多副书记成不了县长就转岗了的;

8、副县长虽说与县长只有一字之差,可是这中间的距离可能是好几年,也可能是一辈子;因为副县长干了若干年之后,才有资格晋升常委,虽然副县长、县委常委,都是副处长级,可是副县长必须要晋升为县委常委之后,才会离县长职位更近一点,也就是说副县长晋升不了县委常委的话,晋升县长就是不可能的事情;

9、副县长若干年之后,晋升为县委常委,具体也要看分工是,县委常委里面有纪委书记、组织部长、宣传部长、统战部长,而其中后面两位常委,特别是最后一位常委,又是常委里面比较弱势的,也就是说如果副县长提拔到最后一位常委的话,或者是后两位常委的话,再想晋升一步也是比较难的;

10、晋升了常委之后,还有一个台阶,就是要晋升为县委副书记,这个职务是一个坎,能上去的人,才有机会晋升县长,否则很少有普通常委直接一步晋升为县长的!

以上10步,坦白说,都只是理论上的可能,或者说是现在通常的晋升模式,即使每一步都很顺利的话,也就是说只要2、3年的话,这10步都顺利走完,一个普通公务员也要接近二三十年的时间,以普通家庭出身的人,一次性通过公务员考试——这已经是最顺利的了,很多人考了好几次好几年也是很正常的——也就是说新入职公务员的年龄是22岁的话,二三十年、每一步都很顺利,当县长的年龄也已经是50岁左右了!

而实际情况是,以上10步,即使你是有关系、有背景的人,也不敢保证每一步都那么顺利的提拔、晋升上去,因为到了那个阶段,跟你竞争的都不是没关系、没背景的人啊!

所以我才说,题主的问题,真的是心很大!今天的公务员系统里面,如果你起步直接就是在县城里面的话,从普通公务员做起,想混到县长的位置,那个概率就像是今天你去做电商,想成为马云、马化腾、李彦宏的概率,到底有没有可能、概率到底有多大,真的只有天知道!

当然,还有一种可能,就是说你虽然出身普通家庭,但是你进入公务员系统的层级比较高,进入的是省部级单位、或者最少是地级市单位,然后突然遇到了一位非常赏识你的大领导,成为大领导的秘书,在他的扶持之下,你一步到位,就成为了县长,或者是先成为副书记、然后再成为县长,也许时间要短很多。

但是看到这里的人,也会笑起来,因为不是没有这种可能、不是没有这种模式,事实上以前就有人是这种晋升模式,可是今天阶层严重固化的情况下,还奢望这种美梦,不是傻就是很天真了。

最后总结一下:如果是从县城最普通公务员起步,想混到县长位置,最顺利的也要经过以上10步,有多难就可想而知了;如果是从县城以上、层级越高越好的公务员起步,在上面提拔、到县城任职县长,不是没有、而是很少很少。

我是体制内老司机,虽不敢说早已经“世事洞明”,但是真的是“惯看秋月春风”了,给有志于进入体制内的知友们推荐下面这套《组织部长》,帮您尽快读懂和熟悉体制内的各种秘籍、少走弯路哦,希望您能够趁着年轻早日实现自己的仕途理想,真心值得一看啊!




     

相关话题

  如何看待黄石市一临聘人员因拒绝上级安排的防汛夜班巡逻而被辞退? 
  原发性高血压,可以考公务员吗? 
  现在找工作学历重不重要? 
  体制内如何才能让领导从讨厌到忽视你? 
  如何评价《明朝那些事儿》作者当年明月任职山东省政府办公厅综合处处长? 
  如何更直观地理解明朝文官、武将地位的巨大差异? 
  为什么现在很多年轻人都看不起体制里的人? 
  假如考公以后最多干到厅级,那这算是好还是不好呢? 
  法硕应届生建议红圈资本市场部还是公务员? 
  体制内的福利真的就这么好吗? 

前一个讨论
如何看待西安 39 岁男子连续被 3 家医院拒诊最终猝死?
下一个讨论
首批中国经济学教材公布:25 个编写团队,教材包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等 9 项,意味着什么?





© 2024-12-25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12-25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