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萧峰的死值不值得? 第1页

  

user avatar   zhuo-dao-ren-42 网友的相关建议: 
      

他的死没有值不值得的说法,实际上他压根不是死在雁门关下的,他所有的执念都解不开的时候,实际上就已经死了。

《天龙八部》这书从头到尾就说一个事,就是执者失之,一切苦都来源于执着,这个书名就是来源于佛教,佛教讲回头,就是你要放下你执着的东西,然后才能解脱。

所以鸠摩智一辈子执着于武学最后武功全失,情圣段誉每次泡妞都是自己爹的亲女儿(其实他自己不是他爹的亲儿子),虚竹啥也不想要就想好好当自己的和尚却偏偏不行(这里对佛法的阐述甚至高过了作为宗教的佛教),慕容复执着于复国最后变成精神病,以及到死都没能被自己的意中人看一眼的游坦之和阿紫等等。这本书里就没有一个能得到自己所执着想要东西的人。

萧峰是这书里执念最深的人,深到最后已经没有办法回头了。他前半辈子在这本书里各种身世凄惨的主角里还算过得不错的,虽然穷但是丐帮帮主和少林寺对他都大力扶持,他前半辈子的主要事业就是帮大宋抗击契丹,甚至因为这件事上作为全场最佳MVP选手成为了契丹抗击的领头人。结果后面一下子发现自己居然就是契丹人,这是何等的卧槽。所以后面他当南院大王的时候面对边关的不断杀伐也开始反思了自己的前半生,这里也为他死的场景埋下伏笔。

所以萧峰后半辈子一共就两件重要的事,一个是阿朱,另一个就是找害死他亲生父母的带头大哥报仇。阿朱和萧峰在他爹刻字的石壁前面的对话是很重要的一段,这时候命运给他回头的机会了,你和阿朱好好地上塞外放羊去,后面的事就都没了。然而萧峰这时候太执着于复仇了,甚至阿朱已经控制不住他的疯狂的情绪了,这时候的萧峰就一谢逊2.0。这时候的阿朱没有办法,一边是杀红了眼的爱人,另一边是自己的亲爹,这个冰雪聪明的女人居然解开了这个死局,只是代价太过沉重了。萧峰一掌拍下去,一切都结束了,她用自己的死把萧峰从悬崖边上拉了回来。

阿朱死了以后,萧峰已经成了半个活死人,探求真相和复仇变成了他剩下的生命中唯一重要的事情,就像前面说的,这本书里只要你一执着就要倒霉了,其他人都在中途回头了并且获得了不错的退出奖励,只有萧峰走到了穷途末路,所以他必不能得偿所愿,也必须死。萧峰对应的是佛教里的帝释天,帝释天的结局就是毁灭。

所以少林寺前,段正淳本来就是被冤枉的自不必说,带头大哥玄慈认罪自裁,唯独当年的幕后黑手慕容博才是他真正的大仇人,这时候出来个开了挂的扫地僧。啪啪两掌拍下去,全书里两个最执迷不悟的老年人萧远山和慕容博全都放下屠刀立地成佛了。

萧峰得到了当年的真相,却再也报不了仇了。

所以他其实不是死在雁门关下的,他是在少室山上当他生命中最后执着的事情破灭的时候就已经死了,后面的萧峰只是在找一个合适的机会来完成这个仪式,所以说他死的值得不值得根本不重要,因为若不是他一心求死,世界上怕也没有人杀得掉他。

金庸和他代表的中国传统文化是非常讲究一种精神的,“男儿到死心如铁,看试手,补天裂”,萧峰是他十四本书里最大的英雄,所以死也要死地轰轰烈烈。绑架大辽皇帝耶律洪基,逼迫他折箭立誓,用自己的生命换取辽宋两国十年和平,挽救了无数人的生命,使得生性多疑的耶律洪基也开始反思。这才是金庸的书里的大丈夫应有的死法,即使倒下也成为一座山、一道岭。

雁门关下,教单于折箭,六军辟易,奋英雄怒!

user avatar   wang-you-ling-45 网友的相关建议: 
      

能问出这种问题,典型的是看书不仔细。

萧峰逼迫耶律洪基承诺不侵宋后,目的就已达到,耶律洪基做出这一承诺是在萧峰自杀之前,无论萧峰死不死,承诺都已经说完了,辽军也已经开始退兵,所以萧峰并不是用“死”来换取和平,只靠武力胁迫就完成了。

实际上,与题主的理解恰恰相反,萧峰死了对和平有害无益。他若不死,对萧峰和他的两个义弟的神功有切身体会的耶律洪基难免担心,自己若违背誓言,就算防备再严,也未必敢确保永远不被对方暗杀,萧峰活着,才是对耶律洪基遵守承诺的最有效制约。那么接下来就有三个问题:

1、为什么萧峰自杀前不考虑对耶律洪基的监督问题?

因为萧峰是江湖豪士,而非深谋远虑的政治家,他固然希望宋辽和平,但对如何实现这一目标并没有处心积虑的长远打算,胁迫辽帝也只是一时热血上涌,快意为之,辽帝做了承诺他就觉得够了,至于未来长久之事,以他的性格不会去精打细算。今朝有酒今朝醉,临死前雷霆一击完成心愿也就罢了,身后事谁管得了那么多。

2、为什么萧峰的死志很坚决?

这个问题萧峰自己回答了:萧峰是契丹人,今日威迫陛下,成为契丹的大罪人,此后有何面目立于天地之间?

这是他和郭靖的根本区别。郭靖是个彻底的民本主义者,皇帝在他看来只是执政工具人,不具有神圣性,如果皇帝干了不对的事,加以阻止是天经地义,没有道德压力。但萧峰的忠君思想很重,就算他觉得皇帝错了,但自己作为本族人,胁迫皇帝就是以下犯上,是有大罪的。

当然,仅就这一个原因,未必能让萧峰决意去死。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就是萧峰的事业心。萧峰是个有齐家治国平天下之心的事业强人,他当丐帮帮主是想好好干一番事业,在他看来,生存就要体现价值,为活着而活着毫无意义。在辽军退兵后,他自知在契丹无法立足,也不肯再回到中原武林和契丹为敌,只剩下他绝不愿意的隐居一途;而阿朱已死,唯一能让他隐居的理由也没了。他没法说服自己浑浑噩噩地活着,那干脆就死了罢,死是一种解脱。

3、为什么他要当着那么多人的面自杀?

如果耶律洪基转头就走不再说话,萧峰就算想死,考虑到段誉虚竹和群豪的感受,也不一定马上自杀;但恰好耶律洪基被他所迫,心有不甘,说他“富贵不可限量”云云,要污名化他,忠君思想很重的他还是很在意这句话的,本来就想死了,听了这句话就决定即刻自杀来反击耶律洪基。他不在意个人荣辱,但基于对本族皇帝的忠诚,还是想当面自裁以维护自己作为一个大辽臣子的名誉和气节。这在“君为臣纲”的思想普遍流行的宋辽年代是很正常的观念,和近现代有鲜明的差异。

一二三加起来,就变成书里的结局了。

如果一定要从萧峰的视角看“值不值得”,那么他可能会认为当众自杀可以洗刷绑架胁迫皇帝的罪名,并以死明志,向辽帝和众辽国将士证明身为辽臣不贪图敌国荣华富贵的名誉气节,这在秉信“忠君爱国”的封建伦理纲常的他看来是完全“值得的”。


user avatar   lin-xian-sheng25 网友的相关建议: 
      

我听到了非常有意思的解读,可以一看

据说萧峰死后,雁门关守将给皇帝上书说

那镇守雁门关指挥使见群豪声势汹汹,急忙改传号令,又不许众人进关,待见群豪骂了一阵,渐渐散去,上山绕道南归,这才宽心。即当修下捷表,快马送到汴梁,说道
亲率部下将士,血战数日,力敌辽军十余万,幸陛下洪福齐天,朝中大臣指示机宜,众将士用命,格毙辽国大将南院大王萧峰,杀伤辽军数千,辽主耶律洪基不逞而退。
宋帝赵煦得表大喜,传旨关边,犒赏三军,指挥使以下,各各加官进爵。赵煦自觉英明武勇,远迈太祖太宗,连日赐宴朝臣,宫中与后妃欢庆。歌功颂德之声,洋洋盈耳,庆祝大捷之表,源源而来。

我们现在来看,在宋朝人眼中,萧峰是一个什么形象?辽国的南院大王,活脱脱的境外敌对分子。杀死了,是宋朝的又一胜利。

谁会关心萧峰本来是怎么样呢?皇帝会关心吗?不会的。皇帝要借此彰显自己的文治武功。守将们会关心吗?更不会。

假设这个定稿,发布到宋朝全境,所有人都会知道,宋朝又击毙了一个境外敌对势力。

可是有人说,难道雁门关外,不是有几百双眼睛盯着吗?这个真相呢?

让我们设想,这些人回到宋朝之后,跟宋人说,萧峰是一个了不起的英雄。

宋人会怎么看待他们呢?宋人一定觉得,你是公知,卖国贼,竟然为敌对分子说话。是不是辽国给你什么好处了?官方明明说了萧峰是辽国南院大王,辽国南院大王怎么会成为宋朝的英雄?编瞎话也得讲点逻辑吧。

于是这些人必然最终要么闭口不言,要么随顺宋人官方说法。千载而下,萧峰就成为一个不忠不义之人。

当然,我们希望,毕竟大理会修史,辽国会修史,西夏会修史,后世的历史学家可能会通过参照不同史料复原萧峰的形象。

但是我们再一想,如果萧峰这个形象被定格了,后来的今人们,对于这帮历史学家翻案的角色能够承认吗?恐怕我们也跟宋人一样,觉得这帮历史学家又是一批卖国贼吧。

什么是悲剧?这就是悲剧

假如我们再争论,就是完颜阿骨打的子孙们灭亡了北宋,而完颜阿骨打跟萧峰的关系密切。当今的宋粉们会怎么看待萧峰呢?


user avatar   huan-shi-lang 网友的相关建议: 
      

我觉得因此去学一门学问显然是不需要的,攻壳提出的东西更多的是一个思考的话题,而不是一种思想哲学体系。一遍看不懂也正常,因为这个动画在各个方面制作优秀,第一遍往往会更注意在动作场面或者剧情等其他方面的东西。很多事情来不及思考就到下一个剧情点了。所以弄懂攻壳中想说的思想,TV动画2周目以上是必须的。

你提到哲学和社会学2个方面,那我也谈谈这2个方面我的看法吧,当然攻壳不只是谈了这2个方面。

其实攻壳抛出的哲学思考话题很简单,就是当处于一个网络极度发达,信息技术极度发达的科技水平下。当记忆可以复制,转移,消除,修改的情况下。传统的区别人类个体的方式就开始产生矛盾。或者说人类在抛弃宗教影响下,还缺乏一种真实区分人类思想个体的标准。这个问题在现实中还不会产生问题,但在攻壳那种信息科技水平下就会产生问题。攻壳中,区分人类思想个体是GHOST,放到现实中意思是鬼,幽灵,灵魂。但是这些词在现实中都是或多或少含有宗教含义的,科学定义下是没有这些东西的。大部分字幕组都采取不翻译这个词,直接放出英文,我觉得是正确的。因为用现实中的定义直译,太容易联系到宗教意味。而这个词实际想表达的是科学定义下的灵魂,删去宗教定义的灵魂,或者另一个比较接近的词是意识。攻壳就是想谈谈这个GHOST是什么。

我之所以说这个涉及到一些哲学意味的话题并不难,因为现实中每个人肯定都想过。科学上解释大脑的运作,是一个极度复杂的神经网络系统利用生物神经信号来获得记忆,并且利用记忆进行各种复杂的基于神经网络的思考活动。但对比电脑,发现有一个东西是缺失的,我们用电脑,电脑主机CPU对应大脑的运算功能,主板对应各种神经型号的传递,内存和硬盘对应储存记忆的皮层,那么使用电脑的USER是对应什么,没有USER电脑根本不知道该做什么。那么对应到大脑,是谁在作为USER指挥大脑去做事情。一般现实中会想到意识这个词,但是意识是什么科学上现在说不清楚。所以当人脑对应电脑时,就很容易发现这个问题,而攻壳的世界观下,恰恰是一个人脑电子化的世界,所以这个世界下,这个问题就是一个很现实的问题。

其实攻壳也无法给GHOST定义,只能说是用很多事例来说明必须有这玩意的存在。比如说少佐和笑脸男共享了记忆,但他们并没有变成一个人。

最近上课,老师谈脑机接口,也扯过这些东西,所以谈的比较多,其实上面废话较多,精简下来估计也就几句话。所以另一方面,社会学的方面就不多谈了,直接精简吧。

社会学方面就是赛博朋克作品普遍要谈的东西,就是高度发达的信息技术背景下的反乌托邦。这种作品包括攻壳,一般都会描述政府,大公司大资本家,会利用发达的信息技术来加强强权,而主角队,无论是革命者,犯罪者,还是什么其他种类的挑战者,也往往是利用发达的信息技术科技来反抗这种强权压迫。攻壳的主线,TV1中做微型机械的医疗公司(名字忘了),警察局都是强权的这一方。九课和笑脸男是对他们的挑战者。而TV2中久世英雄是挑战一方,但他们太激进了,实际用的压迫手段让观众更觉得他是强权一方。所以社会方面,谈的阶级统治和我们现实的社会没有本质区别,只不过随着人类普遍认知的提高,上层阶级要维持统治,会倾向于尽量的让下层民众感觉不到自己在被压迫被统治,就是反乌托邦作品中的要反的这种表面理想的社会。而赛博朋克作品作为一类的反乌托邦作品,特别的是,其中信息科学技术的发达导致信息可以操控,甚至记忆可以操控,使得思想的操控和反操控成为一个焦点。攻壳也是表现这方面的东西。




  

相关话题

  令狐冲真正爱的是小师妹还是任盈盈? 
  如果金轮法王和欧阳锋打起来了,会怎样? 
  如何评价白世镜? 
  原著笑傲江湖中东方不败和令狐冲根本没什么交集,为什么电视剧里的情节是他俩相爱相杀? 
  《笑傲江湖》中有哪些细思极恐的细节? 
  为什么游坦之和林平之遭遇相似,起点相同,人生轨迹却截然不同? 
  金庸笔下的郭靖为什么要说“襄阳古往今来最了不起的人物,自然是诸葛亮”,襄阳出的刘秀不是更了不起? 
  以邓超版《倚天屠龙记》的失败为例,最大程度尊重原著的电视剧是否成功? 
  为什么段誉练习北冥神功没有事,而令狐冲练习吸星大法受了反噬? 
  张翠山在武当山上自杀是唯一的选择吗?换了郭靖、萧峰、杨过等人又会怎么做? 

前一个讨论
如何评价“结婚是两个家庭的事”这种说法?
下一个讨论
动漫中什么招式第一次看到很惊艳?





© 2024-06-18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06-18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