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学位到底有多重要,硕士学位与博士学位的差距有多大? 第1页

  

user avatar   sijiazhao 网友的相关建议: 
      

谢邀。

-----

刚看到问题补充信息,看错:”很多人都觉得读博很恐惧,读博之后会有变质么?”

我心想,这博士得多恐怖啊,都可能让人变质了。想象有一天,新来的小师妹问,师兄师兄,你们刚才提到的赵思家是谁啊? 师兄,眼神黯淡,似乎被勾起了什么很忧桑地回忆,说:“她...还没读完博士...就...变质了...” (啊哈哈哈~ 为赵思家同志默哀1秒钟) 然,发现不是变质而是质变… 想太多,是病,得治。

刚看到有答案说读了博士之后会换title而硕士不会。(笑)我大概能理解:每次在人群中被叫 Dr叉叉叉 时,那种完爆周围人的感觉——

(…啧啧 好可悲…然后一辈子都没升到下一个title…)

不过,每次在国内听到有人大声喊“李博”“张博”,我心中想“幸亏不姓陈”…

(…对不起我的笑点很中学生…)

————————————

每次看到类似问题,我都想到Prof Matthew Might 的那个博客:

The illustrated guide to a Ph.D.

(直接翻译请见答案末尾,已经Prof Might 授权,此答案链接已经作为简体翻译加在他的博客结尾),相信很多人都看过。清华大学当代国际关系研究院院长阎学通教授前几日写的一篇文章在朋友圈中被转了很多次,很多人都觉得写的很好:《

本科、硕士与博士的区别

》。但我还是认为Prof Might的这一图胜千字。

Prof Might 将博士学位比作人类知识圈上的一个小包,阎教授用专业性将博士和硕士分开来。

他们都是教授了,更像是站在高处回望博士这个阶段,而我现在正处于这个阶段之中,在我看来,就『知识』而言:

博士之前的十六年里学到的知识,只是剑柄;而博士,才是打磨剑刃的时候。

这并不是说,若不读博士,这过去的知识就无用了,正相反,你要手里有个好剑柄,什么剑刃都能借插上,刃卷了,你换个新刃重回战场。

(现在什么行业还是单打独斗?哪里需要人人都懂透最前沿的理论和技术?)

所以,要是你对打磨剑刃犹犹豫豫的,就最好别懵懵懂懂地当愣头青——想着反正闲着也是闲着,学位多不压身——博士可不像是以前的学位,分数漂亮就行了,这刃利不利,一试就知道。

读小学可以是为了父母读,读大学可能是为了生计读,都到了决定要不要读博士的年龄了,问学历到底有多重要,不如问问自己为什么要读。

————————————

人们看中好的学历,重要的不是所得的知识,而是在人才云集的好学校 养成的习惯、交到的朋友、订下的志向。今天,知识实在是太好取得了,在国内有墙感觉可能不强烈,在墙外,只要有台联网的电脑,真的是什么知识都能学到。手机、电脑就跟虫洞似的,任何地点任何时间的知识都可以送到你面前。

从小学起,「理想」随着升学慢慢缩小。一方面,山外有山,人外有人,另一方面,长期保持快乐,也变得越来越不容易。但我还是挺天真的希望,来世上这么一遭,除了粪便和尸体,还是该留下点有意义的东西。

每每想到,「我现在在创造新的知识,以前没有人知道的知识。」就觉得日子过得虽是忙碌但很有意义。即使实验失败,也是给后辈的经验。若是真的能在三年博士期间,为人类知识的边沿往外推了一点点,即使我这辈子都不能从此直接获利,或没人记住我,我觉得是值得的。

读博士质变?有些工作习惯、抗压能力等等应该是会有不小的提升。但要是期待,「不用多久,升职加薪,当上总经理,出任CEO,赢娶白富美,走上人生巅峰」,我帮你yy都觉得有些小激动呢。不过,真要想「质」变,不如减肥整容来的实在呢。

—————————————

话说,这里好几个答案用title的不同来说明博士和硕士的区别,在这儿抖抖机灵笑笑就算了。要真为了换个title,别折腾读博士了,用同样的时间和精力,策划找个有一大把title的对象呢。

再话说,我反而觉得有时候没有title更能突出一个人的niubility,这周有位来自我们在日本的合作lab做eyetracking的访问学者,东京大学硕士学位。导师介绍他时说,没有Dr还能学术界站牢脚跟,这本身就是非常值得炫耀的事情。

—— 人家根本不需要博士这个学位。。

—————————————

=====以下直接翻译自Prof Matthew Might 博客 ============

想象这么一个圈儿,它包含着人类所知的所有知识


从小学毕业时,你懂了点儿

从高中毕业时,你又懂了点儿

当你拿到大学毕业证时,你有了个专业

一个硕士学位将让你在这个专业上更加深入


如果你是个好孩子,拿到硕士学位后,还与时俱进地不断地阅读科研论文。阅读将会将你推向人类知识的最外沿。

好了,你现在站在了人类知识的边沿上了,然后你专注在一个点上:

然后咬紧牙关使劲推上个几年...

直到有一天,你将人类知识的边沿成功地推出了一小包!

然后,这个你捅出来的小包包,就叫 博士学位(Ph.D.)


当然,这个时候,世界在你眼中已经是这般模样:


【小赵插句话:在读博士的时候,明显感觉到随着对自己的研究了解加深,反而画地为牢,把自己现在在做的一小块领域当成了『整个世界』。】

但,别忘了站远点看看...

Keep pushing.

=========Prof Matthew Might 的博客翻译结束 =========


user avatar   ning.mao.wilson 网友的相关建议: 
      

小学,初中,高中,大学,硕士这五个阶段其实差不多,都是老师教,学生学,然后考核通过既可毕业。但博士不是教能教出来的,也没有老师会说,”这是我教的博士”或”我已经教出来了几个博士”之类的话,因为博士是当你基本掌握本领域基础知识后的拓展研究阶段,它不考察你对现有知识的掌握情况,而是检测你是否掌握了正确的研究方法,并可以通过此研究方法,拓展人们对未知世界的认知。而这个过程老师教不了,撑破天能带你走两步,其余的工作只能靠自己。


user avatar   shan-yang-yue 网友的相关建议: 
      

今天听到一句话送给大家:In some ways, a happy PhD is an unqualified PhD.


分割线

博士最大的挑战其实是克服自我厌恶。这是读硕士时永远也不会有的情绪。

我现在每天都在问自己一个问题:

自己做的这玩意和别人的成果比起来像屎一样,如何能毕业?如何对得起父母,爱人,导师,亲友,党和国家,地球和宇宙,爱和和平?

不知道别人如何,我读我自己写的东西需要很大的勇气。英文差劲,问题不清,逻辑琐碎,内容空洞,结构混乱,格式错误,文献缺乏,方法老套,结论扯淡。导师说了你这篇东西在全世界只会有三次通读的机会,你自己,你导师,还有两个审查的老师(一个读0.5)。

刚开始的时候还雄心勃勃想把屎变成黄金,如今考虑的是如何让屎不那么臭,于是加了很多似是而非的佐料进去,自我催眠说,没事没事,很香很香,虽然看着像是车祸现场,味道也许比行尸走肉好一点。

归根结底,读博士时,最大的挑战就是克服自我厌恶的感受,说服自己接受,甚至认同自己的成果。世上再没有比你自己更清楚自己成果软肋和错误的人了,当你内心深处让自己接受时,别人就会满意;当你内心深处让自己满意时,别人就会惊艳;当你内心深处让自己惊艳时,别人……反倒可能会嗤之以鼻。

太多焦虑的博士,并非没有学术能力,而是无法克服这种自我厌恶,于是变得消极,开始逃避,甚至疯狂,躲在宿舍睡得昏天黑地还算是好的,更可怕的是勾引后辈,偷窥路人,投毒室友,虐待动物,家暴伴侣,枪击导师……很多人嘲笑着博士,你看看,博士这么没品,这么低俗,脑子读傻了,人都变态了。他们不知道,对很多博士来说来说,读博的经历就是一次和藏于心底深渊的怪物的搏命较量,要么你驯服它认同你的人生,要么被它一口吞掉你所拥有的一切。

这些情绪,没读到那个份上,永远不会懂。而每一个真正为博士奋战过的人,都可以称得上人生的战士。博士都读下来了,这世界上还有让你怕的事吗?


user avatar   kolalali 网友的相关建议: 
      

本科时,看着监考的硕士就会觉得牛得不得了,等到自己成为硕士以后才发现硕士也不过如此,开始觉得博士应该会很牛B;再然后,等到自己成为博士,看着水平稂莠参差不齐的博士群,才感慨其实也就那么回事儿。顶尖的,你可能穷尽一生都难触其边;低劣的,你可能揉完眼后仍难以相信其存在

回归题目,学位到底有多重要,硕士与博士学位差距有多大?

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会自问“攻读学位到底是在做什么?”,接着自答:我以为,这不过是一个接受训练,找寻各种紧密的联系以去更好地认识周围的世界,最终去辨识找寻自己珍识的价值以及回避各种低劣的骗局的一个过程。诚然,这个过程未必需要通过攻读学位去完成;相较宽广的世界以及多样的社会,学校太为狭小。

学位到底有多重呢?若以入职收入论英雄,那么不同行业可能差别真的很大。在仅耳闻并未严谨统计的基础上我大概给出一个概念,我所在行业的博士的入职收入可能还不如某行业硕士的入职收入,同时,后者还可在不同较好环境的城市中进行挑选。

硕士与博士学位差距有多大? 我认为,依天资和后天受训而体现差距。学位攻读过程中最重要的一环便是“接受科学训练的级别与强度”。人们都会习惯性接受体育运动员培养过程中接受大量系统性科学训练这个事实,但是在硕博士这类培养过程中却选择性忽视或弱视这个问题。天资差距难以更改,但后天受训对于有所抱负的平常人而言则太为重要。学校与学校之间,专业与专业之间的差距自不需详细阐述;更进一步的,专业下各老师及对应的平台同样可能存在鸿沟般的差距。抛开特例看平均,个人觉得硕士是不如博士的,毕竟少了3~8年的科研经历,接触基础资料丰富度、文献数量/级别、对某问题理解的深-广度以及对各细节内外联系的把握程度等方面是存在差距的。此外,囿于身份与级别,可能在与学术圈或行业内大牛接触的频次与深度上存在一些限制。

你要问我具体会有质变么?我觉得我只能回答:“看人,看你及你跟从的人。”

攻读学位只是个过程,没必要过分放大其能带来的攻效,也没必要故意贬低其应有的价值。自知、知止,而后能得。


user avatar   keric 网友的相关建议: 
      

以上,硕士学历与博士学历的差距。


user avatar   wu-ma-wei-yang 网友的相关建议: 
      

中小学生学习让自己显得不蠢需要的知识

本科生学习让自己显得有文化需要的知识

硕士学习让自己成为一个专业人才需要的知识

博士创造知识

===============

我说的是“下限”,不是“上限”。

就是说,如果博士没创造知识,那就拿不到博士头衔。

硕士和学士也能创造知识?对啊。

发表几篇文章就算创造知识了?对啊。


user avatar   chen-ke-55-65 网友的相关建议: 
      

从一定程度上来说,学位就是你的另一个芝麻信用分。

现在早已经不是过去那个车马都很慢,可以用一生去了解一个人的“旧社会”了。在这个大家都很忙的陌生人社会,如何去确定一个人大概率上会是怎么样的人?

在网上进行不见面交易时,我们可能会去参考他的芝麻信用、他的会员等级和他的以往交易记录。这就是一个陌生人的面孔。

当然芝麻信用高的人不一定就真的会是一个有信用的诚实买家或买家,你所查询的过往交易记录也有可能都是奸商伪造的。但起码,一个芝麻信用高,以往交易记录良好的人是一个好人的概率会比一个信用低的三无用户要高。

而学位其实在你的生活中起到的也就是这样的作用。

当我们第一次见到两个陌生人的时候,我们会倾向于认为学位高、毕业学校好的人会比学位低、毕业学校差的人有更高的学术潜力和钻研精神。

在这个时候,学位证就相当于你的学校代替淘宝给你的信用分,而你以往的求学经历就相当于你的交易记录。

当你们真正的进行了多次交易,你真正了解你对面那个陌生人后,这些其实都不再重要。但是在你们第一次交易前,这些很重要。

至于在学位之外,如果你能有丰硕的科研成果,或者出自某位大牛之手,这就相当于你的芝麻分虽然低,但是绑定了豪车豪宅,这有时候要比单纯的芝麻分可信的多。

而如果你是海外归来的人才,那就相当于是淘宝认证的“海外购”,卖贵一点同样有道理。

至于硕士学位和博士学位的差距,其实就相当于之前阿里那次失败的营销:

博士就相当与750分以上的芝麻分用户,不管会不会有人去听,但起码可以在圈子里发声了。

而硕士就相当于750分以下的用户,不管在什么环境下,你始终还只能老老实实的低头去学习。

拿到博士学位证的那一刹那,就是749分和750分的临界点。

至于质变,最能引起博士生们共鸣的恐怕就是这句话:我变秃了,也变强了





  

相关话题

  体制内的女性找对象难吗? 
  美国留学申请套磁什么意思,如何套? 
  数学不好能读理科吗? 
  深圳的你,择偶的标准是怎样的? 
  适合公务员佩戴的手表有哪些? 
  如何看待清华大学不再将论文发表情况作为博士学位申请的硬性指标? 
  想读博以后去高校,值得吗? 
  你的城市,天空通常是什么颜色的?有着怎样的云团美景? 
  bilibili 上有哪些值得关注的 up 主? 
  没学过画画,玩了半年板绘画成这样有机会成为大佬吗? 

前一个讨论
有哪些是 1949 年后才开始存在,却常被当做传统的事物?
下一个讨论
遭受过长期虐待的人,会不会比其他人容易吸引施虐者或引发他人的虐待行为?





© 2024-05-17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05-17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