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香港人来内地是什么体验? 第1页

     

user avatar   phobos 网友的相关建议: 
      

百般看不上,兜里还没钱;

嘴里想骂娘,脑中没思想。


user avatar   zzy-49-95 网友的相关建议: 
      

背景:土生土长香港人,在香港读小学、初中和高中。在北方读大学和研究生。

由于对外卖无感(喜欢食堂和上馆子),所以对美团饿了么不做评价。最大的感触是,大一的时候真的听不懂老师讲课,因为老师语速太快了,而且口音过于标准,很努力记笔记但是记不了多少。看简体字能看懂一半吧,繁体字越复杂的字,越认不出来,例如复杂的杂字,花了很长时间才能基本认全简体字。听都吃力,更何况是写,大三前考试都是简繁混合,忘了简体怎么写只能用繁体来凑。一口流利的港普省缺了自我介绍来源地的麻烦,基本上一开口说话,对方猜不出是香港人也能猜出是广东人。在食堂打饭,觉得同学们读“土豆丝儿”、“胡萝卜丝儿”发音真好听,特别帅,可是模仿了几年了还是没有那股韵味儿,可惜了。刚跟女朋友交往的时候,吐槽过无数遍我的普通话,可是总在她面前吹嘘自己的普通话水平有“甲级二等”哈哈哈哈。在此处必须小秀一波儿,跟女朋友相处太舒心了,没有“港女”的那么麻烦还比大多数香港女孩儿长得好看。

总结一波儿:我的内地同学人都很好,对香港同学没有隔阂,愿意真心交朋友,能遇到ta们是我的荣幸。但是,离开了大学校园,就不敢说自己是香港人了。主要原因是有的人嘴巴太欠,话中带刺,实在没意思,特别反感这种人(很少一部分人)

最后的最后,洗澡堂真的特别爽,刚开始特别抗拒,到后面可以跟对面的老哥儿背对着背合唱一曲,唱完若无其事继续各洗各的。

最后的最后最后,北方的冬天是无声而令人畏惧的,那叫一个冷和干。要知道,在香港12,3度就会发出寒冷天气警告,可想而知冬天天天零度对南方人意味着什么吗? 那就是有暖氣和羽绒服怕啥呀,那叫一个暖和,不过想办法保湿才是正道。

最后的最后的最后的最后,有件事必须吐槽,那就是在餐馆抽烟的人,真的非常讨厌,啥时候可以实施全国各地室内全面禁烟,那就太美好了。

真的是最后,如果再选一次,在香港读大学还是回内地读大学,我还是会回内地的。用自己的双脚和双眼去体会国家的发展,用自己的头脑进行思考,才是最真实的体会。这几年的求学生涯是我最珍贵的回忆,能跟ta们成为同学和朋友是我的荣幸。正是因为这几年的经历,使得我对国家的感觉从单纯的“可接受”,“不反感”,上升到以自己是中华儿女的一份子而感到光荣。

分割线后补充一下昨天不太敢写的内容,希望各位不要介意。

————————————————————

大一刚到学校,第一次接触广东以外的小伙伴,对来自天南地北的同学都留下了深刻的第一印象。老觉得北京同学是富二代或者官二代,而且说话的儿化音好好听;河北河南的同学都是大学霸;来自山东的男同学和江苏的女同学都长得很高;西安的同学应该只吃面不吃饭吧;内蒙的同学是不是都会骑马和射箭?;东北的同学说话有独特的口音,“干哈呀”,洗澡堂还要搓澡,他们会不会觉得北京的冬天跟东北的秋天差不多?

不得不单独提一下川渝的同学,四川的女孩子长得特别漂亮,皮肤好白呀。跟川渝同学一起吃饭的第一反应是,老干妈应该不能满足川渝同学对吃辣的要求。为啥四川的女生吃那么辣还可以保持皮肤那么好,这个问题一直困扰着我,直到我遇到来自四川的女朋友才得到解答哈哈哈哈哈。

————————————————————最近忙于实习和构思毕业论文的初稿,一直没时间更新。我看到了挺多朋友对在四川吃辣不怎么长痘的原因感兴趣,经过四川朋友耐心解答和实地在成都待了三个多月,我认为跟四川气候潮湿及云层太厚较少接触紫外线有关系。

也有不少朋友更正“甲级二等”的正确名称,“甲级二等”是我开的玩笑了,毕竟我肯定达不到“二级甲等”的水平。

最后,看到了不少朋友留言鼓励,谢谢!这次实习出差基本上把西南(成都、宜宾、重庆、贵阳)、华东和华中地区(湖北、湖南、安徽)都去过一遍,去过了很多我从前没听过的城市。这一次经历给予我更深刻的体会,以及对咱们国家不同地方的风土人情有更多的认识。旅程未完,日后共同努力!

————————————————————

整理照片翻出2017年夏天拍的照片,分享一下至今最难忘的旅行:国道G318环线骑行,起点成都终点成都,900公里,8个人15个日与夜。

先上照片:

雪山与云

中国摄影天堂:新都桥

旅途第二高点,海拔4298米:折多山

泸定桥

二郎山隧道

路上美食之节选




身体在地狱,眼睛却在天堂

这段永生难忘的旅行,难忘第一次跟内地同学日夜相处、难忘藏族同胞的热情好客、难忘沿路身体在地狱,眼睛在天堂的特殊感觉、难忘沿路所尝到的四川美食、有很多的难忘。

不过,令我最难忘的是旅途第13天,骑行经过汶川映秀。看到了映秀地震遗址也看到了映秀重建的成果。在途中路过一条隧道(可惜忘记名字了),透过太阳眼镜看到隧道名字正上方香港洋紫荆区徽,旁边树立一块写着感谢香港同胞支援的大石。亲眼目睹内地和香港的连结,言语难以描述当时的心情,还忍不住停在隧道口拍了很多照片,拖累大队了,不过后来换手机没有存下这些照片,实在可惜。

不过更可惜的是,或者说最可惜的是,2008年香港人几乎全民踊跃捐款,我和同学把当年的压岁钱全拿出来捐给慈善机构买帐篷,学校小卖部旁边放了一个捐款箱,贴着一张字条写着东华三院某小学给四川小学的心意,有同学特意下楼排队把买零食的钱放到箱子里,也有可爱的同学买了一大堆零食放在箱子旁,说四川的小朋友应该也喜欢吃零食,想捐点零食给他们;我就读的小学安排学生现场观看奥运圣火传递,道路两旁围观者成千上万;甚至奥运会110米栏预赛,介绍选手刘翔时,整个餐厅食客放下筷子,对着电视机鼓掌欢呼齐喊加油,种种发生已久却依然清晰的记忆画面因为部分港人对内地的不理解和个别个案导致的偏见而可能不会再次出现,这才是最可惜的。

————————————————————

刚加完班不太想睡觉,刷知乎看到这个一年前的回答,就想在分割线下多写几句。

我个人认为,香港的中学的中国历史科教育真的忽略了中国近代史。这一年,我闲下来会自己看近代史的书籍,从乾隆一直看到改革开放。鸦片战争、英法联军、甲午战争、八国联军,清政府签了多少所谓和约,割让租借多少国土给外国。再到清末洋务运动、公车上书百日维新,甚至后来的君主立宪皇族内阁,都改变不了封建皇朝的本质。辛亥革命后形成了军阀割据的局面,我最喜欢读的历史是国共第一次合作,创立黄埔军校,国民革命军开始北伐,最后虽然形式上统一了全国,但实际上,并没有停止战争局面。8年抗战,十万青年十万兵,解放战争后,新中国成立。百废待兴的情况下,竟然派遣志愿军奔赴朝鲜,对抗美国,这是清末以来第一次依靠人民的力量对抗列强,而且是最强的美军。篇幅所限没写太多。改革开放后,直到今天,100多年的时间,从被列强侵略,到逐渐国泰民安,这一切,就是功绩。中学的时候并没有学到这些,不论中国历史科还是通识科,我会认为香港的课堂应该多涉猎一下,这不是洗脑,相反是培养批判性思维的方式。即便不教近代史,也可以讲解一下扶贫和乡村振兴,让大都市的学生了解国内农村的环境;甚至可以讲解一下名人事迹,例如介绍一下获得七一勋章的张校长的事迹,张校长的事迹是争取平等机会的最佳体现,极其伟大,看完之后会有很深刻的反思。这些我认为都不属于洗脑,而是单纯的介绍,让学生自行体会,自行思考。

很久没有回过香港,不知道香港地的近况如何。


user avatar   kwanheiman 网友的相关建议: 
      

不请自来哈

我是一个99年在香港出生,在香港生活了十几年直到14年才来大陆的香港人,然后一直在大陆读书,现在在重庆。

一、物价

我初到大陆的时候是住在贵阳,上高一,那时候刚来,觉得大陆什么东西都好便宜,饮料才3块、方便面才5块,有些零食1块钱一包,衣服居然有几十块钱一件的,所以花钱都大手大脚的,后来习惯了,就觉得好贵啊。

其实说香港物价贵,我觉得也不是很贵,因为大部分人工资都是9k+,但是房子的确是很贵,一间还没有一般男女公厕加起来大的房子租出去就有9k

来到大陆后,我觉得在一二线城市的物价和香港是差不多的,在二线大部分人都是4-5k+,一样的东西在大陆卖15,在香港卖30,我觉得在人均4k和人均9k的情况下,本质上都是一个价

二、房子

据我所知,现在大陆的房价也是让人叫苦,但是想开点,至少怎么买都比香港人民买的要大要便宜呢。

还是用那间没有一般男女公厕加起来大的房子作比喻,这种从厨房转身就是厕所的房子在香港元朗区居然可以卖500万港币

导致我刚到大陆住进我妈那间一百多平米的房子的时候,我想:这就是豪宅了吧。

三、上学

我在香港上的小学和初中,从小到大都没有政治课的,但是会有宗教课(基督教)、家政课什么的,每当提起要加入政治元素课程的时候,香港人民都会很反对,说是怕洗脑……窝窝头,一块钱四个,嘿嘿!

而我也因为是香港人,在大学里逃过了毛概和马原的洗礼,学校为我门开了其他中国元素的课程,补上这些学分。但是有时候我还是挺可惜我没有学马原,错过了里面很多有意思的哲学,最后因为怕自己挂科,还是算了


四、感想

像一些人说的,香港人有种莫名其妙的优越感,我刚到大陆的时候也是有种优越感,例如:香港人的素质比较好、香港的街道比大陆干净……之类的。

对于这点我有思考过原因,我觉得和上一辈的印象和媒体的舆论是有很大关系的,我爸在我小时候会经常说大陆到处都脏兮兮的,小偷很多,很乱的,导致我也会有这种想法。但是并不知道,中国经过这几年发展,这些现象已经好很多了,尤其是治安,光天化日抢劫基本上是不可能的。

关于香港人对大陆人的歧视这一点,我感觉是在11-12年(记不清了)才严重起来的,就是那段时间,频频出现大陆人来香港抢奶粉、冲闸来香港生孩子、在地铁站乱撒尿之类的新闻,导致还出现了“双非”“单非”这种词,来形容那些在香港读书,爸爸妈妈不是香港人的孩子。

我经过在大陆生活的五年后,再反观自己以前的想法,大概是一种闭塞的愚昧无知吧,内地经过这几年的发展,人民生活质量也有在上升,网络支付、网络购物、高铁,这些的出现都是很明显的进步,还有外卖,现在连超市都能送货,足不出户的就能过一天,在香港是办不到的,也不发达,要下楼吃饭、买菜,点外卖太贵了,配送费就要20。

虽然我只有20岁,但是我就这么说吧,在基本生活便利程度上,至今没有哪个国家比得上中国。




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缺点和黑暗面,生为一个中国人居然反对自己的国家妄求英美收留你们真是愚昧至极


user avatar   bc530 网友的相关建议: 
      

更新一下

没有料到这个回答蛮多人看的,也很多回复,友好的不友好的都有,这里想说明几点:

有好几个人纠结我说的「中国风景」这一句,难道我一定要说「我国风景」怎么样怎么样才可以吗?如果换个内地人讲这句话,还会有问题吗?同样的,如果我要介绍香港,我也会说「香港美食很多」而不是「我的家乡美食很多」之类的,中国风景美就是一句客观陈述句,希望不要因为我是香港人就过分解读,觉得这代表我是港独。

另外也有好几个人反驳说香港厕所也很脏。首先,香港厕所脏不脏见仁见智,我自己这么多年觉得普遍还是可以的,但如果你们之中有人来香港看过脏的厕所留下不好印象我觉得也很正常,但难道香港厕所脏=内地厕所干净了?或者因为香港厕所脏所以内地厕所脏我也没资格说了?这和“你行你上”的言论有什么差别?也有些人说上海苏杭厕所很干净,不理解我的话。我说的其实就是一个整体印象,哪里都会有干净和脏的厕所,只是个人体验是内地脏的厕所脏起来比较严重,味道也比较重,有人不冲水(在明明有水的情况下)的情况也比较多。而且我旅游也不可能天天待在大城市的商场里,去街上或者景区的话,厕所肯定有差,中国那么大,不能拿「某个城市厕所特别干净」来反驳或觉得我就是全心看不起或在黑内地。香港肯定也有脏的厕所,有不好的大家一起改,不要用一种「反正你也好不了多少,干你屁事」的心态去看待批评。

其实我这个回答只是指出我在内地旅游时看到的感受到的,觉得自己还是挺平和的,而且我是本着想和内地朋友们友好沟通的出发点而回答的。我是个喜欢交流的人,也知道一直以来内地和香港摩擦不断,很多人对香港和香港人有不好印象,所以我在知乎上都会尽可能和大家聊天沟通,希望让你们知道香港也不全是激进分子或港独,还是有正常人的。但是回答下有少部分评论言辞很挑衅性,要不就是特别激动地批判和讽刺香港,要不就是直接扯最近的政治事件。我一点都不介意你们批评香港,也不介意跟你们讨论政治,我介意的是态度。网络也是一个社交场合,任何好的社交都是建基于相互尊重。大部分人的的回复都很友善可爱,我都有看,也会尽量回复。至于态度不好的,我只想说我的态度是取决于你的态度的。但这个回答并不是用来吵架的,我希望内地和香港之间的关系可以变好,而不是互相喷来喷去。

最后,我郑重的说一次,我不是港独。还记得有一次跟一个朋友去欧洲玩,一个店员问我们”are you from China”, 我知道我的朋友想说不是,所以我立刻说”yes”,截断了他的话,这就是我的态度。我不敢说自己有多爱国,但正确观念还是有的。请不要将我和某些港独暴徒分子混为一谈,那是对我最大的侮辱。我的家人就是警察,就是每天工作十几二十个小时,不能休息还要每天被骂的人。每次我的家人上班,我都很怕他们受伤,只有他们回家我才能松一口气,可是睡个觉明天又要出去和暴徒拼命。我对暴徒的愤怒只会比你们更多,对香港的担忧和伤心也比你们多很多。但是,香港无论如何都是我的家,纵有万份不好,也不希望有人把他说得一无是处。我希望香港变好,内地变好,整个国家一起变好。大家不是竞争关系,不是香港经此暴乱后废了,内地就能得利;或者香港好了,内地就会受损。两地是可以一起变好的,两地的人也是可以好好相处的,这是我的愿望。虽然人微言轻,但如果我的这个回答可以改变哪怕只是一个人对香港和香港人的印象,我也就满足了。

以下原答:


我是97年的百分百香港人,去过上海、苏杭、深圳和四川旅游。

体验有好有坏吧:

美食多

每次去内地都是吃胖10斤。奶茶遍地开,价钱也可爱,至少比香港便宜。餐厅也多,各种当地特色中菜都是香港没有的,在上海吃到本帮菜,最近在四川也拔草了甜水面。现在整天就想什么时候再去别的城市尝遍美食,最近目标是长沙,因为太想去喝喝看名闻遐迩的茶颜悦色了。

但是我觉得内地的美食普遍是比较重口味的,可能是广东菜相对清淡吧,在内地连续吃几天后会开始想念清淡一点的菜色。

2. 物价低

物价真的挺低,尤其坐车吃饭,比香港低不少,连打的都觉得很划算。酒店也不贵,总而言之就是大吃大喝也不会太费钱,能够不用看着钱包过日子实在是太爽了。

3. 非常方便

我去过的几个城市,交通基本都很方便了,而且我每次去都会感叹内地在线上服务的先进,真的什么都能扫码支付,连在山区跟藏民买个串烧都可以扫码,真的很方便。

不过对我来说就不方便了,因为香港的支付宝和微信支付跟内地的是分开的,用不了,导致我每次只能找现金零钱,太麻烦了。每次看着别人扫码然后我还得翻箱倒柜的翻我的钱包,就觉得自己像是山里出来的。我现在在积极考虑弄个内地号码和银行户口,开通内地的微信钱包,以后就能玩得更方便了。

4. 年轻人都很好,大妈大叔看情况

在内地见到的年轻人我觉得都很棒,有礼貌有学识也踏实,感觉很不错。大妈大叔就差点了,希望大家别介意我这么说,但我真的很受不了很多大叔大妈随地吐痰、嗓门大、排队也爱推撞、也不会礼让,当然不是每个人都那样,但有颇大一部分还是这样,每次看到他们吐痰我都很想骂他们。

5. 厕所

个人觉得这是我在内地旅游最大的挑战,因为厕所真的普遍脏,就算是大城市的也要看运气。而且我本身不喜欢蹲厕,因为蹲厕真的味道特别大,而且感觉遍地都是屎尿,感觉真的很脏。再来就是很多大妈去厕所一不爱锁门二不爱冲水,真的很让我崩溃。

6. 风景

中国风景真的很棒,毕竟地大,地貌多变,美景真的很多。

总括来说,我在内地的体验就是:

「这东西太好吃了!」

「这奶茶太好喝了!」

「这餐厅太便宜了!」

「这厕所太脏了!」

「这地方太美了!」


user avatar    网友的相关建议: 
      

我不知道自己算不算香港人。但我很喜欢中国各地城市。


先交代一下成长过往,我爷爷是满族人,后来去了广东省生下我爸,又后来我爸去了香港娶了我妈,我妈是香港原居民。


后来我爸带着我妈去了加拿大生了我。但我自小受父母教育的中国文化,港味较浓,每年回国玩的时候很多时间会待香港,母家亲戚多数都是香港一个地道的原居地方,我学的原是繁体中文字,在家接触到的是港式粤语,直到后来坚持跟爷爷补中国文化,才学懂简体字与普通话,所以。 。 。我是不是香港人,我很不确定。


而为何纠结呢,因为当我去香港玩时,很多人会称我「大陆妹」「朽妹」起初我不懂是贬意,后来近十多年,我大学毕业以后才能自己决定去哪个地方工作,一开始,因为亲友多在香港,所以老爸希望若我要回国发展,起步还是去香港多家族人脉的城市会好些。于是我在2008年去了香港住了一年。后来我害怕了,就不敢再留在香港,无柰这十年的工作,偏偏也要接触很多香港人。超级反感。才知道原来「大陆妹」不是指来自祖国的女孩,是带很复杂的歧视与贬意。


原谅我当时见识很少,因为在加拿大长大时,我们家没有住在城市区,我爷爷和我爸爸是经营木材林的生意,所以我们住的也是很偏远的乡村地方,若要去唐人埠租借港剧盒带,是要每周开三小时车程才到。算我这个山野小女孩没有太多见识,很多事是大学年代,在多伦多才慢慢意识的。


当时的我,中文程度自问很不错,因为我是在加拿大出生的中国人,在大学里认识的朋友当中,也有和我一样是在加拿大出生的中国人,但他们对中国文化与语言的认识是很低的,亦没有我那么喜欢,甚至有些看不起,以至也看不起我,觉得我不会弹钢琴而选择学中国古琴,是很土很低级。而那些会这样的朋友,家里父母及祖辈都是来自土生土长的香港人。最后大学六年的生涯,我的闺密全是中国留学生和当地白人或当地各种地道人,一个香港人都不敢深交。因为就算想踢开偏见主动与她们亲近,她们也是不愿深交,而且,还歪曲很多文化骗我这个山野小女孩,例如淡淡点头之交,也会说谎,说「大陆妹」只是称呼,而没有解释背后源头含意,于是我也乐于让她们喊我大陆妹。她们没有跟我其它当时的中国留学朋友这么说,是因为留学的几位朋友是来自北京和上海,她们不懂粤语,所以那时候的香港女生堆就连话都不屑和她们说。


时间点跳回刚才说的,在香港工作的一年,有增长很多负面见闻,以下: 


香港人,十有其九心底里都很不喜欢非地道的同胞。不喜欢香港以外的中国人、华裔。


东南亚的:香港人认为人家英文口音很不纯正,但其实老实说,香港人英语口音和文法都很不纯正;


台湾的:香港人觉得人家很土,自觉高别人很多等级,但基本上的都对台湾人很友善,因为敌人的敌人就是好朋友,而香港人觉得和台湾人共同敌视的就是他们口中的「大陆人」;


中国各地的:这个不用多说,先天性敌视。


外国长大的华裔:这个比较复杂。首先,香港人极度崇西,会觉得有远房亲戚从海外归港是很有面子,哪怕心里多恨。

如我这个他们口中的大陆妹,明明打从心底里看不起我,常常会各种告戒说我说粤语时用词很「大陆化」,但每当我去探望时,只要有其他人在场,他们会面上发光的拼命强调我是从加国回港的亲戚,或者只是我个人案例,那我以下就说一下我这十年所见的其他人的感受。

因为爷爷和父母爱以故事式教育,对于香港,我承认我原本是很憧憬「人洁地灵」的一族人民,但这十年来我接触太多奇葩都是香港人,所以心冷了。

如何奇葩呢?

很简单一个我自己不停遇到的实例,并还发生着。 

香港崇洋,大家很知道吧。而很多香港人,往海外留学或打工渡假,没有领当地居留身份,也会高调强调自己是来自那个国家,我亲眼见过太多,例如很多香港人来加拿大,办的只是短居签证,别人问他们来自哪,他们会答别人来自加拿大,甚至说自己是本地人,面书或所有社交平台,全都改成来自加拿大,而这个现像不是单一例子,还有,他们归港后,也会强调自己是来自加拿大,哪怕只是住了半年。所以内心对我们这些在外出生长大的华裔,又是羡慕又是恨。

我中文算不错,亦很属悉中国文化,例如我读过很多中国名著,多年来我很紧贴中国创作文化的产品,我也学会了写同仁文,也有晋江户号等等,我游历很多地方,但游访最多的还是中国各地城市,我只喜欢中国男人,我喜欢结交中国朋友,我的最亲闺蜜都是中国女孩,我最后决定的职业都是和中国文化相关,以上的热爱,如果换成日本、韩国或一些香港人眼中最至高上的国家,我惹来的是非指责肯定会很少。


为什么呢?

因为,在很多或大部份香港人的认识里面,他们认为在西方长大的人,会有很死版的既定形像,而这些形像就是我爷爷说的废祖忘宗,例如,香港人很爱用英语装高贵,于是自动会觉得,在外国长大的华人,满口英语、不懂中文,是很高贵的事。

香港人,有很多还是没有在海外生活过的,或者只有旅游或留学,就偏偏认为说话不厚度,性格粗糙,不修身养乐,等等是很「洋气(香港人说鬼仔性格)」然后又觉得自己有这样市井没素质修养的行为很高上。我遇过很多香港人,在公众地方说话很大声,然后觉得这是很随性,就是「鬼仔性格」,对性交开方又是鬼仔性格,实话说,这些自称鬼仔性格的人,从没在香港以外的地方生活,全凭电影里偷思。因为,是否真的很洋气,我们这些人,一顿交谈就很明白。

于是,有了这种错误的曲解,香港人对我这个大陆妹就很多质疑,全因我的喜好只喜欢中国。但,若我长得像西人,或我真是西方血统,做同样的事,喜好同样的东西,香港人就会很高潮,因为我在加国的西人闺蜜就是和我一样热爱中国,但被香港人的待遇就天地之别。

我一天到晚都被各种质疑和指责我说谎垫高自己,我的西人朋友则很受欢迎。

我没有那种觉得在任何地方成长就能有优越的感觉,甚至,我认为一个人的价值是看其内涵修养与三观,出生在哪、成长在哪,毫不能作准去观看批判一个人的内在价值。


而我不吐不快的苦,还有很多,不过不想跑题,所以这问题下不再多谈。我的存在很尴尬,当我去回去中国工作或旅游等等,很多时候是很快乐,很被接纳的,因为我们的民族大多数的人品都很友好,善良。


但唯一问题是,我的普通话口音有很浓的香港人口音,亦很难说清我是不是香港人,但同时亦有很多同胞觉得我是香港人,于是会有好几种负面状况出来。


有些人,很纯朴的,会有害怕香港人的既定思维,我要很努力或加倍努力示好,真诚对待,耐心交流,才能释去对方对我这个「她们认为的香港人」所存的恐惧戒心,但亦有时候会很过敏某些看法,例如我挺反感某些同胞出游的行为,稍微讨论一下,对方会认为我在间接说,我特心痛这样的状况,因为绝大多数会害怕香港人的同胞,是经历过无理的歧视,我自己也很明白,也经历过。


有些人,也很极端反感香港人,当她们认定我是香港人后,觉种敌意,我是没法化解的,只是觉得很冤枉,是要经很长时间的相处,对方才改观,但这真的很耗费心神。


而最令我幸福的,就是接受我的同胞,不单只会教我更多中文,会一起看剧集研究大神的创作,交流很广泛,没有嫌弃我对文化的陌生,互相交换人生所见,亦不存在揣测对方有没有什么优越感等等,相处很舒适,感情就像兄弟姐妹 ,亦满满的侠义心。


我知道我好像有点跑题,但如果我不多多仔细说明,我很害怕被误解。


我不能承认我是以香港人身份来答题,但我又是很像香港人,反正,我就以一个没有机会在国内成长的身份,来答这一条,亦私心一吐苦水,多见谅。


总结,我很爱中国,愿望是嫁给中国男人。不过我已是老大婶,所以匿名了,无敌大年剩女,不敢借题征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19.9.2 补充


首先很感谢所有善意的留言,真的很感谢你们。当初写这篇文时,是有感而发,并没有想过会得到那么多知友关爱的。我很感谢每一个善意的留言,这是一份被接纳的共鸣感,至于某些不友善的,我不敢回覆,不想在这个平台引起骂战。 

其实我都匿名写答了,又不留下方式联系,就是避嫌避免别人觉得我在编谎言而得利益。 文里的经历,没经历过的话写不出来,除非我是天生的顶级作家之材。 是的话,我早该成名利就吧。  

祖国有十四亿人口的国家,我就不信和我类同的家庭不普遍。光是我大学,与我类同的闺密就好几个,就算祖辈不是每位都来自小数民族,也是由北往南下再移民去西方国家,我不觉得这是什么可质疑的。而且我不是明星,没「人设」这回事。 我不觉得在加拿大出生有多值得骄傲,所以不用堆砌这种靠出生地的「优越」,更不觉得这样的平凡人生能有什么对分享经历「更有说服力」。

赞的数字在匿名答案里,是没有利益的,极其量是一分别人体谅与同情或认同。至于留言,于我而言是一种互相交流的。

有人说要把这答案放在「公开平台」才公平才能辨真伪? ?我人不在中国也能上的知乎不是公开平台?那世界平台最公平了,但哪个才是最公开的平台呢? 

有些人表示要证明我所说的真伪,试问我是否要把聊天纪录贴出来?出生证明?护照?贴了证明我说的,又如何,平水相逢都那么执着的人,就算我拿得出证明,又会有方法说那些证明是假的。我经历过,学会了忽视这些人。我不能再随便为了无聊的质疑交出个人信息证明自己说的是真的,那对方也没法证明我说的是假。这里是知友交流心得的平台,这条问题不要求学术性、专业性的回答,更不是法院。那些人因質疑而留下不友善留言的,我只能避开。  

「为对口味而黑、以偏盖全?」对谁的口味了??我害怕香港人,我喜欢国内人,怎么就是对口味了,难道那些人的意思是「全国人都不喜欢香港人」所以我把不好的经历写出来就变成「为了对口味而黑」?每个人都有权选择自己喜欢的生活喜好,而我没有说中国所有人都是完美,也没有说全香港所有人都是歪的,何来以偏盖全? !

个人经历,在我的生活里,我选择远离一些我无法理解的人,这不会有错。人可以有很多属于自己喜好的选择,只要做到不去恶意针对不喜欢的就好了。 

在加拿大合共有百万中国人甚至更多,我就不信这百万同胞里,没有一个祖辈或父辈来自小数民族;光是某些地区的华人教会,都有很多小数民族的同胞。像我这样的人那么平庸,有什么值得伪装。 


过几天,我会把答案删了,害怕引起骂战,我的初衷只是舒发当时想说的话。很感谢所有善意的留言,谢谢你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19.9.6

很感谢大家的温暖, 如果我的经历没引起骂战的话,那我就把这些文字留下来吧,十分感谢你们。祝愿你们所有人都幸福安好。


来日英雄再会!保重。

-----------------------------------------------------------------------------------

2019.11.13

其实我真的不敢讨论什么民族风向的大事情。

但我在异国成长兼身在海外,只觉得有几点。

一,无论在哪出生,肤色基因就是我的根源,而且人都没法选择在哪出生长大的,但长大以后要不要爱惜自己的根源则是个人教育的影响吧。我选择爱惜我自己的根源民族与祖国,可能是「比较土」的思想,但我就是这样,改不了。 

二,延续第一点的表达,所谓爱,并非盲目讨好说尽好话的那种爱惜,在爱之前,是个人都该有明辨是非对错的基本认知吧,只要是人,都有人性,人性就是善恶参半的共同体吧。所以,爱一件东西甚至是一国民族,不等于是一定要硬销自己喜欢的人事物有多完美。

三,个人喜好,都是凭个人人权去选择的吧,我不批评别人的信念,但前题更是,我讨厌别人平白无辜的去恶意践踏我所喜欢的东西,而令人更难受的是,我的信念、理念,稍和某种人立场不同或对立,对方的言行则是激烈极端的做很多反应直接影响我。

四,我没有资格去批评各地城市的大事,但我只知道,一国里头,各地城市的大事小事,论不到其他文族、国家去管去插手。而那些自以为乞求他族去插手支持自己立场去与自己民族敌对的人,如同打开自家的门口让外族长空直入羞辱自己家里人一样。

五,最近,某个城市的事,严重影乡海外所有华人的生活,分两种说法,一种是和我一样的,另一种是四处乞求洋人支持的。知道洋人怎么看吗?他们难得有借口羞辱我们一国民族,闹着玩闹着笑看笑话。上升到世界和平的层面去说,那些来自那个小城的海外华人,在海外、在那个城市的行为,最后,会成为百年前历史重演的「开门人」。我不能打太明显的字眼,敏感时期,原来知乎会过虑然后删留言。

六,每每有这样的表达,总会听到有人质问,既然我那么喜爱自己的根源民族,那为什么不回国发展。其实,如若我有这个资格与能力的话,早就回国生活了。但,我没法选择在哪长大,学的做的只能是在成长地区的求生技能,如果我不是学渣,早就有能力脱离现状。

七,与失去正常理智的人去讨论太正规的大事,是需要很大的智慧与耐性,这两种元素都是我所缺失的,所以不会意图说我所学到的道理去淡化立场对立的人,更不想再在那些人面前表达自己的想法。生活还是安静的生活,闲时浸泡在晋江里,足矣。

八,为何会留下这种感悟。因为最近在youtube流传着一条短片,短片是澳大利亚一个洋人网红,受当地香港留学生邀请合作,在街上找了好几个当地的国内留学生,用很挑衅的语气质问那几个小孩子几条很敏感的话题,断章取义,然后嘲讽祖国。而当中问及的问题所提及的「理据」都是那位洋人网红对事情的一知半解甚至是无中生有的,最后短片的末段,迫得那几位小孩子同胞用普通话提醒在镜头前被针对的国内留学生,「别乱答,我们快走,那家伙断章取义的。」这件事情,我看了以后,最生气的对像不是那位洋人网红,而是跟着那洋人后边耻笑同胞的几位香港留学生,而令人更惊讶的是该短片下一遍留言,一面倒嘲讽同胞的,竟然是一条又一条繁体中文留言。而这种事在世界各地都有类同的天天在生活里发生,那个城市的人,做到了令世界华人陷入被嘲笑的目的了。有这样的能力影响,偏偏不愿意努力生活。谈什么英雄大义呢。

九,时代变迁,都是每一天必然的事,跟不上步伐就要求别人停下脚步迁就,并以暴力的方式,我真的很奇怪,为什么一直以文明为标记的城市能养出如此野蛮失智的新生代。

十,很多声音都是说,「不想变成和国内一样」。嗯,我更不明白了,变成和国内其他城市一样,有什么不好呢?国有法家有规,不犯法犯罪,十几亿人还不是生活得好好的吗? !

好了,说了那么多。 。 。真的很不好意思。我一定要匿名下去才能偶然抒发一下想法。不想令知友觉得,我借这样的感悟达到什么个人利益与目的。只是这些说话,请明白,我的难处是,在现实生活的圈子里很难当面去与人讨论,因为无论立场与我类同或对立的倾诉对像,都受着很大的无形压力,一旦谈及这类话题,大家都很容易动气。所以,只能在这里匿著名,发泄一下。 气氛,就算我在加拿大,但圈子很多华人,这段时间,大家的气氛都像极拉得很紧的弦线,稍微触碰就会断开似的。


谢谢。来日英雄再会!保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19.11.23

感谢多位知友提醒,有人拿了这些感悟去其他平台「投稿」。本来没什么,但是搜搜看后,有些人是扭曲了文字本意,引起网友们的矛盾了。所以想向那些「投稿」的人说一下。

虽然我是匿名写下这些,被有些网友拿去其他平台说是「投稿」,本质上,我匿名嘛就没有不满这种行为的资格,但我希望要是有网友再拿去「投稿」时,请一整遍「投」,不要剪接扭曲文章本意,更不要说是自己写的。因为,刻意的剪接会误道很多网友挑起更可怕的矛盾,而那些拿别人文章说是自己写的人,嗯,我的中文错字百出文法又不高,拿我的文章出去,我比较担心你会被人笑文化水平低,何必呢。

这个微博博主。我并没有在知乎以外发过这文,更没有「投稿」。



最近找到一套国剧,很好笑,很减压天天看。

哈哈,还是那句老话,英雄再会。


user avatar   lv-fei-fei 网友的相关建议: 
      

更新:開學也一個多月了... 我來了...

內地數學殺死我。

我。

聽。

不。

懂。

啊。




但北京真的很好看。


原答案:

占坑占坑!九月十一号就要去北京上大学辽~到时再慢慢更

不过暑假参加了一个大湾区实习计划,在内地呆了一个多月。

咋说呢,第一次发现原来内地会有俩小时午饭时间。在香港大家估计都是赶着时间吃吧,比如前阵子到银行开户口,柜台的阿姨吃20mins就回来了。

还有,这里的饭菜实在是,太!好!吃!了!内地的食堂都这么好吃的吗?我的天啊到底是放了什么神仙调味料

这让我一个152的小个子!越吃越多!越长越胖!我无怨无悔!

唯一不习惯的就是饭堂好多人,要转着圈儿找位置坐。


在广州令我痛苦的,除了那段时间不停下的雨让可爱优雅的我十分狼狈之外,

还有,地铁3号线的挤人大赛。

谁试谁知道。

进去就很难出来了。

有时候挤挤也不一定出得来。

相反香港最挤的时候也只是碰到另一个人,没有挤肉饼的酸爽。


还有就是很明显的空间问题吧,香港属于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广州那是实打实的巨型大鸟。绿化也比寸金寸土的香港多。








user avatar    网友的相关建议: 
      

18岁,今年到内地华侨大学读书。现在这时期完全不敢让别人知道我是香港人......我怕被人知道我是香港人后会觉得我是港独然后讨厌我.......

但我很爱国,我在香港公开表明我撑中国政府,被其他同学笑我是中国狗....我生是中国香港人死也是中国香港人。我不想在香港受废青影响所以来大陆读书...但真的害怕别人知道我哪里来的,连坐滴滴司机问我我哪里来我都会骗对方我澳门来的(澳门同胞很好,大家都爱国)

真的真的,我爱中国,但我到内地完全不敢让别人知道我是香港来的。

希望香港其他同胞不要再被骗了早点醒过来,中国才是我们的家。


user avatar    网友的相关建议: 
      

無意中看到這個問題,本身沒有知乎帳號,因為看到一句回答「好的我們都知道了,說不好的」,感覺這問題下的人都理性和善,特意注冊來說幾句。

我是80後,在香港土生土長,祖父那代已經住在香港,但後來下過南洋做生意,我爸在南洋某地出生,再回到香港結婚定居。我從小到高中在香港接受教育,算是香港人所稱的「傳統名校」吧,也是自己在香港貪玩,我爸看不過去要扔我去外國讀書,但後來看看錢不太夠,我爸靈機一觸,大陸大學學費比較低,就這樣,我就在中國大陸讀大學了。

先申明,以下講「大陸」或「中國大陸」純為方便稱呼,沒有任何港獨意思。「大陸」、「內地」、「中國」這些詞我在這裡生活幾年都用過,也有不同人表示不滿,有人認為應該稱為「大陸」,有人認為稱為「內地」,但請明白對於我來說這些詞都一個意思,就是指「中國香港以北的國土」,只是用來在文字上區分地域,方便溝通。我是香港人,也是中國人,在我心裡沒矛盾,跟四川人說自己是四川人是一樣的。以下我就隨便抽籤選一個詞用著,嗯... 就「大陸」吧。

去大陸讀大學前,咳,得先承認我的無知,我對中國的認識就是「省份很多」、「人很多」、「聽說動不動就搶劫」、「經常水災」、「TVB經常說要捐款幫助的血濃於水但又從來沒見過面的同胞」。我的前半生,連一個從中國大陸來的人都不認識。香港的同學們,都是土生土長,對大陸的認識基乎差不多。我們的教育中沒有思想教育,也沒有愛國教育,連對香港的認識都是清描淡寫的,例如:香港在面積多少、人口多少、從事什麼類行業、為什麼能賺到錢、GDP多少‥‥‥ 可以說,香港人一出生就對祖國沒太多想法,就知道是血緣同胞,沒相處過但可以隔岸遙思。其實那個時候,香港人對同胞心裡挺有感情的,看奧運會最愛看跳水,因為中國隊嬴了,香港人自己心裡也開心。

廢話說多了,不好意思。入正題吧,來內地是什麼體驗?

——————————————————————————————————————

1. 大陸青年很積極向上

香港的青少年,可能安逸習慣了,都吃著老本,又過了高速發展的時期,所以在我那代就已經透出濃濃的頹廢情懷。我就是這樣的,書不好好讀,一天到晚在想像生活自由自在,卻不知道自由是以安定為前題的,有些東西,還是出社會以後才懂的。相反,大陸的同學很早熟,讀書時期就很努力,仿佛都相信自己是未來的國之棟樑。後來我發現,那是因為大家從小到大都在高競爭下拼到這裡來的,所以特別珍惜拼搏的機會,而且大陸改開以後有大量發展機遇,社會普遍樂觀。不過,近幾年我發現大陸的90、00後也有像我那一代的趨勢哦,可能這是安逸過後不能避免的問題吧。

2. 沒有什麼是大陸人想不出來或不敢做的

大陸人很會變通,比如在申請貸款、政務等等方面遇上困難,總能想出方法去達到目的,有時候手段還挺腦洞大開的,說起來,也是因為國家大,辦事難,我也發現不打打擦邊球,不找點關係真是什麼事都辦不下來。有些手段、方法,作為香港人的我真的不可能想到、或沒膽子去這麼幹,香港地小,制度嚴,在教育裡也學了英國人那套死板。這是香港人在大陸生活沒那麼方便的地方,畢竟沒人脈,也不懂怎麼走灰色地帶。這裡沒有對錯,就是做事方式不一樣而已。後來跟大陸朋友相處,大家對我的評價就是「過於謹慎和死板」。

3. 南北文化差異

香港居民絕大多數是南方人,或是華僑,近些年有移民才開始有北方人。可以非常肯定的跟大家說,南北文化的衝擊是很大的。香港人跟廣州人差不多,分別在於廣州人有接觸來自全國的人,知道怎麼相處,香港人嘛,是真的不會。北方人大多是講義氣、友善的,但香港人表示聽不懂。比如說,北方人喜歡說話誇人來表示友好,但在香港,是極少說這些話的,這跟西式教育有關,只會按事情的好壞來表揚別人。又比如朋友傷心了,北方人會用盡他認為對你好的方法給你關心,讓你多吃呀,給你蓋好被子呀,給你照顧家人呀之類的,完全不問你想要啥,熱心腸到底。而香港人,是會問「你需要什麼?要我在這裡陪你嗎?」、「有什麼事可以找我,我在。」,對北方人來說這些話是很冷淡的,但香港人習慣按對方想要的方式來表達關心,覺得不冷靜只會幫倒忙,所以表情普遍面癱。又另外,北方人做事快但有點猛撞,對事情抱有非常高的樂觀態度而比較少想風險,香港人比較喜歡先想好了利弊,計劃好了再去幹,不過做事就會拖拉,錯失機會,感覺也不夠大氣。這些思惟方式和習慣,我跟我的北方室友磨合了很久,我不喜歡他們給我硬塞關心,他們不喜歡我的樸克臉不夠熱心,而且頭一年完全搞不懂對方在想什麼。為什麼要說是南北差異而不是中港差異呢?是因為這些情況我跟廣東朋友相處不會出現,廣東人能理解香港人在想什麼。我覺得隨著中港融合,香港人也會明中北方人大嗓門只是熱情,北方人也會明白香港人只是面癱版的廣東人,很多誤解就會消除了。

4. 常被問為什麼香港人愛港獨

先說一下,我不是港獨。多虧了媒體,我在大陸沒被少問這個問題。其實香港想要港獨的人是很小的一部份,大部份只是老百姓,想安居樂業的,由於香港曾被殖民,又大部份都是逃難、移民過來的,香港人本身是那種誰管都沒太大感覺,只要繁榮安定就好。愛不愛國?我覺得香港人心裡知道自己跟老祖宗同源,但經歷過兩三次政府的改朝換代,手執兩三本護照,又沒經過解放運動的香港人來說,對dang的感情可以說是... 沒有。不是討厭也不是喜歡,是從小到大沒往這方面想,舉個比較好理解的譬喻:有人問你喜不喜歡黃色的大象,你答不出來,因為你沒見過,也沒想過黃色的大象是什麼樣子。大部份香港人因為對政治不太關心,對dang也沒概念,所以愛國等於愛dang這種事,是香港人想都沒想過的事情。不愛dang,但不代表想港獨啊啊啊!想好好當個老百姓好好生活不行嗎?沒有政治取向不行嗎?所以當我被人問到為什麼要港獨,感覺是很莫名奇妙的。讀書時曾經有人突然跟我說「香港沒有什麼好的,都不知道為什麼那麼多人愛去」、又或是「香港人都該來派出所登記,香港人都是中國人是不是」,呃...... 其實我能理大家很想中港能團結,不想香港人覺得自己跟大陸同胞有什麼區別,但說這些話的人,正正表示對方心中,假定了香港人是跟自己有區別的,有點像明明我知道自己是爺爺的孫子,卻說我不知道一樣,很是奇怪。在大陸生活了幾年,常常不敢提起香港的事,也不敢說我愛香港,因為好多次一談到香港,就會被說我有優越感,我喜歡香港就如喜歡自己的家,喜歡自己成長的地方,心情跟大家都是一樣的,就是想念自己土生土長的地方而已。香港人的標籤,有些是香港人給自己貼上的,有些是別人給貼上的,很多時候被「再教育」的時候,都會覺得自己被貼上「你就不是中國人」的標籤,偏偏出生地是無法改變,偏見也無法改變,挺失落的。我只能盡量表現出友好,希望更多人明白香港人其實不如傳媒說的那樣都排斥大陸。也在這勸大家對報導不要太認真,尤其是斷章取義的。

5. 香港人對大陸的認識不足,大陸人對香港背景了解不足

香港人跟大陸人普遍缺少接觸,也不一定都常去內地,沒看見大陸現在的發展、教育水平都在超速進步,我是一路看見大陸是怎麼變方便、國家是多努力在改善民生的,雖然還有很多問題,但管理一個14億人口的國家,需要考慮很多因素,進程相對會慢些。香港人,尤其是年輕人,只看到香港在港英時代風光後來殘留的餘光,戀戀不捨,卻沒有看到未來的機遇,而未來才是真正屬於他們的,只在於他們懂不懂得去把握而已。而大陸人,也不明白香港是一個有幾十年沒跟大陸怎麼接觸(頂多就跟廣東人、福建人有接觸),沒經過解放運動,沒建立過dang的思想教育的地方,而且香港人對激勵性的標題、口號和家長式教育更是無感甚至反感,雙方各自用自己習慣的溝通方式來溝通,說的都是中文卻又在我看來實在是溝通不出什麼來。不過我覺得只要雙方多接觸,多理解,慢慢就會好的,只是須時頗長,到時候都不知道香港變啥樣子了。

6. 國家正努力加深香港人對祖國的身份認同

現在有了大灣區、港澳台居住證、高鐵買票方便、逐漸落實下來方便香港人的生活政策,不得不佩服中國領導人的智慧。社會紛擾,沒有改變中央政府對香港特殊歷史背景的理解和體諒,什麼東西是都意識構成的,包括身份認同,意識需要時間來建立。政府心知香港那麼小小一個地方,吵一吵而已,獨不了,所以沒什麼好鎮壓的。沒有什麼比改善民生更能團結人心,沒有什麼比時間更能證明一切,事實不是靠想出來、吵出來的,一切交給時間吧。只要中國變得越來越好,還怕沒有民心歸向的那一天嗎?所以大家不要焦急,希望多理解、多包容。

想多了解港人在內地體驗,可參閱我的另一個回答:

———————————————我是低調而華麗的分隔線———————————————

以下我證明我本人是香港本土人

多謝大家踴躍評論,我發現絕大部分知友都很和平理性,看來選擇回答是對的~

看到有知友留言說我的文章不是廣東話,懷疑我是偽香港人/內地人/洗地專業戶/輿論打手等等等..... 大家是不是看無間道太多了啦?在這給大家說下哦。

香港人日常說的是廣東話,屬於方言,但在學校裡中文教的是「書面語」,用來寫正式文章和閱讀。香港作家的書、政府公文等,一律採用書面語文體,看看香港政府網頁就知道了,是不會看見大家在fb、Twitter常見到的廣東話的,也可以讀讀香港作家李碧華、亦舒等的書,你會發現除了少量詞彙,能毫無障礙的讀懂。而且不存在所謂香港還是台灣繁體,這都是中國原有的繁體。香港和台灣的用詞是有點不同,但字體基本一致,只要他們不寫拼音/閩南語,基乎都能看懂。還有人關心我用的輸入法,我80後老人家,學中文輸入有點早,那時就台灣速成跟倉頡流行,我用的是速成,而且速成不影響打廣東話哦,比如:㗎嘅嘞囉喎。至於人家文筆像內地,又會些拼音,先別說我在這渡過8個寒暑講得一口流利普通話,特別愛圍觀國內的梗,而且來到知乎肯定得入鄉隨俗,寫一堆廣東話誰看得懂啊?就像你叫澳洲人要叫mate,對歐洲人叫pal,對美國人叫bro,對巴基斯坦叫巴鐵(誤).......語言存在的目的是為了溝通是不?至於為什麼不用簡體打字,是因爲個別名詞我用普通話能拼出來,但要是通篇要我用拼音打出來,是要了我的老命啊啊啊!速成打不出簡體,所以辛苦大家啦。

別再問我是不是香港人了,珍珠都冇咁真呀。

————————————///我是一條麼有感情的分隔線///———————————————

第一次更新:

處女發言,從沒想過一覺醒來會有200多個回覆。看來大家還是挺關心香港的,謝謝。不論是同意,還是不同意我所說的留言,我都看了,雖然我不能全部理解,但會尊重每人有自己的觀點,就如這個回答,本就是我個人的一些觀點、想法而已,無意代表任何人,是與不是,各位看了心中自有答案 :) 我很少追帖,平時也不談政治..... 其實我原po也沒想引發出政治討論啊哈哈哈..... 好吧,事情就這麼發展了,大家聊的開心就好。我繼續當自己這個安穩的老百姓,就不跟著摻和政治討論了哈!我再回覆就只聊風花雪月了 祝大家生活愉快!

————————————————————————————————————————


user avatar   cheung-michael-44 网友的相关建议: 
      

04年在中山大学旧校区交换过,之后几年在广深、上海之间切换,曾经在深圳买房自住,我想还是可以有点看法跟大家分享一下。

  1. 在廉洁办公上,几大城市必须说有极大的进步,从以往公然索贿(钱、”娱乐“、旅游等等)到现在大部分人都不敢乱来,对我们经常需要与政府打交道,又顶着公司业务压力的一线员工来说,是好办了不少。当然依旧有许多灰色地带,但总体来说还是不错的。
  2. 整体员工工资上涨不少,令不少外来务工人员流动性增加,加上高铁通车,他们更不需要扎根在深圳广州,随时回老家打工也可以。所以现在香港公司已经不多在深圳设立后勤部门,因为不断招人替补空缺,比在香港招人成本更高。例如前东家的电话客户服务部和维修部都在广州,后来都迁回去了。
  3. 居住方面,面积当然比香港大,但是当时买房也要考虑公用地方,有许多楼盘外观漂亮,内装也好,但物业管理不行,公用地方缺乏照明、乱涂鸦,这些现象都不会在有如此级别的装修的香港楼盘中出现,所以买房时得仔细考察。另一个问题就是网络,当时港人常去的娱乐场所以至家里,只要付钱就能搭梯子,对通信影响不大,现在倒是越加麻烦,香港sim 卡只能应急,跟以前的方便程度无法同日而语。
  4. 交通便利多了,主要归功于大规模建设地铁,以前在广州得挤巴士,现在地铁虽然挤,但至少时间有预算。
  5. 吃饭内地真的贵,当然外卖也有便宜的,只是以香港同等分量来比较,内地在外用餐价格令我有点犹豫。
  6. 嗯,还有一点,铺天盖地都是整容和人流广告,当初写分析报告时写某地段人流众多bla bla bla, 被上司温馨提示人流千万不能去掉一个量字=_=
  7. 漂亮而且能喝的女生多,被灌醉的往往是我=_=
  8. 无现金社会是好的,但这个无现金在中国的基础是使用者向中国金融机构提供身份证明、中国手机号码,于是很多外国人还有港人要是在中国没有登记的话,用微信支付宝的难度比现金大得多。
  9. 广深线越来越慢,由我2004年可以不停站52分钟横越广深,到现在站站停,哎。
  10. 联通的4G覆盖麻麻地(马马虎虎)
  11. 街上豪车特多陆虎,个人对英国品牌没有好感,三天打鱼两天晒网。
  12. 手机号码和身份证号码几乎同等重要,验证身份用手机号比身份证更多。
  13. 住店除了扫描回乡卡外,一些地方还要每个住客拍照,却不是所有地方都要,有点疑惑。
  14. 在市里没信心开车,主因是搞不清小路和大路交汇,谁有优先权先驶出的问题,现在就像谁有胆不怕死就有优先权,搞得人非常紧张,情愿多坐专车。
  15. 搞不清楚安检的用处,不止一次和老婆一起进地铁站,俩人都是各拿一个小袋子,女性可以不查,男的必须过机,难道我长得比较像恐怖分子?而且站内外不是完全隔离,站外人从围栏递东西到站内。
  16. 水疗、美容一向比香港便宜,而且现在的价格比前几年还更便宜了。
  17. 去法院、政府部门(不是政务大厅)见人办事,对上了年纪的人来说比较困难,原因是大楼前不是有一条长长的楼梯,就是有个没有遮挡的大广场,从看见大门到走到门前比想象要花上不少时间。
  18. 相亲说媒普遍,我能说在内地工作时常被拉去相亲,还当过婚恋公司的特约相亲演员么。。

想到继续更新。


user avatar   si-cong-70-88 网友的相关建议: 
      

虽然在许多回答里说过了,但是还是要再次强调

我局(SFA)在北约和西方集团那里是有正式编号的。





     

相关话题

  为什么香港经济会衰退?而不能像上海等城市一样发展?差异在哪里? 
  如何评价《来生不做中国人》作者钟祖康? 
  为什么香港那么小的地方会出那么多美人? 
  如何看待香港甜品店「许留山」面临倒闭?它给你留下了哪些难忘的记忆?和「满记」相比你更喜欢哪一个? 
  香港警务处长和保安局长谁的权力大? 
  香港问题最终会怎么收场? 
  菲律宾政府为何向当地华人筹集人质事件赔款? 
  如何看待「FIFA警告香港足协:球迷再嘘国歌,将遭严厉处罚」? 
  遇到港台人说「你们中国人」应如何回应? 
  全国人大发布关于完善香港特区选举制度的相关决定说明,释放了什么信号? 

前一个讨论
谁能简单明了的说一下阿富汗怎么回事?
下一个讨论
如何看待马龙的毛巾掉毛、比赛中满脸毛巾絮?什么样的毛巾掉毛少、不掉毛?





© 2024-06-24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06-24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