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如何评价格力电器举报奥克斯生产销售不合格空调? 第1页

        

user avatar   wang-wei-lin-1 网友的相关建议: 
      

格力很棒,如果查证属实,格力就更棒了。

我们听说过“同行是冤家”,也许会用恶意来揣测:格力的行为,是不是不正当的污蔑,想要打击奥克斯的声誉?

但是,对于我们普通消费者而言,比恶意攻击更可怕的,其实是行业巨头们订立攻守同盟、联手涨价的情况,这在现实世界里屡见不鲜。

退一步讲,更加常见的情况是,明明知道竞争对手违规,或者是行业里普遍违规,却碍于所谓的“情面”和“声誉”,害怕报复,不敢举报。到最后,自己也从熟视无睹慢慢过渡到加入违规者的行列。

格力的这一波举报,一方面至少是体现了它的尊重市场竞争;另一方面也是表现了格力自己的产品质量过硬,经得起报复性举报,同时,出淤泥而不染,做得到不和其他经营者同流合污。

现在唯一的问题是,这一波举报中的所谓实验数据、检验结果属实么?能否经得起复查?

数据不会说谎,实验结果一定是有相当的可靠性,格力才敢举报,否则就是搬石砸脚。格力做了这么多年,心里应该是有谱的。

综上。从今天开始,我要对格力路转粉。

结合个人职业来看:随着时代的发展,中国的崛起,在知识产权这个部门法领域,竞争法的重要性不断攀升。成熟的市场,空白区域日渐变少,局部争夺呈现白热化,必然要求经营者之间依法依规展开竞争。以前那种一团和气、大家发财的局面,不能永远维持:消费者数量已经总体稳定,你多卖一台空调,我就少卖一台,你少卖一部手机,我就多卖一部。

目前中国的律师能够熟练办理竞争案件的,还少之又少。举个例子,我最近2个月就碰见了2个商业诋毁纠纷(其实,如果格力的举报内容不真实,就可能对奥克斯构成了商业诋毁),这种案件以前还是不太常见的。因此,在中国从事法律行业,压力还是蛮大的,必须不断努力学习,才能追上中国的崛起的步伐。


user avatar   deng-jian-79 网友的相关建议: 
      

这才是最牛逼的营销啊。

以往的营销,都是请几个莫名其妙的明星小鲜肉,拍张广告,或者网上请一点水军,攻击别人吹捧自己。

格力就不一样,营销做的超凡脱俗,清新中,又带着一丁点妖艳的气息。

你看,我光明正大踩了竞争对手,既说明我们格力经得起考验,有本事你奥克斯拿放大镜来找我的毛病啊。

一方面,直接重拳打击竞争对手,你看现在奥克斯不就被打懵了,现在还躺在地上,眯着眼睛装死。

你以为只有消费者关心产品的质量?

格力的事告诉你,你的竞争对手更关心你的产品质量。

任何一个行业,最害怕的就是同流合污,你看他虚标,我也虚标,大家一起省钱,美滋滋。

可时代已经不一样了。

从前的时候,中国是增量市场,数不清的空白市场,都在等待着厂商去开拓,所以那个时候,你好我也好。

可当增量市场变为了存量市场的时候,奥克斯多卖一台空调,就意味着格力少卖一台空调,这时候,市场的竞争,会变得尤为猛烈。

格力公开举报,某种程度,就是经济转型的一个缩影。

此前的的手机市场,到现在的家电,还有已经开始有了苗头的汽车市场,都会出现一个个的大洗牌。

最后,我希望活下来的企业,是一个重视质量,一个合法经营的企业。

所以,支持格力。

噢,对了,刚才还看到有人对董明珠人身攻击。

我不认识董明珠,我也不知道她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

但是以此来进行人身攻击,那么,支持董明珠!


user avatar   .jialilue 网友的相关建议: 
      

这是一场格力狙击奥克斯的硬仗

1、格力举报的8款产品,其中两款,分别是奥克斯官方旗舰店的销量冠亚军,也是格力此次重点狙击的对象

销量冠军(KFR-35GW/NFI19+3),月销10000+,累计已经有评论10万加

销量亚军(KFR-25GW/NFI19+3)月销近9000台,累计评论9W加

而在京东上,这个数字更加夸张,京东搜索奥克斯空调,这两个型号排在第三位和第四位,累计评价已经高达

28万+(KFR-35GW/NFI19+3)

31万+(KFR-25GW/NFI19+3)

而格力的在京东上销量则相形见绌很多,最高只有15W+,而且爆款单品的数量也显著少于奥克斯

2、至少在今年一月份,格力就在做准备了,证据和工夫都做的很足

格力在0610晚上21:30的时候放出了8份由四川省电子产品监督检验所出具的检测报告:

我仔细查看了不同监测报告的送样日期,最早在今年1月30号,检验机构就已经收到样品了,绝对是策划了很久的一招大棋啊

一个空调行业从业的粉丝透露:为了备战618,各大厂商备货都很恐怖的,尤其是空调,正赶上夏季销售旺季,如果奥克斯被格力狙击成功,销售遇阻,后续库存和占用的现金流对于奥克斯来说绝对是一场灾难。

3、格力一出手舆论力场已经被调动起来了,这场仗没给奥克斯留后路

微博热搜50个占了3个,知乎热榜还迅速攀升,舆论力量起来了,地方上就不能捂盖子了,也不是私下能解决的了的

4、奥克斯被打中要害,仓皇应对

格力确实凶狠,奥克斯的回应底气明显不足,通篇不敢回答问题的关键:到底有没有虚标

整个声明都是鬼头鬼脑的避实就虚,奥克斯这回可是碰见硬骨头了:

奥克斯:你趁618恶意竞争
格力:你造假+虚标了
奥克斯:我销量哗哗涨,卖的可好了
格力:你造假+虚标了
奥克斯:你不是执法部门,无权干涉!
格力:你造假+虚标了

奥克斯这几年靠着网络电商渠道,走性价比的路子,从一个三线品牌一路杀出来,借助电商和超级低价动了格力的基本盘

格力这个声明严丝合缝,可谓杀机毕露:直直往刑事案件上打

奥克斯的同志们今晚怕是睡不着了

其实格力和奥克斯的恩怨由来已久

格力走的是“重经销商”的路线,更倚重线下,奥克斯兵行险着,依靠线上的渠道,借助“网批”的模式,低价销货,后来居上,在电商平台拿到了相当好的成绩,而这种网批模式,引得美的海尔等有实力的厂商也开始效仿,精力都放在了价格战上,效果十分显著,销量猛增,在这样的竞争环境下,格力感受到了危机。

仅在2015年到2017年,奥克斯就被格力起诉专利侵权15余起。

比较典型的,在2015年的8月,广东高院判决奥克斯侵权,要求奥克斯赔偿格力230万元,2017年11月格力电器又起诉奥克斯侵犯专利,最终奥克斯赔偿4600万元。

据媒体的不完全统计,从2016年到2018年,格力起诉奥克斯空调“侵害实用新型专利权”,胜诉达12次之多。

不仅仅是专利侵权,根据新青报的报道,奥克斯从2010年-2017年,通过各种非正常手段挖走了格力300多名技术骨干人员,也正是这一系列的事情让董明珠对奥克斯恨之入骨:

格力敢这么搞,应该是有了石锤的证据,而且早就已经找第三方做好了公正,这可比请明星代言效果好多了,奥克斯这一章就算侥幸缓过来,造假虚标的帽子怕是也很难摘掉了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这几款全网销量领先的空调,是否消费者能享受退一赔三呢?

如果消费者收这次事件被组织起来,进行诉讼维权,恐怕奥克斯的好日子就到头了

格力未必没有自己的利益算盘,但是举报同行绝对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断人财路如杀人父母,一定会有疯狂的反扑的。

格力这场仗不仅仅是打奥克斯,更重要的是要保证自己能经得住所有同行的质疑和监督。

同行最知道行业软肋在哪里,格力敢于出来挑刺,一定程度上也说明对自己的产品有信心,底子够干净,但是格力能否经受住同行拿着放大镜的反扑,仍旧是一个未知数。

打铁还需自身硬,格力有没有问题交给时间,但是值得肯定的是:同行之间的专业监督,绝对有利于行业的自我净化,我们作为消费者要为这样的行为点赞。

有粉丝跟我透露奥克斯,樱花,三菱(假冒的,不是真正的三菱,但是以这个牌子销售,各大电商都有)等所谓的“电商品牌”存在使用大量小厂商搞品牌授权,贴牌生产伪劣产品的事情,如果你知道相关的内幕,可以加我的微信投料


user avatar   tie-shu-xin 网友的相关建议: 
      

谢邀!

今年遭遇一个冷夏,无论是物理上的还是经济上的,都是真正意义上的冷夏。面对火不起来的市场,格力先火了,突然朝对手奥克斯发难,向监管机构举报它能效比造假。格力真有那么高尚和伟大,会为了消费者而出头替他们讨公道?这世上本没有古道热肠的所谓义士,如果有人站出来说要帮你求公平,那他不是看中你的美色,就是看中你的钱袋。董小姐虽然风韵犹存,但毕竟已经人老珠黄,曾经光滑的脸上布满了橘子皮,她不图你的美色,可她那充满了营销意味的笑脸背后,写满了记挂着你钱袋的那种强烈欲望。

现在的中国,所有产业均已经出现了拐点——从以往长期向上的趋势拐向了长期向下的趋势,这是一条将会让所有人都坐卧不宁痛苦不堪的曲线。谁都想摆开它的束缚,谁都想挣脱它的缠绕,在初级拐点阶段,头部企业尤其想摆脱这种魔咒,妄图打破趋势,可以找到“众人下山,我独上行”的通天密道。

为什么是头部企业,而非那些已经衰老沉沦的企业呢?首先,头部企业更有危机意识,也更有野心,想趁乱干掉对手,再上一个台阶,而那些衰落的企业,一是有心无力,市场环境本就不好,哪还有资金实力去跟对手周旋,只能听天由命,走到哪儿算哪儿。再就是信心缺失,已经完全放弃了东山再起弯道超车的念头,只要不被市场完全遗弃就已哦弥陀佛,若要就此被判死刑,也刚好是个较为体面的借口,毕竟不是死在盛世当中,而是遭遇了整个市场不景气的刀口下,死的不丢人。所以头部企业在这个时候就特别有动力,想率先发起战争,通过先发制人的招数,搞死一批残兵弱旅,搞残一些主要敌人,既为自己过冬储备粮草,也可以通过夺取对手的份额来填补消失的订单。

增量市场消失以后,一切都只能靠存量市场里面的博弈厮杀,通过抢占友商竞品的嘴里肉来充饥。头部企业当然也是最凶猛饥饿的,他们是主动发起攻击的那一方,这次格力与奥克斯打架,斗到后面,很可能就会变成许多家企业都卷进来乱斗一场互相撕咬不分敌友的打群架,然后出清一批对手,比如春兰、长虹等半死不活的企业。还有另外一种演变趋势的可能,就是以地域为纽带,形成集团对抗,比如格力与奥克斯的对掐,最后演变成珠三角与长三角之间制冷企业的全面对抗,或是形成粤军团结一致,合作起来全面北伐的局面。毕竟靠存量市场谁都不好过,即使有心和和气气过日子,可现实也不允许大家再闷声发大财了,王位争夺的白刃战再惨烈也要毫不犹豫地咬牙顶上去。

广东是制冷行业大省,汇聚了格力、美的、志高、格兰仕、TCL以及没落的科龙华凌等诸多实力品牌,其他另一极则在江浙鲁三地,其他地区如长虹等则基本上已经可以把他们踢出游戏圈。在曾经的空调老大春兰凋谢之后,江浙其实已经毫无王气可寻,倒是鲁地空调企业尚可一战,海尔海信两兄弟号召力不小,海信甚至还打到广东腹地,拿下了垂死科龙,纳入自己编制当中。因此,本次战事若开,粤军北伐的终极目标,很可能将重点放在鲁地二海那边,至于开撕奥克斯,不过是找个由头祭旗,毕竟这样的冷夏熬下去,再无动静的话,对谁都没好处,先打起来热热身,吸引流量过来之后,能卖多少算多少,不能卖,也要让对手先折一战,放大损失,在谁都不好过的时候,让别人更不好过,也是一种自保自救的策略,大家都虚弱,但只要你比我更虚弱,那我生存下来的几率就比你大了许多。空调是一个与房地产景气关联度特别高的行业,当年日本房地产火爆,也催生出了一大批优秀的空调厂商,松下、三菱即使到现在,也依然还是高端优秀的代名词,但他们的地产泡沫破裂之后,最直接的后果便是他们的产品销量再也跟不上,产品再好,没有市场就是空谈,被中国超越也就成了宿命般的必然。因为中国人口比他们多,地盘比他们大,能盖的房子也比他们多N倍,能卖的空调自然也就比他们多N台。

这些年趁着万科恒大们不停歇地盖房子,格力美的们也不停歇地卖空调,直接卖出了千亿规模,很有当年巅峰松下、三菱们的风采,董明珠也志得意满,要做手机,要搞汽车,要造芯片,学的也基本上还是前辈松下、三菱的套路。不得不说,有进取心的领导人驾驭着一个有野心的头部企业,可采取的策略,也确实就那么几招可用,瞅准了一个行业,一股脑儿扎进去,就赌它能成功,若是失败,就此颓废,若能成功,那当然就是站在巅峰傲视群雄。比如乔布斯做手机,他一搏而成,就此成佛成神,反例当然太多,比如同样是做空调的春兰陶建幸,它就焦躁的太早,结果车没造成,空调也没造好,就此一蹶不振。另一个典型是TCL的李东生,当年多么风光,第一家跨出国门收购知名国际大企业的中国公司,比联想收购IBM都还早,跟在领导人后面随访,出尽风头,但那也就是他的高光时刻,自那之后都是一路下滑,此后家电江湖,聚光灯下,只见董明珠。

董大姐此前埋头一心只做空调,楞是把分了心的陶建幸、李东生、张瑞敏们逐一甩开,产品抢了他们的位置,人也代替了他们的位置,此前大谈国际化的李东生再也谈不出国际化的好处,大整休克鱼的张瑞敏、大搞多元化的陶建幸,都成了靠边站的看客,只有她能与雷军打赌,而今与奥克斯掐架能引流关注,也唯她可行,不信,你让倪润峰出来试试看!保证连凤姐骂华为的热度都达不到。但是已经进入黄昏期的董大姐还想带领格力突破魔障,想保持头部企业的竞争力,已经很难。她也不是不知道多元化的坑不好跳,可是为了让产能达到极限,市场已经饱和的格力还有新水入桶,还是不得不硬着头皮学着前辈走了他们的老路。踏入手机小折一战,这点损失当然不会让格力伤筋动骨,但格力的股东们已经表现出了谨慎态度,当她再要入伙汽车制造时,终于遭到了集体抵制,不得不说,格力的公司治理结构,还是好过那些虽有董事会,却是一言堂的更好一点,也许拖沓分裂会降低效率,但却也能够避免陷入死地的险境。春兰长虹那种无反对无制衡的模式,就将公司带进死胡同,而格力目前来看,尚在安全带上。

只是这次董大姐又来带头掀起战争,与奥克斯死掐,会不会遭遇捡便宜的第三方呢?却也很难说。毕竟那么多家公司,谁都不是吃素的,虽然有时候可以暂时化解矛盾共同对付敌人,可是彼此反水大战的案例却也比比皆是,项羽和刘邦本是同一阵线的盟友,最后却成最为痛恨的死敌。格力在空调界里,最大的敌人本不是奥克斯,而是美的,难保董大姐挥师北伐,出征浙江打的正酣,后院的屁股却被美的们偷偷抹上磷粉沾着烧,让她两面受敌。

除了掉队的弱者无力逆袭,几大品牌之间为了抢夺不多的存量市场空间,势必要展开一轮残酷的恶斗,为渡过这个寒冷的夏天积蓄一点本钱,以期在熬过一个漫长的冬天之后还能比对手更早醒来。大胆预测一下今年冷夏乱战之后的空调市场格局变化,也许明年这个时候你已经很难看到一些品牌的踪迹。首当其冲的,很可能是外资品牌的彻底歇菜,退出中国市场,比如松下和三菱,它们的业务重心已不在中国,与其在这片血海里陪众多国产品牌死耗,倒不如快刀斩乱麻,放弃这块鸡肋,还能优化资产,剥离不良。

相比于外资的潇洒撤离,国产毫无退路,唯有死磕,比如奥克斯,即使粉身碎骨,他们也只能闭着眼迎难而上,咬牙与格力苦苦纠缠,因为它没有退路,身后就是万丈深渊。长虹、春兰这样的僵尸品牌,早已由全国性的强势品牌沦为区域性品牌,也许会在这一次乱斗当中成为被误伤的倒霉鬼,被彻底出清,或者重组合并再无疾而终。至于科龙、TCL、志高这样的外强中干二线品牌,应该也是至为艰难,或有一两家陷入巨亏漩涡,会不会闹到资金链断裂,尚难判断。而被格力揪住领口吊打的奥克斯,亦或将凶多吉少,但遭此一击就完蛋也似乎还没如此脆弱,但很可能此劫是它由盛向衰的分水岭。海尔海信这两兄弟再加美的,以及董大姐为首的格力,这四家才是主桌,一圈麻将打下来,是互有胜负难分输赢,还是三家输一家,抑或两两对开?各种概率都有不小的可能性。但有个前提条件一定可以确定:即使他们四个联手抢了那些穷兄弟的地盘来,总体的市场规模还是萎缩的负增长。谁当老大,都不会逆市飘红。

大鳄们已经闻腥而动。商业化的去产能、供给侧改革大片开始残酷开演。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类似的商业大片都将轮番出场,空调业、彩电业、手机业、汽车业、、、、、、整合重组高潮正在袭来。


user avatar   aaronluther 网友的相关建议: 
      

这肯定算是良性竞争,偷工减料抢占市场,最终吃亏的永远是消费者。

这种品牌互掐,不是下作,而是勇敢。如果你作假卖的便宜,我也作假去卖,这样同流合污无疑不是什么好东西。技术上有固定标准的东西,谁作假谁就该死,不合格的东西就是不能拿出来用。

格力,你才不是一个没有故事的空调。


user avatar   babayage 网友的相关建议: 
      

支持一切合法举报非法的行为。

反对一切非法污蔑造谣的行为。


user avatar   ji-yan-jian-29 网友的相关建议: 
      

无论如何,有勇气在公开场合,以公开的方式,正当的理由去举报,这都是公义,值得点赞

如果格力经得起报复性反查,那说明格力更可靠。如果奥克斯经不起检查,那说明奥克斯真的不可靠。

义之所向,虽千万人吾往矣,希望有更多有勇气,有胆量,敢翻脸的同行用堂堂正正的方式做竞争。

------分割线-----

寥寥数语,诸位喝彩,惭愧。思考再三,不管什么律师函警告,我再补充一些商业史上的故事吧。也是近来阅读有所得,以飨读者。

为什么我会特别提“正当的理由、公开的方式、堂堂正正的方式”呢?就是因为商业史上,恰恰就发生过一起公司总裁在新闻发布会上,专门去怼了全行业的例子。

那就是大名鼎鼎的:“水战”,中国营销史上一笔绕不开的话题。

不同的是,这次营销固然让矿泉水崛起,却几乎愚弄了一番全国人民的科学素养。以下故事,是吴晓波先生《非常营销》里的段落,且容许我以非商业用途转载一番。

20世纪90年代最后几年,饮料新品——饮用水大放异彩,娃哈哈、乐百氏等领军企业将纯净水市场迅速激活做大。然而谁都不曾料想的是,2000年春夏之交,靠生产龟鳖丸起家的养生堂公司斜路里杀将出来,以近乎异端的姿态试图上演一场水市场营销走向的颠覆性变局。透过这场“著名的水战”,我们不能不面对这样的世纪之问:与世界500强相比,精于策划、渴望一夜间创造“神话”的中国企业缺少的成长基因是什么?中国的经营者们凭什么让自己的企业走过百年?

这的确是一个猛料不断、足以让所有的传媒同仁们亢奋不已的春夏之交。

2000年4月24日,海南养生堂有限公司总裁在本公司举行的一次新闻发布会上宣称,经科学实验证明,长期饮用纯净水对人体健康无益,其所属的“农夫山泉”从此不再生产纯净水,而只生产天然水。

在此前后,从中央到各省市电视台突然出现了一则遥相呼应的广告:

一位老师分别用纯净水和天然水作水仙花的生长对比试验。画面显示,用天然水所养的水仙花的生长速度要比用纯净水养的水仙花明显快得多。

老师不失时机地大声问围坐在身旁的一群学生:“有没有差别?”

“有!”天真的孩子们异口同声地回答。

“现在你们知道该喝什么水了吧?”老师再次不失时机地问。

“农夫山泉有点甜。”天真的孩子们再次异口同声地回答。

画面最后定格于一行醒目的字幕:农夫山泉决定停止生产纯净水,全部生产天然水。

这还不算完。5月25日,养生堂公司在北京宣布:将出资百万元之巨,与中国青少年科技辅导员协会联合发起“全国青少年争当小小科学家”活动。活动的具体内容是天然水、纯净水生物比较实验,通过观察两种水对金鱼、大蒜、茶叶的不同影响,让孩子们自己告诉自己“什么样的水对生命更有益”。

养生堂方面称,这次活动于5月26日在全国21个大中城市的2700多所小学正式启动,以求通过实验,在全国3亿少年儿童中涌现出大批的“小小科学家”。

平地惊雷,风波骤起。养生堂的一连串举动顿时将本来就不平静的中国饮用水销售市场搅得昏天黑地。

有资料称,1987年青岛崂山生产出我国第一瓶矿泉水,到90年代中期,全国包括矿泉水、纯净水、太空水、蒸馏水等饮用水企业已发展到1500家,年销量达29亿升,居亚洲第二。其中,纯净水迅速崛起,生产企业约1200家,销量占整个饮用水总销售量的90%,年均增长20%以上。一项调查显示,超过50%的城市消费者饮用或经常饮用纯净水。可以说,正是纯净水的问世,掀起了中国人“买水喝”的饮用水革命。面对纯净水巨大的市场空间,1996年,娃哈哈公司引进全球最先进的7条德国、意大利产现代化生产线,以良好的品牌声誉和优异的产品质量,无可争辩地夺得中国饮用水市场第一把交椅。广东乐百氏次之,养生堂的农夫山泉自称居中国饮用水业老三。

事实上,农夫山泉纯净水之争的前哨战早在1999年就已扬起第一缕硝烟。该年6-7月,中央电视台5频道播出农夫山泉水源篇广告,称农夫山泉水源取自浙江千岛湖一级水体的70米深处,而一般纯净水企业生产所用“受过污染的水,虽然可以提纯、净化,但水质已经发生根本性变化,就像一件白衬衫弄脏以后再怎么洗也很难恢复到原本的样子”。7月14日,北京国信高科技发展总公司因此在北京市朝阳区法院起诉浙江千岛湖养生堂饮用水有限公司,案由为肆意贬低他人的不正当竞争,请求判处被告在全国性媒体上公开赔礼道歉。后于10月20日追加请求赔偿损失10万元。

2000年,面对农夫山泉兵临城下、你死我活的全面宣战,纯净水行业被迫集体反击。

4月27日,四川蓝光、怡宝、天河等10个品牌的纯净水企业在成都结成同盟,发表“联合声明”,严厉谴责农夫山泉,并表示必要时将诉诸法律;

5月30日,广东“水师”向“农夫”开炮。包括景田、达能益力、永隆、鼎湖山泉在内的16家瓶装水生产企业以及有关专家、行业协会负责人在广州天河宏城广场集会,借举办“饮水与健康”宣传活动之机,全力声讨农夫山泉。

出现在6月。

平时为市场份额寸土必争、互不相让的众多纯净水企业感到,是团结一致的时候了。但群龙无首怎么行?必须有人登高一呼,号令天下。它们纷纷把期盼的目光投向了行业盟主娃哈哈。
娃哈哈公司向各地纯净水协会及生产厂家遍撒“英雄帖”,发出了关于召开维护纯净水行业健康发展研讨会的邀请函。函称:“为了捍卫中国纯净水行业的健康发展,我们呼吁所有从事纯净水行业的同仁团结起来,行动起来,用法律手段捍卫自己的利益,让‘农夫山泉的不法行为受到应有的惩罚。”

6月7日、8日,大雨滂沱,中国饮料工业协会及全国18个省市的69家纯净水企业云集杭州西郊的浙江宾馆。无锡市饮料工业协会的一位官员甚至随身带来了所属二三十家企业的公章,全权受命坚决支持反击农夫山泉恶意攻击纯净水的一切决定。

会议最后通过了《关于呼吁国家有关部门迅速制止养生堂不正当竞争、损害消费者、危害饮用水行业健康发展行为的联合声明》。

富有戏剧性的是,养生堂公司6月8日在杭州出版的《都市快报》头版下方刊登通栏广告,称“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欢迎各地来杭记者访问‘农夫山泉天然水千岛湖两大水厂”。当晚8时30分,养生堂在距离浙江宾馆不到2000米的杭州西子国宾馆召开记者恳谈会,同城唱起了对台戏。

6月15日,意犹未尽的养生堂公司再下广州,并在当地媒体刊登了“以水代酒,愿与‘农夫把樽乎?”的邀约广告。但颇令钟睒睒失望的是,他所邀请的广东饮用水生产企业没有一家前来参加这次所谓的“饮用水生产发展恳谈会”。广东省轻工业协会瓶装饮用水专业分会更是发出《紧急通知》,指出“这又是该企业(农夫山泉)安排的另一个损人利己的商业诡计”,要求会员单位自觉抵制这次会议。

几乎与此同时,由69家纯净水企业推举的杭州会议的代表正式向国家工商局、卫生部等5个部门分别提交了对农夫山泉的申诉。养生堂公司一位负责人接受北京媒体采访时表示,不怕纯净水企业的联合申诉,而且“事情闹得越大越好”。

7月13日,养生堂公司向北京市高级法院起诉娃哈哈公司,称娃哈哈“散布大量虚假事实,给农夫山泉生产者的正常生产、经营活动带来极大冲击”,并提出索赔3000万元。

叫板、对垒,精彩的卖点没完没了。谁都不曾想到的是,为此画上句号的不是愤怒的纯净水厂家,而是几条小小的蛆。

6月16日起,南京各家媒体纷纷报道说,日前当地的一位杨姓先生在一家小店购买的一瓶农夫山泉中,喝出了12条已经泡胀了的蛆虫,令他及妻子饱受惊吓。杨先生遂向南京市建邺区法院起诉养生堂公司,。几天后,养生堂公司副总裁江民繁在南京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这里面大有名堂”,“这绝对是一场阴谋”。

万炮齐轰“农夫”

局势似乎急转直下。一直咄咄逼人、四处出击的养生堂开始尝到了被“围剿”的滋味。屋漏偏逢连夜雨。沸沸扬扬的“蛆虫事件”尚未平息,7月19日,广东消费者郑学勤又将养生堂告上广州市海珠区法院。案由是养生堂公司刻意隐瞒其水源污染的情况,剥夺了消费者的知情权,要求退还自己购买的3箱农夫山泉的货款并双倍赔偿计252元,以及精神损失费5万元。此案审理过程中,又爆出了“农夫山泉”仍是被异议期内的商标,其在国家工商局的注册并没有正式生效的消息。

11月7日,养生堂公司撤回对娃哈哈的起诉。

终于,这场由一个“农夫”挑起的吸引了无数眼球的纯净水之争,热热闹闹地开场,悄然无声地收场。


养生堂公司斗胆向整个纯净水行业叫阵,是因为它们自认为捏着最大的一张底牌——“科学”。

翻阅当时的许多媒体,我们随处可见由养生堂公司一遍遍广为传播的足以打倒纯净水的“科学依据”:纯净水生产在过滤悬浮物、细菌等有害物质的同时,也将水中有益于人体健康的钾、钠、钙、镁等微量元素和无机矿物质过滤掉了。人体的微量元素与矿物质至少有5%只能从水中获得,长期饮用纯净水,会对人体健康造成不利影响。而天然水取自环境清幽、无任何工业污染的天然泉水、高山湖泊水,均衡地含有人体所需的矿物质和微量元素。

在2000年6月8日晚养生堂召开的记者恳谈会上,公司总裁钟睒睒针对纯净水曾发表过一番惊世骇俗的长篇演讲。不妨摘录精彩片断如下:

“养生堂并不是一个非常知名的企业,也不是非常大的企业,我们只是讲了7个字,‘停止生产纯净水,我们只是划了一根火柴,这就引起了纯净水行业的‘大爆炸,这是不是纯净水行业本身就是一个火药桶呢?所以一点就炸,我们也被‘炸断了一条腿。但是我们换来了对全国消费者饮用水知识的科普教育,我们唤起了全国人民对饮用水的重新认知。

“我们企业跑出来说话了,这个企业就像《皇帝的新衣》中讲的故事,当一个小孩子说皇帝你没穿裤子,说一句真话,说真话的人往往就像哥白尼,许多不明白的人喊着要烧死他。”


事实上,关于纯净水是否有益于健康并不是钟总裁的发明。有据可查的说法最早是在1997年5月,一家全国性学会主办过一场“净水与健康”的研讨会。会上有专家称,再过十年,喝纯水长大的青年或许都会感到力乏或提前患上心血管等老年性疾病。同年8月15日,上海的一家青年报由此刊发了一篇题为《常喝纯水危害一代人健康》的长篇报道。文章除引用了大量“专家”之言外,最令人触目惊心的是两则言之凿凿有鼻子有眼的例证:

“上海市某医院门诊病人中,有些孩子不明原因地没力气或秃发。经医生查询,这些家庭都是纯水的忠实用户。”

“无独有偶,去年6月,天津市儿童医院连续收治了9名肌肉哆嗦、眼皮发颤的患儿。医生仔细检查发现,这些儿童体内缺钾、缺钙症状明显。家长反映,孩子长期饮用太空水或纯水。”

这篇文章刊发后发生了一段有趣的插曲。同为上海一家著名媒体的两名记者对此较上了劲,非得探一探“纯净水残害少年儿童”的幕后新闻。

他们专赴天津市儿童医院,先找到院办,又通过院办的范小姐找到了“去年6月”时任该院医政科科长的李桂荣女士。

李科长的回答令他们大吃一惊:“我们医院从来没有发布过这条新闻”,“也从来没有哪个科室汇报过这件事”。

李科长告诉两位记者,她已接到过无数电话,都是来打听“9名患儿”的故事的。这位干了多年医政工作的女士十分生气地表示:“说话得负责任,谁说的?哪个科室的?你得写清楚,不能凭空写上咱天津儿童医院!”

两位记者又小心翼翼地询问:去年6月一个月中连续出现9名患儿,而且都是因为喝纯净水,这样的病例院方是不是应该知道?

“从来没有听说过!”李桂荣十分确定地回答,“佝偻病的原因很多,你凭什么认定他们是喝纯净水的缘故?”

“这是一个杜撰的故事。”两位记者返回后于9月底在该报刊发的深度追踪报道中这样写道:“可以查考的天津市儿童医院‘9名患儿的故事可以杜撰,那么无从查考的‘上海市某医院呢?杜撰的例子推断出一个‘纯水有害的结论,不可思议!”

在各种媒体以及公开发表的水科学文献中,我们同样不难找到许多养生堂公司没有提供也不愿提供的科学论据。


中国营养学会名誉理事长、北京市人民政府食品顾问沈冶平:人体的营养包括矿物质、微量元素主要来自食物和膳食补充品(如钙片、维生素片等)。水就是水,它的功能主要是为人体提供水分,达到水平衡。人类对水的要求,首先是卫生、无污染、口感好。人类的饮水从自然水到自来水到矿泉水到纯净水,是人类的进步,也是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必然需求。说饮用纯净水有害健康,这是没有科学依据的。

北京医院营养室主任曾卫东:喝水就是为了解渴,促进人体新陈代谢。人们每天从食物中摄取了足够人体所需的微量元素,喝水是为了补充体内水分。据统计,喝一杯牛奶所含的钙质等于200杯矿泉水的含钙量,吃一块牛肉所含的铁质等于8200杯矿泉水的含铁量。因此,对饮用水的惟一要求就是水质纯净。

中国水处理技术专家、国家海洋局南海监测中心主任李仲钦研究员:人体中有四分之三是水,而这水正是纯净水。因为目前我国各地普遍面临环境污染的威胁,水质受到很大影响,而纯净水彻底排除了污染元素,也无致突变、致畸变、致癌物质,因此是安全无害的。

大量资料表明,纯净水最早出现在20世纪60年代的美国,以后逐渐为发达国家的消费者所接受并成为一种时尚。到90年代中期,在欧美、日本、东南亚等国,纯净水的普及率已达到80%以上,其销量超过普通矿泉水的150-160倍,中东地区的普及率则几乎是100%。香港每年进口20亿瓶各种牌子的纯净水,三分之二的青年上班族喝纯净水。

正是基于此,国家技术监督局、卫生部从1986年起就组织各方专家,经过两年多的调查认证,于1998年完成了《瓶装饮用纯净水标准》及《瓶装饮用纯净水卫生标准》的制定、审批,并于1999年1月1日正式实施。当这场“水战”打得难分难解之时,中国饮料工业协会即据此郑重发表声明:按照国家标准生产的纯净水,消费者可以放心饮用。

我们再来反观一下养生堂的“天然水”。

2000年5月24日,全国食品工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在娃哈哈公司要求解释“天然水”定义的复函中称:目前国际、国内尚未对“天然水”给出定义,就字义而言,天然水应该包括雨水和地下水两部分。其中地下水又包括矿泉水、泉水和井水。泉水埋藏较浅,易受污染,无明显特性成分,而且矿化度比矿泉水低。目前对泉水尚无标准定义,因此很难判定市场上销售的泉水、山泉水是真是假。号称自己的商品是“天然泉水”“天然山泉水”是企业的自发行为,无法规和标准依据……符合GB17323-1998《瓶装饮用纯净水标准》和GB17324-1998《瓶装饮用纯净水卫生标准》的纯净水绝对无害。江河、湖泊水非常复杂,水源来自多方面,污染程度较深,更不属于天然水。

这一权威说法显然击中了农夫山泉的软肋。于是,6月7日,农夫山泉向该委员会致函,要求核实这一文件的有关事实,撤销上述文件或澄清有关内容。“致函”的结束语说:“请贵会在一周之内给我公司作出明确答复,如逾期未予答复,我公司将自动进入法律程序以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对“农夫”发出的挑战,全国食品工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表示了忍无可忍的强烈愤慨。6月16日,该委员会的复函质问农夫山泉:最近一个时期的一系列活动,是在这种质问别人的口头禅指导下而为之的吗?在中央电视台大播“停止生产纯净水”是何意?一个企业生产什么产品是企业内部的事,何必在大庭广众之下含沙射影,岂不是“项庄舞剑,意在沛公”?这难道也是公平竞争?

复函的结尾同样针锋相对,充满火药味:我们等待你们的“自动进入法律程序”,奉陪到底。但要声明,此次复函既是首次,也是最后一次。请你们不要浪费自己的时间和纸张,如再来函恕不答复,连看也不看,扔到最肮脏的地方,与垃圾为伍。

有媒体报道说,养生堂之所以停止生产纯净水,原因之一是了解到上海市教委此前曾发出文件明文规定,中小学生不准饮用纯净水。上海《文汇报》著名记者万润龙、蒋萍就此专门走访了上海市教委体卫艺科处处长武林及该处女干部朱月平。他们向记者明确表示,市教委从未“明文规定”过中小学生“不准喝纯净水”,而只是下过“不应在中小学校推荐饮用纯净水”的文件。

武处长说,根据他个人调查,学校和家长对纯净水是欢迎的。其原因一是方便、卫生,二是适合孩子们的口味。但在收费上各校不平衡,有的学校向学生供应纯净水每月收取3-5元“饮水费”,也有的学校收得较高,一些家长有意见。此外,一些纯水生产厂家向学校、幼儿园送桶装水,由于运输及保管等因素,容易产生二次污染。考虑到这些情况,所以市教委下文,强调不应该在中小学、幼儿园推荐饮用纯净水。至于孩子们自带纯净水或中小学生在家饮用纯净水,市教委从未下文禁止过。

再让我们回过头看看养生堂公司轰动一时的水仙花生长状况对比实验,其对比的科学性一直受到广泛的质疑。广东乐百氏董事长何伯权调侃道:如果说天然水营养丰富有利于水仙花生长,那我们用粪水岂不是更有营养?难道我们都要去喝粪水?“依我看,假如评选2000年十大伪科学,农夫山泉的‘水仙花实验一定会榜上有名。”

《中国企业报》引用一位曾在养生堂公司核心部门工作的人士的话说,早在1999年8月,该公司就已开始策划“水仙花实验计划”,主持这项实验的正是养生堂方面一再宣称的“浙江大学白海波博士”。但浙江大学随即否认了这项实验,该校生物医学工程与仪器科学院生物医学工程学系的一份证明函称:“白海波博士于1998年2月至2000年1月,在浙江大学生物医学工程博士后科研流动站科研工作两年,后去养生堂工作。在浙江大学期间,没有进行‘水和生命课题科研工作。”实际上,白当时的角色是养生堂公司天然药物研究所副所长。

面对来自各方有理有据的质疑和反击,在6月8日杭州西子国宾馆记者恳谈会上,养生堂总裁钟睒睒一再表示,“我们从来没有说纯净水有害,我只是说有问题、无益,我们现在还没有最后结论,我们还在继续实验,因为实验需要时间”云云,请记者们为他平反昭雪。

然而,就是这样一项“还没有最后结论”的“科学实验”,养生堂公司却匆匆忙忙将之推向全国3亿少年儿童,以期实现“科学普及”的“美好愿望”。

这正如《浙年报》记者在养生堂公司的一次新闻发布会上不得不发出的尖锐疑问:我想请问钟睒睒总裁,你是把自己定位在推翻纯净水旧商业秩序的希特勒呢,还是定位在建立新饮水观念的哥白尼?


user avatar   iplawyer 网友的相关建议: 
      

看完新闻,我不禁感慨国内的市场竞争的惨烈,原本这种举报都是低调进行的,但格力电器居然官方微博直接发,目的显然除了举报,更为了打击竞争对手商誉并占取其市场,这种超出常规界限的行为明显和市场竞争压力有关。而奥克斯的回复虽然略显仓促,但也突出了公安机关报案,显得杀气腾腾。案件的是非,自有司法机关裁量,作为一名做过多年法务的律师,今天想和大家聊聊双方的法务部应该对案件做哪些准备和应对的问题。

一、格力法务部应做哪些准备

法律职业的价值取向是保守的,所以无论谁做格力的法务,都会对公司这种高调举报行为感到头疼。但国内这些年市场发展迅猛,民营企业最大的风险是在快速增长的市场上被淘汰,相对而言,法律执行的不完善倒是使得合规风险相对较小,也就是违法成本可能低于违法获利,所以民营企业的法务部门一般是弱势的,很难阻止强势业务部门做有法律风险但回报高的事情(刑事风险除外),这种情况下,法务部门一般只能想方设法采取一些措施可以预先减小某些风险。

1、预判风险

本案中,格力作为一家上市公司,其法务部一定会预先介入此事,因此,预先评估风险是其职责。笔者认为,格力的风险主要来自两方面,举报行为本身产生的风险和公开举报内容产生的风险。对于举报本身的风险,如果内容确实属实的,风险并不大,因为《产品质量法》第10条和《标准化法》第35条确实都规定了任何单位和个人有权对违反这两部法律规定的行为向主管部门进行举报的权利。而对于公开举报内容的风险则比举报的风险大些,即便举报内容属实,但有些时候如果传播举报的资讯不准确的,仍有侵权商誉的民事、行政、刑事风险。

2、客观取证

格力举报依据的事实是奥克斯相关产品标称的能效值与实际的不符,要证明这种不符,就要有相应的依据,如果格力方面是有经验的律师法务介入的,可能会按照诉讼证据的标准来准备依据,具体包括:用公证购买的方式到比较大的第三方商户比如京东、国美购买奥克斯相应型号的空调,送货可以直接送到有国家检测资质的检验机构,由其直接对公证购买的产品进行拆封检验。同一型号的产品可以购买两个,一个检验,一个由公证处封存,以备有关部门进行核验。公证购买的原因是留存市场上公开销售产品的证据,不能让对手用专门用于检验的特供机蒙混过关。

3、审查文案

由于举报文案要公开发布,我国《反不正当竞争法》和《刑法》都有损害商业信誉、商品声誉法律责任的条款,为避免此类风险,法务部应当对文案进行审查,重大案件还应该请外部律师同步审查。方式是对文案内容逐字逐句审查是否合法、是否真实、是否夸大、有无侮辱性言辞,每一段陈述是否有相应的事实依据。如有问题的,第一时间要求修改。

4、应对反击

举报方的法务部还应当对竞争对手如何反击有一个预判,以便举报方公司针对对方可能反击的点进行准备,本案中,奥克斯可能的反击点下文会进行详述。

二、奥克斯的律师、法务应做哪些准备

对奥克斯公司的法务部而言,其会比格力公司的同行要吃力。因为对方明显是有备而来,以有心算无心,此时,要做的事情可谓千头万绪,但笔者的经验是他们应该先找最重要的方面出手。

1、迅速止损

对奥克斯而言,我认为最迫在眉睫的风险不在于举报内容是否属实,而在于短期内消费者对奥克斯的信心是否丧失。因为验证举报是否属实需要走完司法程序,民事上是诉讼加鉴定,行政上是行政机关启动调查指定检验机构检验,无论哪种,完成程序都需要非常长的时间,而空调的夏季旺销期已经开始,如果消费者对奥克斯能效比是否属实有怀疑的,其市场损失将非常巨大。我个人认为奥克斯法务部可以选择的方向至少有二:

(1)由公安机关出手,调查并对格力负责人采取拘留等强制措施,迅速证明真相,挽回清白。虽然奥克斯的声明中含有这个意思,笔者个人认为这不是一个好的努力方向,且不说格力负责人董明珠是人大代表,公安机关要取得人大常委会同意才能对其采取强制措施,即便没有人大代表的身份,作为格力这样体量公司的负责人,没有过硬的证据也不是可以随便抓的。

(2)迅速民事起诉,向并申请法院出具行为保全禁令,要求格力公司停止诋毁企业名誉和商品信誉,删除微博和其他渠道的宣传内容。这个途径的可行性更强。从证据上,奥克斯公司目前至少有政府部门指定检验机构的检验证明,不然产品无法上架销售,其证据效力比格力公司自行找的检验机构效力要强,同时格力公司公开举报的做法也超越了常规,有接举报打击竞争对手的嫌疑,同时,空调销售旺季将至,奥克斯公司很容易证明法院如果不发行为保全禁令,其将遭受无法弥补的损失。综合以上,奥克斯公司取得行为保全禁令的可能性还是很大的。

(3)向政府有关部门投诉格力不正当竞争,要求政府制止格力的宣传行为。考虑到我国政府对和谐的追求,如果此事引发的媒体效应太大,政府还真有可能要求双方低调处理此事,停止对对方不利的宣传,这个就对奥克斯有利了

2、取证及司法反击

为证明格力公司的举报内容不实,奥克斯公司最核心的举措是提交产品合格的证据证明,这个既可以应对市场监管总局的调查,也可以用在民事诉讼中证明对方举报不实且侵犯商誉构成不正当竞争。但这个证明一般是有资质检验机构的检验,需要一定时间,所以没法第一时间用于止损,但这个更重要,这个可以挽回消费者的信心,是长期保持商誉的支撑点。取得产品合格证据后,奥克斯就可以对格力反击了,即可以民事诉讼、也可以行政投诉或者刑事举报。

如果奥克斯不能证明格力的举报是虚假的怎么办?根据笔者的经验,这不排除会出现奥克斯委托第三方机构对格力的产品进行类似检验的情况。如果奥克斯能证明格力也有类似问题的,倒是可以挽回消费者部分信心,因为消费者可能会想:原来两家都不是好东西。对奥克斯的不良印象倒是可以减轻。

最后,以上写了那么多,都是法律技巧,但我还是认为,做经营应当诚信,如果格力的举报确有依据的,笔者就支持格力,如果奥克斯是被冤枉的,我也支持他们找格力维权讨回公道。


user avatar   liu-fang-feng 网友的相关建议: 
      

想到二战游戏战地5里的一个故事,德国主角说他小时候有一群男孩被人抓到在当地商店偷东西,他爸爸知道后气坏了,男孩不解,抗议道:“可我又没偷什么东西!”,结果父亲说:“你或许是没偷,但是你也在场!”

知乎我看了一下还好了,支持格力实名举报的还是大多数,雪球股吧等股票论坛就群魔乱舞了,先是喷格力自己检测出来的数据没有公信力,结果格力信里白纸黑字写过找了第三方。。。

然后又冒出很多人甚至大V喷格力在618的时候这样做坏了行业规矩,不符合程序,很不入流。。。可若按照他们的逻辑,当年全国奶制品企业超标加三聚氰胺,集体沉默来坑害消费者的事情是对的?要知道当年三聚氰胺事件也是新西兰恒天然公司在国内投诉无门,最后无奈举报给新西兰总理才最终真相大白的。





然后奥克斯的回应也是搞笑,全篇不谈自己的产品是不是真的虚标了,顾左右而言他的讲网上销量来了,可懂格力的都知道,格力跟手机行业里的华为,OV差不多,主要靠线下渠道,线上销量常年就比不过美的,奥克斯的。格力这么多年也跟奥克斯打了不少专利官司,奥克斯只赢了一场,现在奥克斯又不敢正面回应。

后来还扯到民族大义上来,可奥克斯去年在海外因为能效不达标被沙特禁售,在海外有损中国企业声誉时,奥克斯有想过民族大义?

如果要再说的深一点,格力实名举报应该是被某些地方保护给逼急了,因为很多质检单位都是企业当地那边的,就算告到法院去受理,光走流程都要半年以上,这期间奥克斯依旧可以正常销售。格力想走正常渠道去维权毫无效果,消费者那边就更不用说了。上文提到格力跟奥克斯打的那么多知识产权官司,奥克斯唯一赢的那场,就是把审判地址改成宁波才赢下来的。

我朋友家就是格力的供应商,格力对他们的质量要求非常严格,格力作为一家守规矩,完全按照国家标准甚至对质量的要求经常超过国家标准的企业,最后被违反质量法的企业劣币驱逐良币,按照第三方检测结果,奥克斯拿已经被淘汰的5级能效标3级卖,3级标2级卖,格力正常按照国家标准卖怎么可能竞争的过?

也就是说,这明明是监管机构早就该解决的问题,却逼的消费者只能求企业去实名举报。这几年大家一直喷国产货质量低劣,在海外风评不好,结果有人站出来揭发行业乱像,想规范下行业标准还被很多人喷,这难道不是国内制造业的一种悲哀?就像开头我说的那个故事一样,格力看到行业内有违法行为,难道就该沉默?到底是什么时候安分守己和嫉恶如仇在很多人眼里不再是一种美德,而为虎作伥,助纣为虐却成了大家都接受的潜规则?

6月14日发改委印发《绿色高效制冷行动方案》。到2022年,家用空调,多联机等制冷产品的市场能效水平提升30%以上,绿色高效制冷产品市场占有率提高20%,实现年节电约1000亿千瓦时。到2030年,大型公共建筑制冷能效提升30%, 制冷总体能效水平提升25%以上,绿色高效制冷产品市场占有率提 高40%以上,实现年节电4000亿千瓦时左右。方案提到,强化监督管理:严厉打击产品能效虚标、认证检测作假、虚假宣传等行为,增大制冷产品抽查力度。方案指出"鼓励龙头企业制定严于国家标准的标准,争当企业标准领跑者。同时“鼓励消费者监督,第三方监督,企业互查等社会监督,规范市场行为,加大消费者合法权益的保护力度”

所以现在大家知道了吧,空调的能效比对国家来说其实非常重要,一个家庭还感觉不出太大的差别,如果是一栋商业大楼,一个IT数据处理中心,一年若能省30%的电,那就非常可观了,在环保方面也更需要能效更好的空调去节能。而企业去研发省电的空调难道不需要钱吗,如果市场上全被市奥克斯这种类型的公司占据,以后谁会,谁又敢好好搞研发?国家的高效制冷方案又怎么可能完成?

结合这几天格力给出的证据,份份都是CMA中心的政府检测报告,公信力极高,奥克斯现在很难翻身了吧。

利益相关:55000股,持股5年的格力持有者。


user avatar    网友的相关建议: 
      

在奥克斯空调事业部工作6年,看了很多分析,事情真相实际非常明显,关于奥克斯后期应对策略有几点可以补充:

1、奥克斯内销从2017年砍掉代理商改网批以后全面走线上销售渠道,行业媒体,微信,微博,京东,阿里,网红直播平台,软文,员工宣传销售全部都打开了局面。

奥克斯最近签约黄渤,和Papi酱等网红合作也是为了618将网销模式进行到底,颠覆行业格局,传统模式已经回不去了。

2、奥克斯空调板块19年将整体上市,排队中。18年19年为了整体估值在原宁波、南昌、天津工厂基础上新增了宁波(扩大规模),马鞍山,泰国3地工厂,产能总计预计2000万套,厨电和其他小家电也在拓展。

3、真相:格力作为行业品质标杆,国有企业,对一家民营企业实名举报,牵扯这么多的政府部门,如果联合检测机构作假数据只是为了618或者一点销量,董大姐的位置可以给你坐了!

再看奥克斯回复的都是销量,性价比,诋毁,没有提及任何产品能效问题或者对检测结果的异议,要求抽检重测等,相当于对测试结果默认,早上民族品牌感情牌也打出来了。

4、奥克斯应对方法:大家因为对奥克斯企业和空调行业政商关系不太了解所以很少提这一部分。事实上奥克斯只能通过消费者通过社会舆论来控制问题,然后政府部门逐步公关,大事化小。

①控制社会舆论,这部分奥克斯比格力段位高,媒体朋友,网红,微博水军,软文写手长期付费在合作的资源比较充足,性价比,消费者让利以后大家微博都会看到,知乎目前据我所知好像还没有覆盖。

国家能效抽检一直以来都有,为什么奥克斯可以避开,不是国家监管不到位。要么国内权威的检测机构或者测试人员都已经被搞定了,抽检样机测试的时候数据都可以设定好,直接出报告就够了。要么送检测试产品型号和实际销售型号相同,实际配置不一样,两排管一排管,能效报告都是体现不了的。

格力内部和四川第三方检测机构检测报告肯定真实的,误差10%算大了。上百亿的低效产品在市场上,遇到格力盯住不放,市场重新抽检政府公布实际结果就是唯一公正的方案。奥克斯还是只能回到搞定这些重新抽检测试机构的道路上,公关,不惜代价公关,达到的效果就是,抽检25%不合格,75%合格,25%不合格是由于生产工艺和测试误差原因导致的,会确保根据市监局和质管总局方案整改提升。

除了公关检测机构,通过奥克斯董事长郑坚江的全国人大代表身份,也会请政府重要领导周转协调,中国民营企业家特别是全国人大代表背后的力量是不可小视的,一定会找到可以对话甚至制衡格力更高层的关系,通过背后协商把这个事情调和下去。

对于那些评论消费者怎么赔偿,中国的工商环境和法律环境来看,我不认为会透明到让一家民营企业因为虚标能效标贴承担整个社会责任的状态,背后的利益团体太多。

先讲到这里,每一个商业事件背后都会引申出庞大的关系网络,相较于奶粉问题,疫苗事件,这个事件对消费者的影响仅限于商业竞争,即使购买了他们的产品,我们还可以选择充当看客,但是中国企业背后的故事太多太多,格力这样的企业很少,董大姐这样位置这样发声的也不常有,我们所处在的商业环境和法律环境如此,下一次你不一定幸运到还是一个看客!


————————————————————


更新:回复中的官方抽检报告问题更严重

抽检产品为3级能效,能效标准3.2,测试报告结果实际能效3.69,甚至超过1级能效标准3.6。空调行业人都知道3.2能效配置的产品在最优发挥情况下测出3.5都不可能,不然1级和3级会差1000块大洋?三个原因


1、测试的机器被更换过了。(大概率)

2、数据假的(可能很小,造假一般擦边,不会偏差这么多,除非智商太低)

3、测试失效(可能很小)


换机器是很容易的,1级能效的产品套上抽检机器纸箱,铭牌贴上,报告只看外观不拆机看里面配置,所以有了我们看到的结果。


附上官方发出来的测试结果




        

相关话题

  华为的空气净化器怎么样? 
  欧洲人家里有空调吗? 
  就董明珠对孟羽童的看重这事儿,你怎么来看? 
  海尔的空调怎么样? 
  如何评价奥克斯批格力不顾民族大义? 
  空气炸锅可以代替烤箱吗? 
  小米为何要进军空调业?这个行业的技术壁垒有多高? 
  从产品设计上,如何规避类似京东家电发的 200 元无门槛券,造成大量 0 元单的事故? 
  为什么西方人很少吹空调?为什么空调在国外是件很奢侈的事…? 
  买投影仪还是大屏幕电视? 

前一个讨论
配眼镜你吃过哪些亏?
下一个讨论
怎么选购眼镜?





© 2024-11-28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11-28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