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国家电影局暂停大陆影片和人员参加第56届金马奖,彻底凉透了
从2019年起,台湾金马奖已经是内地电影避之唯恐不及的瘟神了。
2019年度,内地电影在欧洲三大电影节表现出色:《一秒钟》《地久天长》入围柏林电影节主竞赛,《南方车站的聚会》入围戛纳电影节主竞赛,《兰心大剧院》入围威尼斯电影节主竞赛,《地久天长》的男女主角,王景春和咏梅更同时收获了柏林影帝和柏林影后。
2019年7月底,台湾金马奖报名截止,台湾媒体大肆造谣,称这几部电影都报名了金马奖云云。
然而,这几部影片的制作方,全都在第一时间明确辟谣:没有报名金马奖。
这些入围欧洲三大主竞赛单元,代表着当今华语电影最高艺术水准的电影的明确态度,也愈加证明了:真正艺术价值高的文艺电影,自可以在各大国际权威电影节上大放异彩,又何须希图一个小岛电影奖的施舍肯定?
长期以来,竭力鼓吹台湾金马奖为所谓「华语最权威」「鼓励电影新人」「鼓励文艺电影」,甘心作“自甘台”为其壮声威的那些小众影人、文青“影迷”和“影评人”,也已成了彻头彻尾的大笑话。他们自以为能代表电影发声,其实只不过是一小撮人,已经脱离真正的影迷大众很久很远了!
如果他们当真真觉得华表奖偏重主旋律,金鸡奖侧重学院派,百花奖注重商业影响,没有表彰他们这些小众影人和冷门影片的空间,如果他们拍出来的真是艺术价值一流的影片,
那么他们大可学张艺谋陈凯歌到贾樟柯等前辈那样,到欧洲三大电影节和其他国际权威电影节去竞争,真拿了国际奖项也算是为国争光,又何必希图一个台湾岛奖的肯定,还强行将它吹成“华语电影最权威大奖”?
事实上,前些年的台湾金马奖,舍得分给众多内地最优秀影人们分一些奖项,真实目的从来不是什么肯定和鼓励,而仅仅就是借着他们的实力和成就,给这个奖项本身的权威性影响力去镀金,当然另一方面也是为了扶植亲近他们的影人,以为将来人脉,在华语演艺圈置换更多更好的影视资源。
事实上,如果金马奖没有年年力邀内地的最优秀影人去捧场,那么它近年的业内影响力又从何而来?无非就和现在的台湾金钟奖一样,在整个华语演艺圈,谁还会把这种小岛上自娱自乐的东西当回事?随便他们自己怎么耍猴戏,也并没人会在乎。所以,究竟是谁在沾谁的光,谁又需要谁?
用台湾明智影人自己不打自招的哀号:
【从2008年大陆影片参展金马以来,无论商业片还是艺术片,都压得台湾电影和香港电影死死的,所以每年挑一部“还算可以”的台湾电影,努力挑一个理由,说它有多厉害,厉害到两岸三地的电影都不是它的对手,然后给它一个不差的奖,让台湾电影不至于颜面无光,已经成为每届台湾金马奖的潜台词。】
直截了当地说出了金马奖利用其影响力,这些年力捧的众多如 《谁先爱上他的》 之类台湾冷门影片的真实水准,不过就是“让台湾不至于颜面无光”罢了。
由是亦可看出,前缀为【台湾】的金马奖终究只是个台湾岛奖,就算前些年云集了再多的电影大师,邀请了再多的华语明星,骨子里依然透着狭隘的小家子气,纵然能竭力伪装粉饰,欺瞒世人一时,终究“上不得台面”。
2018年的金马奖典礼闹剧,同样亦让某些别有用心之辈,妄图通过把一个岛内奖项营销成“华语第一大奖”,妄图通过力捧一群台湾艺人和导演走红,掌控华语影视命脉的图谋,就此【功亏一篑】!
2019年的台湾金马奖,少了众多内地电影的参与后,剧情长片仅剩148部,比上届锐减了80部,彻底变成了另一个“台北电影节”式的存在,只剩一些台湾影片在菜鸡互啄,它们再也不能靠着主办方和组委会狂塞私货,利用最优秀的内地电影,给自己抬咖贴金了,在整个华语电影圈也再无往昔地位可言。
而时至今日,台湾蔡氏当局依然叫嚣:【抵制金马奖是中国的损失】云云,正是小岛之娃,不自量力,坐井观天。
如今的华语电影市场如此火爆,已经是世界第二未来注定是世界第一的电影市场,更是一个带来巨大投资和市值的资本市场,从中国的国家利益角度,我们本就不可能长久放任,容许一个台湾岛内的电影奖项,来左右整个华语影坛的导向。
天下大势,浩浩荡荡,顺之者昌,逆之者亡。
且借伟人《送瘟神》名篇,以送金马:
春风杨柳万千条,六亿神州尽舜尧。红雨随心翻作浪,青山着意化为桥。
天连五岭银锄落,地动三河铁臂摇。借问瘟君欲何往,纸船明烛照天烧。
金马奖其实就跟网红似的,虚红,早就凉了。从蔡康永的“这是我家,不是你家”以及马骑人段子被广为流传开始,金马奖的群众基础正式瓦解,上一届好死不死的td演讲,巩皇这个表情
还有一个新闻,就是八月份,也就是这个月,47城市台湾自由行试点取消了,跟团游也不允许私自下团。
情况比弯弯想得要严峻得多。金马只是一个表象。他这个奖本来也就是金玉其外,败絮其中。
回答了之后就没看了,一看评论,好,还有人拿着巩俐新加坡国籍说事。我不就国籍替她解释什么,毕竟是她自己的事情。
但是单就从做人做事来说,巩俐在原则问题上做得差?给中国人丢脸了?反过来看,有些人是中国国籍,总做着给中国丢脸的事情,你不说了?虽然可能也没那个能力换别的,虽然话直接一点,但是这个理儿。这个东西吧,本来就是个人的选择,看心不看行,她一没做过什么有损于祖国的事情,二没有有损于某个个人的行为,于情于理你是争不上这个理的。
明儿个中午同时办了两桌酒席,怎么办?
村头大槐树下,二婶和冯哥正在聊这件事。
冯哥问:“办席的是谁呀?”
二婶说:“一桌是大院王大爷儿子结婚,一桌是大院王大爷女儿二婚。”
冯哥说:“二婚一般不都是晚上办席吗?怎么改中午了?”
二婶说:“说的也是,这丫头犟得很,就是王大爷一直都喜欢,惯适了。”
冯哥说:“那他家大哥把日子挪挪,不就行了吗?”
二婶说:“好像不行,这回是王大爷做的主,非要在同一天办席。”
冯哥说:“这是咋回事?哪有自家人杠上的道理。”
二婶说:“你不知道,这回那丫头要嫁日本人。”
冯哥说:“你说啥?嫁给鬼子?还有王法吗?”
二婶说:“小声点,小心有人告你是(比手势伸出大拇指和食指,八)”
冯哥说:“他二婶,怕啥呀?你不了解情况吧。”
二婶说:“啥情况?鬼子就在炮楼里呢。”
咳咳,从大槐树后边传来咳嗽声。
把二婶吓得够呛,一哆嗦手里拿的鞋样就掉到地上,一个驴打滚就沾满了灰。
从大槐树后面出来的是二婶家老三。
二婶一见是三儿,顿时这心就放下了,也不再害怕了。
细瞅一眼三儿露出脚趾头的麻头鞋,才发现自己手里的鞋样掉地上了。
二婶就骂三儿:“你要吓死老娘呀?还不快把鞋样捡起来。”
三儿麻利地把地上鞋样捡起来,用手把灰都拍干净,笑嘻嘻地说:“娘,你怕啥?”
二婶说:“怕啥?还不是那边的。”用手指指炮楼那边。
三儿说:“娘,今年不比去年了,我们都参加学习了。不用怕了。”
二婶说:“都学啥了,咋就不怕了?”
三儿还没有开口,旁边老冯说话了;
冯哥说:“他二婶,区里王政委传达过文件,鬼子要完蛋了。”
二婶说:“咋就这么快呢?”
三儿说:“娘,这事千真万确,炮楼里全都是半大鬼子。”
二婶说:“那不还有一个排的皇协军吗?前年还抢了我家一头羊。”
三儿说:“这帮二鬼子,前几个月就被收拾了。被区大队摁在山沟里狠揍了一顿,几个死硬分子一个活口都没留。那个排长是冯哥用梭镖扎了个透心凉,那血滋出去一丈远。”
老冯用力地磕烟袋锅子,脸上全是得意的笑容。
二婶说:“他冯哥,你家老大真行。”
老冯说:“这帮二鬼子现在是听区小队的,不敢不听。那天血滋的满地都是,把他们全吓傻了。”
二婶说:“那小鬼子蹦跶不了几天啦?”
三儿说:“这还有假。咱区政委是谁?那是诸葛亮转世,二郎神下凡。他说的全在理儿。”
二婶说:“那王大爷家的丫头干嘛还是要嫁日本人?”
老冯说:“所以说这是个蠢货。十头驴子都拉不回来。”
二婶说:“按理说这不应该啊。以前瞧着这丫头挺聪明的。”
老冯说:“聪明个屁。自己颠颠地给县城的鬼子送上门去,就知道驴子大活好。”
二婶说:“他冯哥,这搞不好要掉脑袋了,她还真不怕了?”
三儿说:“是啊,区政委说过,铁杆汉奸只有死路一条。”
二婶说:“那王大爷不劝劝?”
三儿说:“王大爷现在不管了,这丫头既然铁了心要当汉奸,那就任凭区政府处置。”
二婶担心地说:“这可咋整,这丫头可是看着长大的。”
二婶想到此处,不由地眼泪婆娑,竟有点伤心起来。
老冯说:“他二婶,不是我说你,管他娘是谁,当汉奸就没好下场。”
二婶说:“理是这个理,就是有点不落忍。三儿,你自己也要当心,好好在队伍里干。”
三儿说:“没事,咱们队伍现在强着呢。”
三儿挠挠头,接着说:“冯叔,说半天话了,我差点忘了,冯哥托我给您带个话,他现在是班长了,好得很。”
老冯搓搓手,又喜滋滋点了一袋烟。
这边区大队正在布置任务。
大队长说:“同志们,这次王大爷很配合,在自家院里给大儿子也办酒席,把乡亲们都请过去,这就不会误伤到自己人。村里的堡垒户都通知到了,他们都做好了工作。王家二丫头和鬼子结婚,炮楼里的鬼子都会去。炮楼里执勤的是皇协军一个排。他们这边的工作也做好了,朝天打几枪就撤,我们的任务重点是消灭全部的鬼子,将炮楼炸掉,拔掉这最后一个钉子,将根据地全部连接起来。”
大家摩拳擦掌,兴奋地看着队长。
大队长说:“这次战斗除了我们区大队,还有武工队参加。他们在二道岗子、李家垭口和黄泥塘设伏,拦截有可能从县城赶来的鬼子。根据地还给我们调来了没良心炮2门,掷弹筒5具。力争全歼敌人。”
大队长整了整衣领,严肃地说:“我命令,区三队和区四队负责攻击婚宴现场的鬼子兵,区二队负责和皇协军接洽,等待婚宴现场打响后,炸毁炮楼;区一队负责外围警戒和接应。战斗在中午12点整打响,预计攻击时间10分钟。凡是出现在婚宴现场的所有人皆作为敌方人员,全部予以消灭。”
区政委站起来说:“大家有没有信心?”
全体干部战士大声地说:“有信心,坚决完成任务。”
我觉得,这回恐怕不只是金马会凉吧。
一 、本文属于那种写作类型?(5分)
二、本文的中心思想是什么?(5分)
三、本文有什么现实意义?请结合时事政治简要叙述。(15分)
韩国的一所监狱里,三名囚犯在讨论自己被捕的原因。
金明焕:“我因为发动工会被文在寅关了进来。”
李相熙:“我因为破坏工会被文在寅关了进来。”
最后一名囚犯:“我就是文在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