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拍摄影片时如何跟焦? 第1页

  

user avatar   wwd-6 网友的相关建议: 
      

我跟你讲,跟焦可好玩了!


假如电影工业产生于宋代,那么《水浒传》大概会这么写:


鲁导演:拍十分钟长镜头,用200定,光孔要大,细细的拍,不许有半点虚焦!

镇焦点:鲁导演莫不是要消遣我?


“洒家便是要消遣你!”


开篇提示:

本答案适合观看人群:

抖S:自觉以摄影指导、灯光师身份观看。

抖M:自觉带入焦点员身份观看。



为避免引起不适,曾参与摄影组跟焦工作的同仁请斟酌观看。


下面开始:

摄影部门在剧组一般叫摄影组,摄影组下辖若干台摄影机,每台摄影机会有3-4人负责:

摄影师(掌机)

第一摄影助理(大助/1st AC)

第二摄影助理(二助/2nd AC)

外加跟机员

图中还有个DP,是摄影指导,摄影指导有的会掌机A机,有的不掌机而坐在导演边上监看画面。


这个第一摄影助理又叫焦点员,按我理解,这是剧组里除了录音组杆爷以外最悲催的角色,他负责把焦点牢牢的套在目标身上。



电影是不存在自动对焦的,所有的对焦由焦点员手工完成。(众所周知,电影是门艺术,一定要手工才有灵魂!)


先上图:


如图,这是一颗蔡司MP 150mm T1.3定焦电影镜头,你会看到两条刻度表:

左:对焦环刻度

右:光圈刻度(T值)


如你所见,左边的刻度单位是米,而这颗头的刻度的最大值为100m,再远视为无限远(当然,即使在国内,很多头还使用英尺做计量单位,就我个人而言,这是好莱坞累累罪行之首,使用英制单位的国家简直是不可理喻!)


那么跟焦是怎么一回事呢?


下面开始第一章:

一名焦点员的理论基础


简单来说,跟焦就是保证画面中的主体成像清晰,以上面这颗头为例,除非焦点100米开外视为无限远,画面都清晰以外,可怜的焦点员要在这一百米距离内,确保演员距离焦平面的位置,和镜头筒上的刻度是一致的。


相信我,当焦点员看到这颗头装上机器,而机位离演员只有10米,而光孔开到4以内的时候,他的内心是打算抄起苹果箱去砸摄影指导的脑袋的...



为什么呢?这就要涉及到景深的基础知识。


所谓景深,即焦点前后物体清晰的范围:


理论上,只有焦点处是清晰的,但是人眼/设备不足以识别出焦点附近的轻微虚焦,所以焦点附近的一定范围内都会是清晰的。


在景深范围内的物体,都是清晰的。


且焦点后的景深大于焦点前的景深(这也就是为什么拍摄人像时经常会对鼻梁而不是眼睛对焦)


影响景深有三要素:

焦距、物距、光圈


口诀:

焦距越大,景深越小


光圈越大,景深越小

(光圈大小与光圈值是反的,光圈越大,光圈值越小)

物距越大,景深越大



那么景深有多大呢?


现在我们简单的模拟一下:


以上面提到的150毫米镜头为例:

10米距离上,开1.4光孔(虽然极少有开这么大光孔的),焦点清晰的理论范围仅有20厘米...


哪怕开到4光孔,景深也仅有50厘米左右:


与之对比,一颗24毫米广角头的景深范围是:


抱歉,10米距离已经不用跟焦了,9.25米距离上已取得超焦距,即焦点距离的一半至无穷远距离内,画面都是清晰的...


我们再离近点,毕竟物距越短,景深越小:

哪怕两米距离上,也有近90cm景深。


(顺便提一下T值,电影需要精确确定曝光,以确保双机位/各个镜头之间的曝光一致,不同于相机镜头上的F值,那是一个基于焦距孔径计算得出的理论值,T值是实测得出的,考虑了光线在镜筒内折射损失,是非常精确的,两支不同焦距的电影镜头,开同光孔,曝光是 完 全 一 致 的)



电影一般常用16/24/35/50/85这几个焦段,更长的不会太频繁的使用,光孔也一般不会开的太大(一般在4以上,但是免不了会开1.3这种超大光孔...顺便,不同于相机镜头,电影头的最大光圈是实用的,画质不会跌太多)


好了,现在问题就简单了,焦点员只需要熟知各个焦段的镜头,在不同光圈值下,各个距离上的大致景深范围,然后根据现场的调度,判断距离,把目标牢牢的套在景深范围内就可以了。



下面开始第二章:

一个焦点员的自我修养


现在我们熟知了景深的概念,下面的问题就是,如何判断目标距离


最基本的,目测:


不不不,并不会这样,你现在是演员,而焦点员会用他深邃的目光打量你一下,然后大致估计一下距离。


经验丰富的老焦点员,随便瞄一眼,目测精度到20厘米都可以说毫不夸张...


当然我是没这个本事的,而且万一看走眼了就尴尬了,所以出于谨慎,这时候我们就要靠技术手段:


焦点员使用的具体装备有:


皮尺:


手持测距仪:


有了这俩小工具,就可以相对精确的测定物距:


更高端的还有声波测距:




在摄影机上会有这样的标志,是为焦平面标记:


这就是传感器/胶片所在的位置,也就是你测距的起始点。


在焦平面标记的位置上,会有个挂钩,以供你挂皮尺....你总不能让掌机大爷帮你拎着不是?


(其实也可以,大家关系很好的23333...实际上掌机要么是学院出来,受过良好的教育,要么也是从焦点员一路打拼上来的,能体谅焦点员的难处,总体而言,人家愿意请来做掌机,说明这个人素质还是不错的....但是大家各有各的职责,掌机也很忙,在剧组,每个人把自己的任务做好是最重要的)


好,现在你挂好皮尺(或者举好测距仪),开始测量到演员的距离。


把皮尺扯到演员脸上读数就行...


哈,我知道你们在想什么,你以为这是个和某位当红女明星近距离接触的机会吗?


不,先不说你对明星是否感兴趣,首先站在那里的就不是她本人而是她的身替/光替好么!?


好了,现在你就完成了测距工作。


题主问移动中如何保证焦点呢?


一个镜头如果调度复杂,不仅演员动,机位也会动,那么就需要根据调度测定多个数据,只要物距一变,就要根据数据进行跟焦。


演员的演技不仅是体现在其表情、会哭这些地方,演员的走位准确性也是很重要的,他多走一步,少走一步,头歪了,身子侧了,都有可能跑出你的焦点,你就要跟住。


我们在片场会使用T mark来标记演员站位,帮助演员老师定位:



在调度复杂的镜头中,地上会贴若干T mark来确保他不会乱跑。


T-mark:


这是由摄影组贡献出宝贵的大力胶布,倾注了摄影组爱与匠心制成的手工造物,要回收利用。


一般二助去贴,贴完要回收。


浪费了会被打....



好了,你可能很好奇,什么,是一个调度复杂的镜头?


请去看摄影师卢贝茨基的作品:

《人类之子》(两个超牛的长镜头)

《地心引力》(全片仅130个镜头)

《鸟人》(全片5个镜头合成1个长镜头)


等...


(安德烈·巴赞疯狂点赞ing)


其中《人类之子》的一个车内长镜头完成后,焦点员直接崩溃坐在地上开始哭:




测距完成后,开拍。


导:“camera roll!”

摄:“rolling speed!”

导:“action!”


焦点员长叹一口气,开始拧对焦环:


拧对焦环是门手艺。


不能轻,否则会拧不动。

不能重,否则掌机骂街。

不能快,不能慢,否则虚焦。


焦点员一般会有一个小监视器供监看焦点是否扎实,但是你知道的,又要看走位,又要看刻度,哪来得及看监视器...


所以只能起一点辅助作用。


当然也有使用监视器对焦的,一种情况是无法靠近摄影机去判断物距,只能远程监看遥控,另一种是看画面峰值对焦:



所谓峰值实际上是监视器对输入信号中物体边缘反差巨大的地方进行标记,是为峰值(peaking),帮助查看对焦是否清晰。


这种方式的使用精髓在于:是通过峰值去看景深在哪,而不是去看目标是否清晰。新人很容易在这个地方搞错本末。


实际上是利用峰值判断物距和景深范围,之后再下手,而不是一通瞎拧再去看峰值确认。



当然,不管用什么方法,跑焦依然是免不了经常发生的。


所以掌机也会帮你看焦点,虚焦了他会小声嘀咕:焦点!焦点!


如果你没有及时补救,导演组那会传来一声巨响:

他妈的焦点!


我们之前提到过,焦点后景深大于前景深,所以虚焦常常是因为你拧慢了,焦点跑到目标后面了,这时猛的拧多一点,很大可能性能赌对,把焦点救回来。


对焦环会装上跟焦器,就是这个白环:


可以用马克笔在上面做标记:


有的跟焦器有限位点,拧到位就拧不动了,看上去很方便,但是实际使用时如果演员跑过头...emmm...


如果机器上摇臂、斯坦尼康、稳定器,或者干脆摄影机上天了....焦点员没法跟着,那么也可以使用无线跟焦:




反正焦点员要见缝插针:


总之,不管你趴着躺着蹲着跪着,这个焦你是一定得跟上的...


下面开始第三章:


如何折腾焦点员


我们上面提到了景深受物距、焦距、光圈的影响。

除此之外,物距越近,拧对焦环的动作越大,所以一般5米之内,跟焦难度就会蹭蹭的涨。


所以小空间内的长镜头简直就是焦点员的噩梦。


除此之外,现场光线不够了,灯光组表示灯不够打亮,请摄影老师放光孔,你就会看见焦点员在角落里画圈圈。


摄影:哦,那我放2.8光孔...


焦点卒。


(当然,一般而言摄影会争取给自己的焦点员提供更好的跟焦条件,毕竟掌机和焦点经常是长期合作,在各种艰苦条件下共进退,有点像战友情了...碰上极端情况,不得不开大光孔,摄影也会觉得歉疚


PS:解释一下灯光和摄影之间这些事,一般摄影根据需要,确定这场戏的镜头需要什么焦段和光圈,确定曝光点,然后灯光组据此开始布光。

请不要误解,摄影组和灯光组的关系也很好,但是架不住拍摄时会遇到问题。

典型的就是现场照度不够亮,灯光组没有足够的灯来打光,就不得不请摄影开大光孔,加大进光量来弥补照度的不足,但是这样焦点员肯定不爽...

不过摄影师也有折腾灯光的招数,换广角头无疑利于跟焦,但是灯光组就要发狂了...因为广角视场大,片场架的灯很容易穿帮,这时灯光组的哥们就要绞尽脑汁去藏灯光设备....挂天花板,藏桌子下面,或者几个人扶住一个颤颤巍巍的灯架把灯伸过去....

当摄影组装上一颗16这样超夸张的广角头时,你大概率会听到灯光组老大一声地道的河南口音吐槽:“噫~~不中!”


但是话说回来,就我个人感觉,灯光组大兄弟真是片场最具天才般创造力的群体...只有你想不到,没有他们做不到)


言归正传,焦点员的器材和工具也是麻烦不断...


镜头刻度和皮尺也会惹麻烦,电影镜头虽然结实耐用,但是架不住高强度的使用,其刻度有时候会偏移,皮尺也会热胀冷缩或者干脆变形,压根不准,所以剧组开机前,要进行严格的测试。


比如你对调焦板测距,按数据拧对焦环,然后检查画面焦点是否准确,如果不准,那么...


天知道是镜头不准还是皮尺不住...


好了,你继续实验,交叉比对,发现皮尺不准,就换一个...

发现镜头不准就把刻度放一边,拿胶带重新画一个刻度...


但是架不住换个环境这俩又不准了...



还有很多说台词只报1234的小鲜肉,他台词都懒得背,还指望他跟着你的T mark走?


遇到这种情况,你就不是焦点员了,现在开始,你是一名量子物理学家。


演员处于量子态,在演员站定之前,你无法揣测他到底知不知道这场戏在演什么...


这就是薛定谔的演员...




顺便,我没干(指“担任”,非其它动词含义)过焦点员,但是视频拍多了,有时候相机自动对焦反而对不准,老会跑背景上去...反而是手动对焦非常准...


一般看一眼目标,然后靠景深标尺对,所以我就很讨厌索尼的头不给标尺...


什么!眼控自动跟焦?


真香...

————————————————————

补充:


为什么我觉得杆爷更悲催呢...


焦点员和杆爷是除了演员外导致NG最多的角色。

但是所有人都知道跟焦点很难,却不会觉得举录音杆是什么难事...



so...焦点虚了,大家表示没事没事,再来一条。


录音杆穿了...


众人纷纷用眼神杀死你。



实际上举杆也是个技术活好吗...

想象一下,把你的双手高举过头顶,举一根2米起步,末端挂着个大话筒的杆子,把它伸到演员头顶,要放的尽可能的近,又不能进入画面一点...


然后举一天....



哈哈哈哈哈哈哈...还好我没学录音


user avatar   dai-yun-lai 网友的相关建议: 
      

稍微多说两句。

其实华人在海外,尤其是欧美社会遇到的很大的一个问题是意识不到种族的重要性。近代以前,中国基本都是处于一个“国家=天下”的状态。这就导致了很多中国人在面对近现代以威斯特法伦体系为基准形成的“民族国家”没有形成一个明确概念,因而在欧美,尤其是在北美(USA/Canada)这种移民国家里生活的时候政治上十分受挫。

不管你承认也好,否认也罢,一个人在美国的社会认定更多地来自于一个人的种族(race)而非阶级(class).以我们最关心的教育为例:大学录取会很大程度上根据你的种族来决定录取标准,而不是社会阶层,更不是政治倾向。不管家境如何,只要你是亚裔,那么你就有大概率碰到录取标准的歧视问题。

在这个前提下,任何一个有智商的人都能够看出来:在美国这个大背景下,在争取自身(个人/族群)权益的过程中,种族的优先级是排在最前面的,其次才是政治倾向和意识形态。因为大多数情况下你在填表的时候,不会让你选你是conservative还是liberal,只会让你选你是“white",“Asian”还是“Hispanic”. 而事实上,只要一个族群能够意识到美国社会种族优先的前提下,内部的政治光谱不仅不是问题,反而是优势,一个很好的例子就是犹太人。

犹太人在美国有多成功想必不用多说。但是犹太人并没有把自己局限在左翼或者右翼,而是通过在不同政治光谱上的发展,成功的让自己的种族在美国取得优势。说右翼,犹太人里面的一大票银行家企业家大家也有所耳闻;说左翼,犹太人中的囧叔,主持界传奇larry king,喜欢谈笑风生的华莱士等等都是业界传奇。这样他们右手掌控了经济和政治力量,左手掌控了舆论和传媒的力量,最终让族群取得成功。可见,以族群利益为先,则族内各个政见派系均受益;以政见利益为先,则族群分崩离析。

反观以叫兽为首的旧华“精英社会活动家“是怎么做的呢?不仅不去积极组织和联络真正能起到作用的政治基本盘(一个越来越壮大的华人群体),反而主动地去做出例如:损害自己族群的利益以换取一小撮外部政治利益(SCA5),试图不断的分裂族群内部力量(亚裔内部细分法案)等等赤裸裸乃至荒唐可笑的背叛种族利益的行为。这种叫兽,如果不是脑子进了水,那就只能是因为政治觉悟和政治水平实在太差,吃枣药丸


----------------------------


断脊之犬,狺狺狂吠。 一开始看到这篇文章我特别震惊,不单单是文章内容,更重要的作者身份:美国百人会会长及首个法学院院长?这样的人竟然说出如此粗鄙之语?不过回想一下,这倒是解决了我一直以来的疑问。

作为一个在美国各个领域都有杰出贡献的种族,作为一个平均收入和学历都远超平均线的种族,作为一个贡献了马友友,关颖珊,刘玉玲等杰出人才的种族,为什么美国华人的政治地位如此的低下?为什么华人的权益总是受到系统性的侵害和歧视?最重要的是,为什么华人,尤其是旧华人及其后代的自我认同和民族荣誉感低到令人发指?现在看来,这些旧华人中的“精英”“社会活动家”政治水准低到不堪占了很大一部分原因

其实在美国待过一段时间的人都明白,各个族群之间有竞争,有合作,也有斗争。但得到尊敬的条件只有一个:拥有力量。这个力量可以是经济力量,可以是知识力量,当然也可以是政治力量。所以这次大选华人主动出击,参与助选的行为我是非常认同的:重要的不是你站在哪一条队,而是展现能够左右选战结果的政治力量,这才是华人赖以发展的基础。相反,任何一种任凭意识形态洗脑而站队的行为都是政治水准低下的弱智行径。

其实稍微看了看叫兽的个人经历,未免有些可怜他。作为一个数次试图否认和摆脱自己华人身份的“社会活动家”,他的“习得性无助”十有八九也是在成长的过程中一步一步建立起来的。在中国崛起,新华人一步步向前的大背景下,他就像一头曾经被锁链拴住的幼象,完全没有意识到力量的对比总是会转化的,而华人政治家真正的基本盘只有自己。在这种情况下,旧华人的社会认知,一种貌似平等实则歧视的社会认知,只会进一步地被抛弃,最终由新华人引领实现真正的社会平等。旧华人畏畏缩缩的活了一百多年,却连美国这个国家的一点基本精神都没有学到,而这些分明写的很清楚:The land of the free and the home of the brave.

毕竟,大清都亡了,也请你们这些遗老遗少们滚回历史的尘埃里吧。 -------------------

原答案

这个所谓教授才真是把“歧视”二字阐释的淋漓尽致。




  

相关话题

  为什么在相机里我的脸是歪的? 
  如何评价 Apple iPhone「夜间模式」摄影大赛的获奖作品? 
  如何赏析摄影作品? 
  可以留下一张你拍的春天吗? 
  你手机里的第251张照片是什么? 
  长得不美怎么能在旅行时拍出不那么「游客照」的照片? 
  为什么我的摄影老师不让买微单相机? 
  哪张照片让你懂得了团圆的意义? 
  如何看待华为nova3i被爆出单反照片充当手机前摄的照片? 
  如何看待郑州一摄影店借给胎儿拍照实则在进行「性别鉴定」? 

前一个讨论
打开概率为 1/8000 的保险箱,8000 次内一定能打开吗?
下一个讨论
P社玩家年龄都是多大?





© 2024-06-30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06-30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