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那些四五十岁没有生孩子的女性,后来怎么样了? 第1页

        

user avatar   yinglaotou 网友的相关建议: 
      

谢邀。

我认识的都是极端想生,但因为身体原因没办法生,以至于到现在没有的小孩的人。

她们暂时挺好的。

只是有个离了婚的大姐说了一句。

“我连一个牵挂的人都没有。”


user avatar   huang-ji-liu-63 网友的相关建议: 
      

无儿无女的老年人要达到知乎上的老年生活标准,根据我的观察,至少要享受正省级退休待遇,副的都不行……你没听错,副的退休待遇达不到知乎众人理想中的老年生活。

有钱也达不到,因为护工知道你无儿无女后更倾向于用简单的方法一次性占有你尽可能多的财产,而不是等着你细水长流的给他们发工资,是的,他们就是这么缺乏耐心。

所以,想丁克,不婚,老了还想过得舒服的赶紧用力往上爬吧。


user avatar   NLSZ-an-hao-xin 网友的相关建议: 
      

我姑姑七十多了,没结婚,没孩子。

当过厂长,当过行长,吃过亏,享过福,退休了进政协经常旅游,朋友一大堆。逢年过节永远不缺看望她的人。

她强势,她幽默,她爱笑,她笑起来像是儿孙满堂的老太太。没人会相信她这样开朗有趣的女人没结过婚。

最小的弟弟没房子,就把房子借弟弟和弟媳一间,和他们住一起。

常年看什么家庭纠纷调解类节目都知道,这种模式通常会心生嫌隙,好在姑姑很会经营,二十多年来一家人还算和谐。想想也算奇迹。

她把我堂弟当成亲生儿子来宠,小时候我们这辈人都很嫉妒他,姑姑永远是最照顾他的,什么好吃的好玩的,他总是比我们先得到。为什么要这么偏爱他呢?就是因为他最小吗?

长大了才知道,那种偏爱是必要的,甚至我还担心她偏爱的不够多。因为是我堂弟要长期陪伴姑姑,而不是自由的我。



姨奶奶走之后,姑姑就是我爹那边家族里最年长的长辈了。我们常说父母挡在我们前面让我们不去直面生死,那家族最年长的她面对着什么样的孤独呢?你不会天真的以为,等你我到那个岁数,就自动获得看破生死的大智慧了吧?

她孤独得显而易见,家里却从来没有人敢对她催婚。

对她提起“有没有想过要孩子”,更是禁语。

期初我以为是她的逆鳞碰不得了。小时候我不懂事,还真不小心提过一次。不是长辈催婚式的霸道关心,而是以孩童视角单纯的好奇这个大人世界的异类。

“您为啥不结婚,为啥没孩子。”

说出这话,就像明明往古井里投了一块石头,却听不到声音。

平时强势的她没有生气,只是多次欲言又止;平时爱笑的她愁眉不展,半小时没有说话。她好像一瞬间就不像是活在我身边的姑姑了,像是游离在另外一个世界,忘记了我的存在。

我甚至以为时间就此静止了。

那是我第一次见到她那个样子。比起对我生气要可怕的多。

世上不仅有解答不了的事,还有一问就能把一个成年人推进深渊的问题。明明身在城中闹市,她却要好久才能爬出来。

我说不清她那时的面容,就算给我达芬奇的一双手我也画不出她那时表情的十之一二。

身处悲伤,却被淡然融化;

有所信念,却被疑惑充满;

想要回答一个孩子现实的问题,自己却又像是游离尘世之外。


原来禁止问姑姑的问题,问完后会是这样。

她没有暴跳如雷,而是让问者心疼不已。


后来我才知道,我爷爷健在的时候家里很穷,这个清朝出生的男人没有活着看到改革开放。否则以他民国时开裁缝店当老板的本事,养肥一家子不难。

家里子女最大的就是姑姑,最先工作的也自然是她。加上爷爷那点死工资,苦苦撑着这一大家子经历饥荒,文革。那一代饿出来的胃病至今都没有真正痊愈。

家里没谁不是豁尽全力活着,爷爷去世前三天还在上班,别人更不敢偷懒享福,死讯传来的时候,犹如晴天霹雳,姑姑和我大爷带着几个还在上学的弟弟泣不成声。家里在经济上算是穷途末路了,连爷爷坟都埋得草率,连个碑都没有,只是个土包。甚是凄凉。

然而一家人在困境中,总会有个人爆发出超人的潜力。

不知何时,她默默下了决心,没有人给她加油,没有人抱紧她不想见她受委屈,更没有人握着她的手,告诉她这是你最美的时刻。所以她的决心,可能只有天上的繁星能见证。

在家族最困难的时刻,她毅然决然得挑了家族的大梁,干脆不恋爱了,不结婚了,不必像普通女人一样的过后半生。

从此心中只有工作,挣钱,养家。

她聪明,肯吃苦,心态极强,至今如此。

从车间主任干到厂长,又转行去了银行,隔行如隔山,那就夸过山,又当上了行长。短短几年内扭亏为盈,成绩好到不可思议。现在想想,一个没有家庭的她,让多少同僚和其后代的家庭稳稳的在城市里立足啊。我们这里是直辖市啊,90年代的天津地位如同现在的北上广,这么说不过分吧。

对家人,那就更是一如既往的照顾了,最困难的时候如此,现在依然如此。

当最小的弟弟已经独立了,她已经很大了。奋斗的惯性让她错过了结婚最佳年龄,那个年代,女人不仅大龄不结婚就是异类,过了岁数必然被人挑挑拣拣,指指点点。若有闲言碎语,定比今天这样的环境下难听十倍。她怎么受得了?而且我们又怎么忍心看她在婚恋市场上被人家冷言冷语。

而且更重要的是这些年来她的心态早定型了,她已经习惯了不再依靠别人。也习惯了照顾家人。她喜欢给别人做决定,也喜欢看别人幸福。

还没到千禧年呢,就把连弟弟们的房子都奋斗出来了。所以我们的上一辈长辈,关键时刻整个家族都听她指挥。当然后来弟弟们早就能独当一面了,可至今她还是我们心中的大家长。

在我们还清姑姑钱之前,我也受过她的照顾。她明明没有过孩子,教育却特别有自己的一套。她能让孩子更愿意写作业,也更愿意去学校,能完成别人家长觉得不可能完成的教育任务。然而她也能一眼看穿孩子在学校受的委屈,如果老师请家长想冤枉孩子,根本瞒不过她的眼。

她很少惯着小孩子的脾气,但如果我们受了老师的委屈,她会去学校怼老师怼到怀疑人生。而且用的是逻辑,是道理。能让我们相信有理走遍天下,也让我们相信待人公平有多重要,我堂姐相信这一定程度上挽救了她内向的性格。

我和姐姐最初与姑姑相处时,都觉得不可思议,“一个劝我们学习的大人,会为我们说话?”

长大后才明白,她为正直说话,为所当为而已,这些从来不矛盾。

我一直强调她是强势的,可她的强势不是咄咄逼人,而是一种温柔。


有一次,我自己偷偷哭的时候被她看到。强势的她自然不会不闻不问,非要打开我封闭的心门,问个究竟。

我不想说,她就缠着我让我讲出来。我哪拗得过她?

她的外号叫“老佛爷”,我和我姐给她起的。

很烦,又很温暖。

所以我拿出卷子,抽泣着说“我考砸了。”

她接过卷子看了看,很不合时宜得哈哈大笑,“才考低了几分而已,这也算砸?”

啊?大人不是很烦孩子哭吗?尤其是学习不好的孩子。

她明明笑话我的眼泪,不知怎么的,却更愿意和她说了,“可我爸骂我没出息。我还有一堆卷子没敢给他看呢。”

这时她的笑容凝固,顿时比我还愤怒,“听他放屁!你有没有出息不是他说了算,也不是卷子说了算。”

我很惊讶,她为什么这么生气?

“听着,你不敢给他看,你也得把卷子拿出来面对它。卷子上的错,该改的改,该背的背。以后你把考不好不能给你爸看的卷子来我家这里改。只要你坚持改正别放弃,你就有的是出息。他再骂你,我替你骂回去。是看他厉害还是我厉害。”

当时我就想,从今以后我跟老佛爷混了。

“呆在你们家太好了,我都不想回家了。”

这是的我真心话。

“少嘴甜。”

姑姑白我一眼。

真的,我要是回到从前,我一定抱抱她。

那时的我很难想象,能一句话让别人孤独感消失的人,可能是我们家族中最孤独的人。

这么会照顾孩子的人,竟然没有自己的孩子,真不可思议。

后来想想觉得不是这样,我,我姐,我弟,我们在姑姑家住过,都是姑姑的孩子啊。谁说她没有照顾孩子的经验,谁说她没有孩子,我们就是。

她对弟弟们好,对弟弟的孩子们更好。

我不知道现在社会怎么把她们这种人酸成扶弟魔的,有多少血汗和眼泪是我们不知道的,做了何种抉择,吃了多少的苦,活在何种境遇,千人有千面,怎能一概而论?六十年代初饥荒,家家户户节衣缩食,隔壁的老人因为丢了几张粮票直接就自杀了。谁的抉择是容易的?

现在贴标签的词语,真的令人厌烦,你们知道这样报团取暖编造抽象词会伤害多少无辜的人?只是因为家里吵个架,你不爱我了,你钱没给我给弟弟,给你妈了,就天天妖魔化亲情,什么伏弟魔,妈宝,凤凰男。本质上不就是自己没得到资源没得到爱么。

别怪袁隆平表情包说你,你是真的吃太饱了。

饿你几年你就不会在乎自己会被网上归为哪类了。

何况她是常理不能解释的独行者。

别人也曾给她介绍过好多我们认为合适老伴儿,可她到老了也没有将就着过,她已经习惯自己的生活方式。我们不能强求。

人这一生有的是惯性,惯性带我们看遍人世沧桑却忘记回来的路,惯性带我们一往无前而忘记休息。是不是也有惯性带着她飞翔,永远不必朝下看,如果渐行渐落,就会坠入深渊,独自去面对那自己深不见底的遗憾?

所以我明白了为什么全家人不会提她的没结婚的事,那是她巨大的牺牲,一生要飞跃的深渊。我们助她还来不及,为什么要拉她下坠呢?


她究竟是否后悔呢?

她为什么对一个孩子天真的问题沉默了那么久?

她比很多人都活的明白,这辈子的阅历也不可复制,可她一样会有些问题一生都没有答案。

问问自己心中的黑洞,永远没有回声。




其他用心答案:



user avatar   zhao-lang-12 网友的相关建议: 
      

这个问题2000多年前的孟子就概括得很好了。

老而无妻曰鳏,老而无夫曰寡,老而无子曰独,幼而无父曰孤。此四者,天下之穷民而无告者也。
——孟子-梁惠王

鳏寡独孤的问题就是穷民无告。

穷不是贫,穷对达、贫对富。东西多(或者说钱多)叫做富,东西少(没钱)叫做贫。

达,是道路畅通,引申为路子多、混得好,地位显赫。穷,就是尽头(山穷水尽),也就是没路可走,引申为处境困难。

穷民无告的意思就是,就是处境困难,又没有其他人可以依靠。

儿童和老年人,都会遇到很多问题,无法自己解决。如果没有其他人可以依靠,就会处境困难。

鳏寡独如果理解不到,孤儿总该知道吧?


为什么鳏寡孤独会穷民无告?因为他们没有家庭。

人类到目前为止,家庭依然是社会的基本单位,也是一个普适的价值,无法被否定。任何民族、任何国家,都必须要尊重家庭的价值。即使没有家庭或者家庭破碎的人,基本上也都承认家庭的价值(只是自己得不到而已)。

家庭既是对抗生老病死的基本单位,也是人生最终的价值归宿之一。不仅仅是从实用的角度给你帮助,更是从心灵上给予安慰。再说直白点,这个世界上还有你牵挂的人、还有人牵挂你,你还有活着的意义。如果了无牵挂,也就差不多该走了。

人必有一死,任何人最终都必须直面死亡。而只有生命的延续,才能真正对抗死亡。任何人都是可朽的,只有生命是不朽的。

非要追求事业、真理、艺术、革命工作或者其他,置家庭于不顾,这些人也值得尊重(其实是追求另外形式的“不朽”)。但他们毕竟是少数人,多数人做不到。即使是这类少数人,取得了很大的成就,晚年最大的遗憾,一般都是跟家人在一起的日子太少了.....

特殊人群可以没有家庭的,譬如遁入空门。但即使是空门,也不是赤条条一个人。有师父、有师兄弟、有徒弟,一代一代传下去,本质上还是一个家庭结构,无非是以信仰为系带,而非血缘系带罢了。


user avatar   lang-qian-you-yu-21 网友的相关建议: 
      

今年49岁,已结婚24年,无子女。应该属于题主提问的范畴,所以来主动答一波。

在前面首先说明一下,为什么没有孩子?这个问题走到哪都有人问,我索性主动回答:

我和老公15岁同学,25岁结婚。我们是彼此的初恋,但并未早恋。之前双方都未交往过男女朋友,在24岁时才开始在一起,当然,结婚时我还是处女。

年青的时候,我是一个悲观主义者。因为我的原生家庭,父母的婚姻并不幸福。自我懂事起,他们每天都在吵架,一直到现在,都快八十岁了,每天不吵三架不睡觉。

我的姐姐姐夫也是自由恋爱结的婚,婚后马上怀孕生子。但之后他们的婚姻生活,就如同恶梦一般,可因为有了孩子,到现在,他们都未离婚,但早已同床异梦。

所以我结婚的时候,希望找到一个真正相爱的人,并且能通过两三年婚姻实践的检验,再生儿育女。

在婚后第二年,我老公去了另外一个省读研究生。我们隔着上千公里的距离,每年在一起生活只有两个月。

虽然那时我们已认定了彼此,我觉得他已经通过了验证,可又担心要了孩子,他不在身边,孩子会和他不亲。他也担心我一个人带孩子辛苦,所以我们在一起时便一直采取避孕措施。

等到了2000年,我们来到一座海滨城市,在2002年买了房子,觉得可以怀孕时,我已32岁,孩子却一直没来。

再后来我们顺其自然,觉得孩子是上天的礼物,不必强求,就一直到了现在。

没有孩子也没觉得缺什么,因为日子每天过得也算充实。就是会在某一天,当看见一个特别可爱的小孩,会有发自内心的喜欢,也就会有发自内心的一点遗憾。

言归正传

四五十岁没有生孩子的女性,现在怎么样?以我为例,应该是这样的:

面貌:比同龄人看着要年轻一些。因为从未生育过,也没有养育孩子的操劳,心态比较年轻,脸上基本没什么皱纹,体重体形变化也不大。

我25岁结婚时身高168,体重105斤。现在身高没变,刚刚称秤,体重108斤。我老公同我差不多,维持着结婚时的身形,他175高,体重130斤。

生活:我们的日常生活比较简单。因为没有孩子,又没和老人生活在一起,所以经常考虑的问题是:去哪旅游?吃什么?有什么好看的电影、电视和书?

就像53岁高赞答主所说的那样,有谁愿意一直旅游着?我和老公先前在两座海滨城市生活了十七年,除去春节和五一十一假期,我们大多数周末和假日都去游山玩水。但每次游玩回家后都会觉得,其实坐在窗边,听着音乐,看着夕阳,和相爱的人在一起,就是一件很美好的事。

工作:我之前在国企干过十年经济工作。后来随老公工作迁移,在一家小的网络公司做过几年管理。最后发现,我上班所赚的薪水,远不及我投资所得的收益。于是便辞职,安心理财投资。

我老公是IT男,这十几年一直在外企工作,薪水随通胀水平稳定增长。

资产:省去养育孩子的200万成本,我们可能基本达到了中产阶级低阶的水平。现在家里有三套房产(无贷款),两套在两座所谓的新一线城市(面积130平200平),还有一套是二线城市的海景房。目前我们在上海是租房,无房产。

除去房子,剩下就是几百万的理财产品,再无其它资产。

健康和养老:我们即便有孩子,养老也是会依靠社会服务体系,不会依靠孩子。这可能是绝大多数城市中同龄人的想法。

当前,我们身体还算健康,老公因为工作性质时常久坐,有轻微的腰间盘突出,现在做保守性治疗。生命的衰老不可抗拒,面对可能出现的一切,我们坦然接受。

关于未来:我老公打算五十岁后选择恰当的时机退休,在退休前考取教师证。然后在六十岁前,去偏远的山区支教几年。

我希望在五十岁前,能记录下身边七零年代生人的真实人生状态,把我们这个年代曾经有过的爱恨情仇,连同梦想和奋斗历程都记录下来。

愿岁月静好,现世安稳。

(2018年6月,48岁时摄于青岛)

今日是七夕,祝天下有缘人终成眷属!


user avatar   bluedrum 网友的相关建议: 
      

提供一个视角,广东顺德一带有自梳女一族,是自明带就开始的不婚一族. 她们面对环境远比现在严苛,但也作为一个风俗流传300多年. 面对年纪变老,她们往往选择互助生活.

明代中后期由于蚕丝业的兴起为女性提供了独立谋生的机会,自梳的习俗在封建礼法的压迫下,得以相沿300余年,在晚清至民国前期达于高潮,直至20世纪30年代以后,随着女性社会地位提高和战乱的影响而渐趋消歇。2012年12月25日,顺德均安冰玉堂“自梳女”博物馆成立。
自梳”这个名称的来历大概是:过去广州与珠江三角洲的未婚女子都梳着一条长辫子挂在背后,结婚时,由母亲或女长辈替其把辫子挽成一团紧贴在脑后勺,称为。自梳女就通过一种特定的仪式,自己将辫子挽成发髻,表示永不嫁人,独身终老。

但旧时,广东珠三角一带习俗,女子十二三岁,好结闺阁之盟,并常以十人为单位,称 “十姐妹”,却是史实。姐妹结盟,引向一个终极:独身不嫁,自将长辫梳起盘髻,外示已嫁形象,俗称“自梳女”。

她们选择类似于基金会的架构,筹钱建会馆作为养老,

过去自梳女们到南洋打工,并不购置物业。为了年迈之时有一个养老的地方,自梳女们决定共建一个居住的场所。1949年,新加坡的华侨成立同乡会,顺德的自梳女遂共同出钱,通过同乡会,在顺德老家修建起了冰玉堂。1950年秋落成。
按照旧俗,自梳女不能死在村子里,所以冰玉堂必须建在村外,离当时的沙头村还有很远的一段路。
冰玉堂筹建之时,成立了一个基金会,会员每人每年交12元新币的会费,基金会的钱用于冰玉堂平时的开支。基金由产权委托人来管理,冰玉堂产权委托人共有3个。

user avatar   gyi-liu 网友的相关建议: 
      

我建议女性不要急着去看高赞答案,因为在知乎,给这种暗藏恶意针对女性的高赞答案点赞的绝大多数都是男性。他们给这种回答点赞的目的,是想通过舆论压力,逼着女性去结婚生孩子。

你乎男性匿名给女生洗脑的回答还少?今天是玩弄无数外地女性的北京土著,明天是书香世家嫁给偏远地区农村出身凤凰男的白富美,后天又变成了非处不娶的中产精英男。现在又来了个没生孩子没结婚孤独痛苦的中年女主管。

主管会说自己【工资高于平均水平】,【投资不如存银行靠谱】?这是城乡结合部夜店的主管吧?

我建议女生们忽略赞数,看看可以验明身份的女性的回答,以及身边亲眼所见真实案例,来做出自己的决定。

多说一句,看了这个回答下某些男性的回答,你们还敢生孩子?

女性连不想生孩子,这种完全涉及个人自由的事情,还有一群男性气得怒骂你,指责你,挖苦你。你还能指望这群男人在结婚后尊重你?对你忠诚?

和一个不尊重自己的男人结婚,痛苦一辈子,还可能会遭遇家庭暴力出轨歧视打压等现象,而且这种痛苦无法补救。即使把希望寄托在孩子身上,孩子也未必争气。事业嘛,就更不用想了。生孩子对事业是毁灭性的打击,有才能的女性也会因为被限制住未来发展。青春最美好的几十年,就葬送在婚姻里了。

而不结婚,不生孩子,最多老了痛苦孤独几年,但是孤独可以用很多办法去排解。再说了,老了本来就孤独,再多一点又何妨?

此外,男性平均寿命低于女性,就算你结婚,老了配偶先于自己去世,最后不还是要孤独?不如找几个闺蜜一起相伴到老。

两害取其轻,答案很明显了。拿老了那几年微不足道的痛苦,换取一生大多数时间的幸福,也值了。


user avatar   kurisu-makise-84 网友的相关建议: 
      

理解并尊重所有女性/男性在理性思考下对生育相关的看法。但似乎这么多的回答和评论里,有几个总被人提到的关键点很少理清,很多独身主义者想当然的就觉得自己的逻辑很清楚,十分危险。现仅提供部分不同维度的思考供参照。


“年轻时多赚钱就行了,老了请护工”。

  1. 护工欺负老人的新闻时有爆出,即使是昂贵的护工也不可能如亲人一般耐心悉心照料。且就算生活照顾上满足了,精神交流能支持么?
  2. 过于自信自己的经济实力。各位的父母辈,可能在2000年左右就能握有几十万当时的巨款了。夸张点说,在21世纪初,大家都觉得几十万存银行里就足够养老、不用工作了。现在看看呢?请得起几个月护工呢?且随着社会老龄化,护工的需求越来越高,现在价格也是水涨船高。
  3. 从经济角度,对绝大部分普通人来说,养孩子永远是最划算的、抵抗通货膨胀的长期投资。因为你培养的是一个能力持续增长的年轻人,后续可能带来符合未来消费水平的经济收入的劳动力。


"赚钱给自己花,不让社会更多薅自己羊毛"

  1. 参照西欧发达国家、俄罗斯、日本的政策,中国大陆未来预期也会逐渐推出促进生育的经济激励政策。例如学费减免、家庭减税等。
  2. 但须知政府不生产钱,政府只是在社会上民众之间通过税收的手段转移支付。你不生孩子,那自然是政府收你的税后,有不小的部分会支付给生孩子的家庭。即“单身税”。相当于你交钱养别人的孩子。


“国家说只生一个好,政府来养老”

  1. 实际上被这个口号影响的这一代人(50-70后),他们的养老金确实是80-00后这一批茁壮成长的年轻人提供的。
  2. 现在大家都知道生育率下跌,那以后谁来支付这部分养老金?


“孩子都不孝顺,不会养育老人的”

  1. 中国社会环境下,子女对父母已经是有很大程度的孝顺、照顾、养护了。确实有不孝顺的孩子,但相对来说是一个相对较小的概率。
  2. 孩子可能不孝顺而不照顾自己。不生孩子,也就更不可能有人照顾了。


“现在自己还不懂怎么养孩子。先冻卵,老了再生”

  1. 随着年龄增加,生育对孕妇本人和孩子的危险性都慢慢增加了。前不久北医三院的医生对媒体说,建议女性“24-28生育”,评论里一片对专家的嘲讽。问题是人家确实是从医学生理角度作出的合适建议。
  2. 年轻时伤口、皱纹都会恢复的更快。
  3. 价格支持得了么?
  4. 能想到在经济实力和责任心成长起来后再抚养孩子确实是非常合理的选择!毋庸置疑。但是仍然不要忘了,再等10年,“懂怎么养孩子”这件精神层面的事情仍然不一定有多大改观,但是身体上的变化是实际的、难以扭转的。



“人工智能来养老”

  1. 幻觉

user avatar   bai-chou-fei-87 网友的相关建议: 
      

上个星期急性肠胃炎,肚子痛得不得了,没办法上医院打了几天点滴。

临床住着一位老太太,八十多岁了,不知道得了什么癌,听说已经到了晚期。

这位老太太,是位大学老师,也是终身未婚。每天有个侄子来看她,油头粉面的,床前尽说些不着调的屁话,连着说一两个小时也不嫌嘴干。

偶尔还有个外甥来看看,人看上去倒蛮老实的,也不怎么说话,每次来就是干坐一会。

给她带的饭菜,也都不知是些个什么破烂玩意,汤不汤,水不水的,也就比喂猪强点。一看就是敷衍了事的东西,看着都心酸。

有一天晚上,老太太突然问我有什么咸的点心好吃,我耐着心给她推荐了半天,结果路过个小护士,悄声给我说:没用的,别说了 ,没人买的,家里人等着拿遗产呢。

过不一会,她侄子来看她了,带来了一堆干巴巴的蛋糕。

老太太告诉侄子说不要吃蛋糕,她不喜欢蛋糕,让明天给她带点咸的点心。

侄子不耐烦的答应了,结果尼玛第二天来,还是红宝石的清蛋糕。

老太太有点不开心,说她不吃这个。侄子一下就发起火来,骂老太太是故意作。

我听得气不打一处来,心中大骂:“王八羔子”,菜包不能买一个两个嘛。

想想一个大学教师,为人一生多少尊严,临到老了这副样子真的是叫人难受。

我妈在旁边守着我,看了也是异常愤慨,想要为老太太出出头,我害怕惹麻烦,只能拉拉她的角,让她等会出去的时候帮她带两个菜包吧,其他的我们也做不了什么了。

哎,老了身边真的要有几个贴亲的人啊,要么爱人要么子女,否则真的蛮作孽的。旁人又那会关心你的死活。


user avatar   wen-nuan-88-17 网友的相关建议: 
      

其实四五十或更老的还好,他们至少有兄弟姐妹,现在三十多的那批独生子女不生孩子的,将来会比较可怕。

身边有个60多未婚的老太太,父母在她18岁去世,留下一堆弟妹,所以一辈子没嫁出去。目前热爱劝婚劝生,说哪怕有个人吵架打架,也比孤孤单单一个人连个吵架的人都没有好。不过至少她还有亲戚可以走动,也不至于一个人过节。

独生子女,父母死后,世上就真的没有亲人了。以前有个邻居家不明原因在没有计划生育的时候只生了独生女,但是同样不明原因一直没结婚,在她父母都去世之后,她曾经自杀未遂过,后来不知所终。也许死了,也许活着,没人知道,没人关心。




        

相关话题

  哪种脸是耐老的脸?比如有的美女老了也不失其色,有的就面目全非了? 
  购房过程中交完定金后悔了,定金还能退吗? 
  什么情况下会让你觉得程序员有常人没有的创造力? 
  女生单身久了身体会发生什么变化? 
  你有哪些力挽狂澜的神操作? 
  有什么办法可以让人一分钟从消极的情绪中走出来? 
  如何看待南昌红谷滩女孩子大街上被陌生人杀害事件? 
  女性平胸,会有哪些困扰与不便? 
  一个人可以绝望到什么程度? 
  如何看待广州快递站长联合街道办推出反诈骗鸡蛋?对于中老年人来讲这样的举措是否更有效? 

前一个讨论
拥有稀有姓氏是种怎样的体验?
下一个讨论
如何看待父母因为孩子没当上学生班干而崩溃一事,现在的父母是否对教育过于焦虑了?





© 2024-05-16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05-16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