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假如有一个按钮,按下去可以获得十亿元,但五百年后人类会毁灭,你会按吗? 第3页

        

user avatar   leon-3-75 网友的相关建议: 
      

问题太模糊,你这个样子学什么都不会好,首先先定义下,在你看来什么叫做好?生活安逸叫做好,事业辛苦,但是发展有前景也叫做好,首先要看你自己偏好什么东西。其次你所追求的是什么档次的学校,光看专业没有任何意义,有些专业一线学校叫做好后面的学校就不好。


user avatar   rainflycn01 网友的相关建议: 
      

首先我不认为这种吐槽有什么意义。如果说这个剧各种大肆宣传,粉丝各种无脑尬吹,最后搞到路人和普通观众都反感了,你来吐槽一通我也理解。毕竟我也遇到过因为过度吹捧反而觉得名不副实的剧。但是《仲夏满天心》并不是这种情况,这个剧基本没有任何宣传热度,没有战用任何公共资源给自己抡言过其实的口碑,它就是一部粉丝作为点播主力,顺便卖出一点路人缘的下饭小甜剧,它也没有教坏小朋友,没有不分场合跑去任何人眼皮底下拼命安利,也不知道是碍了谁的眼,这么刻薄何必呢?

有些人可能会觉得粉丝就只知道无原则夸爱豆的作品,问题并不是啊。我作为男主粉丝第一二集就指出有些剧情不符合我国国情,大家也在讨论女主为什么不去报警的问题(知乎上就有),女主粉丝也是差不多的状态,承认剧情确实缺少一点现实逻辑,但同时肯定了从布景运镜拍摄到演员表演甚至ots等一些列它确实具备的优点,并没有一味吹捧。作为粉丝,杨超越粉丝和许魏洲粉丝都对这部剧有比较清醒的认知,已经算客观了吧。我自己的爱豆我喜欢他们,我有在不打扰到其他人的前提下表达喜爱欣赏的自由。

其次,为了吐槽而吐槽。我从来没有见过一个客观认真,真的在给观众排雷看剧的up,主对于一部同时具有明显优点和不足的作品,是只表现缺陷而对其更多的优势避而不谈的。但凡看过这个剧的大脑分析系统还能正常运转的人,都能看得出:这剧最大的短板是剧情(有逻辑硬伤我承认,但也绝对不像那些人说的那么糟糕,这个我后面再说),但同时不可否认它在其他方面都是很不错的,关于这方面已经有很多人讨论过我这里就不多做赘述了。一个客观的表述应该是正反两面都要交代到的,这样才能避免误导他人,你们作为一个公共平台上有一定粉丝基数的up,难道就只顾自己吐槽赚流量,而不用担负向公众(主要是你们的受众)传递正确、真实和客观信息的责任吗?如果是这样,那我觉得也不用每天盯着明星们的各种私生活用放大镜来看了,大家都是公众人物了,咋就这么双标呢?所以这种吐槽至少在我看来非常不客观,有哗众取宠,欺负老实人的嫌疑。并不会起到如同up主和他们的粉丝所宣称的那样,帮助国产剧进步的作用,因为有意义和有价值的意见首先必须基于客观真实的信息,而不是带有强烈主观色彩的偏颇论断。这种做法的本质,说的难听一点,其主要作用不过是是满足了一部分人恶意宣泄内心不满寻求心里平衡的幽暗内心罢了。我虽然并不同意不分青红皂白都要搞正能量,但是作为公众号向受众宣传正确真实全面的信息是最起码的职业底线吧。

第三,吐槽的剧情也并不符合《仲夏满天心》的真实情况。这个剧有一些情节确实不太现实,这个问题绝大部分观众都意识得到,但是为什么现在几乎所有看过的人都没有因此而对剧情有过多的抨击呢?并不是因为我们都是粉丝,只会无脑夸,粉丝对爱豆的作品有时候更挑剔更严格,杨超越和许魏洲的粉丝加一块也不少了,但是不论哪一方,对于个别硬伤之外的剧情都接受了,不仅接受了自己爱豆的部分,对于对手戏演员的部分也大都持肯定意见,这个总不至于粉丝滤镜了吧,粉丝们为了爱豆撕番位攀比相互吵起来的例子可是屡见不鲜的。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局面呢?因为这个剧在另外一层逻辑,也就是爱情剧最重要的内在逻辑——恋爱逻辑方面是成功的。剧本在塑造人物形象和情感发展方面是成功的,演员忠实的执行了剧本的意图,而这个逻辑才是这类剧最重要的。所以剧情确实有硬伤,但是综合起来瑕不掩瑜。

第四,这波吐槽明显的给杨超越的黑子们找到了灵感(也不是说没有许魏洲的黑子浑水摸鱼,但是吐槽题目挂着杨超越的大名,针对谁显而易见,作为一番的超越妹妹确实承受了更多)。豆瓣打分从7.4一天跌倒6.9(极有可能继续下行),打分形态不符合正态分布,两头多中间少,这是典型的没看过跑去打了一个低分的结果,所以这种吐槽究竟是怎么出现的难道还用说吗?

第五,纯属我主观提议,建议某些b站的男up主们既然吃了这碗饭,既然评论别人,就先把自己搞得好一点,精进一下解说艺能,不要搞得声音好像尖叫鸡一样,实在太刺耳了!


以及,下面那个折叠楼主评论的,既然这样,咱们就都别聊了。

再以及,那些说b站吐槽不需要有什么意义的:首先,您看起来是承认了这东西确实没意义对吧?那么要祝贺我们愉快的达成了一致;再然后,请当着那些up主的面说去说这句话,看他们愿不愿意承认自己做了一些没有也不需要有任何意义的东西。但愿他们也愿意愉快的向他们的粉丝承认:他们就是看谁不顺眼就想拿谁来吐槽没有任何意义,然后他们的粉丝和观众也愿意愉快的承认:他们是受了一个没有任何意义的东西的煽动去给一个压根儿没看过的剧打了低分(事实上这同样是没有任何意义的事情)。如果是这样,其实我倒是也愿意很愉快的祝贺他们。


user avatar   huangshang98 网友的相关建议: 
      

第一,做多可以挣钱,做空也可以挣钱。

第二,比特币是高风险资产,你早就应该知道。

第三,比特币是可以期货的。期货是可以加杠杆的。

第四,不管任何行业,都是专业的赚钱,业余的赔钱。 金融投机本质是战场,你凭什么认为自己可以轻轻松松的打赢久经考验的战士?

很多人都有一种很奇怪的自大心理。认为自己可以到金融市场,轻轻松松捞一笔。只需要利用下班的闲余时间。或者在网上看到某一篇文章的灵光乍现。


那我问你,你有没有想过利用下班的业余时间,学会下围棋,然后找机会参加中日韩大赛,想办法弄个名次。

你有没有想过,利用下班的业余时间,学会打乒乓球,然后去参加个世界锦标赛。拿个冠军回来。

我告诉你,竞技对抗性的游戏,都是很难的,不管什么样的规则。金融游戏本质上是零和游戏。你想要挣钱就要想办法从别人的口袋里掏钱。那么别人比你差在哪里,凭什么人家的钱就到了你的口袋里?

先想清楚了这个问题了再说。

你不会想下围棋,也不会想打乒乓球,因为你知道那很难。那我告诉你,想要在金融投机里面赚钱,难度其实和这个差不多。

比特币自然有它自己的价值,有的人很可笑,凡是比特币涨的时候,他就相信比特币有价值。凡是比特币开始跌的时候,他就觉得这是骗局。

你知不知道,当你的思维被市场操纵的时候。你就肯定是韭菜。


user avatar   xian-sheng-97-60 网友的相关建议: 
      

第一反应:

52岁了还好意思叫姐姐,钞能力砸得小编七荤八素了吧?



第二反应:

不就是登个珠峰吗?

夏尔巴人向导都登了多少次了,里面又不缺50岁老人,不报道他们反而报导一花钱登山的凡尔赛素人游客。

吃饱了撑的吧。



第三反应:

又是辞职,

又是脱产锻炼,

又是登珠峰,

这阿姨钱很多啊?

我被工作压得,连想跟女朋友回趟娘家都不敢出来。房贷都要还不起了。



最后:

希望以后多一点这样的“正能量”报道。

什么翼装飞行啊,

什么甘肃探险啊,

什么珠峰登顶啊,

是吧。


user avatar   da-tou-44-93 网友的相关建议: 
      

如果你一句话不说,就消失十天。被辞退,是不需要赔偿的。你请了假,公司不批,你强行休假,公司辞退,是需要赔偿的


user avatar   wang-yang-42-21-35 网友的相关建议: 
      

很可能会。

在日本,对大部分普通人来说看动漫也是小孩子的事,只不过沉迷动漫的人比较多动漫产业庞大,所以很多情况下我们只能听到支持动漫产业的声音。证据就是很多日本动画里反映出有隐宅的普遍现象。(害怕被人认为幼稚/恶心而隐藏自己的宅属性)

在美国,我不太清楚,但是日本动画一类貌似都非常小众,不成气候。


user avatar   aus-85 网友的相关建议: 
      

吴蜀地广人稀呀,就像现在中国胡焕庸线以西领土占64%,人口占6%


user avatar   aodi-dao 网友的相关建议: 
      

不是针对谁,但这个问题下 @鲁超 的高票答案中存在很多或大或小的错误。科普很不容易,要兼顾正确性和通俗性,但不能为了通俗就用一些似是而非的文字游戏来妥协,甚至牺牲最基本的正确性。所以在这里写个回答分析一下其中一些:

1. 鲁超在回答中写道:

没想到从1937年开始,μ子、中微子、π介子各种奇异粒子接连在回旋加速器中被捕捉到。

这是错的。

μ子最早是于1936年被Carl D. Anderson和Seth Neddermeyer在宇宙射线中发现的。中微子最早是于1956年被Clyde L. Cowan和Frederick Reines利用核反应堆作为中微子源探测到的。π子最早是于1947年被 Cecil Powell、César Lattes、Giuseppe Occhialini等人利用宇宙射线探测到的。这些粒子最早的探测都跟回旋加速器没有任何关系

2. 鲁超在回答中写道:

1956年,物理学家首先发现θ子和τ子的自旋、质量、寿命、电荷等性质完全相同,让人不得不怀疑这俩货实际上是同一种粒子。但另一方面,θ子会衰变成两个π介子,而τ子会衰变成三个π介子,这又如何解释。
这种情况下,两个在美国的中国小伙子杨振宁和李政道对此开展研究,他们提出:这两种粒子实际就是一种,之所以衰变方式不一样,是因为衰变的时候发生了弱相互作用,在微观世界,弱相互作用的宇称不守恒。

这段话也是有问题的。

首先,当年的τ-θ难题的核心并不是性质相同的粒子有两种不同的衰变模式。在物理学中,无论是基本粒子还是复合粒子,有多种变化途径是很正常很常见的现象。比如Z玻色子就既可以变成一对正反电子型中微子,也可以变成一对正反μ子型中微子,还可以变成一对正反τ子型中微子。τ-θ难题的关键在于π子的parity是 -1,而parity作为一个量子数是通过相乘(而不是相加)来复合的,因此两种衰变模式的产物的parity不相等,这才是τ-θ难题的关键。

其次,当时弱相互作用已经被发现了,物理学家也早就知道τ子和θ子衰变为π子是弱相互作用的过程。因此杨振宁和李政道提出的并不是τ子和θ子“衰变的时候发生了弱相互作用”这种在当时人尽皆知的废话。

3. 鲁超在回答中写道:

稍有常识的人都知道,镜子里的人跟自己不是完全一样的,左右互换了。但镜子里的人也必须遵守同样的物理定律,我跳他也跳,我蹲他也蹲,不可能看到我在刷牙,而他却在洗脸。这就是宇称守恒!

这种对宇称守恒的理解是不正确的。

即使镜子里的人与镜子外的人有不一样的动作和行为,也不代表宇称不守恒。反过来说,即使镜子里的人与镜子外的人的动作和行为完全一致,也不代表宇称守恒。宇称守恒指的是在宇称变换下物理定律不发生变化。镜子内外的人的行为是否相同跟物理定律并没有关系。

4.鲁超在回答中写道:

当吴健雄的论文发表之后,第二天,《纽约时报》就以头版报道了吴健雄实验的结果。

这是不符合历史事实的错误。

《纽约时报》对吴健雄实验的头版报道是在1957年1月15日哥伦比亚大学的新闻发布会的第二天,而吴健雄等人的论文《Experimental Test of Parity Conservation in Beta Decay》发表于1957年2月15日。(见文末截图)

5. 鲁超在回答中写道:

动量守恒代表的是空间平移的对称性,空间的性质在哪里都是一样的,并不因为你在南京而不在上海,你就会胖一点或者跑得快一点。
角动量守恒代表的是空间的各项同性,不管转多大角度,物理定律都是一样的,如果你要说你转多了头晕,不是由于空间出错了,而是你的生理特征,这也由更深层次的物理学定律所支配。
能量守恒代表的是时间平移的对称性,时间总是均匀的流逝着,时钟不可能一会快一会慢。

这种表述是错的。

空间平移不变性指的是物理定律在空间平移的变换下保持不变。空间平移不变性跟空间性质没有什么直接关系,也不能推出 “空间的性质在哪里都是一样”。一个简单的例子就是Schwarzschild时空,在这个球状对称的时空中,空间性质并不是处处相同,因为不同半径处的曲率等性质显然不同。但其中的物理定律还是有空间平移不变性。

同理,时间平移不变性也跟时间是否均匀流逝没有什么直接关系。

6. 鲁超在回答中写道:

这就是伟大的“诺特定理”,它体现了守恒律的美。
而现在吴健雄的实验告诉大家,原来我们的宇宙竟然有一个不守恒的地方,而且是我们之前最意想不到的地方:镜像不对称,大多数人都首先表示不能接受,泡利“左撇子”的论调正是代表了大家的心声

这种对诺特定理的理解是错的。

诺特定理中涉及到的与守恒律相关的对称性是连续对称性。宇称变换是离散变换而不是连续变换,宇称对称性(和宇称守恒)跟诺特定理并没有直接关系

7. 鲁超在回答中写道:

一直以来,电荷对称性也被视为宇宙真理,每一种粒子都有其对应的一种反粒子,除了电荷以外,其他性质几乎完全一样。

在粒子物理学中,charge-conjugate symmetry并不能翻译为电荷对称性。因为charge-conjugate transformation涉及到的不只是电荷,还包括与强相互作用相关的色荷(color charge)等其他charge quantum number。在charge-conjugate transformation下,粒子变成相应的反粒子,正反粒子的区别不仅仅在于电荷,还在于其他charge quantum number。这也是为什么电荷为零的中子跟反中子不相同。

另外,除了这些charge quantum number,正反粒子的其他性质就是完全一样,并不需要加上一个“几乎”。

8. 鲁超在回答中写道:

对称破缺的一种比喻,小球只有在中央的顶点才是稳定的、对称的,当受到微扰,它就会落下来,产生运动,并发出各种叮呤咣啷。稳定的、对称的、孤芳自赏的小球甚是无趣,叮呤咣啷才是我们宇宙的精彩。

这是错的。

在“墨西哥帽”模型中,中央顶点对于小球来说是不稳定的,这也是为什么小球会倾向于发生对称性破缺而从顶点移动到较低的点。






user avatar   wang-hao-cheng 网友的相关建议: 
      

9月21日,美国总统拜登在和英国首相约翰逊的会面中,突然毫无预兆的要求记者清场,而在那段现场的视频中,似乎有一记者问了一句:“Did he shit?”(“他是不是拉了?”),而旁边的另一位记者回道:"I have no idea,hope the microphone got it。"(“我也不知道,但愿麦克录到了。”)

这段视频流出之后,全世界的舆论场都炸了锅,人们纷纷怀疑,已经是80高龄的拜登,是否在这样严肃的场合,一个不小心,拉在了裤子里,所以才会突然要求清场,而现场的记者是闻到了味道或者听到了声音,才会有此一问。

这个看似荒谬的猜测,却意外的流传极广,以至于向来标榜言论自由的外网都开始大量封杀此类帖文,而美国官方也很快出来辟谣说清场跟总统拜登的身体情况无关,只是出于政治和外交因素,两位领导人必须密谈。

但网民们可不管这么多,美国政府越是删帖和澄清,他们就越是对拜登的“脱粪”深信不疑,传言越传越是有板有眼,之前俄罗斯总统普京的那句“祝他身体健康”也被拉出来反复分析,进一步佐证了拜登的“失禁症状”。

这个曾经代表着“战无不胜,众望所归”的超级大国和世界第一强国,居然以如此不体面的方式迎来了舆论的毁灭性打击,这让许多美国的敌人和反对者都大为诧异。

然而,冷静下来思考,我们会发现,这其中疑点颇多,因为在那段广为流传的视频中,第一位记者在提出疑似脱粪的疑问之后,另一位记者给她的回复是“我希望麦克风录了下来”,如果真的是拉裤子这种事情,被麦克风录下来的可能性实在太小,还不如说希望摄像头拍到了。

即便退一万步,认定确实是拜登没有控制住大小便,但其实他作为一个80岁的老人,出现这种情况也并不稀奇,衰老并不是罪恶,也不至于为此如此残酷的嘲笑一位老人。

因此,拜登如今的被群嘲,可以说只是美国国力衰退的一个缩影,无论拜登是否真的大小便失禁,但他作为美国总统,领导着这个衰退的美国一路火花带闪电的跌下了神坛,曾经的荣耀必然会一道一道全部化作孽力反馈回他的身上。

简而言之就是,如果美国今日没有从阿富汗撤军,新冠也已经完全被控制,那么拜登就是拉的到处都是,也依然会有人跪舔说他这就像廉颇“一饭三遗矢”,是有大将之风,可当美国撤出阿富汗,新冠病死七十万之后,哪怕他这位总统日日正襟危坐,我们也总会怀疑,他屁股底下,是不是粘着什么不雅的东西。​

这,就是今日的世界,就是美国从“谁也打不过”到“谁也打不过”之后,所必须要面对的残酷现实啊。


user avatar   cang-shu-laq-12 网友的相关建议: 
      

如果你自认算不上社科学者、作家,或者陈道明那样的艺术家,不用多想,看书没用。

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我认同这句话。但说到底,真正能让人类得到进步的,只是其中一小部分个体。

我大学毕业后才渐渐养成了阅读的习惯,每年看的实体书,没仔细数,摞起来大概是身高两倍吧。

网文也看,比实体书少一些。

一开始喜欢读《1984》、《动物农场》、《美丽新世界》和《菊与刀》这些,很幼稚地认为,看这些书会让自己卓尔不群,“独立思考”。

包括王小波的书,黑格尔的大部头,史铁生的散文。

后来,小说占比越来越高,人文社科只占大约一成。最后发现自己钟爱的还是侦探小说,阿加莎的书只剩下《帷幕》,一直不忍心读。

统统没用。

借用阿婆书里一句话,这人就没什么品味,你看看他读的都是什么书,西部拓荒故事和侦探小说!

不可否认,看书增长了我的知识量,有效提高了我的写作文笔,让我体会了不一样的人生百态,聚会时更有谈资,思考了一些问题,得到一丢丢答案。

但我要告诉你,所谓的提高就这些,你接受吗?

我估计不会接受。

大部分人追求的提高,是那种看得见的生活质量提升,是社会地位带来的自信,是升职加薪,是生活美满。

这没什么不好意思说出来。每个人都有欲望,每个人都有压力,每个人都要生活。

这个题目下的大部分回答,开头阐述究竟什么样的书才算是好书,只要读了这些“好书”,就能实现自我升华。

这其实是个很难征明的论题。

就比如说,我确实认识一些家庭事业都很成功的大叔,客厅里、书房里一整面墙都是书,他们的成功得益于阅读吗?其实未必。

他们喜欢读书,是因为双亲都是有良好阅读习惯的高级知识分子;他们成功,是因为高智商、勤奋、精力旺盛,加之父母督促,考上了名牌大学。

既然能较为轻松地在事业方面做出成绩,早早实现财务自由,从小被爸妈培养出阅读习惯的他们,选择在闲暇时间读许多许多的杂书。

所以,你看,爱读书说是成功的因,不如说是成功的果。

或者换种思路,我们反证这个问题。

假设读书真的能有效提高一个人。

我们生活在一个高度商品化的社会,如果通过读书提升自我的方法真的被开发出来了,而且被证明切实有效,那么,它就一定可以转化为一种商机,一项可盈利的教育产业。

换句话说,市面上会出现大量的“成人读书班”。

多么大量呢?今天你能看到多少考研班、考证班、职业技能培训班,就该有多少“成人读书班”。

有吗?并没有。

倒是”5分钟带你读XXX“这种短视频火了。瞧瞧吧,就算是想读书的人,仰慕书中思想的人,最终的追求也是”不读书“。

30分钟带你读完《战争与和平》!

乖乖,配上苏联版电影的剪辑,质量真的高,好看。

其实30分钟视频对现代人来说也太长了,所以视频分上中下三部,一部10分钟。

哪怕是给美少女和精神小伙网上刷礼物这种社交需求,都被开发成了一年不知多少亿的直播产业。

再打个比方,有创业的打算,就该脚踏实地地考察项目,结识合伙人,筹集启动资金。闲下来了,看看名人传记,打打鸡血,只是个可有可无的放松项目。

还有那种,认为读书可以提高自身谈吐和综合素质,进而遇到伯乐的观点。

我只能说,我们活在现实世界里,要适当减少一些幻想,放低一点要求。

也许你真的会在一场晚宴中,跟同样喜欢读书的老板、上级所聊甚欢,伯牙子期。但现实中的绝大多数情况是,这顿饭过去,领导就把你忘了,该干啥干啥。

还有一种情况,就是领导寻思这小伙子既然有时间看这么多闲书,怎么工作上就不能多加把劲?可见他事业上没太大野心。

而同事们的看法则刚好相反,觉得你这是削尖脑袋往上爬,是在花样拍马屁。

什么人都有,什么事都可能发生。

现实世界里,我不秀阅读量,也不提自己喜欢看书。

作为一种爱好,绘画和摄影可以拿来给人看,唱歌和乐器可以请人听,舞蹈更是赏心悦目。

阅读呢?大多数情况下,只会让身边的人认为,你自命不凡,且喜好炫耀这点。

包括很多答案里的用词和腔调,恕我直言,从大众的视角看,不是特别让人舒服。

摄影需要购买昂贵的器材,绘画需要天赋,至于读书,大部分人看来,谁都可以读,谁读都一样。

他们也许没有阅读习惯,也许不能坚持阅读,但不妨碍就这么认为。

在这些人看来,之所以不读书,是因为必须忙活事业和学业,得照顾老人和小孩,要张罗无穷无尽的琐事。

而你,有时间看闲书,必然是牺牲了其中不止一项的时间,逃避了家庭和社会的部分责任。

这样的人,也好意思跑我跟前炫耀吗?

这不是对不对、该不该的问题,也不是社会风气的问题,更不是价值观扭曲、礼崩乐坏的前兆。

人性使然,人都倾向于认为,自己的价值观最正确,手头上的事最紧要。

我父母那辈,平时还是有时间和精力看书的。他们对喜欢读书、坚持读书的人也是发自心底地佩服、敬重。

但世界已经变了。

出于这个原因,现实中,我也极少看到有人抱团交流读书体验。

唯一一次意外,是个漂亮姑娘,她喜欢小说,身边自然而然地围拢了一群男生,争相对情节、人物和文笔发表看法。




        

相关话题

  如果我瞬移到火星上,手边有一把工兵铲,只有一天时间,可能带来哪些发现? 
  如果把专业的科学实验装置交给民科,他们会如何使用? 
  如果给你十万现金,让你吃一口屎你会吃吗? 
  如果我们能和狗交谈,你会告诉你的小狗哪三件事? 
  《海贼王》里的人物实力排行榜目前是怎样的? 
  正常人最高从多高跳下来能毫发无伤?应该用什么方法? 
  如何以“你呀”开头写一句话? 
  你们认为人类历史上最帅的战舰是哪艘?为什么? 
  中国男足国家队杀入世界杯的可行办法有什么? 
  如何把《西游记》写出《红楼梦》(或反之)的感觉? 

前一个讨论
华语乐坛有哪些超过五首传唱度算烂大街作品的歌手?
下一个讨论
做客栈老板是怎样的体验?





© 2024-06-07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06-07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