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如何评价2019年10月新番《爱书的下克上:为了成为图书管理员而不择手段》? 第1页

  

user avatar   senriakane 网友的相关建议: 
      

我决定所有片子开播第一集都奶一次,并且会专栏做个首话毒奶合集,看看我现在毒奶功力到底怎么样。

这个片子一股子童话味个人挺喜欢的,什么女主心智问题,还有各种设定问题我就不深究了,反正就当童话看了,第一话节奏个人觉得还好,看起来很舒适,但目前没什么特别亮眼的地方,中规中矩了。


user avatar   ta-ta-jun-minkun 网友的相关建议: 
      

作为一个动画党(目前还是,现在打算看漫画并已经看了几话)来说说。

这个异世界穿越题材好就好在这个异世界观没有所谓的“为了方便展开的设定”,而是像《帝国时代》这款游戏一样,一开始整个世界的信息是受到局限的,只有不断操作角色来让遮住这个世界的具象的黑暗散开,才能进一步解锁关于这个世界的奥妙。《小书痴》的女主角和观众同样无法知道黑处有什么,一点一点探索这个完全不围绕女主角运转的世界。因此女主转生的第一步探索的空间是转生的这个身体的主人的房间。

同时魅力也在于《小书痴》给你一个明确的目标:我要看书,为了达到这个目标,只能从最小的问题开始解决,宛如多米诺骨牌效应用杠杆撬动大目标。因此开头用床单垫着脚开门也是为了“我要看书”这个最终目标走出的第一部。

而之后一系列情节,比如地板脏,没有洗发水,没有书等等新搜集到的关于这个世界的线索全部都是展现了对这个世界的文明程度设置的严谨。

总而言之这是一个活生生的世界,观众随着女主宛如婴儿一样一点一点解锁这个世界,世界观的设计不因女主角的意识而存在。探索世界的过程也是故事的主线,更是趣味所在。在这里女主角的身体是一个年少病弱的少女的设定是有用的,因为身体实在是太差,经常待在家里不出门,因此对这个世界的了解甚少,女主角穿越到这个身躯时即使一开始能非常“便利”地通过身体原主人记忆获得一些基本的信息(如自己的名字,家庭构成),但也因为身体的前主人不怎么出门,不了解世界的构成,才有了这个故事的主线:踏出房门探索世界。因此可看得出,这个作品的设定在情节上也是自洽的。

稍微说了几句好,就说说动画做得如何吧。

老实说,第一眼看到下面这个海报:

老实说我是拒绝的。

大头娃娃,面部有着和现在纸片脸审美不一样的轮廓和立体感(尤其嘴角上扬时可以明显感觉嘴角陷进去的港剧),还有就是头发那一层模糊色块边界的高光……整一个突出跟不上时代审美的感觉。

对比小说版插画:

协调多了。

(虽然说动画版人设动起来还是挺可爱的让我真香的打脸的事情是另一回事了。)

毕竟也难怪,制作公司亚细亚堂也是老公司了,十几年来主要出品作品都是《忍者乱太郎》《北斗神拳外传》等老系列作品,直到2016年,一部《终末的伊泽塔》出现,才让我们发现原来这家公司还是打算做如今青少年动画群体的深夜动画的。近年来,该公司非老系列的、目标群体年龄层次偏高的作品有这几部:

有人问,《终末的伊泽塔》《异世界奴隶》的人设审美都很跟得上时代啊,那为什么……?因为包括今年年尾的剧场版《我们的七日战争》,动画人设请的都是非本社人员。而《小书痴》的两位人设(海谷敏久、柳田義明)都是亚细亚本社人,80年代入社至今。简单来说都算是动画界的老前辈了。

尤其是里面关于洗发水的情节,前期设计对这段情节的展现是影响非常大的。

因为这个世界没有洗发水,女主利用前世的知识制造了洗发水供全家人使用,因此这个世界只有女主一家的头发是有高光的:

虽然漫画中也通过高光展现有无洗头的效果:

虽然没说黑白漫画和动画不能完全进行对比,但也确实一对比之下动画的高光真的……好难看orz而且主要背锅应该是摄影。这段就算了,看到女主出现虹眼能力的时候配合这个模糊高光的头发摄影,我真的喷饭了:


当然也稍微拓展一下:

而监督本乡满同样也是老监督,《蜡笔小新》的初代监督,所以本片的演出是偏朴实的,尤其是这个Q版演出:

个人认为和现在主流的Q版使用方式是不一样的。以药王《食戟之灵》为例,《食戟之灵》动画也是大量使用Q版演出:

《食戟之灵》里的Q版大多是是展现一种诙谐的气氛,通过和写实演出部分对比,Q版对前段情节的情景进行“破局”,用非常简单有用的方式将前面的氛围扭转到一个被夸张化的诙谐的氛围,通过对比产生笑果。也就是说这是一种区别于写实的、非常漫画符号式的演出手段,看到这种Q版的出现,观众并不会把Q版里的搞笑情节当作“正剧”的一部分,而是对正片进行插科打诨的调味料。就算少了这段Q版,可能会在情节、分镜等逻辑上造成一定断裂,但并不会对整个故事的理解产生什么影响。

总而言之,这种Q版演出是调解氛围、用符号的、夸张的方式展现角色出于一个非紧张的状态。个人认为这种Q版演出发扬光大的是《灌篮高手》(凭经验,未考据,欢迎打脸)。

庵野秀明导演的少女漫改动画《彼氏彼女的故事》里的Q版运用也同样属于该列:

然而《小书痴》的Q版不同,《小书痴》的Q版是女主角本人内心世界的可爱化展现,也就是说心象世界、心理活动的局限化,这种Q版呈现的内容并非是外显的——就是说像《食戟之灵》那样用可爱化展现角色一种外在的状态以及该片段的客观的叙事情景——而是内敛的。个人觉得这和少女漫画中关于少女的内面表现方式很像。

@游竺 的文章《游竺:少女漫画的危机》解释:

少女漫画则较侧重于感觉、情绪、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性格和处境等这些画面比文字和动作更能贴切表达的东西。少女漫画构筑的是一个多少有些自我封闭的神奇世界,因此它并不注重故事的开展或是情节的铺陈。
少女漫画是在人的内面性中找到了自己的描写对象,并创立了相应的技术手段——即改变画框画格的固有定式,在对话框外添加内心独白等,才得以走出少年漫画的附属领域而赢得独立。……换言之,正是这种重视内心表现的定型化,使少女漫画具备了过往漫画所缺乏的文学性,以至于大冢英志把这种内面性的发现并加以制度化的历程看作是文学历史的一种反复。

@王晗 翻译的《王晗:藤本由香里:作为少女漫画起源的高桥真琴》也有涉及:

因为故事可以通过文字来讲述,所以图像可以不仅仅用来分解动作,而是用来表达内心情绪,强调构图和设计。随后,绘物语(绘物语的意思是“图像故事”,指的是一种特别类型的包含大量插图的小说,其中文本和插图被安排在一张对开的纸上,并着眼于整体设计。)的叙事逐渐转变为角色的未说出口的内心活动,这反过来又促成了与后来被统称为“二十四年组”的女性漫画家相关联的文学性的“心理描写”。

可以说,这种Q版演出实际上也捅破了故事世界无形的“画框”,让人物的心象世界具象化。当然,不同的是可能并非如少女漫画的内面性会带有一定的文学色彩,在演出作用上依旧是承担诙谐的、夸张化的叙事情景效果。

我觉得这种Q版使用方式可以追溯到1979年播出的东映出品的真人电视剧《排球女将》。《排球女将》是一代中国人的记忆,就连答主的奶奶也看过。特点是,超能力排球,有特定的招数,比如一个空翻扣球的“晴空霹雳”;除此之外还有一个特点是——人物不仅在特定情况下漫画化,而且是Q版的。担任这些漫画Q版镜头的绘制正是东映招牌特摄片《假面骑士》系列的原作石森章太郎。因为该剧原作就是石森章太郎。

维基百科是这么写的:

……また本編では場面転換の際、石ノ森章太郎(+石森プロ)によるジュンの心情を表したイラストが挿入されていた。イラストは毎回のエンディング映像にも使用されている。(……以及在正片中场景切换时,还插入了由石森章太郎绘制的表现纯(女主角)的心情的插画。插画同样在每回ED影像中被使用。)

效果如下:

比较有意思的是,该剧出品所处年代是崇尚热血“根性”(硬骨头气质)运动的时代,是非常阳刚气质的,这种关于少女们细腻心象世界的刻画让本剧获得独特的张力。巧的是,我国不知哪份刊物上还真有对这种Q版手法进行分析的文章,写的还挺值得一看的:




  

相关话题

  bilibili《后浪》真的有公众号骂得那样不堪吗? 
  如何看待 B 站疑似开出天价签约费签回游戏 UP 主「敖厂长」,各平台全面开启砸钱抢人意味着什么? 
  如何评价《咒术回战》女角色钉崎野蔷薇? 
  如何假装自己玩过弹丸论破? 
  如何评价攻壳机动队漫画? 
  为什么很多cos刀剑都出自浙江丽水? 
  你什么时候发现你曾经看过的日本动画、漫画作品已经是“时代的眼泪”了? 
  为什么日本动漫里的人喜欢扎头带? 
  为何天使兽非要和别人合体进化? 
  有哪些异世界题材的动漫或小说值得推荐? 

前一个讨论
如何评价2019年10月新番《喜欢本大爷的竟然就你一个》?
下一个讨论
如何评价2019年10月新番《这个勇者明明超强却过分慎重》?





© 2024-12-18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12-18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