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为何现今电脑盘符从 C 盘开始排序? 第1页

  

user avatar   mu-tou-long 网友的相关建议: 
      

反对本问题下提到3.5寸软盘的回答,包括 @robin 的高赞答。


从C盘开始排序,是因为要给两个5.25寸软驱留出A、B盘符;3.5寸软驱在PC上的应用在硬盘之后。只是3.5软驱出现的时候,因为PC的主流配置已经有硬盘了,大多数人也就没有使用两个相同规格软驱的需要,所以会有3.5寸软驱+5.25寸软驱+硬盘这样的搭配,但这并不是硬盘从C开始排序的原因。所以说A、B都是软驱是对的,但归结为3.5寸+5.25寸软驱搭配的原因,那就是错的。


既然是历史遗留问题,就要搞清楚历史事实。单说x86的PC,初代的IBM 5150是没有硬盘的。存储有两个方案:标配只有磁带机接口,可以加配5.25寸软驱——但要先加装一张软盘控制卡[1]。因为磁带只能顺序读写,调用一个程序、文件要先倒带半天,所以大部分人都会选择加配软驱来存储程序和文件。


软盘很容易坏,尤其是频繁写入的话更加容易坏。因此大部分人都会用一张系统软盘启动,甚至不少人会把这张软盘设置成只读,以防误操作破坏系统文件。而其它软件、文件则使用其他的软盘来保存——这和我们今天很多人习惯对硬盘进行分区,C盘装Windows,其它应用程序、数据文件存在D盘、E盘甚至更多其它盘符是一样的。如果只有一个软驱,就需要频繁更换软盘;装有两个驱动器的PC则不需要。


还是因为软盘容易损坏,那个年代复制软盘是很常见的操作。在没有硬盘、内存极其昂贵的时候,单个软驱复制一张软盘要手动更换十多次介质:先去读源盘的一部分——这个一部分有多大,取决于可用内存有多少;然后换目标盘,写入;写入完毕后换源盘,读取下一部分;换目标盘,写入;……。不考虑系统占用内存,初代PC主流配置内存64KB;作为对比单张5.25寸双密度软盘单面容量360KB,复制一张软盘起码需要更换12次。而两个软驱的配置,则是一个驱动器读,另一个驱动器写,显然方便很多。


然后第二代的PC,IBM PC/XT,型号5160,就已经有10MB的硬盘了[2]。这个时候,进入DOS后的默认硬盘盘符就是C盘。


有了硬盘后,几乎没有需要使用第二个软驱的必要了。操作系统和应用程序都可以长期保存在硬盘上,文件和数据既可以保存在硬盘上也可以保存到软盘上。即使是复制整张软盘,只要硬盘可用空间大于单张软盘的容量,就可以先把源盘一次性复制到硬盘上,然后更换目标盘一次性写入,并不麻烦。如果要复制多张,这种方式比双软驱更好——源盘只需要读取一次,而软盘即使是读取也可能损坏的。


至于3.5寸软驱在PC上使用,已经是第三代PC——IBM PC/AT,5170(也就是国内常说的286)的事情了。根据英文维基的说法[3],5170刚推出的时候,还是不支持3.5寸软驱的。直到第二版BIOS,才增加了对720KB 3.5寸软盘的支持;第三版BIOS增加了对1.44MB 3.5寸软盘的支持。

BIOS revisions
The AT had three BIOS versions dated January 10, 1984, June 10, 1985, and November 15, 1985. Original models supported 15 hard disk types, with this being expanded to 23 in the second and third BIOSes. The June 1985 BIOS fixed some bugs and added support for 720k 3.5" floppy drives while the November 1985 BIOS added support for 101-key keyboards and 1.44MB 3.5" floppies. ATs with the older BIOSes will nominally work with 101-key keyboards, but the extra keys are ignored unless the user writes his or her own code to read them.

If 3.5" 720k floppy drives are used on ATs with the January 1984 BIOS, they are assumed to be 360k 5.25" floppies and the FORMAT command in DOS will attempt to format them as such. In addition, DOS cannot access anything but the first 40 tracks of the diskette. To solve this problem, two separate utilities were provided with DOS 3.x, DRVPARM and DRIVER.SYS, which modify the BIOS parameter table and inform the operating system that a 720k drive is present. Software on self-booting diskettes (mainly games) does not have this problem since the diskettes have their own internal disk access code. This same situation also applies to using 1.44MB disk drives on the older AT BIOSes, except that they are assumed to be 1.2MB disks.


因为3.5寸软驱比硬盘出现的晚,因此PC历史上并没有出现过双3.5寸软驱的主流配置——不是说没有,但很少人这么配。所以 @pansz 回答里面提到的“在没有C盘的时代,更常用的是两个相同的3.5寸软驱”这句话也是不对的。


至于3.5寸软驱出现后,因为3.5寸软盘体积小更方便携带,相对坚硬的外壳使得保存也比5.25寸软盘方便,容量也更大,3.5软驱大部分是双磁头不需手动翻面,因此大部分需要使用软盘的场景都主要使用3.5寸软盘,通常会A盘分配给3.5寸软驱——例如重装系统使用3.5寸软盘引导,从A盘启动是大部分主板的默认选项。只有部分需要读取5.25寸软盘的用户会再配置一个5.25寸软驱,因为使用场合少通常会使用盘符B。不过这个是可以手动调整的,哪个驱动器接在数据线的A口就是A盘,接在B口就是B盘。


参考

  1. ^ https://www.pcjs.org/pubs/pc/reference/ibm/5150/techref/1981-08/
  2. ^ https://www.pcjs.org/pubs/pc/reference/ibm/5160/techref/1983-04/
  3. ^ https://en.wikipedia.org/wiki/IBM_Personal_Computer/AT

user avatar   rocwon 网友的相关建议: 
      

这不是个技术问题,是个代沟问题。

以前的电脑上,A、B的位置叫软驱,给五寸盘用的,拿手里跟一大饼似的。后来升级了,三寸盘。


user avatar   pansz 网友的相关建议: 
      

湘潭老人家如果自称NO2,无人敢称NO1


user avatar   enzojz 网友的相关建议: 
      

这是我好久之前无意间记录下的,如果是评论里提到的董玉飞,那这位父亲的年龄我记错了,印象中这位父亲黑黑瘦瘦不大高。

我的本意是,不希望看到对事件中的个体进行攻击,从当初看报道时到现在回忆,我的心情依然是难以描述,不是愤恨。


至今还记得那年感动中国里的一位基层干部,这位父亲没几天就自杀了,对,以基层党员干部的身份满载荣誉,没几天就以父亲丈夫儿子的身份默默自杀了。

汶川的一个乡镇干部,在地震时从家里成功跑出来,让老婆照看一下老母亲,自己去学校看一下儿子,家、单位和儿子学校离得都很近,一条直线上,路过儿子的学校,看学校没全塌,鬼使神差的,对,他对记者的描述是鬼使神差的想先去单位,心里在跟儿子说“儿子你挺一下,挺一下,爸爸马上就回来”,等他参加完单位救援,经历第二轮余震后,反应过来往回跑,儿子学校全塌了。

就因为这个父亲的身份:党员、基层干部,当时还是央视王牌节目面对面的采访,无限扩大,表彰成一个基层党员的使命感责任感,轮回播放。

可节目中这个父亲已经被挖的体无完肤,记者一直追问这个细节:路过儿子的学校,为什么没进去。或许这个点是记者以及那整个群体引以为豪的功勋章,可这位父亲每一句话都在明显的责怪自己:鬼使神差、要是先去、要是听老婆的话。。。要有多无奈就有多无奈,能想象一个五十多岁一脸沧桑的父亲,一个家中独子,被记者逼着回忆自己面对“民族大义”时,只能自言自语一样重复嘟囔一句“要是当时”,像犯了错的孩子一样,他俩眼空洞地在记者牵引下回忆儿子很高、很开朗,早上出门还跟他比身高高,成绩很好,经常开玩笑,一米八几的大小伙对奶奶撒娇。。。。。显然,节目出来的效果是符合主流价值观的。

可是,对一个父亲、丈夫、儿子而言,这份“于灾难面前不顾儿子安危、来不及看儿子一眼、毅然决然冲入群众坍塌现场的基层党员”的荣誉,能否支撑他那个大家庭?还被评了当时“感动中国”。

他老婆看了那集报道,责怪他如果。。。

他老母亲责怪他,如果。。。

他自己也责怪自己,如果。。。

最后,在报纸的一个小角落里,报道出他自杀了。

(有些影像细节记不清了,这个父亲面对采访时不断的自言自语)




  

相关话题

  未来一年,硬盘厂家的股票是否会大涨? 
  NAS的硬盘损坏率真的有这么高吗? 
  为什么有些人不建议 SSD 分区? 
  现在什么品牌的移动硬盘好? 
  2020年nas设备还配机械硬盘是否过时? 
  双硬盘下机械硬盘经常无故读写该如何查找原因? 
  16年拯救者15isk装500g固态,拆掉机械硬盘准备当移动硬盘使用,求推荐固态? 
  从小学习的都是linux系统,linux系统是全球主流。世界将会是什么样子? 
  为什么不能用分布式磁盘的方式来避免磁盘 IO 吃紧? 
  16年拯救者15isk装500g固态,拆掉机械硬盘准备当移动硬盘使用,求推荐固态? 

前一个讨论
如何评价后沙文章《一夜之间被万炮齐轰,但狐狸尾巴露得更快了》?
下一个讨论
你在哪个瞬间决定这辈子不会用小米的任何东西?





© 2024-11-22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11-22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