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排队枪毙来模拟一下。
假如把一块固态硬盘比作成一个线列兵团。
100人团相当于一个100G固态。
1000人团相当于一个1T固态。
结论来了:
假如作战强度为每秒阵亡一个人,那么相同作战强度下,
100人团只能坚持战斗100秒
1000人团的寿命则能连续战斗1000秒。。。
故:相同使用环境,
容量越大,SSD的寿命越长。
但必须得保证这硬盘只有容量不同,其他方面接近甚至相同。
也就是所谓的控制变量法
那么,SSD会不会随着使用量越来越多,导致容量越少呢?
还是用排队枪毙来模拟一下:
一个团有1000人,显然不会让所有人都在第一线挨枪子,不然队列太长了。
那么我们安排每100人为一排,一共10排。
而今天我们的士兵都穿了肉装,每人挨3000发子弹才死。。。
那么问题来了,
你说的那种容量越用越少的情况,是:
第一排要挨3000发齐射,然后第一排死完了,才让第二排去顶第一排的空缺。
这种模式导致硬盘的可用容量越来越少,今年八十,明年十八。。。
年龄越活越年轻可以,
容量越活越小,,,,
显然对用户而言不是好事。
现在的SSD,基本上是:
第一排挨第一轮齐射,剩余2999次寿命,损失寿命0.03%,退出前线;
主控马上安排第二排士兵去挨第二轮枪子,第二排剩下2999次寿命,损失生命0.03%,退出前线;
然后第三排顶上再退出,第四排,,,第N排,直到最后一排也挨了一轮射击,最后再从第一排开始,如此循环。
有福同享,有难同当,轮流挨炮,最后要死大家一起死。
这就是所谓的平衡磨损。裆燃真正的平衡磨损比这复杂太多。只是演示一个基本思路。
而SLC,MLC,TLC,QLC,
相当于重甲,假如能扛1万枪,
中甲扛5000发,轻甲1000发,裸奔500发。
那么一个固态的寿命能不能扛住你工作强度。就有一个简单算式:
护甲耐久度(P/E耐力)X人数(容量)/战斗中承受多少枪。
假如你要打100万枪。
你找了十个重甲大兵,每人能扛1万次,但是人数太少。依然扛不住100万次。
耐力弱,但是人数多,总寿命也不见得短。
你找了每人只能扛500次的嫂夫人,但是七万个嫂夫人挨个biu,能扛3500万次。总寿命远远超过你100万次射击需求。
所以当闪存总体容量寿命超过你需求量的时候,就算是QLC,只要够用就没问题了,对吧?
(可惜初代QLC不是欧尼酱,也不会亚撒西大法,所以不仅仅是够用就没问题了。。。)
那么会不会出现个别士兵体质差的问题呢?
别人能扛3000发,他只扛了1000发就阵亡了,又该怎么办呢?
也就是所谓的坏块,
闪存确实有一些基础单元会英年早逝。这也没办法,人均寿命70,但谁能保证自己一定能活70呢?
厂家给你的3000次寿命,也是大范围的平均寿命,不能排除一些小范围提前阵亡或活得更长。
而我们显然不能因为这种个别士兵掉队而放弃整个大队。毕竟大队里其他的士兵还可以再战十年。
那么就需要上预备队补缺了。
有一些固态,比如容量480G,其实是512G,那么这32G一小部分冗余空间,就可以用来当替补预备队。
而预备队,就是所谓的坏块管理机制。
即使是512G满编容量,其实厂家也是底层屏蔽了一小部分,作为冗余。
因为晶圆切割并不是一刀准。你看到的512G,也并不是只有512G。
甚至可以说:大部分固态都有先天坏块。即使原厂正片也不例外。
但是生产过程中,对这些先天坏块进行了屏蔽。最后到出厂成品是不会有影响的。
以前的事,就当你做头发去了。
但是今后不许再犯。
不过预备队也不是万能的。
首先,闪存寿命用的越多,稳定性越差。
就像20岁青少年人群和90岁的青年人群的平均身体素质是不一样的。
假如一块闪存平均寿命是3000次,那么越接近3000次,出现提前阵亡的单元,几率也会越大。
如果都处于青春期,三年五年突然偶尔坏一个也能接受。
但如果大家都进入35岁以上的中老年不稳定期,今天坏一个腿明天倒一个人。
而预备队又不是海绵里的水,数量有限,一般家用机只有不足10%的预备空间,而这预备空间还要承担其他工作。。。
最终预备队已经填不上越来越大的阵亡空缺,坏块越来越多,而坏块多了,文件必然出错率上升。。。。
这就是坏块管理失效,此时全盘已经报废或接近报废。
不过对于家庭用户而言,100000次用到老的固态,可能接口就已经淘汰了。。。
你看这块固态,它可是老祖宗级产品
不用怀疑它制程缩水,也不用担心它是什么LC。
就是速度有点慢,50M/s最大。容量也有点小,32G。而且价格也有点小贵,当年2006年卖2000~3000美刀。。。
坏块管理只能补缺,但不能还阳。
(想纟卖命,得用其他办法,这里不再赘述)
被玩到人老珠黄的固态,已经无法跟新盘比可靠性了。
比如企业级固态的生存环境非常恶劣,不仅一年365X24不停机,而且写入量也是家庭机的千倍万倍。工作强度不亚于996。
因此,很多企业级固态寿命还没到极限,就被淘汰了。就像35岁以后强制解雇。
不再可靠的固态,自然不是我的兄弟。
关于主控器的问题。
有人提到过主控先挂。
有人说主控是SSD的指挥官。
是,也不全是。
首先明确两个概念:
无论是大家常用的ARM_Rx架构主控,还是慧荣定制RISC主控,都是CPU。
CPU特色就是断电不留数据。。。因此,基础操作逻辑就保留在固件里。
虽然固件算是硬件化的软件,但是本质还是软件。。。。就像电脑的操作系统。所有应用都得建立在它基础上。
于是,固件决定了SSD的性能可以发挥到什么程度。
接口+主控+闪存,决定你的天花板,而固件决定你能不能够到天花板。
可以说,
很多没有专用的固件存储器,将固件保存在闪存里。
这么做的目的,就是为了节省成本。。。呃,每个硬盘省一毛钱对厂家而言就是几百万。。。
但这也导致一旦闪存出错正好把固件搞坏了,就会变砖。
目前,没有一个人能拿出主控挂掉的概率,也拿不出固件损坏概率。
如果有,请通知我。我得拜他为湿。
另外,讨论SSD损坏里,有一个不能忽视的角色:
指挥部传令兵飞太狼FTL
(全名:Flash Translation Layer闪存转换层)
其人手持全盘数据的地图,包括每个数据公寓的门牌号。
有了这个地图和名单,主控想查哪家的电表,绝不会找到它家的水笔上。
但是FTL工作时,要么是在SSD板载外DRAM缓存,要么就是在主控内置RAM缓存,要么就是在主机host内存。。。
我们知道:这些RAM共同特点就是断电数据全部自动清除。
而异常断电就像在前线作战,指不定哪个熊孩子对你打一枪正好要你命。。。
所以,此君常年工作在前线,虽然各厂家都会重点保护,可是人在河北省,哪有不湿鞋。FTL阵亡以后,也会导致全团崩溃。
有些情况下,FTL还可以抢救一下,这一点早期马牌主控是支持的,也就是传说中的马牌30分钟通电大法。
其实也有人用短接大法能治好。
但以上这些抢救技术并不是所有人都能做得。
一旦玩成了JO护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