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史书中有哪些细思恐极的细节? 第3页

              

user avatar   fu-you-de-87 网友的相关建议: 
      

因审查,挪动位置:

zhuanlan.zhihu.com/p/21


user avatar   tu-wei-ba-lao-li 网友的相关建议: 
       @Charph

感谢这位答主提供的干货。这年头最可怕的是造谣者只需要上下嘴唇一碰,辟谣者就得花上好几个小时收集资料截图分析浪费大把的时间来打脸老百姓还不一定相信。

毕竟老百姓更愿意相信难以置信的东西……

但是……这也是我细思极恐的地方

“最多死个五六百万了不得了”

了不得了……了不得了……了不得了……

直冲脊髓的透骨寒意。

这是不是仅仅是个数字而已?

任何一个历史的断片背后都是无数人的生活,或者死亡。

这无关宗教,无关信仰,无关民族。

不管死者是谁,生前做过什么,那都是生命,都是有着自己的生活。这样的人生乘以五百万,消失掉了。

这样的“起义”实在太可怕了。

我反对任何形式的煽动,但我觉得人民群众应该保留最起码的警惕。有所准备才能避免下一次出现所谓的“起义”。


user avatar   zhang-wei-70-36 网友的相关建议: 
      

增加几张图,还是同一本书

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

-----------------------------------------------------------------------------------------------------------------------以下为原始答案。

不邀自来

在利物浦的图书馆偶然翻到这么一本书

这本书好大,比我15.6寸的神舟电脑还大得多。

随手翻了翻,有点意思的感觉。

直到,翻到了这样一页

本来想一跳而过,却猛地发现有些不同。左上角1953年的统计图和剩下四张有着巨大的差别。

这是一个基本完整的三角形

1964年,0-5岁人口出现断层

1982年,20岁人口出现断层

1990年,三十岁人口断层

2000年,四十岁人口出现断层。

------------------------------------------------------------------------------------------------------------------------------------------------------------------------------------------------------------------------------------------------------------------

家父出生于1963年四月,青黄不接的日子。

生下来就被扔了。

隔壁的大娘奇怪新生的孩子怎么没有哭声,方才急急慌慌去乱坟岗把他捡了回来。

是以,我才能坐在这码字。

------------------------------------------------------------------------------------------------------------------------------------------------------------------------------------------------------------------------------------------------------------------

这两天忙着midterm,回复基本没怎么看。

再多说两句。

粮食缺口的问题不是什么天灾,也不是人祸,只是技术问题。

对此可以参照督公

@马前卒

关于工业化的文章

TG有没有犯过错?

有!

但是,请辩证地看问题。

----------------------------------------------------------------------------------------------------------------------------------------------------------------------------------------------------------------------------------------------------------------------------------------

midterm结束,答主来给各位看官再科普科普

中国大地上饿死人是常态好么!

中国共产党统治前期,内忧外困,才有一次饥荒。

再来看看国民党统治时期。

1927-1937年被称为国民党统治时的黄金十年

黄金十年,又称南京十年,是指1927-1937年间建都于南京中国国民党一党领导的国民政府执政的时期。在此期间,中华民国在政治、经济、基建、文化、教育、社会政策、边疆民族政策、外交、军事等施政各方面皆取得了一定成就,整体为近代中国较高水平。
政治方面,各派政治势力竞逐争斗,并导致中原大战国共内战等战事于山东、江西等地持续爆发。在中国其他地区,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逐步建立起了相对稳定巩固的一党训政体制。

再来,民国十八年年馑。

1928年,陕西省发生了历史上罕见的大旱灾,持续时间长达3年之久,造成了数百万人死亡以及社会经济的巨大破坏,全省人口锐减三分之一,史称“民国十八年年馑”。

原因呢?

到了南京国民政府,为了适应频繁内战局势的需要,大借内债。仅1927—1931年就借内债10亿余元,比北洋军阀政府15年所借内债6亿多元还要高

不够数啊!

再来!

美国驻华大使司徒雷登说过,1949年以前,中国平均每年有300万-700万人死于饥饿

1921年华北发生大饥荒,受灾人数3000万。1921年5月19日《申报》报道说,记者所到之处,树皮被剥光吃净,沿途饿毙者无人掩埋。据不完全统计,至5月中旬为止,儿童死于饥饿者已达12377人。人价低廉,每一儿童最少只一元钱,最高价也不过50元而已。

1920-1921年华北四省区大饥荒:死1000多万人,灾民3000万(一说5000万)。

1925年川黔湘鄂赣五省大饥荒,死人数不详。

1928-1930年北方八省大饥荒:死1300多万人。这是一次以旱为主,蝗、风、雪、雹、水、疫并发的巨灾,以陕西、甘肃为中心,遍及山西、绥远、河北、察哈尔、热河、河南八省,并波及鲁、苏、皖、鄂、湘、川、桂等省的一部或大部,灾情从1928年延续到1930年,造成的逃荒人流无法数计,倒毙在荒原上的饿殍大约1000万。陕西原有人口1300万,在三年大荒中,沦为饿殍、死于疫病的300多万人,流离失所者600多万,两者合计占全省人口的70%。难民估计达五千万左右。

1931年饥荒:长江1931-1949年发生水灾11次,其中1931年、1937年两次水灾死人都超过14万人,1931年灾民1亿人,水灾后因饥饿、瘟疫而死亡的人数达300万人;

1934年全国大旱灾,导致饥荒,饿死过600万人。

1936年-1937年川甘大饥荒:成都盆地各县外都是灾区,受灾大约3700余万人。1936年至1937年四川大灾中饿死的人数,没有精确统计的数字,只能从当时的报纸上略知一二:四川万源县人口骤减三分之一。甘肃死人数目亦不详。

1941年广东大饥荒,死人数不详。

1942年中原大饥荒:仅河南一省就饿死300万人。1942年,“水旱蝗汤”四大灾害轮番袭击中原地区的110个县,1000万众的河南省,有300万人饿死,另有300万人西出潼关做流民,沿途饿死、病死、扒火车挤踩摔(天冷手僵从车顶上摔下来)轧而死者无数。妇女售价累跌至平时的十分之一,壮丁售价只及过去的三分之一。

1943年广东大饥荒,300万人冻饿而亡。

1945年东北及湖南﹑河南﹑江西﹑山东﹑浙江﹑福建﹑山西﹑广东﹑安徽﹑广西等省灾民达一千九百万人。

1946和1947南方大饥荒:两年间仅粤桂湘三省就饿死了1750万人。

建国之前,饿死人非常非常非常常见

答主五毛

顺便感谢知乎,让我了解答题要平和。

就酱


user avatar   warmwine 网友的相关建议: 
      

我刚刚看到一段。

1932年至1933年,斯大林全面掌控苏联8-9年后,乌克兰地区一场大饥荒的确致使约700万人死亡,这是历史上的一场大灾难,当年苏联遇到了千年不遇的自然灾害,整个国家的粮食生产都遇到了极大的减产,只不过乌克兰地区的受灾更严重一些,斯大林获知乌克兰遭遇严重饥荒后,从全国各地调集粮食去救灾,斯大林之前最爱吃烧肉,为了救灾,楞是生生把烧肉给戒了。


我跟你们讲,我最想不通的就是,为什么高考会有历史和政治这两门课……

高考应该只考理化生的……


user avatar   chen-chen-6-83 网友的相关建议: 
      

武乙射天。

想了想,标题就叫《武乙射天隐藏的晚商政教改革》吧。

我不是古文字专业的,所以很可能出现不自知的谬误,期待读者朋友交流指正。

共约5100字,我分成6段。文物图比较多,不过2020年了应该没有谁心疼流量了吧。


1、对人殉的执着

2、类似行为艺术的“射天”

3、武乙时期的商朝地缘政治形势

4、神权、王权、教权的博弈

5、打破圣像,腾笼换帝

6、改革不怕保守,怕革命


1、对人殉的执着

中国人好酒,殷人尤其好酒。古人迷信,殷人尤其迷信。

卜问鬼神之于殷人,跟吃饭、睡觉、排泄、杀人一样自然。《礼记 · 表记》称殷人“率民以事神,先鬼而后礼,先罚而后赏”。

文献记载不一定是真的,就像日记不一定是真心话。不过确实有与《礼记》相映衬的考古事实:殷墟迄今已发现大约15万片甲骨。这是什么数量概念?商朝在盘庚迁殷后共历273年——平均下来每天占卜1.5次还不止。说殷人“每日必卜、无事不卜”没毛病。

殷商甲骨文的卜辞里,又藏着血淋淋的事实。

古文字学家胡厚宜统计人祭卜辞,发现盘庚迁殷后到纣王亡国,8世12王273年,共用人祭13052人。又有1145条卜辞只记录了有人祭,但未记录人数。

再考虑到陪葬用的人殉,因神之名被杀的活人,远不止这个数。

出土后母戊鼎的武官村大墓,发现了45个亲信、侍从、姬妾全躯殉葬,又在墓室填土上发现了34颗人头殉葬。此外还有16具马骨

如果对数字容易麻木,可以了解一下考古出土的实物。

1984年殷墟考古队在安阳发现一个小祭祀坑,出土了一个变形的青铜甗,里面装着一颗人头。

1999年,在另一处稍微大些的墓葬中,考古人员再次发现了一个装着人头的青铜甗。

烹煮人头的青铜甑及其发现位置

殷墟考古队长唐际根后来顶住压力,做了钙含量、锶同位素分析,确定这个人头骨是被烹煮过的,而且属于一个15岁少女。

唐际根认为,她可能是西羌的部落首领家属。

至于她的父兄,则可能被加工成了人头骨刻辞。

中新网报道的商代人头骨刻辞,现藏于北京图书馆


2、类似行为艺术的“射天”

占卜这种事情,结果重要吗?

在民众普遍蒙昧的时代,想必还是重要的,但归根到底,实操权和解释权更重要。

而在相当漫长的时期,只有巫祝,即“贞人”,才能“格于上帝”。

作为军事贵族的首领,商王大抵上是有权力的,但一来商王朝并非大一统君主集权国家,而更近似以商为核心的方国部落联盟。二来“县官不如现管”,皇帝稍稍一松懈,太监能变大尾巴——这个问题上中国人和伊朗人有着丰富经验教训。

国博藏兽面纹铜钺。如果商朝有“掌钺太监”,宦官的威风史大概能提前一千年

绝对的权力会不会导致绝对的腐败,这我说不准,但当你不仅书读得足够多,社会实践也足够丰富时,不难发现,在真实的世界,即使看似绝对的权力,也往往伴随相当程度的博弈。

商王和巫祝之间,会不会貌合神离,乃至产生错综复杂的矛盾?

至少就其他文明的发育情况来看,大多没能避免这个过程。

史书没有记载商朝的王权与教权斗争,但记录了一个“无道”“暴虐”的君主——武乙。

武乙的行为在今人看来谈不上“暴虐”,倒是充满行为艺术范。

他制作了一个偶人,强行称它是“天神”,然后要和这个天神赌博。

除非由100年后的偃师制造,否则偶人当然是不能动不能言的。武乙就强行找个人做使者,代“天神”跟自己“博”。

这个18面骰子出自西汉中山靖王刘胜墓——六博棋用道具。根据研究,六博棋商代就已经通行。刘胜墓还出土了其他很多有趣物事,祖宗毕竟年长你几岁,总归比你会玩的

天使输了,武乙便乐不开支,说“天神输了”,然后让左右给这个叫“天神”的偶人上刑。

这不算完。武乙还做了个皮囊,盛满血,然后悬挂到高处,拉满弓射它。

别人问这是在干嘛,武乙就说“我在射天”。

这回真是“血从天降”了,创意力max。

法国国家图书馆藏版《帝鉴图说·革囊射天》,绘于明朝。明朝人没有考古学,连金石学都不如宋朝,所以画什么都是明朝衣冠,真实的商朝衣冠参考下一张
国博藏妇好墓出土发条贵族(误)。商代玉人出土了一些,奴隶形象不少,这个衣冠整齐,应该不是奴隶
妇好墓出土玉人首,瓜皮也是当时一个主流发型,不过具体族群有争议
商朝的弓长什么样子不知道,但有出土弓弭以及箭镞,图为国博藏商代青玉弓弭(承弦用)
江西新干大洋洲商代大墓出土的各式箭镞

根据司马迁的记载,武乙后来“猎于河、渭之间,暴雷,武乙震死”。


3、武乙时期的商朝地缘政治形势

一个在位35年的商王,不远千里跑到关中平原打猎,然后被雷劈死了。

你信不信?

“狩”“猎”“巡”这些词汇在史书语境里有多重含义,随便举一些例子:

康熙北狩,是真跑去了木兰围场,一天射381只兔子;

慈禧太后和光绪皇帝西狩,是八国联军攻破北京,他们跑了,但新闻发言人又不好用最形象的“蹿”字;

周穆王西狩,是去泡“豹尾虎齿”的西王母(大误);

周昭王南巡,是去伐楚。但没成功,最后淹死在汉水;

再后来有位长者南巡,是去划了一个圈。

所以,大部分时候不用只从字面去理解。武乙“猎于河渭之间”,嬉游的可能性不大,应该是征伐西羌。

西羌部族有很多人沦为人牲、人祭、奴隶,命运十分悲惨。图为1937年河南安阳小屯出土,灰陶奴隶男女俑

商本是夏的东方诸侯国,鸣条一战击败夏建立商朝后,又长期受扰于东方的东夷。东夷一大特征是鸟图腾崇拜,而商人起源的一个传说是“天命玄鸟,降而生商”(《诗经·商颂·玄鸟》)。相当多的学者认为商部族本身也出于东夷,从考古证据看,先商文化明显受东夷岳石文化影响。

这种“夷狄入中原为华夏,夷狄之外总有夷狄”,在中国历史上不是孤立现象,比如1600多年后,南朝困扰于鲜卑北魏,进入中原后的北魏又困扰于更北边的柔然,柔然又困扰于更西的厌哒。

商代玉鸟形佩,现藏于故宫博物院

武乙时期,商朝已经无力遏制东夷的扩张,《后汉书》载:“武乙衰敝,东夷盛,遂分迁淮、岱,渐居中土。”

失之东隅,收之桑榆,武乙加大了对西边的征伐力度。而且不仅自己打,还扶持小弟打。

根据《竹书纪年》和《太平御览》记载,周部族首领古公亶父率领族人从邠地迁居岐山,武乙便将岐邑赐予周公。

武乙三十四年,古公亶父的儿子周公季历前来朝见,武乙赐给季历土地三十里,玉十对,马八匹。

次年,也就是武乙死的那一年,季历讨伐鬼方大捷,俘虏二十狄王。

安阳郭家庄车马坑M52出土的晚商马车。车战在中国历史极为悠久,在征讨生产力、手工业欠发达,只能以轻步兵应战的夷狄时,往往很有优势。马车有很大可能来自西亚
殷墟出土了大量青铜兵器,但农具大多停留在木石骨蚌阶段。上图为安阳博物馆藏商代青铜戈,下为国博藏商代蚌镰

顺便一提,季历的儿子叫姬昌,姬昌的儿子叫姬发,就是后来发动牧野之战,灭亡商朝的周武王。

有人说“明亡于万历”,这中肯不中肯不知道,但“周兴于武乙”,大概可以探讨一番。


4、神权、王权、教权的博弈

前面提到,绝大多数文明的早期形态,王即军事贵族首领。想要权力稳固,最好的方法是亲自带兵。但商朝的王权不像后世有“嫡长子”法统正确,兄终弟及也是常规现象,因此常常出现君主长期领兵在外,内无太子监国的状况。于是有的商王选择了让老婆带兵。

这就是你娶了两个排的老婆的理由?你老婆名气比你大你知道吗?(清人绘武丁像)

王权之外最大的权威是神(教)权,甚至神权有时名义上高于王权,这难免给搞事情提供了充裕空间——类比情状可参考2900多年后,杨秀清动辄“天父附体”让洪秀全下跪认错。

武乙射天是不是为了巩固王权,史书无载,但分析出土文物,或能发现端倪——根据古文字学家陈梦家统计,殷墟甲骨文中一共出现了120位贞人,其中属于武丁时期的73人,祖庚、祖甲时期22人,廪辛、庚丁时期18人,武乙时期1人,帝乙、帝辛时期6人。

请记住在古文字领域里有突出贡献的诗人陈梦家。左一是陈梦家,中间是他老婆赵萝蕤。

考虑到武乙当了35年商王,仅次于武丁,这个“1人”可以说十分独秀。

直观地看,武乙大大缩减了编制——想一想今天中国人对这俩字的执着……诸君,我都仿佛感受到从脊背处袭来的阵阵阴风。

也不排除另一可能,武乙以假传、错传鬼神旨意之类的名头,杀死或驱逐贞人,然后用类似罗马帝国时期元老院“除名毁忆”的刑罚,将他们的存在痕迹全部抹去。

归根到底,这些都是推测,但神的权威下降,倒是在晚商真实发生,且转折点就在武乙时期。

要弄清这个问题,我们首先要了解一下商朝人的宗教崇拜体系。

从甲骨卜辞研究的角度来看,“武乙射天”在表述上其实存在问题,因为殷人的至高神是“帝”而不是“天”。

在商和先周时期,“帝”和“天”是两种不同的存在,这个结论在学术上没有争议。根据发现甲骨文百年来的研究,殷商的宗教已经脱离原始神崇拜,而信仰一个有能力置患于人,并越来越全能的“帝”。

“帝”是具有人格的至高神,殷墟卜辞中常常出现“XX(先祖)宾于帝”“不宾于帝”——即卜问祖先是否已抵达“帝”那里随侍左右。

无论是殷墟甲骨,还是周人的周原甲骨,都没有“天帝”二字的组合出现,倒是有“上帝”的叫法(《甲骨文合集》10786、34979、30388),实际上,《诗经·大雅·文王》《尚书·汤誓》《尚书·盘庚下》等传世文献也都提及殷人的“上帝”

周人祭祀的“天”则没有独立人格,《礼记 · 表记》称“周人尊礼尚施,事鬼神而远之”。

“天”字在殷墟卜辞中虽然已经出现,但郭沫若研究后在《先秦天道观之进展》中指出,“天”还没有“天神”的含义,而多指“大”(有争议)。到了西周,“天”才成为最重要的祭祀对象。无论郭沫若指天为大的结论对不对,“天”不具备人格还是占主流意见的。成书于东周的《道德经》,就阐述一个了不得的图书管理员眼中“天”的形象: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

某个了不得的图书管理员像。绘画的是南宋一个和尚,后世的中国画家把他忘了,结果现在传世品多在日本。这幅图书管理员废寝忘鼻毛图,现藏于日本冈山县立美术馆

从与古公亶父、季历的关系看,武乙似乎没有动机故意折辱周人的“天”,最重要的是对于一个在众人眼里不以人格出现的神,这个公元前一千年的“圣像破坏运动”实在构不成杀伤力。

因此,武乙射的只可能是“帝”。


5、打破圣像,腾笼换帝

就像周人的“天”有一个发展过程,殷人的“帝”也在悄悄变化。

根据董作宾《甲骨文断代例》,武乙、文丁两代已进入断代第四期,此时,除了对至高神“帝”的崇拜,祭祀祖先的卜辞越来越多,“卜王曰”“王贞”(饶宗颐认为代表着“王亲自占卜贞问”)等辞式也越来越多。

殷王武乙(文丁?)贞问祭祀先公先王刻辞卜骨,下为细部图

祖庚、祖甲兄弟俩,已有将父亲武丁称为“帝丁”(而非“父丁”)的记录,廪辛、康丁也尊称生父“祖甲”为“帝甲”。武乙的王位传自父亲,又传给了儿子,没有兄弟王,他不顾重名,将父亲“康丁”又称作“帝丁”……还好他孙子帝乙机灵,把父亲文丁(即武乙的儿子)称为“文武帝”。

商王世系表

作为商的方国小弟,周人也要祭祀殷人的神,如周原甲骨H11:1“癸子,彝文武帝”,即“癸巳年,祭祀纣文丁”。

目前的研究将甲骨卜辞分为五期,武乙、文丁两代二王属于第四期。根据林明在《商周信仰崇拜的演变》中总结,在这一期卜辞中,“帝”祐助王的内容寥寥无几,而主要是“先王”祐助王。到武乙、文丁之后,祖先神已经固定下来,和至上神享有同样的尊严,同等的祭拜和祀典,“体现出‘尊祖王以配天神’的王权政治意识”。

武乙射倒了原先的“帝”的权威,给先祖商王腾位置。然而,“先公”从“宾于帝”,直接变成了“帝”,贞人们会怎么看?

被雷震死,大概就是他们徒劳的诅咒吧。


6、改革最大的威胁,有时候不是保守,而是革命

我们在现阶段不能完全破解“武乙射天”之谜。不过还是可以从人情世故角度看待“武乙射天”这个问题——

不过正无以矫枉,我就是故意搏出位!

你看我这么毁天谤天,天奈我何?

当领导的已经带头表率,你们其他姓子的家伙,知道该怎么做了吗?

……

巧合的是,在后世的平话小说中,商朝最后一个君主,武乙的重孙帝辛(纣王),也是因为醉酒调戏女娲像,终于招来神的报复,然后在代理人战争下身死国灭。

——喝多了,谁还不是个夯货了。

近年来颇为流行“为历史人物翻案”,纣王也在其列。根据甲骨文和殷墟祭祀坑的年代来看,黄组卜辞时期的人牲祭祀和牲畜祭祀确实都很少见。

黄组卜辞所对应的是武乙的儿子文丁、孙子帝乙、重孙帝辛时期。这时平均每年所杀的人牲还不到两个,跟前代比少了很多倍。

然而改革家最怕的往往不是保守势力,而是搞革命工作的。与殷墟对比,周原17000余件甲骨上,尚未发现一条杀民殉葬或祭祀的记录。考古发掘中还会发现西周墓殉葬现象,但与殷商相比,无论数量还是规模,都已不在一个层次。

殷商王朝在不少领域或许是比西周更有魅力,但《易·革》说“ 汤武革命,顺乎天而应乎人”,这个“天”,这个“人”,表述得确实恰如其分。

源于大汶口,高潮于商晚期的硬白陶,与商王朝一起绝唱于西周。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这不,让隔壁老姬趁虚而入了。

(完)


参考文献:

林明《商周信仰崇拜的演变》,天津师范大学

胡厚宜《甲骨文与殷商史》

胡厚宜《殷卜辞中的上帝和王帝》,《历史研究》

陈梦家《尚书通论(外二种)》

陈梦家《西周铜器断代史》

郭沫若《青铜时代》

李双芬《晚商时期人神关系出现新变化》


虽然有参考文献,但归根到底这是脑洞之作。可能因为我长期在游戏行业吧。希望有一天能像《刺客信条》一样用上这些脑洞。


user avatar   BizarreAdventure 网友的相关建议: 
      

“尝蓄雏妓六,中有名蝶芬者,花娇月媚,尤杰出。“内务府某”爱之,暇辄往访,缠头之资不断也。彩知其意,迫使度夜,蝶以齿稚哀免,不允,数凌虐之,鞭笞无完肤。不堪其毒,遂仰药死。乃裸而裹以芦席,瘗后园隙地,贿左右,无敢言者。”

据说清朝之前,太监是只割蛋蛋的,清朝开始,全都割

所以清代的太监,更是变态到几点了


user avatar   jiang-nan-15-66 网友的相关建议: 
      

唐僖宗公元884年7月24日,成都,大玄楼。

成都刚下了一场雨,日头洗的很白,她们眉眼都是湿的。

她们跪在泥地里,哀哀地哭泣。

周围鼓乐齐鸣,奏的是庆祝军队凯旋用的《大定乐》。

周围虎贲将士、监斩官、刽子手列成两个弧形, 弧形外围尽是看热闹的百姓。

大玄楼上,穿黄袍的唐僖宗沿朱红色长毯走下。他走的是台阶正中间。

自从被黄贼赶到成都,已经三年多了。一国之君失了国都,是件极没面子的事。如今贼人身死族灭,朝廷大获全胜,终于可以一雪前耻了。

唐僖宗心里痛快,低眼看这些女子时,语调里却满是可惜:“你们都是勋贵子女,为何从贼?”他正在享受生杀予夺的快感。

跪地女子们啜泣不言。

这些女子都是长安显贵人家出身,被黄巢掳来当妻妾。上个月,黄巢在虎狼谷被杀死,头颅传送到成都皇帝的行宫。随着头颅一起送来的,还有这些姬妾。

唐僖宗要给围观百姓、将士,给大唐子民们看看,背叛者有怎样的下场。

“朝廷待你们不薄,你们却委身贼人,丢尽了大唐脸…”他怒斥着,眼见午时三刻已到,唐僖宗抬脚准备回楼上。

“丢脸的是您,陛下。”一个声音闯入。

“什么?”唐僖宗停下了脚步,他怀疑自己听错了。

跪着的女子中,为首的那个女子抬脸。

“你们才是真正的背叛者。”

女子抬了抬跪疼的左膝盖。她一眸春水桃花腮,粉色扶桑花裙,是个美人。

“您逃走的第二天,黄贼就攻进了长安,来我们住的广厚里大肆劫掠。”

“西邻小姑娘从未出过闺房,贼人来侮辱她,她反抗,被当头劈死。东临几个姐妹见势不好,揉乱了头发,擦掉了妆容,爬上家里高高的房梁上想躲起来。被贼人一把火,活活烧成了悬尸。”

“朝廷很多大臣不想降黄贼,包括我的父亲。他们都躲到张直方(已降黄巢大臣)家里避难。被人告发,连同张直方家在内的200多户,全死了。”

“太惨了”,女子哽咽一下,随即压下去,没让泪上来。

“我们被掳到军营,成了黄巢的姬妾。每晚睡在刀剑林列的阵营里,每顿饭只吃人肝。淮南往京城的粮道断了,长安城里只能吃人肉。我们盼着官军杀回来,来救我们,苦等着官军的消息。却听说官军包围了长安,不进攻,而是把躲在山里逃难的百姓当粮食卖给黄贼,来发财。”

“这就是我们的大唐军队呀!”女子语气平静、绝望。

“黄巢亲口对我说,宰相王铎放弃了江陵,把他们放进了荆门。节度使刘巨容打败了黄巢,却故意放跑了他们,说是朝廷赏罚不明,留着贼人有好处。节度使高骈退出了淮海一线,任由曹全晟6000人苦战黄巢20万大军,然后黄巢杀入潼关…”

“该死的是这些畏战纵敌的节度使们,是这些养寇误国的封疆大吏们,是他们背叛了国家。”

“该死的是他们呀!”女子正脸对着唐僖宗的目光,有些哀求的意味,眼神里透着凄凉。

“闭嘴。”唐僖宗暴喝一句,“行刑行刑。”唐僖宗跺了身边太监一脚,“行刑行刑,快杀了她们。”

禁军开始鼓噪,刽子手双手扯着女子头发往断头台拉去。

为首那女子大喊:“明明是朝廷敛重税,地方瞒土地,百姓没了活路。你只在大明宫斗鸡、走狗、打马球,你犯的错要让我们来替你担么?”女子大喊。

“百万将士齐解甲,更无一人是男儿!杀了我们,置大唐百万将士于何地呀!”

唐僖宗跳回大玄楼上,围观人群涌了上来,此刻人群中有人在呜呜地哭。百姓们争着给女子送酒喝,递到唇边,让她们饮了,喝醉了就不怕了。

但那女子拒绝了唇边的酒,她神情肃穆,面色安宁,她等着最后一刻的到来。

“这场叛乱里,我们已经失去了家人至亲,我们颠沛流离,受尽了苦难。今天,就是大唐给我们的回报吗!”

她低头,没哭出来。或许在父母死时,在夫君死时,她的眼泪已经流尽了,再也不会哭了。

“杀我们,无非是我们女子没有刀罢了。”

“行刑”,监斩官一声令下。白光闪过,刀斧砍下,头颅纷纷落地。

唐僖宗把栏杆看着这场杀戮。他心里犹自愤愤不平,这些贱人,夜夜承欢贼人身下,真是不知廉耻,他心想。突然他警惕的看着四周,仿佛有妖怪,随时要扑上来咬他似的,于是挥挥手招随从离开大玄楼。

大玄楼南边檐角上挂着惨白惨白的太阳。

原文:秋,七月,壬午,时溥遣使献黄巢及家人首并姬妾,上御大玄楼受之。宣问姬妾:“汝曹皆勋贵子女,世受国恩,何为从贼?”其居首者对曰:“狂贼凶逆,国家以百万之众,失守宗祧,播迁巴、蜀;今陛下以不能拒贼责一女子,置公卿将帅于何地乎!”上不复问,皆戮之于市。人争与之酒,其余皆悲怖昏醉,居首者独不饮不泣,至于就刑,神色肃然。-《资治通鉴》第二百五十


user avatar   yang-fan-6-79-20 网友的相关建议: 
      




user avatar   Tao_xixi 网友的相关建议: 
      

绿老公还不够,还要绿国家


user avatar   gushui 网友的相关建议: 
      

感谢

@sxc

邀请。非常非常感谢。

为了防止邀请我的sxc老师撤销邀请,我不得不截图。


@朱峰女士,你的答案,为了防止你进行修改,我已经截图了。没错,如你问题当中所说,礼貌是不是软弱?

当然不是。

我自问是一个普通人,在知乎得到关注多,也只是因为我勤勤恳恳,一个字一个字写得多,仅此而已。

我去咕咚网之前,当过记者,做过公关,我也不是什么名校毕业,但是我深深知道,原创是品德,是节操。做记者,报道要如实,要客观,要中立,要还原事情的本来面目。

我为什么要在微信群“红包体育”里面和你抬杠,为什么要质问你,想必你已经不记得了,然而我记得清清楚楚。


我不关注你的微信号,那是有非常重要的原因的。朱峰女士,你说你没做过亏心事,那么想必在你看来,未经他人许可引用、转载他人原创的内容,不算是亏心事了。


你不记得的事情,我一点一点帮你回忆起来吧。事情当然没有这么简单。

当你加入“红包体育”的时候,我对群主说了一句话。【我很高兴,我有不删除任何聊天软件当中聊天记录的好习惯。】


这里截图当中的日期是一直就存在的。至今我的iPhone 4S也一直在用呢,不可能改掉。


你为什么和我说抱歉,你忘了?2015年3月3日你所说的,是真的都不记得了?


当时我的反应,算是很克制的了,毕竟当着“红包体育”群里这么多人的面。

为什么我过了这么久,才再次在“红包体育”群里质问你,我想你应该明白。我知道每个人做自媒体不容易,想靠着才华变现,更加不容易,当时你肯道歉,说你会改,那么我也就得过且过了。


问题的关键在于,你改了吗?如果你改了,你就不会不经过

@式微

同意,转载她的答案,而且还将她列为“第二作者”。

你的所谓声明,夹杂在你的正文内容当中,而不是正式开辟一个子栏目道歉,被诸多的信息噪声遮盖着,这就是你的诚意?

上述三张截图,是2015年6月17日早上8:43时截的。我现在还很怕诸多水军说我图片造假呢。下面两张图,是2015年3月3日晚上20:49时截的。那个时候,你的微信ID还没有“太阳表情”。

这个总不能说我作假了吧?



而你在面对我的质疑的时候,说了些什么话,你还记得吗?这就是我为什么要截图的原因。

二次编辑加了些东西,就可以等同于你自己的原创,是吗?


事实证明我当初心一软得过且过,才是真的错误。


你说了“最初开时,格式内容混乱,但转载内容标明了作者”——我还是那句话:用了我的东西,问过我吗?

你说了“微信对于转载格式有了新要求后,我们也跟着学习,把之前来源不明的全部删除。之后再也没有出现不合规的转载“——来源不明?请看看截图,你自己说过的话,怎么就这么快忘了呢?”是从虎扑、知乎、直播吧很多来源的文章“,这还算是来源不明?

你说了“暴力行为冠以道德名义,缺又恰恰选择了一个认真做事的自媒体下手,无论是出于要稿费,还是炒作涨粉,都不会实现的”——暴力冠以道德的名义?我质问你,就是暴力,你不告而拿,拿了我的答案,也拿了知乎上别人的答案,这种偷窃行为,就是道德的?


另外,请弄清楚,到底谁在炒作?我只是把原文作者式微老师带到了“体育红包”群,让她自己和你说清楚,这就是炒作?式微维护自己正当权益没有成功,自己写了篇专栏,以正视听,这叫炒作?

你说了“另外。。。您在背后诽谤我的许多聊天截图我已经给了律师。我们没做亏心事,我们礼貌但不软弱,真的,用法律途径解决,只对我们单方面有利啊。但您若真的要这样苦苦相逼,请也不吝给我一个您的地址,给您去一封律师函”。


我在背后诽谤你?请把截图放出来,让知乎用户都看看,我到底怎么诽谤你了。


你没做亏心事?没做亏心事我会质问你为什么不经过我允许转载了我的内容?


说我苦苦相逼?到底谁逼谁?“咕咚-李旸”是我在“红包体育”群里的ID,那是因为之前说过要标清楚所在的企业、媒体和姓名,所以我这样写。


我再说一次:质问你,是因为你在知乎未经我许可,擅自转载和引用了我的内容;我质问你,是因为你在知乎未经式微老师的许可,擅自转载和引用了式微老师的内容。


知乎上的回答问题,是我业余时间所为,工作忙的时候我只能下班回答问题,晚上写公众号内容,或者把知乎的答案放到我自己的公众号上去。关于足球篮球的内容,和咕咚网没有一点关系,全部是我自己的业余创作。


而你,直接找到了咕咚创始人、CEO申波先生,也就是我的最高领导,去质问我的行为是代表咕咚,还是代表个人。


我在知乎的ID和个人说明写得清清楚楚,没有和咕咚有任何的关联。你没有经过我个人的允许,转载引用我在知乎的内容,被我质疑你转载了别人的内容,居然好意思说是“法律层面的诽谤”?居然还去和我供职的企业对质?


到底是谁苦苦相逼?


所谓认真做事的自媒体,是把知乎用户的文字答案,变成自己的声音和话语,放到视频当中去,是吗?


所谓认真做事的自媒体,是未经他人许可,擅自转载、引用他人在知乎的原创答案,是吗?



最后我很想问一句:你既然深知自媒体人的成长有多么不易,为什么你还要去做“未经许可,擅自转载和引用其他自媒体人的内容”这样的事情?


最后,是我放出的所有截图的具体信息。



我在这里声明:我是知乎用户李暘,在知乎的每一个答案,在知乎的每一篇专栏文章,不敢保证完美无缺,逻辑严密,没有错别字,但全部是我自己的原创内容,任何人未经我许可,转载、引用、抄袭我的答案,即为侵权行为。




              

相关话题

  《庆余年》中有哪些细思恐极的细节? 
  如果你有一瓶永远也喝不完的矿泉水(农夫山泉,500ml),你会怎么做? 
  在子弹飞行途中用脚从旁边踢子弹会怎样? 
  如何评价李娟及其作品? 
  剑网三中有哪些令人细思恐极的细节? 
  如果我的血清能免疫HIV病毒,会发生什么? 
  如果突然每个人都有三次被动复活的复活能力,世界会有什么变化? 
  如果三国两晋南北朝的人死后地府下相遇会说些什么呢? 
  你读过哪些书之后,想去书中的地方旅游? 
  听过最落寞的一句话或诗句是什么? 

前一个讨论
有哪些让你有感触的历史人物?
下一个讨论
白门楼上吕布说什么才能让曹操不杀他?





© 2025-02-07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5-02-07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