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怎样评价《天龙八部》里的鸠摩智这个人物?他是传统意义上的坏人吗? 第1页

  

user avatar   tang-huang-98-51 网友的相关建议: 
      

他好单纯,连段誉这种呆逼都能忽悠他,可见这是多么单纯的人。

感觉像是一个争强好胜的熊孩子,要不是武功高强,和熊属性,行走江湖会被很多人欺负的吧~

虽然和金轮法王有点类似,但是仔细想想又不一样,金轮法王好歹有点正事,他这个大轮明王每天到处晃悠,去跟别人叉架,也就大结局的时候当了一回王子的保镖~这种消极怠工,每天摸鱼,不干正事,最后还提前退休的人,实在是我辈楷模~


user avatar   nsyncer 网友的相关建议: 
      

国师:我没杀过人,谢谢。我放下武功就立地成为一代高僧,你行你上。


user avatar   bai-xin-yuan 网友的相关建议: 
      

我有时候就在想,鸠摩智是不是跟周伯通有很多共通点。


都是“武痴”——非常单纯地、几乎没有任何功利地喜欢武功/武学,好像金轮国师(也就是金轮法王)也有点这个意思。


但是周伯通的为人、做事、境遇都显得顺眼很多,我觉得除了他属于“主角阵营”之外,他跟另外两个人的区别是,他有瑛姑这一段故事。


还是得谈恋爱啊,不然容易变态。


user avatar   snakie-yu 网友的相关建议: 
      

明王只是喜欢学武爱显摆罢了,最喜欢别人看到他的绝世武学然后说,明王太强了,我们根本不是你的对手~不知道你们有没发现,鸠摩智全书没有杀一个人,天龙全书高手除了扫地和明王几乎都开过杀戒。不过鸠摩智肯定也不算什么好人,人品还是很阴险的,为了目的不择手段,不过他似乎想办什么都没办成,就显得萌点十足~金庸估计也很喜欢这角色,最后也给了一个完美的结局!


user avatar   nie-fei-qiong 网友的相关建议: 
      

鸠摩智不算是传统意义的坏人。

鸠摩智身上最重要的点,就是「打破执念,苦海回头」,而不是「恶」。

金庸为了让读者不讨厌鸠摩智,甚至没让这个全书大反派杀过一个人。


鸠摩智这个名字里面其实有名堂。

家喻户晓的动画片《名侦探柯南》,其主人公叫做「江户川柯南」

这个名字,是致敬两位侦探小说家,一位是英国作家、《福尔摩斯探案集》的作者柯南道尔;一位是日本作家、日本「侦探推理小说之父」江户川乱步。

很明显,江户川柯南,是将江户川乱步和柯南道尔分别截取头尾而成的。

而「鸠摩智」,大概也是这样来的。

东晋有一位高僧,叫做「鸠摩罗什」,他在汉传佛教的历史上十分重要,因为,佛教最重要的典籍之一《金刚经》最流行的汉译本,就是他翻译的。

鸠摩罗什出生在龟兹国(在今新疆),父亲是天竺人。鸠摩罗什七岁即出家,少年时名闻西域。「匹夫无罪,怀璧其罪」,四十岁时,他被劫至前秦,滞留十余年。五十八岁时,他被以国师之礼迎往长安,自此在此潜心研究佛经。

除《金刚经》外,他还翻译了《妙法莲华经》、《维摩诘经》、《大智度论》、《阿弥陀经》、《大品般若经》等七十四部经书,他的翻译内容贴合经书原文,字句流畅。

唐代另有一位高僧,名叫金刚智,他生于印度,后来来到唐朝讲经说法,是密宗的名僧。

鸠摩智的名字,就是鸠摩罗什和金刚智的名字组合而来。

「天龙八部」一词,本是佛教术语。金庸在《天龙八部》一书正文之前,特立「释名」一节,他解释「天龙八部」一词道:

「天龙八部」都是「非人」(形貌似人而实际不是人的众生)。包括八种神道怪物,因为以「天」及「龙」为首,所以称为「天龙八部」。八部者,一天,二龙,三夜叉,四乾达婆,五阿修罗,六迦楼罗,七紧那罗,八摩呼罗迦。

在「释名」一文中,金庸简要介绍了佛经中「天龙八部」包含的八种神道之物的特点,却并未指明这八种神道与书中人物有何关系。

但是,通过将「释名」篇与《天龙八部》的故事相对照,我们也能约略得出答案。

在《天龙八部》之中,鸠摩智和另一个角色是「一对」——这个人就是段誉。

「天龙八部」中的有一对冤家:龙和迦楼罗。

《释名》说:

「龙」是指龙神。佛经中的龙,和我国传说中的龙大致差不多,不过没有脚,有时大蟒蛇也称为龙。……古印度人对龙很是尊敬,认为水中生物以龙的力气最大,因此对德行崇高的人尊称为「龙象」,如「西来龙象」,那是指从西方来的高僧。
「迦楼罗」是一种大鸟,翅有种种庄严宝色,头上有一个大瘤,是如意珠。此鸟鸣声悲苦,以龙为食。旧说部中说岳飞是「大鹏金翅鸟」投胎转世,迦楼罗就是大鹏金翅鸟。

「龙」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形象,它居于海,飞于天,能司风雨。同时,「龙」又是皇家的文化符号,帝王,称为「真龙天子」。

《天龙八部》一书中,「龙」对应的人物是段誉。

段誉本是大理世子,系皇室贵胄。而在书终篇时,他也做了大理国的皇帝,此其与「龙」相应之第一点。

第二点,《释名》称「(古印度)对德行崇高的人尊称为『龙象』如『西来龙象』,那是指从西方来的高僧」,意谓「龙」为人仁善,佛缘深厚,而段誉,正是这样一个人。

大理段氏世代笃信佛教,「段氏历代祖先做皇帝的,往往避位为僧,都是在这天龙寺中出家」,段誉的伯父段正明,后来亦出家为僧。

段誉因笃信佛教,认为武功是杀人之道,所以坚决不肯学家传的「一阳指」武功,后来涉身江湖,才在机缘巧合之下,学到了北冥神功、凌波微步等武功。

段誉禀性仁厚,为人随和,「上可陪玉皇大帝,下可以陪卑田院弃儿,眼前见天下无一个不好人」,无论是面对王孙公子、武林名宿,还是丫鬟仆役,乡野小民,段誉都绝不自矜自己的贵族身份,总是宽厚待人,谦和有礼。

即便如此,段誉因身怀宝璧,也不免受人觊觎,结了冤仇。

段誉的宿敌——那个屡次偷袭他、俘虏他、绑架他,但最终也成就了他的人,就是鸠摩智,鸠摩智,就是「迦楼罗」。

迦楼罗「以龙为食」,而鸠摩智从一开始,就以段誉为猎物。他所觊觎的,是段誉心中所记的六脉神剑剑谱。

鸠摩智初登场时,宝相庄严,极像一个有胸怀的人物:

段誉心想:「这位大轮明王不知是何模样?」悄悄侧过头来,从枯荣大师身畔瞧了出去,只见西首蒲团上坐着一个僧人,身穿黄色僧袍。不到五十岁年纪,布衣芒鞋,脸上神采飞扬,隐隐似有宝光流动,便如是明珠宝玉,自然生辉。段誉向他只瞧得几眼,便心生钦仰亲近之意。

此时,鸠摩智以吐蕃国师的身份,前来大理天龙寺拜山,舌灿莲花,说是要用少林寺七十二绝技,换六脉神剑剑谱副本,欲将之携至故交慕容博墓前焚烧,以祭其泉下之魂。

这一交换,经他一说,似乎自己所求轻而所予重,且目的不在自身私欲,而在酬答知己。

看到后面,我们才知道,这「少林寺七十二绝技」固然是假,所谓「小僧拜领宝经后立即固封,决不致私窥,亲自送至慕容先生墓前焚化」亦是虚假,连他与慕容博的所谓知交关系,还是虚假。

所以此番出场,金庸着意写他道貌岸然,「脸上神采飞扬,隐隐似有宝光流动,便如是明珠宝玉,自然生辉」自然是暗示迦楼罗的「翅有种种庄严宝色,头上有一个大瘤,是如意珠」的特征。

鸠摩智是绝顶聪明之人,武功又高强无比,偏是百般的窥不破名利二字。为此,他处心积虑,丑态百出,嘴上说得冠冕堂皇,但行事往往并无底线。

在天龙寺,他一听诸僧拒绝自己的提议,马上变礼为兵。枯荣大师心知合己方五人之力,也未必是鸠摩智的低手,故而壮士断腕,催动内力,将剑谱烧去。鸠摩智恼羞成怒,掳走假扮僧人的保定帝,段誉情急出手,鸠摩智便知他虽然剑法时灵时不灵,却已经对剑谱烂熟于心,所以便将他掳走,意图逼问:

鸠摩智倒退三步,说道:「这位小施主心中记得六脉神剑的图谱。原来的图谱已被枯荣大师焚去,小施主便是活图谱,在慕容先生墓前将他活活的烧了,也是一样。」左掌扬处,向前急连砍出五刀,抓住段誉退出了牟尼堂门外。

段誉与鸠摩智的纠葛,由此而始。

段誉被鸠摩智挟持,一路上被威逼利诱,始终不从。此后,他数次侥幸逃脱,又数次狭路相逢,再遭暗算。最厉害的,是在少林寺的那一次:

(段誉)正要走近鸠摩智身畔时,突见鸠摩智转过头来,向他微微一笑。段誉也以笑容相报。
突然之间,一股凌厉之极的劲风当胸射来。段誉叫声「啊哟」,欲施六脉神剑抵御,已然不及,只觉胸口一痛,迷迷糊糊中听到有人念道:「阿弥陀佛!」便已人事不知了。

这次偷袭,险些让段誉丧命。

对鸠摩智而言,最初,段誉是「活剑谱」,是让他心痒难搔的「宝物」,而后来,屡次加害不得、威逼不成,却让鸠摩智恼羞成怒,对段誉平添了一段仇恨。

虽然长久以来,段誉都是武功远逊于鸠摩智,见了他,就缚手缚脚,落于下风,但最后的局势,却颠倒了过来。

《释名》中,介绍了迦楼罗的终局:

到它命终时,诸龙吐毒,无法再吃,于是上下翻飞七次,飞到金刚轮山顶上命终。因为它一生以龙(大毒蛇)为食物,体内积蓄毒气极多,临死时毒发自焚。肉身烧去后只余一心,作纯青琉璃色。

第四十五回《枯井底,污泥处》的情节设置,几乎严格对应了这一描述。

这时,鸠摩智、段誉、王语嫣三人均意外困于井底。早先,扫地僧早已点出,鸠摩智以小无相功为底子,强练少林寺七十二绝技,看起来颇有所成,其实已经受了极深的内伤。

鸠摩智刚愎自用,讳疾忌医,只将其言作为恐吓之言看待。不料此番来西夏国的路上,已经饱受内伤之苦。

这次,在与慕容复对峙之时,内伤忽然发作,内息如潮,似乎要从体内喷薄而出,痛苦不堪。

后来他落入井内,见到「老仇人」段誉,不免迁怒于他,双手扼住他的脖颈,片刻之间,就能结果他的性命。

事有凑巧,段誉的北冥神功又奏奇效,将鸠摩智的内力一股脑吸出。敌我强弱之势互转,鸠摩智武功尽失,再也不能伤害段誉了。

这一段描写,就是「它一生以龙(大毒蛇)为食物,体内积蓄毒气极多,临死时毒发自焚」、「到它命终时,诸龙吐毒,无法再吃」的形象化书写:

(鸠摩智)说道:「段公子,我错学少林七十二绝技,走火入魔,凶险万状,若不是你吸去我的内力,老衲已然疯狂而死。此刻老衲武功虽失,性命尚在,须得拜谢你的救命之恩才是。」

鸠摩智的走火入魔、内息狂涌,就是迦楼罗的「体内积蓄毒气极多」;此外,他利欲熏心,机关算尽,何尝不是心中「积蓄毒气」所致?

那么,何谓「肉身烧去后只余一心」呢?

鸠摩智本是高僧,佛经义理,无所不通,但心为物障,情为欲蔽,迷失了数十年。及至今日武功尽失,却迷雾顿开,忽见天地:

鸠摩智半晌不语,又暗一运气,确知数十年的艰辛修为已然废于一旦。他原是个大智大慧之人,佛学修为亦是十分睿深,只因练了武功,好胜之心日盛,向佛之心日淡,至有今日之事。
他坐在污泥之中,猛地省起:「如来教导佛子,第一是要去贪、去爱、去取、去缠,方有解脱之望。我却无一能去,名缰利锁,将我紧紧系住。今日武功尽失,焉知不是释尊点化,叫我改邪归正,得以清净解脱?」
他回顾数十年来的所作所为,额头汗水涔涔而下,又是惭愧,又是伤心。
……这一来,鸠摩智大彻大悟,终于真正成了一代高僧,此后广译天竺佛家经论而为藏文,弘扬佛法,度人无数。其后天竺佛教衰微,经律论三藏俱散失湮没,在西藏却仍保全甚多,其间鸠摩智实有大功。

「昨日种种,譬如昨日死,今日种种,譬如今日生」,此时的鸠摩智虽然力不如旧,智却过之,说是有失,其实有得。

甚至可以说,这时的他,已经死而复生,再世为人,这颗心,终于拨云见月,重得澄明。


想阅读金庸小说人物深度剖析,欢迎移步专栏:




  

相关话题

  做一个铁路迷/火车迷的乐趣在哪里? 
  一个有教养的男孩子是怎么样的? 
  如何理解「向死而生」? 
  有线耳机和蓝牙耳机长时间使用选哪个好? 
  人究竟能傻到什么程度? 
  被人跟踪,如何甩开? 
  同样是封建主义社会,为什么古代中国不像古欧洲一样有骑士荣耀呢? 
  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这个逻辑对吗? ? 
  如何以“世人不知,阎王其实是个女人”为开头,写一篇小说? 
  如何评价由小说《纨绔世子妃》改编的电视剧《皎若云间月》? 

前一个讨论
问表兄妹之间应不应该避嫌的人是怎么想的?
下一个讨论
你们看过网络小说中哪些情节让你觉得作者没生活常识?





© 2025-01-03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5-01-03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