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字节跳动的发展潜力到底有多大,是否有可能超过BAT? 第1页

  

user avatar   V6.47 网友的相关建议: 
      

国内互联网已经挖掘的差不多了,接下来就是谁能走向全球谁才能称霸。

阿里巴巴那么牛逼,市值也只有亚马逊的一半左右,而且这还是在阿里巴巴已经近几年发力海外业务之后的情况。但阿里巴巴的海外业务也主要来自于中国商品对外的出口。美国从墨西哥进口的东西绝对不会用到阿里巴巴。

腾讯的社交媒体在海外基本只能覆盖华人以及和经常与华人打交道的外国人,就连日韩台都吃不下来。更不要说腾讯游戏绝大部分收入来自于国内。不过腾讯游戏现在正在努力拓展海外市场,但路还很长。

百度更是吃死了国内的市场,海外业务基本为零,放开壁垒就是凉凉的节奏。

唯独字节跳动,能够靠着自己的实力撬开西方社交媒体的这扇大门。

TikTok是唯一一个真正风靡于全球的来自于中国互联网公司的产品,其他公司一个能打的都没有。滴滴、美团、摩拜等国内细分领域的巨头都进行过海外布局的尝试,但都以失败告终。

2020年很可能是中国上下五千年来人口数量的巅峰。从此以后,随着深度老年化,中国的互联网市场会逐渐缩小,只做国内市场的公司会越来越不好过。而全世界尤其是亚非拉的人口还在快速增加,谁吃下了这块蛋糕,谁才能成为下一个时代的互联网霸主。

目前,国内的互联网公司中,阿里做不来外国人之间的生意,腾讯不懂外国人的心理,百度压根不想理外国人,只有字节跳动是真正有计划并且有能力做到全球化的。


但中国互联网公司全球化有一个很麻烦的问题要解决。正如某位评论区的朋友说到,字节跳动面临的最大风险来自于本地化。比如某位美国Tiktok用户在美国上传了一个“反华”的视频,Tiktok如果按照中国法律作为审核标准删除了这个视频,就违反了美国的宪法第一修正案。而如果不删除这个视频,Tiktok作为中国公司又会面临来自中国政府和民间的压力,导致其进退两难。最后可能会参照微信海外版的做法,就是发这种内容的时候不会被删但是会被限流或者只有自己能看到。

或者是某个印度Tiktok用户上传了一个带有印度地图出镜的视频,其中藏南被划给了印度。这时候如果Tiktok删除了这个视频,就等于失去了印度市场,不删的话又会被中国人喷成汉奸。

之所以美国的互联网公司能占领全球,我觉得相当一部分原因在于美国跟别的国家没有领土纠纷,并且美国人也不是很在意这个东西,否则也会陷入Tiktok的尴尬处境。这个问题制约着字节跳动的全球化布局,而且我认为短期内很难看到有效的解决办法。


user avatar   ji-yu-luo 网友的相关建议: 
      

看到不少认为字节跳动增长块,纵向横向扩张都超强未来无边界的观点,但我真的不敢苟同。论增长,请看看创业时期的BAT,哪个没有爆发式增长的时期?

字节跳动还年轻,这样的增长速度不足为奇,创业期和守业期哪能是一个衡量逻辑?任何一家公司发展到一定程度时都会遇到瓶颈期,没错,字节跳动已经遇到了。

先说今日头条APP,张一鸣之前已经在内部会议上说过今日头条只有4000万DAU的空间,他知道天花板在哪里,早就意识到了危机。

信息流方面,建议大家去易观、艾瑞、questmobile等数据监测平台查一查,第一名已经是百度APP的信息流了,作为最先发力的主营业务,这一阵地的霸主地位,字节跳动没能守住。

再看抖音,虽然增速强劲,但对手快手也不弱,日活紧追其后,另外快手还拿到了2020年春晚发红包的资格,恐怕DAU还会再冲一把。

字节跳动现在疯狂上线一些新产品,包括了电商、社交、搜索、教育、硬件、企业服务、游戏等无数领域,看似无边界,其实是字节跳动焦虑的体现,它需要寻求新的增长。

而且字节跳动重押的几个方向,一个是多闪、飞聊以及现在研发和收购的众多社交、校园社交类产品,另一个是声称要做第一的今日头条搜索,不都在向社交、搜索等刚需方向布局吗?

字节跳动不能成为永远和媒体、娱乐等词汇挂钩的公司,因为这两个词意味着快速迭代,意味着人们迟早会腻歪并转移,想想从博客到微博的转移,再想想内容生产者可以从头条号大批量无障碍地迁移到百家号,媒体属性的产品生命周期究竟有多长,真的要打个问号。

在抖音出现之前,最火的APP莫过于今日头条这样快速增长的聚合类新闻资讯APP,但抖音出现了,今日头条的热度就被抢占了,甚至其日活量也从今年开始下跌,这说明什么?说明这些抢占人们时间、抢占注意力的APP是零和博弈,字节跳动内部各APP也会相互抢夺用户使用时长,这是娱乐类产品的弊端。

所以,字节跳动现在一切努力的根源就是要诞生几个刚需产品,无论从社交还是搜索挖角,都是挖到一点算一点,总比把所有牌都押在生命周期有限的娱乐类产品上强。

字节跳动的未来有多大,要看它能不能真正成为互联网行业的基础设施公司——所谓基础设施,类似BAT,三者均诞生20年左右时间,却在一轮轮产品更换中岿然不动,再想想日渐衰败的人人网、饭否、博客、开心网、天涯、猫扑等曾经火极一时的产品,你就知道刚需产品的重要性了。

如果字节跳动无法打造出有碾压性优势的刚需产品,还只能靠APP工厂不断赌爆款的话,那么,它的未来恐怕真没有大家想象得那样美好。


公众号:鱼樵

不想错过分析类文章,请关注公众号。


user avatar   gududerenbushuijiao 网友的相关建议: 
      

如果你认为未来是娱乐至死的年代,那字节跳动的潜力就无限大。

如果你认为未来人们会对“奶头乐”的危害,幡然醒悟,重新认识思辨,开始21世纪的文艺复兴,那么,字节跳动或许就没那么厉害。

字节跳动旗下的产品很多,但其实本质上都差不多,那就是尽可能地提高人与信息匹配的效率,并且尽可能地降低人接受信息的难度。

这个事情,和百度所做的差不多,但百度的业务依然以搜索引擎为核心,依然需要人去主动地寻找信息——而这一行为,对于大部分人来说,并不快乐,且累。

字节跳动旗下的产品,无论抖音、头条、火山等等,无论内容形式是视频、图片还是文字,其核心逻辑就一个——让用户在接受信息的时候,不用动脑子,感到快乐,感到时间哗哗哗地就过去了。

对于大部分用户(尤其是下沉市场和长者市场用户)来说,快乐地接受信息,那是会成瘾的。

所以,别看现在很多人说自己不看抖音,那就是装装逼而已——抖音这种东西,就和抽烟一样,有第一次,就很难没有第二次第三次。对这种源自人性最本质的成瘾性的把控——是字节跳动系最强的竞争力。

而这种成瘾性,是可以形成群体文化的,群体文化规模越来越大,是可以影响全社会的主流文化和价值的。要知道,这几年,来自抖音、头条等的内容文化,所影响的群体,绝不是仅仅是精英群体,或者下沉群体,而是全民。字节跳动旗下已经出现了好几个全民APP。

而且,字节跳动拥有的这种“成瘾性”,是可以和很多行业进行结合的,这才是字节跳动在未来最大的增长点。

当“成瘾性”与电商结合——短视频电商、直播电商、网红电商现在有多火就不用说了。

当“成瘾性”与互联网游戏结合——据说字节跳动目前正在开发游戏,我个人是比较看好的,因为游戏的本质也是成瘾,这是一脉相承的基因。

当成瘾性与“阅读”、“音乐”、“旅行”、“美食”等领域结合——只要资本够多、用户量够大,这些领域都在字节跳动的射程之内。

字节跳动难以撼动的应该是腾讯,因为腾讯对于“成瘾性”需求的把控,依然是远超字节跳动的,无论社交、娱乐、游戏——腾讯是操控人性的好手,是全球最大的奶头乐供应商。或许,未来,字节跳动会成为一个“小腾讯”,或者在某些业务上和腾讯关联、合并。


user avatar   luo-chen-94-22 网友的相关建议: 
      

刚好最近拿到了中信证券对字节跳动的研究报告,现在分享给大家,这可是新鲜出炉的呀!

中信证券这个报告分为7个部分

1. 字节跳动的成长速度有多快?
2. 字节跳动的高增长是动了谁的蛋糕?
3. 字节跳动的核心竞争力是什么?
4. 字节跳动在广告市场的成长空间还有多大?
5. 国际化,为什么是字节跳动?
6. 新业务,未来的收入增量将来自于哪里?
7. 从4G到5G,字节跳动的成功能否延续?

这7个部分基本上可以完美的解释字节的发展潜力到底有多大,是否可能超过BAT?(实际上老B早就掉队了,被现在的后浪互联网公司早早的拍死在沙滩上了。。)

---------------------------

内容摘自“中信证券研究”
作者:许英博、陈俊云、黄亚元
链接:前瞻|字节跳动:过去高成长,未来靠什么
来源:微信公众号

字节跳动:过去高成长,未来靠什么

惊人的高成长,8年实现从0到千亿美元估值的跨越,成长速度冠压群雄

字节跳动成立于2012年,2018年底最后一轮公开估值750亿美元,根据路透社、36Kr报道,2020年5月股权交易价格测算公司当前估值超1000亿美元。2019年公司整体收入在1200-1400亿元量级,广告收入占比超过85%,抖音贡献约50%。

公司已经形成以今日头条、抖音、西瓜视频为主的产品矩阵,加总MAU超15亿。其中,2016年9月上线的抖音DAU已超4亿,MAU超7亿,今日头条MAU超3亿。字节系产品用户时长占比从4%(2017Q2)快速提升到13%(2020Q1),超越阿里系、仅次于腾讯系。

公司在海外市场快速成长,抖音/Tiktok全球月下载量持续突破1亿次,一季度共下载3.15亿次,累计下载突破20亿次,在印度、巴西、美国、印尼等地区增长迅猛。2020年5月,TikTok全球App Store和Google Play商店内购收入9750万美元(同比增长10.6倍),蝉联全球移动应用收入榜冠军。公司在直播领域快速成长,近期亦成立以“电商”命名的一级业务部门,投资人关注公司未来的成长机遇。

动了谁的蛋糕:成功把握4G时代短视频红利,深耕老巨头忽视的丰饶赛道,抢夺用户时长和广告收入增量

字节跳动成立之初,依靠今日头条APP建立“图文内容—AI推送—广告变现”的商业模式,快速收获用户和时长增长。2013年底4G开始普及,早期应用如支付、打车、新闻、长视频等对用户流量消耗不大,或未能激发用户习惯。

2016年底,抖音、快手等短视频应用逐渐风靡,助推移动互联网用户月均流量从不足1G快速提升至近10G。抖音变今日头条商业模式为“短视频—AI推送—广告变现”,深耕彼时被腾讯、阿里忽略的短视频市场,快速抢夺用户时长和广告市场,亦透过“AI+LBS”方式在中长尾广告市场有更多斩获。

我们测算,2019年字节跳动广告收入超1000亿元,超越腾讯、百度成为中国最大的互联网广告公司之一。抖音在中国、全球的广告ARPU或分别为20美元、10美元,缩小与全球科网巨头的差距,成为全球数字广告的重要一极。

未来的成长靠什么:国际化加速、广告业务稳健成长、新业务突围提升ARPU

国际化加速:2020年3月,字节跳动组织构架升级,创始人张一鸣任全球CEO,中国业务交由张利东和张楠负责,体现字节跳动全球化野心。公司陆续从Disney、Facebook等公司引入海外团队高管,亦有来自91个国家地区的员工,充分实现全球化和本地化,驱动APP下载量和全球MAU持续提升,亦有助于海外市场广告等业务变现强度提升

广告业务的空间:当前字节系核心产品的信息流广告加载率已近20%,但西瓜视频、TikTok等的广告加载率依旧偏低,中期有望提升。在定价层面,依靠巨量引擎与AI推送技术,对标一线巨头,公司广告价格仍具备提升空间。我们预计2020年字节系广告收入有望达2000亿元量级。

新业务尝试突围:直播、电商、游戏、教育、SaaS、车联网,公司在多领域尝试,希望进一步提升ARPU,实现广告之外的新增量。

我们判断,直播开始进入收入贡献期,电商、游戏有望受益于公司庞大的流量基础,但在现有通信和手机硬件情况下,希望彻底动摇原有巨头基本盘并不容易,上述业务需要时间,亦需要等待5G和手机技术进步。

教育是公司寄予厚望的领域,有机会利用AI技术实现超预期发展,关注语言和K12教育方向。协同办公SaaS飞书和车联网应用仍处于战略布局的孵化期,需要更多时间和耐心。

风险因素

从4G到5G,字节跳动能否再次准确把握新技术红利带来的新赛道机会的风险;面对数据政策趋严和地缘政治压力,海外市场能否实现真正的本土化和持续增长的风险;COVID疫情导致广告主开支缩减,新业务拓展进度不及预期的风险等。

投资结论

我们认为,公司是中国最优秀、成长速度最快、最具投资潜力的互联网公司。我们持续看好公司在数字移动广告领域的增长前景,以及在消费、产业互联网领域带来的增量机遇。未来,字节跳动有机会把握5G机遇,成长为全球化的科技互联网巨头。我们预计,字节跳动将依托深厚的技术储备、强大的运营与执行能力,在2020年实现超过2000亿的收入。


1. 字节跳动的成长速度有多快?

2. 字节跳动的高增长是动了谁的蛋糕?

3. 字节跳动的核心竞争力是什么?

创始人的特别之处:目标高远,延迟满足

创始人张一鸣为公司注入强大的“延迟满足”基因:一直向前看,而不是满足于当下

创办字节跳动之前,张一鸣在酷讯、微软、饭否、九九房任职,自我评价“技术至上”、“延迟满足感”

字节跳动成立之后,张一鸣目标始终定位国际大公司:

2012年,张一鸣和团队开始讨论国际化,在为公司取名“字节跳动”的时候,也想好了ByteDance这个英文名,2015发布首款国际产品
2017年,张一鸣表示自己要运营的是一家全球化公司,要参与全球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
2018年,接受清华大学专访,张一鸣希望今日头条真正能够实现全球化,超过50%的用户来自于海外
2020年,张一鸣宣布组织架构调整,担任字节跳动全球CEO,重点放在海外市场,完善全球管理团队


人才队伍:源自并购与基层提拔,完成中国区交接

张利东,字节跳动中国董事长,1979年出生

2013年,张利东加入字节跳动,担任字节跳动合伙人、高级副总裁,全面负责商业化相关业务
2020年3月12日,任字节跳动(中国)董事长,全面协调公司运营,包括字节跳动中国的战略、商业化、战略合作伙伴建设、法务、公共事务、公共关系、财务、人力。向张一鸣汇报。

张楠,字节跳动中国CEO,80后

2013年,张楠创业做图片社区App,后公司被字节跳动收购
2016年,张楠从0到1推出了抖音、火山等产品。
2018年,张楠担任抖音CEO兼字节跳动市场品牌负责人
2018、2019年,张楠还牵头字节跳动的相机业务,带领团队研发出轻颜、剪映
2020年3月12日,张楠担任字节跳动(中国)CEO,全面协调公司中国业务的产品、运营、市场和内容合作,包括今日头条、抖音、西瓜视频、搜索等业务和产品

4. 字节跳动在广告市场的成长空间还有多大?

5. 国际化,为什么是字节跳动?

关于Kevin Mayer任职字节全球首席运营官&TikTok全球CEO,知乎上有单独的讨论

6. 新业务,未来的收入增量将来自于哪里?

在线教育:字节系长周期的战略布局,短期尚在探索

艾瑞咨询数据显示,2019年中国在线教育市场规模3225.7亿元,同比增长28.1%,预计未来3年市场规模增速保持在19-24%之间。
用户对在线教育的接受度不断提升、在线付费意识逐渐养成以及线上学习体验和效果的提升是在线教育市场规模持续增长的主要原因。
目前市场细分领域中,高等学历在线教育营收占比最大,但K12领域潜力较大。K12家长及学生群体对在线教育的接受度正在快速增长,艾瑞预计到2022年,K12教育的占比能提升到28%左右。

飞书:字节跳动内部孵化,具备极致效率的基因

2019年4月,字节跳动孵化首款2B产品Lark海外发布;同年9月,更名飞书在国内正式上线
目前,飞书已从沟通工具拓展为包括即时通讯、在线文档、日历、视频会议和线上办公室的办公套件,专注提升协同效率,在公司内部实现5万+员工全覆盖

7. 从4G到5G,字节跳动的成功能否延续?

小结:值得期待的字节跳动

字节跳动的高成长性,以及近期媒体报道公司拟IPO进程,二级市场投资人对字节跳动及其旗下抖音、今日头条等产品关注度较高。

1、字节跳动的高成长源自:

a)公司独特的价值观
b)通过今日头条打磨出来的“AI+LBS+标签”的产品和技术逻辑
c)精准把握4G时代的短视频红利

2、当前公司正处在新业务探索突围、努力提升ARPU的关键时期

在互联网公司MAU、ARPU的二维矩阵中,字节跳动处于高MAU、低ARPU的象限。公司未来的成长需要寻找到更多的新业务和变现方式,以提升ARPU。公司在直播、电商、游戏、教育以及SaaS、车联网等多个领域进行探索,试图在广告方式之外突围。

我们认为,依靠公司的运营能力、现金储备以及研发实力,公司高度依赖广告的业务模式有望逐步改善,但依旧需时间和耐心

我们判断,公司有机会率先实现收入突破的领域包括:直播、电商、游戏、教育等。我们预计公司有望在2020年实现2000亿元的收入量级,直播将成为仅次于广告的第二大收入来源

3、5G将是公司面临的最大机遇和挑战

5G时代即将来临,终端设备、人机互动模式将全面变革,基于当前的4G基础设施,很难研判未来5G时代的爆款商业模式。但伴随5G手机的普及,5G有机会为视频娱乐、2B服务带来更多可能性。

届时,很可能再次出现类似于2017年前后的短视频产业基于4G的机遇。如能准确把握5G机遇,公司有机会凭借AI领域具备强劲实力,在数据智能时代实现再次跨越式增长,成为真正比肩腾讯、阿里的超一线互联网巨头。


user avatar   huang-chao-91-40 网友的相关建议: 
      

首先这是Fed一月 memo

先说结论:

FOMC 维持利率在 0-0.25% 不变。且确定 3 月完全停止 QE,同时 3 月加息也是箭在弦上,基本会后声明皆符合市场预期,没有太多的意外。

Powell 记者会确实是偏一点点的小鹰派,但我也认为,Powell 的说法不至于拉升市场加息预期至 5次 、并拉升缩表预期至上半年,反而比较像是在强化加息 4 次之预期。

另外我个人觉得,一些中文媒体似乎误读了Powell 记者会的部分片段,下面 Allen 再进一步说明。


1. 3 月加息停止 QE 早已定价

本次会议 Fed 再次确认 3 月将准备第一次加息,并同时停止 QE。

Fed 也再次重申,货币政策是要支持美国经济达到充分就业、与通膨长期均值维持 2.0% 的两大目标。

这部分我想市场早已定价,这裡完全不会是问题,所以我们不讨论太多。


2.未来加息在每次会议都可能发生 (?)

Powell 的原文说法是:Won't Rule Out Hike Every Meeting.

但我有看到部分中文媒体写:不排除每次会议都加息的可能性。

上述我想或许是误读了 (还是其实是我自己误会中文的意思 ?)

我的理解是:Powell 是说加息在未来每场会议都可能发生,指的是“不会在特定月份才加息”,不是说每场都要加息。

Powell 说得很合理,经济本来就是动态的,加息本就不会侷限在什麽月份才启动,端看当时的经济状况而定。

我认为Powell 上述说法,并未延展今年加息预期至五次或更多,若有这种想法,那绝对是误读了。


3.更大规模的缩表?

Powell 在记者会上提到,Fed 需要更大规模的缩表,但请大家不要恐慌,因为我又觉得部份中文媒体过度解读了。

我认为Powell 说到的“更大规模缩表”,在思维上指的是:

因为当前 Fed 资产负债表高达 8.9 万美元,这是新冠疫情爆发之前的两倍大,显然在绝对规模上是非常巨大的。

而上一轮 2017-2019 年 Fed 缩减资产负债表,是自 4.4 万亿美元缩到 3.7 万亿美元停止,缩表的幅度大概是 15.9%,共缩减了约 7000 亿美元。

确实每次缩表的经济背景绝对是不一样的,所以幅度也绝对不会相同,但我们随便抓,假设本轮缩表将缩减 10% 资产负债表规模,那麽这也要降低 8900 亿美元,规模当然很大。

但我认为,不需要过度恐慌在“更大规模缩表”这几个字上。更重要的,我认为是“Fed 缩表的速率是多少?”

我相信缩表没问题,缩表太快才是问题,因为缩表速度若太快,将直接影响的会是美债殖利率升速、以及殖利率曲线的斜率。

这点Powell 也非常清楚,Powell 在记者会上也不断强调,联准会内部尚未具体讨论到一切缩表的进度,要等到 3 月再说。


4.缩表比较可能落在下半年

Powell 在记者会上说明,希望在加息至少一次之后,再来开会讨论缩表的事情,且委员会至少将讨论一次,才会做最终拍板。

更重要的,Powell 希望缩表的进程是有秩序的、是可被预见的过程。

从上述Powell 丢出的时间表看,我个人认为缩表将落在 2022 下半年,最快可能是 6 月份,因为在 3 月加息后,Fed 才会来讨论缩表。

我个人相信 Fed 现在内部早已在讨论缩表,但委员会显然尚未准备好来与市场沟通缩表的前瞻指引。

而缩表这麽大的事情,我个人认为 Fed 需要起次跟市场沟通 2 次,并把缩表规划说得非常清楚之后,才会开始进行,所以比较合理的缩表时间,估计将会落在下半年。


5.最大风险:高通膨

Powell 在记者会上,大概提到了 800 万次的“高通膨压力”,并认为目前美国通膨风险仍在上升阶段,但预计 2022 通膨还是会回落。

Powell 说明,目前美国通膨居高不下,主要仍是供应链所致,白话来说就是供需仍然失衡,且供给侧 (Supply Side) 改善的速度是低于预期。

Powell 强调,目前美国高通膨持续存在,而美国经济要的是长期扩张,所以若要长期扩张,物价势必需要保持稳定。

这边开始进入正题了,我认为这是本次会议的最重要核心,是让我体感上,觉得 Fed 鹰派的地方。我认为 Fed 承认自己落后给菲利浦曲线 (Behind the curve),简单而言,Fed 这次的加息速度大幅落后给通膨。

由于 Fed 在 2021 年对于通膨的误判,先前 Fed 在 2021 年认为通膨在年底就可望自然回落,但也就是因为这件事没有发生,反而通膨还更为严重,所以目前才有使用加息来追赶通膨的压力。但当前宏观环境看,通膨的压力是来自于缺工、供应链紧俏等问题,再加上拜登政府的大力推行财政刺激在那边推波助澜~

所以这一次的通膨是来自于实体经济上的供需失衡问题,并不是金融市场过度投机、企业超额投资等问题,我认为 Fed 在这次的通膨问题上,能做得空间非常有限。

这裡将产生一个不确定性的较大风险,就是 Fed 只能靠货币紧缩去压通膨预期,但实体经济的根本性通膨问题,还是没有获得解决。变成最终 Fed 只能再用更剧烈的紧缩政策,去引导通膨预期走低后,尝试来压低实际通膨率,所以这裡将让 Fed 的紧缩路径,存在著较大不确定性。

比较好的处理方式,应该是直接去解决实体经济上的缺工和供应链/例如我之前提到的塞港问题,让实际通膨率自己走低、而不是靠 Fed 挤压通膨预期之后去引导。

谁可以去把坐在白宫裡疑似患有阿兹海默的白髮老头一巴掌打醒...还我特~


结论:我个人认为 Fed 今年将加息四次,不至于加息五次,而加息四次之预期,相信市场应该已经定价;至于缩表,相信市场尚未定价,估计将落在 2022 下半年,最快可能是 6 月。

如果 Fed 今年加息五次,我会感到非常意外,因为这意味著 Fed 很可能在 2023 年底、2024 年初,就因为美国经济放缓太快而需要降息,Fed 这波操作就会变得非常韭。

最后说说股市的想法目前 Nasdaq 已经插水一段时日,抑制通胀是当务之急,而股市所谓修正才多久已出现V转。对通胀而言意义不大,修正数月才可能有帮助~所以我之前一直描述为“恐慌”。因此对白髮老头而言,怎麽做才有利于中期选举就很清晰了。

最好还是坚持认为市场或已定价加息四次之预期,但缩表预期则是尚未定价的观点。

配置上美股我倾向持有科技权值股,一些 Megacap 的估值我认为合理、前景确定性较高,而这样也可以让你的收益贴著 QQQ 走。

考虑到一堆成长股腰斩,我也愿意加仓接刀成长股,但建议佔据投资组合的比例,或许不要超过 15%,如果选股功力不错,这裡就会开始让你的收益拉开与 QQQ 之类的差距。

最后,我相信人人都会想在市场下跌的环境裡接刀,接刀不是不行,但若接刀失败,斩缆我建议速度要快,我个人不考虑价投的话一次斩缆的比例都是 50% 以上。


user avatar   lykquitphy 网友的相关建议: 
      

首先这是Fed一月 memo

先说结论:

FOMC 维持利率在 0-0.25% 不变。且确定 3 月完全停止 QE,同时 3 月加息也是箭在弦上,基本会后声明皆符合市场预期,没有太多的意外。

Powell 记者会确实是偏一点点的小鹰派,但我也认为,Powell 的说法不至于拉升市场加息预期至 5次 、并拉升缩表预期至上半年,反而比较像是在强化加息 4 次之预期。

另外我个人觉得,一些中文媒体似乎误读了Powell 记者会的部分片段,下面 Allen 再进一步说明。


1. 3 月加息停止 QE 早已定价

本次会议 Fed 再次确认 3 月将准备第一次加息,并同时停止 QE。

Fed 也再次重申,货币政策是要支持美国经济达到充分就业、与通膨长期均值维持 2.0% 的两大目标。

这部分我想市场早已定价,这裡完全不会是问题,所以我们不讨论太多。


2.未来加息在每次会议都可能发生 (?)

Powell 的原文说法是:Won't Rule Out Hike Every Meeting.

但我有看到部分中文媒体写:不排除每次会议都加息的可能性。

上述我想或许是误读了 (还是其实是我自己误会中文的意思 ?)

我的理解是:Powell 是说加息在未来每场会议都可能发生,指的是“不会在特定月份才加息”,不是说每场都要加息。

Powell 说得很合理,经济本来就是动态的,加息本就不会侷限在什麽月份才启动,端看当时的经济状况而定。

我认为Powell 上述说法,并未延展今年加息预期至五次或更多,若有这种想法,那绝对是误读了。


3.更大规模的缩表?

Powell 在记者会上提到,Fed 需要更大规模的缩表,但请大家不要恐慌,因为我又觉得部份中文媒体过度解读了。

我认为Powell 说到的“更大规模缩表”,在思维上指的是:

因为当前 Fed 资产负债表高达 8.9 万美元,这是新冠疫情爆发之前的两倍大,显然在绝对规模上是非常巨大的。

而上一轮 2017-2019 年 Fed 缩减资产负债表,是自 4.4 万亿美元缩到 3.7 万亿美元停止,缩表的幅度大概是 15.9%,共缩减了约 7000 亿美元。

确实每次缩表的经济背景绝对是不一样的,所以幅度也绝对不会相同,但我们随便抓,假设本轮缩表将缩减 10% 资产负债表规模,那麽这也要降低 8900 亿美元,规模当然很大。

但我认为,不需要过度恐慌在“更大规模缩表”这几个字上。更重要的,我认为是“Fed 缩表的速率是多少?”

我相信缩表没问题,缩表太快才是问题,因为缩表速度若太快,将直接影响的会是美债殖利率升速、以及殖利率曲线的斜率。

这点Powell 也非常清楚,Powell 在记者会上也不断强调,联准会内部尚未具体讨论到一切缩表的进度,要等到 3 月再说。


4.缩表比较可能落在下半年

Powell 在记者会上说明,希望在加息至少一次之后,再来开会讨论缩表的事情,且委员会至少将讨论一次,才会做最终拍板。

更重要的,Powell 希望缩表的进程是有秩序的、是可被预见的过程。

从上述Powell 丢出的时间表看,我个人认为缩表将落在 2022 下半年,最快可能是 6 月份,因为在 3 月加息后,Fed 才会来讨论缩表。

我个人相信 Fed 现在内部早已在讨论缩表,但委员会显然尚未准备好来与市场沟通缩表的前瞻指引。

而缩表这麽大的事情,我个人认为 Fed 需要起次跟市场沟通 2 次,并把缩表规划说得非常清楚之后,才会开始进行,所以比较合理的缩表时间,估计将会落在下半年。


5.最大风险:高通膨

Powell 在记者会上,大概提到了 800 万次的“高通膨压力”,并认为目前美国通膨风险仍在上升阶段,但预计 2022 通膨还是会回落。

Powell 说明,目前美国通膨居高不下,主要仍是供应链所致,白话来说就是供需仍然失衡,且供给侧 (Supply Side) 改善的速度是低于预期。

Powell 强调,目前美国高通膨持续存在,而美国经济要的是长期扩张,所以若要长期扩张,物价势必需要保持稳定。

这边开始进入正题了,我认为这是本次会议的最重要核心,是让我体感上,觉得 Fed 鹰派的地方。我认为 Fed 承认自己落后给菲利浦曲线 (Behind the curve),简单而言,Fed 这次的加息速度大幅落后给通膨。

由于 Fed 在 2021 年对于通膨的误判,先前 Fed 在 2021 年认为通膨在年底就可望自然回落,但也就是因为这件事没有发生,反而通膨还更为严重,所以目前才有使用加息来追赶通膨的压力。但当前宏观环境看,通膨的压力是来自于缺工、供应链紧俏等问题,再加上拜登政府的大力推行财政刺激在那边推波助澜~

所以这一次的通膨是来自于实体经济上的供需失衡问题,并不是金融市场过度投机、企业超额投资等问题,我认为 Fed 在这次的通膨问题上,能做得空间非常有限。

这裡将产生一个不确定性的较大风险,就是 Fed 只能靠货币紧缩去压通膨预期,但实体经济的根本性通膨问题,还是没有获得解决。变成最终 Fed 只能再用更剧烈的紧缩政策,去引导通膨预期走低后,尝试来压低实际通膨率,所以这裡将让 Fed 的紧缩路径,存在著较大不确定性。

比较好的处理方式,应该是直接去解决实体经济上的缺工和供应链/例如我之前提到的塞港问题,让实际通膨率自己走低、而不是靠 Fed 挤压通膨预期之后去引导。

谁可以去把坐在白宫裡疑似患有阿兹海默的白髮老头一巴掌打醒...还我特~


结论:我个人认为 Fed 今年将加息四次,不至于加息五次,而加息四次之预期,相信市场应该已经定价;至于缩表,相信市场尚未定价,估计将落在 2022 下半年,最快可能是 6 月。

如果 Fed 今年加息五次,我会感到非常意外,因为这意味著 Fed 很可能在 2023 年底、2024 年初,就因为美国经济放缓太快而需要降息,Fed 这波操作就会变得非常韭。

最后说说股市的想法目前 Nasdaq 已经插水一段时日,抑制通胀是当务之急,而股市所谓修正才多久已出现V转。对通胀而言意义不大,修正数月才可能有帮助~所以我之前一直描述为“恐慌”。因此对白髮老头而言,怎麽做才有利于中期选举就很清晰了。

最好还是坚持认为市场或已定价加息四次之预期,但缩表预期则是尚未定价的观点。

配置上美股我倾向持有科技权值股,一些 Megacap 的估值我认为合理、前景确定性较高,而这样也可以让你的收益贴著 QQQ 走。

考虑到一堆成长股腰斩,我也愿意加仓接刀成长股,但建议佔据投资组合的比例,或许不要超过 15%,如果选股功力不错,这裡就会开始让你的收益拉开与 QQQ 之类的差距。

最后,我相信人人都会想在市场下跌的环境裡接刀,接刀不是不行,但若接刀失败,斩缆我建议速度要快,我个人不考虑价投的话一次斩缆的比例都是 50% 以上。


user avatar   laufei 网友的相关建议: 
      

克劳备忘录也好,凯南电报也好,有两大共同点。首先,都是以现实主义的眼光去分析双方的关系。然后,给出的建议都是阳谋,并不是什么不可告人的阴谋,执行起来需要的不是鸡鸣狗盗的小聪明,而是惊人的意志力。

而美国现在战略界现实主义被边缘化,我推测,布热津斯基,基辛格那帮人应该写过不少。不过没所谓,美国能执行大战略的时代过去了。现在这一代精英上半年能管下半年就已经很了不起了。一个需要两代人以上持之以恒去完成的大战略,搞出来他们也执行不了。

冷战时期,从杜鲁门艾森豪威尔到肯尼迪尼克松,最后到李根老布什,个人性格和政治偏好差距不要太大,但是都忠实地完成了他们历史任务,沿着围堵政策做下去。这种战略定力和延续性,世间少见。在中国领导集团上能看见一些相似的东西,但是我们离得距离太近,反而看不清。但在美国精英层身上完全看不到这一点。

个人愚见。


user avatar   sang-wen-feng 网友的相关建议: 
      

克劳备忘录也好,凯南电报也好,有两大共同点。首先,都是以现实主义的眼光去分析双方的关系。然后,给出的建议都是阳谋,并不是什么不可告人的阴谋,执行起来需要的不是鸡鸣狗盗的小聪明,而是惊人的意志力。

而美国现在战略界现实主义被边缘化,我推测,布热津斯基,基辛格那帮人应该写过不少。不过没所谓,美国能执行大战略的时代过去了。现在这一代精英上半年能管下半年就已经很了不起了。一个需要两代人以上持之以恒去完成的大战略,搞出来他们也执行不了。

冷战时期,从杜鲁门艾森豪威尔到肯尼迪尼克松,最后到李根老布什,个人性格和政治偏好差距不要太大,但是都忠实地完成了他们历史任务,沿着围堵政策做下去。这种战略定力和延续性,世间少见。在中国领导集团上能看见一些相似的东西,但是我们离得距离太近,反而看不清。但在美国精英层身上完全看不到这一点。

个人愚见。


user avatar    网友的相关建议: 
      

克劳备忘录也好,凯南电报也好,有两大共同点。首先,都是以现实主义的眼光去分析双方的关系。然后,给出的建议都是阳谋,并不是什么不可告人的阴谋,执行起来需要的不是鸡鸣狗盗的小聪明,而是惊人的意志力。

而美国现在战略界现实主义被边缘化,我推测,布热津斯基,基辛格那帮人应该写过不少。不过没所谓,美国能执行大战略的时代过去了。现在这一代精英上半年能管下半年就已经很了不起了。一个需要两代人以上持之以恒去完成的大战略,搞出来他们也执行不了。

冷战时期,从杜鲁门艾森豪威尔到肯尼迪尼克松,最后到李根老布什,个人性格和政治偏好差距不要太大,但是都忠实地完成了他们历史任务,沿着围堵政策做下去。这种战略定力和延续性,世间少见。在中国领导集团上能看见一些相似的东西,但是我们离得距离太近,反而看不清。但在美国精英层身上完全看不到这一点。

个人愚见。




  

相关话题

  随着人工智能的技术成熟,黑客是否会消失? 
  机器人能否把自己的电源拔掉? 
  如何评价 DeepMind 的新工作 AlphaCode? 
  如何评价野狐的国产围棋 AI「绝艺」? 
  如何看待字节跳动将于八月份取消大小周?其他互联网公司会跟上吗? 
  如何看待马云宣布明年(2019 年)不再担任阿里巴巴董事局主席职务,逍遥子接班,阿里未来会如何发展? 
  现在的AI能自动编写另一个AI代码吗? 
  美财长称收到的 TikTok 解决方案「不涉及出售和技术转让」,在你看来这是最理想的结果吗? 
  如何评价「抖音」短视频APP? 
  如果把A-SOUL交给米哈游来运营,会不会比现在字节做得更好? 

前一个讨论
如何看待伊朗奥运夺牌女运动员离开伊朗到欧洲?
下一个讨论
如何从经济学角度看待「发国难财」?





© 2024-05-11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05-11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