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很年轻时就拥有自己的一套房子是种怎样的体验? 第1页

  

user avatar   nogirlnotalk 网友的相关建议: 
      

在决策时,判断的指南针往“风险”方向偏了几度。

就这几度,改变整个人生。

---------------------

我爸97年的时候,在上海浦东的滩涂地,现在的金桥公园边,给我买了一套70平的房子。那时候房子2400元一平,根本没有升值投资的概念。

那为什么要买房子呢?为了户口。

那时候上海还有蓝印户口政策。为了开发浦东,在浦东几个指定的小区买房,房产所有者可以获得蓝印户口。登记满三年后,转为正式户口。我应该是上海浦东开发政策里最后一批蓝印户口。

那时候浸润在广东改革开放大潮里的我,对户口和房子毫无感觉:户口?我身在佛山,旁边就是广州和深圳,九十年代珠三角的繁华甚至略超上海;房子?广东这里家家户户自己盖四五层的小洋楼,我住公寓房干什么?

现在即使是广东的90后00后也很难想象,九几年时广东开厂、做贸易的狂热风气:那时还是初中生的我们,一个班五十号人,能有一半家里是开小作坊小工厂的。从制衣、造纸、玩具到各类小五金,初级工业门类里,什么都有,什么都做。

家族办厂、乡镇办厂、朋友集资办厂。没有钱怎么办?跑销售呀。我在高中还和几个朋友约好:你们家有钱有厂,管生产;我学好外语,跑非洲卖货,分成。

“大家兄弟,夹份一起捞。以后扎宾士(其实主要指的是奔驰),买大劳(劳力士)!”

大概我对硬件的热爱,就是那个时候开始的吧。

所以当我得知老爸在上海买了个房,搞了个户口,我是没什么反应的。倒是我爸开玩笑式地对我说:

“做生意是说不准的。买这套房和这个户口,将来你倒霉了,至少可以在上海家里蹲着吃方便面呀。”

这句话就像盗梦空间里植入的概念,一直影响我到现在。

--------------------

后来,汇率涨了,美国垮了,欧洲垮了,订单没了,竞争血腥了。原来卖到非洲的货,在不到十年内,从十倍的赚跌倒十几个点的毛利。珠三角的初级加工制造业哀嚎遍野。

我的好兄弟们,完成资本积累的,转入股市汇市;有的做大做强,拥有了壁垒和地盘。但更多的是被厂房和设备拖垮,打回原形,上上班收收租。最惨的一些,借了高利贷,在东南亚晃荡了好几年。

我也只能收起《纵横四海》的心,乖乖去找工作了。

这个时候,那套老房子的威力发挥出来了。

---------------------

我毕业于11年。那时候还没有什么创业的概念,对于大学生来说,进入外企或国企,获得一份稳定体面的工作是上策。

宝洁、联合利华、玛氏、万科、工商银行、中国移动...先按照师哥师姐给的大甲方名单,简历刷一遍;然后福莱、博雅、蓝色光标、奥美、扬罗比凯、盛世长城、智威汤逊...我是学公关的嘛,再把大乙方的名单刷一遍。

这时候有人说:你要不要来互联网公司试试?例如,小米?

互联网公司?

虽然我那时也知道互联网公司有很多新贵很多传奇,但是大学生本身信息就滞后,那时候都觉得互联网公司不知道在干嘛,也不知道怎么赚钱。加上01年、07年都有过比较大的互联网泡沫,互联网公司在很多人眼里就是和“忽悠”、“不靠谱”挂钩的。

“未来,每一粒沙子都会有ip地址。”

再说,那时候互联网的工资也不高,11年还有很多工程师一个月也就六七千块,哪能想象到现在动辄两三万的光景?

“要不,就去体验一把?”

“我还年轻,万一搞砸了,我去上海吃方便面吃一个月,也能找到工作吧?”

就抱着这个想法,辞去了即将转正、每个月8000加提成的信诺公关SAE的offer,来到小米,做一个文案,领每个月6000的工资。

(公关公司一般职位级别是九层塔:AAE、AE、SAE、AAM、AM、SAM、AAD、AD、SAD,中文我就懒得写了太恶心了。

这里评论里有人质疑,说正常毕业生进去应该是AAE,我为什么直接进去是SAE?这里解释一下:我拿下了10年全国大学生公关大赛金奖,当年的评委里有蓝标的谢骏和信诺的曹秀华。他们二位都希望我去他们公司,因为信诺离传媒大学近,所以我去了信诺,并按SAE级别入职。

不要随便用自己的经验套别人,因为你不知道谁是record breaker。话说乐视最年轻的总监记录就是我创的,25岁,我提过?低调低调。)

所以才有了面试时和德哥的经典对白:

“小胖你用米聊吗?”

“没用过。”

“小胖你用MIUI吗?”

“没用过。”

“小胖你用智能手机吗?”

“我不知道,这是智能手机吗?”我掏出个诺基亚E72。

“...没事,你以后会知道的。入职吧。”

----------------------

也是在小米,第一次认识到,原来世界上有种东西叫期权。

“现在每股0.58美元的价格发给你,四年全部兑现。以后涨到多少,就看大家的缘分了。”

这里要感谢雷总,让我学习到了“工资性收入”和“财产性收入”的区别。

----------------------

后来在小米干了近三年,期权还没有完全兑现。虽说陪着小米一路狂奔,亲眼目睹了雷总的加冕与阿黎的豹变。但因为工作内容开始偏向重复,有点心生厌倦。

这时乐视说:我们要开始做手机,你,要不过来试试?

当时乐视其实私下接触了小米的很多员工,开出的条件都相当不错(小米的工资说出来都是泪)。但是14年时,许多老员工的期权都还没有完全兑现,动心的人虽多,但都陷入取舍两难的困境。

我对乐视这个外界一直摸不透的公司很是好奇,心想:就当我上海的房子少涨了两年吧。咬咬牙,放弃了50%小米的期权,去了乐视。

--------------------

在乐视小两年,三观受到了很强烈的洗礼与重塑。贾跃亭成败不论,但在中国商业史上也是个不可绕开的人物。

这时候外部有资本伸出橄榄枝:要不要出来创业,自己试试水?

2000万哦亲。

但代价也很大,最直接的就是要放弃掉乐视所有的期权和股票。这个时候的价值已经不是上海房子涨多少的问题了。

我蹲在家里,想呀想。

“我一直就是打工。我从来没有试过完整独立操盘一个项目。要不试一下,万一搞砸了,就回上海。”

“我英语不错,大学时还搞过留学中介的业务,不至于饿死。”

“干吧。”

于是15年底从乐视辞职,清空手上的期权与股票,开始创业。”

--------------------

创业大半年,黄了。

成功造掉1500万。你说这个光辉业绩要不要写在简历里?

那时候见老同事的脸也没有,5月份辞职,蹲在望京租的房子里打游戏。打着打着停下来呆住:接下来,如何是好?

我第一次开始思考回上海的可能性:房子要不要简单装修一下?上海有些熟络的朋友开的公司,去哪家比较好?

还好,几个比较信任我的投资人和创始人又找到我:年纪轻轻不要犯逃跑主义!和我们合伙继续创业吧!

我想了想,嗯,看来还没到撤回井冈山的时候。

--------------------

现在我依然颇为频繁地睡不着觉,半夜爬起来找出笔纸,一遍遍地梳理产品结构、研发周期、销售渠道、推广节奏。哪个方向?什么功能?多少成本?怎么卖?找谁融资?

有时候在一些节点上卡住,心理一焦虑,又开始担忧未来的变数。脑海里开始凭空想象各种崩盘各种败局,阴沉的气氛一下就上来了。

但是这时候转念一想:

“我上海还有套房子呢!”

“大不了我去教英语、我去做中介,老天饿不死瞎家雀。”

“睡觉!”

--------------------

现在,我当年的许多大学同学已经结婚生子,工作稳定,生活平和。我广东的那帮高中同学里,生娃的比比皆是,离婚的都有好几个了。

我的很多朋友完全无法理解我的创业生活:没有一样东西是可以完全抓住的,每一步都有大量的不确定。在别人已经是老婆孩子热炕头的光景里,我还在各种折腾奔波。

但我不后悔,我知道自己是一个不安分的灵魂。在互联网、在创业这一路所见到的人事物,让我觉得每一天都是新的。

这注定是一条人迹罕至的路。

而人迹罕至的路,有着常人所不知的风景。

--------------------

今年回家时,和老爸吃饭。

满头白发,已经是遮不住了。

老爸在尼日利亚十余年,赚赚赔赔,赔赔赚赚,一直没有大的起色。他常略带愧色地对我说:这么多年,除了当年发财时买的一套上海的房子,别的什么也给不了你。爸能给自己养老,就算给你最大的支持了。”

我当然是一拍胸:“儿子这么牛逼,要你养?你管好自己,钱不够跟我说。”

我的心里其实充满感激。

谢谢你,爸。是你当年的那套老房子,让儿子得以在最宝贵的年轻岁月里,放胆走上自己热爱的道路。




Jónsi 的歌曲《Sticks & Stones》

t.cn/h4iVxb

user avatar   ling-long-19-77 网友的相关建议: 
      

24岁,单身未婚,应该符合要求吧


单枪匹马看房三个多月,看到了符合自己要求又买得起的,果断付了定金。

昨天请了一天假过去把所有手续都办完了


算是完成了自己今年的目标了

zhihu.com/question/5263

【划重点】不是深圳的房


至于感受……

【购房之前】怎么选啊,眼花了……啊啊啊!怎么又涨价了!!

【购房当天】心理:全身大概就剩1000块,的确有点方,说话都没底气

【购房隔天】心理:反正住宿舍吃食堂,身无分文似乎也没啥影响

至于生活质量,生活方式,生活圈子,等交房入住后我再来回答。

对生活最大的影响,大概就是没钱整牙了,sigh






不过好像也不需要男朋友了,整什么牙


user avatar   zanyp 网友的相关建议: 
      

高三,刚满18周岁,住校,我妈叫我第二天早上请假,去办理房产手续,oh yeah,不用上课咯。

第二天早上屁颠屁颠跑回家,直接被拉到一个售楼处,给了我一摞合同,签了N个名,按了N个手印,我爸也在那按,瞄了眼合同我爸占5%,我占95%

我:妈,让我爸一个人签就好啦,干嘛拉我回来?
妈:傻儿子,中国指不定哪天要交遗产税,那时候你要是个low逼付不起税钱怎么办

我:妈,那干嘛不让我占100%?
妈:傻儿子,给你100%哪天你要是low逼到家了没钱用,自己把房子卖了我们都还不知道怎么办

—————————————————————

我就是这么被父母默默支配着!


user avatar    网友的相关建议: 
      

学!

去英国学电影

美国学音乐

澳大利亚学烹饪

新西兰学爬山

法国学酿制葡萄酒

意大利学划船

埃及学如何保护金字塔

非洲学如何保护野生动物

……想学啥学啥,不用怕出国花钱,不用在乎学的东西有没有前途

学完这些把剩下的五千万捐给中国贫困山区,帮助党早日实现2020年全面脱贫目标

然后梦里再要十个亿!


user avatar   hou-zi-ba-ba-91 网友的相关建议: 
      

作为一个过了CATTI一级口译的人,感觉有义务来分享一下经验。负责任地讲,如果说学翻译、做翻译,尤其是学口译、做口译有任何秘诀的话,就是下面这句话:


CATTI一级口译难不难?这是一个小马过河的问题。同样一条河,小马去过觉得浅,小猫去过觉得深,一切难不难的问题,到了最后,都是会不会的问题。就比如,我去考CATTI一级的时候并不觉得多么难,所以过了也并不意外。但如果一个人方法没有掌握,主要靠所谓应试技巧和肾上腺素练习,那可能确实没那么简单吧。根据我的经验和理解,很多人觉得CATTI一级口译难,其实就是因为他们到了考一级的时候,发现考CATTI口译二、三级的那些应试技巧通通失效了。

所以,题主回答的重点会在学习翻译和练习口译的方法。我这里故意用“学习翻译和练习口译”而不是“”通过人事部CATTI一级口译“”,就是因为,考试是末,能力是本



能力是考试的终极目的,不要把考试当作终极目的,这是我一直强调的概念。

世间的各种问题, 大约可以分为道、术、器三个层面。

”道“的问题,有鸡汤成批供应,但有用吗?听了那么多大道理,不还是过不好这一生? 为什么? 因为”道“不亲自经历些事情,是无法真正内化的。在”得道“这件事上,没有鸡汤可以为你代劳,我也不能。更何况,得道后往往就忘言了,这里面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东西太多,唯知己可略叙一二。就比如说,我在这里讲,我之所以裸考过CATTI一级口译(这是真的,我并没有找过真题、也没有看过任何catti辅导书),就是因为我平时勤于思考、善于钻研还特别努力,这样的话除了勉强给你打针鸡血以外,并不能起到实际的作用。

”器“的问题,讲的人太多,都是经验主义当道,也是忽悠重灾区。比如说,在更为热闹的讨论如何过二口和三口的经验帖里,很多人会说你要保持语流流畅,这就是经验主义的东西。当然,这个我觉得没错,因为我的经验确实也是如此,作为一个口译员,让自己的翻译在别人听起来舒服,而不是尴尬,是基本职业素质。

但是,你也会看到一些人说,听不懂你就编,哪怕啥也没听懂,就使劲儿说,不要卡壳就能过。这种话在我看来是非常不负责任的忽悠。我不是说你按TA说的这样去做,肯定过不了。二口、三口的考试空子绝对是有的,尤其是对发音、音质和语流控制不错的人来说。我见过听力很弱,弱到希拉里语速的泛主题讲话,翻译出来意思都相差十万八千里的人,因为语音语调不错,神奇地过了二口。这类人的特点就是明明在胡说八道还一本正经、特别流畅(其实现在市场上很多“混会”翻译也就是这样)。这不难理解,考二口、三口的人多,录音海量,还都是差不多一个意思的,换你当考官你听着也累。遇到声音好听,发音不错,语流流畅的,能给过就给过了,要是一走神,可能你翻的硬伤也就过去了。

如果有人按这样的路子,确实通过了,很可能会觉得翻译也就不过这么一回事儿。未来,在口译学习和练习上,也不再往提高能力上使劲儿,而是在“蒙人”上花心思,还会自己觉得自己口译很不错,难以接受别人的中肯意见。这也就是我为什么说,这样的忽悠,是非常不负责的,我本人是坚决不会给人这样的建议的。因为表面上,TA帮了你一时,其实,是在毁你的长远发展。这样的心态再迁移到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就会让人变得投机取巧,而投机取巧是不会长久的,这句话有点社会经验的人,大约都有体会。我希望看到我答案的人,能够有所警醒,也不枉我在这苦口婆心。这些“器”的东西,一则主观成分太重往往答案见仁见智,二则往往裹挟着并不讨喜的小聪明(就比如让你不懂瞎编蒙考官)。市场上经常有人利用人们对“器“”的问题的疑惑,来吸引眼球以期牟利。类似的标题你肯定见到过,什么20天达到雅思7分啦、学会了这一招再也不怕***,基本都是这样。真正的作用如何,你就看你有没有20天达到雅思7分,学会了那一招有没有走上人生巅峰。很多“器”的存在,就是售卖虚假的希望。它利用了人们希望用最简单粗暴的方法解决眼前最急迫问题的焦虑。但到最后,一定是然并卵。

最简单的例子,你蒙、你编,到了CATTI一口怎么就没用了嘛。为什么? 一是人少了啊,确实考的人少,考官可能没那么疲劳,走神儿少;二是一口的设计,一口题目内容不再是二口那么泛的内容了,很多会涉及一些专业内容(当然不至于非常精,但肯定会有点专业),内容不再是你好我好大家好这种泛泛的东西,瞎编?很可能整个意思都颠倒了。说白了一口内容的设计就是让你编都编不出来,非得你能听懂说透才行。三是传说中的通过率限制(不确定是不是真的),一级肯定比二三级要低啊,那估计考官就不会有能给过就给过的宽松心态,而是能不给过就不给过的心态吧。

所以,我想说,CATTI一级口译并不至于有传说中的那么难。很多人拿它跟二级比,觉得好难啊, 其实就是因为三级可以瞎编而不离谱,二级还算好编,但到一级编不下去了。考二级应该下的功夫没下够,靠点儿小聪明蒙过了,考一口的时候又露馅儿了。所以,同学们,出来混,早晚要还的。有人说,那我不考一级不就完了,我去当翻译,我就混会赚钱呗,也不是不可以,但我肯定不推荐,具体原因请参考我在回答考研想考上外的同声传译? - 知乎 里提到的翻译市场的二八现象,或者看我公众号专门分析口译行业的文章,这里不展开说了,默认大家都听进了我的劝告,愿意努力提高硬实力。

那么我们继续讲如何提高硬实力。这就要回到开头的那句: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这句话是我的座右铭,用在口译学习上再适合不过。细心的同学可能发现,我刚才说了道术器三层,只具体讲了道和器,术还没提。因为术是解决问题的关键,提高硬实力,主要是靠术博观约取、厚积薄发,就是典型的术,它讲的是个策略和方法论的问题。

我们以口译为载体,来讲讲如何博观约取,厚积薄发。博观,很多同学应该能理解,翻译涉及领域很广,所谓的jack of all trades,你什么都得懂点儿。可惜,很多同学把这个理解成了啥都看看,啥都不好好看,觉得自己好像都懂,张口才发现其实了解的连皮毛都不够。

真的想做好翻译,一定要能够快速学习,但快的前提是会学习。会学习要求你有一个学习方法论,遇到一个新领域,你如何着手,如何深入,如何搞清前因后果。如果你这个基本的学习力没有养成,就要快,结果一定是蜻蜓点水,脑子空空。这个能力养成了,别说翻译,你跟我一样,换个领域混,也一样没问题。

那如何养成学习力呢?阅读。我这里说的,不是让你拿小说从头看到尾,看到好看的情节跟着乐呵。我说的是,深入阅读,读你看不懂的书,最好讲的还是你比较陌生的内容。你说书太厚,看不完,没时间,那好,我推荐Economist。很多人都知道这本杂志,好好看了,每篇都真的读懂看透的,恐怕不多。我曾经也混过Eco中文网,上面有很多翻译,都还是文字层面的转化,理解层面的转化还少,而混Eco中文网的大多还都是学习努力认真的孩子了。可见,这本杂志虽然名声在外,真的能读懂其脉络,get到它英式幽默笑点的人,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多。大量阅读有难度的、内容相对陌生的书和文章,这就是博观。

博观而约取,约取是什么呢?约取是深入阅读,磨炼思维,提炼精华。更具体地说,逼自己去理解陌生和未知领域,通过学习这些新知识、内容,慢慢摸索出理解陌生领域的一个方法论,把这个领域核心内容的逻辑链提取出来,这,就是约取。这个这个过程非常的有意思,只要你想,只要你做,你会发现这可能是脑力劳动最有乐趣的一部分了。插一句,其实我想方设法混入了科研圈,也正是因为我通过翻译,感受到了这种思维的趣味,里面包含的这个思维过程太有意思了,具体如何有意思,有点偏“道”的境界,我真是难以言传,真心希望你去试试,去感受一下。我会在我的live里分享我总结出的套路和方法供大家参考,这里不是主要内容,不展开说了,何况展开说全靠码字讲估计我得累死。总之有兴趣的欢迎来听,不来的,也请你一定试试我说的这个摸索办法,因为学习力一旦形成了,你的世界会宽广很多,什么一级口译,不过是顺便,港真

如果说博观约取讲的是输入,厚积薄发讲的就是输出。厚积是什么?其实就是沉淀和内化。很多孩子过了三口就恨不得去市场上接会,把生活过得跟大幂幂的《翻译官》一样。其实真没必要,而且也不太可能。持久和高质量的输出,是需要根基的。你才搭好了半条堤坝,就跑去抗洪,是自毁根基。时代浮躁,不是你放任自己的理由。我学英语多年,从没出去给人做过应试辅导;做到同传,不论给钱多少从不混会。为什么?有人觉得我清高,其实并不,只是我不愿意为了输出而输出,那会掏空我自己。我知道应试是无用功,我不愿意为了几百块浪费时间做于人于己都没有长远好处的事,有这时间不如学习。君子爱财,取之有道,靠蒙骗别人也蒙骗自己赚钱,我晚上会睡不好,费心思坑别人不如全力以赴。这不是道德问题,是利益问题,我为自己好,所以不能为了点儿小钱,把自己掏空,砸了自己牌子,我需要建起足够强大的堤坝,才能经受的住惊涛骇浪的考验。所以我建议,没有厚积,不要忙着出去做翻译,这个市场,不是你做了100次低端翻译就能换来1次高端翻译,做100次低端翻译的最可能结果是你成了个低端译员。同理,自己积累不太够的时候,不要心急火燎上一级,也不要忙着变现,好好打牢基础,不要为了小利贱卖自己的未来。那什么才算厚积了呢?

10w小时定律我这里就不重复了,不知道的同学自己百度。我练习同传口译的时候,练习的录音材料满了一个移动硬盘。基本保证每天做20min的素材口译,比赛考试前期会稍微增加强度。注意,我说的是素材时长,不是我的训练时长。训练素材不要给自己找乔布斯讲话这种大家都看了一百遍语速内容还特别友好的。我说一下练习素材的选择。英到中,用国外学者的讲座,内容都有逻辑有深度。中到英,用辩论节目,最好内容包罗万象,参与者也都是行业专家,有逻辑之外,思维还有交锋。素材语速快一些最好,练反应、练听力。我曾经拿《一虎一席谈》练同传,简直有飞一般的感觉,爽歪歪。这些素材,都属于一边练,一边能开阔眼界的。你的博观约取能力可以在练习这些素材时,得到充分的释放和应用。所谓厚积,其实就是长期高频使用和磨炼你的博观约取能力,用我更喜欢的表达来说,就是应用和加强你的逻辑链拆解重建再表达能力。

厚积到什么时候薄发?其实这都不用你操心。你的水平到了一定程度,你的光芒是遮掩不住的。但为了让你放心,我给大家一个标准吧,就是你去考CATTI一级口译不管过不过,并不再觉得很难。一级口译你来说,不过比二级口译内容更深入、时间更长、中间间隔更短,仅此而已,我觉得从口译来说,就成了。本来嘛,我平时练习的难度强度本来就不比它弱,我为什么要觉得难。

这基本就是我要分享的,有关翻译学习,口译练习的经验。因为是针对CATTI一级口译,英语学习问题基本默认为已解决,没有多讲,如果对提高英语能力还感兴趣的同学可以看这里,在你学习英语(比如记忆单词、练口语、练听力等等)的过程中,你觉得最有效率的方法是什么? - 知乎

我讲的这些,都是摸着良心的。我深知厚积而薄发,这也是为什么,我跨界之后,才开始分享英语和翻译的“术”。因为学习使用英语和翻译学习的“术”,让我摸到了一点“道”,这点“道”,又让我有了更高的,也是更新的起点。现在对我而言,英语和翻译的“术”体系已经基本建好了,不怕大风大浪,随便冲刷。此时来分享,既丰富我自己,可以把这个体系做得更完整和细致,也能真正帮到别人,何乐而不为?

但同样的, 在新领域,又一次博观约取,厚积薄发开始了。这不也是生活的乐趣吗?

关于我的英语翻译学习之“术”,我有专门开live分享知乎 Live - 全新的实时问答通过live,除了赚点零花钱,我希望真的能帮助到一些人,让有心上进的同学不要因为“器”的忽悠走了弯路。我这个人做什么都讲求性价比,不喜欢浪费时间,没有结果因此,如果你选择参加live,听我分享我的英语翻译学习之术,希望你能愿意互动,提前把实际存在的问题发到指定邮箱,让我能有针对性地备课,在live里切实解决问题。

我为什么愿意这样?是因为我今天能跟你讲这么多,也是因为曾经有恩师敲打和指点我。我愿意把这件真正有意义的事情传递下去。

最后还是附上那首小诗,自勉勉人:

你必须拥有很大的福德,

才能遇到那个把你唤醒的人。

事实上,即便你遇到那个把你唤醒的人, 你是否愿意醒也是个问题。

有很多人觉得睡觉更舒服。

有些人找老师并非为了觉醒,

而是为了睡的更舒服。

即便你遇到有伟大证悟的老师,

他也不可能魔法棒一挥你就证悟了。

因此你需要更大的福德,你才能按他说的做。

你需要极大的福德,才会在你的自我被挫伤的时候不会跑开。


想微信公众号接头的同学,微信搜索“草头萃”即可关注,比较方便回看英语翻译相关干货,当然你也可以关注我知乎,看相关答案。当然,最系统的,肯定是live知乎 Live - 全新的实时问答,毕竟live的逻辑架构是由我定,而不是围绕单独问题展开。

下面是接头二维码:


user avatar   you-zi-chi 网友的相关建议: 
      

我见过30多岁,军飞各种理由退役的。就是为了去通航赚钱。

军飞一年20多万,也就比民飞委培的飞行员高一点。其实很合理!

所有的军飞其实和民航委培生(航空公司出钱培养,卖身契还在航空公司)差不多呀,你所有的学费都是部队出的。投入至少5年,1000小时,几百万学费。当然要从后面收回来。

所以很多军飞都觉得手艺练出来,分配的房子到手或者户口转好,子女教育无忧了。开始各种作妖,体检不达标、身体慢性病、闹情绪等,甚至关系还没转出就已经在外面飞着赚钱了。大多40多岁也算是还了部队的情意,两不相欠了。有少数30岁就闹着出来的,确实有点那个。

其实主要是部队不缺飞行员,外面没卖身契的机长一年百十万的眼馋。

我觉得价格合理,飞行员40多岁走不上管理岗位,出来转民航通航,挺好。

部队不养老。


另一种,在部队受委屈,被穿小鞋,家庭照顾不到,长期冷板凳这类情况更多。出来自谋生路很正常。我老板(准确说是租客)是家庭照顾不到,我教员朋友长期冷板凳只好转业回家。


******

回答喷子,

我10年前帮助一些陆航飞行员转到地方,他们现在大概都50岁左右。要么在国网、珠海直、中信飞行在国家建设第一线,要么在各通航公司当总飞。 发挥自己更大的价值比在部队做冷板凳更好,不是么?

我单位现在的老板和教员,同期生,都35岁。也都是部队飞行员专业出来的。




  

相关话题

  在公安局工作是一种怎样的体验? 
  去日本留学是买房话算还是租房划算? 
  怎么样在没有钱的情况下买房? 
  手绘是怎样一种体验? 
  有一个傻逼的导师是种怎样的体验? 
  过敏是一种怎样的体验? 
  女友北京有房,我可能奋斗一辈子也在北京买不起房,我该和她结婚吗? 
  物业费按照面积收费是否合理? 
  在美国黑人区生活是一种什么样的体验? 
  广州有8套房子是人上人了吗? 

前一个讨论
有哪些造型奇特的兵器?
下一个讨论
为什么打仗的时候铁路不怕被破坏?





© 2025-01-27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5-01-27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