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为什么 Netflix 能够做到盈利,爱奇艺却一直在亏损? 第2页

           

user avatar   hui-mou-yixiao-dao-cang-sheng 网友的相关建议: 
      

因为Netflix的用户体验更好啊。

Netflix和爱奇艺的自制剧集质量,有着相当于iPhone和小辣椒质量的差距。小辣椒都死透了,爱奇艺现在还能活着已经是奇迹了好不好。

可怜的中国人民,只能看这些垃圾制造商的东西。


user avatar   water-five 网友的相关建议: 
      

核心问题在于Netflix从刚开始建立就一个封闭式付费生态(无论是租借DVD时代还是流媒体时代都是建立在用户付钱的逻辑中),而中国的视频网站是先有了互联网生态的逻辑即免费获取用户-流量进行变现。Netflix本身走的是就是付费闭环逻辑(虽然财务技巧上采用债务技巧,把影片采买成本分摊10年,随后获取用户-抬高股价这种玩法),用户从一开始就被培养成为内容付费的习惯。而中国长视频格局从一开始大家都是免费获取用户未来跑马圈地的烧钱圈地的互联网思维,用户也已经养成免费的习惯。但是可惜中国的发展太快了,短视频的崛起造成了在流量分发和流量变现上的效率都是降维打击长视频平台。

所以长视频平台传统互联网思维那种跑马圈地的打法已经看不到未来了。但是现在谁也不敢轻易变回纯封闭式付费的状态,所以有了各种神奇的VVVVVVIP的操作,但是VVVVVVIP的操作是一种饮鸩止渴,但是确实没办法。


user avatar   chedaimade 网友的相关建议: 
      

利益相关:2018-2021任职奈飞高级工程师


做为前奈飞工程师来答一下吧。其实我认为最根本的还是网络效应带来的边际成本的递减。爱奇艺的受众市场毕竟只有中国,而 Netflix的市场覆盖全球上百个国家,这导致了同样成本拍摄一部自制剧,Netflix可以把这部自制剧拿到全球上百个国家去播放以吸引用户,而爱奇艺却只能获得中国区付费用户。相比之下 Netflix的投入产出比就要比爱奇艺高很多了。

有人可能会问那爱奇艺如果出海进军海外市场的话,会扭亏为盈吗?我觉得依然很困难。Netflix的自制剧经常能成为全球范围内的爆款,除了其自身以大数据为基础的用户分析画像和对市场判断的强悍能力之外,还有美国做为一个超级大国所提供的强势文化的加成。国际用户更熟悉美式的叙事和文化,这也为Netflix以一本万利的方式将自制剧推广向全球用户提供了方便。


user avatar   la-la-la-la-38-92-33 网友的相关建议: 
      

。。。。嗯,按着网飞内容的标准。。

可能有一大部分在国内都过不了审查。。。或者说。。。就没几个能过审的

就咱们优酷 爱奇艺 腾讯里面的内容丰富度。。也就配值这几个会员钱。。。

没钱也做不了好内容。。好内容也过不了审。。没好内容也没人愿意给会员费。。。

无限死循环???

而且人家面向全世界。。咱们只能面向中国。。现在会员都早就饱和了,除非提高收费。。。

提高收费还有几个人看?上面还有大量雷同的东西。。以电影为例,除了自制的具垃圾的没人看的电影。。。院线大片 爱奇艺 腾讯 上基本都是同步的,要上一起上 要不都没有。。。岂不是买一个就够了。。。

说白了我花会员就是为了少看开头那几分钟广告。。。所以也就价值这么点会员费。。我平时想看的大多数电影和电视剧。。。上面全没有。。我还是自己去找资源。。

要是网飞中国能用。。我二话不说就给钱。。。上面资源量太大了。。


ps:听说最近b站上了老友记,上了一天然后下线了,过几个月再上被改的一塌糊涂,连老友记这种合家欢的评分极高的剧都改的一塌糊涂,还有啥片能上????


user avatar   bluetie 网友的相关建议: 
      

爱奇艺我是月连续订阅用户,好像是15/月

网飞共享零买18.9/月,梯子300-500/年

爱奇艺如果没有热剧基本不进(一年也进不了几次),最恶心的是电视版的叫什么奇异果,和手机版的账号不通用,装在电视的爱奇艺要另外付费,所以在电视上看爱奇艺我还得拿笔记本当播放器用。

网飞使用率很高。

感觉就是:

爱奇艺基本上就是个垃圾堆,在爱奇艺找东西看感觉就像在垃圾堆里挑破烂。好不容易找到了说不定还是阉割过的。

网飞内容水准有保障,基本不浪费时间。手机/电脑/TV保持一致。追剧在家看电视,出差看电脑。

准备把爱奇艺付费停了。实在没啥可看的。


user avatar   sydneyhugh 网友的相关建议: 
      

正好我的美国公司就在奈飞全球市场部的对面,开门就是他们的市场部人员,与他们各级市场部人员也有很好的交流。而国内的视频网站也有业务往来,我们从几个方面来分析一下这个问题。

老规矩:文章比较长,慢慢持续更新。

一、市场

二、基因

三、内容

先来说一、市场:

1、市场规模:就覆盖人口来说奈飞覆盖基本上是全球除中国及俄罗斯以外的全球。

这样的覆盖不仅仅是传输到位,还包括广泛的内容合作。

爱奇艺基本属于中国本土市场。

市场规模不仅仅是人口和地域覆盖,还有收费

如果我们仅仅以标准收费而言,它每年的单个收费用户在120美元。

爱奇艺就是120人民币吧。

那么市场规模的天花板奈飞与爱奇艺相比就大约是30-40倍。市场预期两家公司不一样。现实来说,奈飞的收入也表现出这个预期。

而可怕的并不是这些,而是它的预期增长。

什么意思呢?就是除美国本土用户相对饱和,付费用户放缓的情况下,奈飞的国际付费用户的增长预计双位数增长还将持续5年。也就是说奈飞的持续吸收资金在资本市场上还将被看好。

然而奈飞已经盈利。

爱奇艺在市场规模预期及现实规模上来说,与奈飞不在一个等级的层面上。

它反应在它的市值上:单位 美元

奈飞:市值 1658.07亿,市盈率 34.98

爱奇艺:市值 38.28亿,目前属于亏损。

其实市场很好的反应了这一比较。

2、竞争对手

奈飞的竞争对手都太小了。奈飞2021年的年收入高于北美与中国两国全年电影票房。其它的都在这位巨人的脚脖子。

我们用2021年第二季度的数据来看,VOD用户的市场规模它依然是一家独大,高于所谓主要竞争对手的总和。是第二位亚马逊规模的3-4倍。如果说奈飞还有竞争对手,那么目前是它自己。

2018年与AT&T,华纳及HBO高管聊天关于HBO制作节目数量时,AT&T 的高管基本觉得,如果现在这种速度制作节目,那么死亡是迟早的事。

奈飞在美国本土市场份额有所下降但全球市场的提前布局已经显现,全球市场的增长将对其保持地位形成良性的影响。

因为当这种规模和差距一旦形成,资本市场就会形成马太效应。强者更强,弱者更弱,赢家通吃。

Money do talking most of time.

钱大多数时间是起决定性作用的。

爱奇艺呢?它并没有在哪怕是中国本土成为绝对的主要玩家,收入多元化,客户忠诚度不足,它还需要苦苦的厮杀。说的好听点,它可以多元化经营,说的难听点是收入模式确定性不足。

3、不确定性

继续更新。

其实写到这里我就不大想写下去了。一个内容网站如果政策成为这个网站或叫平台的最大不确定性,我特别想问一句。你是神马样的投资人才会投机呢?嗯,打字打错了,投资不是投机。

当然奈飞就没有不确定性了吗?

有哒,比如俄乌,格格巫就是不确定性。然而它在世界上………那么多国家落地,运营。其实它分散了这种不确定性带来的冲击。所谓的一筐鸡蛋不放在一筐里。当然很多人都有巴菲特的智商,但只有王小二的钱包。你需要有一筐鸡蛋 先。

另外就是新技术新内容新形式的冲击,比如大家都看VR了,都看3D了,或者都玩游戏了。然而这些事的发生并不在一夜之间完成。奈飞骨子里是一家渠道公司,而它又是一家内容制作的:

搭建平台。

嗯……也就是说一手抓着渠道,一首做了个内容制作的平台。这是它总有好节目的保证。另外它给钱比较多。奈飞逐渐减少了别人制作内容的购买,开启了它像个院线一样,发行商给它发行节目。

然后它寄几也制作节目(嗯,搭制作平台),但是自己的节目。这像什么?

传统电视台?但国外属于制播分离的。

像传统帕拉蒙反垄断法前的媒体帝国,院线加内容供给都自己来。

为什么都自己来?购买太贵。

爱奇艺呢?它是一家传播平台(通道),同时是一家永远觉得自己可以制作好节目的貌似的节目制作平台。

入戏太深,当然怪不得爱奇艺,奈何内容太烂,奈何婆婆太多,奈何理科生觉得数据就能变成内容。奈何我家有篮子鹌鹑蛋。当然鹌鹑蛋也是蛋。

谈到此处……你懂得。

二、基因

很多人谈论一家企业的好坏往往忘记了它如何从0到1的。这个部分我觉得大家随便查查百度,谷歌都知道了。

1997年奈飞成立时它是DVD邮寄销售与租赁公司。

它是早期亚马逊业务模式在音像业务方面的一个延续。只不过它多了个租赁。

前段时间回答了一个问题:为什么快递不快递盘片呢?

这里有我一个回答,因为……所以……如果奈飞的这两位在中国,他们就系特了(死掉了)。虽然他们在美国可以邮寄但他们的核心竞争力里面数据科学的背景,和音乐市场的经历和知识让他们的确是拥有草根的敏锐性。

我有的时候考虑一个商业模式是否可行,主要看得是这个模式是否替代了传统商业模式的某一确实的功能。以及这样的替代是否可以得到知识和对应数据的沉积。然后其中一位创始人跑遍很多国家教数学,他应该对国际市场有一线的感受吧。

爱奇艺呢?我们不多说了,它刚开始的数据来自于百度,但百度的数据不是直接数据。90年代我参加过AT&T data mining 的项目。就是我们现在说的大数据。我们做算法,最高峰时一堆PHD,结果是它的数据对于通讯类业务推广有直接的作用,但是其他的项目都变成了PHD的paper,实际作用如同隔靴搔痒。

这我们一定会理解,奈飞到2007用了9年时间进行流媒体播放业务他们积累了多少一手数据资料。当然这期间有付费创新,鸡贼拷贝,还有一堆官司。还有创始人是官二代等等等……

爱奇艺呢?简单多了,是一场资本寻找新出路的骚动不安的心。当然都骚动,但还有点不那么一样。

写到这里我忽然想到功夫熊猫的爹干嘛是支鹅呢?

我们人类是很有趣的。我们是经验主义者,我们趋利避害。这本无可厚非。如果你要看清楚一家企业,你就要去看它的历史尤其是是它从猴子变人的那时刻。

1998年奈飞只有30名员工和 925个内容(title),我们想一下两位创始人会想什么?嗯,怎么来钱?通过什么来钱?当然是获得优质内容呀。所以奈飞直到目前所有的改革都是基于“优质”内容提供者的身份。无论它购买版权,自制剧,都是着眼于内容供给。所以奈飞的用户粘性高,人群广泛18-54岁的主力跨度覆盖人群。奈飞是可以代替一部分电影和几乎全部电视的内容供给商。

我们再来看爱奇艺。它的妈妈是百度。百度是互联网企业,它自己的精髓就是流量。流量获得广告收入,可惜我们形成付费习惯并不久远。那么CPM PPM就是绝对的硬道理。话说回来,当然似乎,大概流量就是喜爱呀?然鹅……比钱包来说哪个更直接,哪个更诚实?普遍认为付费用户是真实流量的1/10,粘度付费用户也是流量用户的7-8倍。

而流量的各种作假和操作远比付费简单的多。所以爱奇艺到目前为止也没有解决注册用户忠诚度的问题。奈飞要好的多。那钱涨起来和掉下去太直接了。所以奈飞的商业模式叫Loyalty program. 爱奇艺?你们自己总结吧。

三、内容

持续更新。

我们普通人来到一个内容平台,我们要看好的内容。那么好的内容如何产生呢?我刚刚已经举过AT&T 数据挖掘的例子了。数据不能产生内容,数据只能产生一个原则,或者叫一个指引更确切点。

我们做了很多数据分析后,最终数据无法成为内容。内容的产生依然是传统的内容制造者。

如果从内容制造者这个角度来说,谁都无法打保票可以提供优秀的内容。就连泰塔尼克当年所有的发行商在电影上映的头几天都写了辞职报告。数据科学家们把数据吹的天花乱坠,最后要让他们写剧本,他们就会很忧桑。而忧桑怎么写,就无解了。

然鹅……爱奇艺的把关者却觉得数据为王。

奈飞呢?奈飞极其谨慎,谨慎到看着要翘辫子才开始涉及内容制作。奈飞真正开始全面进入内容领域的第一部剧是2013年的 House of Cards

奈飞延续DVD销售与租赁的模式一直在购买内容,以至于它的内容投入不但持续上升,而且无法保证新的续约。在2013年奈飞的这种购买暂时版权,再销售的模式因为70亿美元的高额支出,被受到广泛的质疑。直到今天有人还在质疑,奈飞在内容上有个百亿美元的大窟窿。当然我不这样认为,因为1600多亿市值的公司100亿那就太小意思了。而且最主要的在内容供给上它的自制剧开始成为它的主流。 另外它在流媒体的市场地位,让它与发行商的谈判中具有极大的议价权。奈飞几乎凭着一己之力盘活了已经奄奄一息的独立制片这个内容门类。

同时也几乎盘活了所有片场的拍摄场地。2013-14年我在美国可以看见萧条的Culver City, Burbank这些大片场。而进入2016年,这些片场已经热火朝天。从奈飞巨大的收入与制作成本来对比,奈飞的内容供给走上一条良性的道路。这不得不说,美国好莱坞巨大的影视产业基础和潜力。

我想举个不一定恰当的例子,就Kevin Spacey这张老脸,搭上干巴巴的Robin Wright再老辣的戏骨,你让爱奇艺买你的片子,大家都会觉得你脑儿有病。

“侬册那要撮死呀?”

“戏虐月饼好伐!”

继续更新。———

下面评论区有位说,奈飞这种模式在会员扩张以后,极其依赖优质内容,或曰,极其依赖受客户欢迎的内容,不然它就开始倒栽葱,然后就戏特啦。

这种说法,我赞同。毕竟它的商业模式是loyalty program, 也就是对内容付费,内容完蛋,自然完蛋。但我觉得如果我这样聊天,那么还要专业分析干嘛呢?反正你干什么我都能如果,然后我说你戏特啦。

现在我们开始聊内容如何产生的。

在聊奈飞如何制作内容前,我们先等一会,聊聊传统的内容如何制作出来的。

传统内容,美国分电视剧和电影。奈飞显然不做studio 大片,所以这个部分我们就不解释了。它更多的是制作一种类似叫“独立制片的”电影或者与传统电视剧的内容。

在了解奈飞前我先看看它们是如何产生的。最主要是模式方面探讨。当然模式再好,没有专业的人才等于白搭。但一般而言,美国并不缺乏专业人才,因为它对于人才也是全球寻找的。这些都是一个相对概念。

“独立电影”一般是一家或几家专业的电影投资商牵头几家金融投资者对一系列投资在2000–3000万左右的电影进行投资,然后请专业的内容生产商进行制作。它要求每年的产量相对固定7-12部。投资的40%-50%是线上成本(明星,导演,工作人员),然后50%-60%进行线下部分投资。然后进行与发行商的一揽子发行谈判,获得比较高的溢价与话语权。

这里面做的比较好的有“狮门”。

还有一系列其实是studio(大片场)手下的独立制片公司,比如“spotlight”。我们知道院线排片是52州,标准一部独立制片是2000块-3000块屏幕上映,票房收入占整体回收的50%-60%,其它为电视播映权和DVD加网络及一小部分衍生产品。(这个收入模式与studio大片有所不同。所以院线电影实际现在成为这些影片的前期宣传与一部分回收,如果影片票房收入占总成本回收的70%-80%,那么大家可以开香槟了。因为网络与电视版权的销售一定会回本的。加上退税,海外制作,主要投资人的投资大约是影片的25%-30%。其它由金融投资者投入。我们看出主要由专业影视投资人主导的内容制作投资是一个十分专业的细分投资领域。并且有行业系统的支撑,比如专业的经纪公司,发行公司,完工担保公司,行业协会,政府退税,银行抵押。这样形成一个工业体系。而其中最大的玩家是studio,接下来就是这些产量相对稳定的专业投资公司。它们占据了整体内容有效供给的75%以上。

奈飞呢,在这里它扮演一个专业投资人机构的角色。在院线部分它与这些投资机构没有什么不同,但它自己却是网络内容供给平台,我们不难看出,这种模式它的回款速度更快,反馈更直接,资金周转更加合理与高效。另外它还有大量的一手数据沉淀和积累。说白了,它是有所为和有所不为的那么一个平台。

再来看奈飞的网剧,传统的电视节目供应商要经过一个候选季。就是把剧制作出来,给电视台选择,然后电视剧周播,然后通过用户反馈,再进行继续制作与播放。那么这样相对来说判定客观,美国并没有买收视率一说,因为相对法制健全的多,只要还有违规成本极高。一经发现基本清除出行业。这个方式一直持续了30、40年,直到奈飞开启了一次性播放整季的模式。打破了电视的电视剧生产与播出模式。

奈飞整体制作完成一季,然后一次性投入播出。它的好处是如果质量优异,那么对于订阅客户是极大的利好,如果不好就会形成问题。那么流媒体,以及现有客户庞大基数,让奈飞分散了取消叫停制作的风险。这点上来说不能仅仅用大把投钱这样简单粗暴的方法来下结论。因为奈飞在其它诸多内容供给方面的做法也吸收了,传统电视剧节目制作的特点,只不过取消了播出叫停机制。那么如果精算后,我们发现它的成本支出与传统对比也是在安全区间内。但它对冲的数量,不仅仅是以量压人那么简单,还有获得更优质人才的特点。

我们知道传统付费频道,比如HBO大约需要50-100集来满足一个频道的付费运营。也就是最佳要求每周有两集新剧。但如果无法形成优势资源呢?那么它将会是灾难性的,因为它腾挪的机会并不多。另外传统电视把负担甩给了专业内容制作者。那么如果专业人才相对比传统与奈飞会选择给谁制作呢?答案我想是不言自明的了。这也是一种风险的对冲机制。

所以我们在谈论一种模式好坏的时候,可能还需要深入去看,还需要用比较的方法去看。奈飞的高用户年龄段覆盖,多元文化背景的覆盖,使其节目的种类和内容覆盖层级更为丰富和专一,在量的基础上反而内容的指向性更强。

继续更新———

在内容创作的时候,创作者需要极高的自由度,而现在的内容创作在成熟的体系中其整个作品产生流程,立意,阶段创作,融资,生产,宣发,回收,就是一个妥妥的娱乐产品。

这里面就有个遵循产品生产的规律:要管,但不能什么都管,管你该管的,放手你不该管的。

在熟悉奈飞成长过程的人,一定会对一家叫Media Rights Capital 的公司非常熟悉

没错,它就是纸牌屋的投资与制作公司。

奈飞提供了十分丰富的数据分析给予这家专业的内容投资与制作公司,给予产品指引,然后这家公司把指引进行内容制作与选题的指引,选择主创开始制作,融资,直到完成内容。

MRC更多的也在做另外一个转换的工作,就是它们来对数据指引进行产品的需求更清晰的勾勒。最后请来大卫芬奇进行制作。

所以奈飞管它的专业,MRC管它自己的专业,最后创作人员是在一个熟悉的环境里完成拥有专业指引的自由创作。

我们看见MRC是依据奈飞的数据指引来完成创意平台搭建的,而最终的创作者是在搭建的舞台上自由的舞蹈。

这个过程中奈飞的专业一手数据起到的是前期搭建平台的指引,而不是直接去搭建平台。甚至要求我需要什么样的演员,这个流量明星厉害来这个。

爱奇艺呢?可能爱奇艺在市场上根本找不到一家MRC这样的企业。我们看似庞大的内容产业其实是一堆小舢板捆绑组成的大军。连接它们的是铁链和绳索。

在奈飞的成长直至获利的过程中即有模式的成功,也有背后庞大成熟体系的支撑。搭起舞台还是要有舞者的。我看到所谓的煤老板,房地产开发商互联网的编剧梗,其实这些梗表明,都属于看似专业,但并没有去干自己专业的事。

不过直到目前为止,所有的数据指引、分析管理,都还是不能完全代替优秀的创作者。所以奈飞是在渐进的过程中实现相对的比较优势。

最后当我们埋怨爱奇艺不赚钱的时候,谁愿意付120美元的会员费呢?肉太贵了,而其实肉还稀缺,厨师还必须差,因为这盘菜只能卖这点钱。顾客吃过大餐,来到苍蝇馆子还要米其林。老板来碗轮胎如何?

味如嚼蜡,恶性循环。

至于奈飞如何与美国其它流媒体公司比较,不在提问范围,当然基本不在回答范围内。这里其实就是介绍一下奈飞,让大家对看似相同产业窥见一斑罢了。

最后,我从2013年订阅奈飞,近十年后,今年停止了奈飞订阅。因为它的改变不是我要的那盘菜,哪又如何呢?同时我卖掉了我所有的奈飞股票。我可以不看网剧,不玩股票,但我知道我并不是市场的全部。

补充:我发现总有一些人找鸡蛋里面挑骨头


奈飞有各种plan,我就举一个基本的套餐。如果你觉得奈飞不比爱奇艺贵多少,那么你自己去开一篇回答。当聊天陷入无聊时,我就把你拉黑。

还有位说看地图也不就是中国和俄罗斯没有嘛。这类玩意我也一并删除拉黑。你想加个北朝鲜也可以呀。

说实在话技术我是最不愿意谈的,因为没有内容的技术一文不值。

另外说到政策,当然是一个限制的方面,但水平也是真差。难到比阿巴斯还难吗?我看未必。

另外很多下面的评论我就不回答了。比如看好迪斯尼与华纳巴拉巴拉………,和本问题本回答有关吗?能证明奈飞不如爱奇艺?脑回路真是新奇特。


user avatar   blackwarrior-63 网友的相关建议: 
      

审核太严。


其实中国有很庞大的玄幻阅读群体,在起点和晋江最大的读书分类都能看出来。

视频网站如果要赚钱,肯定要走商业路线,在商业娱乐作品里,最庞大最赚钱的就是玄幻类。

历史类受众不少,但是现在不许穿越,所以颠覆性的故事都被限制住了,基本上现在的历史小说都是现代人在古代用当代的思想和价值观产生的火花,没了这个,好题材的小说和剧本凤毛麟角。

除了历史外,就是玄幻类,一般都会有一些金手指在现代,或者异世界,或者修仙届产生的各种故事。

在现今的影视剧里,似乎从没有看过这种在小说里已经烂大街的系统流,所以合理怀疑,是题材在审核的时候被限制住了。

那么少了系统,禁止穿越,现代题材又非常敏感,所有娱乐题材基本已经找不到出路了,只能一遍一遍重复抗日神剧,民国局,古装剧。

尤其现在连宫斗剧都被警告,那娱乐系的能吸引普通大众的东西就太少了。

最近确实也有一些发人深省的好剧,但大众是需要娱乐的,并不是都想看悬疑剧和侦探剧,以及被严格限定的反腐故事。

在动作片不准破坏花花草草,到历史剧禁止穿越,到建国后禁止成精,少了系统流,金手指,娱乐片你还能拍啥?


爱奇艺的利润不咸不淡,其实反应的是在娱乐内容跟不上大众需求的情况下,群众并不很愿意对当下千篇一律的电视剧付费买单,这才是关键。


user avatar   geekon-16 网友的相关建议: 
      

我定了Netflix会员,那种毫无广告,贴心跳过片头片尾,4K高清,杜比音效,以及高质量的美剧大片,那种酣畅淋漓,高清震撼的观影体验让我欲罢不能。

即使二十年前的美剧,比如老友记、生活大爆炸、NYPD等十几季的老片也看的如痴如醉,就算有电影网站可以免费看,然而那种畅快感也让我觉得这钱花的很值。

最近看的《雪国列车》相当好看,那种对人性的演绎,犹如当年的《西部世界》,最近还在追《少年谢耳朵》也非常有趣放松。

我就想问问,爱站有啥能让人割舍不下的?

顺便推荐个N1盒子吧,可以做路由你懂的,还可以跑homeassistant服务来玩智能家居。

还有朋友问好点的设备,补一个吧,上个all in one就好,经典J1900,跑各种服务,家庭多媒体中心,软路由,nas,homeassistant等都可以一机搞定。

如果想搞智能家居,那就关注我,去我的专栏看。

我是 @GeekOn 智能家居老司机,数码领域万金油


user avatar   zhang-xiao-bei 网友的相关建议: 
      

稍微多说两句。

其实华人在海外,尤其是欧美社会遇到的很大的一个问题是意识不到种族的重要性。近代以前,中国基本都是处于一个“国家=天下”的状态。这就导致了很多中国人在面对近现代以威斯特法伦体系为基准形成的“民族国家”没有形成一个明确概念,因而在欧美,尤其是在北美(USA/Canada)这种移民国家里生活的时候政治上十分受挫。

不管你承认也好,否认也罢,一个人在美国的社会认定更多地来自于一个人的种族(race)而非阶级(class).以我们最关心的教育为例:大学录取会很大程度上根据你的种族来决定录取标准,而不是社会阶层,更不是政治倾向。不管家境如何,只要你是亚裔,那么你就有大概率碰到录取标准的歧视问题。

在这个前提下,任何一个有智商的人都能够看出来:在美国这个大背景下,在争取自身(个人/族群)权益的过程中,种族的优先级是排在最前面的,其次才是政治倾向和意识形态。因为大多数情况下你在填表的时候,不会让你选你是conservative还是liberal,只会让你选你是“white",“Asian”还是“Hispanic”. 而事实上,只要一个族群能够意识到美国社会种族优先的前提下,内部的政治光谱不仅不是问题,反而是优势,一个很好的例子就是犹太人。

犹太人在美国有多成功想必不用多说。但是犹太人并没有把自己局限在左翼或者右翼,而是通过在不同政治光谱上的发展,成功的让自己的种族在美国取得优势。说右翼,犹太人里面的一大票银行家企业家大家也有所耳闻;说左翼,犹太人中的囧叔,主持界传奇larry king,喜欢谈笑风生的华莱士等等都是业界传奇。这样他们右手掌控了经济和政治力量,左手掌控了舆论和传媒的力量,最终让族群取得成功。可见,以族群利益为先,则族内各个政见派系均受益;以政见利益为先,则族群分崩离析。

反观以叫兽为首的旧华“精英社会活动家“是怎么做的呢?不仅不去积极组织和联络真正能起到作用的政治基本盘(一个越来越壮大的华人群体),反而主动地去做出例如:损害自己族群的利益以换取一小撮外部政治利益(SCA5),试图不断的分裂族群内部力量(亚裔内部细分法案)等等赤裸裸乃至荒唐可笑的背叛种族利益的行为。这种叫兽,如果不是脑子进了水,那就只能是因为政治觉悟和政治水平实在太差,吃枣药丸


----------------------------


断脊之犬,狺狺狂吠。 一开始看到这篇文章我特别震惊,不单单是文章内容,更重要的作者身份:美国百人会会长及首个法学院院长?这样的人竟然说出如此粗鄙之语?不过回想一下,这倒是解决了我一直以来的疑问。

作为一个在美国各个领域都有杰出贡献的种族,作为一个平均收入和学历都远超平均线的种族,作为一个贡献了马友友,关颖珊,刘玉玲等杰出人才的种族,为什么美国华人的政治地位如此的低下?为什么华人的权益总是受到系统性的侵害和歧视?最重要的是,为什么华人,尤其是旧华人及其后代的自我认同和民族荣誉感低到令人发指?现在看来,这些旧华人中的“精英”“社会活动家”政治水准低到不堪占了很大一部分原因

其实在美国待过一段时间的人都明白,各个族群之间有竞争,有合作,也有斗争。但得到尊敬的条件只有一个:拥有力量。这个力量可以是经济力量,可以是知识力量,当然也可以是政治力量。所以这次大选华人主动出击,参与助选的行为我是非常认同的:重要的不是你站在哪一条队,而是展现能够左右选战结果的政治力量,这才是华人赖以发展的基础。相反,任何一种任凭意识形态洗脑而站队的行为都是政治水准低下的弱智行径。

其实稍微看了看叫兽的个人经历,未免有些可怜他。作为一个数次试图否认和摆脱自己华人身份的“社会活动家”,他的“习得性无助”十有八九也是在成长的过程中一步一步建立起来的。在中国崛起,新华人一步步向前的大背景下,他就像一头曾经被锁链拴住的幼象,完全没有意识到力量的对比总是会转化的,而华人政治家真正的基本盘只有自己。在这种情况下,旧华人的社会认知,一种貌似平等实则歧视的社会认知,只会进一步地被抛弃,最终由新华人引领实现真正的社会平等。旧华人畏畏缩缩的活了一百多年,却连美国这个国家的一点基本精神都没有学到,而这些分明写的很清楚:The land of the free and the home of the brave.

毕竟,大清都亡了,也请你们这些遗老遗少们滚回历史的尘埃里吧。 -------------------

原答案

这个所谓教授才真是把“歧视”二字阐释的淋漓尽致。


user avatar   liu-ang-xing-74-57 网友的相关建议: 
      

哈利波特把伏地魔干死了到哈利波特把伏地魔干死了




           

相关话题

  如何看待爱奇艺会员涨价后,腾讯称「视频订阅价格将跟涨,目前每月 20 价格偏低」?涨价后你还会续订吗? 
  Netflix什么时候会开通大陆网站? 
  如何评价 Netflix 纪录片《诈骗王 The Tinder Swindler》? 
  如何看待爱奇艺《青春有你 3》官宣终止节目录制,取消决赛,网传组团消息不实?粉丝们该怎么办? 
  中国以后会有类似网飞 (Netflix) 级别的公司么? 
  如何评价 Netflix 真人秀《粉雄救兵/改造直男》? 
  如何评价Netflix新剧《李尸朝鲜/ Kingdom》? 
  Netflix的护城河是什么?优酷、爱奇艺、腾讯和它相比差别在哪里? 
  如何评价《奇葩说 第五季》第六期(关于恋爱中出现其他追求者) ? 
  如何评价《甲铁城的卡巴内利》被优酷土豆偷跑事件? 

前一个讨论
如何看待北岛关闭豆瓣评论?
下一个讨论
如何看待瑞幸咖啡盘前大跌超80% 或因COO交易造假22亿元?





© 2024-12-26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12-26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