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大家看过《无问西东》没有,张震饰演的张果果在影片的最后说:“生命意义不在于物质的丰富或成就的高低,而在于你自己的真实;最珍贵的不是物质或者集体,而是你自己。”
1924年,泰戈尔访问清华时的演讲中说到,“你们有什么是可以从自己的民族里拿出来,送给这个世纪的礼物,你必须要回答这个问题,你知道自己的内心,你知道你自己的文化,你们史册里最永久的是什么。因此我竭我的志诚恳求你们,不要走错路,不要惶恐,不要忘记你们的真心和真性。”
这才是真正的教育,教育的首要任务不是传授知识与技能,其真谛在于引导学生自我意识的觉醒!不要放弃对生命的思索,对自己的真实!
同样是在这部影片中,沈光耀(王力宏饰)的母亲对他说过这么一句话:“你不远千里来读书,我和你父亲都没有阻止,因为读万卷书行千里路,本就是人生的乐趣。我们希望你享受到生命的快乐,将来能找个钟意的女孩子共度一生。这也并不是要你为我们开枝散叶,而是想让你体会到为人父母的乐趣。”
看,这就是真实的人生,也是世俗的快乐,世俗有的时候就是这么强大,强大到你生不出改变它们的念头来。
我们每天面对的不正是这样的人生吗?工作中的琐事乏善可陈:每天见一样的同事,听雷同的八卦,做重复的事情。我们由一个个活生生的人,生生变成了一颗颗机器上并不重要的齿轮。于是,只能麻痹自己,自我安慰“大家过的都是这样的生活”。
可是,物质与集体难道比我们自己的“本我”还要珍贵吗?
当我在你们这个年纪,有段时间,我远离人群,独自思索,我的人生到底应该怎样度过?某日,我偶然去图书馆,听到泰戈尔的演讲,而陪同在泰戈尔身边的人,是当时最卓越的一群人,这些人站在那里,自信而笃定,那种从容让我十分羡慕。而泰戈尔,正在讲“对自己的真实”有多么重要,那一刻,我从思索生命意义的羞耻感中,释放出来。原来这些卓越的人物,也认为花时间思考这些,谈论这些,是重要的。今天,我把泰戈尔的诗介绍给你们,希望你们在今后的岁月里,不要放弃对生命的思索,对自己的真实。
——吴岭澜
现在这个充满着“小确幸”与“精致”,陷阱密布的时代,稍不注意,我们便会自我麻痹,被潮流裹挟跌入“真实”的黑洞。每个人都是一颗“真实”的螺丝钉,在“生活”这条流水线上自行运转,被吞噬时间与理想。
正如 @是绵软沼泽 这位小姐姐在回答中所表述的那样,若为自由故、两者皆可抛!对自由的渴望,这何尝不是文明演进过程中的一种理想?吾心安处便是吾乡,理想主义者是最自由的生活主流,自由主义者往往过着最理想的真实生活。
这个时代,有着名为“为你好”的怪物在不停向周围的世界输出自己的价值观;有诨号“反智”的魔鬼在时刻嘲笑别人的严肃、汗水与理想;
这个时代,缺的不是完美的人,缺的是从心里给出的真心、正义、无畏和同情!这个年代,真实与理想并存,就是像金子一样珍贵的东西!
愿这个问题下的每一位知友,坚信你的珍贵,心之所向,素履以往,行你所行,无问西东!
这个问题的答案很清楚。
首先,《华阳国志》对此有很明确的说法——
杨仪自以年宦在琬前,虽同为参军、长史,己常征伐勤苦,更处琬下,殊怨望,谓费祎曰:“公亡际,【吾当举众降魏】,处世宁当落度如此耶!”
既然是“举众降魏”,那杨仪想投的自然不是魏延,而是曹魏。
《华阳国志》的作者常璩出身于蜀中大族,且生长于蜀地,我觉得他大概是从先人那里得到了第一手资料,所以认定“魏氏”指的是曹魏,故而这么写,我觉得常璩的看法应该是可信的。
另外,《三国志》的原文说的是“以就魏氏”,这里就涉及到了“就”的一个含义——
就,就高也。从京从尤。尤,异于凡也。——《说文》
桂馥注:“此言人就高以居也。”
“就”本身有“人往高处走”的意思。
杨仪这里悔恨自己当初没有“人往高处走”,投奔更强大的曹魏,所以才说“就魏氏”,而投魏延显然就没有“人往高处走”的意思了。
综上所述,“魏氏”指的是曹魏,应该没有疑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