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国产动画作品一定要含有中国元素吗? 第1页

  

user avatar   Yumemi-Hoshino 网友的相关建议: 
      

国产ACG作品当然不一定要含有中国元素,但首先要弄明白的是——文化要素到底是怎么体现在作品中的?

举个例子《花木兰》(98版)

迪士尼的这部动画作品,制作精良,考据详实。剧中花木兰的父亲名为花弧,这个名字并非是迪士尼原创,而是出自明代徐渭的杂剧集《四声猿》中关于花木兰的部分,可以说前期准备工作非常充足了。

然而,剧中同样也有怪异的地方,众所周知,花木兰应生活在北魏或隋唐时期,这两个时期面对的北方游牧民族分别是柔然和突厥,但电影却把时代挪到汉朝,花木兰需要对抗的游牧民族也变成了“匈奴”(中文翻译)。

难道迪士尼的创作人员不懂历史吗?怎么可能,他们可是连花木兰他爹的名字都能找到典故的。

实际上,在英文版中,敌人的名字是Huns,指的是“匈人”(就是上帝之鞭阿提拉的民族)。迪士尼作为一家美国公司,它的作品首先考虑面对的是美国和欧洲的市场,对于美国和欧洲人来说,柔然和突厥是什么?在大众认知中完全没有基础。相反,阿提拉和匈人倒是耳熟能详,那么用“Huns”自然是最符合商业需求的,至于花木兰怎么就成了大汉女子,匈人怎么就和大汉打上了,根本是无所谓的。

并且无论是匈人还是匈奴都不会弄成这样的发型,反派的扮相最接近的形象其实是——

傅满洲。

同理,花家的守护兽竟然是“龙”,汉代皇帝住在酷似紫禁城的皇宫里,士兵脱下来带着桃心的大内裤等等细节,都是为了符合欧美观众对中国,乃至对动画喜剧(如果看猫和老鼠等动画,会发现这种内衣太常见了)的固有印象。

故而,花木兰当然是一部优秀的作品,可其中的中国文化元素却只是一个皮相,讲的核心内容还是非常迪士尼动画喜剧+"公主"梦的(在魔发奇缘之前的迪士尼公主作品中,女主角终归是要嫁给“王子”的)。

一个更明显的例子是《功夫熊猫》,阿宝成为神龙大侠,突出的是“他对功夫的热爱”、“他相信自我实现自我的精神”。

而我们认知中的“侠”呢?讲的是“侠之大者,为国为民”、“士为知己(红颜知己也算)者死”。前者更强调“个体价值的实现”,后者更强调“个体和世界的联系”。

阿宝的这个形象,比起传统武侠形象也更接近欧美所熟知的成龙的那套“功夫喜剧”的感觉。

再回头看国内去年大火的《哪吒》,单纯论制作水平和作品完成度,《哪吒》虽然水平不错,但距离功夫熊猫,乃至花木兰都还是有距离的。这样一部作品何以在去年赢得历史性的50亿票房?除了业界力捧,全网热度,国产情怀之外,更重要的是哪吒的内核非常的中国(否则也谈不上全网热度)。

《哪吒》里面有什么?有中国化的家庭观,探讨了“家庭和社会对孩子的成长作用”这么一个超中国,中国到《三字经》开头就是写这些事的议题。

还有自我实现,迪士尼讲“自我实现”,《哪吒》也讲“自我实现”,区别在于,后者多了一层对“命” 的反抗。这个“命”并非是西方语境中的命运,而是包括了命运,权威,社会关系,乃至社会规则的综合体。

“不认命,就是哪吒的命。”与“每一个动物都有无限的可能”,这两句台词我们读来时体验到的亲切度的差异,就是最直观的文化的差异。

再举一个把中国元素用得更融会贯通的作品——《一人之下》。

龙虎山大会篇中,张楚岚和王也在淘汰赛中相遇,两人并不比拼招式,而是端着馒头咸菜,在比武场中间,用“坐而论道”进行精神上的比试。

这段比试中核心的一句话是:“真常应物,真常得性。常应常静,常清静矣”。这句话出自《太上老君说常清静经》,王也用这句话的涵义:“人只有由内自外的清净了,才是真正的清净”,来劝解张楚岚对于探究身世的执念。把历史(古人哲理),文辞(文言文),形式(坐而论道),服饰(王也穿着道服)融会贯通用到了剧情之中。

再再举一个最近的例子《极乐迪斯科》。

这游戏的主舞台,是一个街头小孩都在嗑药,毒品贩卖近乎正规化,大众对毒品并不非常抵触的没落城镇。你让东亚地区的作者放开脑子去想象,他们也几乎不会搞出这样风格的没落城镇,为何?因为东亚地区禁毒禁的狠,毒品的危害宣传的多,创作者天然就不会觉得这种祸害自己和社会的东西会大流行(即使在一个没落的城镇中)。

同理,中国的“大一统情怀”,日本的“物哀”,欧美创作者也几乎不会搞。

文化元素在作品中的运用,并不是说读多少文献,技术文档就能够习得,而是必须要亲身生活在文化氛围之中。

综上所述,如果创作方够强(迪士尼/荒川弘),当然可以用非本土文化元素做皮,去包装本土文化元素的核(迪士尼动画电影),甚至可以从内到外都是非本土文化元素的异域风作品(钢炼),这种作品放之四海都能火,但最能引起本土观众共鸣的,一定是内外兼修,本土文化元素自然流露的作品。

另外,现阶段国产ACG作品面临的并不是这么宏大的问题。

我们现在面临的问题是——绝大多数作品连“皮”都学不好,还有很多作品在既不懂中国元素,也不懂欧美元素的前提下,强行用中国皮去套欧美的核。讽刺的是,这些作品竟然还卖的不错。


user avatar   mei-you-cun-zai-gan 网友的相关建议: 
      

题主貌似是在假设未来,但是我倒觉得这个假设完全没有跳出“现在”的框架。问题不是国产动画作品一定要含有中国元素吗?而是中国元素到底什么?在一种怎样的情况下被分配(distribute)出去?

一个简单的例子,美国动画会不会强推所谓的美国元素,不会,因为美国元素这种东西几乎不存在,如果说有任何美国元素,那就其直接和普遍性无缝连接而言,根本就谈不上特殊性,自然也就不是“美国“元素,而直接就是”世界“元素。在文化资本上越弱的国家越倾向于推出自己的“元素”。而这种元素往往是被强行“发明”出来的。事实上,日本的部分动画因为总要强行设计一些迎合西方观众的情节(武士、樱花、和服,并不是说这些元素不存在,而是它在奇怪的地方被强行使用)而饱受批评家的诟病。日本(很多人)非常认同西方的凝视,以至于在像《七龙珠》这样的漫画中中国的形象很大程度上是从西方的刻板印象里出来的,而鸟山明这样的漫画家绝不是不知道“中国”是什么样子的。这应了那个老笑话:比起我的眼睛,我还是更相信你的话。

同样,中国也倾向于输入这样的凝视,或者三手文化,把日本对于美国对于中国的凝视当成中国的本真模样进行刻板印象再生产。我们可以在无数的国产漫画,某些站的某些视频中,看到这些并不存在于现实中的中国元素。

当然我倒不是拒斥这些元素本身(我倒觉得有些被发明的中国元素单纯挺好看),我拒斥的是生产出这些元素的权力链。所以要真想国漫崛起,首先就要放弃中国元素,不是某个具体的中国元素,而是这个概念本身,只要这个概念还在,国漫就谈不上真正的崛起。


user avatar   wang-di-7-33 网友的相关建议: 
      

国产动画需要的并不是中国元素,而是诚实。

任何创作,最重要的就是诚实。创作者要面对自己,了解自己。在了解自己的过程中,就必须要了解时代,也必须要了解中国和世界。

从结果上说,国产动画中一定会出现中国元素。但是中国元素并不是有意出现的,而是中国作者在创作过程中,自然而然流露出来的。

比如《一人之下》这部漫画,作者米二自己喜欢了解道家的文化,作品中就自然出现了道家的元素。

比如《拜见女皇陛下》这部漫画,作者二云就曾经生活在那个时代,自然就会画出那个时代的元素。

很多人以为是这些元素导致了这些作品的成功,这就是舍本逐末了。

现代人大多数都不用古代人的方式生活,一味追求古代的文化,又有什么意义呢?如果现代中国人看了很多美国电影,日本漫画,创作出来的作品中自然而然会受到美国电影和日本漫画的影响。要作者去除掉这些影响就是不诚实的。

国产动画作品中,出现任何元素都是可以的,但这些元素一定不能是矫揉造作的。


user avatar   HoWondeR 网友的相关建议: 
      

先表明观点:

国产动画作品不一定要含有中国元素,甚至可以完全不含有中国元素。

好了,下面的一堆都是题外话兼废话,想省时间的可以去看下一篇回答了。

我觉得这个提问涉及到两个问题:一是外部元素与内核主旨的问题,二是国别的问题。下文重点讨论后者

从两个角度来说吧:

创作者角度

不排除有些创作者过于在意元素了。先不说对于观众的亲和度与共感,元素只是表面的东西,说到底是为作品的主旨与内核服务的。元素本身不应该成为目的,或者至少说不应该是最主要的目的,主旨本身才是目的。如果仅顾表面元素吸引观众,不对叙事内容及主旨核心加以深究,华而不实、言之无物,明显是本末倒置。

也就是说,无论是为了有着本国情怀的观众而在作品中大量堆叠中国元素,还是为了审美观受到别国作品影响的观众而在作品中大量搬运外国元素,如果内部空无一物,便没有灵魂也没有意义,这样的作品,有点见识的观众都是不会认同的。

但说不定还有很多商业性作品纯粹是为了讨好特定观众而创作的。一些作品只是为了燃而燃,为了爽而爽,通过直接带给观众一种感受而达到娱乐观众的目的,若真如此,那我劝你还不如多去研究研究怎样表现才能让观众觉得更燃、采用怎样的节奏才能不耽误爽点等等之类的问题;另外一些作品针对这样一类观众,他们只是看到作品表面有中国或外国或自己熟悉的元素便已心满意足、甚至是拍手叫好,这样的话我劝你多研究怎么才能把这些元素自然而然、淋漓尽致地体现出来,至少做到这点就需要你对国内或国外文化有一定的积累。

总而言之,所谓的元素和画面、配乐之类的东西一样,除了为内核主旨服务外,最多只能算是加分项。这样看来,元素本身的国别对作品而言更是没那么重要的。

那么下面要讨论的,就是内核主旨的国别问题

然而很多较为宽泛的主题本身在国际范围内其实是有共通点的(如亲情、友情等),根本谈不上就一定是本国的或国外的,至少这比表面元素的国别要难判定得多。诚然,主旨本身或其表达方式多多少少会受文化环境等因素潜移默化的影响,但毕竟“潜移默化”,这些影响可能过于细微或潜在,一般观众是察觉不到的,即使察觉到也不会耽误其产生共鸣。因此,单从主旨上来讲,即使是生活在截然不同的环境中,创作出一部让其他人都有所同感的作品并没有想象中那么难。在做到这点的基础上,表面元素反而更能影响观众的亲和度。这是第一类主题,受众也是比较广泛的。

可同时确实也有这样深度较大或极大的主题,如最近的电影《寄生虫》(这个例子并非动画作品,但我觉得无妨),抛开表面不谈,仅论其主旨就难以让大部分中国观众赞同或感同身受,深入探究会发现其与资本主义意识形态及其他政治经济因素有千丝万缕的联系。说到底《寄生虫》想要探讨的东西是较为深层的社会问题,这与国情有关,中国观众get不到点很正常,甚至可以直接因其反映的社会问题在国内很少发生或几乎没有而将其否定。这样的主题,或是与现当代政治经济、国情密切相关,或是与历史积淀的传统文化、民族文化相关。驾驭这样的主题对创作者的要求是较高的,同时一旦把本土主题表达出来对本国观众的亲和感要远远高于元素本身。这是第二类主题

然而暂且不论受众怎样,我们就一定不能表现国外的第二类主题吗?比如我们就不能写跟资本主义相关的东西了吗?答案是否定的。虽然这样很难做到,但不是不可能。前面说到要驾驭第二类主题对创作者要求很高,因为这要求创作者对该主题背后的因素不仅有大量的挖掘、积累,还要有极为深刻的理解,甚至能窥见其本质(当然能揭示什么本质的作品少之又少,即使有普通观众也看不懂那么高深的东西,在动画当中艺术性或实验性很强,受众或商业性就甭提了)。那么这样的话,理解本国文化所付出的代价总比理解外国文化要小很多,而环境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如果我们当中有极少数人能用作品将专属于外国的主旨表现得淋漓尽致,至少能说明这人对外国文化的理解达到了一个常人难以企及的程度,换个角度想还是很令人钦佩的(而且有了这样的理解也很少会对外来文化全盘肯定或全盘否定)。在此基础上,采用本国元素表现他国主题是难上加难,若说回受众,即使创作者对国内外政治经济文化都有异常深刻的了解,观众也会对作品的表述产生违和感,所以几乎不可能成功。如果有意或无意地表达出了与大众主流不符的政治或社会立场,还会遭受口诛笔伐。

与此同时,采用他国元素表现本国主题也是有不小难度的,也要求创作者对国内外文化的积累与理解。个人感觉,运用科幻、奇幻题材更易于在作品中做到这点。科幻、奇幻题材较为架空,与历史及现状有一定关联但又不一定依赖于过去或现在,从受众来看若放到国际环境下其他国家的观众也更容易接受。

其实就国产动画现阶段来讲,若综合市场、商业化、当前动画创作者与受众的平均素质等因素来看,第二类主题的作品在较长一段时间内都很难出现。别说动画,其他媒介中这样的作品(如《我不是药神》等)都是少数。很多人侧重于甚至是只看到作品的娱乐性,动画媒介更不例外。在这种情况下,能有一定深度、对观众有一定教化都算是很不错的了。所以当前暂且不用考虑这样而带来的国别问题

综上,就我自己而言,无论是从元素的角度来看还是从内核的角度来看,国别本身并不重要。因而对于创作者来说,与其计较国别,倒不如把心思更多地放回作品本身(当然,要确保创作者做到这点,也需要观众的改观,这点下文再说)。而且模仿也是一门学问,也是一门本事。不要太小觑模仿,外国动画自然有很多地方是值得我们学习的,只是不能全盘照搬(某种角度上也不可能做到全盘照搬)。关键在于,我们最怕的是,做自己的东西不会做,学别人的东西也学不好。模仿是一回事,模仿得像不像样又是一回事。邯郸学步,结果啥也没学会,还把原来的东西丢了。我们缺乏的是潜下心来对作品本身的内容、技法甚至是融入作品的文化内涵的探索与研究,无论是国内的还是国外的。

一些创作者在资本的裹挟下,纯粹为了讨好观众或赚取观众情怀而强行显现国别、彰显“他国”或“本国”,结果适得其反:他国观众看不来,本国观众看不惯,谁也没讨好成。

观众角度

这部分我想说的可能要少一些,只是我觉得现在有些观众过于在乎国别了。

《哪吒之魔童降世》上映后,知乎上出了篇文章,直指其并不能算是一部真正的“国漫”,里面甚至指出动画中人物的面部五官更像欧美人的画风而显现其没那么“地道”。暂且不论我国的很多三维动画多多少少受到迪士尼皮克斯动画的影响,“国漫”的定义本身也可能见仁见智,纵使这部作品并不算国漫,那又怎么了?它的技术、它的叙事、它想表达的主旨,哪一个放在国内不是有进步的?它难道不是中国人制作的吗?还是你们觉得这部作品卖情怀而自己受到了欺骗?然而即使假设原作者有卖本土文化情怀的嫌疑,比起作品其他优秀的方面这根本不值一提。传统文化、中国古代神话传说题材确实是个很大的加分项,但如上文所说,也只是个加分项,何况在这部作品里还是众多加分项之一。

不是说不应该挖掘中国传统文化题材,也不是说不应该继承原先中国的水墨动画等等。恰恰相反,不只是中国古代的传统文化题材,现当代都还有很多中国独有的东西值得被挖掘并恰当地表达出来,而如果只发展欧美皮克斯的三维动画亦或是日系画风作画的动画而抛弃我国原有的水墨动画,就等同于抛弃一份本能发扬光大的珍贵的文化宝藏。可若市面上只能看到水墨动画作品,这样的未来也是难以想象的。说白了,就是作品题材等的多元化与多样性的问题。就像日本动画既要有一些轻小说“厕纸”改的无脑爽的娱乐向作品,也要有主旨深入、有所探讨的东西而引人思考的作品等等一样。而作品的多样性就要求观众不完全因其画风、题材等因素的不同而否定一部作品。你可以因为看不惯日系或水墨画风、超级英雄或神话传说题材而选择不去看一部作品,但不能仅因此直接否定作品的全部,甚至歧视类似的作品。本来观众的口味就是多样的,对应的市场上的作品也应该是多样的。

情怀一定是要有的,不能把它看得太轻,观众一定的情怀是有利于促进国内动画的发展的,尤其在现阶段推动的作用完全不可小觑。但也不能看得太重,物极必反,过度的情怀反而不利于作品的创作质量与创作自由,间接影响一些创作者过度侧重于国别而舍本逐末。甚至客观上我觉得,如果将来国产动画能发展得足够好,与其同步培养起来的观众比起情怀自然会更注重质量,等到那时候情怀在其中发挥的作用就会无足轻重,但倒也不会没有。所以现在,与其过度强调情怀,不如对国产动画多一些其他方面的宽容,而不是仅因其“不算是国漫”而否定一部作品。

“《哪吒之魔童降世》代表了中国、代表了国产动画”这种说法也许不假,我们也从这部作品身上清清楚楚地看到了国产动画近年来的进步,可这依旧很难说明国内动画业界的水平有了整体性的提升,孤例难证。现在国内本来总作品数就不多,特别优秀的作品就更少了。将来如果中国动画能发展到现在的日本动画那样,无论怎样的作品都有、都能在世界范围内进行文化输出,并不存在哪一部作品就一定能代表本国、代表本国业界,反而是多部作品共同反映动画产业,那么整个国产动画业界就可能真正达到鼎盛期了。只是仅就目前客观环境、国情来看,这样的愿景现在不可能,将来或许也难以实现。

与上文那句加粗的话完全相反的,是我们不仅能将自己的东西发扬光大、让世人都感受到自己的独特,还能将别人的东西做得更有特色、甚至比他们做得更好。

这大概是国产动画最理想的未来了吧。


user avatar   liu-yu-tao-83-89 网友的相关建议: 
      

不一定。

比如生化危机和寂静岭系列游戏,你去给一个完全不了解游戏业界生态的人玩这些游戏,有几个能发现这是日本人做的游戏?

还有黑暗之魂,死亡搁浅,都是要多欧美风有多欧美风的游戏,但都是日本人做的游戏。

“国产文化产品一定要包含中国元素”这个观点根本就是在限制创作空间。


user avatar   jiang-yuan-77 网友的相关建议: 
      

元宇宙就是大型网游,那些什么元宇宙里的资产就像网游里的装备。

问题是现在还没确定以后谁的元宇宙是统一标准,现在投资根本就不知道你投的这个元宇宙能不能成为标准。

这就好像你现在你想给趁一个游戏火之前先充满氪金以后卖账号,但是你怎么知道哪个游戏会火哪个不会火。

一样的道理,我完全赞同以后元宇宙里的资产会很值钱,现在投资会很赚钱,但是你投哪里啊?你投了Facebook的元宇宙,过两年facebook倒闭了,苹果发布VR眼镜成为元宇宙主导怎么办?




  

相关话题

  如何评价《喜羊羊与灰太狼》官方放出的拟人图?是什么水平? 
  与《哪吒魔童降世》相比,制作同样精良的《白蛇缘起》为什么票房差这么多? 
  如何评价 10 月新番动画《宿命回响:命运节拍》第一集? 
  七龙珠在动漫中的地位怎样? 
  如何看待马云称「音乐跳舞艺术比数学物理重要」? 
  动漫、游戏、Galgame、轻小说中有哪些经典的燃点爆棚的时刻? 
  《数码宝贝》中完全体为什么不是最终形态? 
  北京相声和天津相声在风格和传统上最大的区别有哪些? 
  中国拍的出《英雄联盟:双城之战》这种动画吗? 
  为什么在知乎受到好评的《虹猫蓝兔七侠传》在豆瓣评分还不如《喜羊羊》和《熊出没》? 

前一个讨论
东京奥运会推迟至 2021 年夏天,会给后续产生什么影响?
下一个讨论
三国时期的众人生在今天,谁最爱逛知乎?





© 2024-05-18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05-18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