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用300CC的紫砂壶泡熟普,每泡需要加几克的茶叶? 第1页

  

user avatar   shandabao 网友的相关建议: 
      

1.问题缺乏足够的限定条件,根本无法精确作答,唯一能提供的,是发问者自己找到答案的方案路径。

2.题目中许多对于确定答案的重要条件均未提及,比如:

品饮模式:是一人独饮还是多人分享——大壶不代表不能一个人喝。

壶品特性:泥料、烧制方式与程度、型制、出水速度等等——不是每一把300cc的壶的冲泡参数和表现都是一样的。

茶品特性:熟散茶抑或紧压熟茶?若是紧压茶茶块的拆解度?茶品本身品质如何?厚度、滋味浓强度?茶与茶的差距,和人与人的差距一样大。

品饮者个人取向:最为重要,喜欢厚重浓酽,还是带点茶味的小甜水?喜欢什么都没错,可是,您得说啊……

以上种种都未提供,相当于“猜猜我爱吃啥”一类的问题,答案要么无意义,要么就是玩哏。

能隔空猜出以上参数并定下投茶量的,怕都是半仙之体,能掐会算┐(´-`)┌

3.上述因素,都没有提供(品饮者取向更是难以精确量化表述),那么就提供一个可以供发问者自行找到答案的路径。

阶梯试泡

知乎上99%的涉及饮茶实操的问题,实际上都如本题一样,无法给出解答,但也同样可以通过阶梯试泡自行寻找答案。

先忽略其它影响出汤结果的因素,主要确定两个重要点:投茶量和冲泡时间。

发问者如果经常泡茶,且有以小型制茶具(比如容积在80-100cc的盖碗、紫砂壶)泡茶的经验,那么对于投茶量和冲泡时间一定有自己的常用习惯参数。若以300cc的壶泡茶,首先可将这两点增加50%(原因下述),得到茶汤,根据自己的口味取向进行品鉴,再根据结果对两关键进行调整。

相对而言,不推荐减少冲泡时间的变法,因为过短的冲泡时间会导致茶叶内质析出的不均衡。因此更推荐调整先投茶量。

投茶量调整阶梯为0.5克,冲泡时间调整阶梯为5~10秒(根据原习惯冲泡时间,时间越久,调整阶梯越大),不妨不同的阶梯组合多来上几组,最终找到最为适合冲泡茶品、使用茶具以及品饮者这三方的最优组合。

茶叶冲泡相关问题,自己动手尝试最为重要。旁人既不能代替你的双手,也不能代替你的味蕾。

4.关于大型制紫砂壶,用于茶品冲泡多有两个方向:

①多人品饮,出汤量大,利于分享。

②单人品饮,此时宜用低投茶量长浸泡时间——因为单人饮茶量有限,必须压缩总出茶量。一般而言,单人大壶,适合在有其它事情时冲泡茶品作为辅助,一般总道数在1~3道之间居多,道数越多投茶量越多,根据自己口味调整。

从小型制茶具到大型制茶具,参数的变化必然是非线性的,原因如下:

①茶具内空间增加,茶叶有了更大的舒展空间,内质析出速度和不同内质析出比例都会改变。

②虽然型制增大,但我们注水的时间和出汤的时间也会延长。

对于茶叶而言,有相当一部分(底下的茶叶为主,还有注水和出水的主水路上的茶叶)的浸泡时间是被拉长的,平均到茶叶整体亦是拉长,这也是上文只推荐从增加50%开始。

③大型制的茶壶,往往有更厚的壶壁,其留存热量更多,且散热速度更慢。茶叶自身的散热速度也更低,因此要针对此调整冲泡参数,特别是歇茶时间。否则若连续冲泡,茶叶温度居高不下,会很快掉水。

大壶散热慢,可在冲泡后开盖或欠盖来协助散热。歇茶结果的判断有一窍门:手指肚紧贴茶具底面中央,若仍温热但又降到手指可以数秒按压不会难以忍受的程度,便是歇茶到位了。

这个判定方法对于任何大小的盖碗、紫砂壶冲泡均使用。

歇茶时间,合适最重要,短了叶温过高,茶汤掉水;长了茶叶凉透也会掉水。而且这些均为不可逆变化,无法通过下一次注水和歇茶调整来补救,只能换茶。




  

相关话题

  喝茶最大的健康益处是什么? 
  能介绍下茶叶吗?白茶、绿茶、黄茶、乌龙茶、红茶、黑茶,各有什么特点? 
  一样的茶叶,一样的手法,一样的水,为什么在茶室品茗的味道比在家自己泡的要好呢,真的是因为心境不同吗? 
  领导送一盒茶叶给我,我该怎么回礼? 
  普洱茶存放了 30 年以上的还可以喝吗? 
  能介绍下茶叶吗?白茶、绿茶、黄茶、乌龙茶、红茶、黑茶,各有什么特点? 
  各位知友的口粮茶是什么茶?什么价位的? 
  冬天的时候有什么适合喝的热饮? 
  怎么判断紫砂壶的品质? 
  一样的茶叶,一样的手法,一样的水,为什么在茶室品茗的味道比在家自己泡的要好呢,真的是因为心境不同吗? 

前一个讨论
方天画戟、日本的十文字枪,相比长枪优势在哪里?
下一个讨论
《西游记》第三十一回,孙悟空不守信用摔死宝象国公主的两个孩子是什么意思?





© 2024-06-26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06-26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