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你有幸接触到哪些让你眼前一亮、醍醐灌顶的理念,开始相信一个普通人真的会成长、会改变、会变得很厉害? 第1页

  

user avatar   zhan-yun-2020 网友的相关建议: 
      

物竞天择,适者生存。

看到这八个字,可能会引起一些人的心理反弹。

先不要急,且听我娓娓道来一碗毒鸡汤

  • 问题一:一个智商为50的人,会成长为爱因斯坦,并提出相对论那样的伟大学说吗?
  • 问题二:一个山区的农村孩子成绩普通,能像一线城市同样成绩的中产子弟出国留学吗?

问题一:先天局限性。

普通人和天才的先天局限距离或许达不到100%,但哪怕只有1%的差距,你能达到的天花板,距离天才所能达到的天花板,就有1%的距离。

问题二:后天局限性。

通常情况下,低阶层比起高阶层之间的教育局限性自然达不到100%,但后天学习是累积效应,哪怕每做一件事情的局限性是1%,那么做100件事情,那么累积的局限性可达63.4%。

单纯从金钱的角度来说,高阶层每做一件事情平均能比低阶层多创造1%的财富,100件事情,就是多创造1.7倍的财富。1000件事呢?多创造20958倍的财富。虽然现实之中,财富不可能如此指数积累的。但在财富积累前期,高阶层通过人脉优势,甚至大大超过指数型增长,直到财富走向天花板附近,才会有所缓慢。

那么和“物竞天择,适者生存“有什么关系?

从基因(先天)层面来说,每个人面向从事的各行各业,都会存在一个天花板。这个天花板,无论你做什么都无法打破。例如,你的天花板极限是弄清楚泰勒公式,那么你永远不可能达到陈景润那样的成就。

无论你堕落也罢,励志也罢,你的智商都被随即决定了。上帝不会扔骰子,但他扔的是一片量子海。

上帝对每个人都是公平的,好像没毛病。

所谓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如此而已。

从后天环境来说,现实依旧十分的悲观:

从教育和人脉来说,低阶层和高阶层有时候存在绝对的天堑。甚至一线城市、二三线城市、县城之间,在某些领域也存在极大的差距。

在这个回答里,我曾给了广大梦想清华北大的学子一碗毒鸡汤:

具体分析,有兴趣的,可以去看看。

我这里摘出一些核心的论述:

全国排名前255所中学,占清北总录取人数的71%左右。前200名,占比67%。前一百名占比51%左右。可以看出,255所中学,前100所中学录取的人数站绝大部分,而且占据总录取比例的一半。
这些中学绝大部分都是省会或者地级市的中学,包揽绝大部分的清华北大名单。一般来说,县级别的最好高中即便存在名额,往往只有一两个。人数比例少到这个地步,往往已经不是实力所决定,而是运气所决定。
当然,也有例外,例如全国最牛县城中学,河南省郸城县第一高级中学。这样的县城中学毕竟是很少的,绝大多数整个县都只有寥寥无几的清北名额。
而且还有一个残酷的真相,清北录取还存在大量的特殊招生类型……
例如,2016年的河南。
清北总录取426人【超级中学为郑州外国语学校和郸城一高,分别被清华北大录取55人、44人】其中北京大学216人,清华大学210人。详细如下:
清华大学国防生录取7人,
清华大学定向录取9人,
清华大学专项计划录取32人,
清华大学裸分录取62人,
清华大学保送生录取16人,
清华大学艺术生录取10人,
清华大学高水平运动员录取1人,
清华大学自主招生录取73人,
北京大学裸分录取53人,
北京大学专项计划录取20人,
北京大学提前批录取8人,
北京大学国防生录取13人,
北京大学定向录取2人,
北京大学自主招生录取55人,
北京大学保送生录取16人,
北京大学医学部录取49人。
根据这个数据可以看出,2016河南清华大学裸考录取率29.5%,北大裸考录取率24.5%。总比比例27%。也就是说,清华北大在河南的裸考录取率不到3成。
2018年,衡水中学清华北大录取学生达到214人,但整个河北分数线达到清华北大的只有150人(裸考录取),衡水中学的裸考录取人数占据所有录取学生,也大约只有3成左右。
通过其它省份的数据来看,也大致差不多。按照这个比例来算,排名第100位的中学,裸考录取人数也只有5名左右。当然,这并不绝对。毕竟清华北大特殊招生会对一些学校有偏向,同时也会存在一些中学以裸考录取为主。不过总体来说,大致如此。
所以,如果不是特殊类别的学生,要考清华北大,考高中的目标,即便不是全国排名前100的中学,至少也得进200位。从逻辑上来说,进入前500位的中学都有概率考上清华北大,但后面的中学裸考上线的名额基本上只是偶尔能有两个左右,竞争无比惨烈。
如果你是非特殊招生对象,你所在的县里没有前100的高中,或者几年下来县里都没有人考上清北,那你就得进入市或者省会的重点高中。
如果你有实力进入排名前100以前的超级中学,你以为就完了吗?
没有!
不说超级中学,一般重点中学,都存在什么实验班、火箭班、尖子班、精英班、特尖班,虽然名字不同,但大同小异。都是把最优秀的学生集中在一起,很多学校在高中三年,都会存在晋升实验班的机制。
虽然普通班也可能存在考上清北的,但寥寥无几。毕竟死活不进入实验班,或者空前超长发挥的人也微乎其微的。
如果你进入的是普通班,你还得长期保持班级前几名,得到进入实验班的名额。
但你进入实验班还没有完,你必须得长期并稳定地保持在一定的年纪排名内。如果中学平均裸考清北录取人数是10人,那么平均都得考进10名以内。如果实验班有好几个,那么你在你班级内,都得长期是前三名的存在。
当然,高考的时候,还不能发挥失常。
好了,现在可以制定你的阶段性目标了:
中考——全国前百中学——实验班——班级前三(年级前十)
现在,你能找到你的自己的位置了吗?
你的初中,是在一线城市、二线城市,一般省会城市,还是三级城市,四城市,甚至只是在县城、村镇里?在你所在的省份,全国前一两百的中学都有哪些?再不济,也得前五百的中学。
那么,你所在的初中,有几个名额能够考入那些中学?
这里你可能会发现一个吊诡的事情,哪怕一些县城最好的中学,几年时间下来,即便学生再努力,遇到智商再高的学生,依然都没有考入清北的名额?
为什么?
虽然也有省会名校吸收一部分学生,但这只是一个很小的因素。
主要还是在于:师资、学习环境、学校文化、竞争压力。
所以要入清北,进入全国前百(至少前五百)的中学,是必经的一条路。如果你的初中没有上那样高中的名额,你永远都不可能考上清北。如果你成绩足够优秀,家庭条件也足够好,应该立即转校。要在一年半的时间之内,加大提高成绩,考入相关的高中。即便考不进去,缴纳择校费都要进去。
如果都不具备这些条件,那只能悲观地宣布“死刑”了。
哪怕你潜力再大,你能考上清北的概率,都无异于中头等彩票。(嗯,至少还不是不可能,毕竟偏远山区也有考入清北的。)
退而求其次,选择其它985或者211也可以用类似的方法分析。
其实,我想说的是——
对于一些县城的优秀学生来说,如果家境条件不足,父母也从来没有去省会级城市的想法,从一出生开始,清北就注定只是一场永远不能实现的梦。

其它领域的天堑,和教育天堑也是一样的道理:

接下来大家再来看看这样的数据(我曾经根据2018年国家统计局的数据分析):

国企、事业单位等从业者:

做到前10%,月薪资可达15K+;做到前20%,月薪资可达题主的提问标准10K+。(经过计算,符合二八定律)前40%为8K+;60%的人,薪资平均水平分布在4.5k~8k这个区间,而且分部比较均匀;20%薪资水平为3.5K;收入最低的10%为2.5K;有5%收入仅2K。(在非私营单位,还只有2k收入,有人中枪了吗?)

私营企业从业者:

必须做到前10%,薪资才能达到月入前1W;(符合一九定律。)20%的人薪资6.5K+;中位区间60%人数薪资为3K~5K。有20%的薪资,低于2K。甚至有5%薪资在1K左右,这一部分应该大多数属于三四线城市的最低薪资标准。

全国平均国企、事业单位月入一万符合二八定律,为20%。

全国平均非私营企业一线城市(北京为例)月入一万比率,高达60%~70%。

全国平均私营企业月入一万符合一九定律,为10%。

全国平均私营企业一线城市(北京为例)月入一万比率接近二八定律为,20%-。

全国平均农村月入一万比例,为5%-。

综合全国所有从业人员的平均情况,则勉强符合一九定律10%-,粗略计算估计为8%左右。也就是说,全国范围内,所有的从业人员里,每12个人里面有1个人月薪高于一万。值得说明的是,一线城市非私营2个人就有一个人月薪一万。私营企业,则5个人中有一个。全国城镇平均数,则是10个人有一人,农村则二三十人有一个。

2018年底全国农村贫困人口1660万人,贫困发生率1.7%,农村低保对象1903万户,3520万人。城镇内974万失业人员。

如果说你和天才原本具有20%的差距,然后天才在社会资源上的分配又比你多20%,那么你和天才的差距已经达到44%。然后你认知局限性,在选择就业的时候,选了比天才少收入20%的行业。那么,那么天才的收入是你的1.73倍。但现实中的例子,永远是更加的极端,人家可能直接空降成了你的领导。未来三十年,你和高阶层的天才相比,可能已经差距了100个中产。

即便是国企单位:

  • 信息技术,前70%,月入1W。
  • 金融行业,前60%,月入1W。
  • 科研,前50%,月入1W。
  • 能源行业(电热气),前40%,月入1W。
  • 文体娱乐,近40%,月入1W。
  • 卫生等社会工作,近40%,月入1W。低于文体娱乐。
  • 教育,约前35%,月入1W。
  • 交通运输,前30%,月入1W。
  • 公共管理社会保障等,前30%,月入1W。稍低于交通行业。
  • 租赁和商务,约前25%,月入1W。
  • 采矿业,20%出头,月入1W。
  • 批发零售行业,20%,月入1W。
  • 房地产,20%,月入1W。低于批发零售。
  • 制造业,近20%,月入1W。
  • 建筑业,前15%,月入1W。
  • 水利环境,前15%,月入1W。低于建筑业。
  • 居民等服务,前15%,月入1W。低于水利环境。
  • 住宿餐饮,前10%,月入1W。
  • 农林牧渔行业前10%收入只有8K,保守估计前5%,收入才能达到月入1W。

毒鸡汤喝到这里,可能已经毒得半死不活。

最后再稍稍吃一点解药吧。

作为成年人,相信绝大部分的人对自己学识认知,对自己的情商智商,都是有一点点的逼数。当然,情商太低的人,可能对自己的认知会有一些不足。可以向身边的信赖的人,参考意见。

在自我认知足够的基础上,搞清楚自己大概的先天性天花板,例如你学习绘画,上限可以达到冷军那样的,还是最多只能当魂画手?

当你选择了一个领域,那么你得首先想清楚,自己在这个行业的局限性,这个局限是你能改变的还是不能改变的。如果你已经是一个成年人,因为生性纯粹而不能或者不愿长袖善舞,所带来的局限性,往往是很难改变的。一些心灵鸡汤,不负责任的鼓吹此类“情商”。为什么打引号,因为但凡对情商有一定了解的人,都应该知道“心机”和情商风牛马不相及。

从出生到三岁左右的生长经历,往往能决定一个人一生性格的绝大部分。后天“纠正”主体性格,去达成某种目的,无异于拆掉一辆保时捷918,用原装材料改成劳斯莱斯。例如一个生性木讷而专注的人,他可能永远不能得到高官厚禄,但他也可能就是数学界的陈景润。你强迫陈景润变得长袖善舞,只能毁掉一个人。当然,你的保时捷918适度的改装,或许陈景润变成了华罗庚,或许也没有问题的。

作为社会人,各种各样的性格,总有合适的领域去发挥,而此领域的劣势,在彼领域很有可能就成了优势。

至于能改变的局限性,通常是后天学习所带来的。尤其是在10年内,甚至3年内,1年内,甚至只需要一个月就能通过学习就能改变的局限性,都应该积极的去改变。

例如,你本身运营微博很成功,然后现在打算运营公众号了,难道不应该去积极学习公众号的运营技巧吗?这本身是真的可能通过短期学习成功的,但真的人人都能做到“职业化”的去学习的吗?

非不能,实不为也。

为什么很多成功人士,跨行业进入了一个完全不了解的领域,也能很快成功?仅仅依靠的是以前的资源、人脉吗?

不难发现,成功人士如果必须去涉足一个领域的时候,他们首先会通过学习把这个领域先吃透再说。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这不仅仅是兵法。

如果没有通过学习改变局限性的能力,哪怕马上天降馅饼,你有一个升迁的机会,你也难以胜任。

比较过去二三十年,中国新增了10万亿万富翁,其中有很大部分人是纯粹的白手起家,由普通人真的成长、改变、会变得很厉害。

这足够励志和鸡汤吧?

但过了这个村,没有这个店。

他们已经站在了金字塔的上面,他们的后代大概率也在上面,后代的后代也在上面。你想要成长在亿万富翁,随着社会的发展,你的难度会指数型的增加,直到社会完全僵化,然后你的后代付出生命的代价——革命。

本来最后想要给一点解药的,结果好像这解药更毒了。

实在是抱歉,最后再送几句话:

适者生存:你现在活得好好的。

物竞天择:你终究活不过百年。

找准方向,顺应性格,存优去劣,通过不断的学习创造,突破环境局限,拓展视野,虽然不至于让百年人生符合每一种成功价值观,但你至少可以让生活过得更加的美好。毕竟,你有幸生存在中国。虽然国家依旧存在不少需要改进的问题,但至少,相比起很多国家,中国底层的是真的可以通过努力,达到中产的天花板上限。

当然,整个中国,总有98%的人,做不到这一切。

其中有19%的人做不到这一切没有关系,他们有个好爹。

那么,你在哪里呢?




  

相关话题

  上课听不懂还坚持去上课是否有意义? 
  你有幸接触到哪些让你眼前一亮、醍醐灌顶的理念,开始相信一个普通人真的会成长、会改变、会变得很厉害? 
  自己的自控能力很差,找不到解决方法怎么解决? 
  在知乎,追逐流量和输出内容,哪一个才是对的? 
  对于一个文化水平不高的30岁女性,有什么提升自己的书籍推荐吗? 
  你所知道的最优秀的段子手是谁? 
  采铜、李笑来、万维钢、刘未鹏、雾满拦江等人的各种方法论和认知论是不是一种新的成功学? 
  现代人的心理承受能力为什么这么差? 
  如何改变不甘于现状而又不思进取的状态? 
  如何利用7个月的产假来提升自己? 

前一个讨论
为什么写了七万字了一直无人问津,真的写的很差吗,开头确实不太好,二十章附近好了许多,写得怎么样啊?
下一个讨论
哪一句古诗词最让你充满动力,心潮澎湃?





© 2024-06-25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06-25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