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为什么不能把核弹送入太空,绕地球飞行,需要时直接令其下来打某个国家? 第1页

  

user avatar   yu-jing-zhi-lian 网友的相关建议: 
      

做人留一线日后好相见,脑壳疼,这种想法,你凭什么觉得就只有你能这么干?冷战时候美国和苏联两家都是日防夜防对面的核武器,最极端时候核导弹都处于警戒状态,你把核导弹送到太空时刻准备着对你自己有啥好处么?核武器最好的用途就是不用。。就连吓人也不能逼得太紧,我们国家对核武的承兑是,放弃首先使用核武器(让其他小弟也放心放心,就是再怎么作人家也没必要发展核武器),你真那么做人家不觉得你吓唬人是觉得你真想用了,这么做只会让那些无核国家勒紧裤腰带作死也要发展自己的核武器。闹到后边你有啥好处?全世界人人都有一两颗核弹头,连恐怖分子也有了。核武做外高冷用途就让他放在最后手段使用,别当把弓箭一样随时都要射出去一样。

中国爱好和平这面旗帜要抗住。但有些东西不光是嘴说的,行动上也要配合。别把别人都当傻子。


user avatar   kuang-ye-biao-che-na-po-lun 网友的相关建议: 
      

许多人可能不知道,中国曾经认真的考虑过这种方案,它就是东风6部分轨道轰炸导弹系统。

FOBS(fractional orbit bombardment system的简写,中文名:部分轨道轰炸系统)不同于普通的弹道导弹,它更像一种携带核弹的返回式卫星。先把核弹发射到近地卫星轨道上,再择机攻击,理论上可以把核弹头投放到地球任何角落。

但是因为研发难度太大,东风6最终下马了……

世界上第一款列装的部分轨道轰炸系统是苏联的R-36-O(北约代号SS-9 FOBS型)。



当时美国的预警雷达主要部署在靠近苏联的阿拉斯加方向。所以苏联打算利用它把核弹送到极地轨道上,然后经南极上空迂回到防守空虚的美国南部,出其不意地撕碎美国反导体系。

另外轨道轰炸导弹还有一个好处就是给了决策层反悔的机会。因为这类弹头可以伪装成卫星环绕地球飞行一段时间,如果所谓“核战争信号”只是一场误判,可以悄悄让轨道轰炸弹头坠落在无人区回收,能降低战略风险。

但是随着美国反导网络的日趋完善和导弹突防技术的进步,FOBS的突防价值已经非常低了(毕竟打轨道固定的卫星要比打有机动和隐身能力的分导弹头容易)。而且因为它容易和卫星混淆,反而会引起新的误判。所以美苏在战略武器限制谈判中就把它禁掉了。

至于在轨道长期部署核弹头,最大的阻碍是可靠性。

1978年,携带核电池的苏联海洋监测卫星“宇宙-954”(隶属于反制美国航母的“神话”卫星系统)突然失控,最终坠落在加拿大,放射性核物质散播到近5万平方公里的区域内,引起了全球性恐慌。由此造成舆论对核航天器的极度反感,甚至差点影响后来的“卡西尼”土星探测计划。

另外,核弹头是有寿命限制的,部署在近地轨道的核弹头一旦过了保质期,该如何回收?回收时万一砸到居住区怎么办?

所以各大国尚不敢把核武器长期部署于太空。



user avatar   d-c-m 网友的相关建议: 
      

今天有一条新闻在欧美产生巨大的反响。

多家外媒报道,我国在八月份试射了一枚超音速导弹,这枚超音速导弹在击中目标之前,以低轨道环绕地球飞行了一圈,展示出超强的全球打击能力和突防能力,这种低轨道在轨攻击模式让美国情报机构感到十分震惊和意外。

根据金融时报报道,五名熟悉该导弹试验的美国情报人士透漏,该导弹是复合型导弹,由长征火箭助推进入地球低轨道,然后在地球低轨道如普通卫星一样在轨运行,当接到攻击指令进入攻击目标上空时,该超高音速水漂型(hypersonic glide vehicle)导弹才加速进入攻击模式,然后准确的击中目标。

美国情报机构对这个导弹的攻击能力表示非常震惊,而金融时报的分析师也指出,该枚超高音速导弹是又一个美国低估中国军事实力的一个例证。

美国麻省理工中国核武器战略教授,Taylor Fravel表示,这种可以在低轨道运行的超高音速导弹可以携带核弹头,这种导弹的飞行线路和机动性让其非常难以被追踪和摧毁,而这种核突防能力可以让美国现存的反导体系无用武之地。

上个月,Frank Kendall,美国空军部长,也提到中国正在研发一种具有压倒性优势的太空武器平台,这种太空武器平台可以像卫星一样长时间在轨,并在任意时间向地面发射导弹,实现全球无死角打击能力。这种武器系统跟冷战时期苏联计划建设但是没有能够成功实施的“Fractional Orbital Bombardment System” (轨道轰炸系统)有类似之处。

他表示:“如果中国成功建立了这种轨道轰炸系统,那么他们的导弹就不需要使用常规的洲际导弹的弹道,也就可以成功的规避美国(根据常规洲际导弹设计)的导弹预警和防御系统。” (If you use that kind of an approach, you don’t have to use a traditional ICBM trajectory. It’s a way to avoid defences and missile warning systems)


北美防空司令部司令,Glen VanHerck将军也在一次会议中指出,中国的这种杀手锏低轨道超音速武器对于美国的威胁有三个:

低轨道在轨,进入攻击状态之前,可以换绕地球运行,让美国在东亚的第一岛链和第二岛链的雷达和其他预警反导设施陷入无用之地。

  1. 低轨道在轨,进入攻击状态之前,可以换绕地球运行,让美国在东亚的第一岛链和第二岛链的雷达和其他预警反导设施陷入无用之地。
  2. 多样灵活的弹道设计,理论上可以让超音速导弹从南极方向“绕远路”攻击美国本土,而美国的防御体系主要针对原苏联设计,主要击中在东西海岸和北方,南方空虚。
  3. 如果轨道轰炸理念成功,那么在目前的三位一体的核威慑体系之外(陆基、空基、潜射),还将加入太空一极,变成四位一体,美国传统的优势地位可能受到冲击。

这三个威胁将极大的削弱美国本土对中国核武器的防御能力,以不对称方式削弱美国的核武库优势。

VanHerck将军指挥的北美防空司令部,是一个由美国和加拿大共同组成的军事机构,成立于1958年5月12日,作用是由美加两国作北美地区空中的联合防卫。总部位于美国科罗拉多州第二大城科罗拉多泉的彼得森空军基地,主要设施则自1963年起设在科罗拉多泉近郊的夏延山综合设施。夏延山也是传说中末日核战争爆发,美国总统和军政要员的核避难所所在地。当然,冷战之后北美防空司令部最有名的,还是每年圣诞节追踪“圣诞老人”的传统

当然,美军最近一直很“谦虚”。美军,特别是海军和空军,已经变成全世界最大的“中吹”。这一方面是因为反恐战争退潮之后,美军必须重新树立一个全球竞争对手/敌人。如果没有“大恶魔”,那么宝刀神剑的地位自然会大大下降。另外,美国在全球建立了多个军事同盟,如果没有敌人,那么老的如NATO,新的如AUKUS这些军事同盟就没有存续下去的理由了。没有任我行,还怎么组织“五岳剑派”?


另一方面是美国最近的财政情况不佳,军费增长非常缓慢。2021年预算,军费增长仅有3个百分点,还不足以充抵通货膨胀。这种情况下,美军各军兵种跟国会老爷们要预算,就必须大讲敌人多么武器先进,如果不投钱,马上就要被敌人超过,“养寇自重”式的伸手要预算。如果国会老爷们不给钱,那就跑到媒体舆论上炒作一下假想敌的高科技,让不愿意拨款的国会老爷们变成美国人民眼中的里通外国的“美奸”,面临选票压力,哪个议员还敢不掏出支票簿?

当然,所有这一切的基础,都是我国太空实力的不断增强。如果天下太平,那么我们在太空建立的就是庞大先进的天宫空间站。如果要来“新冷战”,那搞搞下边这种在轨系统自然也是情理之中。


user avatar   ncc21382 网友的相关建议: 
      

非常非常不切实际,似是而非并且落俗套烂大街的想法,比那个巴铁还华而不实风险大。

因为轨道力学、地球自转等的限制你无法让核弹悬停在赤道以外的纬度。而赤道附近有多少重要目标?且即使要让核弹悬浮在赤道上空必须去地球静止轨道,地球静止轨道高35,786千米,从那么高下落到地面毫无突然性又要几小时,足够时间准备预警拦截我想不出有啥必要。现实可不是科幻里一离开大气层就失重悬浮飘着的,而是需要公转的速度或者说角动量去抵消引力,不然会掉下来。

要覆盖全球的话只能放在大倾角轨道(包括太阳同步轨道),类似间谍卫星。而地球自转和天体力学的关系导致在这样的轨道上重返一个地点需要4天左右(参考美国的KH11间谍卫星)而不是转一圈的一个多小时就能再次飞过(除非在赤道)。

如果你下达打击命令时核弹不在所在区域需要等几小时甚至一天以上等轨道运行到目标区附近怎么办?那只有像铱星甚至SpaceX的星链那样部署几十颗甚至成百上千颗确保目标附近始终有核打击卫星飞过

你花大钱部署了成百上千颗核打击卫星后需要打击时却只能调动过顶打击目标的几颗,好比你有一个师却均匀分布在全球各地,其中随时能上前线作战的只有一个班其余的得等轨道运行到位才能打无法集群突防饱和打击。加上你核弹一直在天上飘众目睽睽下毫无保密性可言,需要你核弹打击的对手肯定也会监控防范,可能在局势需要你核打击前就抢先动手了。

还有核弹卫星可不像铱星或者星链卫星那么轻巧,成百上千颗核弹卫星组成的核打击星座部署组网就要几年了,期间潜在对手会放任你慢慢往投送放核弹吗?且这是全球性的,其他国家都会不安不满会用各种方式阻挠,所以恐怕夜长梦多。毕竟没人喜好别国核弹不停从脑门上飞过。另外这极其昂贵的成本也会严重占用影响其他方面军力甚至政府其他财政投入把自己拖垮。

此外无人值守的卫星被黑了瘫痪甚至接管打了自己的风险更大,美国在讨论海神导弹后续的三叉戟潜射导弹时考虑过无人遥控发射筒秘密部署在海底需要时遥控发射,结果论证下来风险太大而还是搞了俄亥俄级弹道导弹核潜艇。

所以核打击卫星完全是童话,不实用。价格高昂风险大、突防能力低(同样的钱同时发射几千枚弹道导弹更猛更快)。一大堆缺点而毫无优点,顶多只有装逼吓人的意义。


user avatar   AssistantEngineer 网友的相关建议: 
      

鉴于一些人不是很清楚基本的概念,误以为卫星是悬浮在卡门线以上的热气球,我在这里简单介绍一下星下点的运动,结合下面的三个视频,相信题主和各位读者能够更直观地理解“把核弹送入轨道并不像想象中的那么方便有效”这样一个事实。

单颗卫星星下点轨迹 https://www.zhihu.com/video/1231626684312195072

单颗卫星星下点运动情况(蓝色为SSO,黄色为60度倾角的LEO卫星,两颗卫星轨道高度均为500km),过高的高度会增加再入所需时间,同时增大再入消耗,因此对于以对地打击为目标的天基系统,部署在低轨比较有效。

同一轨道面部署6颗卫星 https://www.zhihu.com/video/1231628593215406080

上面的视频演示了在同一轨道面上(500*500km*60°)均匀部署6颗卫星的情况。

6个轨道面的星下点轨迹 https://www.zhihu.com/video/1231630119632314368

这是均匀部署六个轨道面的情况,在这种情况下,即使每个轨道面均匀部署6颗卫星,其有效覆盖能力也依旧有限,可以说,如此大费周章部署星座,最终的实战效果仅仅相当于1-2枚ICBM。(多数ICBM命中最大射程内目标所需的时间小于1小时,相比之下,类似视频中的星座针对同一地区的每个攻击窗口间隔也差不多是1小时)因此,其本身是否像一般人理解的那样“难以拦截”、“难以预警”,对于已经拥有洲际导弹的国家而言,它是不是足够有吸引力,相信有一定航天基础的读者都可以自行判断。



看有人好奇就再补充一句,视频我自己录的。仿真用STK11,录屏用了N卡自带的功能,剪辑用的达芬奇。


user avatar   she-hui-ke-xue-19 网友的相关建议: 
      

本来不应该判这么重,无良媒体煽风点火。


user avatar   sunshujian 网友的相关建议: 
      

开源代码没啥可评价的。

但对RISC-V的生态有何影响还得再看,简单说把risc-v带入Android生态,就给risc-v的应用提供了不小的应用场景,但是还不清楚相关的工具链的成熟度。新闻上Android studio/NDK已经支持了RISC-v的交叉编译环境,但还不知道成熟度如何,这些实际上都会对选型有影响。Google对Android的性能调优做了很多工作,也有不少工具,这些东西何时开始支持risc-v也比较重要。

理论上RISC-v依赖Android生态,对Google是好事,但毕竟Google利用GMS还是控制了相当程度上的Android生态,当年号称不作恶的谷歌还是利用开源方案包装了一个半开放系统。依赖Android的任何厂商实际上都面临华为之前的问题。华为被迫选择了HMS之路,但其他中国厂商呢?

我觉得是时候由中国厂商联合比如欧洲或日韩厂商推出一个绕开GMS的,真正开放的andriod生态了。


user avatar   sishibatian 网友的相关建议: 
      

哦?毛熊和鹰酱同年同月同日死的愿望要成真了?

加油。




  

相关话题

  原子弹下到底有没有冤魂? 
  就目前的中国而言,是否应该发展民营航天,有何前景? 
  世界上第三大核武器国家是哪个? 
  9 月 4 日我国成功发射可重复使用试验航天器,有怎样的意义? 
  为什么有空间站的前苏联无法登月? 
  美国人能进入中国空间站吗? 
  假如有国家研发出碾压核武器的超级武器,世界的格局会变成怎样? 
  如何看待美军在科索沃战争发射31000颗贫铀弹?对当地人群和生物有什么样的危害和影响? 
  为什么有空间站的前苏联无法登月? 
  都说原子弹是算盘打出来的,这些前辈们到底在计算什么? 

前一个讨论
笔记本需要带一个耳放吗?
下一个讨论
如何评价「选耳机 X 水月雨」联名出品的X-01入耳式耳机?





© 2024-05-09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05-09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