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万小时理论是"刻意训练"一万个小时。
是你去寻求难度稍高于能力的挑战,及时获取反馈并有意修正。
在舒适范围内不停打转一万个小时,意义不大。
拧一万小时螺丝钉是成不了工程师的,最多成为经验丰富的螺丝工。
别人拿冠军,是因为在训练场花了上万小时,不是赛场。在赛场上混一万小时那是养草皮的。
100小时差不多可以认真读两本学术书籍,或者2本工程实战经验手册,一万小时是200本。
针对某个领域的100个热门问题,读200本书,从该领域的绪论读起(就是某专业大一的介绍性教材),读书的同时记读书笔记。每读10本书,就去看看这100个问题,但不回答,只整理思路。200本书读完,开始回答100个问题,你在这个领域要是不成为知名科普回答者,那就真是知乎瞎眼了。如果你讨个巧,把10000小时平分到2-3个专业,很可能你写出来的不是知乎科普,而是有一定科研参考价值的跨领域资料整理了。
普通人大学四年,扣除假期、逃课、娱乐、找工作,谈恋爱,上课和自修的时间也就1000天,一般不会每天学习10小时。一万小时都足以你从头换一个专业,而且是在大多数学校学到基本满分那种。这个积累用来应付实战不够,用来搞科普,换几万粉丝,绰绰有余。
你问1万小时知乎答题为什么成不了大V?因为知乎并没有一个“怎么在知乎打字最快”的问题啊。
一年也就8760小时。全年无休息,每天8小时答题,也不到3000小时,而这显然是不可能的。连营销号都不可能。
如果拿出这三分之一的时间答题,怎么算是超重度用户了吧?也需要十年才能凑满一万小时。
而知乎是2010年推出(当时还是邀请制),2013年开放注册,今年是2020年。
所以我不认为知乎真有人答题超过一万小时。
如果真有账号达到了这个数字,就算他答得比较烂,光靠存在感也应该让其知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