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大一想出国留学,该开始做什么准备? 第1页

  

user avatar   xiao-bi-kuang-sheng 网友的相关建议: 
      

出国留学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我认为越早准备越好,因为其中的GPA、语言考试、选校等都需要我们从大一乃至大二做准备,我就是大三才确定留学目标然后开始准备的,虽然还算来得及但个人觉得有点仓促了,总之向你周围的学霸看齐是没有错的。

下面结合我个人的经历来分享下美国留学的相关流程和时间吧。

个人背景情况

先介绍一下我个人的背景,我本科就读于中国人民大学英语语言文学,第二专业是国际政治专业,曾经在UC Berkeley以及剑桥大学上过暑期课程。

个人申请条件GPA成绩3.8分,托福成绩111分,其中听说读写分别为30分、25分、27分、29分等 ,GRE成绩为336分。

申请的项目主要有University of California的San Diego MIA,Columbia University的MPA,University College London的IPP,Harvard University的MPP,University of Chicago的MPP以及UCB的MPP等,其中拿到了前三个项目的offer,被后三个项目pass,通过综合比较和衡量最终选择了,University of California的MIA项目。

申请前的心路历程


现在回想起来,申请前的那些经历可以说是跌宕起伏了,具体说来跟我本科所选择的专业与学校有关。

阿拉作为一个土生土长的上海人,从小成绩不能说名列前茅吧但总体表现还是非常不错的,结果高考填报志愿的时候阴差阳错来到了离家千里之外的城市,而且所选择的专业还是英语专业,这对初入大学的我而言是非常不理想的,因此大一上学期的时候基本上是在一个很消极的状态下度过的,另外我选课的时候还选择了高难度的微积分C,其实这对我们文科生而言是完全没有必要的,微积分C对我来说真的不容易,因为考试的问题好几次还把我难为哭了。

后来在多位学长学姐的指点下,我明白了以后不论就业、读研还是出国,学分都是非常重要的,经过消极的第一个学期后我又满血复活重新振作了起来

老祖宗诚不欺我,努力真的就会有丰收哦,经过奋起直追,我在大二、大三以及大四的整体表现还是非常不错的,一个是体现到了GPA成绩上,另一个是我还拿到了好几个奖学金,其中包括国家的奖学金,我想这些也是我申请成功不可忽视的因素之一吧。

说了这么多,我想告诉大家的是不管你给自己制定的规划是就业、考研还是留学,都要早早做好打算,制定一个目标就想方设法地去实现。既然决定出国那么就要努力在学习、活动、实习以及科研上做出一定的成绩,这样未来申请的时候我们才会更加胸有成竹。

大三可以是我人生以及学习生涯的一个重要转折点,这一年我下定了出国的决心,明白了接下来的奋斗方向与目标,说实话我觉得这个时间点决定出国留学确实是有点晚了,但好在一切还来得及。

促成我决定出国的经历主要还跟我当时在校内的实习工作有关,作为英语系的学生我志愿在我们大学的国际交流处服务,在此过程了解到了不少学校与海外高校的交流项目,随着深入地了解与接触我对这些海外项目越来越感兴趣,受此影响大三的时候我就选择了新西兰奥克兰大学的交换项目。

在奥克兰大学学习期间,我感觉自己的思维与视野更加开阔了,潜意识里我更加喜欢他们的学习模式了,开放兼容、批判性思维、自主学习并存,这点相对于我们国内来讲还是有一定优势的。

其实当时我还在就业、考研以及留学之间纠结过一段时间,就业的话本科出路实在有限,考研的话难度系数还是有的并且专业也只能局限于英语方向了,转念一想出国留学选择一个好的项目也不失为一个最佳选择。

彼时我明白,出国留学是关乎一生的大事,有了前车之鉴我在专业项目选择上变得非常慎重起来,在选专业的问题上就花费了不少时日。

考虑到自己不喜欢英语专业以及未来的就业状况等,所以转专业是我唯一的出路了。那么选择什么专业呢?

当时受一些前辈的影响,我曾经考虑过教育类别的专业,而且我之前的实习经历也有跟教育行业交叉的部分,算是对教育行业有一定的了解。

当时几位师兄告诉我,教育类的专业比较容易申请,而且拿到名校offer的机会相对来说会大很多,我确实有些心动了,但教育类专业未来就业门路有限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而且我本人也没那么热爱教育类的专业,犹豫再三我还是选择了不讲究,我要给找一个最优解,免得以后回想起来的时候会后悔。

天生爱挑战的我,一直有一个职业梦想,那就是去国际组织工作,加之当时我的第二专业恰恰是国际政治专业,所以经过深思熟虑我最终将MPA, MPP,MIA类的项目作为最终申请目标,而且这样的选择也比较契合我个人的口味以及未来的职业目标。

不管怎么说,就目前的感受来说我对自己的选择还是比较满意的。所以我建议大家选择专业的时候要结合个人背景、爱好以及就业等因素,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好了,选择出国以及MPA的个人经历就介绍到这里了,接下来我再跟大家分享下申请前中后的相关经验吧。

申请准备

  • 个人科研与实习经历

通过前面的描述,大家都知道我前期把申请准备的重点都放在了学习成绩上,单纯从GPA、语言成绩以及入学考试方面来讲这种思路是没有问题的。但想要在申请美国研究生项目上更具竞争力,科研实习也是非常重要的,但这恰恰是我的薄弱环节。

大三以前,我的科研实习经历还非常有限,数得上的也只有以前拿过的小创三等奖,还有就是跟朋友们以前搞过的一个科研基金项目,说实话这些经历对于我的申请来讲没有有什么实际的意义,再说到实习经历,在大三之前我的实习经历等于白纸一张。

所以,为了弥补科研与实习方面的空白,大三开学之后,我也一直有意识地朝着这个方向努力,大三努力争取的国际交流机会让我获得了科研与实习两个方面的经历,也为以后的申请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细细数来,大三一年加上大四上学期我都在国际交流处进行实习,一年多的经历还是蛮丰富的,除此以外我还应邀参与了一个有关留学生就业政策的科研项目,并且还有幸在某核心期刊上发表了论文。

关于个人科研与实习我要给大家提一点忠告,那就是要注重质量而非数量,在保证我们成绩的前提下要注重有价值的科研和实习项目,比方说你如果长期在一个志愿者机构担任核心职务,那么绝对比你的同学在某个公司短期打杂更具竞争力。

估计不少同学想知道获得科研经历的途径,我认为可以试试以下方法:比如说认识的某一个老师刚好在搞科研项目,大家都可以积极主动地向老师提交申请,通常来讲老师们还是比较乐意带同学们的,如果能加入到类似的科研项目,同学们发表研究成果和论文的可能性还是比较大的,当然这基本上要靠自己完成。我认识的不少朋友,或者保送研究生的,或者申请出国的,通过参与科研项目的方式都大大增加了成功的概率,因此我个人是比较推崇这种办法的。

  • 标准化考试

有关语言考试和研究生入门考试,因为英语语言文学是我的本科专业,所以不可否认在应对托福和GRE考试上我占据了一定的优势,托福考试第一次就取得了111分的成绩,但山外青山楼外楼,强中更有强中手,跟不少大神比起来,我这分数就很一般了。

所说我第一次考托福的经历吧,当时其实也一直在刷CET考试,所以我想干嘛不趁热打铁连雅思一起考呢?因为准备不够充分,我觉得这次考试能刷到6分就算很优秀的了,结果无心插柳柳成荫,第一次考试就得了6分的成绩,经过分析我认为自己在听说写等方面的表现还算差强人意,相对而言分数都还可以,但是如果听力能做到准备充分的话我自认为还可以更高,跟我们英语系的大神们比较而言,我这个分数真的一般般了。

因为雅思成绩的官方有效期是两年,我大二时候准备的有点早了担心申请时过期的问题,而且当时有不少前辈建议我最好准备托福,他们认为一方面接受托福的学校和项目较多,另一方面托福的难度要比雅思低一点,基于此我也就选定了托福考试。

接着大三上学期刚结束,我便在新西兰参加了第一托福考试,说实话这次的准备依然不是很充分,当时就想着反正后面还有时间多刷新几次,先实战一下积累经验看看再说吧,但再一次因为幸运的降临,我第一次托福考试试水还算成功,拿到了111分的成绩,其中阅读30,听力25,口语27,写作29,我个人还是蛮知足的啦。

借此机会,我分享一下个人的一点小经验,通过交流和了解得知,我周围不少在国外考托福的朋友基本上在分数上都会有一定优势,特别是英语语系的国家如英国、美国以及澳洲等,同学们主观部分的得分往往会较国内高一些,而且托福雅思等语言考试在我们国内还存在压分严重的问题。

如果不够细心的话,有些规则只有在申请的过程中才会知道,比如有的美国项目要求托福口语要达到25分,这对不少英语系的同学来讲还是比较有挑战的,另外我们国内的雅思口语成绩跟国外的托福口语成绩也会有显著的差别。

我们再说说研究生入学考试,因为我选择的是GRE,所以在此就只说GRE了。GRE考试一定不要抱着侥幸的心理,脚踏实地日积月累是非常重要的,这也是我第一次试水失败的经验之谈。

GRE的考题类型中,除了写作其他都是客观题,因此我认为即便是出国考试也没太大的意义,我的第一次GRE考试是在国内,因为当时准备不够充分,单词积累是在有限,同样也是抱着试试看的态度,果然呢种瓜得瓜种豆得豆,不付出是不会得到乐观的成绩的,我第一次GRE考试只拿到了不到325分的成绩,且verbal以及quan方面都不太理想。

一点小建议,准备考试的顺序应该是GRE第一,然后托福第二,为什么这么说呢?

我觉得GRE比托福更难且需要积累的知识比较多,如果你的GRE阅读部分做得比较好的话,托福考试也就不在话下了,这样我们还能节省出来一部分精力去做别的事情,岂不是很好?

说说我考GRE的经历吧。记得我把第一次GRE考试时间安排在了大三的第二个学期,理论上来讲还有充分的时间去做准备,然而因为我个人做事比较拖沓,考试前一个月才变得认真起来。并且当时我的暑假安排的还有国外的课程,时间更是少的可怜,所以只能临时抱佛脚突击学习,在那段有限的时间里,我强迫自己每天掌握至少200个单词同时把滚动式复习法作为主要学习战略,然后在临近考试一周的时候模拟了两三套真题,也是在做真题的过程中我发现自己之前的复习方法和记单词的方法都效率都不是很高。因此,根据个人惨痛的革命史我建议大家,刷题和记单词一定要做到两手抓两手都要硬,我说的题主要是真题哈,千万记住不是别的什么题哦,刷真题才是最省钱最有效率的事情。

另外,关于真题,有一些专门的网站上收录的有历年的真题,但是可能是要收费的,同学们想要获得一些免费真题的话就要多想一些办法了。

还记得考试那天,在考场门外我还在做最后的努力,至今依然记得很清楚,我把list上的单词当作了突击重点,嘿嘿,结果没想到list上的单词作用这么大,考试中果然碰到了不少哇,经验之谈我认为倒着背效果还是蛮喜人的。

关于GRE考试最后说一句,及早打算及早做准备,给自己留够刷分的机会,然后放平心态戒骄戒躁,我相信大家都能刷出优异的成绩。

交换经历

除了上文提及的为期一年半的奥克兰大学交换经历,出于推荐信套磁的目的,我后来又选择了加州大学伯克利与剑桥大学的暑期学校,并且选择了跟自己研究生项目密切相关的课程,以此增强个人的竞争力。

对留学申请有过深入了解的同学们都知道,相对于出国做交换生而言,出国参加暑期课程的价值并不是很大,但对于我个人而言却是最好的选择了,其实我下定决心出国留学基本上大二都已经结束了,当时心里很没有底气,一方面怕交换项目影响辅修,一方面怕影响保研,所以因为自己的优柔寡断后来我也付出了不少时间和金钱上的代价,直到大三确定好了自己的留学目标一切才开始走上正轨,但时间上真的不能算早了,想要提高竞争力只能参加暑期项目了。

因此,我建议同学们要及早确立出国计划,如果你在出国的事情上还处于犹豫不断的阶段,但有条件的情况下还是尽力去参加交换项目吧,其实它对我们辅修以及保研并没有太大的影响。

从我个人实际情况来讲,所参加的各个暑期交换项目还是非常有价值的。相关的暑期交换项目既是我们在国外学习生活能力的证明,同时也能够帮助我们拿到优秀的推荐信。

在暑期交换项目上,我建议大家要想方设法去表现,尽力拿到高分数和推荐信。

说到推荐信,我还有几个经验之谈,具体如下:

首先就是课堂上的表现,建议大家在课堂上积极主动,踊跃发言,通过优异的表现不断加强在老师心目中的印象。

其次,课后多跟老师沟通与互动,除了课堂上加强在老师心目中的印象,课后多跟老师交流也是十分重要的。那我个人的经历来讲,比较碰巧的我的暑期教授有一次来我们国家交流的机会,得知消息后我便积极联络他,跟同学们一起招待他并志愿做他的旅游向导,一来二去大家交情还算不错,所有后来当我表现出想让他做推荐人的意思后,他毫不犹豫地便答应了并主动帮我写了推荐信,所以我觉得这个思路大家也可以参考一下。

另外,暑期项目相关的课程成绩同样非常重要,这些都可以作为我们推荐信和个人陈述的一个亮点,同样能够增加我们申请的成功率。

当然,以上只是我提供的一点经验之谈,不保证一定能成功,但大家可以尝试做一下,然后推荐信能否成功其他就随缘了。

就我个人经历来说,其实也找了好几位暑期导师寻求推荐信方面的帮助的,但最后成功的只有两封,不成功的原因也不是只在我一个人的身上,比如有的老师就是比较高冷,或者他的教学任务太重了没时间做推荐信一类的事情,有的可能有的老师就是不想帮忙等,不管怎么说尽人事听天命吧,毕竟成功的可能性还是有的。

申请中相关事宜

  • 文书材料

申请前的相关事宜准备妥当后,接下来便是申请中的相关事宜了,该阶段最重要的便是网申以及文书材料了。

说到文书材料的准备,我给大家的核心关键词便是一个“改”字,因为留学申请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都是一次全新的经历,大家都是一边探索一边修正,然而因为语言以及经验等方面的原因,依靠一己之力去完善相关的文书材料还是有一定难度的。

我本人一直在admitwrite平台做导师,接触到过各式各样的文书材料,说实话相信不少同学的文书材料肯定都是经过多次雕琢与修改才提交的,但明眼人一看便存在用词、语法以及含糊其辞不明就里等方面的问题。

从中,我认为写得最好的无论从用词还是语法方面来讲都没有什么问题,但却不懂得如何巧妙地凸显自己的优势与亮点,因此我觉得想要让自己的文书材料锦上添花,寻找专业的人士与机构也不失为一个选择。

要判断你找的人或者机构是否专业,我觉得大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衡量:

首先,这个人是否有海外名校的申请及就读经历,这是最基本的一条要求。
其次,这个人是否是你同专业或者同方向的,只有满足了这个条件他才能够有目标有重点地帮你修改文书材料。
最后,这个人是否有留学背景,没有实践就没有发言权,只有具备留学背景的人才能够设身处地恰如其分地去帮助我们。

而我们Admitwrite留学平台恰恰具有以上特质,这个平台可以说是由众多海外名校留学背景的学霸共同构成的,常青藤名校,英国G5等,从某种程度上来讲,我们平台也集合了各路大神的留学以及申请经验,所以他们对相关院校及专业有着更为深刻的感触和更为深入的了解,所以他们的指导基本上就相当于留学咨询行业的顶级水平了。

就文书材料的修改而言,我个人认为admitwrite的专业度和服务态度还是挺赞的,提前试改以及30天不限次数修改算不算留学界的一股清流?

文书材方面,英美国家招生发最不喜欢的便是流水账一样的文书了,但似乎不少申请者都会踩进这样的一个坑

美国院校招生的时候比较在意的是其招录对象是否跟专业项目相匹配,匹配度非常关键。

具体到我们的文书材料中,我认为不管你罗列再多的事迹与内容,都不如一件跟申请项目相关的事迹,所以申请材料中要尽量找那些与项目相关的事情去写,这才是招生官最为在意的。

大家想一想招生季的时候,可能有的招生官要审核数以千计的文书材料,他们的时间和精力毕竟有限,所以文书材料列举重点是非常重要的。

一份有价值的文书材料最起码要让招生官明白你的经历、优点与长处等,还有一点就是你能为所申请的项目与学校带来什么,而那些那些千篇一律的范文或者流水账式的文书都是被招生官PASS的对象。因为文化以及语言差异等原因,我们国家的申请者很多都不擅长这类的文书,因此都是在反复的修改中定稿的。

再有一点就是,大家在准备文书材料的时候要看清楚每个学校和项目的要求,因为每个学校对文书的具体要求是不尽相同的,可能有的学校还会有附加要求。就拿我所申请过的学校来说吧,哥伦比亚大学的MPA项目有public service essay方面的要求,芝加哥大学的要求比较多,所以文书也要根据学校的要求进行准备,切忌千篇一律。准备哥伦比亚大学的essay时,我因为经验不足,没能够明白招生官的主要意图,essay写出来效果非常不理想,如果同学们遇到类似的问题我觉得最好还是咨询专业人士吧。

  • 网申注意事项

网申涉及到不同的网申系统,对于第一次参加网申的我们而言,稍不留神就可能出现这样或者那样的细节性失误,而且有些注意事项只有请教那些申请过的前辈或者专业人士我们才会知道,还是以我个人的网申经历为例,曾经导师告诉我注意事项的时候,她说推荐信要通过不同的电脑和网络上传,具体为什么我也不清楚但照做就是了。

网申之前我建议大家还是多多关注和学习网申的相关信息和注意事项,凡是亲力亲为,努力把关每一个细节和进度,当然有什么不懂的再咨询专业人士就可以了。

另外,网申除了需要我们递交各种申请资料外,可能有的学校还会有机器面试的要求,所谓机器面试就是校方设置一些面试问题,然后系统里随机弹出某些问题,要求申请者根据这些问题进行回答与讲解,通常时间设置在一分钟内,而且没有重新更改的机会,我所申请的哥伦比亚大学的MPA项目就有这样的要求。想要让你的机器面试表现更好一点的话,同学们私底下就要多做功课了。

比如可以去一些论坛上刷刷历年的面试题库,当然了因为面试题目众多,刷到一模一样的题目几乎是不可能的,但大家至少可以在大范围内有一个基本的了解,遇见同类型题目的时候知道怎样作答就行,而且这也可以缓解下我们的焦虑感。

相对于机器面试,有一个词叫人工面试,我所申请的项目中都没有人工面试方面的要求,如果非要提一些建议的话,我希望同学们别紧张,保持平常心即可,另外网上有不少面试经验大家都可以借鉴一下,还有模拟面试的平台,大家可以按需尝试!

关于网申的最后一个问题,敲黑板划重点ddl非常重要哦,因为时差的缘故ddl会出现延误的现象,我曾经遇到因为错过ddl一分钟而导致提交失败的案例,所以最后一步同学们一定要再三确认一下自己是否点了提交的按钮,一定要再三确认哦,不然我们努力了这么几年岂不都白费了吗?

等待期间

经历过的同学们都知道,等待录取结果的过程无疑是一个煎熬的过程。

因此我建议大家申请要尽早,另外英国有部分学校出offer的时间比较早,大家都可以提前申请的哦,最起码争取到一个保底的项目也是好的嘛,比如在导师的推荐信下,我11月就率先拿到了UCL项目的offer,所以等待的过程中也就比较心安了。

另外我觉得再怎么焦灼都是没用的,还不如趁等待期间做一些有意义的事情,具体有哪些有意义的事情呢?比如你取得了什么实习经历、荣誉以及成绩等都可以继续提交。

有的offer等待时间确实比较漫长,继我11月份拿到UCL项目的offer后,接下来过了一个春节都没有等待什么录取消息,别的通知或者信息啊也是没有,当时我一度就非常绝望了,但是接下来的几天我便陆续收到了ucsd的offer,紧接着便是哥伦比亚的offer,当然也收到了个别项目的拒绝信,最后经过慎重考量我选择了ucsd的项目。

对于我的最终选择,当时周围的朋友有点不理解,众所周知哥伦比亚大学是世界名校,而且相对ucsd来说哥大的综合排名也比较靠前,但我为什么选择了名气相对较弱的ucsd呢?

事实上,这是我在专业导师的指导下做的慎重选择,虽然ucsd的综合排名不如哥大,但专业排名还是比较靠前的,而且我留学的目的就是为了拿绿卡和找工作,美国的HR似乎更看重专业排名,工作导向性非常重要,项目的就业率也非常重要,对不对?

另外,我们上文中强调的match也非常重要,综合地理位置、气候、学费花销、就业等多方面的因素,我认为ucsd的项目和自己更匹配。其实,细细想来,在做申请前的准备工作时我给自己的最终定位和选校就是ucsd的项目,功夫不负有心人啊,嘿嘿。

好了,以上就是我出国留学的完整经历了,希望能够帮助到每一个关注我的同学,最后祝每个人都能拿到最match的offer。

导师背景
UCSD(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San Diego)全球政策与战略学院国际事务硕士,中国人民大学文学学士,主修专业英语语言文学,辅修专业国际政治。
研究生申请方向为国际事务、公共政策、公共管理,收到包括UCL,哥大,UCSD的硕士录取,专注以就业为导向的留学申请。
目前在两家国际NGO实习,拥有丰富的公共政策类专业申请经验。


user avatar   tang-xiao-yu-54-47 网友的相关建议: 
      

双非能申请英国的G5吗?

当然可以。

英国G5名校确实非常重视申请人的本科背景,但这毕竟不是对申请人唯一的衡量标准,所谓取长补短,若是申请人其他方面和申请学校切合度高,能够弥补本科背景上的不足,那么通过申请是非常有可能的。

我本科是在宁波诺丁汉大学读的,不是985名校,也不是211的,但校内却有很多学长学姐都通过了英国G5名校的申请。

这在很大程度上激励了我,让我看到了双非背景申请英国G5名校的无限可能,所以在我决定出国读研后便为自己定了一个看起来很难达到的目标——考进英国G5名校。

这不是天方夜谭,也不是痴人说梦,在制定完目标后我便将自身与英国G5名校录取方向的切合优势一一写了出来,努力向着考进英国G5名校这个目标前行。

首先,我本科读的宁波诺丁汉大学是由英国诺丁汉老师们全英文授课的。这种教学模式与英国的教学模式明显更贴近,这无异于变相为我提供了认识和熟悉英国教学环境的机会,从心理上我对英国这个国家也有了一定的亲切感;

其次,在全英文的授课环境熏陶下,我的英语口语能力也大幅度提高。大学以前都是为了应付考试学的英语,不怎么与人沟通,口语能力不怎么好。通过大学那几年的练习下来,口语能力提高不少,最后雅思成绩考得也不错,Overall Score 7.5分,Listening7.5分,reading8分,writing6.5分,speaking7分;

最后,因为我大二的时候成绩不错,所以在大三的时候我有了去了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交换的机会。我在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交换了一年,在一年的交换生活里,我得以真正地融入到国外的生活环境中,见识到了与国内不同的风土人情和生活方式。一年里,我认识了很多的朋友,感受到了更广阔的世界,甚至受到朋友影响变得更加大胆和开朗,做了许多从前想做而不敢做的事情,诸如蹦极、跳伞和潜水等等……

在这样的生活里,我看到了自身的无限可能,也看到了生活的无限可能,所以在交换结束回国后便坚定了自己出国读研的想法。

从小我就坚信有志者事竟成,只要你认定一件事,你就一定可以。所以如果真的有考英国G5名校的想法,最重要的首先是不要被这个想法吓到,你要相信自己,将自身在申请学校时可以用到的优势一一列出来,成绩、语言、实习经历等等都可以,这不仅可以使你和想去的学校更接近,也在很大程度上会加强你的自信心,帮助你靠近你的理想目标。

明确了自己的优势,你便可以进行专业和院校选择了。

在进行专业选择时,很多人做的第一件事是去网上查什么职业最赚钱?什么专业最有前景?哪个专业就业率最高……但其实你不该被这些数字限制。

有一句话说的好,当你把兴趣做到极致,它一定会带给你很好的生活。所以在选择专业时,我还是觉得以自己喜好和兴趣为主去进行选择最好。

像我就是在大二学习的课程和实践活动中接触到了很多环境和非传统安全威胁这一方面的内容,接触多了就发现自己对这方面非常感兴趣,所以申请研究生时选择专业我就将和环境和非传统安全威胁有关的专业作为自己的首选,申请了环境相关专业。

选择院校时需要考虑的因素就比较多了,我当初报考时光是研究排名这一参考因素就研究了半天。不仅要查询学校排名,还要查询专业排名。除此之外,还要考虑到自己生活时的适应度问题,学校在不同的地区,就会有不同的地区安全性以及不同的气候和民风民俗、语言等,这些都是需要你花大量时间去熟悉的。而且地区不同,消费水平也会不同,经济因素也是应该考虑的问题。不仅如此,选取学校时还可以查阅下学生对学校的满意度,在各个学校的官网上还可以查询学校的毕业率、就业率等,这些都应该在选校时纳入考虑的范围。

明确了学校和专业,就可以进入准备环节了。我觉得主要可以从几个方面进行准备,成绩是最基本的,GPA、雅思等都加紧时间搞起来,成绩能高则高,不要给自己设限。除此之外,争取交换背景、申请材料、推荐信、PS/CV、网申准备等都是需要加强重视的,每个环节都不要忽视。

争取交换背景

以我个人经验来说,去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交换一年的经历对我通过申请的帮助很大。

毫无疑问,有过国外交换背景的学生在申请研究生学校时会有一定的优势,主要可以体现在三方面。

其一是经历优势,有过交换背景远比只在一所大学“死磕到底”的申请人经历更丰富,更有看头和可挖掘性;

其二是环境优势,有过交换背景的申请人毕竟有在国外生活和学习的经历,会让审核人觉得申请人能够更快地适应研究生生活,学习和研究能够更加得心应手;

其三则是语言上的,虽然很多学校对语言没有明确要求,要求申请人一定要考到什么样的成绩,达到什么样的水平,但是能够和人有效沟通,和他们没有语言上的隔阂毕竟还是更能讨人欢喜的。

材料准备

在申请的过程中,材料准备这一项我一直觉得是最简单。毕竟没有什么特别要求,又不像考试那样需要熬夜苦读、死记硬背,但最后提交材料时候才发现看似最简单的却是最容易出错的。

不是忘了这个材料,就是忘了那个材料;不是忘了提交这个材料的日期,就是忘了提交那个材料的日期。个个都是细致活,需要细心细心再细心,奈何我一向是个大心脏的,这些条条框框、繁冗日期总是记不太清楚,到头来为了材料准备忙得焦头烂额的。所以以我的经历给大家提个醒,大家在准备材料时一定要去学校官网上查清需要上交的材料。

一般来说,各个学校官网上关于申请材料的部分都是特别详细的,以牛津大学为例,我帮大家截了几张图:

进入研究生申请页面后,我们就首先可以选择想要申请的专业,关于专业介绍和申请材料,点进去也会有特别详细的清单,像牛津大学的古典语言和文学专业就列举出了申请人需要上交的成绩单等材料:

除此之外,牛津大学还对雅思成绩要求也给出了具体规定:

截图中我们也可以看到,牛津大学要求申请人的雅思成绩不低于7.5且每部分成绩至少7.0;申请人的托福成绩则要求不低于110且听力不低于22,阅读不低于24,口语不低于25,写作不低于24。

值得注意的是,虽然大部分要求都是老生常谈,各个学校对材料的要求大体上也都差不多,但在具体的要求上总有一些小小的差别。

所以大家在准备材料时一定要将具体要求和时间节点全都列个清单,完成一项划去一项,上交一项标记一项,省得到最后忘记了关键的东西。有时间要求的,最好提前准备好,需要盖章的也提早盖好章。

推荐信

因为对环境相关专业比较感兴趣,所以我经常和与此有关的专业老师进行社会实践,平时也找了很多时间去和他交流、沟通和学习,所以在写推荐信时我第一时间找到了他。

这个老师性子比较温和,也好说话,找到他以后才发现好多同学也找到他写推荐信了,但是因为数量有些多,他并没有全都接受这些请求。

我找的时间算是比较晚的了,幸而我平时和他交流多,也比较熟悉,所以最后这个老师还是帮我写了。

我从自身经历出发,也是建议大家在写推荐信的时候一定要找和自己熟悉的老师,平时接触多一些的,这样在写推荐信时遇到许多问题你们也好沟通,毕竟推荐信是老师提交的,你没办法看到提交后的内容,所以提前和老师沟通好申请的专业和院校以及自身的情况和专业能力等,老师写推荐信也好写得多。

而且大家一定要注意,不要和我一样觉得推荐信不急,就没提早和老师说,你有时间的时候老师不一定有有时间的,提前说一声不仅是一种礼仪,也可以给老师一些准备时间,帮你写一封比较好的推荐信。

还有一点也挺重要的,有的学长学姐的推荐信上写了“不推荐……”,对他们申请学校时影响还挺不好的,所以可以提前和老师沟通下这个问题,多多润色推荐信,不要出现“不推荐……”等等不好的字眼。

PS/CV

我开始不太了解PS和CV的区别,以为这两份材料都是一个性质,用同样的内容写就行,多亏一个学长帮我提前踩了坑,帮我科普了下这两份材料的区别,我才“幸免于难”。

我们都知道CV和简历很像,和简历一样,CV也要写自己的过往经历;而PS虽说是自述,但也要以自身的过往经历为基础,来将它扩展开来。

所以二者总感觉很难区分,把过往经历写两遍不就可以了。但其实他们的区别还是比较明显的,CV更注重格式,有一定的专业性要求,而PS因为是自述,所以对格式和专业性要求可能没有那么高。

我们具体来看下二者的具体要求:

1、CV(Curriculum Vitae):

语言上,CV要注重简洁性、专业性和真实性。简洁性即用最精炼的语言提取出对自己最有利的信息,完整准确而清晰地将自身经历概括,做到清楚明了,简单明确;专业性则指用词严谨准确,无明显的语法错误,还能够根据自己所申请的专业着重体现自身的专业素质,着重展示或者弱化一些内容,体现自身的专业价值;真实性则是指不要通过夸大虚假的经历体现自身优势,你觉得自己毫无破绽,但去面试的时候万一和自己写的经历对不上,你就很轻易就OVER了,不要去冒险。

内容上,CV有严格的内容结构要求,一般包括教育背景、工作(实习)经历和个人资料三部分。需要注意的几点是教育背景的时间要倒序,最近的学历情况要放在最前面;工作经历可以耍个“小聪明”,只写年份,比如说你18年12月到19年1月到一家公司实习,虽然不过2个月,但是可以写成18-19年实习于XX公司,虽然你也没撒谎,但看起来就像工作了两年一样,可以拉长你的工作时间;个人资料就可以通过介绍个人业余爱好体现自身与专业的切合度。

需要注意的是很多学校都对CV的字数有限制,所以一定要看好申请学校对CV材料的要求,要求多少字写多少字,要求一页不要交两页,而且要将自身最优秀的部分写在开头,吸引所申请院校的老师。

2、PS(Personal Statement):

语言上,PS要重视真实性、专业性和特色性。与CV一样,严谨的语言是PS写作的基础,在PS写作中也不能出现明显的语法错误,这是非常致命的。除此之外,PS和CV一样要以真实为基础。而与CV不同的是PS因是个人阐述部分,所以更具有个人特色,而这方面也是我们需要特别关注的,如何运用有限的语言表达出自身与其他申请人的差异和优势。

内容上,PS一般涉及到认知自身、认知专业以及认知院校三部分。在PS上,首先你要告诉申请院校你是谁,包括你有怎样的专业背景,因为什么对申请专业和院校产生了兴趣、自身为之做了哪些努力、未来还将怎样为之奋斗……其次你要告诉申请院校你对申请专业的理解,为什么要学习这个专业,为了申请这个专业都做了哪些准备、做了多少实习、为了学好这个专业你有怎样的规划以及在这个专业领域你要有怎样的建树……最后还可以说说自己对院校的了解,申请院校重点研究的方向是什么、自己为了就读这个院校做了哪些努力……

说实在的,我一直觉得写PS和写情书很像,大体上不过是我爱上你了,我想和你在一起。我是怎么遇到你的,怎么爱上你的,我为了和你在一起都做了哪些努力,你和我在一起可以得到什么,我又会做出什么样的事来证明我是真的爱你……把“你”都换成申请的学校,其实也都差不多。写得情真意切,总能打动人的。

网申准备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材料准备好了,就差网申了。

这个环节我是最紧张的,在提交材料时手一直抖,生怕出错。而且前面也提到了,我找老师推荐信要比其他人晚,再加上帮我写推荐信的那个导师是法国人,做什么事都慢条斯理的,写推荐信也挺慢的,我每次去看学校申请的页面推荐信都没提交上去。

直到我鼓起勇气去她办公室催了催她,她才将我推荐信提交上去。

所以其实在网申时会遇到很多的问题,越慌越忙,越慌越容易出错,在这个阶段一定要保持冷静,不要慌张,按照网申步骤一步一步来就好。

其中需要注意的几点就是看清学校的交费标准和流程,看是需要在线上网上交申请费还是线下交,还有是交完申请费后就可以申请这个学校的多个专业还是申请一个专业交一次申请费;

此外,还要看清学校的调剂制度,选择好自己是否接受调剂等……

总之,在这个环节细心加耐心总是没错的。

总结

许多人都觉得双非申请下来英国G5名校无异于“天方异谈”,申请下来的人也是走了大运,运气爆棚,但其实任何事情背后运气都不会是最关键的因素,坚定和努力才是。

明确自己想要申请英国G5名校的目标并为之坚持不懈地努力,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地向着目标前行,那么通过申请并不是不可能的。

到那时,被说“又是一个被上天眷顾的幸运儿的”恐怕就是在读这篇文章的你了。

导师背景 LSE (London School of Economics and Politic Science)环境与发展学硕士,宁波诺丁汉大学法学学士,期间作为交换生在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学习国际商务相关课程。 通过学校导师的指导,DIY完成研究生申请,收到英国G5中三所大学的offer(LSE, UCL, IC),同时还收到Warwick 、以及澳国立关于商科方向的Offer,从本科开始的英式教学使我更加了解如何选择适合自己的学校,适应不同学制的教育,学校招生办的实习让我更清楚如何通过PS、CV等工具打动招生官。 目前在一家外资企业负责海外项目的工作,拥有丰富的求职及面试经验。



user avatar   awliu-xue-ping-tai-zhong-xin 网友的相关建议: 
      

前言

作为一个申请过留学项目的过来人,自然理解各位在申请季中的困恼和困惑。面对网上五花八门经验贴,面对那么多的信息,一时之间肯定会感觉很乱。不过不要慌,今天在这里,我可以跟大家分享一些项目的干货信息,分享的来源都是我的个人经历或者我周围小伙伴的申请经历,所以真实性各位可以放心。希望我的分享可以对各位有所启发。

一、个人背景

我本科的专业为统计学,毕业于Top10文理学院。 硬件成绩如下: 海本免托,所以没有提交托福成绩; GPA总分为3.78分,不算特别高; GRE总分为326+4.0分。

软性背景如下:

具备3封推荐信,推荐人均是本科学院教授,一位是项目的AP,一位是本科统计学这门课程的授课教授,还有一位是本科数学这门课程的教授; 其他:deans listx1、暑期实习(水)x1,local数据竞赛奖x1

申请季中,我没有申请PhD项目,申的都是MS项目,申请方向比较多元,涉及多个方向,DS、BA、IROR以及Stats这四个方向均有申请,但主申的方向包括DS和BA这两个方向。在申请初期,我首先是综合剖析了一下我的自身背景以及申请需求,把比较感兴趣的大学和项目分别罗列到四个梯队中,按照申请的难易程度,每个梯队依次递减,总体来看的话,还是申请了不少项目的。具体的申请情况,为了让大家可以清晰明朗地了解,我总结了一个表格,大家可以参考一下:

从上述的表格中不难看出,我在之前的申请季中,还是申请了很多项目的。当然拒信也拿到了很多,不过DS项目和前几年相比,最近的申请热度很高,申请基数变大,整体学生的水平有所提高,择优录取的话,自然录取标准也会水涨船高,如果个人背景一般的话,收到拒信也算是情理之中。好在在申请季结束之前,我拿到了女神校的AD,如此说来,其实我也是没有什么遗憾的。

刚刚有些大学我注明了后续没有申请的说明,原因是因为在12月底的时候,我已经拿到了Cornell的AD,所以也就后续没有申请哪些保底的大学,就算拿到了AD也不会去,还浪费申请费。

然后跟大家说说我之前了解到的几个项目的录取率,大家可以在准备的过程中参考一下:

MIT MBAn:我申请的那届,大概一共有800到1000人申请,录取率还是很低的,只有6%到7.5%。

NWU MSiA:我那届差不多有1200多个同学申请,竞争真的十分激烈,而且有很多都是学霸级别的人物,录取率偏低,仅有6%。

Cornell Tech:这个项目的录取率和前两个项目相比,要高很多,在25%左右。

二、申请过程

“申请要趁早”,这句话并不是说说而已。如果你跟我一样,要同时申请好几个项目的话,个人建议做一个excel,把要申请的所有项目的申请要求、申请截止时间等信息都列入到excel中,避免出现错过申请截止时间的尴尬情况。如果条件允许,时间充足,一定要早些申请,早些申请会具备一定的申请优势的。

在申请之前,你肯定要了解一下申请项目的基本信息以及录取要求,尽量做到最大化地满足项目的录取要求。当然如果你是要申请名校,肯定是要各方面全方位发展。

不管是申请什么项目,都是需要提前准备好成绩单以及其他申请材料的,可以参考一下以下的介绍:

GPA

GPA成绩单是一项比较重要的申请材料,GPA成绩的高低可以很直观地在招生官面前呈现你本科期间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情况,我是在美国读的本科,国内的GPA是如何计算的,我并不是特别清楚,各位还是要自己去了解一下。但如果你和我的背景比较相似,在美国读的本科,且没有很多实务经验,我还是建议你的GPA成绩尽量达到3.8分,当然如果你可以拿到3.9分的话,那肯定更好。如果你具备一些实习或者工作经历的话,GPA成绩可以稍微低一些,不会有太大的影响,但如果具备充足的精力的话,最好可以维持在3.5分以上,不然GPA分数过低的话,也是会拖后腿的。

我之前在申请的时候,是本科毕业直接申请的,没有工作经验,GPA成绩只有3.78分,申请并没有太大优势。建议各位从大一开始,就要重视每门课程的成绩,不要前期放飞自我,后期追悔莫及。

GRE

GRE因为其巨大的词汇量,单词背过了还是会忘,且备考难度偏高这几个原因,成为了很多同学在准备留学过程中的一个噩梦。个人建议,GRE成绩可以考到325分;如果你有时间刷分的话,能刷到330分会更加稳妥。如果你的能力很强,已经拿到了330分的分数,我认为就没有必要再浪费时间刷分了,因为335分在申请中的申请优势,其实和330分相差无几,有那个时间还不如去提升一下其他成绩或者丰富自己的软性背景。

GRE我是考到了326分就没有再刷,但我个人感觉,如果后续我可以刷到330分的话,应该申请结果会比现在更理想一些。

推荐信

推荐信这项材料,大家也一定要重视,推荐信在撰写以及推荐人的选择上,也是有讲究和技巧的。如果你能拿到业内大牛的强推推荐信,含金量肯定是最高的,但这种概率往往还是有些小的。如果你找的大牛并不是很了解你,推荐信没有任何具体案例进行支撑,就是泛泛而谈的话,这种推荐信的含金量有时候,可能都不如那些虽然知名度一般,但对你十分了解的教授开具的推荐信。

比如说你的统计学、数学、CS、经济学的授课教授,都是可以选择的,如果你有过实习的话,也可以找你实习公司的领导。

软性背景

据我了解,DS项目的招生官在选择申请者的时候,会对申请者的软性背景进行重点考察。我刚刚已经提到了我没有过实习经历,不过虽然我实务这个方面比较弱,但我的获奖经历和项目经历还是比较丰富的,本科期间我参加过很多数据相关的竞赛,拿到了不错的名次,同时也跟着老师做过很多的stats consulting。

个人感觉在科研项目的选择上,其实没有太多的要求。我们在本科期间做的大部分项目,都是给教授打杂而已,可能无法产出出色的科研成果,但给教授留个好印象,后续要个强推推荐信,也是很值得的。除了项目经历和获奖经历,你也可以去参加一些组织活动或者志愿者活动,活动经历也是申请中的一个加分项。

申请视频以及文书

在撰写文书之前,我个人感觉各位是有必要先梳理一下自己的过往经历的,把一些有特色的,可以突出你优势的经历挑选出来,在撰写PS和CV的时候,可以作为素材运用进去。我是不建议一纸文书走天下的,招生官看过成百上千封文书,是模板还是你自己写的,一眼就能看出来,不要在招生官面前玩小聪明。你要了解项目的录取倾向,针对录取倾向,选择能贴合录取倾向的经历,作为素材添加到文书中的,这样写出来的文书既具体,和申请项目的贴合度又高,招生官也可以通过文书中的细节,真实地了解到你的这个申请者。

打个比方,我在撰写文书的时候,我曾把社团的经历融合了进去,我之前担任什么职位,遇到了什么难题,我是怎样渡过难关的,这件事培养了我的什么能力或者体现了我的什么才能,我的这些能力和才能,后续在DS领域的学习中可以发挥怎样的作用等等。一篇有针对性的文书,更容易打动招生官。

网上还是有很多PS模板的,如果你没有思路的话,可以去参考一下,找一个还不错的模板,然后换成自己的素材。PS改个十遍八遍都是正常操作,不要嫌烦,修改的时候,尽量找一些有经验的前辈或者native speaker修改。

我之前在准备文书的时候,是找学校的writing assistant帮忙的,前前后后修改和沟通了最起码有10次,自己也不断的思考如何修改才能让文书变得更加完美。文书其实是具备很高的灵活度和弹性的,可能你的某个成绩偏低或者软性背景不够丰富,如果你的文书写得好,完全可以侧重突出你的个人优势,从而达到弥补短板的目的,最后拿到女神校的录取通知,所以一定要重视文书。

除此之外,有些大学会要求申请者制作申请视频并上传。我之前在申请NWU以及UT Austin的项目时,准备视频差不多花了一两天的时间,录制了好多遍,一直都在追求完美。

面试

有些项目会在网申后,安排一个面试,面试通过了才会给你发offer。面试的话,有时间尽量准备一下,最好不要打无准备的仗。我之前曾经参加过Cornell Tech和MWU的面试。

如果你不知道如何准备面试的话,其实可以去看看留学论坛上的面经,好的面经还是可以起到一定的帮助作用的。很多面试题目都是通用的,大部分项目都会问,比如说你为什么要选择我们项目我们大学,你有何职业规划,你为了实现这个目的,你做过哪些努力等等。各位可以提前准备一下这些通用问题的答案,然后背下来,避免面试的时候紧张。如果面试你的人是项目的教授,应该也会问一个到两个专业问题,但并不会特别难,所以可以放松一点。

平时上课的时候好好学,基础知识扎实一些,面试前在看看面经,积累一些面试技巧,面试的时候放松一些,不要紧张,还是比较容易过的。

如果你在准备的时候,愿意付出时间和精力,肯定会有所回报,一切都只是时间问题而已。我一直都认为留学这件事情还是有一定挑战性,绝大多数同学都是第一次接触留学,需要靠自己去解决很多从未接触过的问题,拿到offer之前,一个人去一个陌生的国度,刚开始肯定也要经历一个比较艰难的适应期。但你要相信,不管前方有什么困难,你身后都会有家人、老师和朋友的陪伴,你并不是一个人。有问题的话,也可以请教一下具备留学经验的前辈和老师,参考一下他们的建议。有针对性地进行申请,有时候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努力的过程肯定是辛苦的,不过这些汗水和泪水,在你拿到offer的那一刻开始,你都会感觉这一切都是值得的。只要你努力的方向是对的,且愿意花时间和精力去准备,未来等待你的肯定是一片光明。





  

相关话题

  当年放弃保研选择出国,或者放弃出国选择保研的人,现在都是怎样的感受呢?有没有为自己当年的选择而后悔? 
  在英国读研,非常想家,要不要放弃? 
  想申请英国G5大学的硕士课程,需要提前做好哪些准备? 
  如何看待清华北大学子「出国」与「不归」? 
  留学党可以用国内学校邮箱或者iCloud邮箱吗? 
  读硕士,去英国好还是去美国好? 
  本科宁波大学,想考研赴日留学,可是听很多机构说专科生也能轻松考上日本高校修士,那是否还有必要去呢? 
  老公觉得国外什么都好,如何相处? 
  哪些国家的英语口音标准一点? 
  你在国外名校遭遇过哪些坑爹的体验? 

前一个讨论
如果就读于一个普通211大学,将来想考国外知名大学(如宾夕法尼亚大学)的研究生,可以吗?容易吗?
下一个讨论
学校不让刷绩点,而且绩点不够,还能出国吗?





© 2024-05-08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05-08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