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如何看待 AI 方向 PhD 申请竞争过于激烈的现象? 第1页

  

user avatar   liu-fang-yu-1996 网友的相关建议: 
      

预测今后AI方向会出现一个新群体,类比找不到教职的博士后(postdoc),他们被称为学士后(postbac)。因为找不到博士读,学士后在各大AI厂商来回做实习生,是为千年老学后。


user avatar   heliumsea 网友的相关建议: 
      

前一阵子我们几个PhD吃饭,谈到现在AI方向的申请有多么残酷。正好有两个PhD参与了申请review,我就好奇问了他们申请的情况。他们痛心疾首地表示,现在的情况就是美本没paper也offer一堆,陆本几篇顶会一作还是被连环拒。因为推荐信才是最重要的,陆本学生由于很难直接或间接的联系到国外的教授,所以只能拼数值,而数值这东西差不多就行了,GPA 3.8就比GPA 3.7强么?两三篇顶会就比一篇顶会强么?找PhD就像找对象,最重要的是知根知底,其他条件差的没太离谱,肯定找熟悉的。

现在中国学生确实不容易。国内评价体系完全是数值化的,教授评职称看论文数,博士毕业看论文数,这对一些小众领域非常不友好。所以教授一窝蜂地都去搞AI,因为盘子大容易提高论文数,学生都是跟着教授做科研,自然大部分也都在做AI,而给大陆的名额又不多,这就导致申请竞争白热化。不想拼数值,那就尽早和国外科研人员取得联系,别等着快申请了再发邮件套词。另外多研究本校教授的学术家谱和合作者,找和你想去的国家联系紧密的。有的人虽然牛逼,但是关系全在欧洲,然而你想去美国,那这推荐信就没多大意义,还不如找个相对没那么牛逼但是和美国人很熟的。总之就是要熟悉美国那一套人脉的玩法,不然就只能像高考一样拼数值。


user avatar   zhou-bo-lei 网友的相关建议: 
      

也来劝退申请AI & CV。

今年我了解到的MIT AI方向的录取情况也是严峻的,2000份申请材料,第一轮是senior grad student来筛材料,就算能干掉90%,还给老师们留下200份材料,而还在积极做东西和要招学生的CV老师就那2-3个,平时根本没时间看这些材料,结果是集中到最后要跟系里递交人选的当天下午2-3个小时内确定所有发放offer的学生,基本抓阄。

申请材料中,最重要的是推荐信。老板认识的人所写的推荐信,之前有送过学生到MIT的人所写的推荐信,圈内大佬的推荐信,都比一两篇顶会论文管用。有顶会论文当然也好,算是个起步吧,重要性来说,1篇CVPR+1篇北美圈内认识的老板推荐信 > 4篇CVPR。但得确定是强推,我这次还见过有某西海岸学校的老板在推荐信里写负面信息的,学生背景虽强但也是直接挂掉。。

录取的这些人的特征,也是各显神通吧。比如说有些学生早就已经在MIT的某实验室做暑期研究,有些学生已经来MIT访问给过讲座,已经在开会(顶会论文已经有好几篇)的时候跟大佬谈笑风生,也有已经在某著名AI Lab做research engineer然后再申请的。

这就是现实,所以我真心劝退跟风申请AI的同学。而对于那些真心喜欢AI研究,要死磕AI方向申请的同学,有什么招呢?那只能多积累积累呗,先读个某些技校的master积累,gap year一两年在知名实验室积累,也可以去参与一些research residency program, 比如说Google, Uber AI, Facebook等都推出了这样的一年做纯研究的项目,其实就是个长期的实习。反正都是做研究,而且AI产学研结合很紧,工业界积累下经验再回来读PhD也未尝不好。

或者本科尽早去国内几家大的计算机视觉公司实习攒顶会论文也是个路子,这些公司是非常欢迎实习生的(笑),毕竟某些公司的代码库70%都是实习生写的(笑)。我就知道有大一开始就在某公司实习的同学,目前大三都有3,4篇CVPR等级的论文,现实就是这样,这样背景的人会是这几年申请北美AI强校的主力。


user avatar   8341-90 网友的相关建议: 
      

其实paper数量真不是最重要的,有的时候会适得其反,反而原创性是比较看重的。

提供个数据,今年去Berkeley RL方向的一个学生,1作1篇NIPS, 1篇ICLR, 在投两篇ICML。从数量上来看,称不上大神。但是两篇都是“代表作”级别的工作,有很强的insights, 给Abbeel大佬和Russell大佬的某领域系列工作提出了全新的视角和全新的方向。大佬在面试中非常impressive,3天内就秒offer。

总之,切莫追求短平快刷数量,大佬还是能一眼看穿具体贡献的。


user avatar    网友的相关建议: 
      

匿一个。熟人应该知道我是谁了,请不要在评论里透露我的个人信息,看到直接删了抱歉。

不友善的评论直接拉黑再见,写这个答案只是想分享下这些program挺难进的,(对国内的申请者)信息不对称也导致更加难进,想留个proxy给有需要的人咨询一下。


长话短说更新分割线:感觉master比residency program要好不少。


=================


借这个题目分享一下pre-doc的经验,不知道能不能给后人提供一些参考。
各大公司的residency program,我都拿到offer了。率先把openai拒了主要因为不match。
说实话,我觉得没有冲刺四大的background的话,基本上进不了这堆residency program的。而且都是strong accept的paper和borderline的paper不是一样的。
面试都挺不technical的,我最喜欢聊research了所以每次都跟面试官聊得还算开心。


FAIR只看paper数,今年好像一千多申请人,大概只发了不到100的面试和30-40个offer?(HR说的)而且感觉大部分入选的都和 FAIR 里面的人原来就认识/老板推荐。难度不小,和申请PhD套路几乎一致。也许也是第一年的原因。

Google AI看起来招很多但是其实只有不多于1/3是给只有本科学位的,而这1/3里又有一小部分是给跨专业的人才。Google AI转正率非常高,不过undergrad进去的大部分还是去读phd了。面试的时候,其它applicant的background都非常惊艳,要么学历/履历亮瞎眼,要么citation好几百。大家自行参考hardmaru那种水平的candidate吧。小本我躲在角落里瑟瑟发抖,跟大哥哥大姐姐们聊天接不上话。(就我一个non-native speaker!接不上,微笑脸)


补充一:这些pre-doc的地方都不怎么看推荐信,起码我认识拿FAIR offer包括我在内都还没交推荐信……

补充二:基本已经确定去FAIR了。。match到了工业界里最喜欢的researcher之一,兴奋!

以防有人吐槽,先回答点可能被问的问题。
为什么gap?个人原因居多,基本上不是大部分不认识我的人所想的“申不到好学校”。因为想不清楚grad school能给我什么,想再一年想想。也会觉得,有工业界的经验,回头在学校里啃硬骨头的勇气会更多些。(google的program截止非常早,所以我onsite见到的人都不是因为申请不理想才申的program)

为什么还想读phd?竞争再激烈也想读phd啊。我喜欢做research。目前我的眼界有点看不到在residency里工作和在学校里有多大区别,要资源有资源,要优秀的mentor有优秀的mentor。反倒是我觉得追着funding跑的学校还有繁忙的TA工作也许对research是负面的。这些疑问,相信工作一年就有更好的感触。


站着说话不腰疼一下:感谢我的父母,给予我自由。我能自豪地说出无论AI凉不凉我都不介意,会继续踏实做research的。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我拥有了足够多的资源了。


user avatar   meng-xin-43-24 网友的相关建议: 
      

怎么没人提《圣斗士星矢》啊?

这个系列作品的特色不就是回回都是一部的戏就半天时间么?

黄道十二宫篇:纱织中了天箭座的箭,必须12小时内突破圣域十二宫。

北欧篇:奥丁代言者希露达被海皇戒指蛊惑令冰川融化,纱织代替希露达阻止冰川融化但是只能坚持12小时,必须在时限内摘下希露达的戒指。

海皇篇:纱织代替人类承受波塞冬的洪水,应该也是只能支撑一天之内的时间。

冥王十二宫篇:被哈迪斯复活的圣斗士要在12小时内取下雅典娜的首级,实际目的则是为了雅典娜去冥界并且唤醒女神圣衣,12小时候被复活的圣斗士们就消失了。

冥界篇:记不清打了多长时间,但从纱织被塞到缸里抽血开始到解决应该也是一天之内。

黄金魂:在本篇剧情里有好几天,但对应到冥界篇时间仅仅发生在冥界篇12黄金击破叹息之墙到打死神之间。

火星篇:马尔斯获得阿丽娅的权杖后建立起巴别塔吸引火星,会在12小时内毁灭地球,主角们必须在12小时内突破新十二宫。

土星篇:这篇好像打了很多天……


user avatar   jl3945 网友的相关建议: 
      

怎么没人提《圣斗士星矢》啊?

这个系列作品的特色不就是回回都是一部的戏就半天时间么?

黄道十二宫篇:纱织中了天箭座的箭,必须12小时内突破圣域十二宫。

北欧篇:奥丁代言者希露达被海皇戒指蛊惑令冰川融化,纱织代替希露达阻止冰川融化但是只能坚持12小时,必须在时限内摘下希露达的戒指。

海皇篇:纱织代替人类承受波塞冬的洪水,应该也是只能支撑一天之内的时间。

冥王十二宫篇:被哈迪斯复活的圣斗士要在12小时内取下雅典娜的首级,实际目的则是为了雅典娜去冥界并且唤醒女神圣衣,12小时候被复活的圣斗士们就消失了。

冥界篇:记不清打了多长时间,但从纱织被塞到缸里抽血开始到解决应该也是一天之内。

黄金魂:在本篇剧情里有好几天,但对应到冥界篇时间仅仅发生在冥界篇12黄金击破叹息之墙到打死神之间。

火星篇:马尔斯获得阿丽娅的权杖后建立起巴别塔吸引火星,会在12小时内毁灭地球,主角们必须在12小时内突破新十二宫。

土星篇:这篇好像打了很多天……


user avatar   xia-jing-jing-57 网友的相关建议: 
      

首先这是Fed一月 memo

先说结论:

FOMC 维持利率在 0-0.25% 不变。且确定 3 月完全停止 QE,同时 3 月加息也是箭在弦上,基本会后声明皆符合市场预期,没有太多的意外。

Powell 记者会确实是偏一点点的小鹰派,但我也认为,Powell 的说法不至于拉升市场加息预期至 5次 、并拉升缩表预期至上半年,反而比较像是在强化加息 4 次之预期。

另外我个人觉得,一些中文媒体似乎误读了Powell 记者会的部分片段,下面 Allen 再进一步说明。


1. 3 月加息停止 QE 早已定价

本次会议 Fed 再次确认 3 月将准备第一次加息,并同时停止 QE。

Fed 也再次重申,货币政策是要支持美国经济达到充分就业、与通膨长期均值维持 2.0% 的两大目标。

这部分我想市场早已定价,这裡完全不会是问题,所以我们不讨论太多。


2.未来加息在每次会议都可能发生 (?)

Powell 的原文说法是:Won't Rule Out Hike Every Meeting.

但我有看到部分中文媒体写:不排除每次会议都加息的可能性。

上述我想或许是误读了 (还是其实是我自己误会中文的意思 ?)

我的理解是:Powell 是说加息在未来每场会议都可能发生,指的是“不会在特定月份才加息”,不是说每场都要加息。

Powell 说得很合理,经济本来就是动态的,加息本就不会侷限在什麽月份才启动,端看当时的经济状况而定。

我认为Powell 上述说法,并未延展今年加息预期至五次或更多,若有这种想法,那绝对是误读了。


3.更大规模的缩表?

Powell 在记者会上提到,Fed 需要更大规模的缩表,但请大家不要恐慌,因为我又觉得部份中文媒体过度解读了。

我认为Powell 说到的“更大规模缩表”,在思维上指的是:

因为当前 Fed 资产负债表高达 8.9 万美元,这是新冠疫情爆发之前的两倍大,显然在绝对规模上是非常巨大的。

而上一轮 2017-2019 年 Fed 缩减资产负债表,是自 4.4 万亿美元缩到 3.7 万亿美元停止,缩表的幅度大概是 15.9%,共缩减了约 7000 亿美元。

确实每次缩表的经济背景绝对是不一样的,所以幅度也绝对不会相同,但我们随便抓,假设本轮缩表将缩减 10% 资产负债表规模,那麽这也要降低 8900 亿美元,规模当然很大。

但我认为,不需要过度恐慌在“更大规模缩表”这几个字上。更重要的,我认为是“Fed 缩表的速率是多少?”

我相信缩表没问题,缩表太快才是问题,因为缩表速度若太快,将直接影响的会是美债殖利率升速、以及殖利率曲线的斜率。

这点Powell 也非常清楚,Powell 在记者会上也不断强调,联准会内部尚未具体讨论到一切缩表的进度,要等到 3 月再说。


4.缩表比较可能落在下半年

Powell 在记者会上说明,希望在加息至少一次之后,再来开会讨论缩表的事情,且委员会至少将讨论一次,才会做最终拍板。

更重要的,Powell 希望缩表的进程是有秩序的、是可被预见的过程。

从上述Powell 丢出的时间表看,我个人认为缩表将落在 2022 下半年,最快可能是 6 月份,因为在 3 月加息后,Fed 才会来讨论缩表。

我个人相信 Fed 现在内部早已在讨论缩表,但委员会显然尚未准备好来与市场沟通缩表的前瞻指引。

而缩表这麽大的事情,我个人认为 Fed 需要起次跟市场沟通 2 次,并把缩表规划说得非常清楚之后,才会开始进行,所以比较合理的缩表时间,估计将会落在下半年。


5.最大风险:高通膨

Powell 在记者会上,大概提到了 800 万次的“高通膨压力”,并认为目前美国通膨风险仍在上升阶段,但预计 2022 通膨还是会回落。

Powell 说明,目前美国通膨居高不下,主要仍是供应链所致,白话来说就是供需仍然失衡,且供给侧 (Supply Side) 改善的速度是低于预期。

Powell 强调,目前美国高通膨持续存在,而美国经济要的是长期扩张,所以若要长期扩张,物价势必需要保持稳定。

这边开始进入正题了,我认为这是本次会议的最重要核心,是让我体感上,觉得 Fed 鹰派的地方。我认为 Fed 承认自己落后给菲利浦曲线 (Behind the curve),简单而言,Fed 这次的加息速度大幅落后给通膨。

由于 Fed 在 2021 年对于通膨的误判,先前 Fed 在 2021 年认为通膨在年底就可望自然回落,但也就是因为这件事没有发生,反而通膨还更为严重,所以目前才有使用加息来追赶通膨的压力。但当前宏观环境看,通膨的压力是来自于缺工、供应链紧俏等问题,再加上拜登政府的大力推行财政刺激在那边推波助澜~

所以这一次的通膨是来自于实体经济上的供需失衡问题,并不是金融市场过度投机、企业超额投资等问题,我认为 Fed 在这次的通膨问题上,能做得空间非常有限。

这裡将产生一个不确定性的较大风险,就是 Fed 只能靠货币紧缩去压通膨预期,但实体经济的根本性通膨问题,还是没有获得解决。变成最终 Fed 只能再用更剧烈的紧缩政策,去引导通膨预期走低后,尝试来压低实际通膨率,所以这裡将让 Fed 的紧缩路径,存在著较大不确定性。

比较好的处理方式,应该是直接去解决实体经济上的缺工和供应链/例如我之前提到的塞港问题,让实际通膨率自己走低、而不是靠 Fed 挤压通膨预期之后去引导。

谁可以去把坐在白宫裡疑似患有阿兹海默的白髮老头一巴掌打醒...还我特~


结论:我个人认为 Fed 今年将加息四次,不至于加息五次,而加息四次之预期,相信市场应该已经定价;至于缩表,相信市场尚未定价,估计将落在 2022 下半年,最快可能是 6 月。

如果 Fed 今年加息五次,我会感到非常意外,因为这意味著 Fed 很可能在 2023 年底、2024 年初,就因为美国经济放缓太快而需要降息,Fed 这波操作就会变得非常韭。

最后说说股市的想法目前 Nasdaq 已经插水一段时日,抑制通胀是当务之急,而股市所谓修正才多久已出现V转。对通胀而言意义不大,修正数月才可能有帮助~所以我之前一直描述为“恐慌”。因此对白髮老头而言,怎麽做才有利于中期选举就很清晰了。

最好还是坚持认为市场或已定价加息四次之预期,但缩表预期则是尚未定价的观点。

配置上美股我倾向持有科技权值股,一些 Megacap 的估值我认为合理、前景确定性较高,而这样也可以让你的收益贴著 QQQ 走。

考虑到一堆成长股腰斩,我也愿意加仓接刀成长股,但建议佔据投资组合的比例,或许不要超过 15%,如果选股功力不错,这裡就会开始让你的收益拉开与 QQQ 之类的差距。

最后,我相信人人都会想在市场下跌的环境裡接刀,接刀不是不行,但若接刀失败,斩缆我建议速度要快,我个人不考虑价投的话一次斩缆的比例都是 50% 以上。




  

相关话题

  如何看待今年 Cornell 早申人数超过 9000 ? 
  被保底学校拒绝是怎样的一种体验? 
  本科留学金融经济还是室内设计? 
  双非一本这个条件美国研究生申请有希望吗? 
  人工智能(AI)会埋葬哪些职业? 
  因为时间比较紧,请问托福和雅思哪个比较容易? 
  如何评价 DeepMind 的新工作 AlphaCode? 
  如何评价知乎用户伊利丹怒风将山东大学的学伴项目形容为拉皮条的行为? 
  三本本科能申请到好的留学学校吗? 
  懂汉语的日本人看抗日神剧和看到中国人黑日本是种什么样的体验? 

前一个讨论
武汉理工陶崇园事件所反映的我国研究生导师制度的问题,国外在这一问题的处理上对我们有何借鉴?
下一个讨论
简单解释一下sparse autoencoder, sparse coding和restricted boltzmann machine的关系?





© 2024-12-25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12-25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