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盘网吧内网速度普遍是1g,有土豪网吧内网是10g,你拿个nvme转USB3.0移动硬盘去网吧电脑里,拷贝个大文件,就是那种速度。
千兆到桌面的感觉一个是快, 一个是感叹硬盘不够用。
因为内容来不及看, 经常是把别人的站点整个复制, 然后抽时间慢慢看。俺说的是上世纪末本世纪初的事情, CERNET 上冲浪的经历。
现在大家玩的网盘, 那时候已经有了。用得最多的是 21CN 的, 也用过中国联通的。 开传呼机帐号, 送免费邮箱送网盘。啥? 您没用过寻呼机? 那咱们之间的代沟就有点深了。
那时候有 OICQ和易趣, 如果没记错的话。
那时候还没有彊, CERNET 可以直接上阁楼和画画公子的官网。
1GB/s的网速是什么体验?
开头已经说了。一个是快, 一个是感叹硬盘不够用。
买不起 MO, 买不起 ZIP, 也买不起磁带机。
后来俺就用稿费买了一个4倍速的 CDRW 刻录机, 4000 多人民币。还有 BASF 的刻录盘 50 张, 1000 多人民币。那是一台三菱分体空调的钱, 在上世纪末,也能买一平米房子。
藏X阁那时候还在的, 当事人还没有身陷囹圄。俺从那时起就疯狂地买硬盘,每个月的工资就用来买光盘和硬盘, 这个习惯保持了很多年。 现在俺还有 300 多张空白的 DVD-R/DVD+R。多年的锻炼, 俺的指力和握力都在平均偏上的水平。 俺觉得。
CERNET 把习惯给惯坏了。
后来自己要出钱上网的时候, 做梦都想着 T1 专线。还好北京的 ADSL 开始推广,于是上了贼船。 每个月到五棵松营业部交钱都是 2000 块人民币的血汗。痛并快乐着。
但是,已经和千兆到桌面拜拜了。
题主的1GB/s姑且理解为1Gbit/s,千兆的下载速度。
早些年刚搬到新家,闲着无聊,就给运营商的数据班朋友说了声,把家里的电信、联通改了下拨入限制(当时管得松,现在没人敢折腾BRAS了),用软路由多拨了几次以后,两根都达到1Gpbs上下的速度,然后能干嘛,无非就是鼓捣看看下载速度能跑多少。
发现真正拖后腿的不光是硬盘,而是迅雷、还有别的BT之类下载软件。
为啥,下载速度最高不过60MB/S,打开资源管理器,(那个时候还没win10,任务管理器不能看硬盘),发现占用已经是100%,队列更是飚到3,听声音都硬盘都快得道升天了。
赶紧就给上传限速到1MB/S,好了一些,还是卡顿,心想不该啊,我都给这些下载软件缓存拉到最大的,迅雷是512MB,怎么一点效果也没有?
直到把同时任务减到五个,硬盘换成固态盘,才到140MB/s,也就是一千多兆,任务不能太少,不然下载速度太快,电影很快就下载完,来不及跑到最高速度。
鼓捣到最后发现这些软件,下载BT之类文件,奔到千兆靠上的时候,容易崩溃,哪怕拿SuperCache之类的软件去给硬盘堆缓存,不知道现在进步了没。
迅雷是肯定不行,哪怕最新版已经能区别下载盘是HDD还是SSD了,依旧废物一个。
最尴尬的还在后面,拿个U盘拷贝电影和系统ISO,感谢金士顿的这神牌,USB3.0的U盘读算是3.0,写速度媲美USB1.1,还没下载速度快。
玩了几天就索然无味,还想过把仓库的磁盘柜搬过来,给电脑装个RAID卡挂上,想想自己也没这收藏下载的癖好,加上当时OLT上联是千兆,坑了同一个OLT的邻居以后,自己就给撤了,300M的宽带就够用了,下载更新个游戏速度也很快。
对于1GB/s,也就是10Gpbs的万兆速度,局域网的还是不少的。
除了NAS玩家以外,最常见的就是网吧,现在哪怕是几十台的小网吧,也都做到了服务器-交换机万兆互联,千兆到桌面,一些发烧级的电竞馆,有56G/100G到交换机,10G到客户机,配合无盘系统,实际上读写就是在客户机与服务器的内存里,流畅性比NVME M.2的SSD还要舒服。
Win7的系统,每台客户机开机读取1GB左右,基本上要从按下开机键,几秒钟到桌面,后续进入游戏,大部分都在三五个GB,这对网吧的局域网速度要求还是很高的,万兆骨干是起码的标准,Win10自然是更高。
这是个朋友的小网吧,三十多台机器,服务器渣渣配置,从垃圾堆给他找了两颗Xeon5506,两块大概价值五块钱,其实还没俩CPU的散热风扇值钱。
网卡是Mellanox的单口万兆,咸鱼上五十块钱摸了一块,比现在的牙医他们改装的那种玩意还便宜。
之前的intelX520因为服务器风扇外加空调停摆,冒烟升天了,对,万兆网卡都很热,要有足够的气流冷却降温,机箱差劲的就直接买个显卡伴侣对着吹。
万兆网卡的持续峰值速度,除了内存和硬盘这些IO性能以外,主要是看CPU,网卡自带的Task offload也很重要,RSS这块支持的CPU线程数与队列自然也是越高越好。
这块卡,竟然支持到64,比intel和BCM家的还要好,希望Mellanox被Nvdia收购后,别学会老黄的刀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