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蜜蜂来说,越甜的花蜜不一定越好。
蜂蜜采蜜之后,会将暂时储存在一个叫“蜜胃”的胃里,然后蜜蜂体内分泌的酶,大约半小时就能把花蜜中的蔗糖发酵,转变为易吸收的葡萄糖、果糖。
回到巢之后会将这些发酵好的蜜又吐出来,供蜂群中的其他蜜蜂使用。
所以某种程度上我们吃的蜂蜜是蜜蜂吃的呕吐物还不够准确,吃的是蜜胃里消化好的呕吐物。
对于蜜蜂来说,吸引它去采蜜的原因,正是花蜜中的糖,糖分越多意味着能量越多。
然而,科学家发现,随着糖的增加,花蜜也会变得越来越粘稠。而这会给蜜蜂增加了采蜜和吐蜜的难度,需要更多的精力和时间在采蜜这件事上。
这项发表于《英国皇家学会学报界面》的研究[1],研究了英国最常见的蜜蜂--欧洲熊蜂(Bombus terrestris),看它们是如何采蜜和吐蜜的。
科学家先在一个塑料箱里养了一批欧洲熊峰,
设置了一根导管连接到“蜜场”。
熊蜂会通过这根导管,出门采蜜。蜜放在PCR平板上,上面的孔装了3种不同浓度的糖溶液,供熊蜂进行选择。电子秤是为了记录它们采了多重的蜜。
当这些熊蜂返回巢穴的时候,科学家会计算出它们用多长时间来吐出这些蜜。
科学家发现,对于低浓度的花蜜,蜜蜂会迅速地吐几秒钟,然后再返回去采蜜。但是如果采的是太浓的糖水,它们要花很长时间才能吐出来,有时甚至会将近一分钟。
虽然浓度越高,单次采蜜的糖分就越多,但就增加了采蜜和吐蜜的时间,在同样的时间里,采蜜的次数就变少了。因此,当糖浓度达到一定程度时,熊蜂的能量增加与能量损失之间的关系最佳。
科学家发现,当糖浓度在65%的时候,粘度刚好,蜂巢的能量回收率最大。
当然糖的浓度只是影响粘度的一个因素,不同花蜜的组成(糖类、 氨基酸、 蛋白质、无机离子、 脂类、酚类、 生物碱以及萜类等组成比例)、温度也会影响到花蜜的粘度,如果糖浓度可以保持不变的情况下,蜜蜂会更喜欢粘度低的花蜜。
一般来说,不同的花的花蜜含糖量不一样,从10%~80%不等。有研究显示,对同一种花蜜,如果糖浓度差特别大,15%和50%做对比的话,那么蜜蜂会选择50%的更多些;但如果浓度是在55%和68%做对比,那么蜜蜂会选择55%的[2]。
对于植物来说,植物的花朵不太可能供给蜜蜂最佳成分的蜜,如果粘度和糖分达到最佳状态下,蜜蜂可以以最小的次数采蜜,这样利用蜜蜂最大程度授粉的价值就降低了。
因此,植物一定会控制花蜜的浓度,以最大限度地提高授粉效率。这就是另一个问题了。
结论:对于蜜蜂来说,蜜不是越甜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