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的饱和在我看来就是无病呻吟,我们来看看什么叫做行业饱和。
南开化学无论在国内还是国际都久负盛名,我入学那会,教育部排名与北大并列第一,现在也与北大和南大包揽前三的位置,去年还拿下了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
我本科的同学,只要是小地方来的都是当地学校的风云人物,竞赛保送,县状元什么的我见得多了。这样一群人出路如何呢?
我所在的班级,保送外校的人里有3个北大博和1个清华硕,成绩全都在年级前10%,4个人里3人转行,其中两人去了金融行业。
本校继续读研/博的加上我有8人,3博5硕,3个博士里一人去向不明,剩下两人转行。5个硕士3人转行,其中两人退学转行,一个(当年是竞赛保送生)毕业后去国外读金融硕士了,剩下的一个觉得国内坑,退学出国读博,一个回了三线城市的家进了体制内,工作内容跟硕士所学不相关。
我们班两位竞赛保送生一个本科转行,一个硕士转行。
不转行会怎么样呢?我本科室友毕业后在天津一家企业做电池,月薪4000+,他旁边坐的是本校的硕士,工资比他高500块。干了几个月后愤然辞职跨考经济,可以看看他的经历,我写在经济学院部分。
本校的计算机学院无论是底蕴还是国内国际地位远远比不上化学,然而本硕的出路怎么样呢?
等什么时候清北毕业的计算机硕博只能被逼转行,BAT只招海龟博士,国内毕业的土博去互联网公司只能做实习生,淘汰率97%,再来谈所谓的行业饱和。
计算机专业(本专科)的问题是他的质变条件很苛刻。
随着教育普及,和第三方工具、引擎的完善,计算机应用编程已经变成了完全的工具。
类似外语。
这种专业,在垂直领域内,熟练度与经验带来的能力增值,在到达一个阈值之后,会迅速下降到零。如果要继续进行能力增值,则必须再次学习,比如算法比如工程管理。
也就是说,仅仅靠工具专业,希望实现终身成长是不可能的,终身成长严重依赖数学能力和其他的能力。
况且工具也在不断的变化,虽然易用度在不断增加,但对于跨界知识的要求也增加了。
很多人在吹虚幻引擎,确实牛逼,但其中的难点,主要是算法和技术美术实现。这两点都需要计算机以外的修炼。
当个人的质变非常难以获得,优势也因为各种变化需要不断学习的时候,大量的人会被困在行业金字塔的前两层。
于是基层工作的人员是越来越多的。
当行业的发展缺乏爆发性的时候,这些人的资本市场价值就会贬值。
所以如果要学计算机的话,要么把数学学好,要么必须再跨界学习一个专业。
这样才能避免在代码实施的环节困住。
类似的专业除了外语,还有法律,商业管理,电子商务。
以上。
希望对大家有用。
能不能找不到工作主要看你的水平了,我上大学时也有些学计算机的哥们,现在只有2个在北京发展,剩下的都改行了,为什么,技术更新太快,而且每个行业,不代表你想干就能干,还有些半吊子水平,根本不可能有发展。
放心,不会饱和的。
以我的认知,在可见的时间里,计算机专业有可能会是最后一个饱和的专业了(或许除了教育和医疗)。目前为止绝大多数的新增经济和生产力基本上都绕不过计算机。其他绝大多数专业都已经是存量博弈了。
这居然有人来问??现在的孩子都怎么了?
第一,你倒是喜欢人家,人家喜欢你吗?
第二,你倒是跟他上了一个高中。那到大学怎么办?万一他没考上大学,你是不是要跟他一起辍学?如果他考一个不好的大学,你是不是要放弃更好的大学跟他在一起?
第三,你跟他在一个高中又有什么意义?中学生就算你们互相喜欢,还不是分手。你们还能外面买套房去登记吗?年纪也不够啊。那既然大概率是三年以后就要分手,那你现在跟他在一个高中又有什么意义呢?就为了上学放学能够一起走?
第四,你看看你爸你妈差几岁。等你真的到了结婚的年纪,能和你结婚的女生现在估计还在上小学。世界那么大,出去多看看,一般来说大学毕业那年回过头去,你会发现当初的自己是多么幼稚。
共产主义政党长期治理的喀拉拉邦在印度处于人类发展指数的前茅,这就是共产主义对印度的影响。
另外,南亚人是非常非常喜欢取经名的。这也是一个地域特色了。
能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