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的产品其实算半搜索半内容,比如新闻、贴吧、知道、文库、百科和网盘这些~
在互联网早期国内还没什么内容(搜不出好结果)的时候,Ta 们为广大网民提供了(生产和)获取信息的渠道。这些产品为中文互联网内容造血,同时也为其搜索业务输血,这是百度成功的地方(先抛开搜索)。而这些业务绝大都是在谷歌退出(2010 年)前创立的。谷歌退出加速了百度(搜索业务)的成功,但我们不能忽视了搜索背后的核心价值:让网民更「便捷」地获取「信息」。
百度不像谷歌,后者即有 Chrome、 Android 这样强大的桌面及移动端流量入口(他们家的搜索退出了,但工具是无界的,况且国内还有 Weixin 浏览器、Wechat 操作系统),又有 Youtube 这样强大的 UGC 视频平台(2017 年 6 月 15 亿月活,其价值大概等于爱奇艺、腾讯视频、优酷再加快手吧,百度视频是什么鬼),Gmail 这样强大的邮箱服务帐号系统。
入口不再,谈何便捷?
营收绝大部分来自搜索广告不是问题,但不能光顾着自个挣钱。产品上忽视了内容生产者的核心诉求,比如:怎么让广大内容生产者,能跟百度一块名(影响力)利双收,站着把钱挣了?所以媒体从业者(优质的 PGC)、意见领袖(优质的 UGC)被微信公号、今日头条、知乎这样的产品大量分流。
同理,作为一个小白用户,不知道朋友们在看什么、大 V 们在说什么,搜索结果能否相信,我表示很焦虑啊!正所谓内容在哪生产就在那消费嘛。广大网民用百度找不到高价值的内容,同样是获取信息,我为什么不选择更好的渠道。
内容劣质,也叫信息?
再谈投资,腾讯手握知乎、哔哩哔哩、还有快手…阿里手握微博、陌陌、优酷土豆甚至 Snapchat…而百度相比就少的可怜,仅收购的爱奇艺拿的出手…
百度一下,我就知道?
对不起,我不知道。
内容产品做的不好投资迟钝就算了,做工具搞纯技术也不出彩,还天天负面新闻频发各种被黑。这些大概是百度失败的地方吧。
内因:keso怎么看,当BAT已成往事
2010 年谷歌从中国市场的撤退,让百度面临着一个空前轻松的市场和竞争环境,接下来的几年间,百度的营收规模从 79 亿元,快速增长到 2016 年的 705 亿元。与此同时,近十年来,百度再也没有像新闻和贴吧(2003年)、知道(2005年)、百科(2006年)、文库(2009年)那样的具有重大影响力的新产品推出。
2003 年推出的百度新闻,从 500 多个新闻网站自动抓取、聚合新闻资讯,是门户新闻时代仅有的不含任何人工编辑成分的机器新闻资讯服务,而且这一服务既能利用百度的资源优势、品牌优势,又能利用百度的技术优势,基本上属于非百度不可的那种产品类型。然而,百度新闻却输给了 2012 年才问世的今日头条,输得猝不及防惨不忍睹,以至于李彦宏要在 2017 年专门写一封内部信重新强调“内容分发”的重要性。其实,张一鸣一直在向外界解释,今日头条不是媒体公司,而是技术公司,和百度一样;内容推荐依赖的不是编辑,而是算法,和百度一样。这就等于说,在百度的主场,百度被一个新手轻松打垮了。
百度新闻只是一个例子,它说明,最近六七年,百度的太平日子过得实在太安逸了,安逸到李彦宏不得不发内部信呼唤狼性,淘汰小资。但这事真的跟狼性没什么关系,公司创造力、战斗力的丧失,不能让员工背锅。这六七年,也是技术公司快速增长,逐步掌控经济发展主导权的六七年,不光在中国,在世界范围内都是这样。到今年,世界市值最大的 10 家公司中已经有 7 家是技术公司,其中包括中国的腾讯和阿里巴巴。从 2011 年至今,腾讯股价上涨幅度超过 6 倍,百度只有可怜的 77%,更接近一家传统企业,比如埃克森美孚。
外因:keso怎么看,搜索引擎还重要吗?
相比黄金时代的搜索引擎,今天的人们花费更多的时间,在微信的好友聊天中寻找答案,在朋友圈的一次次刷新中寻找答案,在微博的热点中寻找答案,在知乎的高票回答中寻找答案,在今日头条的殷勤推送中寻找答案,在新美大的用户评价中寻找答案,在高德的地标中寻找答案,在得到的音频课程中寻找答案,在豆瓣的打分和评论中寻找答案……通向答案的大门和路径越来越多,我们有时候不得不使劲想才想起来用一次搜索框。
回想起来,我们赋予搜索引擎的那些意义,实在是过于乐观、过于一厢情愿了。当年谷歌离开中国,那是一件多么严重、多么天崩地裂的事啊,可是实际上,我们高估了搜索引擎的能量,将太多它担负不起的使命不由分说地放在它并不宽厚的肩上。
洗稿加黑老东家感觉会被 HR 记名。。。
对,的确没有必然联系。
谷歌退出中国之前份额也不如百度。
但是——为什么呢?
谷歌能上的时候访问起来各种不稳定,经常被DNS污染,甚至有几次域名被解析到了百度上。
至于这又是为什么在下应该不用说了。
说一半真话有的时候比说谎更可耻。
百度的堕落和谷歌退出有必然联系。
暗合国人心态:能贪是一种能力,而清廉是一种迂腐。法治与规则则只是御下的工具——被其束缚之人自然比不上操弄规则的人。
至于说工作能力,一个格格不入的人能身居高位,能力上怎么可能反而不如行贿上去的贪官?但是舆论要这么去引导,只能说现在的社会,普遍认为贪污不可治,只能尽量“为我所用”,一厢情愿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