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萍踪侠影录》在梁羽生作品中地位类比金庸的《射雕英雄传》、古龙的《多情剑客无情剑》,是其武林地位的奠基之作。
并不是说这几部的前后没有更好的作品,这几部作品对作者的整个创作路程影响深远。金庸以《射雕》开启了三部曲,古龙以《多情剑客无情剑》开启了《飞刀》系列,梁羽生自从也开启了张丹枫一系的武林传奇,这位角色贯穿了梁书自明代到清末的大量主线剧情。(什么叫威震武林三百年,后仰)
《萍踪》创作稍晚于《射雕》,与《神雕》同时。(双剑合璧究竟谁先创的,不用吵了,还珠楼主先创的)金庸和梁羽生当时都想探讨什么才是大侠,主角还都是被蒙古人养大后,于国家大义间进行抉择。部分情节也相似,张丹枫和郭靖最终不为异族效力,死了父母,还都一位深爱他们的蒙古姑娘。两部作品套路很相似,但却是截然不同的风格,可以当作金梁风格的强对比。
金庸提出的理念就是著名的“侠之大者,为国为民。”并以岳飞为核心来确立郭靖的理念,梁羽生则通过于谦于阁老与张丹枫同台唱戏,借于谦的悲剧描写人们对帝制忠诚的荒谬性。
梁羽生塑造出一位蔑视封建帝王的名士狂侠,即是书生意气也是不拘俗礼,情深意真,不做不虚伪,跟那些一看到酮体就虎躯一震的渣男完全不同,似乎就是梁羽生心中最完美的大侠,亦可说是白衣书生式侠客的标杆。
“亦狂亦侠真名士,能哭能歌迈俗流。”甚至成了梁书最著名的一句话(当然,现在已被“生命的大和谐”所取代)金庸追悼梁羽生时就写到:“同行同事同年大先辈,亦狂亦侠亦文好朋友。”
亦狂亦侠,写的似乎就是梁羽生本人。
张丹枫是元末诸侯张士诚的子孙,明朝人均可谈忠君爱明,偏生张家与朱家有血海深仇,他只有向老朱家复仇的使命。
但张丹枫很早就意识到一家一姓天下是荒谬的,他即不认可朱家,也认为张家借助蒙古人力量复仇不对。梁羽生通过云家对张家的小仇为引子,写出了张丹枫不为仇恨所迷惑的大侠气魄。张丹枫不仅可以放下被朱家搞得国破家亡的世仇,还能在明朝大厦将倾之际,拿出本用来复国的宝藏资助于谦打北京保卫战。
如果是慕容复遇上土木堡之变,他肯定先勾结瓦刺人,顺便拜个爹,再用钱在山东举一支义旗,瓜分大明。反明复周,争夺天下,本是张丹枫志向。与寇仲同学被动放弃不一样,张丹枫是在有机会的时机取民族大义,放弃了报仇。张丹枫在太湖挖的宝藏,慕容复住在太湖,这是一种巧合,也是一种缘分。
要知道张丹枫的资本和条件比慕容复好多了,山西武林的大佬金刀寨折服于他,他的好友丐帮帮主毕道凡本也有意举兵(如果是杨康,肯定积极拉拢丐帮的朋友为瓦刺带路。),再加上有钱。土木堡之变时,他要搞事,能够明朝喝一壶。张丹枫之父张宗周就是一位慕容复,张宗周一生的所有都为了复国而活,当他放弃复国那一刻,从前一切将无意义,常人很难突破这份心理关,最终死去。
梁羽生在张家和朱家故事里可能夹带了私货,如果张家是斗败的蒋氏王朝,那么朱家岂不是......
正是:“人寿有几何?河清安可俟?焉得圣人出,大同传万世!哈,哈,若能酬夙愿,何必为天子?”写的是历史故事,说的倒像是梁羽生的时事。
在从前以快意恩仇为最终命题的武侠故事里,梁羽生给张丹枫设了一个很难解的心结,再设了一个极有可能成功的诱惑,唯有足够的气概和洒脱,才能放下一切。不过现在写圣人角色的故事多了,张丹枫这样的洒脱已不再独特。
《萍踪》描述情感方面一如既往平淡,女主角云蕾在梁书里并不是一个很出众的人物,尤其是练霓裳这样的女权先锋在前,整个故事里对张丹枫过度刻画,显得云蕾有些花瓶,多用来刻画张丹枫痴情,正如卓一航在练霓裳面前总显得平平无奇一样。当然,爱情并不需要两人各方面都匹配,云蕾就是张丹枫眼里最美的花,值得倾尽一切去守护。
说起来梁羽生不如金庸搞笑,也不尽然,张丹枫戏云蕾许多剧情都挺搞笑的,整天把云蕾吃白食的事情挂在嘴边,太贱了。搞笑这手段只能说梁羽生套路少,变化不如金庸繁复。看梁羽生早期作品感到累人,主要还是角色背负了太多东西,而像张丹枫这样足够洒脱的实是少数。也许正是前作《白发魔女》系列虐伤了读者(千万不要先看《塞外奇侠传》再看《七剑》),梁羽生才在《萍踪》给了个大团圆结局,并以二人徒弟于承珠为主角开启了续作。
最后一点,大反派上官天野也是个梁书公式化角色,哪怕梁羽生专门给他和玄机老头写了前传,我却因《萍踪》留下的刻板印象,始终觉得上官天野一角塑造的很扁平。最终战里张丹枫与Laughing哥等四人打上官天野一个69岁的老人,这好吗?这不好。虽体现了上官天野的强大,却也是个公式化的收尾,没有惊奇之处。这是梁羽生绝大多数小说的毛病,倒也说不上有什么问题。
毕竟,张丹枫真正意义上的宿敌是乔北溟(同样影响武林三百年的人物,后仰)
张丹枫用痴情成狂来体现什么叫专情,李寻欢用自虐来体现什么叫专情。
张丹枫一生所战五十余次,无一败绩。李寻欢生平七十余战,未逢一败。
张丹枫倒贴明朝巩固江山。李寻欢倒贴龙啸云霸占表妹。
张丹枫最终反派姓上官,李寻欢的最终反派也姓上官。
张丹枫伤心,从关外回到了关内。李寻欢伤心,移居到了关外。
说来两人路线还很像,都沿着雁门一路走下来,不知道他们有没有看到萧远山石碑。
好几年没玩地图,我差点忘了我弄过这么一副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