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卡罗琳斯卡学院药学申请难度? 第1页

  

user avatar   bu-neng-shuo-de-mi-mi-49-60 网友的相关建议: 
      

前言

为什么要出国留学?对于这个问题,其实没有一个固定的答案,就像莎士比亚说过的,一千人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不过作为一个留过学的过来人,对于这个问题,还是想发表一些自己的想法的。

2020年,这已经是我在瑞典斯德哥尔摩的第三年了,也是我从2017年退出四证合一住院医生规范化培训后的第三年。

我从瑞典卡罗琳斯卡医学院硕士毕业后,成功拿到了一个继续读博的机会,也算是拿到了一个继续留在国外的理由,同时也感受了四年安定的学习生活。

暑假回国的时候,我看到了之前在医学院结识的一些同学。他跟我讲,我当时决定退出规范化培训,绝对是个特别正确的决定,如果继续进行培训的话,后续我应该拿不到三甲医院的offer,因为当下三甲医院的岗位基本上都是要求博士学历的。

其实当我决定退培的时候,我也不知道自己的决定是否正确。因为当时我也对未来也没有具体的规划,我只是胆子比较大,且勇于尝试而已,所以我就成为了我们医学院第一个退培的学生。

我经历了一条没人走过的路,当我决定的时候,我就知道自己要承担很大的风险。但在这条路上,我也看到了很多美丽的风景,丰富了自己的人生阅历。我很感谢之前的自己,有这样的胆量和勇气,去做出一个跟随初心的决定;也很感谢一直这样努力的自己,在追梦的路上不断前行。

近几年伤医事件发生的频率越来越高,让很多年轻的医务工作者和医学生都感觉很心寒,有些年轻人甚至直接转行,去了别的行业。我一直感觉,世界如此广阔,如果真的感觉很累了,就放下一切,出去看看也未尝不是一个好的选择,比如说重新回到校园,重新开始读书和学习。

如果你没有办法改变这个社会,那么你只能改变自己,让自己变得更加适应这个社会。如果你真的很喜欢医生这个职业,有着不凡的热爱,我相信,总有一天,你肯定会重新回到医生的岗位的。

一、退出规培

2016年12月,我决定退出规培。我和很多参加规培的小白一样,在第一年的时候,面临着比较艰难的处境。当我父母知道我想要退出规培的想法后,也是劝我不要冲动,培训的三年熬一熬就过去了,现在的医生不都是这样熬过来的嘛,毕业的时候,不仅可以拿到硕士毕业证书,还可以拿到医师资格证和规培证,一举三得何乐而不为呢。以这样的背景,去找个差不多的工作不是也很好吗?

其实我并不是那种不能吃苦的人,如果我很认可一件事的话,让我坚持下去也是可行的。但如果熬下去,得到的结果并不好呢?之所以决定退出规培,并不是因为很多伤医的事件发生,让我感到心寒。而是,在这样的一个体制和环境里,我看不到希望。每个科室的规模其实并不大,当我看到比我大10岁、20岁的医生每天在这样的环境中工作,我对未来就感到迷茫,之前的他们也曾是那样优秀的人啊。

短时间的难熬和辛苦,我不怕,我最怕的就是那么努力,却看不到希望。

二、决定申请前卡罗琳斯卡医学院公卫硕士

在2016年年底的时候,我碰到了一个朋友。他得知了我的情况之后,问了我一句“要不然,你出国读个硕士试一下?”

后来我了解了一下,瑞典的卡罗琳斯卡医学院还算不错,经常颁发诺贝尔生理学与医学奖,全球综合排名第7名,学费也比较亲民,但我不确定自己能不能申请成功。我综合总结了一下自己的个人情况,本科背景是985/211大学,GPA成绩为3.4分,具备主持上海科研项目、参加海外交流项目和在医院工作的相关经历,软性背景还是比较丰富的,虽然成功率不是特别高,但还是有希望拿到offer的。

在卡罗琳斯卡医学院(这里简称KI)硕士项目的DDL之前,我提交了我的全部申请材料。整个的网申过程还是很简单的,只要把所有的申请材料扫描一份,按照系统要求上传到网申系统中就可以了,不需要额外的公证,额外需要准备一个申请表格。我的雅思成绩为7.0分,高于KI要求的6.5分,所以心里还是比较稳的。

在2017年5月份的时候,我拿到了该校的offer。当我收到offer的时候,我自己一个人在楼梯间兴奋了好久。不过我跟我的父母说了,我被全球综合排名前10的医学院录取了,他们好像并没有多开心。

因为我的父母是思维比较保守且循规蹈矩,他们感觉没有前车之鉴,这种不确定性很强的事情是很不靠谱的,他们感觉我的决定并不是很理智。但我感觉,趁着年轻,多出去看看,感受一下外边的世界,其实没什么不好的。

那时候是2017年的6月,我清楚得记得,上海的夏天特别热。我收拾完了我医院所有的东西,把一切都归还给医院之后,走出医院的时候,我只带走了我的工牌——5162号。

从医院离开之后,我就开始准备医师资格证考试了。因为医师资格证的报名条件是医院要出具证明,所以要在医学院毕业一年之后,才能够申请参加。

作为一个学医的学生,如果你完成了五年学制的学业,那么请记得务必把医师资格证拷出来。因为这个资格证会在你未来的职业发展道路上,证明你不仅仅是个医学生,还是个医生。

在当年的8月底,我参加完了最后的笔试考试。第二天,我拖着一个大箱子,坐飞机飞了12个小时,来到了斯德哥尔摩,开启了我的留学生涯。

(当年年底的时候,医师资格证的考试成绩出来了,执业医师笔试成绩是495分/600分,我记得当年的合格分数线是325分,当时我比合格线高了足足170分,这个成绩我还是很满意的,也算是给我五年的医学院的学习生活以及辛苦了五年的自己一个交代。)

三、上课,找课题组

在来KI之前,我在网上自己找了几个比较感兴趣的课题组。来到KI之后,一周之内,我就即刻开始联系了。当时我学习的第一门课程是Introduction of Public Health,而且我本科期间的科研经历基本上都是实验室经历,所以我的很多老师都希望我可以顺利完成这门课程的学习, 同时后续再来到课题组,紧跟着做毕业论文。

瑞典的课题组是需要按照瑞典的劳动保护法向学生制服工资的,也就是说学生去课题组做科研并不是免费的。虽然付费这件事情听起来很不错,但其实是在无形之间加大的我找课题组的阻力。毕竟我的科研经验并不是特别丰富,谁愿意花钱去雇佣一个新人呢?不过,如果题主在本科期间,积累了很多公共卫生或者流行病统计学相关的科研经验的话,在瑞典找课题组的时候,难度并没有那么难。

找了一段时间,也没有找到合适的课题组。既然没有课题组录用我,那我只能通过好好读书,多参加科研项目等途径,来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和科研能力,为后续找课题组做准备了。

接下来我的学习生活,还是一如既往的平常,每天认真上课,好好复习,多看文献,同时也在寻找是否有合适的课题组。

当你接触得越多,你的视野也就越广。随着学习的深度和广度的增加,我的视野也不止于卡洛琳斯卡医学院了,我开始对剑桥大学产生了极大的兴趣。

四、正式课题组的套磁

大概学习了两个学期左右,在正式开始硕士论文的同时,我也开始了暑期课题组实习的套磁。个人感觉,硕士的课题组套磁和其他方向,比如说博士项目申请或者助理此类的套磁还是有很大差别的。

在进行硕士课题组套磁的时候,需要注意以下两个方面:

匹配度

硕士在读期间,其实你已经通过科研经历,积累了一些科研经验和经验方法,自己也有了感兴趣的科研方向,此时就要考虑上述这些因素和你目的硕士课题组的匹配度。

个人感觉,你对一个科研方向感兴趣,这句话是很多申请者都可以讲出来。重要的是,你如何通过套磁,向导师表现出你感兴趣,你的热情,此时你之前的科研经历就可以派上用场了,你需要阐述出你之前学习过哪些科研方法,接触过哪些项目,产出了哪些科研成果,这些经历对你的硕士科研可以起到什么帮助和作用。

同时,你也要让导师知道,他是否有适合你的课题给到你。这里的适合,指的是适合你的科研方向以及在你接受范围内的复杂性。

足够优秀

在套磁中,是需要附上你的成绩单和简历的。这两项材料,可以体现出你是否具有科研能力和科研潜力。

其实大部分导师对于一个硕士生都不会有特别高的要求,毕竟人生阅历和学习经历摆在那里。不过他需要的,肯定是一个优秀的硕士生,他会通过你之前和当下学习的课程的成绩,来判断你是否优秀。通常如果一个人可以在一个领域上做的不错的话,基本上在其他领域也可以做的很不错,毕竟学习能力是不会改变的。

我的套磁和其他前辈的套磁还是有所差别的,很多同学感觉在套磁信中,一定要表现出你看了这位导师多少的论文和著作,为了证明这一点,还专门摘抄了其中的片段,加入到套磁信中。

我个人感觉直接复制黏贴这个行为,其实在套磁信中是比较忌讳的。在套磁之前,的确你需要多看看导师发表过的论文和著作,但你要了解的,并不是某个片段,应该是导师在撰写的过程中,都参考了哪些科研资源(比如说队列),这位导师在研究的过程中,会运用到哪些方法学。再了解到这些内容之后,你最好是可以和老师当面沟通一下或者通过Skype聊聊。和老师直接沟通的时候,才是聊到科研的时候,这也就是最直接展示你自己的时候。套磁信的最重要的作用,就是让导师对你产生兴趣,这个目的达到了就可以了。

当然,在进行套磁最初,一定要和导师确认一下是否有名额,如果名额都没有的话,就算对你产生了兴趣,你做的这些也是无用功。

通过运用这样的思路,我最后拿到了卡洛琳斯卡医学院、上海交大以及剑桥大学的课题组的回复,最后我决定在剑桥做硕士论文,在KI做暑期实习。

五、英国签证

在去英国开始硕士论文之前,我拿到了Erasmus + traineeship scholarship,这个奖学金申请者cover的范围还是比较广泛的,只要在欧盟上学,就可以申请。不过如果你申请了这个奖学金,那么在去英国之前,一定要提前申请Tier 5签证,这个签证类似于实习的工作签证。

当时我不了解这个情况,HR并没有告诉我,所以我直接拿着旅游签证就直接去了。等我到了英国之后,被告知需要回到瑞典重新办理签证。之所以还要会瑞典,是因为我的大学是在瑞典的,我没有在英国注册读书。

虽然英国签证处这种处理方法我感觉很官方很搪塞,但我也没有其他办法,只能回到瑞典重新换签证。顺利换完签证之后,我成功来到了英国。题主如果后续也有跟我一样的打算,一定要提前问好。英国的签证还是很复杂的,在境内办理不同的事情,可能会需要不同的签证,一定不要抱有侥幸的心理,盲目地自以为,要提前确认好需要什么样的签证。

六、在瑞典和英国做硕士科研有哪些差异

首先,我们来说一下办公室的硬件设施。

瑞典的办公室,给我的感觉就是一种很大气的感觉。瑞典的科研办公室,差不多三个人左右一间,而且有些部门是完全敞开式办公,没有独立的办公室。因为害怕吵到其他同事,所以大家都比较安静,一方面是因为就算有人说话,因为空间很大,声音也会分散掉;还有一方面就是因为大家都不怎么好意思大声说话。

而英国的办公室,给我的是一种比较精巧的感觉。英国的很多科研办公室都不是很大,大概五个人到六个人在一间办公室,大家一起说话的话,还是有些吵的。但是也有优点,那就是大家的座位离得都很近,在加上英国人很喜欢聊天,他们经常会在一起聊聊天气什么的。

然后,再来说说福利。

并不是所有的英国科研组都会配备牛奶和咖啡的,基本上大家都是自己带咖啡,教授也不例外,我之前真的是第一次看到教授自己带咖啡来科研组。不过周围有很多咖啡店,比如说costa coffer,价格很便宜的,反正比瑞典的espresso house的价格要便宜很多;瑞典的绝大多数科研组都是有免费的咖啡、牛奶和水果的,有些科研组还会提供气泡水。

接下来,我们来谈谈吃饭。英国的科研组基本上都是在学校或者医院的食堂,所以还是有些吵闹和拥挤的,有时候还需要排队;瑞典的科研组基本上都有公用厨房,而且占地面积也比较大,会有微波炉、冰箱、公用餐具和洗碗机。如果你喜欢做饭的话,完全可以自己带饭,拿到科研组中午用微波炉热一下就好。如果不想做饭的话,也可以和同事出去吃饭,在英国吃饭的花销要比瑞典低一些。

其次,就是语言方面的问题。在英国做科研的话,有一个很大的优势,那就是你可以在一个纯英的环境中去学习和做科研,这样的环境对英语口语的提升还是很有帮助的。当然,虽然说瑞典绝大多数人也会说英语,但毕竟英语不是瑞典人的母语,所以在日常说话的时候,两个或者几个瑞典人还是会说瑞典语,而且有些瑞典人说英语是带有口音的。

最后,就是导师和导师对学生的要求了。

很多英国的导师,特别是一些英国名校的导师,对学生的要求还是很高的,有语言能力和写作能力的要求,而且要求会特别高,他们不会因为你是个国际生,就对你的要求有所降低,在他们眼里,你和native speaker是一样的,虽然刚开始会有很大的压力,但其实这也是锻炼你的一次机会,可以让你快速提升自己的学术写作能力。不过在瑞典的话,导师的要求就没有那么严格了,只要你可以言简意赅地表达清楚你的学术思想,他们只注重学术精髓。

对于导师这个问题,两个国家的导师也有一定的差别。英国导师在表达要求上会更加直接,不会考虑你的学习压力和科研压力,整体要求十分严格;但瑞典的导师们会更有人情味,会担心话会不会说的太重,push学生的话,会不会给学生太大的压力等等。

虽然两个国家的科研组和导师有所差别,但在科研质量和教学水平上,这两个国家其实并没有什么太大差异。只要你可以静下心,好好搞学术,肯定会有很大收获。

总结

2019年5月的时候,我顺利完成了答辩,随后申请毕业,拿到了KI的博士offer。

之前暑期实习的导师,问我有没有意向回去把剩下的科研工作完成,再撰写好paper,她可以以科研助理的title录用我。我考虑了一下,答应了导师,就这样,我拿到了国外的第一份带薪的工作offer。

说到这里,我从退培到出国留学的故事,也快结束了。

我一直感觉,上帝对每个人都是公平的,你付出多少努力,就会有多少回报。对于之前退培的决定,我没有后悔,反而是为自己的退培而感到幸运。如果之前没有退培的话,我想后续我也不会有这样丰富的人生经历。

不管未来怎样,希望题主都可以去努力克服,加油吧。





  

相关话题

  如何评价河北某高校给留学生配予“学伴”? 
  法学本科要不要考研? 
  清华大学 110 周年校庆,你有什么感受? 
  在校大学生如何赚钱? 
  如何看待长沙「袁隆平」巨幅涂鸦遭涂抹? 
  大学校园最让你不能忘却的是什么? 
  大学四年,头发带给你的改变有多大? 
  高校大门是否应该敞开? 
  如何看待中小学老师的那一句“上了大学你就轻松了”对当代大学生造成的影响? 
  有哪些值得大学生收藏的网站? 

前一个讨论
如何申请到QS前50的英国大学研究生?
下一个讨论
本科生有直博想法,不知道该怎么规划?





© 2024-05-09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05-09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