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大部分人辞职的原因只是因为工资没到位吗? 第1页

  

user avatar   xiao-qiu-58-46 网友的相关建议: 
      

晚上八点,我和男友寄走了200多公斤的包裹,原本满满当当的出租屋,变得空空的。

桌子椅子卖的卖、寄的寄,我们俩挤坐在出租屋自带的小沙发上,对着一方小茶几啃楼下买的炸鸡架。我说:“这个应该配着啤酒吃”,男友从地上捡起一边放着的最后一瓶水,拧开递给我说:“幸好我们还有矿泉水。”

那一刻,我突然感受到快活。

我今年26岁,在空房子里就着矿泉水啃鸡架的夜晚,是我在北京八年生活中的最后一晚。

曾经有很长一段时间,我觉得自己的人生像是一条高架桥,上去就要全力行驶,我无法停下,也无法自控方向,不知什么时候开始,我松弛了下来,慢慢开始明白人生其实是旷野,我走得快一点、慢一点,或者在路边坐会儿,都很正常,也很安全。

2012年我去人大上学,人生第一次来到北京。18年从人大研究生毕业后,我去了字节跳动工作。

20年十一假期,我在微信上和leader说想离职,拉扯几周后,离职被批准,我开始交接工作、办手续,和惊讶的同事、朋友一一告别。11月16号,我离开了工作两年的字节。

身边朋友和同事的惊讶,一部分来自于不解,leader和HR在和我聊的时候,也反复问起“为什么”。

为什么要辞职、为什么要裸辞、为什么要离开北京,这三个问题,我回答了好多遍,现在问自己,似乎又要重新寻找答案。

对于11月的我来说,离开北京,离开毕业之后就在从事的行业,投入一个前景并不明朗的生活,似乎不是一件需要勇气才能做出的决定,而是一件天然成立、一直在这里等我去做的事情。但两年前、一年前,我可能还不是这个状态,裸辞变成一个自然顺畅的选择当然出自长久的积累,但在各方面渗入日常的铺垫里,也有过一些清晰可辨的时刻——在我的印象中,强烈地想要离职,一共有四次。

【第一次想离职,为了逃避】

第一次想要辞职,是刚工作的时候。

入职第一天,我震惊地发现坐在我旁边的同事不是我日后的leader,而是来和我交接的。

入职一周后,我作为一个什么都不懂的校招小白,承担起了这个组的所有工作。

那段时间真的心力交瘁,一边努力catch up,一边察觉到“这摊业务本应该可以做得很大,但我什么都不会”,每天加班到11点,一边焦虑,一边自责。入职大概三周之后,我直接去找了总监,问能不能占用她五分钟时间简单聊聊,说自己感觉难以支撑起整个组的业务。总监安抚了我并且说半个月之后就会有一位经验丰富的姐姐来带我了。现在回想起来,公司当时其实已经在紧锣密鼓地招聘,对用来在过渡期简单负责业务的校招生也没有什么太高的期望,但我当时什么都不懂,只是不断地把所有压力放在自己身上,一边确实迅速成长,一边每天也都感觉很绝望。

也许是每个初入职场的人都会经历的吧,刚开始工作的不适应加上工作内容本身的压力,让人陷入自我怀疑和“要是可以逃走就好了”的想法。但我感谢当时的自己坚持了下来。

作为对职场和工作本身还都没有什么概念的小白,太早的放弃相当于为自己关闭了之后所有收获的可能性。如果一开始就放弃,我可能至今对短视频行业一无所知,不可能积累起后来所有的经验和人脉,也不可能有之后为了目标全力以赴的充实感和成就感。尽管人其实永远无法做出充分理性的决策,但努力做出尽可能充分的决策,还是成年人最起码的责任吧。所以如果有刚工作不久的朋友看到这里,我想说,如果你是因为想要逃避而离开,不妨让自己平静下来,看看事情是不是真的到了你没有办法做什么去改变的状况,如果真的是,那放弃也无所谓,如果不是,那就给自己一个机会,坚持看看吧。

【第二次想离职,“奋斗逼”的崩溃】

第二次想离职,导火索说起来非常奇葩:入职8个月,我拿到了第一次绩效考评的结果,我觉得结果太好了,自己不配。

当时的工作刚好遇上瓶颈,做了一周的项目在数据上没有明显的进展,我拿着远超出自己预期的绩效结果,觉得应该担负起更大的期望。再加上我曾经在《北京租房有那么可怕吗?》这篇回答里面提到的,当时住的房子太过阴暗逼仄,各方面的压力导致我整个人的精神状态不是很好,去北京六院一查,查出了中度焦虑和轻度抑郁。前思后想,我跟leader提出了离职。

leader的反应可以用震惊来形容,刚升职加薪,而且工作中互相配合得很好,毫无预兆突然要离职,她感到难以理解和接受。平静下来之后她和我长谈了三个小时,帮我梳理了自己的想法,真诚地给出了建议。

她说:第一点,我之前非常投入也有很好的成果,但只因喜欢业务而完全投入、全情燃烧的状态其实很危险,只依靠激情和兴趣,一旦激情消散,就会瞬间崩塌。人想要长久坚持下来做一个工作,需要找到一些更具体的支柱,比如“想要买房,需要攒钱,这份工作能给我还不错的薪水”,或者“我希望成为一个更专业的职人,这个工作能提供很多学习的资源和晋升的空间”,这样在刚毕业的热情消散的时候,也可以稳定地走下去;

第二点,不要逼自己太紧,认真工作是对的,但不要有一种“我来了一家公司,就要全情燃烧,一旦不能24小时全情奉献,就应该主动滚蛋”的心态,工作只是生活的一部分,把整个生命的意义、自己的价值感全部放在工作上,是没有必要的;

第三点,我在工作里需要哪些具体的支持,她可以给我更充足的帮助。

当时leader和我说的这些话里面,最直接地把我留住的是第三点,她说到做到地给了我很多具体的支持。但在后来的工作里,我越来越明白了她说的前两点有多么地重要。

今年开始,“打工人”这个词越来越火,虽然这个主要以戏谑的形式出现的词在很大程度上消解了劳资对立议题的严肃性,在被大规模地娱乐化使用之后,起到了与“原来有这么多人和我一样惨,我们应该联合起来”相反的——“原来这么多人和我一样惨,那我们就认命吧”的作用,但不可否认的是,它很大程度上也唤醒了很多人的“我是打工人”的意识。而我觉得,只有经历过“打工人意识觉醒”时刻之后,才能真正理智地考量自己的处境,处理好工作和生活的关系。

拿当时刚工作一年 的我来说,我几乎从来没有想到过,每天努力工作除了为了我自己学到更多的东西、见到更大的世界之外,也是在给老板创造价值——这一方面是企业文化不断洗脑的结果,另一方面也是因为我的追求和企业当时对我的期望是一致的,履行公司赋予我的义务与实现我自己的价值之间没有冲突。也是在那之后不久,另一个姐姐和我说过这么一番话:“当你是刚开始工作的小朋友的时候,企业的目标和你的目标是一致,当你是公司的CEO的时候,企业的目标和你的目标也是一致的,但当你处在两者之间的时候,会越来越多地感受到拉扯。”

和leader姐姐的深聊,是我“打工人意识觉醒”的时刻,打那之后,我逐渐意识到“工作”是怎么回事儿。如果你感觉能在工作中充分实现自己的价值,或者工作在帮助你实现自己的价值,那只能证明你很幸运,因为大多数时候,工作只是一个“老板付给你钱,你完成岗位的要求”这样一个非常现实的出卖劳动力的过程,幸运值得歌颂、值得追求,但没有必要把打工这件事整体美化、神圣化,没有必要因为工作到吐血而自我感动,没有必要长期996还觉得是福报。如果不清楚自己想要的是什么,便很容易不经思考地认同企业文化的那一套,只有经过反省,找到自己的目标,才能明白工作在人生中的地位,只有这样,工作才能成为通往你自己人生目标的道路。

除此之外,我这次离职其实很直接地反映出刚工作不久的职场新人会有的一个问题,就是:“心里没数”。具体地说就是:因为没有经验,所以不知道工作做成什么样算是好的,缺乏衡量工作完成度的标准。这种情况对于做运营岗的人来说尤其常见。做创作者运营,同样是维护作者关系,做成什么样算是好?同样的一个项目,我一周完成了自己还觉得慢,但其实是不是两周完成就行?我算是比较幸运的,因为带我的姐姐是真的在带我,实打实地教给我很多技能和经验,但尽管如此,互联网大厂里对“追求极致不是力求完美,而是关键项目激进地拿结果”的快节奏氛围和新人培训体系的缺乏,还是会使一些缺乏经验的小白迷失,要么工作抓不住重点、进展过缓,要么给自己压力太大、急于求成。所以如果你也处于这样的阶段,也不用感到焦虑,多和自己的直属leader或mentor沟通,或者就沉下心来,在时间的推移中交你该交的学费,一点点成长。

【第三次想离职,我妈说我“没文化了”】

第三次想离职,是在20年春节,疫情打乱了一切安排,复工时间被不断往后拖,我在家里呆了很久。身处东北,工作时间依然和北京节奏拉齐,上午十点上班、往往也是晚上十点下班,我12点睡,上午9点起,其他家人晚上10点睡,早上6点起,在那段时间里,我感到了互联网工作和“正常人”生活节奏的强烈冲突。本来就一直觉得这份工作太累的妈妈,亲眼看着我大晚上加班开会,不断提出“要不别干了吧”。

刚毕业那阵儿,家人就希望我可以回家考公,找个“稳定工作”。留京之后,他们表示尊重我的选择,但我知道他们心里其实一直也没有放弃对我“30岁回归稳定工作”的期待。互联网的工作在他们看来又累又不稳定,放弃了没有什么不好。这种观点在我加班的深夜,偶尔也会突然进入我的脑海,虽然不认同家人期待我走的路,但现在我在做的这份工作,确实越来越给我一种“吃青春饭”的感觉。之前有种说法是,互联网公司招聘,其实就是在找新鲜的肝——大家熬夜敲代码、写方案,消耗着自己的健康,在熬不动的那天来临之前,就会有肝脏新鲜健康的年轻人来把你代替,一茬又一茬,永远有人热血沸腾、热泪盈眶。我一边熬夜敲打着键盘,一边偶尔会不禁问自己:投入青春,成为被收割的一茬,到底值得吗?

而更直接使我不得不思考自己处境的,是有一天我妈突如其来的一句话,我忘记了当时的场景,忘记了前因后果,只记得她语气充满惋惜地说了句:“我觉得你……越来越没文化了。可能你其他方面的能力有提升,但是我确实感觉你变得不如以有没文化了。”

这句话让我觉得晴天霹雳——虽然我并不觉得大家一般说的“有文化”是一个唯一/确定无疑值得追求的事儿,而且我妈理解的有文化具体是什么意思,也有待讨论,但我妈这句话戳中了我一直隐隐约约的担心——这份工作正在使我越来越偏离我想成为的那种人。

大学期间,我在新浪实习,当时做的是类似于营销号的工作,每天从工位上站起来,看到一整层的人聚在一起,花费时间制造垃圾、帮助垃圾传播,感到窒息。这么多年过去了,虽然早就接受了“不要试图改变大众”这件事,但也还是对每天经手的那么多完全无助于让世界变更好的东西感到厌恶。我妈这句话之所以让我崩溃,是因为她提醒了我——这份工作正让我成为“垃圾”的一部分。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我每天总是觉得睡不醒,周末也只想窝在家睡觉,工作时长的累加真的会量变引起质变,长年累月看短视频,我逐渐连看电视剧、电影的耐心都没有了,更别提打开一本正经书看看。只有输出,没有输入,我感觉这份工作在用福利、工资制造一个舒适圈,把我圈牢,又用榨干我业务精力的方式剥夺我冲出这个圈的勇气和能力。

有一种说法是,你做的事现在能赚到多少钱不重要,重要的是你有没有变成一个更值钱的人。疫情的来临让这种说法处处得到验证——当危机来临,很多人被公司辞退或者面临降薪而没有反抗的能力,没有随时可以找到更好工作的资本,就只能为保住饭碗担忧,疫情的考验让这一切更现实、更密集地出现在大家眼前。

而“你没有之前有文化了”这句话,在价值层面上提醒了我,我的精神世界正在日渐贫瘠,在现实层面上提醒着我,我越来越“不值钱”了。于是我再次陷入焦虑,而我能想到的最直接的解决办法就是离职。

但由于疫情的原因,贸然离职确实也过于冒险,于是念头被搁置了下来,但历次冲动逐渐累加,问题已经存在,在工作中得不到回答。

【最后一次,深思熟虑后的裸辞】

对我来说,“稳定“和“漂泊”都不是值得追求的东西。连贯的、平稳的、可预见的人生,已经没有被追求的必要,我必须随时准备“拥抱变化”,人生就是一个不断探索、不断试错的阶段,如果在无尽的变化中偶然发现了一件自己喜欢、可能擅长、愿意投入时间、如果做好是可以有充足回报的事,有什么理由不立刻去做呢?

上面的叙述中,忽略了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我在工作半年的时候,开启了自己的短视频账号。一开始是因为vlog在全网兴起,我所在的短视频平台在业务上大力推进vlog,员工中也掀起了一股拍生活记录的热潮。正是在19年春节假期,我在和爸妈出门遛弯的时候,突然也萌生了记录一下的想法。哈尔滨零下20几度的气温里,我们一家三口的三个手机都录一会儿就关机了,但我还是拍完了第一个视频。视频发出去之后,意外地有不错的播放,于是我开始了每天一更。往往是白天拍好之后,剪辑到凌晨一两点,然后上传,虽然累但乐此不疲。现在看来,当时拍摄的内容又幼稚又真诚,春节期间迅速地积累了第一波粉丝,每个视频下面都有几百甚至上千条评论,我几乎每条都回复,感觉到原本枯燥的生活一下子打开了另一个维度。

我的工作就是短视频创作者运营,要负责从几百粉到几千万粉丝的短视频博主的对接和维护,和他们聊内容方向,帮助他们接商单,包括后来给0基础但想要做短视频的人做培训,自己写十几节课的讲稿,给几万人上课……平台越来越多地投入资源去挖掘、扶持创作者,真的让人感慨这个时代“酒香不怕巷子深”,只要做的内容有价值,坚持下去就一定会被推到大众的面前。

一方面,我有过一些内容方面的尝试,也对平台规则有了解,并且知道这件事如果做好,是可以支撑起足够体面的生活的,另一方面,虽然知道全职创作者初期肯定会非常艰难,但创作这件事本身是我喜爱的,我自己的积蓄也足够支撑起一段时间的尝试,同时和家人说了之后,家人都非常支持,于是一条改变之路越来越清晰地出现在了我的眼前。今年十一月,我终于离职了。


回到开头,在空荡荡出租屋里接过男友递过来的矿泉水的刹那,从心底里迸射出来的快活,有“终于做出这个决定”的解脱,但更多的是对我即将回归一种真正的生活的预感。上班的时候,公司楼下有一家沃尔玛,午休时我很喜欢去那里逛逛,看着各种各样的食物、商品,什么都不买,让我感受到快乐,我觉得自己又避免了因为吃零食而长胖,又省下了一笔钱,很有满足感。生活里很多东西对我来说,都是如同“逛超市时想买但稍微一冷静就觉得没必要了”的存在,比如从这份工作生发出来的我过去两年的生活——因为公司附近有房补,所以我需要一个月花4500元租一间在公司附近的10几平米卧室;生活在北京,出去吃一顿饭人均不会低于50,多的时候几百也很正常,这些花销不知不觉,但其实并无必要;公司提供免费的健身房,但我从来都不去;公司提供免费三餐,但我其实每餐吃不了多少,自己做饭也便宜又快乐;公司提供不限量的零食、免费的下午茶,但这些东西只会让我的肚子上逐渐出现赘肉;高大的办公楼、带着工牌走在路上感受到的所谓“大厂光环”,对我来说空虚又可笑……当然,令人不舍的东西也有很多,比如丰富的学习资源、优秀同事和合作方带来的启发、站在巨头肩上能获得的视野和各种资源……但想要有获得当然必须要有舍弃,当工作对我的消耗大于能提供给我的东西,离开也就成为必然的选择。

而我即将去过的生活,是朴素、真实,直面生活中的琐碎,直面自己的表达欲、创作欲,直接检视自己毅力的,一场内在的战争。我对这种没有令人眩晕、令人发胖的啤酒,只有清清凉凉且成本更低的矿泉水就鸡架的生活,充满期待。


user avatar   leon-3-75 网友的相关建议: 
      

梅西说他可以免费离队,而巴萨说不行,你不能免费,合同的违约金是七亿欧。各执一词的结果就是去打官司。但梅西说巴萨是他深爱的球队,他不愿和球队打官司。

其次,即便打官司,由于巴萨不想梅西离开整个西甲和西班牙都不想他离开,所以无论在西班牙国内打还是体国际体育仲裁法庭直接打。最后的结果都不会是7亿直接免掉让他免费离队,即便结果偏向球员,最后的判决也可能是各让一步,也就是梅西可以离队,但是不能免费,但不需要7亿,打个折,很有可能3亿左右,近一半还是要的。那所有所谓的有兴趣买家谁愿意掏3亿?考虑到明年有可能就能免费签,那何必今年直接掏3亿?


user avatar   ru-yu-26-30 网友的相关建议: 
      

不过分啊,很合理的要求。

只不过男性那种收入又有房子的,恐怕更关心年轻漂亮或者心灵契合之类的的,不会那么关注女性的收入了。

男女双方在的择偶标准是不一样的。




  

相关话题

  月薪7k,淘宝美工,设计师朋友都很瞧不起我,怎么办? 
  一个人住究竟有多爽? 
  为什么跳槽加薪会比内部调薪要高? 
  2020 年发生的哪件小事儿,让你想对身边的 leader / 工友说声谢谢? 
  中国人为什么喜欢衣锦还乡? 
  职场中常见打压手段有哪些? 
  世界半导体厂商有哪些值得推荐? 
  如何看待 2021 年高校毕业生预计达 909 万,再创新高?作为应届生的你现在情况如何? 
  频繁裸辞毁掉了自己的前途,怎么办? 
  什么样的讲话算「有水平」? 

前一个讨论
会计专硕怎样度过研究生生活?
下一个讨论
怎样判断自己是否该辞职?





© 2024-12-25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12-25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