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邀~ 读博士期间的抑郁非常普遍,我读博的头两年也是如此,每天暗无天日,浑浑噩噩。现在回头想想,这种不开心是“根儿”上的,是读博士无法避免的。
首先,“博士”到底是个什么东西呢?我刚到耶鲁的时候,研究生院的院长Tom Pollard曾经为我们解释过,他说“当你可以把Dr.放在名字的前面时,就意味着你成为了一位独立科学家(independent scientist)!” 之前我一直把注意力放在“科学家”上,觉得离童年的梦想越来越近了。直到最近我才意识到这句话的关键不在“科学家”,而在“独立”二字!
就像题主描述的那样,你在读博士之前就已经可以搞科研了,你可以大量地阅读文献,可以做一些尝试性的实验,甚至是发表学术论文。但是这些并不是博士培养的全部,甚至都不是博士培养的重点!重点是“独立”二字,也就是在问题描述里反复出现的“孤独”,“一个人”之类的不开心的源泉。这种不开心是“根儿”上的,是无法避免的!
当你开始博士的修真之旅后,你就会像他一样:
独立意味着你要在这茫茫沙漠中独自寻找前进的方向,你的每一步都可能是人类全新的征途;
独立意味着你要在这全新的征途中独自克服一切困难,没有人能告诉你面前的那座山要怎么去翻;
独立意味着当你千辛万苦翻过那座山后,无论看到的是绿洲还是另一片沙漠,你都只能独自享受,无法同任何人分享。
这条路,你要一个人走!题主描述的那种被边缘化、被世界遗弃的感觉会一直伴随着你,直到你放弃或者走不动了为止。你可能会问,不是还有博士生导师吗?而我要告诉你的是,导师其实就是那个远在56,000,000公里以外的地球指挥官:
他说:“去火星吧!” 你就踏上了征途。之后他能做的就是不定期看看你是不是还活着,是不是还在继续前进。虽然他可以时不时地为你指引方向,为你提供援助,甚至是在你翻山越岭时为你加油鼓气,在你抵达绿洲时为你欢呼雀跃。但每一步路你都要自己走,每种苦你都得自己吃。更重要的是,当陪伴你一段旅程后,除了精神上的支持,那个远在56,000,000公里以外的导师什么都做不了,你终归还是要独立的!
这条路上,你不仅要忍耐孤独,还要学会享受孤独。
你要练就自娱自乐甚至是自黑的能力:
还要不断寻找前进的动力,精神的寄托:
当你终于找到那片绿色时,即使无人可以分享,你也会觉得这一切的一切都是值得的:
愿你一路好走!即使风雨兼程,也能守得云开见月明!
有一说一,其实性价比最高的4K蓝光播放设备很可能是二手xbo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