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西安交大应届硕士被建议授予博士学位,3 年发 16 篇 SCI,如何评价这一建议?他的学术水平如何? 第1页

     

user avatar   yu-hui-hui-22-59 网友的相关建议: 
      

9-9更:鉴于很多朋友仍然在讨论相关期刊的投稿难度以及质量,我在此做进一步解释。本人在孙同学所投的大部分期刊中也发过一些文章,因而还算比较了解。首先,通过影响因子来判断期刊的好坏和投稿难度是一件很业余的事情。此外,不同的研究方向投稿相同的期刊的难度也很不一样。对于Low-temperature plasma 方向而言,AIP ADVANCES, POP, IEEE TPS,PST,物理学报等投稿相对容易,JPD, JAP等难度中等,像PSST算是plasma专门期刊中的顶刊了,投稿难度较大。而APL在2014年还是什么时候已经取消了discharge plasma的分栏,所以投plasma的文章只能投General physics类,因而难度显著增大。目前每年APL上的Low-temperature plasma文章其实很少,能中APL就说明是质量很不错的文章了。因此,不能因为其他方向投APL容易而说APL上的plasma文章就是水文。而相对APL,PRE的投稿难度更大,因为是纯physics期刊所以更侧重理论水平。之前在PRE上看到的本方向的文章也似乎大多是斑图动力学方面的。至于PRL,近年来发过的plasma方面的文章应该是个位数,一年都不一定能出一篇...

总而言之,平均投稿难度/文章质量:PRL >> PRE > APL >> PSST > PPAP, JPD, JAP > POP, IEEE TPS > PST, 物理学报

如果只看影响因子,JPD都要大于PRE,APL和PSST也高于PRE,然而实际上确实PRE要好于这些期刊。因此仅依据影响因子判断期刊和文章好坏是有相当大的局限性的。

Last but not least,以上期刊排序仅代表平均水平,具体评判某篇文章的水平还是需要通过阅读原文来判定。即使是IEEE TPS这种4区影响因子1左右的期刊,也还是出过很多相当经典的文章。

---------------------------------------------------------------------------------------------------

本人与孙同学研究方向相近,都是关于gas discharge plasma的,算是同行。在此篇报道之前就注意到了孙同学的工作,也读过他的一些文章。

抛开各种政策问题不谈,就孙同学的学术水平而言,我觉得他绝对是完全达到或者远超西安交大普通博士的水平的。他所发表的文章大多关于plasma sheath, plasma-surface interaction的偏理论的文章,也有关于flashover的相对偏应用的文章,绝非是那种只测几个参数画几张图忽悠一下的灌水/incremental的类型。所发表的PRE, APL, PSST等期刊也是plasma/物理类老牌期刊,在业内享有知名度。从论文本身的分析来看,也显示出了孙同学扎实的理论基础(在电气专业学生里真的很难得)和丰富的知识储备。因此从个人水平而言私以为孙同学是绝对过硬的。

我所注意到的一个现象是,在类似这样一个报道出现后,大部分人的关注焦点从来不会是学术水平、实际贡献等,而是开始挖掘报道背后“隐藏”的“利益关系”,“政策”,“目的”等等。这可能也侧面反映出了我们目前学术圈乃至其他方面的一些问题吧。不过总体来看在学术方面我们目前还是在像好的方面发展,希望还是能尽快改正现有的一些漏洞与风气。

至于应不应该破格授予博士学位,大家对这一问题似乎很有争论。说实话对于政策方面我是完全不懂,也无法给出正确的评判。我只能从一个同行的角度对于这些文章的水准给出一些大致的分析。

至于先前媒体的报道,个人认为某些方面确实有些不妥。比如仅仅强调发表论文的数量,未强调质量、研究方向、应用背景等,难免造成误解,也给当事人带来不便。但想到真正能看懂这些工作的毕竟还是少数人,而媒体的主要目的仅是传播新闻,因而造成负面的宣传效果似乎也难以避免。也衷心希望有更多能更细致了解学术成果、更为专业报道学术进展的媒体/媒体人能够出现。

给大家截几个图看看人家的行文风格吧:

像是灌水的文章吗?


刚又浏览了一些其它的回答和评论,有些真的酸味爆表,有些又让我啼笑皆非。譬如有人说plasma=材料,所以发的文章都是灌水...首先一点,plasma肯定是有在材料方面的应用,比如surface modification, plasma-assisted catalyst等等,但是直接把这两个领域等同就很有问题了,毕竟plasma相关方向不要太多,上至恒星、可控核聚变,下至电弧,电晕,医美、照明应用等。很多方面和材料毫不相干。按照这些人的逻辑,微电子、半导体方面也和材料有关,那微电子也等于材料?

此外,知乎上面的风气似乎是无脑专业劝退生化环材。从现实角度来看有些也无可厚非,毕竟就业压力大。但是必须要注意的是并不是说生化环材就没用、不重要,也不是就说明所有生化环材的文章都是灌水。我个人认为造成这些专业就业不佳的原因主要是产业化和成果转化率太差,没有企业去消化毕业生和推动科研应用。因此才会造成影响因子虚高和灌水严重。但是这绝对不是说所有这些研究都是灌水,都没用。这些领域每年还是有很多有深度的成果出现。比如前两年很火的MIT大神曹原关于石墨烯魔角超导的文章,也是和材料相关。但从来没人说曹原是在灌水吧?如果是自己水平不够只能灌水而认为别人都是灌水,那我建议还是先想办法提升一下自己的水平。

科学理论很多时候需要generalization,但学术评价很多时候却并不能非黑即白。这个道理不是所有人都懂。


鉴于还有不少人质疑三年发16篇是不是太多了,有灌水嫌疑,我在这里想和大家再分析一下。首先,这16篇里只有8篇是一作,其它的8篇只是挂名。这就意味着大概率是孙同学自己写的就是这8篇,而其它的文章都主要由其它人完成,只是用了他的模型或者接受了一些指导。一个硕士生如果在3年内专心一点,多花时间,完成8篇一作是完全可能的。我们这个领域审稿速度不快不慢,一般2-4个月居多,当然APL这种可能要快一点。所以一年开足马力完成2-4篇没什么问题。据我所知在清北等高校硕士期间发表8+SCI的应该有不少,当然比例还是很低的。

当然我并不是教唆大家都要争取按照一年2-4篇的速度发文章。做科研按照自己的步调就好,没有必要过于着急。我其实也感觉自己在硕士阶段有些文章是投的急了点,如果能更沉稳一些说不定能做出更好的成果。


user avatar   di-diao-wu-yu-fei-fei 网友的相关建议: 
      

希望各位人均985的知乎大佬打开谷歌学术,把人家文章下载来看看。

自己用脑子读读看,是不是灌水文章。

自己能力不行,天天就觉得比自己强的人都是造假、都是有好爹妈,这种心态要不得。说白了,就是给自己失败找借口。

博士发8篇这种档次的一作论文都已经非常非常优秀了,他的成果别说在西安交大能吊打90%的博士,放到清华也是一名一流的博士。

送给俗人一句话,菜就是原罪,要么把自己变秃变强,要么老老实实躺平享受生活。自以为自己是怀才不遇、时运不济,实际却是“给你机会,但你不中用啊”。


我受累从Research gate给某些人下载了大佬的论文,这是他在researchgate上的主页。各位只需要看一作文章,而这些是不是炼丹,自己下载读一下。

我挑一个APL的文章给大家看看,请酸得不行的那些人看看:人家的论文是2018年5月28日投稿,结果在6月21日就接收了。看到没有,只花了20多天就完事了,最多有个小修意见。有的菜狗自己文章写得烂,人家审稿人不爱看,看完给一堆大修意见,当然发一篇文章要好几个月乃至一年。

某些人不仅菜还话多,活该被淘汰,自己对号入座吧。


对了,给各位人均发CNS、PRL的大佬汇报下:本人敢这么评论也是有亲身经历的。毕竟我也是IEEE和IET部分期刊审稿人(随便截张图,正好涉及了三本期刊),给垃圾文章写拒信的时候还得提一堆理由,有时候实在看不下去了,还要和编辑再沟通拒审,所以菜狗文章的审稿周期是很长的。


user avatar   shi-zhong-ju-shi 网友的相关建议: 
      

我不同意这个建议。

要拿博士学位,必须要做博士论文并且进行答辩。你可以给他一年半载的时间准备,水平到这了也不差啥对吧。

再优秀,该走的程序必须要走。不然界限就会越来越模糊。如果硕士期间多发论文就可以赚个博士,那么本科期间多发论文是不是可以赚个硕士,小学生中学生呢?

今年考研的时候又是一帮人整活,什么今年情况特殊,特事特办,复试拖得太久耽误自己在考不上的情况下找工作,所以建议取消复试。就是想绕过国家定的制度,给自己开方便之门。考研要是取消复试,对自己有利;硕士多发文章,直接跳到博士,对自己有利。全都是精致的利己主义者。一旦开了这个先例,后人就能拿这个说事,国家制度的权威就会动摇。平头老百姓只要能对自己有利的,可不跟你扯什么制度,譬如红灯不让过马路,但只要有人带头,一帮人跟着过,车都只能停下等着。譬如小县城高考,家长殴打保安,在考场外从窗户里给孩子塞条子。在你能够掌控的领域,你退一步,以后想要收复失地,难上加难。

西交这个哥们靠的是真的实力,所以才有人建议开这个先例。但不代表所有人都能靠实力,一旦有这个先例,百分之九十以上的人,都会选择走捷径重复先例。小学生,只要有背景有资源,暑假寒假报个科研班或者科研经理,培训完了就写,快的一个月写一篇SCI论文,慢的一个假期写一篇,你自己算算,从小学一年级开始到高中三年级,十五年教育,最多能攒多少篇。这些底子打好了,大学四年又能撸多少篇。要是这样,硕士咱也别读了,一股脑硕博学位全给送了得了。

到时候,博士就会日渐成为一个荣誉头衔。然后社会就不会再认可博士。国家为了扭转这种现象,又要把博士进一步细分,分出“荣誉博士”之类……

问题是到时候哪还有什么“荣誉”可言。然后就是水涨船高,疯狂内卷。硕士要求10篇SCI,博士20篇。水可以涨啊,但是还能漂的船恐怕就不多了。


user avatar   dian-li-xiao-fei 网友的相关建议: 
      

统一回复以酸为主要论点的:自己爆出来,难道不能接受群众的检验?难道要按着群众的头让群众夸?(再提醒一句,这是在教育部明确规定不再数论文数量的前提下,西交大还在以论文数量宣传

你去随便问个搞电气的,三年16篇,确实令人存疑。除非:1、搞材料 2、搞深度学习、 3、搞挂名。

真搞不明白,为什么这种数论文数量的问题下,总有以酸为主要论点的网友,读过研究生吗?这就好比官员,本来正常工资年薪10w+,突然有一个官员,年薪60w+,然后解释是自己投资所得。这时候,很多人肯定是觉得有猫腻,需要查查。为什么到了学术圈,这就是酸了呢?

我们从来不反对将博士授予天才,我们反对的是将博士授予曹校长之流的天才。

希望在授予博士学位之前,可以成立专家组,对论文的原始材料,进行可复现的实验,对结果进行查证,有代码公布代码,让大家运行。如果确保没问题,我想,大家也无话可说。

奉劝一些被人卖了还帮人数钱的,对,就是那几个以酸为主论点为这些事摇旗呐喊的。如果一旦开了硕士直接授予博士学位的风气,未来会有更多的学二代走这条路,获得超额利益(参照澳洲读硕),到时候,寒门在教育上的路径也会被彻彻底底封死。

——————————————————

我的天,非要做解释吗?

核心思想解释:破格授予博士的风气不能开,一旦开了此风,将来你料不到学二代会有什么操作。如果要授予,可以成立专家组,认真核实,给一个交代,堵上别人的嘴。

—————————————————

有些大学生的思维真是培养得好,都西交了,还持“你行你上啊”、“看不懂别说话”、“这是民族之光,质疑他就是对国家民族的自卑”这种论调。这是我第一次碰到连质疑都不能质疑的骚操作。一个博士生,如果3年3篇高质量论文,大家都会觉得牛逼,如果3年七八篇,大家也觉得厉害。如果16篇呢,你是不是得掂量掂量。更何况是硕士,大家质疑一下不正常?

而问题的本质是论文吗?没看明白是有人要撕开“硕士授予博士”的口子吗?真觉得刀不会落在你头上是吧,真觉得自己已然是学阀了?如果我们大家都因为孙同学无可挑剔的实力而为“硕士优秀者可授予博士学位”投了赞成票。那接下来会发生什么?

各位导师会拼了命地抢一作,挂在子女名下,然后子女先通过保送(参考陈玉钰事件)进入硕士阶段,硕士阶段毕业直接获取博士学位,请问,这是您想看到的吗?

不论其实力如何,永远不要开任何特权的口子,否则既得利益者会玩死你。


user avatar   liu-da-yang-84 网友的相关建议: 
      

争议点根本不应该在于此同学优秀不优秀,是不是达到了博士毕业条件。

众所周知,我国各大高校官方要求的毕业条件并不高,理工科一般要求一两篇sci即可。稍微做得好一点的硕士既可以达到。

让人不太舒服的地方有两点:

第一、名校学位不轻授。一般是你申请什么学位,通过答辩和学位委员会考核就给你什么学位。在我看来,这就好像你追求一位有矜持的女士,你问她能否做你女朋友,她如果说不做女朋友直接领证就好。这多少显得有点不够严肃,没有逼格。

第二、西交自认名校,又挂了个钱学森的名头,那其实应该自重身价,不应该因为申请人优秀就给他所求以外的东西。据我所知孙同学申请的是硕士学位,去的是硕士答辩的场子,填的表也应该是硕士毕业的表。结果学位委员会认为给他硕士屈才了,给了博士。最后搞出来自己的博士还要去瑞士洛桑理工再读一个同专业的博士,这是自认西交不如人?是不是太掉价?我固然知道有几个博士学位的大佬不少,然而这些人基本上都是拿的不同专业的学位。这个不是该同学的问题,而是相关领导认识的问题。可见该校领导可能认为学位是奖项奖章:博士一等奖,硕士是等而下之二等奖。如果真是如此,不免贻笑大方。

总体上我感觉西交这次操作和中南大学直接给本科生刘路教授研究员职称类似,当然远没有后者那么不严肃。


user avatar   nan-gong-lin-xi 网友的相关建议: 
      

谢邀,只是随便看了下,确实很不错的,应该是高过同专业一些博士的文章数量和质量了。至于破格授予博士学位,这个学校自己的规矩,西交觉得可以那就给呗。我实验室年年都有厉害的硕士比一般的博士成果好的,甚至还有本科发顶会的,那985微电子百分之99教授都发不出来,也不能让他当教授啊。硕士生文章多,他就可以是博士,我是觉得不太对劲了,毕竟博士有博士的培养体系和目的,整个立题目,指导方针都是不一样的。还是说贵校硕士博士都是一样的,区别只是文章要求数量。这以后贵校干脆数文章算了,画个线,文章多的本科生可以发硕士发博士,文章少的教授直接降为副教授,讲师

更新

看了一些回答的贴图,我去阅读了一下原文。我觉得小伙子还有学校就是被新闻处坑了一下。被硕士答辩委员会建议申请博士学位下面扯多少篇sci,拿什么奖学金这都是与博士学位授予无关的东西,这是个典型的噱头,只是想形容该生优秀。搞行政和宣传的不懂学术,唯文章论久了,形容一个青年学者优秀只会说多少篇文章,而不是解决什么样的课题。我猜想,教授们觉得他可以去申请博士答辩,应该是基于其科研的完整性,故事性,而非xx篇论文。


user avatar   zhu-jing-21-38 网友的相关建议: 
      

简单看了一圈没有什么明显的黑点,应该是过硬的。也许他是真的有天赋。

但是无论如何,他是真牛还是假牛,他只要不是搞生物的就好。生物学科现在再也经不起类似的“学术神话”了。


user avatar   chen-sheng-7-76 网友的相关建议: 
      

不能,因为亲兄弟也要明算账不是。即使一个人,他有很多领地,也没办法把它们合并,何况不同领地的继承顺位也是不同的。欧洲这些王室疯狂乱伦,也没统一欧洲。不过查理五世的领地加起来是相当庞大。算血统,欧洲那些王室都是世代联姻的亲戚。


查理五世(1500年2月24日-1558年9月21日),即位前通称奥地利的查理,神圣罗马帝国皇帝(1519年-1556年在位),西西里国王(称卡洛一世,1516年-1556年),那不勒斯国王(称卡洛四世,1516年-1556年),低地国家至高无上的君主。 他在欧洲人心目中是“哈布斯堡王朝争霸时代”的主角,也开启西班牙日不落帝国的时代。

查理五世是哈布斯堡王朝广泛的皇室联姻的最终产物。他是出身于哈布斯堡家族的西班牙国王腓力一世与卡斯蒂利亚的胡安娜(疯女)之子,阿拉贡的斐迪南二世与卡斯蒂利亚的伊莎贝拉一世的外孙,神圣罗马帝国皇帝马克西米连一世和勃艮第女公爵玛丽的孙子。

查理于1506年(他的父亲死于那一年)继承了低地国家和弗朗什孔泰。当他强悍的外祖父斐迪南二世在1516年去世后,他成为一片巨大领地的拥有者,这片领地包括他母亲的卡斯蒂利亚和斐迪南二世统治的阿拉贡、纳瓦拉、格拉纳达、那不勒斯、西西里、撒丁, 以及整个西属美洲(在他统治时期,西班牙在美洲的殖民地由于征服墨西哥和秘鲁又扩大了好几倍)。

在祖父马克西米连一世去世后,查理又得以继承哈布斯堡家族在奥地利的产业。通过向选帝侯行贿等手段,他在1519年战胜法国国王弗朗索瓦一世当选为神圣罗马帝国皇帝。

1555年在击溃新教力量的最后努力失败后,查理五世就开始脱离政治生活。他把自己的个人帝国——西班牙和低地国家传给了儿子腓力二世;把神圣罗马帝国传给了弟弟斐迪南一世(1555年10月25日放弃尼德兰王位给腓力;1556年1月16日放弃西班牙王位给腓力;1556年9月12日放弃皇帝帝位给斐迪南)。


查理五世的家庭

妻子:葡萄牙公主伊莎贝拉,1526年结婚

子女:

腓力二世(菲利普二世),他的王位继承人,享年71岁。

玛丽亚(1528-1603),嫁马克西米连二世,享年74岁。

胡安娜(1535-1573),嫁葡萄牙太子若昂,终年38岁。


马克西米利安二世(1527年7月31日-1576年10月12日)是哈布斯堡王朝的神圣罗马帝国皇帝(1564年至1576年在位)。1548年至1550年马克西米利安摄政西班牙,1562年被选为波希米亚国王(1564年-1576年在位)和罗马人民的国王(1562年至1576年在位),1563年又被选为匈牙利国王(1564年至1576年在位),1564年加冕为神圣罗马帝国皇帝。他也曾试图成为波兰国王,但没有成功。

马克西米利安1527年出生在维也纳,父亲斐迪南一世是神圣罗马帝国皇帝(1556年至1564年在位),母亲安娜是波希米亚和匈牙利国王弗拉迪斯拉夫四世的女儿。1548年马克西米利安同神圣罗马帝国皇帝查理五世(1530年至1556年在位)的女儿玛丽亚结婚,查理五世同时也是马克西米利安父亲斐迪南一世的哥哥,即马克西米利安的伯父。(堂兄妹乱伦)

腓力二世。西班牙国王 (1556年-1598年在位)和葡萄牙国王(称腓力一世1580年-1598年在位) 。查理五世儿子。1570年马克西米利安将女儿安娜嫁给了腓力二世,成为他的第四个妻子。安娜是腓力二世妹妹玛利亚的女儿,生下腓力三世。(甥舅乱伦)

腓力四世,娶奥地利的玛丽亚·安娜(神圣罗马帝国皇帝斐迪南三世之女,母亲玛丽亚·安娜是腓力四世的亲妹妹)。(甥舅乱伦)


user avatar   wang-jia-nan-1 网友的相关建议: 
      原题未说明“学习艺术”是作为一个爱好还是作为一种职业,答主们请注意区分这两种情况
user avatar   windskymagic 网友的相关建议: 
      




     

相关话题

  如何看待饶毅科学最新文章:中国“无科研造假”元年:但愿“空前”也是“绝后”? 
  本科西法大,未来想留西安,吉大法硕推荐吗? 
  人类目前最高科技能达到什么水平? 
  为什么有的博士生毕业时候没文章? 
  你科研做得开心吗? 
  保研被强行更换并指定了一个莫名其妙的导师,该导师表示学校教研室也是社会,该怎么办? 
  如何优雅地哭穷? 
  基础科学应该缩小招生规模吗? 
  临床的专硕可以做到完全不去实验室吗? 
  读博士有多苦? 

前一个讨论
如何看待农夫山泉创始人身价超 5000 亿港元,将超过马化腾成为中国首富?
下一个讨论
为什么有人会提出“《信条》会将成为诺兰评分最低的电影”这种观点?





© 2024-12-22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12-22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