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病致穷这种事,对于活到我们这把年纪的人来说已经不鲜见了。题主觉得刷新认知,说明还未见识过生活最残酷的面目。
问题描述的答案我刷到过,印象也很深。小伙子人不错、对自己克制,但只因父母身体都不好、长期住院,没钱,亲戚来了只能用黄瓜搞果盘。
什么是不可省的钱?答案是治病的钱。
或者换个说法,治病的钱是想省也省不下来的钱。
有人一直认为自己身强力壮,年轻,不会得病,或者身体从来没有出现过异状,或者自己没有不良嗜好,不抽烟不喝酒,不用去考虑是否得病。
不是的,病不会因为你个人的意志而转移,有时候现实就是要给你一记重拳。
比如我有一个亲人,拿“前降支心肌桥”来说,这种病很怪异,简单的说血管长错地方了,本来应该长在心脏表面的,但是不知道什么原因,长在心脏内部去了,表面上也看不出什么特别的症状。
人到老年了,新陈代谢,血液流速什么的都会变缓,健康的动脉是有弹性的,人年纪大了,动脉壁就会变硬,血液中的油脂和未能及时排除体外的垃圾常年累月沉积在了血管壁上造成了像小米粥一样粘稠的黄色斑块的病症,“动脉粥样硬化”也是常见的老人病。
单纯的“前降支心肌桥”和单纯的“动脉粥样硬化”都没什么,但是这两个病加在一起就要命了,比如说心脏支架和心脏搭桥都没法用,因为血管是被心脏包裹着的,如果把心脏切开,把血管拿出来确实可以解决问题,问题是一般“动脉粥样硬化”被发现的时候,人的年纪已经很大了,做这个手术风险比较大,左右都是为难,且这一套手术做下来,价格不菲不说,做完了能活多久也是未知数。
人生的风险真的很难说。
前几年《我不是药神》大红,故事的矛盾核心就是白血病的特效药“格列宁”(实际上现实是格列卫),实际上2017年格列卫才被纳入医保,格列卫的价格也从当年的23500下降到现在的4500左右,但是依然很贵,而实际上格列卫这类的靶向药物还有很多,特罗凯,易瑞沙,多吉美等等,每一种药都价格不菲,大钱小钱缩下来每个月都要花费好几万,任何家庭都承担不起。
一次性的病还好,是一次性消耗家庭的财富,虽然对于家庭确实是一个重压,但是好歹一次性过了就过了,仅仅是财政上的问题而已,而有些慢性病持续折磨着家庭,是财政和心灵的双重折磨,往往很多的矛盾和冲突都是在这个过程中不断爆发出来的,如果不是我亲人的经历,我也很难会有这样的感受和体会。
这些药不仅仅是一个价格的问题,每一个家庭都或多或少有一些矛盾,这些矛盾在病痛折磨下被扩大化了。
当病人长期处于生理不健康的状态下,就必然有心理问题,长时间,不可逆的病理反应导致患者心态失控,然后波及到家人。焦虑和抑郁时时刻刻缠绕着病人,病人无处发泄,很容易传导给家人。
这种情况还算好的,毕竟钱财上还没有多大的压力,而如果需要长期服用靶向药物,而家庭条件又不算好的情况下,不仅是毁了夫妻两个,更重要的是会牵扯到下一代,由于预算紧张,孩子在年少的时候很有可能就得不到良好的教育,慢慢的养成自卑封闭的性格。
《我不是药神》里面的原型就是陆勇,据陆勇自己说,在当时格列卫价格没有下来,大陆售价高达23500一盒的格列卫,比黄金贵20倍,患者每个月都要服用一盒,一天服用四次,一颗药高达200,一天就要800,陆勇吃了两年花了近60万。
陆勇是个老板,才承受得起,即便是如此也掏空了他的家底,普通人呢?
病痛这些东西,精神上的负担是没有办法让别人替你承担的,只能早发现早治疗,拖到老年花钱也救不回来,财务的话就尽量买点保险吧,减少一些风险,“家庭”这个单位没有大家想象的那么坚固,久病床前无孝子,久贫家中无贤妻,是经过实践验证过的。
因病致穷是最难过的,可能很多人没有照顾过病人,家里如果有一个病人,全家都得围病人转,病人没有社交,家属也没有了社交,每天要伺候大小便,如果病人意识清醒还好说,如果病人意识不清醒,胡乱发火,家属会心力交瘁,而且照顾起来可能没完没了,病人可能不会因为照顾的好病情就好起来,甚至越来越需要家属照顾,生活变得没有盼头。
亲密的家庭关系的破裂,对于大多数普通人来说,还不是最大的问题。最难的是,有太多的人就因为做不起手术、吃不起药、住不起ICU——甚至连医院普通病房都住不起,而不得不回家等死。
如果一项疾病,人类已经有了治愈或控制它的方式,那么不要让钱成为最后的障碍。
我劝大家买个保险。
说实话大家或多或少都接触过“推销类”的传统保险,推销类传统最大的问题还是太喜欢夸大其词,对于年轻人来说,都浸淫网络这么多年了,分辨能力已经很强了。还是建议大家每个月少花点钱买一层保障,越年轻买反而越便宜。之前了解到水滴保险商城类似百万医疗险的产品,每个月花一杯奶茶钱,如果真的生病了可以获得医保之外的更多理赔,多年的奋斗不至于打水漂。
当然买的时候注意看清楚保障范围,赔付额度,投保须知之类的东西,责任免除条款,如果不懂的一定要问客服问清楚。
治病的钱是人类想省也省不下来的,但可以通过巧妙的方式“转嫁”给他人。
这种说法其实不太严谨,严格来说,保险是通过分摊的形式,把危险发生时的成本平摊给一群人,由此降低风险给个体带来的毁灭性冲击。
这种转嫁和分摊当然也需要参与者付出成本,也就是保费。只要这个保费不会给日常生活带来难以承受的代价,我认为就是值得承担的。
所以回到题主的问题,哪些钱是一定不能省的?
我想,是为将来可能出现的疾病预先准备的钱。
这个钱是救命钱,是使家人和自己的生活不至于崩溃破产的钱,是维持人生最后尊严的钱。
村上春树在《1Q84》中曾说:“你知道吗,才华和直觉最大的区别是什么?区别就在于,你再怎么才华横溢,也未必就能填饱肚皮,但只要你拥有敏锐的直觉,就不必担心混不上饭吃。”
生活也是如此,才华横溢的人也许生活得一团糟,这东西需要凭借某种直觉或者技巧,如同知道怎么省钱,会省钱也是一种技能,它可以让我们生活得更好。
在生活中我们要清楚哪些钱能省,哪些钱不能省,做个智慧的人。一些没必要的支出可以省下来,大家按时吃饭,少买一些零食。每天一点的小钱可能不起眼,但是汇集到一起也是一笔不小的数目。我并不赞成[抠门男性小组]里吃面包虫发挥蛋白质的做法,如果条件允许的话,每天吃点水果、喝点牛奶,这些都不能算奢侈。
生活中其实衣服着装可以不用太过执着,衣着得体即可。虽然说人靠衣装,佛靠金装,有钱的话都知道买点好衣服穿,可偏偏最尴尬的是没钱。买两身稍微牌子点的衣服。其实也不用多好,就去买那些青年品牌,到一些重要的场合穿也是可以的。
衣服可以少,但是一定要干净,这样能给别人留下好印象。再大牌的衣服,每次穿完以后被你“蹂躏”到衣橱里,拿出来皱皱巴巴,也是不会好看的。
对于吃喝玩乐,需要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就好,不必要的聚会和玩乐要学会拒绝,要学会自己选择出适合自己的圈子,这是不可避免的。
身体健康的钱一定不能省,健康是一切的前提,饮食健康合理是对自己负责,不在省钱要考虑的范围内。如果因为省钱生病了,省下来的钱还不够治病的。定期检查身体,比生病再治病,花费会便宜很多。现在基因检测也普及了,虽然不存在百分之百的准确率,但作为了解自己身体的一个渠道也是不错的。
能让自己成长、能力提升的钱都不能省,尤其对年轻人来说更是如此—— 你的前途取决于此。书真的是很便宜的东西。一杯咖啡或者半杯咖啡的钱,就有可能读到一本别人花了半生精力写就的书。纸书还可以当装饰品。很多朋友担心搬家的时候累赘,但一本书你读完之后已经早值回价钱了,搬家时就算送人或丢弃,都应该买。学习方面花钱不要省。能有给自己充电的机会不要因为钱而放弃,它以后带给你的可能远远大于学费。使自己升华的钱不能省,现在为了那一点点钱放弃使自己变好的机会太可惜了,现在懂得给自己投资,以后会收获更多。省的话,没用的东西少买,买了又用不了几次浪费钱,分清必需品和非必需品,能省不少钱。读书增加了我生命的层次性、让我拥有的更宽阔的胸怀、增长了我的智慧。工作中生
活中遇到的很多困难,我都在书中找到了解决方案。
有条件的可以出去多看看,长长视野,没有必要一定要去坐飞机,高铁,可以尝试坐火车,感悟颇多。
你会看到这个世界的不容易,且行且珍惜。
年轻的时候,大多数人都是没什么钱的,没什么钱也并非什么丢人的事情。
我从不倡导透支未来的钱来挥霍,而是知道哪里该省哪里不该省,有计划地开展自己的生活和工作上的理想。
1,体检。
有的人有单位体检,有的人没有。没有的人还是建议自己每年花千儿八百的做一次。查不出大病,也要发现自己身体的隐患在哪里。 有单位体检的人,有些项目也要自己加钱做。尤其是过了35,40这个年龄,肠镜,胃镜都必不可少。 对女性来说,三大杀手,乳腺癌,宫颈癌,卵巢癌,也都是必须严查的。
2,和建秋老师说的一样,到了一定年龄,商业健康保险最好也有。最好是结婚有了孩子以后就买。免得一人生病,全家玩完。对于自由职业者,国家医保最好也不要停,自己按时交。
对现在的人来说,没饭吃没衣服穿的情况很少,最多好点差点。没房子住一时半会也没辙。最大的威胁就是疾病,尤其是大病,覆灭整个家庭很轻松。所以第一是提早发现,消灭在萌芽状态。第二是得了也能应付得了高昂的费用。就算自己挂了,也不会把全家人拉着沉下去。所以定期体检和保险,平时都要做好。这好比国家的航母和核弹头,放在那看似没用,但关键时候保你一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