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来泼冷水的。
知乎的书籍推荐区泛滥着一种唯神主义思想。
而且,这不是一个区的问题,似乎是一个时代的问题。
任何时候,崇拜偶像是危险的。恐怕,它会成为一种生活惯性,成就一种扭曲的自我认知方式。
当你惯于在生活中找物或者人作为偶像,其实是下意识把自己放在了一个被凝视,被支配,需要扶助,容易被伤害的弱者地位。
人本身不是弱者,你的认知方式让你成为弱者。
从认知这件事来看:
高山,只存在于你开始仰望的时候。
你注视世界的方式,造就了你攀登的艰难。
我建议,人得过一种唯我主义的生活,尤其是年轻人。
你得意识到,除去你之外的他者,他们都是资源,是你可以自由支配,借助和选择的。
书籍本就是一种资源,对于它的认定,也是人为的过程。
前人有前人的处境和艰难,他们自有一座名为时代和自我山河去跋涉。
广袖一挥,指定这本书是当时值得用的,累积下来,到了现在,也不过是你走过一个路口,看见一个路牌上杂乱标记:此路畅通,建议前行,或者,此路不通,建议绕行。
经典是可疑的,人造的,非天然的。
且使用有限,前提是,你得和前人跋涉一样的山河,走过一样的路口。
对于这样驳杂的指示,你可以提前积累认知,但不一定采取。更不用看到一个路标,然后信以为神,反向认为当下时代和自己的山河就是春秋孔子遇到的那个。
更有甚者,如这个问题之下,痴迷于经典,以经典做太上老君的金丹,妄想读完一本,就飞度天下五岳的,也不在少数。
人只能靠自己去跋涉完一辈子的山河。
五分钟读完一本书,三分钟获得某方面的成功学,一本经典走天下,这都是妄想拐杖成精的一时偷懒。
阅读的关键,不在于他,而在于你。
你要做什么?你想要什么?你如何读?
书籍作为一种资源,它就是前人所知的记录,一种承载信息的媒介。
可以用来娱乐,可以陶冶性情,可以获取技能,可以提升认知。
它的效能在于,当下你如何使用它,而不是它本身是经典与否。
当遇到人生问题,不要妄想被迫害和被拯救。
而是正确认知问题在先,抛除情绪,理性观察归因。
然后调用生活里的资源,活人在身边,死人在书里,挑选可用的,大胆实践,放手解决。
成功了,努力前行。
失败了,路还在脚下,只是说明此路不通而已。
一定意义上,从唯我的视角来看,世界是为了你的这一生跋涉而存在,它的一切都是意义生成的方式,而终成你死亡时,舌尖的一点滋味。
你是你的选手
你是你的裁判
你是你的底线
你是你的起点
你是你的终点
你是你的敌人
你是你的帮凶
正如,当哈利波特第一次在湖边使用特守护神咒的时候,不是别人,是他用自己的力量庇佑了他自己。
而一切外界的所爱和所恨,就成为了你的骨头,一寸寸助力你在世界中成为一个顶天立地的自己。
你没有活在别人的故事,你生命的每一刻都是自己故事,你就是这个故事里唯一的主角,也要时刻去做自己的英雄。
若要谈共有和宿命,这就是亘古以来我们人类的唯一的共有和宿命。
新华字典
要说“永垂不朽”么,《韩非子》啊。人人在骂,人人在堂而皇之地引用。谁还更有资格称“永垂不朽”呢。至于“必须看”么,理论上世俗国不应该有统一的“必须看”。
4月20日补充:
上海古籍出版社近年来良心发现,出了“”中国古典文学丛书”的典藏本。终于不用忍受旧精装本护封的糟糕设计了。旧精装本是蓝色布面精装,而护封看着不大舒服,丢掉护封也不是,留着也不是。新典藏本美观精致用纸佳,价格也不算贵,喜欢集部书的朋友可以选择若干。
4月2日补充:
新得缪启愉《齐民要术校釋》一册。农业出版社1982年版。《齐民要术》的版本中,当以此为最佳。中古时南朝人鄙视北朝人“无文”。但此书及《水经注》、《洛阳伽记》,均非南朝人所及。
另:《炙法》这篇,着实把我看馋了。描写烤乳猪的这段,香气口感仿佛从文字中直透出来。那些认为现在的上班族比中古以上贵族吃得好的,可以休矣!
2月9日补充:
《晏子春秋》。我这册是福建人民出版社“顾校丛刊”版。感兴趣而不习惯读影印本的朋友可以另去选排印本。我从前迟迟不看此书,主要是因为觉得“晏子”这个人有点名不副实,毫无事功。而且关于他的那些流传广泛的段子,说实话,都比较无聊。战国时齐人常将管仲、晏子并称。实则管仲是大政治家,当在百尺楼上,晏子何能望其项背。此书多出于战国人编撰,不可信为史实。不过,可以从中看到许多先秦各家的思想观念。而且,四库官臣称之为“传记之祖”,因此,好读古书的人,也不妨拿来看看。
2月4日补充:
刚刚收到《清朝藩署與地丛书》一部十册,台湾“台联国风出版社”据光绪年间石印本影印。此书自然也并不是“必须看的”,但相当不错。收集能助人了解中国四境边区及邻近地区的书。上起丘处机《长春真人西游记》,下至同治、光绪年间的一些译本。资料非常丰富。甚至连《元朝秘史》都收录了。不过,对非古代文史专业的朋友来说可能有一定阅读难度。(初看此回答的古籍业余爱好朋友别被它吓到,后面有不少不错的普及本)
1月19补充:
谭正璧的《国学概论新编》,可算一本不错的入门书。分经学、子学、史学、文学四章,介绍古代重要典籍。我手头用的是北京出版社“大家小书”版。(此书好处是简明且经史子集都讲了些,语言比较浅显。缺点是有不少硬伤)
以下为原答案:
谢邀,没有什么中国或外国书籍是“必须”看的。“必须”二字的强迫色彩太重,如果真有这样的书,强迫天下人的脑子去“必须”,那还不如一把火烧了好。
不过,确实有些古书,兼具知识性、文笔和趣味性的,很值得一读。
请先容许我吐个槽:这个问题下面的许多回答,看得我哭笑不得,《谷梁传》、《尔雅》也出来了。不专门研究经学或者不需要搞训诂的人,读它们干嘛?我怀疑那位推荐者自己也没怎么读过。
插入一张我从前用的上古版标点本《尔雅》,这个版本错误很多。不过,就算没这些错误,您确定要向不搞训诂的人推荐?
对于业余人士来说,读古书的话,读经不如读史。这是鲁迅先生曾经提出的观点。我也这么认为。当然,也有从史的视角读经的人,如章学诚所谓“”六经皆史”,那是另一回事。
还有人直接说什么都不如十三经、廿四史,你确定?确定像《老子》、《庄子》、《韩非子》、《荀子》这些比不了《孝经》、《公羊传》?确定像《资治通鉴》、《国榷》、《续资治通鉴长编》这些巨著比不了廿四史中除“前四史”之外的那些?
很多人劝人读《道德经》。这书好不好呢?当然好,当然好,当然好,重复三遍。不过不在我的推荐之列。在对古书有一定的整体认识之前,一味读这个书容易把人读成妄人,或者油滑之人。人之大病,在故作高深,而《道德经》被一些人弄成了故作高深的工具。我看知乎和其他一些网站上自称“研习道德经”的人,其中十分之六七,都带着一种妄气。国学也有“民科”,《道德经》和《周易》等等便是民科重灾区。(朋友们啊,我这里批判的可不是《道德经》,是一些自诩研读《道德经》的妄人而已。)
例如这位因为《道德经》抨击我的,这是读成了什么精神状态?
话休絮烦,这里奉上我推荐的几种中国古籍,以史籍为主。避开玄理,避开寻章摘句或闲情逸致。推荐的前提是我自己读过。挂链接是为了方便,不想拍照或找图片了,同时是标明该书的还不错的版本,避免不太了解的朋友买到小出版社社粗制乱造的版本。无他意也。
另外,希望刚刚接触古籍的朋友们了解:只列书名,而不提版本、注解者的“书单”,都是瞎列。
1.《左传》
建议将上海古籍出的杜预注本和中华书局出的杨伯骏注本结合阅读。
2.《庄子》
用陈鼓应《庄子今注今译》入门,参看方勇先生《庄子诠评》。有朋友提出《庄子注疏》好,《庄子注疏》当然是“研究”《庄子》的起点,但要注意郭象的注解有很多为政治目的歪曲原意的地方,此其一。而且《庄子注疏》并不太适合入门读,此其二。如果要读注疏,直接读《庄子集释》便好,里面都保留着。
3.《韩非子》
《韩非子》的优点在于其集大成性,以及对人性的透彻把握,将人性阴暗面看得特别透彻,论说犀利无比。而且保存了许多古代寓言故事。
《韩非子》目前没有特别好的普及与学术价值兼具的版本。初学者实在没办法就选择中华书局的“三全本”吧。王先慎的《韩非子集解》,算是不错的注本。
4.《吕氏春秋》
《吕氏春秋》有一个好处,“杂家”,实则是吕不韦等秦国政治家试图融合先秦各家思想于一炉。当然,融得不是很好,有拼凑之嫌。好处是各家的思想都能通过读此书了解一些。另外,此书是古代历史传说故事寓言的海洋。
初学者也还是用“三全本”入门吧。
4.5《逸周书》
这部是想了很久后咬咬牙加进来的。对于非专业的朋友们来说,它的文字比一般的古籍更难读一些。但是,商周之际的一些历史场景,是在这部书中才有记载的。
5.《史记》
推荐日本泷川资言《史记会注考证》本。需要一定读古书的功底。起码要能够分辨“三家注”,知道梁玉绳、崔述、王鸣盛等人是干啥的。
5.5.《吴越春秋》
这是记录伍子胥、阖闾、夫差、勾践那些年那些事的最详尽生动曲折的古书。当然,其中有一些小说家言。
6.《盐铁论》
具体不解释了。看看汉朝儒家如何在盐铁专卖等国营经济问题上围殴桑弘羊。相当于两千多年前的“真理标准大讨论”。
7.《汉书》
如果让我只带一部书去荒岛,我一定带它。
8.《三国志》
我绝不会错过秀出我的中华书局1982版精装全品《三国志》的机会,哈哈。
9.《后汉书》
9.5.《高僧传》
想了解佛教在古代中国传播早期的情况,此为第一重要的古籍。堪称中国佛教典籍中的《史记》。如果要系统了解佛教思想,多了解原典佛经里的故事、搞清楚佛教基本概念,那么再加上一部《法苑珠林》。如果有兴趣了解魏晋南北朝时代佛、道和其他各家的论争,再加部《弘明集》和《广弘明集》。如果对禅宗感兴趣,那么再加部《五灯会元》。不了解这几部书而大谈“儒释道”的,都是耍流氓。
10.《洛阳伽蓝记》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北朝寺庙远超南朝,在历史剧变中,一样把兴亡看饱。
11.《颜氏家训》
秒杀后世一切同类型著作。
12.《世说新语》
还是推荐余嘉锡先生的《世说新语笺疏》本。
13.《晋书》
《晋书》在二十四史中属于争议较大的一部,但是,考虑到现在读《世说新语》的很多,如果不读《晋书》,就很难对其中提到的晋朝人物、事件有个全面的认识。另外,里面的“载记”部分,也是独具价值的篇章。
14.《十六国春秋》
和《晋书》中描写五胡十六国的“载记”部分参看。
14.5《汉魏六朝杂传集》
这是今人从古书中搜辑的汉魏六朝人物在正史之外的各种传记。可以作为史书的补充,对汉朝到魏晋南北朝历史故事感兴趣的,可以拥有。
15.《资治通鉴》
这部书肯定很多人推荐,不过,有一点需要提醒一下,因为编者本身便带着为统治者当政治参考的用意,在其中一些部分的史料选取和评价上,有意识形态化倾向。例如说赵飞燕姐妹“祸水灭火”那段,就是小说家言,非实事。再如说汉武帝晚年悔过,也是有对《轮台诏》过度解读的嫌疑。本书肯定是体大思精文笔高超的杰作,但读者使用时,在这些方面还需稍微留心。
15.1.《靖康稗史笺证》
读了之后,能更了解何谓“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不过,徽钦二帝一路“北狩”,一路还有子女降生,蛮好玩的。如果跟站在金国立场上编成的《大金吊伐录》对比着看,会更好玩。
15.2.《续资治通鉴长编》
这部书命运坎坷,失传很久,是清朝四库馆臣从《永乐大典》中辑出来的。研究宋朝历史无法绕过去的书。
15.3《老学庵笔记》
陆游的这本笔记,加上他的《南唐书》、《入蜀记》,比他的诗价值要高,我始终这么认为。
15.4.《唐会要》
用以了解唐朝历史方方面面的很好的一部书,一些地方可以弥补新、旧《唐书》的不足。
15.5. 《朱子语类》
朱熹门人记录的朱子谈话录,除了理学修习部分外,所包含的内容极其宏博广大。朱子强于一般理学家的地方,就在于除了理学思想体系外,其史学、文学等方面的学识极其渊博。论学问的“硬核”程度,说唐宋元明一人而已,毫不为过。即使对理学本身不感兴趣的人,读此书,也可以随着朱子的眼光,饱览一片广阔的文史哲天地。犹记当年挚友某君曾说:有《朱子语类》,哪还有兴趣看小说啊。
15.6.《容斋随笔》
想了想还是把这部加上了,古代笔记里的精品。也曾经特别火。近年来《容斋随笔》的热度下降,《增广贤文》、《了凡四训》等从前不入学者法眼的东西倒热了起来,耐人寻味啊耐人寻味!
15.7.《说郛》
此书从价格(蛮贵)到阅读门槛(影印)都不适合“普及”,但是,它真的是一部汇集古代小说、野史、笔记、故事的大宝库。
15.8.《唐诗纪事》
诗人、诗作、故事、历史的剪影。类似的还有《宋诗纪事》等等。不过以《唐诗纪事》最有名。
15.9.《唐人轶事汇编》、《宋人轶事汇编》
对唐宋名人相关事迹进行整体、全面了解的很好的书。
16.《绎史》
中国上古传说、历史人物记载的汇总整合。应有尽有。
16.5.《颜氏学记》
颜习斋在明清学者中,是一个真正的异类。感叹于明朝灭亡而那些平日袖手谈心性的学者百无一用,他试图抛弃宋明理学乃至汉儒章句,回归到“孔门”的传统——这一传统以礼乐射御等“六艺”为本,多元化因材施教。颜习斋大约是中国提倡多学科多门类教育的第一人,可惜限于时代,他没法建设后世这些文史类理工类的专业化分科,只能搬出“孔门”来抨击宋明理学。不过,他对宋儒的抨击,辛辣入骨,读来让人神清气爽。而且这人特真诚实诚,有次谈到戒奢欲方面,他说:我自己反思这么多年,就是一个色欲难戒掉。
16.6.《读通鉴论》
王夫之是明清之际“三大思想家”之一。这部书是他的“史论”的代表作。有很多真知灼见,也有很多一家之言,和观点偏激的地方,例如提起武则天就是“淫毒”等等。不过,瑕不掩瑜,推荐和《资治通鉴》并读。
17.《廿二史劄记》
二十四史浩如烟海,今人很难通读,可以读赵翼这本札记,深入浅出,而且很有趣味性。清朝类似作品还有钱大昕的《廿二史考异》,学术价值更高,但趣味性不及。王鸣盛的《十七史商榷》,中间有些观点太武断。所以就推荐这本。
17.5.《十国春秋》
请注意不要和前面的《十六国春秋》弄混,那个是两晋时五胡十六国之事,这个是唐宋之间“五代十国”时期的“十国”。这本书的价值在于,无论《旧五代史》还是《新五代史》都是以中原地区的“五代”为主要叙述对象,而对当时地方割据政权“十国”的叙述,有所缺憾。这部书正好可以和新旧五代史互补,一部真正的乱世全景图。
17.6.《孟子字义疏证》
清儒戴震的名作。为宋明理学纠偏,反对“以理杀人”,为正当的“人欲”正名:“古之言理也,就人之情欲求之,使之无疵之为理;今之言理也,离人之情欲求之,使之忍而不顾之为理。此理欲之辩,适以穷天下之人尽转为欺伪之人,为祸何可胜言哉!”在乾嘉时代,真是卓然挺出。昔日和研究生时代那个高大英俊的班长聊起清代学者,说到戴震。他说:“戴震不能简单称之为学者。”我问其故,他答道:“戴震是伟人。”
不过,读此书的话,需要有些宋明理学的基础,不然会不知道戴震在支持啥批判啥。
18.《茶香室丛钞》
晚清大学者俞樾(俞平伯祖父,章太炎之师)所撰。俞樾的夫人生前居室叫“茶香室”,夫人卒后,俞樾晚景寂寞,回想起夫人从前有摘抄古今趣闻轶事的习惯,于是自己动起手来,若干年间,摘录了上千条。“赌书消得泼茶香,当时只道是寻常”,俞樾晚年也颇有此凄怀吧。
18.1.《元白诗笺证稿》
记得有那么些年,陈先生的《柳如是别传》非常流行。不过,陈先生的著作里,我还是最喜欢这个。陈先生不是在就诗论诗,是把我们带入了精彩纷呈的唐代历史场景。
18.2.《书林清话》
关于叶德辉,很多人质疑他的人品。从戊戌变法一直反动到北伐战争的老派人物,直到1927年被枪毙。不过,叶的旧学造诣相当深。这部《书林清话》是一本关于书的书。讲述了古书收藏、保护、传承的方方面面。读来可以相见古人为保存书籍文献的精心、痴心和苦心。
18.3.《香艳丛书》
这套丛书中汇总了古代关于女性的很多书籍文章,其中有像《赵后别传》等野史、《板桥杂记》等描写古代青楼人物事迹的书等等。想了解古代那些风月事的朋友,可以翻翻。人民文学出版社九十年代的这个版本很漂亮,可惜多年未重印,需要到孔网等地方淘二手,而且价格也不便宜了。
19.《国史大纲》
比较简明扼要。
19.1.《唐前志怪小说辑释》
这部书上起先秦时代古老神话,下到六朝志怪故事。对此类作品感兴趣的朋友不妨一阅。有了它,像《搜神记》、《搜神后记》等等不用再购读。
19.2.《美术丛书》
中国古代并无“美术”一词,近代才由日本传入。于是大画家黄宾虹和国学家邓实合编了这套《美术丛书》,把古代的书画理论、品鉴、感言之类的著作,几乎一网罗尽。甚至连关于文房四宝、清供雅玩之类的书,如《瓶史》等等也收入其中,满目琳琅。对喜欢传统艺术和雅趣的人而言,这部丛书,是真可以让人浸淫其中一辈子。
此书目前我见到的都是影印本。有16开缩印三大册和32开40册两种。
——————————分割线—————————
补充:没想到关注这篇答案的朋友突然多了起来。有几条评论,有必要在这里解释一下:
1.有人问我为何不推荐《论语》。我想来想去,我为何一定要推荐论语呢?本答案只是介绍一些不错的书,一些有分量有价值有知识性和趣味性的书,而不是编一个“全排行”的大榜呀。
2.《菜根谭》、《古文观止》之类,就算了,无论在古代还是现代,都不是什么了不起的书。就说古文选本,《古文辞类纂》、《经史百家杂钞》比《古文观止》不知高到哪儿去了。《观止》在从前只是一个类似于给初中生看的“优秀范文选”的地位,也就80年代之后,突然因为大家多年未读古文,而且一时不知该怎么去读,被拿来当一个入门普及本而已。结果你印我印大家印,弄得这从前不登大雅之堂的书成了中小学师生眼里的经典。如果我们对任何一位古代文史相关方向的学者推崇《古文观止》,对方要么对我们笑笑,同时认定我们没读过古书;要么就是眼都懒得抬一下了。
3.我这里列的书不适合“普及”。本回答的目的原本就不追求“普及”。我只需要列入其中的书有质量,不要求都适合普及。当然,我也考虑到阅读难度而没有推荐一些书,例如《昭明文选》,当然是宝贝,但是,肯定多数人包括一些文学专业的人在内,是会啃得很累的。
———————分割线————————
再补充:这篇苦心奉献的答案,得到很多朋友支持,很快乐。我会不时更新此答案。
————————分割线——————————
1月12日更新
有朋友在评论中推荐冯友兰《中国哲学简史》。我也赞成用这种史类的论著建立起对古代文史哲的宏观了解。
这里奉上如下几部:
1.冯友兰《中国哲学史》(或简史)
2.袁行霈《中国文学史》
3.叶朗《中国美学史大纲》
4.韩大伟《中国经学史》
5.郭绍虞《中国文学批评史》
帮助了解中国运行的基本逻辑的二十本书(社科、行政推荐书单)
注:粗体可做日常读物,语言有趣通俗
1.《贤能政治》——贝淡宁
2.《中国历代政治得失》——钱穆
3.《转型中的地方政府:官员激励与治理》——周黎安
4.《万历十五年》——黄仁宇
5.《中国国家治理的制度逻辑:一个组织学研究》——周雪光
6.《自下而上的变革:中国的市场化转型》——倪志伟
7.《叫魂:1768年中国妖术大恐慌》——孔飞力(一本讲制度运行的很有趣的书,大家别被标题蒙骗了)
8.《邓小平时代》——傅高义
9.《州县官的银两:18世纪中国的合理化财政改革》——曾小萍
10.《中国如何摆脱贫困陷阱》——洪源远
11.《无声的革命》——李中清
12.《中国式共识性决策:开门与磨合》——王绍光
13.《乡土中国》——费孝通
14.《中国官僚政治研究》——王亚南
15.《国家与市场关系的政治逻辑》——曹正汉
16.《缺席与断裂:有关失范的社会学研究》——渠敬东
17.《当代中国的中央地方关系》——周飞舟
18.《村庄的再造:一个超级村庄的社会变迁》——折晓叶
19.《大分流》——彭慕兰
20.《中国道路的世界意义》——姚洋
感觉还可以给伙伴们补点专业用书,嘿嘿
一、历史类
赫拉利:《人类简史》
吕思勉:《中国通史》
吴晓波:《历代经济变革得失》
郭建龙:《中央帝国的财政密码》
费正清:《中国与美国》、《伟大的中国革命》
魏斐德:《大门口的陌生人》
史景迁:《改变中国》
罗威廉:《红雨》
二、理论类
斯科特:《组织理论:理性、自然与开放系统的视角》
周雪光:《组织社会学十讲》
韦伯:《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
三、方法类
卡尼曼:《思考,快与慢》
塞勒:《助推》
李连江:《不发表,就出局》
刘军强:《写作是门手艺》
加里·金:《社会科学中的研究设计》
陈向明:《质的研究方法与社会科学研究》
四、计量经济学
伍德里奇:《计量经济学导论:现代观点》
安格里斯特:《基本无害的计量经济学》
林文夫:《计量经济学》
伍德里奇:《橫截面与面板数据的计量经济分析》
等13。
今天都8月28日了,iPhone13预计下个月中旬就发布了,半个月而已,很快的。
万一十三香呢?
退一步讲,就算不香,13发布后,12也会进一步降价的,可能比你现在买还要便宜(至少也不会更贵)。
所以为什么不等呢?
再来谈谈内存的问题。
我目前在用的iPhone12,就是128G的,去年11月买的,用到现在还有40多G。
能用这么快,主要还是因为我拍了很多照片,如果你不爱拍照的话,应该会剩下更多。
另外,如果实在不太够,可以打开内存优化,把照片都同步到云盘去,本地只留预览图。这样也可以节省很多空间。
总之,我个人建议等等iPhone13,到时候预算不够的话,就买128G版本也没啥问题。
以上。
-
如果确定要买,记得先搞个充电头(现在苹果不送了):
图拉斯小冰块就很不错,支持PD20W,还送数据线。最主要是体积小,我现在出门要带充电器时,都是把它跟手机一起装裤兜里,很方便。
如果对苹果其他产品感兴趣,也不妨看看我的这些回答:
不是针对谁,但这个问题下 @鲁超 的高票答案中存在很多或大或小的错误。科普很不容易,要兼顾正确性和通俗性,但不能为了通俗就用一些似是而非的文字游戏来妥协,甚至牺牲最基本的正确性。所以在这里写个回答分析一下其中一些:
1. 鲁超在回答中写道:
没想到从1937年开始,μ子、中微子、π介子各种奇异粒子接连在回旋加速器中被捕捉到。
这是错的。
μ子最早是于1936年被Carl D. Anderson和Seth Neddermeyer在宇宙射线中发现的。中微子最早是于1956年被Clyde L. Cowan和Frederick Reines利用核反应堆作为中微子源探测到的。π子最早是于1947年被 Cecil Powell、César Lattes、Giuseppe Occhialini等人利用宇宙射线探测到的。这些粒子最早的探测都跟回旋加速器没有任何关系。
2. 鲁超在回答中写道:
1956年,物理学家首先发现θ子和τ子的自旋、质量、寿命、电荷等性质完全相同,让人不得不怀疑这俩货实际上是同一种粒子。但另一方面,θ子会衰变成两个π介子,而τ子会衰变成三个π介子,这又如何解释。
这种情况下,两个在美国的中国小伙子杨振宁和李政道对此开展研究,他们提出:这两种粒子实际就是一种,之所以衰变方式不一样,是因为衰变的时候发生了弱相互作用,在微观世界,弱相互作用的宇称不守恒。
这段话也是有问题的。
首先,当年的τ-θ难题的核心并不是性质相同的粒子有两种不同的衰变模式。在物理学中,无论是基本粒子还是复合粒子,有多种变化途径是很正常很常见的现象。比如Z玻色子就既可以变成一对正反电子型中微子,也可以变成一对正反μ子型中微子,还可以变成一对正反τ子型中微子。τ-θ难题的关键在于π子的parity是 -1,而parity作为一个量子数是通过相乘(而不是相加)来复合的,因此两种衰变模式的产物的parity不相等,这才是τ-θ难题的关键。
其次,当时弱相互作用已经被发现了,物理学家也早就知道τ子和θ子衰变为π子是弱相互作用的过程。因此杨振宁和李政道提出的并不是τ子和θ子“衰变的时候发生了弱相互作用”这种在当时人尽皆知的废话。
3. 鲁超在回答中写道:
稍有常识的人都知道,镜子里的人跟自己不是完全一样的,左右互换了。但镜子里的人也必须遵守同样的物理定律,我跳他也跳,我蹲他也蹲,不可能看到我在刷牙,而他却在洗脸。这就是宇称守恒!
这种对宇称守恒的理解是不正确的。
即使镜子里的人与镜子外的人有不一样的动作和行为,也不代表宇称不守恒。反过来说,即使镜子里的人与镜子外的人的动作和行为完全一致,也不代表宇称守恒。宇称守恒指的是在宇称变换下物理定律不发生变化。镜子内外的人的行为是否相同跟物理定律并没有关系。
4.鲁超在回答中写道:
当吴健雄的论文发表之后,第二天,《纽约时报》就以头版报道了吴健雄实验的结果。
这是不符合历史事实的错误。
《纽约时报》对吴健雄实验的头版报道是在1957年1月15日哥伦比亚大学的新闻发布会的第二天,而吴健雄等人的论文《Experimental Test of Parity Conservation in Beta Decay》发表于1957年2月15日。(见文末截图)
5. 鲁超在回答中写道:
动量守恒代表的是空间平移的对称性,空间的性质在哪里都是一样的,并不因为你在南京而不在上海,你就会胖一点或者跑得快一点。
角动量守恒代表的是空间的各项同性,不管转多大角度,物理定律都是一样的,如果你要说你转多了头晕,不是由于空间出错了,而是你的生理特征,这也由更深层次的物理学定律所支配。
能量守恒代表的是时间平移的对称性,时间总是均匀的流逝着,时钟不可能一会快一会慢。
这种表述是错的。
空间平移不变性指的是物理定律在空间平移的变换下保持不变。空间平移不变性跟空间性质没有什么直接关系,也不能推出 “空间的性质在哪里都是一样”。一个简单的例子就是Schwarzschild时空,在这个球状对称的时空中,空间性质并不是处处相同,因为不同半径处的曲率等性质显然不同。但其中的物理定律还是有空间平移不变性。
同理,时间平移不变性也跟时间是否均匀流逝没有什么直接关系。
6. 鲁超在回答中写道:
这就是伟大的“诺特定理”,它体现了守恒律的美。
而现在吴健雄的实验告诉大家,原来我们的宇宙竟然有一个不守恒的地方,而且是我们之前最意想不到的地方:镜像不对称,大多数人都首先表示不能接受,泡利“左撇子”的论调正是代表了大家的心声
这种对诺特定理的理解是错的。
诺特定理中涉及到的与守恒律相关的对称性是连续对称性。宇称变换是离散变换而不是连续变换,宇称对称性(和宇称守恒)跟诺特定理并没有直接关系。
7. 鲁超在回答中写道:
一直以来,电荷对称性也被视为宇宙真理,每一种粒子都有其对应的一种反粒子,除了电荷以外,其他性质几乎完全一样。
在粒子物理学中,charge-conjugate symmetry并不能翻译为电荷对称性。因为charge-conjugate transformation涉及到的不只是电荷,还包括与强相互作用相关的色荷(color charge)等其他charge quantum number。在charge-conjugate transformation下,粒子变成相应的反粒子,正反粒子的区别不仅仅在于电荷,还在于其他charge quantum number。这也是为什么电荷为零的中子跟反中子不相同。
另外,除了这些charge quantum number,正反粒子的其他性质就是完全一样,并不需要加上一个“几乎”。
8. 鲁超在回答中写道:
对称破缺的一种比喻,小球只有在中央的顶点才是稳定的、对称的,当受到微扰,它就会落下来,产生运动,并发出各种叮呤咣啷。稳定的、对称的、孤芳自赏的小球甚是无趣,叮呤咣啷才是我们宇宙的精彩。
这是错的。
在“墨西哥帽”模型中,中央顶点对于小球来说是不稳定的,这也是为什么小球会倾向于发生对称性破缺而从顶点移动到较低的点。
我理解里,因为中国发展太快了。
这说起来你们可能觉得离谱,但是事实就是这样。大量引入外资和外来技术开始后经济发展太快,在这种高速发展下做技术导向企业就是不可能的,你做技术带来的增长率远远赶不上加了外资杠杆的竞争对手的增长率。
哪怕企业真的技术强壁垒高能活过竞争,企业里的员工也必然要被大量挖角,因为员工在这种环境下理性选择也是赚快钱。2000年赚了1000万的和2000-2020每年100万收入的在2021比资产时前者几乎无悬念完胜的背景下,没人会有心思在一家公司搞什么技术的,必然都是想着快,抄,上,做出影响力,跳槽,收入翻几倍,下一轮。
等中国也一年增长两三个点,利率接近0,普通搞技术的可以30混到60的时候,这种公司反而会更容易生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