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2018 年你读了哪些书? 第1页

  

user avatar   bei-shan-rui-long 网友的相关建议: 
      

田边希文《伊达家世臣谱略》

北畠亲房《神皇正统记》

北畠亲房《职原抄》

无名氏《扶桑流玉笺雌雄之卷》

室鸠巢《赤穗义人录》

浅羽成仪《樱云记》

曾田文甫《三楠史》

斋藤正谦《月濑记胜》

曲亭马琴《椿说弓张月》

冈田侨《名节录》

东武野史若无子《续三王外纪》

东武野史讯洋子《三王外纪》

贾似道《促织经》

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

杜佑《通典》

周云水,林峰《西婆罗洲华人公司史料辑录》

宍户玑《小早川隆景传》

平氏《圣德太子传历》

李贽《藏书》

李贽《续藏书》

赖山阳《通议》

张汝霖,印光任《澳门纪略》

大桥顺周《元寇纪略》

藤田东湖《弘道馆记述义》

陈全力《帝王辞典》

沈德符《万历野获编》

平笃胤《赤县太古传成文》

奥尔德斯·赫胥黎《美丽新世界》

修昔底德《伯罗奔尼撒战争史》

斯蒂芬·茨威格《人类群星闪耀时》

田余庆《秦汉魏晋史探微》

桥本宁《琼矛余滴》

桥本宁《琼矛余滴续编》

藤原定家《小仓百人一首》

长沼宗敬《兵要录》

长沼宗敬《握奇八阵集解》

长沼宗敬《长沼流兵法》

四水潜夫《武林旧事》

清水原《通语》

中山利质《南木志》

斋部广成《古语拾遗》

尸佼《尸子》

弗兰克·赫伯特《沙丘》

青山延光《赤穗四十七士传》

黄仁宇《中国大历史》

黄仁宇《万历十五年》

桃好裕《出云私史》

老舍《骆驼祥子》

田庆余《东晋门阀政治》

大汕《海外纪事》

曹臣《舌华录》

曾先之《元明史略》

后黎朝国史馆《大越史记全书》

上杉谦信《越后流兵法》

郑鹤声《中国史部目录学》

苏我马子《先代旧事本纪》

罗贯中《三遂平妖传》

青山延光《六雄八将论》

加西亚·马尔萨斯《百年孤独》

T.E.劳伦斯《智慧七柱》

渡边硕也《皇朝古今名家小体文范》

Robert M. Pirsig 《Zen and the Art of Motorcycle Maintenance》

宫田敏《皇朝战略编》

维克托尔《旧制度与大革命》

维克托尔《论美国的民主》

阿西莫夫《基地三部曲》

贾雷德·戴蒙德《枪炮、病菌和钢铁》

《增一阿含经》

《周易参同契》


user avatar   CSzhege 网友的相关建议: 
      

已经在想法里写过了,不过友人推荐我在这里写一个回答,那我就搬一下好了(捂脸)。加黑字体是我关于这本书的看法,引用部分则是我可能写在之前的更加正式的书评。

1.《拜占庭帝国》奥斯特洛格尔斯基

2.《俄罗斯通史(1917-1991)》闻一

3.《赫鲁晓夫回忆录》

较强烈推荐,从不同的角度来审视赫鲁晓夫,其中关于他对斯大林看法的部分特别值得玩味。

4.《艾希曼在耶路撒冷:一份关于平庸的恶的报告》汉娜·阿伦特

5.《北欧维京故事集(译言古登堡计划)》

6.《欧洲中世纪史》朱迪斯·M.本内特

7.《江村经济》费孝通

8.《好兵帅克》雅罗斯拉夫·哈谢克

9.《美国大城市的死与生》简·雅各布斯

10.《印度社会》R·P.萨拉夫

其中有一些观点在考虑到作者是一名印共党员之上是非常值得重审的。

11.《高级印度史》R.C.马宗达

12.《我们的现代性》帕沙·查特吉

强力推荐!这本书里谈到的观点影响到了我入手庶民研究与后殖民主义。

查特吉谈到,被殖民后的现代性的祭品是殖民地与殖民地群众,这一事实是后殖民时代对现代性暧昧态度的基础。但是这一暧昧并不在于接受现代性与否——而是说,为了创造属于自己的现代性形式,有时应当勇敢的拒绝别人建立好的现代性——和另一本《民族主义思想与殖民地世界》共读,或许民族主义时期的勇气可以再度唤起这种勇敢的态度。没有这种态度的我们在“殖民-现代性”怪圈中已然困了很久了。

13.《民族主义思想与殖民地世界:一种衍生的话语?》帕沙·查特吉

承接了葛兰西“消极革命”理论的殖民地民族主义研究,足够有趣也足够有深度。

14.《新编剑桥印度史:英国统治者的意识形态》

作者在采用论据的时候让人非常容易想到“心态史”或者“新文化史”,这同样是我所抱有好感的。

解构英国统治者的意识形态是多个层次的,从浅层的东方主义批判与专制统治想象来到优越感建构的深层,即统治印度过程内核的性别议题。这本书给了我们更多角度去重审19世纪的英属印度,并进一步推进我们对一些印度现代性发展的看法,并将一部分包含了自由主义、进步、效率的殖民神话无情破灭。

15.《新编剑桥印度史:南亚农业史》大卫·卢登

16.《饥饿与公共行为》阿玛蒂亚·森

值得精读的一本书,关于饥饿和饥荒的治理可以在例证和测算下得出反直觉但又在情理之中的结论,在其中透露出作者人道主义方面掩饰不住的关切。

这里必须捍卫一下阿玛蒂亚·森了,首先我们必须澄清两个方面——第一点,阿玛蒂亚森并未说过印度独立后未曾出现过饥荒,而是说,未曾出现过大范围的饥荒。这背后的潜台词,森也确实的指出,治理饥荒不等于消灭饥饿,印度有相当大的群体处于长期的营养不良状态。第二点,森对于49年后的中国是持很大程度上的肯定态度的,他在这一方面的例证就是卫生和寿命方面的快速增长。但是对于饥荒这一方面的考察使他摘出了58-61来与印度的饥荒处理进行对比。
现在我们明晰了治理饥荒与消灭饥饿之后,印度和中国就像是独木桥的两头。阻止饥荒的发生和改善营养不良事实上——反常识的,都与粮食产量没有直接的关系。借助整体的饥荒反应体系和灵活的信息传播,印度政府得以在粮食总产量令人忧心的情况下阻止饥荒的发生;50年代的人均粮食产量与70年代的人均粮食产量并没有明显的飞跃,但人均寿命和营养情况却大大改善了。反例则是,埃塞俄比亚和孟加拉在遇到饥荒之前的人均粮食量都得到了可喜的增长——之后便是普遍的饥荒。我们现在再来探讨粮食产量与饥荒的关系。单纯把判断寄希望于人均粮食产量或者消费量是不合适的,马尔萨斯的这种看法很快就受到了驳斥,并在孟加拉饥荒这一反例中破产,我们一般将其称为“食物可得性论”,而另一种从分配方式和途径出发的“权利论”,起源于亚当斯密,马克思在阶级分析上的建树加强了这一观点。
从权利论出发,即将饥荒视为食物权利受到的侵犯,会是对饥荒的更好解读——在这种分析中,粮食的高产量当然是对食物权利的一种有力背书。但在饥荒进程中,粮食就不能成为一种决定性因素,而与对饥荒的处理方式一起退居重要因素的行列。

17.《印度土地制度研究》黄思骏

18.《奥斯曼帝国的衰亡》尤金·罗根

19.《印度的发现》贾瓦哈拉尔·尼赫鲁

20.《后殖民与历史的诡计》迪佩什·查卡拉巴提

这个论文集中关于博物馆的论述是非常明晰而易为表述的,但又不乏其尖锐性。

即使在庶民学派的认知中,庶民也是不能说话的,这并不由立场所决定。一个印第安人也可以在19世纪走进同一家博物馆说出这种话来,但是没人会在意,他的噤声不是一个可以选定的态度,而是一个确定的事实。没人会注意他说了什么,没人会注意庶民说了什么。为什么我们现在听见他说话了?因为他不再是庶民了,因为大众民主实践成就了他,印第安人再也不是在舞台前游离的观众了。而他一但诉说,遗物便活了起来,实际而严峻地挑战了牢不可破的经验政治。
就经验政治否定了前殖民知识体系而言,历史上被压迫的社群曾一次又一次的骚动起来反抗这样一种经验政治,“让你们的档案下地狱吧!我们同样有知识!”。当这种前殖民的知识得到叙述之时,庶民的主体性也就在此确立了。他们再也不必让人替他们说话了——因为他们本身就可以说话。笔者在这里当然不是对培养了笔者本人的经验政治表示完全的否定,只是说,表达如此一种态度是重要的,这或许是我们走向大众民主的彻底成功的路径。

21.《英国工人阶级的形成》E.P.汤普森

22.《印度均衡》迪帕克·拉尔

作者为印度的资本主义剥削完全不加掩饰的辩护,从而组织起来的一本“经济角度的印度史”,简直令人作呕。

23.《印度史》斯坦利·沃尔波特

24.《印度史》赫·库尔克

25.《全世界受苦的人》弗朗茨·法农

除了翻译以外这本书都应该获得绝赞,诚然是萨特为当时欧洲取得的最好药方。

《全世界受苦的人》于萨特而言绝不仅仅是对被殖民者的号召,同样也是药方——“欧洲人,我从一个敌人那儿偷了这本书,我把此书变成一种医治欧洲的方法,你们要利用此书。”为何欧洲在它的五六十年代需要诊治?我们在此之上必须回到萨特与汉娜·阿伦特之间的论战:萨特认为曾经在进步中值得自豪的“欧洲精神”已经在道德于殖民地的沦丧而颓圮下去,即使是欧洲知识分子的同情和在此之上无关痛痒的谴责也只不过是“人道主义的脱衣舞”。而与此之上的解决办法就是“暴力中我的血在呼唤他人的血”,即将暴力在阿尔及利亚的损害与教益带回欧洲,掀起一场新的人道主义革命。为什么偏偏是“暴力”?法农在他的《论暴力》中已经写的很清楚,暴力非是被殖民者掀起,而一旦被殖民者使用后就拥有了它的必然性。在不可避免的暴力中,军队于法农而言是公民的学校,而不是战争的学校,暴力的使用一旦指向抗争和解放,第三世界便开始构筑其自身

26.《黑皮肤,白面具》弗朗茨·法农

他者化理论在后殖民研究中的运用,然而翻译的并不好。

27.《民族主义,真诚与欺骗》阿希斯·南迪

《甘地遇刺之政治》将我们拖向意想之外的意识形态战场——而我们未曾预料过。

假如如此入手,甘地的民族主义看起来并非来自一种西方的原动力,而是更倾向于泰戈尔的表达——爱国主义。阿希斯·南地于此上将其判断为一种欺骗,而刺杀甘地的民族主义者蓝度海姆·高德西则是一种真诚。因为民族主义在作为意识形态的基础上尽管构筑了伪社群、想象的共同体或者是其他称呼,可其本质却是普世的。民族国家正在骄傲的迈向着真正的教科书版本的民族主义——欧内斯特·盖尔纳所说的那种你不需要到世界各地检查它的内容,因为它们永远是一样的那种民族主义。也就是说,吊诡的问题在于,民族主义从未拥有过民族特色,它全球化于全球化这个词出现几十年之前。

28.《被治理者的政治》帕沙·查特吉

29.《全球化与纠结》霍米·巴巴

这本论文集中的《塑造法农》可以作为关于法农的延伸读物——而他们确实重新塑造了法农。

萨特和阿伦特的论战对霍米·巴巴来说已经是更早的事情了,他对暴力的观点则和前两者完全的不同。于霍米·巴巴而言,那是一种为心理-情感生存而进行的斗争和一次在压迫的痛苦中对人类能动性的探索。我们必须注意的是,在此霍米巴巴对暴力的解读进一步的深入了,超脱了政治,进入了人类情感和自由的讨论。暴力是在宗主国的暴力下必然的反演,而这种暴力无疑的和宗主国的暴力同样的会带来负罪情结。但是一旦将暴力指向反抗的向度,暴力就成为了解放的号角和对负罪情结的解脱。“我们可能必然要经历暴力,但是暴力可以施用于对暴力其本身的反抗。”这便是霍米·巴巴对法农的暴力之解读。

30.《后殖民理性批判:正在消失的当下历史》佳瓦特里·C.斯皮瓦克

我并不确定我能够真正的读懂这本书,所以我只能推荐其中的一章,《历史》,即舍摩国王妃的故事。

这样的问题在舍摩国王妃身上尤为凸显,作为寡妇的她不仅以如此的不吉身份存在着,同样也保持着作为殖民工具而不是为人的作用,如此的身份于她而言只是一种重压。而她对此的摆脱方式也就此浮出了水面,然而这又如何能如愿呢?这样一来,殉夫自焚就又成为了一个意识形态的战场,参与战斗的态度可以是多元的:舍摩国王妃想要从屈辱身份中以一死解脱、伯奇上尉的纯粹同情而拒绝让王妃接受死亡、董事会的纯粹利益考量而禁止这一逃离,以及作为殖民行为背后的不列颠对妇女的拯救以在殖民地建立一个良好的公民社会的渴望——即殖民主义意识形态建构所必须的一部分。王妃在这种宏大叙事与知识暴力中未有属于自己的一席之地,她的唯一所想即是从交战现场逃离;伯奇上尉在了解了王妃的处境之后出于一种朴素的同情而与王妃进行劝解;董事会作为实利主义导向的法人拒绝让王妃就此死亡,因为这会阻碍吞并舍摩国东部的进程;而这一切之上的阴影,一个可抓住线索的“不列颠的意志”在此表达了它开蒙、拯救、将秩序与进步带与群山王国的倾向。而女性的主体性,在此,于战场上四分五裂。
事情终于不了了之。舍摩国王妃,这样一个未表达出自身主体性而被殖民者在“拯救”中强制的赋予主体性的女性未能遵循自己的意愿。她是沉默的,她也只能是沉默的,而只是作为“封建”与“现代”的桥梁、“野蛮”与“文明”的桥梁被铭记,来自西方模式的档案中仍然没有她的一席。

31.《记忆之场》皮埃尔·诺拉

看贞德就完事了()。

32.《农民的道义经济学》詹姆斯·C.斯科特

33.《弱者的武器》詹姆斯·C.斯科特

34.《新编剑桥印度史:德干社会史(1300-1761)——八个印度人的生活》理查德·M.伊顿

35.《集体暴力的政治》查尔斯·蒂利

36.《新编剑桥印度史:1600-1818年的马拉塔》斯图尔特·戈登

37.《莫卧儿帝国》爱德华兹

这本书成书于上世纪三十年代......太老了,真的太老了。


现在在读的书:

《资本之都:21世纪德里的美好与野蛮》

《从解构到全球化批判》

《社群、组织与大众民主:印度喀拉拉邦社会政治的民族志》

《拉丁美洲被切开的血管》

希望能坚持不鸽,有效率的读完罢(心虚)。


user avatar   a-er-bo-te-feng-xia 网友的相关建议: 
      

仔细想了一下,还真是坑没填完。算算我都是在摸鱼中,偶尔翻一番需要用的书中的内容。暂时还在《李朝实錄》里面太宗实錄第一页在看(偶尔翻orz)

除此以外就是偶尔翻一下买的书,还在缓慢的前进,努力学习中(漫长的学习过程,偶尔翻orz)

顺便在里面翻到了魔王大人给义昭公的《殿中御掟》

再然后就是看了2本书《古代中日关系史》、《日本历史辞典》(比较不错)

溜了溜了,赶快摸鱼了,丢人的萌新走了走了


user avatar   he-xi-77-57 网友的相关建议: 
      

粗略计算了一下,今年完整地翻过的书大概在47种上下。不过因为今年要备考的缘故,大多数都是浮光掠影,草草翻阅而已。不过其中倒是有不少值得推荐的:

①《忠实的刽子手 动荡16世纪的生死荣辱》

近年来关于法兰克尼亚地区的微观史研究好像还蛮多的?这本书以一个16世纪纽伦堡的刽子手“大师”弗朗茨的日记为中心,描绘当时的纽伦堡和德国的社会,是本不错的通俗著作。

②《意大利战争研究》

优点:导论翔实,线索明晰,该引的资料一应俱全,填补国内学术空白。

缺点:视角偏重国关角度,个别引文存在问题。

③《东方学》

经典作品,不多谈了。我非常推荐理工教育背景的人认真读一读它。(笑)

不过我自己也没有认真读完就是了。(捂脸)

④《俾斯麦 一个普鲁士人和他的时代》

现在市面上俾斯麦的传记实在是太多了,如果不知道该看那部,那么可以选择它。坦率地说这本书不算是一流作品,它最大的优点可能就是视角比较新了吧()

⑤《国王神迹》

经典作品了,不多谈。

⑥《法国旧制度末期的税收、特权和政治》

非常不错的财政史,同时也是旧制度法国的面面观。

⑥《现代性》

关于现代性这个概念的简明易懂的导论。

⑦《文艺复兴时期的历史意识》

彼得伯克的大作,薄薄的一本小册子。探寻从中世纪到文艺复兴时代人们的看待历史方式的变化。

⑧《历史、记忆与书写》

作者是美国中世纪研究的名人,这本论文集的内容也很棒,我个人来说很喜欢其中关于中世纪早期的几篇论文,启发很大。听说最近有出版社正准备引进这位作者的其它著作,对中世纪前中期感兴趣的读者可以关注一下。

⑨《铁王国》

中译本的引进做的实在是太智障了……尽管引进做的特别差但是毕竟是经典作品……有能力尽量啃英文生肉吧,英文版的电子书资源不算难找,纸质书的价格也不算贵。


user avatar   san-he-yi-shui 网友的相关建议: 
      

蹦极,

我喜欢危险的感觉。

当我站在几十米的高台,脚下就是湖面,难以遏制的恐惧会紧紧抓住我的内心,让我战栗,让我警醒,让我瞬间感觉到,活着是多么真实的事,而活着又是多么幸运。


user avatar   guo-zhu-15-25 网友的相关建议: 
      

蹦极,

我喜欢危险的感觉。

当我站在几十米的高台,脚下就是湖面,难以遏制的恐惧会紧紧抓住我的内心,让我战栗,让我警醒,让我瞬间感觉到,活着是多么真实的事,而活着又是多么幸运。




  

相关话题

  为什么现在的传统文学没有网络文学的宏大世界观? 
  应该怎么安排读书计划,一天读多少书,一年读多少书,一辈子呢? 
  怎样认识比你优秀的人并和他们成为朋友? 
  有些事明显对自己有益,为什么却无法去做? 
  杨绛先生去世了,虽然我一本她的书都没看过,但是我就不可以发朋友圈纪念她了吗? 
  如何评价「鲁迅孙子」火上热搜? 
  如何看待南昌大学学子将全班同学名字融入《毕业赋》? 
  中信出版集团提问:如果《人类简史》和《未来简史》的作者尤瓦尔要举办一场读(记)者见面会邀请你去参加,你最想问他什么问题? 
  你觉得自己写过最好的一首诗歌是什么? 
  好久没好好看一本书了。有什么好看的书推荐吗? 

前一个讨论
如果中国没有经历过元清两个朝代,一直保持着汉唐之风,(男如霍去病文韬武略,女端庄秀丽)?
下一个讨论
血精灵如何区分被遗忘者和一般骷髅野怪?





© 2024-05-19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05-19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