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学周易有什么用处? 第1页

  

user avatar   chi-ting-yun-64 网友的相关建议: 
      

本文首先介绍了卦的基本构成和简单的易学史。而后本文着重阐述了以神话、文学和ACG(游戏动漫)等对易经进行文学诠释的案例,将叙事变化、主体关系与易经卦爻辞互参,反过来也是对文学文本的神话原型批评。最后本文进行了一些易经哲学的探讨。

食用方法:

  1. 看完前两部分;
  2. 点赞收藏追更(关注)
  3. 抽时间在第三部分里任意看一个或几个小节
  4. 感兴趣可看第四部分或进一步阅读相关易传[1]

卦的基本构成

易经的卦象由六画(爻)组成,每一卦六爻阴阳不同,共有六十四卦。[2]易经的每一卦可以理解为一段关系或过程,对应一种人物心理原型。虽然模型参数较少,但针对漫画、影视等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分析效果较好。

可以认为六画卦是由上下两个三画卦组成的。一般命名按上下卦的顺序加上六画卦本身的名字命名。比如鼎卦由上卦的火和下卦的风组成,称为“火风鼎”。上下相同的如两个离卦称“离为火”。

含义上,一般下卦-上卦的相对关系代表主体-客体、本体-应用、或过去-未来的关系。[3]

易经历史与人物

中国悠悠的易学哲学历史就是解易范式和哲学观念的演变。与中国遥遥相望的西方,“现象学”的表象与本质、时间观念也与中国的体用之辩异曲同工。

西周春秋的易学与占卜紧密结合,衍生出了取象为主的解释方法和楚国占卜易、齐国利用易和鲁国德义易等不同的流派。历经秦火,易经成为经学时代里沟通先贤的枢纽,备受重视。汉代易学重视象数和卜辞的训诂,如焦氏易林用诗歌诠释卦变,京氏易学的卦变、飞伏和纳甲也流传甚广。魏晋时王弼则提出“得意忘象”,从老庄玄学分析易经的义理。他说“体用不二”,特别强调体不舍用。这里的体用也有两层含义。一层是结构和功能,一层是实有的部分和空出的部分,比如杯子和杯子里的空间。王弼认为结构是为功能服务的,象数辞是为义理服务的。但他不取互体、五行而解易则难免走向了另一个极端。

此后佛教传入重视用,认为彼岸才是实有。宋明理学又回到“体用无间,显微一源”。

特别是宋朝的邵雍,对体用给出了自己的见解。李震总结了邵雍易学的体用论,[4]包括将体用关系解释为动静、主从、高下和先后。一言以蔽之,“用也者,心也。体也者,迹也。”特别地,他的体用论有着辩证的思想,所谓“体无定用,惟变是用。用无定体,唯化是体。”对于易经,他在《梅花易数》提倡“观物取象”,与一般的筮草龟甲占卜不同,而且他将上下卦解释为体用双方。但他认为,无论上下卦,应占卜者即为体,应所占事即为用。

本文提出的体用诠释学很大程度参考邵雍的体用论。高亨先生总结的“上下、内外、前后、平列、重复和不分其位”也可以从主客的角度统一起来。

具体而言,针对上下卦的体用多重含义包括:内涵上作为结构和功能,外延上包括空间中主体客体,内在外在,和时间上的因与果。但在体用的适用范围上,梅花易数主要应用于卦辞的应用,本文的理论主要用于卦爻辞的解读。而易经的爻辞从初爻开始。我认为其卦义也是以下卦为主体的,比如益卦爻辞六四到上九讲优待俘虏,可以说是下卦主体有益于上卦客体。比卦的“不宁方来”是说上卦坎水是兴师动众而来的客体。山水蒙也是坎水是蒙昧的一方,而上卦山艮要“击蒙”,“利御寇”。

至于爻辞的应用,当然可以以上卦为占卜人的主体,但这时似乎取其综卦的下卦依然合适。综卦正是相同关系的主客体颠倒。这解释了为什么综卦卦意紧密联系而含义相反。

王弼

朱熹的学生和朱子的体例

易经的“生生”和张载的“三句教”


易经卦爻诠释和应用

乾坤

“乾以易知,坤以易简。”“乾坤其易之縕邪?”易道广大,乾坤为要。易理精简,黄帝治天下不过乾坤。

进一步“夫乾,確然示人易矣。夫坤,隤然示人簡矣。爻也者,效此者也。象也者,像此者也”,大象传对卦爻辞的诠释有着直观的启发性和严谨的内在逻辑。我们可以通过乾坤大象的互参和对其历史层累的分析进一步思考易经最关键的两卦:[5]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屯蒙

屯卦与彷徨

当今的世界回荡着哈姆雷特的低语:当时代不再呐喊,剩下的便只有彷徨。[6]

屯卦是彷徨,是学会反思。[7]

屯卦上坎水下雷震。坎水表示能力、距离和艰难。雷震象征延申、曲折和欲望。屯卦,像想要延展的雷震遇到了艰难,只能蜷曲、聚集,变得尖利,寻求破局。事实上,屯卦字如其形,篆书就像像突破地面的小草曲折延申,在地下丛集,终于刺破地面。

屯卦正象征着文学作品中的彷徨者。从魏晋名士到哈姆雷特,从鲁迅的《彷徨》到《一人之下》,“彷徨”二字,一以贯之。彷徨是两难的;因理想和世界对抗,注定悲剧,却不断斗争着;于世不容,孤独迷狂,却又紧密羁绊着。

混沌神话

经常反思想不明白的“混沌”事会段炼或累脑。[8]事实上,混沌的故事来自庄子,在汉代纬书中叫“坤屯”。而“混沌开窍”的故事也正像“白茫茫一片”的大地(坤)中初露头角(屯)的过程。盘古开天辟地,最后死去。挣扎着寄托于力量可能有着悲惨的结局。所以“为什么”就尤为重要。汉儒章句,白首穷经,不足可取;鲁迅文章,刺民醒狮,千古流传。

鹅耳甫斯

在西方神话中,屯卦就像俄耳甫斯,面对地府,是一个寻仇者,愿为了已逝的恋人像雷震一样击穿天堑,又是诗人,有从地府捞回恋人江河般的文笔歌喉,应屯卦,无往不破,却“成也萧何,败也萧何”。为什么他最后回头,爱人香消玉殒呢?柏拉图说“他不是一个全心全意的爱人”。他还要什么,更胜爱恋呢?维吉尔将回眸归结为命运。是怎样的命运构成了这样的悲剧呢?

奥维德的《变形记》体现了对于死后那个冷漠、沉寂世界的恐惧,包含着对冥王哈德斯的不信任。他在哈德斯处的胜利,似乎全靠言辞与理智,而非最优美的音乐。然而,当俄耳甫斯在回程上升的道路上,似乎遗忘了这种言辞(理性)与约定的力量,违背神约。从结果上讲,回头,理智败于恐惧与虔信。[9]

当理智走向了恐惧与虔信时,故事便终结了。就像屯卦最后,“乘马般如,泣血涟如。”他本可以在妻子去世时“君子几”,知难而退,但他唱着诗走进了冥界。他本应该在得偿所愿“屯其膏”时变卦为蒙,直走出地狱,却又屈服于内心雷震般的恐惧或爱慕,回头确认,结果妻子永远离开了他。这时的他已经心死。再被酒神信女的漩涡撕扯成碎片,又有什么所谓呢?

巫术与巫师原型

巫术文化的巫师们有感情,在彷徨中寻求方法和招数。[10]

凯尔特传说中最早的巫师即来自亚瑟王类的传说,Culhwch ac Olwen(约 1050 年),“威尔士文学散文的第一座纪念碑,和任何语言的第一个亚瑟王故事。”[11]其中Menw是最早的威尔士白话文学认证巫师,与后世巫师设定有三个共同点:魔法可以改变外形;可以用在自身和外界;最重要地,可以“激进地”施法变动物,也可能因此有严重后果。

“'魔法极其危险'的主题,特别是其最极端的形式,变形和过度延伸导致魔术师陷入灾难。”

Menw最终在变成鸟偷袭强敌时受到终生不愈的重伤。而他加入亚瑟王的远征是因为可以隐形。这里,从一般的变形,到卓绝的隐形,到过度的异形,可以说是魔法的辩证法。哈利波特中,隐形斗篷也可以说“中庸之道”,而复活石,接骨木或魂器都是过度求术,反受其害的魔法。就像一人之下张怀义的求术致死。更深一层,害死巫师们的不只是巫术,还是内心的情感,像死亡圣器对应的哀悼、骄傲和魂器对应对死亡的恐惧。就像梅林最后因为迷恋湖中仙女,透露秘密,被永远囚禁在橡树里。

蒙卦与启蒙

蒙卦是启蒙,是不断前进。

获得自由往往是一个启蒙的过程。[12]康德说:“启蒙运动就是人类脱离自己所加之于自己的不成熟状态。”过去的自由会成为新时代的枷锁。因为时代的局限性,过去启蒙的成果变成新一代启蒙批判的目标。正是在这种批判-启蒙-自由的循环中人们不断地进步。即使过去的自由成为新时代的枷锁,启蒙的呐喊日新。

正因为积极的自由可能成为新的枷锁,所以一方面激荡中的学习者必须学会独立,启蒙必须是不断批判的,而另一方面,高级的自由不是放纵,而是不羁。只有将道德内化到自己的思维中,才能在内心获得绝对的消极自由,“逍遥”。

直男与女汉子

蒙还代表了一种勇往直前的男性传统。比如蒙卦九二的“包蒙”在《经义述闻》中被解释为“ 彪蒙”。就像带着面具起舞冲锋的战士。一个无知无觉的人也可以把生活当舞台,戴上神秘和经验的面具起舞。

《礼记·中庸》有“故君子尊德性而道问学”。正是因尊重道德真心,取道典籍学问。蒙卦九二在求学中正是对文本、技术的掌握。但相对上九的德性还是相对无知的。

庄子也建议保持这种无知的状态。他说“有机事者必有机心”,正是希望保持在九二,避免进入六三等低谷。巧合的是,庄子也是蒙城人。[13]

而现代的女性角色常常通过践行这种传统,反转性别刻板印象。

为什么往往西方“巫师”是处女或老年女性呢?一种说法是男性传统对自己不了解或无法用权力掌握的对象有着一种无力感,从而导致了愤怒或恐惧、厌恶。就像牛头人困在迷宫里。这种直楞和曲折的对比就像易经的蒙卦和屯卦。

而现代的女性角色,比如神奇女侠、《一人之下》的冯宝宝正反转了这种关系。她们实力强劲,具有身体、精神或专业技能的强大。

但世界在不断改变,而人终究会成长。蛮蒙地生活难免走向求之不得和困蒙无助。这时只有放下面具,直面人生的难,顺而巽观,才能知止有定。

道教修行的理想人格也是由男性化的蛮蒙上升为女性化的启蒙,正如蒙卦九二的“子克家”到上九的“利御寇”。

程乐松认为道教丹道的女性主义是本体论层面的。道教对女性特质的推崇是面向所有修行者的。正如道德经所言“知其雄,守其雌。”《老子》中有大量的雌性比喻,以及对阴柔品质的强调与推崇。但从老子说“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来看,道家的理想更类似宝儿:思想的质朴、身体的刚健,前者是守其雌,后者为知其雄。

但这里女性化理想人格的“弱其志”并非没有雄心壮志,而是不采取主奴思维,将强力意志灌注他者,而是像女性承认月经一样,修行者承认生物和社会的身体,知道男性化“蛮蒙”力量的有限性,这就是女性化“启蒙”的思想。就像从工具理性下将自然视为科学玩物的思想到“绿水青山、金山银山”,认为人类应该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

这种由蛮蒙到启蒙的思想进境,既是道教的理想人格,也可以是每个人精神的启蒙之路。

宗教与骑士原型

基督教文化的骑士常常有力量,在启蒙中追寻道义。[10]

骑士原型以中世纪基督教骑士文学的形象为代表,体现了基督教文化的三种特质,谦虚、情感和罪感。[14]

相比于民族神话英雄,宗教领导者也要向上帝低头,像山不及天。旧约劝人节制情欲,新约要求禁欲。禁欲与罪感文化密不可分。罪感让人谦虚、节制,超越现实,也与人性相反。人为,伪也。

亚瑟王同时也是是经典的骑士文化小说。骑士们成为圆桌骑士,忠君;追求圣杯,奉献、听命于“女恩主”,信仰与爱情。建立了正义与邪恶的二元对立,构建封建君臣伦理和基督教爱情伦理。亚瑟王传说也受基督教文化影响。他们千辛万苦追寻的圣杯就来自基督教耶稣最后的晚餐,又在十字架下接了耶稣的血。大巫师梅林出生即受洗礼。这可能与这个10世纪前威尔士地区的凯尔特神话最有影响力的定稿来自十二世纪的天主教法国有关。

相似地,JK罗琳是来自威尔士的新教徒,曾在法国任教。哈利波特的三强赛也可能与基督教的三个分支相关,英国新教,法国天主教,俄罗斯东正教。哈利波特剑术超群,骑术惊人,最后生死看淡,自我牺牲的精神都暗示着哈利波特就是巫师世界的基督教骑士。

需讼

需卦上水下天,就像“我们中最好的”也总要面对生活的獠牙。我们常常从舒适区中出走,被现实的刀锋割伤流血。就像需卦九二沾沙,九三陷泥,六四更满身血迹。

客观事实就是那样,很难改变。这时要改变的是我们的应对方式。易传说“云上于天,需;君子以饮食宴乐。”(易-需-大象)我认为这是说面对事实,我们就是要吃饭喝水,但我们完全可以把有限的物质世界赋予精神价值。我们不是吃饭,而是宴饮欢笑。这是一种审美的意趣。

胡适认为需卦和“儒”的起源紧密相关,而儒家的儒,从不是懦弱,而是强者“知天命”,行变通,最后沉淀出经典、六艺等传承的,最为刚健有为的精神力量。

十年饮冰,热血难凉。

而需求却永远难以满足,当需卦走向极端,就可能是凭借强力的水与天穹反向而行,讼卦。像水神共工怒撞不周山,或隋唐第一猛将李元霸,让十八路反王跪呈降书还不够,还要在雷霆天威中举锤骂天而死。不得不说,这种恃强而死很有寓言性,是否功高震主,不知收敛为“天”子所杀更为现实呢?正所谓“或锡之鞶带 终朝三褫之”。

如果一个人用强力满足需求,比如可以“吸取天地之精华”,辟谷而活,又能否得到成仙呢?还是过于执着于力量,而失去现有的?

如何评价《一人之下》554(588)话?

师比

师卦下卦坎水,有力量,比卦上卦坎水,有招数。

战争中也常有一方有力量,一方有招数。

有招的像泥沙一样将有力的拖入持久战。即使有力的说“I can do this all day.”,局势也会慢慢变化。要么有力的降低开战时的道德标准,重武器轰击城市,要么接受先头部队的失利。

有招的凭借本土力量或长袖善舞的外交措施,可能占得几天优势,但终究不能长久。

与屯蒙相比,有招数的无情,有力量的无义,just business。

小畜履

《说文》:“礼,履也。”履卦就像SM中强势一方(天乾)对M(泽兑)绝对服从的要求,代表了秩序和规程。就像秦汉的秩序构建了中国大一统的精神原型一样,与秩序的压抑共同存在的是秩序的价值指向。它在冲突中建立,要求内心的恐惧。被压迫者对秩序的自我认同是秩序最深刻的烙印。只有“视履,考祥”,看到秩序的多面性,而后选择“旋”,才能在秩序中真正获益,并带着祝福走下去,而不是枷锁。[15]

不平等的社会秩序通过不断规训、惩罚在心理传统中不断获得强化。更通过文化教育加以辩护传承。这种秩序和文化的相互依赖类似易经中履卦“以辨上下 ,定民志”和小畜卦“以懿文德”的相反相成。

但正如履卦上九“其旋元吉”,僵化的秩序无法适应不断改变的世界。比如工业革命、一战后的女性主义希望构建新的社会性别秩序。

那么怎样在现存的秩序与叙事中破局呢?

正如《一人之下》漫画的陆玲珑一样,以小畜为主体,就像太阳神的音乐,自身有着刚健的品格,同时又愿意为他人付出,有一颗狮子般的心脏和音乐般的修行路。

狮子的心

玲珑直面恶病,也是直面自身“血操”异能。被感染加剧了其身心的矛盾。但她拒不自杀,因为她已经是尼采所言的狮子。陆玲珑刚健有为,却也憨直真挚,有一把心火。她平时看似是元气少女,“孩子王”,需要时她敢于壮士割腕,比如在龙虎山为了花儿宁可战死,可以为了萧霄之死奔赴九死一生的纳森岛。也愿意为萧霄,为太爷爷赴汤蹈火,远赴纳森岛,此外,她还会因“血操”异能感到“痛快”。心火与心魔一念之间。

她就像《尼伯龙根的指环》里的齐格弗里德(Siegfried),自他诞生,一切过往,皆为序章。他修断剑、屠巨龙、娶武神。他,就是超人。特别地,他杀死巨龙后,也“被污染”,但因饮用巨龙鲜血而通鸟语,沐浴其鲜血而刀枪不入。但他的养父被财宝迷了眼,想杀死他,他只好先下手为强。

从这个意义上,玲珑的血操异能对这事产生正负面的影响都可能,但她都不会像巴伦那样疏离或阮丰那样放弃。

金声玉振

玲珑在全真用秩序强健身心,修身养性,是用“因时而行”约束自己狮子的心。她的领导力则是她太阳般人格自然的辐射,有先秦乐教之神。

在红楼梦中,薛宝钗的一字定评最为特殊,非“情”非“贤”,乃“时”字。何解?

孔子,圣之时者也。孔子之谓集大成。集大成也者,金声而玉振之也。 金声也者,始条理也;玉振之也者,终条理也。始条理者,智之事也;终条理者,圣之事也。智,譬则巧也;圣,譬则力也。由射于百步之外也,其至,尔力也;其中,非尔力也。

时这里指集圣之大成,以玉质振金声,以力成巧。

玲珑的修行也是如此,可以完善她的心魂;她的领导力则是外放的,如同雅乐长歌。

先秦的音乐思想是建构的,主张“以懿文德”,用美好来章明德行。一方面建构叙事,划界限。明确自我有德,就是美学层面身份的认同,不会发生“边缘人格障碍”。就像尼采所谓日神精神,代表个体化、设立界限的冲动。另一方面是寻求共识,求相通。《礼记·乐记》讲“大乐与天地同和”,正像玲珑无比的热情和温暖。

再回到“才不自杀”。让阮丰崩溃的是身体、心灵和社会脱节的荒诞感,无力感。但玲珑如虎啸龙吟,金声玉振般强大的内心让她能量外放,不会向内塌陷。

相似地,我们面对病痛等问题,也可以找到自己的叙事。《开端》里卢笛因哮喘和家庭而宅也是如此 。就像望梅止渴或艺术疗愈,“有戏”才更有掌控感。而能影响实践,反馈前进的叙事模型,能让人真正掌控人生。

不同于男权传统的男性秩序、女德叙事或新时代的女性迷思,陆玲珑创造了自己的叙事,彰显着女性的领导力。所以她是“孩子王、天生的领导者”。

这种新的由叙事而秩序的关系在社会中就体现在很多文艺作品中"girl power"的渗透,和现在新“政治正确”秩序的构建。

而回到个人层面,缅甸昂山素季、德国默克尔等也彰显着女性的领导力。[16]

与前文提到的女性“启蒙”进路相比,启蒙和领导分别对应女性生物和社会身体的强大。二者不是互斥的,而是高度相关的。就像蒙卦和小畜卦,小畜卦包含蒙卦两个阳爻,就像领导力也需要自身实力强劲。

进而有领导力的人还要有一把心火,关心自己和他人。相对地,蛮蒙或启蒙者则更专注客观的事物,就像《一人之下》中陆玲珑的刚健和冯宝宝的单纯。

对外界,冯宝宝是如山知止,陆玲珑则是如风疾行,权变通透。

两者代表了小畜和蒙卦两种原型,就像彰明礼教的乐舞和下学上达的修行,两者并不相同,却各有其美。

观临

观卦与观察有关。成中英的本体论诠释学就以观卦为例,强调了所见对人的塑造。

我认为观卦六爻正体现了观察、学习的六个阶段:

第一阶段,童观,小人无咎,君子吝。只能看到表面现象。

第二阶段,窥观女贞,亦可丑也。能在门后窥视门内,没有整体概念。这种状况适合中下层干部揣摩上意,但不适合解决外部问题。比如孙猴子和慧能明白半夜三更的暗语。

第三阶段,观我生进退,未失道也。知道我要什么,知道在哪里对我重要,哪里进取,哪里不重要,在哪里退让。

第四阶段,观国之光,利用宾于王。具备了初步的知识,“登堂入室”,真正认识到了差距,飞速地学习、进步。

第五阶段,观我生,君子无咎。这时已经相当了解,甚至以这方面学识定义自己,“观民以自观”。观察景物,就是情景交融,观察天理,就是天人合一。在生活中,我们用我们工作的岗位、科研的方向和喜欢的漫画、明星等认识的客体定义自我。这种自我定义伴随着归属感的着落和精神的满足感,但难免失之主观。走到极端就是一朝偶像被破坏,我们会无所适从。左若童逆生被克制就失去归属感和实在感,气死过去。对偶像的追求真有倾国倾城之力。

第六阶段,观其生,君子无咎。这时可以跳出来,客观、批评地认识。这也是真正进步的基石。

观也因而可以应用到艺术鉴赏上

蹇解

蹇卦和解卦类似“炼金术士”原型和“小丑”(jester)原型。

巫术文化的巫师往往有感情,在彷徨中寻求方法和招数,像张怀义。
基督教文化的骑士常常有力量,在启蒙中追寻道义,像张之维[17]

炼金术士是在巫术巫师和宗教骑士之间的存在。

和巫术巫师的屯卦相比,下卦起点不同,都追求方法,但炼金术士艮卦起点是超越的,是对卓越的追求,宁可践行苦修,而巫师原型雷震下卦的起点是现世的。

和宗教骑士的蒙卦相比,上下卦易位。宗教类似下学上达,通过坎卦知识的学习接近艮卦“道”的哲学;而炼金术是基于艮卦的理想信念和玄学思辨,寻求与知识之门坎卦的对话。

西方文学作品中也流传有炼金术士的文学原型。从古典主义时期的浮士德,到浪漫主义时期《红字》里的罗格·齐灵渥斯和《巴黎圣母院》的神父克洛德·弗洛罗。

炼金术士们通过追求超越的玄思,研究客观的物性,难免如蹇卦跛脚走路。

他们自己修行时令人敬佩。就像浮士德,作为炼金术士面对上帝和魔鬼,最后满足于臆想中人类永不满足的奋斗精神。蹇,难也。难为自己,所谓“君子以反身修德”。

而炼金术士们将这种思路用在规约他人时就有一点宗教迫害的恐怖。不同于解卦的“赦过宥罪”,宽以待人,蹇卦用到其他人身上就是“严于律人”。

比如红字的罗格·齐灵渥斯为了惩罚给自己戴绿帽子的神父,放任复仇侵蚀心智,近乎疯狂,高度戒备,假装朋友设计神父,步步紧逼,阴魂不散。而巴黎圣母院的副主教克洛德·弗洛罗一方面严词谴责吉普赛女郎,一方面克制不住自己的欲望。

与炼金术士相反的形象是小丑(jester),对应解卦。前者用艮卦理想滋养坎卦工作,后者则有坎卦力量而求震卦的即时欢乐。

荣格的12原型就将魔术师和小丑相对,一个求知识,一个求欢愉。梅里爱的电影神秘争锋(The Mysterious Retort)种就用小丑和炼金术士的争斗拉开了电影史的序幕。

炼金术士和小丑相反,也会相互转化,用玄学追求技术,最后得到了,可能把力量用在快乐和物质上。就像阿拉丁神灯里的反派Jafar。

不局限于妖魔化炼金术士的文学传统,还有很多“炼金术士”和“小丑”原型。

比如英国亚瑟王神话中,身困高塔,隔镜观世,一见忘身,弃塔登船,溯游从之,未及先死的夏洛特女士像炼金术士一样跛脚难行。

对她来说,求而不得,强大、重感情的兰斯洛特是她温柔可爱的“小丑”偶像和生命之光。

再比如《狐妖小红娘》中贵为道门兵人,却只能藏于剑鞘容膝,只能以爱人小蜘蛛为眼,靠织锦看山河,最后夺路而出,与家人一刀两断的王权富贵也像石中剑一样,一出鞘而天下惊。

蜘蛛精清瞳是他的眼,为他的一颦一笑,不吝惜一针一线。同样地,那个最后关头叼着糖葫芦出现,一身妖术道法、传家神火,改天换地,只为博君一笑的东方月初,也是“炼金术士”王权富贵的解铃“小丑”。

历史上,还有大量的将付出、超越性的内心投入于艰巨的工作的“炼金术士”们,心有猛虎,细嗅蔷薇,甘当“小丑”的人们。他们是历史前进的脊梁。

困井

困卦与井卦的过程就像成瘾的过程和创伤疗愈的过程。

井,改邑不改井,无丧无得,往来井井。
困,亨。

井常在而困亨通。就像创伤是过去的阴影,成瘾是前面的胡萝卜。

井《彖》曰:巽乎水而上水,井。井养而不穷也。
困《象》曰:泽无水,困,君子以致命遂志。

井自新而困致命,创伤可能不断疗愈,而成瘾因永远触不到不停打转,消耗生命。

初六,井泥不食,旧井无禽。

创伤的疗愈是从应激状态回复常态的过程,就像一口深井的自洁。人口污染了井水,就像创伤让人的精神紧张,应对刺激,HPA轴(下丘脑-垂体-肾上腺)高兴奋,随着疗愈过程逐步缓解。

九二,井谷射鲋,瓮敝漏。

而人口迁移,给了井水通过地下水自洁的机会,慢慢井水清洁,可以看到鲫鱼了。就像创伤后慢慢接触世界,原谅自己。

六四,井甃无咎。
九五,井洌寒泉食。

井水最后还是要修缮围栏,提供饮水养四方而不穷。

上六,井收勿幕,有孚元吉。

一味沉浸或已经治愈,却不“敞亮”,还像病重时一样躲在床底下,只能失去已有的。就像林生斌,火灾中失去了老婆孩子,很可能经历了漫长的疗愈过程。但多年以后还想立牌坊,让世界当自己是个可怜人,同时娶妻挣钱不耽误,难免被人曝光。而坦荡才是治愈者的样子。

初六,臀困于株木,入于幽谷,三岁不觌。
九二,困于酒食,朱绂方来,利用享祀。征凶。无咎。

成瘾则是反过来逃避日常,去向疯魔的过程。成瘾的开始是在受控的体系中获得奖励,控制和奖励同在,后者是对前者的逃避,但接受后者也就接受了前者。好像19世纪曼彻斯特棉花厂的工人,工资微薄,买不起酒,大多轻易地染上了鸦片。[18]在即时的奖励中流连,就像纣王一头扎进酒池肉林,不听朝歌外震天的怒吼。

六三,困于石,据于蒺藜。入于其宫,不见其妻。凶!

但出来混总是要还的。同等强度奖励的刺激慢慢减小,就像沈冲的高利贷,让人愈加痴迷。于是付出的金钱或劳动水涨船高,收货却越来越少,就像平行世界,千辛万苦,披荆斩棘,回到家里的奥德赛,发现老婆在隔壁老王家里。

九四,来徐徐,困于金车,吝,有终。

就这样,在成瘾过程中,HPA轴越来越紧张、兴奋,因而无刺激的平常也越来越难以忍受。这个过程无比顺滑,也无比致命。

他们呆呆地凝视着虚空,手里拿着香烟,喝着一杯酒,如果他们能负担得起的话,还咬着指甲。 酒精、香烟、咬指甲——所有这些都有相同的目的:不惜一切代价防止感情浮出水面[19]

除了相对主动的游戏、性瘾,工作狂(workaholic)的困境也类似。还有无数被困在app里的骑手们,辛苦被算法不断稀释。但也有对事业上瘾的,“君子以致命遂志”。就像谷爱凌对肾上腺素上瘾,勇夺冠军,羽生结弦宁打封闭,忍病痛跳4a。在合适的道路上,上瘾有着极强的力量。

创伤往往让人像通过上瘾逃避疗愈的艰辛。反过来上瘾也要通过创伤疗愈般的苦行自新。[20]

艮震

震卦的恐惧和威权

震卦与张楚岚

丰旅

丰卦的取象,与震对比,

本身很看重能力的成长(九三为阳),因而见贤思齐;而楚岚(震卦)真正关心的只有当下和“自己人”(初九)

巽兑

巽:理想与行权

涣节

涣卦上风下水,就像滔天兴风的洪水,放肆的酒神。由水而风的过程就像建安风骨变成魏晋风度。由强力的水影响风的关系就像尼采的酒神精神,强力意志,风行四野。

塔罗牌中的力量牌是女子制服雄狮,一般被认为是非暴力的节制力量。Eden Gray认为这是一种启蒙的或灵性的力量,与狮子代表的兽性的欲望和激情相反。看似与酒神精神相反。

但希腊酒神传说中有酒神呼唤(小姨)阿高厄手撕自己儿子,忒拜的国王彭透斯的故事,因为彭透斯在国内大规模的迫害酒神的信徒,甚至还要抓捕酒神。这里“酒神蒙蔽了阿高厄的双眼使她把儿子看做一头野狮”。从这个角度,力量牌似乎也可以与酒神传说联系起来。

同时,早期的塔罗牌也有表现为勇士拗断柱子。手撕雄狮、拗断柱子似乎又与圣经大力士参孙有关。参孙一方面体现了超人般的力量,有制己克敌之能,另一方面则有极深沉、超越的信仰。

在《沙丘》电影中,保罗被圣母测试,能不能忍住疼痛时,他开始忍得艰难,而后和门外的母亲一起念咒语,慢慢克服痛苦和未知的恐惧。他在精神超越痛苦的过程中开始幻视,出神,最后他越来越能掌控自己、克服“兽性”的痛感和恐惧,“极强地体现出一种超越的女性力量”(导演解说)。

这里克制的“节”和超越的“涣”是一体两面的,精神超越了世俗才能懂得行为上的节制,行为节制了才能精神超越,二者都是力量的体现。

关于酒神的分析,感谢 @破灭的Sunny

涣卦与“小丑王”

无妄和中孚

无妄的“时”

无妄的“信”和中孚的“诚”

诸葛青真诚,以自为涵养一派浩然正气(中孚九二);马仙洪坦率,追求炼器造物超然的自在;(无妄六二)

既济未济

未济:唐妙兴的鬼道

收敛的肉食动物和张狂的草食动物

易传与易经哲学

易经的实践诠释学

我们的时代技术发展而哲学失势。诚然,“人的生存也远不止认识论的‘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更要实践论地‘制器尚象’。”但事实上,仅仅改变也是不够的。“更重要的是,恰当地调控和阐释这种改变,以便让世界不是作为没有我们的世界而自行实现……在这一方向上的首要问题是问题的转变:‘做什么’变成了当今时代更为急迫的问题‘让什么’。”

易经正为实践的诠释学提供了一套系统性的,自指涉的(可用于诠释自身的)框架。

易经的自我指涉包括言(能指)象(指涉)意(所指)三层。[21]其中含意的自指尤为重要。易经被认为可以分析、指涉世界的普遍规律,自然也可以用义理分析易经本身。荣格曾尝试“为易经占卜”,我们也不妨用易经暗含的道理理解易经本身的发展。

成中英先生曾论述易经观卦的“本体诠释学”含义。观卦卦爻辞可以理解为对观察和诠释过程的分析,我们也可以通过分析观卦,参考本体论的诠释学循环进一步分析本体论和宇宙论,我们还可以用这种本体诠释学对观卦卦辞进行诠释。因而我们可以说这种诠释“既属于本体论或本体宇宙论的理解,同时也是为了本体论或宇宙论的理解,也是通过本体论或本体宇宙论来理解。”

事实上,观卦本身也按六爻,描述了这种诠释学的六个阶段。我们在观卦的部分分析。

同时,在对生产实践的诠释方面,易传则提供了一个案例。

《易》,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是以自天祐之,吉无不利。

这段文字来自易传中系辞下传的第二大段。第一大段简单介绍了周易,第二大段从科学史的角度将周易卦象和古人的器物、习俗联系起来。

这一段是最早用技术标定历史的说法,体现了主动、实践的变通观,以技术和礼教来替代巫术、神化。讲述圣王的故事是理性在通过政治权威和历史实践来发生作用,而最终指归于礼乐制度。[22]

另一方面,现今应用层面的价值现在相对空缺,而占卜“称大王”。最关键的是易经从方法与精神变成了目的本身。而这让周易成为被肢解的巨人尸体。知识体系的变革迭代非常自然,十分必要。但这不意味着易经没用了。易经作为形式化的分析框架在中国哲学的分析化诠释、文学人物心理原型分析上都有着巨大的空间。关键是用起来,不能当成标本“格竹子”。[23]

易经本体论

易经与辩证法

易经卦象的本质:变化和关系的辩证法

变化和关系:易经的“生生”和“神化”

易经伦理学

“努力”的易经诠释

易经美学

上述的卦象都是易经美学的体现。但易经的内在逻辑不能推出伦理的唯一指向。因而也有多样化的“恶”的美学。

“恶”的美学

案例:白號——从恶魔般的邪恶到理想主义的邪恶


参考

  1. ^易學網 https://www.eee-learning.com/article/643
  2. ^动漫《一人之下》有什么细思极恐的细节?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64878159/answer/1245160397
  3. ^《一人之下》里有哪些令人赞叹的设定?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444836503/answer/1744777180
  4. ^ 李震.邵雍哲学的体用论[J].哲学研究,2020(09):59-68.
  5. ^@破灭的Sunny-天行健、地势坤,到底为什么不对称? https://zhuanlan.zhihu.com/p/432692610
  6. ^如何评价《一人之下》545(579)话?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490038254/answer/2151966994
  7. ^为什么说“免于被哲学打扰的人生 是非常幸运的”?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460682173/answer/1926423456
  8. ^长时间思考和研究哲学问题会导致心理问题吗?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472838661/answer/2020940984
  9. ^俄尔普斯为什么回头,他该不该回头?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79561248
  10. ^ab《一人之下》603(567)话与巫术巫师和宗教骑士原型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519674924/answer/2371370137
  11. ^ 剑桥威尔士文学史 Magic and Marvel
  12. ^如何评价《一人之下》546(580)话?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491098547/answer/2160986590
  13. ^如何看待《一人之下》526(558)话?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459275898/answer/1884890874
  14. ^ 西方文学十五讲
  15. ^写小说,怎么能写出森然的阶级感?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491465427/answer/2257727680
  16. ^如何评价《一人之下》558(594)话?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509221485/answer/2293695168
  17. ^凯尔特神话和基督教文学——以亚瑟王、哈利波特为例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519674924/answer/2371370137
  18. ^ 托马斯·彭森·德·昆西 《一个英格兰鸦片吸食用者的自白》
  19. ^ The untouched key tracing childhood trauma in creativity and destructiveness by Alice Miller
  20. ^《一人之下》565(601)中陆玲珑的创伤与成瘾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517183446/answer/2356804752
  21. ^各个学科或领域中,有哪些“自我指涉”现象?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433666743/answer/2018767392
  22. ^黄帝有几个专利?——科技和文明史中的系辞传变通观 https://zhuanlan.zhihu.com/p/436023484
  23. ^为什么算命没有科学依据,但是它没有被淘汰掉呢?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5344643/answer/2249811809

user avatar   mu-han-7-61 网友的相关建议: 
      

本来不想回答这个问题,一看高山清又来这个回答下吹牛批了。

《周易》在这位大师眼里就是算命用的。《周易》不但是道家的经典,也是儒家的经典。

周:不光指代号周朝周文王等。也指“周普”的意思,即无所不备,周而复始。

易:有变化之意,也有日月阴阳之意。

所以易学自古以来就有很多种学派,有“两派六宗”之分。两派,就是象数学派和义理学派;六宗,一为占卜宗,二为禨祥宗,三为造化宗,四为老庄宗,五为儒理宗,六为史事宗。

在老孔时代,还存在着三支分系,即道家易、儒家易及术家易三支,其後秦始皇焚书,易以卜筮之书独存,然易学至此盛极而衰。

三支易学的这一总趋势,到先秦以下乃由隐而显:透过淮南子,道家易的趋势明朗化;透过董仲舒的春秋繁露,儒门易的趋势明朗化;透过占断灾异之学,术数易的趋势明朗化。

单单把《周易》当成卦书是不是太目光短浅了?

《周易》在早期,确实是一部筮书,但随着后来的逐渐演化,成为安邦治国、修身养性的哲学典籍。包含了深刻的人生哲理,尤其经过《易传》解释和发挥,其哲理化程度达到新的高度,《周易》遂成为一部博大精深的哲学典籍。

《周易》是群经之首,设教之书

也正是这个原因,《周易》得到了历代统治者的青睐,由原来卜筮之书,而成为官方安邦治国、修身养性的哲学之书,被称为五经之首,大道之源。《周易》思想渗透到封建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变成了统治者治国的理论根据。

学习《周易》,最大的用处不是卜卦今天咋样明天咋样,婚姻爱情美不美满,事业能不能迎来上升。

而是提升格局,在周易之中你可以感受道家思想上的哲学境界,儒家思想中君子当如何处事立身的人生哲理,体会术数玄妙之中包罗万象的变化衍生。

与其说是教人怎么测卜未来变化,不如说是教人怎么应对变化。

在此重申,高山清吹牛批。

“看到一个人的电话号码就知道他近十年的运势成败,看到一个人的衣饰搭配再听他谈论的事就知道他的顺逆衰旺…面相都还没出场,三两分功力就知道了结局,是不是很爽"

是,真爽。

你是文王转世,陈抟重生

上一个这么吹牛批的还是抖音的鹤白。


切勿封建迷信

相信科学相信党


user avatar   fawudingfa 网友的相关建议: 
      

不要学,我以过来人的体会告诉你,一入易学深似海。这坑进去就难出来了!!!

当你翻开周易那一刻,虚空之门就已经向你打开了

随着学习的逐渐深入

你会发现

光读读周易完全不够

然而吸引力又那么强大,完全无法抗拒

所以接下来,你就想学:

儒家典籍

道家典籍

佛家典籍

还想学:

六爻

梅花

风水

奇门

面相

八字

六壬

中医

学完这些,你还是觉得底蕴不够

于是又要学

历史

文化

哲学


然而你发现还是不够

又要学功法

可是功法不光是学就可以

还要天天坚持


当别人都在利用业余时间逛个街啊,聊个天啊,打个游戏啊,充满快乐的时候,你却要在吉凶悔吝、元亨利贞、之乎者也的书海里挣扎。

当别人花钱给女朋友买包包,买项链的时候,你省吃俭用的钱,全部都会用在淘书籍、找老师、路费等等上面。

至于用处,你花了那么多时间去学这些东西,得来的可能不是房子、不是车子,也不是钞票和美女,也许仅仅是内心的一点充实和满足。对生活的淡然和平静。

吓人不??


user avatar   di-yi-da-zong-shi 网友的相关建议: 
      

看到下面一老哥的一回答,笑死我了~

:离设备越远收入越高

然后就直接给我整懵逼了,又经历一系列的心里活动,搞笑→自我怀疑→困惑→深思→豁然开朗→云淡风轻。

仔细一想,事实好像不谋而合~

该死,作为一个老油条的我怎么会生出这样的想法呢!

大boos:喂! 老班吗? 公司网络出问题了 赶紧过来瞅瞅 别耽误大家加班
我:好勒~ 马上到

月中您好,您的长沙银行卡到账4853元,请注意查收~ (双眼流下了兴奋的泪水)


ps:以上均为虚构,如有雷同,纯属凑巧...

建议大家可以去看看我的第一篇回答,对于网工的职位和相关技术的天花板有详细讲解!




  

相关话题

  你知道的包含知识最多、含金量最高,或是总体质量最棒的书是什么? 
  我该怎么提问? 
  读一本烂书是种怎样的体验? 
  什么是起手式?你做各种事情的起手式是什么? 
  外行如何伪装成一个大型管弦乐队的指挥? 
  有哪些可以下载或购买专业书籍和资源的网站? 
  公共事业管理专业有什么出路? 
  如何理解“男不看红楼,女不看西厢”? 
  请问大家都是怎么啃《百年孤独》? 
  中国古代有哪些堪称「有趣」的书? 

前一个讨论
虽然猫比狗行动灵活,但有时候觉得猫似乎没有狗聪明,这是错觉吗?
下一个讨论
人类进化过程中为何会选择雌性担任生育任务,而非雄性?从体能优势看,这是否算地球上碳基生物的原生bug?





© 2024-06-26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06-26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