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观察到,所有答案里对第一名的认知都是理所当然的雷同:第一名一定仅仅指成绩第一名。
这是多么根深蒂固的一种思维模式啊!下意识地,从当年的老师家长到现在的老师家长,从当年课堂里安静听讲的学生到现在走出课堂在社会打拼奋斗的前学生们,我们永远不会把第一这个字眼用在对成绩外的事物的形容上,我们所有青葱岁月中对第一名的认知都捆绑在一张名为试卷的纸上。
我也不例外。看到这个问题的一刻,我不会觉得班上那个总在运动会上第一个跑过终点,在球场上第一个起脚射门的高挑男孩该被称作第一名,不觉得班上那个在课间休息时把高达画得栩栩如生的羞涩男孩该被称作第一名,不觉得班上那个在语文课上作文总被拿出来作为范文讲解的瘦小女孩该被称作第一名,不觉得班上那个在合唱比赛的钢琴前挥洒自如的长发女孩该被称作第一名……
事实上,他们每个人都曾经是我那段青葱岁月中某个领域的“第一名”,但几乎包括他们自己在内的所有人都秉信,这些“第一名”纯粹就是中看不中用的隐形王冠,甚至在某些时候还会变成套头的枷锁被家长和老师痛斥为“不务正业”——比如那个羞涩的男孩,不知多少次在老师的批评声中被没收了笔记本,他那时只是低着头一言不发。但我至今清晰地记得没学过任何绘画技巧的他,在课间休息时向我们摊开笔记本时那一脸自豪的模样,我甚至反复用手指摩挲那些铅笔画以确认这些高达不是被印上去的。
第一名的思维惯性绝非偶然,它是我们整个教育体制塑造出来的执念,打造出来的王冠,看看每年各地对状元的表彰仪式就可见一斑。成绩高于一切的前提下,第一名当然有且只能有一个,其他的“第一名”活该被忽视,无视甚至鄙视,它们顶多是如烟花般一瞬间的赞美和辉煌,却永远也无法成为老师家长在一个孩子整个成长历程中持续输出的激励。没有激励,隐形的王冠永远不可能进化成隐形的翅膀,只会一点点变成高考独木桥上显形的负担。
然而即便如此,我仍然保留着一丝天真,希望在未来某一天,我们的后代坐在一起闲谈到班上第一名这个话题时,能有一个或几个声音发出疑问:
“班上第一名有很多啊,你指得是哪方面的第一名呢?”
高中是重点中学,我80年初人,我们那阵还是7月高考,还是先填志愿后出成绩,班上第一名填得比较保守,最后读的西政,远没有他后面几名考的学校好,快四十的年纪了,还在十八线县城当基层民警。
可能我是那种别人家的孩子,小学一年级开始每次考试必定全年级第一,学校的老师全都认识我,有次期末考试结束要举行颁奖典礼,就是各种年级前十、三好学生之类的,我要去办公室找老师,刚进去几个老师就问我,这次考试又第一了吧?我笑笑说,还不知道啊。他们就说,不用说了,肯定又是你,无法超越啊。
那时候我在村里很有名,可以说是村里的学霸,因为我在的那六年,年级第一必定是我,其他同学的家长都认识我,知道我就是那个读书很厉害每次考第一的女孩。甚至村里有个小女孩,他爸妈给她取了跟我一样的名字,说希望我她能像我一样。
小考以第一名的成绩上初中,但是正值青春叛逆期,各种放飞自我,成绩开始下滑,年级第一那是不可能的了,班前几吧还是有的。到了初三的时候,看着身边玩得好的那几个同学目标都是考重点高中,突然醒悟过来,抓住数学、物理、化学课代表的三个朋友,经常性去骚扰老师。还记得数学老师说,这些最后面的题你不要再来问我怎么做了,不适合你。当时感觉自尊心受到了打击,我当初可是妥妥的尖子生啊,不服气,发誓中考一定要争气。结果,中考我真的考回班第一,跟另一个比较好的男生并列,人家是一直很稳定那种。老师们意外得不行,毕竟那会我一直都是班前十而已,怎么会在最后一个学期突然爆发考到第一?
考上市内的一所重点高中,之后每次考试基本年级前二十(一个级二十个班,一千人左右),语文尤其好,单科成绩稳拿年级前三。后来脑子抽风(其实也是喜欢美术吧),高一下学期的时候想申请转去美术特长班,特意找了级长。级长并不理解,他说美术特长班都是文化课成绩不好的学生,你成绩这么好没必要去那里。但是我铁了心要去,级长只好同意,还跟我说,希望你去美术班能给他们带来好的风气,让其他同学的成绩能提高下。普通班的班主任很不舍得我走,走之前还在班里给我举行简单的告别会,然后我居然哭了,哈哈。
去到美术班,开始后悔了,因为果然正如级长所说,这班人不是学习的主。老师在上面讲课,下面有的睡觉,有的聊天,有的看漫画,反正一眼看过去就只有那么几个人是认真听课的。
因为我是插班生的缘故,老师把我安排坐在最后一排,刚好后面都是重灾区,他们不听课,还要想尽办法同化你。比如塞给你一本漫画,跟你说很好看的,看看吧,打开一看,哇靠,黄色的漫画?!人生第一次看到…默默把书合上还给那个男生,结果他说,怎么样,好看不,看完再还我,还露出邪恶的笑容,我说不看了,不合适我。
我发现愿意听课的那几个同学都被安排坐在第一排,老师好像就只对他们授课、导致我坐在最后一排都听不清老师在讲什么,加上周围的同学老是各种骚扰,找我聊天啊之类的,更加没法专心上课,我只好开启了自学之路,每次上课就自己看书去。
期间美术班班主任找我聊过几次,问我来了美术班感觉怎样。我如实说了,班主任就说,你本来就不该来这里,你又不是通过美术考试考上来的,一个文化课成绩好的学生跑来美术班干嘛?还是回去你以前班吧,这里真的不合适你。那一刻很难受,感觉自己一心想来这,结果这里并不接纳我。但是暗暗告诉自己,我要把术科成绩提上来,让你知道我既可以文化成绩好,也可以术科成绩好。
我没有接受过正规的美术训练,虽然在普通班的时候有上过学校的美术兴趣班,但是到了特长班会发现还是不一样。原以为老师会来关照一下我这个新生,结果没有,大家都在哗哗的画素描。我还记得是画陶罐,自认为抓型能力还不错,结果老师走到我这一看,你这怎么回事?居然不是排线画的?用笔涂出来的?旁边几个同学凑过来看,接着画室里发出阵阵笑声。那一刻觉得自己真的不该来美术班,自取其辱啊。
大概很长一段时间我在美术班就像笑话一样的存在,尽管每次文化课成绩我都是稳拿班里的第一,第二名认真好学的班长跟我一直有差距(说明一下,第二名一直是美术班班长,年级四百名左右,其他同学基本年级八百名打后,因为还有音乐班和体育班)。但是术科方面因为他们基本都是从小学过画画,中考也是通过专业考试进来的,而我像是连素描要排线都不懂,画水粉的白布直接用白色颜料涂抹,文化课成绩的好压根不能给我带来什么优越感,反而有种格格不入的自卑。在他们眼中,我就是普通班一个文化成绩好的人误闯了美术班,我应该回去,而不是厚着脸皮留在这。
高三上学期我们要去广州的画室集训,这时候我的一些优势开始体现了。因为一直觉得自己还是有美术天分的,只是不像他们那样受过专业训练,但是造型能力是我的强项,在画室的速写比赛里我直接拿到第一名。也就是说,速写这一门我已经战胜了画室里几百号人,包括那些受过多年专业训练的人。因此画室的主教也认识我了,经常来看我画速写,我还自己买了个本子,上面画了很多速写,还有一些关于技巧之类的,每次同学们看着我那个速写本,戏称那是死亡笔记,有了它,任何人的速写都败给我,哈哈。
广东这边先参加省联考,联考等于是后面校单考的通行证,如果联考没有上本科,那么所有本科院校就跟你彻底无缘了。联考感觉正常发挥吧,记得当年本科线是196,考了218,顺利拿到单考的入场券,兴奋不已,接下来就要往我的终极目标-美院出发了。当年胆子比较大,单考我只报了母校一间,看着其他同学都考三四间,还有的坐飞机到杭州考国美,感觉自己轻松不少。那会有同学问我,你怎么不多保几间?万一考不上这间怎么办?我说,不会考不上啊。谜之自信~
最后单考成绩出来,全省第180名,这个成绩对我来说预料之中吧,不好不坏,毕竟全省1.96万考生。到了高考填报志愿的时候,我又是只填了母校一间,班主任就说,你作死?万一考不上怎么办?我说,术科都过了,我文化妥妥的没问题啊。班主任不同意,非要我在第二档录取线再填一个学校,我心想,好吧,遂了你的意,反正我不可能读。
高考成绩出来了,很意外,因为文科综合里面,我生物居然全错…对答案的时候看了无数遍,不敢相信,原来我生物这么渣?数学考得也没期望中的好,但是不妨碍我最后的成绩比重点线超出了将近一百分-600分满分,近440(补一个成绩吧,普通生也可以作为参考,当年语文120,英语113,文综118,数学差几分才合格,耻辱,原以为最少会有100分,也不知道为什么考那么差)。这个成绩对于普通生肯定不算咋地,但是作为一个美术生,其实相当可以了。就这样,我术科文化课都双赢了,如愿以偿考入我的母校,最高分的专业-建筑设计。
到了大学才发现,身边都是卧虎藏龙啊。虽然刚开始辅导员给我看了录取排名成绩单,我们系按成绩分了三个班,我分在前面的一班,然后我的成绩在班上排中等这样。还记得辅导员说,你这是排名15%进来的,接下来还要努力,不要认为考上大学就可以轻松了,比你厉害的同学还多着呢。确实,后来我才发现,身边的同学原来跟我一样,一直都是班里的第一,这么多的班第一,都考到这个专业来,然后我们变成了同学。大家都知道彼此很厉害,没有谁值得轻视。在这样一个环境下,其实大家大学里面都是过得很忙碌充实,尤其是建筑设计的,谁读谁知道。
如今我是一个项目建筑师,工作好几年了,算是同龄中过得还不错那种,早早结婚生子,买房买车。先生也是同行,去年下半年他开始带着团队单干,两个人的年收入终于跟高大上的知乎接轨,实现年入百万了。
我儿子三岁多,蛮聪明的,尤其记忆厉害,教他的东西基本一次就会。前几天婆婆说,哎呀,小孩子小时候太聪明未必是好事,以前我们那里有个小孩三岁多会被很多唐诗,结果大学都没考上。我就说,人生就像一场马拉松,你刚起跑的时候比别人快没用的,你要一直保持着领先的优势才能笑到最后。你说那个大学都没考上的,也许在高中,或者初中的时候,他就已经成绩却一路下滑,而不是突然考砸的。学霸再怎样考也不会差到哪里去,基础摆在那呢。像我自己,如果初中的时候没有醒悟过来发奋,那么我还能考上重点高中吗?还能考上我的母校吗?还能有现在的圈子吗?还能认识到我的先生吗?还能有现在的生活吗?我有同学小学时候年级前十,到了初中就跟着一群社会人学会打架吸烟逃学,中考自然不会考上什么普高,中专毕业以后在当地工厂的流水线车间打工。我结婚的时候他有来参加婚礼,还跟我说特别羡慕我,我能在大城市立足,但是他这辈子也就这样了,看不到希望了,如果当年他跟我一样不放弃自己,也许今天跟我的差距不至于这么大。
我一直很反感读书无用论,因为我就是典型的通过读书改变命运的例子。虽然我出生和成长在珠三角地区,并不贫困落后,但是当地还是很重男轻女,觉得女孩子始终要嫁人的,没必要读太多书,只是我成绩好,很多人觉得不读书那就太可惜了,要不然我应该跟很多初中的女同学一样读个中专就出来工作了吧。一开始起点高,那是不是更应该好好抓住,人生能改变命运的机会并不多,哪怕想通过婚姻改变,前提你得有途径认识那个他,你得跟他势均力敌,要不然优秀的女生那么多,人家凭什么看上你和你共一余生呢?
我总结了一下自己的人生,希望给年轻的弟弟妹妹点经验。首先必须要目标明确,不管是考试100分也好120分也好,班级第一也好年级前十也好,有了目标后要有计划,当年我学习就属于非常有计划那种。高中的时候,自己就有两个专门的本子,一个记录每次作业考试做错的题目,一个记录学习过程中不懂的地方,每次考试前复习,基本我就是啃这两个本子。在我看来同样的错误犯两次是很愚蠢的,但是很多人还是会避免不了,那么我就要把这些强化,证明这是我知识的薄弱点。包括上课做笔记,要善于思考,找重点,而不是老师说什么就写什么,经过自己思考总结出来的东西忘记理解得更透彻。大学毕业以后,很多人工作救只是为了工作,但那时候我又开始给自己制定目标和计划了。做的是现在知乎很不待见的建筑设计,但是刚毕业那会行情还是不错的。平时不忙的时候去看很多建筑网站,及时更新自己的信息。一开始我是做建筑方案的,思考过以后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是什么,单纯做方案的话缺乏技术指导是不行的,于是跟一些施工图项目,很累很辛苦,但是告诉自己,你在学习,你在为自己积累知识和经验,就像当初你读书一样。当时给自己的目标事工作满五年能独立完成项目,不管是方案还是施工图。记得做一个改造项目的时候,作为女生还是自告奋勇到一线工地去,为的就是争取这么一个难得的学习机会。我是那种要么不做,要做就必须尽全力做到最好的,这大概跟以前一直考第一多少有点关系吧。希望每个年轻的学弟学妹也能对自己的未来有清晰准确的定位和规划,然后为这个目标去努力和奋斗,千万不要做浑浑噩噩过日子那种,美好的生活可不是天上掉下来的哦。
-------------------------
分界线,补充一下,讲一下身边一个例子,同样是考第一的他的现状~
第一个是我四年级开始认识的男同学,简称L。初三跟我同班,他是班里的物理科代表,理科成绩都很不错,英语稍微差一点,但是中考时候我们两个同分,并列第一。当时候我们都报考了同一所重点高中,原以为我们会继续在同一个学校读下去,没想到他留在本地高中。本地高中为了拉优质生源,当时推出一系列所谓优惠政策,比如考上市内最好的高中但是来该高中读书,免三年学费;考上排名第二的高中,免二年学费,如此类推。可能很多人会觉得,谁会为了省这点学费放着更好的高中不要而去不咋地的这所高中?如果在大城市,确实不会,但是那是放在十几年前,珠三角地区的一个镇上,很多学生的家长都是受教育程度不高且收入也不高的农民,他们没有长远的目光,只看到省了多少多少学费这些短期利益,而我那个同学,就是因为这样去读了那所本地高中。
上高中后我一直有跟他书信联系(放在现在大概觉得不可思议,但是以前手机确实还没普及,我那会用的还是蓝屏诺基亚,班上也不是那个同学都有手机,手机的作用基本就是打电话发短信)。我得知他在本地高中一直都是考年级第一,但事实上他的成绩慢慢跟我拉开差距了。高一的时候我还是普通生,只是后来转去美术班,而我本身文化课成绩还可以,我只是年级前二十,班级第一,但是每次市的模拟考,我的分数都比年级第一的他要高。
直到后来我转去美术班,高考平均分差不多110,但是没想到的是,我那个同学L,他平均分还没我高,高考只考上三本。要知道我是美术生,他是那所学校里的年级第一?当初中考我们是并列班级第一的,他有变懒惰吗?为什么三年以后,我们之间的差距却变得这么大?
其实很简单,那是环境所致。重点高中里的同学,可以说都是那些成绩比较优异的学生,你厉害,但是肯定会有比你更厉害的。每次考试成绩公布,你会暗暗把某些同学当成目标要去追赶,鞭策自己不断进步。但是同学L所在的高中,本来生源就不好,通过政策吸引来的极少数的这几个尖子生,只要他们不退后,就可以一直做鸡首,但是他们没有意识到,其实已经跟其他重点高中的学生在悄悄拉开距离。师资更近不用说了,本地高中的老师大多还是大专学历,重点高中得本科起。还有身边的学习氛围,因为我是从普通班转去美术班的,更加体会到环境对人的影响有多大,这时候个人的自制力又有多重要。转去美术班后,面对身边基本都是无心向学的同学,如果我不严格要求自己,上课跟他们一起聊天看漫画,我的成绩还能保持到吗?更别说进入美术班后要分一半的精力在术科了。
说回同学L,他在广州某三本学校里读信息工程(没记错的话),毕业后,我们都选择留在广州工作,他在某个小公司做关于会议视频通讯这块。他目前租房状态,单身,每次聊天跟我他就问我有没有什么对象介绍啊,我说你怎么可能找不到女朋友啊,他说真的没有啊。插一句,L在读书时期属于很多女生喜欢那种男生,他长得蛮帅的,读书成绩好,体育也好,但是现在居然是单身。如果当初他跟我一样读重点高中,也许他能考个一本,找到更好的工作,比现在过得更好。可能很多人不会觉得三本跟一本差距有那么大,但现实就是这样,像L刚毕业找工作的时候,那些好的公司都看不上他这样三本毕业的,他只能在小公司做,几年下来,你觉得你提升了,想进入一个好的平台,却发现过往的工作经历对你帮助不大,你依然是难以敲开名企的大门。与此同时,你的收入并没有很高,你在大城市没房没车,到了适婚年龄,难免会被看不上。
没有仔细统计,但上学的时候拿班级第一的时候是大多数,现在应该算是不成功的一类人吧。
其实,考试第一就算成功吗?完全不是,最无忧无虑的小学一年级,上学的概念是可以学知识了,虽然有一大群同学,不上课的时候也玩耍得开心,但是跟除了同桌以外的同学关系也很疏远,因为不会玩,跳皮筋只配给撑架子,毽子踢不上三个,不会爬树也不会翻跟斗,跳房子也不行,白长了一个大块头,同学们都不喜欢带我玩的。这几乎是所有的学生时代的基调。
二年级开始就比较忧虑了,遇上一个更年期的恶毒女老师,几乎天天都在外面罚站,每天都跟班里倒数十名左右的同学们在外面挨罚,被整个学校的人围观,也丝毫不会得到自己老师或其他老师的好感。夏天身上晒出碱,冬天手脚冻到烂,父母无暇顾及,也不会有人同情。三年级冬天的时候生水痘请了一周多的假,才把挨罚场所挪到了老师的办公室,至今记得老师们的白眼。考试成绩毫无作用,只有日常“听话”才会被喜欢,而我恰好是不“听话”的那种,承受了体罚的两年,导致手足冻疮一直到大学毕业才痊愈,依旧没有吸取到任何教训,仅仅留下了对那个恶毒老师的恨意与可怜。我想,她比我更膈应吧,因为她的权威在我这里彻底失败了。
四年级班里的第一名不是我,因为班级合并了,第一是隔壁班一直考第一名的一个漂亮女孩子。我读书的时候没羡慕过什么人,这个第一名算是一个。她简直浑身都在闪闪发光,漂亮,性格开朗,样样在行,家务也好,学习也好,写字、唱歌、主持,明明都是一样的农村孩子,明明都没有接受什么特长教育,她五年级的时候就可以说很溜的普通话,主持水平一点都不比我们县电视台的播音员差了。特别是那一手漂亮的柳体楷书,连我都曾拿着作业本排队请她帮忙署名。这个女孩初中辍学,然后去天津的工厂打工,到了年龄相亲嫁给了镇上的某富裕青年,为了生儿子生了三个孩子,现在在镇上开了两间门面的内衣、饰品店,相当高大上,在对门内衣一件18元的环境里,卖打折98元一件,而且生意红火。家里有2层的临街楼房,孩子们也都幸福安康,应该算是人生赢家了。所以,从认识她开始就开始羡慕她了,即使她因为家庭原因、钱的原因连初中毕业证都不曾拿到,但是她还是活得比大多数人好得多了。
五年级及以后也差不多,父母并不在意我的成绩,我只是跟别的孩子一样按部就班地上学而已,每到交学费的时候家里会犯愁,父亲几乎不管,母亲捏着她辛苦攒下的钱舍不得撒手,总是告诉我再拖一拖,好像多被老师点名几次,就可以少交一些似的。每次都觉得很可耻,明明钱已经准备好了,为什么不能第一时间交上去,偏偏要跟没有钱的那些同学一起,被老师反复地点名批评呢?而且,真实的情况是,被点名的人里面,大概只有那么两三个的确没有钱,多数的都跟我一样,家长故意拖拉。按我妈的说法,积极响应那叫出风头,必须被再三催促之后才是礼貌的——至今仍然觉得这个是狗屁理论,也是平庸的根源之一。中考因为成绩考太好,比别人少缴纳了很多校园建设费,给爹妈制造了供孩子读书并不需要花多少钱,不会给家庭造成多大经济压力的错觉,而且,他们也早就习惯了每年我带奖状回家糊墙,并不觉得考第一什么的有什么奇怪的。说起来,读书时代因为成绩好在家里得到奖励是一年级的时候唯一的一次,因为别的同学都有文具盒,而我用的是一个又大又笨的山楂片包装盒,我跟我妈说要买个文具盒,我妈就说要等考试考了100分才会给买——小时候不会想太多,其实那会儿考100分很难的,几乎没有人能满分,而且我是第一次上学,根本不知道究竟什么水平,按我妈的想法我是绝对考不了100分的,她就没见过考100分的孩子,所以这事她就没放心上。然后我真的考了100分,她才不情不愿地给我买了个文具盒。
整个大学前的高中时代都是如此,除了考试的时候成绩好,其它时候都是很普通的,以致于升学考虑加分的时候,甚至找不出什么加分项目。老师们帮忙杜撰了一些东西出来,因为给最好的学生加分,若在更大的范围内取得好的排名的话,对他们自身有很大的好处。以致于因为加了十分后中考时排到了县第二名,那是初中老师们最激动的时候了,学校学生似乎很久没有排名那么靠前了,学校的第二名比我少50分左右的样子,但我本人却很忧伤,因为那造假换来的加分,是我的污点,虽然既不是我本人主张且半点都不曾参与,仅仅是加完分后被老师告知了一下而已。后来到了高中才知道前几名全部都加了分,每个学校思路都是一致的,这就比较无语了。
高中时代很郁闷,至今回想都是灰暗的,毫无亮点可言。虽然高一成绩下滑厉害,体重上升严重,但自高二起也又重新开始稳定班级第一了,只是在全校排名比较低,不知道出于什么原因被分到那个班,所有的老师都不太行,高二分文理后,唯一感觉最差劲的老师竟然是唯一没有换掉的老师,还成了我的班主任。很想找教导主任申请调班,最后还是放弃了,就阴阴郁郁地自己学习,能从老师那里得到的太少了,老师的教学太差。高考超常发挥又考了班里第一,比平日成绩好20分有余,然后傻啦吧唧又自负地报了一个专业,1分落榜调剂到环境工程专业。曾经,我以为那是loser人生的开始,现在三十四岁,反思才发觉一直走的都是loser的模式。
高考完那个假期真是过去人生中最冰冷的时期了,落榜调剂,高考体检查出乙肝携带,假期做了定量的复查,是小三阳携带,不可拆除的定时炸弹一般的存在(现在已经发病两年多,发现及时,嗑药后虽然很快恢复了肝功指标,但是停药指标是不存在的,传说五年起步,终身都是常见的。),朦朦胧胧擅自喜欢的男孩自称得了只剩七八年寿命又无法说出口的病(他现在活得好好的,儿子上初中了,自己在当老板,卖水果干货之类)。如果不是第一名的话,也不会那么自负吧;如果不是因为疾病,也不会任性地只报考那唯一的一个专业吧。幸亏成绩好,在没有勾选调剂的情况下,学校招生办也给特别调剂了。因此常常感觉到“命运”的存在,让你搞不清楚你的当下和未来,究竟是自己选择和努力的结果,还是冥冥中自有定数的结果。
现在,毕业十年,去掉失业的三年,整整做了七年的基层工地狗,同期的同事有的已经当了两年多的项目经理,我还没进入到项目责任担当体的队伍里面,职级方面跟入职两年的同事一样,工资方面加上七年累计到满点的外埠补助,跟新签的本科生勉强持平……无论怎么讲,都很失败了。然而,小时候最喜欢的游戏是玩泥巴,搭屋子,现在的工作也是,在一线搞建造,18年终于转岗到最初就想到的技术岗位,工作压力与量虽然大,但是本人却十分开心和踏实。
生活方面,一直都是很挫的loser,没几个朋友也没有对象,母胎单身老狗一条,而且丝毫见不到脱单的迹象。身体方面日常嗑药,治疗两个慢性病,一个是原因不明的亚临床甲减,一个是小三阳乙肝,一样的技术上无法治愈,现实上影响生育的疾病,单身恰好适合我的生理现状。
我很清楚,成功的概念有很多种,但罕少与学习成绩有关。学习成绩只是漫长的人生路上最微不足道的小指标之一而已。现在,维持我的饭碗的知识,几乎并不是在学校里学来的那些,但学校
我就是曾经的班上第一名。
小学考双百是常事,可是小学拉不开差距,班上还是有几个竞争对手。
小升初,莫名其妙地去了镇中学没去成,县一中。我那个镇中学只有初中,操场一圈只有100米,跑百米要在校外小巷里跑。开运动会就借县一中的操场。就这么个蜗壳一样的空间,我开始称霸全县。几次县级的竞赛,六科我拿了三个第一,两个第二。初中数学竞赛全省第六名。
终于顺理成章地进了市里的重点中学,然后继续全班第一,只是年级里还只是五六名的样子。不过我一进去就被赋予了冲数学竞赛的任务,天天刷竞赛题,却还能保持文科科目的成绩不落下风。可惜竞赛只拿了省三等奖,保送北大梦碎。
分了文理科,我的优势一下子出来,于是先后两次模考,从第二到第一。高考,全市第一全省第五。
考进了北大。
以后的路,似乎常规的就是出国、有个好职业或者创个什么业、最后成为人生赢家的节奏吧?
可是,从小就有罕见遗传病的我,到了大二,原本还只影响肌肉的疾病又侵犯了心肌,从此心电图一直就异常了。这就叫真正的心力交瘁了。
一蹶不振!
直到毕业后失业一年,看着做小吃铺的父母起早贪黑,终于知道自己没有养病的本钱,便独闯京城,租了个没暖气的屋子,冬天冻成狗。后来发现不行,就算可以租有暖气的屋子还是要走进冰天雪地去上班。我又坐不了公交车。于是南下深圳。
此时已经接受了成为残疾人的现实,所以去了个一些残疾人组成的小团队叫做“残友网社”,作为技术担当,一起奋斗。我们的老大有血友病,不过是将军之后,他用他的资源召聚一批残疾人搞网络创业。在我到来之后,便开始进入软件行业。一番拼搏,我们拿下了民政局、救助站、义工联、残联、科技局等单位的各种管理软件,而我也成了深圳市首届十大技能标兵,深圳市十大杰出青年候选人。
然而,疾病悄然进展,慢慢变成了心力衰竭,就在那一天爆发了!幸运地逃过一劫,却面对随时可能猝死的命运,只能离开岗位。所幸,病树前头万木春,残友网社后来继续发展成:残友软件、残友集团。
十三年过去了,依然幸存,疾病却如巨蟒越缠越紧,今日全身瘫痪,呼吸肌也被影响,呼吸功能相当于九旬老人。
只是精神不倒,继续写着公众号“罕声”,继续在知乎讨论问题,继续着一线似有若无的生机。
这就是一个曾经班上第一名的故事,大学同学和高中同学也都还没忘记我,给了我很多无私的帮助和支持,还有许多的校友。在知乎也有许多朋友在关注我。所以我还会继续前进,哪怕只是西西弗斯式的滚石上山。
下面这个问题的回答是关于我老婆的“倒数第一”故事:
(给那些质疑全身瘫痪不能打字的杠精讲解一下:第一,有一种东西叫“残疾人辅具”,只要眼睛能动都能打字,我当然不至于只有眼睛能动,可如果没有电动护理床我是没办法坐起来的,躺下去基本就是“躺尸”。
第二,“全身瘫痪”是最接近我身体状态的简洁描述,如果一定要准确描述我的身体状况,那就是:膝、胯肌力一级,这是完全不能动;肩腰腹背肌力二级,这是失重状态下才能动;胸、颈、手腕、脚踝三级,这是还有残存功能。要是强行数字化,那大约就是瘫了75%,可是四分之三瘫也太拗口和费解了吧?)
我小时候班上第一名是我侄外孙女。
农村小学里面就是这样,大半同学都是亲戚,问题是我侄外孙女比我岁数还大那么几个月,幺房出长辈嘛。她是班长,每天早上就会怯生生的跑到我课桌前面,舅公,交作业了。
sorry,本长辈昨天尽顾着抓小螃蟹去了,作业没写。
那时候我对于抓小螃蟹啊,掏鸟蛋啊,抠泥鳅什么的这种事情,总有着无穷无尽的热情,迷之热爱。昨天刚去过,第二天又可以兴冲冲的跑去玩,到现在都是。侄外孙女还有个小一点的弟弟,总被我拖着一起去,爷孙俩玩儿得一屁股蛋子泥,回家以后分别挨揍。
玩儿这些总是会挨揍,跟大家想的不一样,这些东西实际上不能吃,我们只是出于动物的捕猎本能在玩儿。农村里当时还很缺乏食用油,也缺乏调料,这些东西没法做,做出来一大股土腥味,根本没法下咽。我们如此的热衷于捕捉这些毫无用处的小动物,可能仅仅是因为对于动物蛋白的极度渴望吧。
我们很少能吃到肉。
每到晚上6点左右,漫山遍野的小孩子山呼海啸一样的往回跑,《哆啦A梦》开始放了!夕阳会软绵绵的趴在山头附近,炊烟混合着凝结的水汽在山腰上盘绕,突然被成群结队的小屁孩扰动着,小心翼翼出来觅食的蝙蝠和燕子被这群山大王吓得扑棱扑棱的飞起来四散逃命。
一会儿就能听到小王八蛋挨揍的惨叫。
我侄外孙女也就是班长,从来不参与这种活动,她总是在看书,看一切能够找到的书,哪怕只是一片纸。
我家的书相对来说是比较多的,不过也就是些《故事会》、《今古传奇》之类的杂志,或者报纸什么的。我记得小时候有一本连书皮都没了的金庸的《鹿鼎记》,那就已经是非常不得了的“好书”了。侄外孙女几乎把我家里所有的书都看过了,没事干就会跑来翻一翻有没有新的书。
她考试总是毫无疑问的第一,而我则偶尔人品爆发拿个并列第一。可惜的是依旧没有足够的书给她看,于是她总是趴在窗户上发呆而已。
初中毕业后,我们这些孩子就需要为自己的命运挣扎了。
有的去打工,有的继续上学,有的干脆早早地嫁了人。
还在上高中的时候,我就听说侄外孙女要嫁人了,男方是邻村的一个孩子。办婚礼的那天是周末,我刚好回了家。虽然我还是个半大小子,但是也开始懵懵懂懂的明白,我可能需要带一个叫“礼物”的东西。
谁都明白一个贫困家庭里面,有弟弟的女孩子的命运,当时我对此一丁点意外都没有。只不过心里隐隐约约觉得有什么不妥,似乎哪里有什么东西不对劲。问题是世界这么大,这么沉重,而我是如此的小,可以说是微不足道。
我决定反抗一下这种不对劲,哪怕一点用都没有,哪怕只是表示一下态度。
我给她带的礼物,是一本《基督山伯爵》,28元,我三天的饭钱。
婚礼上,新郎穿着劣质料子的西服,领带泛着廉价的光。侄外孙女脸上的妆看起来怪怪的,突兀的腮红下面是一种惨白。她眼睛显得很灰暗,瞳孔并没有聚焦,茫然而机械的望着所有人,跟她趴在窗子边看外面一样木然。
他俩站在门口接礼。乡亲们把手里用红纸包着的钱放在他们面前一个盘子里,他们鞠躬还礼,嘴里亲切的称呼对方的辈分。新郎新娘牵着手,男孩子我却不认识,并不是跟我们以前漫山遍野造孽的孩子中间的一个。
这让我有点敌视他,感觉不自在。按照风俗,像爷爷一辈的来了是需要磕头的,可是我岁数比他俩都要小,实在是有点尴尬。我扶住了侄外孙女,没让她跪下去,侄外孙女婿也就顺势没有动,膝盖弯了一下。
我把《基督山伯爵》递过去,侄外孙女眼里开始放出光芒来,木然与灰暗一扫而光,灵性的光辉闪耀起来,逐渐闪成了一团火。红色腮红遮盖下的惨白脸色突然爆发出一团红晕,还显得很稚嫩的布满了细白色绒毛的脸迅速的活泛起来。她没有叫我辈分,而是叫我大名,声音颤抖着表示了谢意。
新郎一直在跟别人说话。
我从他们身边走过去,古旧的瓦房下面全是形形色色的乡亲们,在聊着与婚礼无关的家长里短,沸沸扬扬而不知所谓。我走到我那个辈分的八仙桌上面坐下来,周围是那么的格格不入,都是些比我大很多的老人。他们在说一些陈年往事,庄稼猪狗什么的,还有自己的老寒腿什么的。经年累月的劳作让这些老人浑身都是毛病,不到70岁就已经杵着拐杖,佝偻着后背挣扎。他们很快就会消失在晨雾和夕阳中间,除了一个墓碑什么都留不下来。
这是命运。
后来很久很久没见过我这个侄外孙女了。
再次见到她的时候她自己开了一个服装店,在我们县城。我通过好几个同学才联系上的她,她已经把父母接到了城里住,日子过得还行。
吃饭的时候她拿出了那本《基督山伯爵》,还没拆封,包着已经发黄的塑料纸。她说一直没有拆封,一直就这么包着,也没有看过。后来走出山村,去打工,去吃各种苦,受各种罪,挨白眼,挨骂,在火车上被挤成人干,她带着这本书,既不看,也不丢。
她7岁的小女儿吵着要看,侄外孙女不同意。我说拆了吧,拆了看看,小丫头高高兴兴的撕掉了发黄的塑料纸翻开,里面还很新。
这是时代。
雷洋
雷洋是湖南澧县人,系中国人民大学2005级环境学院的本科及硕士研究生,生前任职于中国循环经济协会。2012年毕业后,雷洋任职于中国循环经济协会,曾参与多个工业园规划,生态文明规划,污染物处理规划和循环经济规划的编制工作,在环境保护期刊《环境保护》、《环境科学》、《环境工程》上面都发表过论文。
2016年5月7日,由于雷洋夫妇刚得一女,其亲属欲来京探望,航班预计当晚23点30分到达。当晚21时左右,雷洋从家里出门去首都机场迎接亲属,
5月7日20时许,昌平警方接群众举报,位于昌平区霍营街道某小区一家足疗店内存在卖淫嫖娼问题,接警后,警方依法迅速开展查处工作。当晚在该足疗店查获涉嫌卖淫嫖娼人员6名。
民警在将雷洋带回审查时,他抗拒执法并企图逃跑,警方依法对该人采取强制约束措施。在将雷洋带回公安机关审查过程中,他突然身体不适,警方立即将其送往医院,后经医院抢救无效死亡。
邢永瑞
邢永瑞,出身于甘肃省的一个国家级贫困县,父母都是文盲,靠养羊卖羊挣来的钱,让他高考时以甘肃省文科状元的身份(此处存疑,但学习应该在当地算极佳的),考入中国政法大学。随后全村人一起放羊卖羊,供邢永瑞完成了学业。如此背景和出身,工作之后的邢永瑞,在成为东小口派出所副所长的升迁之路上,付出了多少,抓获了多少犯罪分子,外人都无从得知。
雷洋去世前的一个月,刚刚有了一个女儿;邢永瑞则是两个双胞胎女儿的父亲。邢永瑞同时还有两个妹妹,一个靠着他寄回去的月入5000元的工资,读完大学工作了,还有一个在读大学。
2016年6月30日检察机关对北京明正司法鉴定中心作出的鉴定意见进行了审查,组织了专家审查论证、文证审查,确定死者雷洋符合胃内容物吸入呼吸道致窒息死亡。涉案警务人员在执法中存在不当行为,根据其行为性质和办案实际需要,北京市人民检察院第四分院已报请北京市人民检察院批准变更强制措施,对邢某某( 邢永瑞)、周某以涉嫌玩忽职守罪依法决定逮捕。
这个问题问得非常令人讨厌。
第一名发展得很好,是大家口中混的好,然后呢?
牛逼的人从小就牛逼对吧?
第一名混的不好,跌下神坛,然后呢?
小时了了 大未必佳 对吧?
自己过自己的生活,比来比去有意思?
求问什么是成功?
对了,某著名作家说了,成功就是赚钱给傻逼看。
所以你看到了吗人家挣了多少钱?
放过第一名好吧?
就是这种风气把好好的同学聚会变成攀比会。
混的差点都不好意思见人是不是?
也放过成功好吧!
什么是成功?每个人按照自己的意愿过自己的人日子,蟾宫折桂也好,萝卜青菜也好,谁过得舒坦谁知道。
人为的用考试把人排名真的这么有意思吗?
有的人不喜欢读书但是他们心地善良,有的人学习好但是满脑子污水。也有可能反过来。
应试教育确实是一个目前为止最公平的选拔标准。
但是学校里备考的孩子们幸福吗?
这些不得不设置的筛子就留在学校好了,毕业了还不要被拉回去继续比较...
够无聊,真的够无聊的。
我们初中的年级第一名,高中全市联考一直都是第一,但是高考失误去了广东一个985,我们以为她清华稳了。
后来她回到了我们的小城市,做着普通平凡的工作,生了孩子,和朋友圈晒娃大军没什么不同。
我妹妹也是中考年级第一,重点高中带着奖学金来家里谈的那种,高中一直前五,我们也以为她的清北是稳了。
没想到高考失误,只上了一个普通一本。
那个假期她哭到面无血色,整个大学都很痛苦,为失误的高考她爸也就是我叔叔和她吵了不知道多少次。
面子挂不住?心疼女儿的失误?我不知道。
我只知道她很痛苦。我很想告诉她,去他妈到底高考别想那么多!
这孩子憋着劲儿,研究生考到了中科院。
那又怎样呢?她初中学历的弟弟接手了家里的小作坊,收入是她十倍以上,她弟弟的青春和偶像剧里没什么两样,骑着摩的或者开爸爸的车,跟一群小伙伴到处疯玩,恋爱谈得轰轰烈烈。我有时候很羡慕她弟弟,因为我知道她这个第一名多么不容易。
我在德国生活了很多年,我发现欧洲人在这方面真的太幸福了,祖上荫护,他们读书几乎都是出于自己兴趣,因为在德国读大学只是一种选择,非常庞大数量的年轻人做的是职业培训,因为事实上也不需要那么多大学生!
喜欢烘培的去面包房培训,喜欢机械的去大厂培训,喜欢护理的去医院培训...甚至超市工作人员都是高中毕业后直接培训的,他们收入税后不比本科生研究生低多少。
而读书的,德国教育搞的是平均而不是等级化。多特蒙德一个应用技术大学的土木工程考题不会比精英大学的水,好好学习毕业了的,都值得骄傲。大学提供是教育,而不是相互攀比隐形歧视的资本。
国内小孩读书那么累,现在连家长都跟着累,然后呢?
初中,高中,一次次的排名之后小孩心里已经被等级化了。
成绩好的感觉老子走路带风,老子前途可期,即使表面谦虚,心里也不自由的人为自己比其他人牛逼。
成绩不好的,那种自卑,家里人骂,周围环境的不同对待,他们从小就知道自己不如别人。
拜托,等一等,谁说考试厉害的就真的牛逼!
谁说不会考试的就人生完蛋?
作为应试教育考试的得利者,我摸着良心说目前为止高考是最高效的投入。能读好书请努力。
那么没考好的呢?
最惨的估计是第一名混得却不好的吧。
拜托以后别问这种问题了……
第一名这种东西毕业了就let it go,在学校里大家有一个共同的评判体系来对比,进入社会没必要再比了好吗?
我是2019年1月24日更新的分割线~~~~~~~~~~~~~~~~~~~~~~
不在评论里扰民,但是有几个很有意思的点想跟大家继续探讨。
不比较 不努力
今天我的公众号突然来了很多高中生朋友,跟我倾诉了很多学习的烦恼,老师的矛盾,自己的压力,抑郁的状态,各种。我想应该是看了这个回答之后关注的吧。 我建立公众号的初衷,也是想记录自己的心路历程,希望可以鼓励其他曾经处于相同困境的朋友。我成绩也不是很好,但是我也经历过那种绝望,之后我会在公众号里更新写给高中生朋友们的建议。
简而言之,高中的同学,趁你们还有机会,拼命学习好吗?不一定要考第一,但是一定要尽力,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对大部分普通人来说,学习越好,将来越屌!
我觉得这个问题问得很烦人的原因是我就是那个第一名。
不好意思,贫困山区小县城高考第一名。虽然挫了点,但是也有第一名的烦恼。
高中班里有个男生,他一直是第二名。无论他怎么努力,分数还是差一点。有一天我发现他趁我不在,偷偷翻我的课本和笔记。我平时回家吃饭,他们在住校。然后我那天正好有事没回家,上晚自习之前我在窗外看到他一页一页的在翻我的书,看到有笔记的地方吧,还开始抄了起来。
我瞬间明白了他想干什么。
这个男生很可怜,家里也是农村的,爸妈种地,是少数民族,住在深山里,跟大凉山差不多。他打球扭伤了脚,肿得老高,没有钱去医院。他一直蹦来蹦去的,好几个月才拖好了。
高二的某一天,他理了光头,带着帽子。
我们老家的习俗是父母去世,孝子要剃头。果然,他爸爸不在了。他还有个弟弟,就剩妈妈一个人种地。他住校吃最便宜没有肉的饭菜,他学习超级努力,努力到我都想不通为什么我学习会比他好。
那天他偷偷翻我的书和笔记,我有点心酸。
有些事情说不清楚为什么。某些时候我真的希望生活不要那么残酷。一个第一名后面,是多少人的心酸。
考不到第一名有很多很多可能的原因,我自己被碾压过,各种碾压,压到终于会做人了。坦然接受自己是个普通人的事实,接受平淡平庸平凡才是我的最终归宿。
大家都关注第一名。有多少人想过那些没有考第一的?
作为曾经的小县城学霸,我深深的感谢高考的存在。如果不是高考,我不会从贫困山区走到上海。我也不会遇到大学里那些努力的同学,也不会有勇气和他们一起准备出国,更不会有今天在德国的学习工作和生活。
我读高中的时候每天花一块钱买三个馒头泡冷水就是早饭,还得慢慢吃,不然撑不到吃中饭。现在天天吃牛排也没什么压力,偶尔奢侈一下也可以去吃米其林但是我的收入都贡献给了中餐馆老板。我高中的时候4块钱的路边摊小面都是奢侈品。
高中的时候就穿路边摊,穿到破也买不起新的。现在我为了一个比较重要的场合,可以在一下午花掉我妈一年的收入买一套正装。
以前我的活动范围就是从小县城辐射到城乡结合部,娱乐项目从在家里看书转移到图书馆蹭书。现在我常常去欧洲不同的城市,想走就走,打开地图好像世界就在眼前。
以前我觉得县长的女儿就是超级有背景的人,现在我作为服务人员野生翻译经常接触各种行业第一的企业继承人,真正长得像明星的高富帅,或者风度翩翩儒雅的中年成功人士。
如果你问我,我会告诉你,考第一名的感觉好到爆。大学高手如云我再也没有考过第一,但是也拼了命的学。因为考过第一之后,你会明白,有些好事只会掉在强者的身上。
那么我为什么反感别人比来比去的呢?
因为活得越久越发现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人不能太自私。虽然现实社会,就是竞争,就是真刀真枪的你死我活。但是我内心依旧对众生充满怜悯,包括我自己。
得不到的,就算了吧。你已经丢掉了第一名,丢掉了成为精英走上人生巅峰的机会,难道还要丢掉平凡人的快乐吗?
你已经考了第一,你已经占尽了人间富贵,你已经春风得意,那么你的幸福可不可以小点声,不要惊醒痛苦的人,你的光芒太耀眼,能不能不要让已经很自卑的人无处可逃?
关于评论里的争论各种,先感谢大家的关注。说我公众号是段子手的,你看过吗上来就说段子手。我的公众号里没有广告没有营销全靠自己的兴趣和朋友们的鼓励在坚持。只要私信里还有人跟我说看了我的文章之后觉得很有力量或者很有用,我都会不停的更新。我虽然能力有限,也是在尽力做一些可能对别人有帮助的事情,批评我之前能不能看看自己为别人做了些什么?
推荐一个特别棒的留言。我觉得这个问题如果改成,当年考第一的孩子后来是不是成为了社会栋梁,有没有为社会做出贡献,会好很多。
不要那么自私,个人英雄主义是要不得的。
我敬佩的人,是那种无论自己能力大小,都努力生活的人。有他们的存在,世界更美好。我在努力做这样的人。公众号看到各位小伙伴们的留言啦!我能力有限,但是愿意倾听你的烦恼,也分享我的感悟给你作为参考。谢谢各位,你们好给力!小伙伴们的问题,我都看到啦。有时间会逐一更新。
每个人生活经验不一样,阅读能力有高低,所以我不解释了,祝大家进步,最重要的当然是开心。成绩好不好,混得好不好,都不重要,重要的是健康,平安,内心平静快乐。同意的可以点赞,喜欢的再点个关注,真爱粉我们公众号见。
我高考那年,全校第一名是邻班那个戴眼镜、瘦瘦的、沉默寡言的男生,考上了清华。
当年并不熟悉,此后也就没了解过他的事情。直到毕业十几年后某天我心血来潮忽然在网上搜了他的名字。
由于姓氏比较罕见,所以一搜就找到了,没有重名。
从网上的寥寥几条信息和新闻得知:
他本科就读于清华化工系;
由于成绩优异,毕业后免试进了中科院物化所读博,师从知名院士;
在正面临毕业的关键时刻,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库打来电话,说他血液配型成功了,现有一名患者正等着他的干细胞移植。他说服了对此不太理解的父母,赴北京做完采集手术,回来后又忙于写论文、做实验,正式毕业。患者那边也顺利恢复中;
毕业后留所,不久又以首批博士后访问学者身份赴美学术交流;
学术的事就不清楚了,但在学校之外他也是个热心的活动组织者,在波士顿的校友会中十分活跃。连运动项目也能拿到显眼的名次,可谓文体两开花;
从几张照片来看,虽然人到中年有些微微发福了,但还是那副戴着眼镜、有些腼腆的样子。
如何界定成功与否呢?化学是知乎上知名的劝退转业,读博搞研究更是被吐槽无数,被关注的不是金融就是互联网,永远盯着各种创业投资行业大势。
作为一个非热门专业的纯学者,在金钱和权力两大方面都远远比不了我那些经商当老板的、在国企、银行、体制内做官的同学;网上没有名气,不开公众号,也没有搞个「我是如何考上清华」的知识付费频道。
但能够一直做自己喜欢的学术研究,从国内到国外都得到认可,有个好导师、一群热心互助又聪明的同学,关键时刻还能挺身而出救人一命。
在我心目中他就是我们那届学生里最成功的了。
我从来没当过第一名,当然某些特别重要的考试,我成为第一名,甚至全国第一名过。
但大大小小的考试都第一,因而成为班级年级公认的第一名,我觉得太不划算了,这需要大量的精力投入进去,几乎是第一名强迫症了,机会成本会很大。
所以,我们班第一名保送了科大,如愿读了天体物理,后来去了斯坦福读了计算机,在Cisco拿到了期权,现在差不多退休了,在管理他买的一百多套房产。有次上去看他,还给他看了我的知乎回复,他开心地说,没看出来你挺幽默的嘛,呵呵,好吧,被虐还难以望其项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