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如何长时间高效学习? 第1页

  

user avatar   windycloud 网友的相关建议: 
      

在学习这件事情上,长时间、高效 两个要求如果都要满足,其实是很苛刻很贪心的要求,如果类似于短跑的速度搞定马拉松,那么趁早放弃这种想法。 如果只是讲如何逐渐提高学习能力,我们可以讨论研究:

好吧,那就按理想图看看,能不能实现。

我们先想个问题,为什么没有人会问“如何长时间高效打手机游戏?”“如何长时间一遍一遍看网红小视频?”

大部分人玩游戏是不是高效我们先放在一边,至少“长时间打游戏”或者“长时间看网红短视频”是门槛低,成瘾性高的活动。所以这类活动,你常常更容易听到:“如何戒断游戏沉迷”、“已卸载”等等。

·我们玩游戏很少带有一个预期,这次就是为了学到什么,或者这次一定要掌握什么。

大部分人打游戏是一个收获感很差的活动,一通游戏打完以后什么能迁移出来的能力都不会获得。

长时间专注而不高效,常见于游戏类项目。

学习最大的精力要求在于不断给自己保持目标感的过程,也就是 自律 这件事的过程中。

————————————————————————————————

好吧,假如你走进的是一座理发店云集的理发大厦,进去一看颇难选择。但如果你悉心研究,你多半会发现这样的本质:

价格,耗时(包括等待与服务时长),质量 三者至少有一个是不能完美的

简单一点,付足了钱,就能又获得满意的服务结果,又能通过较优的服务时间得到呵护。

——————————————————————————————————

当你问出“如何长时间高效的学习?”你要明白,即使你不准备付费,或者也没任何人准备向你收钱,你自己要先想明白,为了这次学习的远行,你准备了什么代价。


你要小心,不要让自己用短跑的方式跑马拉松,跑了一会儿腰酸背痛,还要怪自己身体不争气。马拉松式的体力是长久训练的结果。

还要注意,是一天起来从早到晚都高效学习,还是一个月甚至几个月每天都有一段时间高效学习。

在人生这条高速公路上,不能一直在超车道上驱车前行。
《当我在跑步时 我在想什么》


我们来看一般游戏怎样让玩家不断地玩下去(最简版):

比如打怪,首先有一定的剧情带着你走到目的地,到达以后你打怪会获得的奖励呢往往会有一定随机性,之后随着你对游戏了解越来越深,投入越来越多,你会逐渐期待更更多元的奖励,展现“在朋友圈排名多少”等带有一点社交性的个人标签。



最重要的,是你现在的目标是什么,你之后的目标是什么,你的对手是谁。

兴趣最重要,哪怕你说兴趣可以培养,那你也最好想一想,你打算培养的是一个什么兴趣。

  1. 不论目标长短,有明确的对手很利于集中精神。

我们先讲一个不易走神的场景:

比如打王者荣耀、比如吃鸡、比如下棋, 这类场景有一个对手坐在对面不断的对你提出考验,输了想赢回来,赢了还想赢更多,这种场景下很容易集中。

所以从来没人问:“我如何长时间高效打王者荣耀?” 这类问题。

找到目标以后,一定要找到容易得到反馈的对手。

如果你拿自己当敌人,反馈经常是很及时的,不过很不容易对付就是了。

经常家人打个喷嚏你会注意关怀,自己着凉了随意过去,你当然可以说和性格有关,但是你有没有想过,自己每时每刻的想法和动作那么多,高效管理自己的方法是什么?

今天不想跑,所以才去跑,这才是长距离跑者的思维方式。

2. 客观的给自己每个阶段一些评估。

围棋每一盘下完,对局双方会把彼此在对局中的想法做深入的交流,这个是围棋特有的魅力。

现在的竞技型游戏结束以后都会有很多图表,表现全部玩家的关键数据,不过看数据这件事多少有一点反人性,大部分人不会热衷于解读数据背后的涵义。这时候需要一些方式方法,最开始不妨从一些必须做好的中期目标着手。

于每个人有限的人生经验,能够有过来人帮忙规划,是非常重要的。


3. 尊重结果,不断根据实际情况作调整。

成绩也好,名次也好,外观也好,别人如何评论也好,都不过是次要的问题。对于我这样的跑者,第一重要的是用双脚实实在在地跑过一个个终点,让自己无怨无悔应当尽的力我都尽了,应当忍耐的我都忍耐了。从那些失败和喜悦之中,具体 地如何琐细都没关系—不断汲取教训。并且投入时间投耐你入年月,逐一地累积这样的比赛,最终到达一个自己完全接受的境界,抑或无限相近的所在。

上面两点非常简单,一个是讲注意力一个是讲注意分阶段看待自己,那么第三点就是学会微调。

通过积累经验不断调整,增强对形势变化的敏锐度,明白事物发展的基本因素是哪些。


4. 最后也最重要,不要因为结果强硬的去倒推!!!!

比如说学习学到一个阶段都结束了,发现自己当初如果不是每天超专注十个小时就没法通过的话,说明你真的不适合学习这个方向。 因为这毕竟是一个小概率的事件,要求的是前面三个要求背后的天时地利人和,凡事能够成功,一定是有余地的,否则这个问题其实在问的,就是运气问题了。

需要时时刻刻想现在我应该干什么,现在什么最重要,尽量不要老是揣着一个时光机一样,想着要是回到一个月前我怎么怎么样努力就好了。

随着年龄的增长,经历了形形色色的失误,该拾起来的拾起来,该抛弃的抛弃掉,才会有这样的认识:缺点和缺陷,如果一一去数,势将没完没了。可是优点肯定也有一些。我们只能凭着手头现有的东西去面对世界。



最后,希望每个人都可以在自己的路上放肆奔跑。


user avatar   luxferre 网友的相关建议: 
       你是如何强迫自己不断学习提升的?

点这里看第二部。不赞你良心都木有了。真真的。

谢邀。网上都是碎片,没啥用。给大家提供一套方案吧,也属于看完变大神系列了。此文专业治疗拖延症,精神疲倦,注意力不集中,战5渣,以及各种疑难杂症。操蛋的是我还写了两遍,都他妈快写完了,小手一抖,灰飞烟灭,接着第二遍,学学我的执着吧少年。




进入学习状态



多巴胺管控


就拿吸烟来说。为啥吸烟的总说能提高注意力呢?这是真的。人的积极心理就来自多巴胺增长。这就跟驴脑袋前面挂个胡萝卜一样,人有没有激情,有没有动力,能不能专注的做一件事,全依赖于多巴胺奖励。大家都知道小白鼠的故事。一只可怜的小白鼠,被一个变态科学家开了脑,用电极不停的刺激大脑分泌多巴胺,只要小白鼠愿意拿自己脑袋撞墙,怪怪的科学家就会让它一直爽,直到它浪费完宝贵的一生。


吸烟,暴饮暴食,疯狂购物,这种多巴胺奖励都比较原始。比较现代的方法是刷朋友圈,刷淘宝。也就是说,刷任何没有用的东西都很爽,只有干正经事提不起劲来。可干正经事为啥不快乐呢。因为多巴胺奖励机制在聊骚你,玩弄你,让你以为电自己脑袋才会快乐,平静,能继续做事情。而事实恰恰相反,戒掉这些东西,让大脑回归正常多巴胺水平,你才能解脱出来,在人生里好好牛逼一番。


(此图也可以解释为什么喜欢刷朋友刷淘宝,和吸烟一样,都是无间歇多巴胺陷阱)


十八岁以后才是人翻身的时候。之前人没有自控力,而现在,你可以短时间内变成学霸,工作狂魔,海贼王。当多巴胺达到正常水平后,你会每天认真学习,而且感到充满力量。这不是梦!除少数人外,人的多巴胺奖励机制短期诱惑远远强于长期,而学习就是种长期奖励。一旦你有了自控力,就可以选择长期多巴胺奖励模式,也就是说,你成了一个为远大目标而奋斗的人。所以学霸不是比你更有上进心,是因为这些人自带超能力,更喜欢长期多巴胺奖励。


那么戒掉臭毛病,从多巴胺陷阱里逃出来难吗?NO。完全没有任何难度。就连顽疾烟瘾,也只有两周的戒断期。而那些戒不掉的人,都因有认知偏见。你需要知道的是,当你走出短期多巴胺陷阱之后,采用了长期多巴胺策略。你会充满激情,你会更快乐。那种停止刷朋友圈就会浑身瘙痒的状况也会消失。你难受不是因为你需要刷朋友圈,而事实上,你不去刷才会感到自由自在。那种一会不刷就难受的感觉,正是多巴胺在玩你,把你往废物的道路上推。至于它为什么这么坏,我不知道,大概是跟大家一样闲得无聊吧。





建立外部大脑(知识管理


一.重点笔记


我用的是OneNote,配合斯巴达浏览器(可以直接在网页上书写,标注),当然用别的也一样,方便顺手就好,毕竟不是个讨论工具的帖子,就不细说了,有兴趣的查查,免得有广告嫌疑。

如何充分利用 OneNote,发挥它的全部价值和潜力?


我自己的理念是不用纸质,因为无论检索,整理,修改,分享都是非常麻烦的,最重要的是我在做笔记时会从网上找到相关的资料贴上去,有助于加深认识。我个人不欣赏花里胡哨的东西,笔记是以实用为基础的,搞那些没有用的耽误时间。网络的好处别的不提了,就一个云同步就够屌了。




及时:能当场做的就别拖,不要想着我回头再做。你一回头千年已过。


抄好学生的:一定要记住啊。这是升级王道,抱大腿,上高分啊。


格式:如果你想到长期保持笔记效率,可以自己编一套格式。我的是:“标题,简要,重点,个人思考,相关内容截图,相关网页链接,难点,个人疑问,总结。”不一定适合所有人。


处理疑难:有些一时不能消化的知识我会用思维导图慢慢梳理,然后放到对应的笔记里。这是做笔记的重点,你得知道你在记什么吧?

怎么使用思维导图?

思维导图软件xmind和mindmanager哪个更好啊? (我自己用的是xmind,比较简单上手,搞学术的人推荐TheBrain,另外流程图什么的,亿图也不错)


连续性:当晚记的笔记,我都会第二天学习之前再快速看一遍。温故而知新可以是这个意思。连续性还有一个含义,当你学完一门课,或者读完一本书,你要写一个整体的笔记。


修剪:当所有笔记记完以后,要从新审视一边,发现没有用的,错误的,都要处理掉。修建笔记,同时也是修建自己的大脑。


分享:假如有时间的话可以上知乎让大家看看写的怎么样。这种事问朋友没用,他们只会好好好,今天你请客?



二.资料库


在一个信息时代,筛选信息就是最大的美德。资料库的意义不光是信息的重组,更是增加一个外部的大脑。人的大脑帮助你吸收信息,筛选信息,而外部大脑也是干这个的,尽管功能上不可能有大脑那么牛逼,但是你能记住多少?但它能全记住。而且至少做到了分类,整合,检索,甚至更多。假如某天你想写篇文章,涉及的素材都可以在自己的资料库里找到,省的再去垃圾信心里拣宝。


(筛选信息的方法就不介绍了,有兴趣的网上自己找一下。例如在知乎关注牛逼的人,就是很好的过滤信息方法,总而言之,多看看别人的方法,然后建立自己的方案)


为知可以无限子目录,所以我用来存放需要深入了解的知识。拿历史来说,战争的子目录分为各国战争史,各时期兵器武器,战术,产生的影响,供给,产生的因素,它们每个下面都还有子目录。像战争类型,级别,年代,我都是用标签处理。不过这事不用死板,每个人都有不同的需求和方法。而大象我都是用来存放一些不需要过度延伸的资料和信息,比如1024网址啥的。


为知笔记(Wiznote)有什么使用心得或技巧?

如何协调印象笔记(Evernote)的「标签」和「笔记本」整理笔记?



大忌:不要过度迷恋软件技巧,别本末倒置了。


好处:一旦养成习惯能长期的提高效率。不要觉得麻烦,没完没了重新筛选信息才是真的低效。而且还很低能。拿去河边打水和自来水说,也许建设管道初期看起来比打水麻烦的多,但是一旦建成,什么差距就不用说。我想你已经知道该怎么做了。




掌握进步技巧


一.分工

生产力的提高有赖于分工制,也就是说每个人只做一个专业,只问一个细节。这样的好处不言而喻,熟能生巧。在学习过程中,尽量把一个类型的问题集中处理。不要今天学性技巧,明天学女性心理,后天又开始捉摸如何靠一张电影票哄对方上床。融会贯通的最快方法就是集中一点学习,我在知乎搜帖子,每天只搜一个类型。


二.解答


我来知乎的终极目的就在于此,人可以通过完整的叙述来快速建立思想模型。完整的叙述和解答,有助于大脑去系统的梳理头脑中的想法和问题。所谓多动脑子,就是指一个人能够对一个问题进行系统的思考。而在回答别人问题时,你不但要梳理知识,整合自己的思想,还需要去查询调动资料。回答问题的人需要高度集中注意力来完成这项任务。系统性思维需要依靠外界的目标来调动注意力,这就是为什么放松时更容易获取灵感,因为大脑的意识在四处飘。


三.学习间隔控制

有一种论调称,人要达到注意力高峰需要25分钟。就我个人经验而言,这个过程确实需要至少十分钟。番茄的方法大概是25分钟休息一次,然后奖励什么的,利用多巴胺缓解工作疲劳。我个人并不赞同学习时用这种方法,一般工作都是重复性的,不需要深度思考,番茄更适合工作而非学习。人集中注意力需要些时间酝酿,并不是说来就来的事。根据个人情况,学习时长应该在35-75分钟之间,成年人的注意力一般来讲最高也就五十分钟。过了这个时间点,应该缓解下疲劳,消化知识。这就是不去刷朋友圈的另一个原因,一旦注意力转移,想再回来又需要一个过程。


四.掌握关键知识

当然这里不可能指所有专业或课程。有一些还是可以的。比如语言。像我们自己的汉语来说,日常用字少的可怜,书面的大概3000左右,口头的顶破天500.识字当然越多越好,但真正能起到关键作用的,正时这些日常用语。学会了它们,能让你与人交流,加快学习进度。也就是说,你可以很快的进入到实践阶段。再拿格斗来说,最常用的动作不过十几个,一开始不要整那些花里胡哨没有用的,你只需要学会基础的东西,迅速进入实战阶段,自然而然就能知道自己哪里需要进步。


五.重复

我有个手残的朋友,小时候一起学过钢琴,然而现在6的不行,主要原因是他比较执着。当时班里不到十个人,这个人是弹的最差的。我们班后面是一中的操场,我们经常在那里侮辱他,因为旁边都是浪浪的大姐姐,我们出于正常的情感需要,自然就会找他麻烦。可现在,我已经不会弹了,班里的其他同学,比如老师的儿子,也弹的不咋地。这小子年复一年的练,别人练十遍,他就练一百遍,简直丧心病狂,是那种最讨厌的朋友。如果你有志在一个专业里走到巅峰,重复是唯一的方法。不要想着旁门左道,通过重复的基础练习,才是技艺飞升的法宝。


注意:

人类通过语言交流来不停的矫正自己,学习也需要通过反馈的途径来达到最优的水平。学习不能闭门造车,一定要拿出来和人讨论。认识几个爱讨论的学习疯子当然更好,不行就通过网络来交流。当然要找对网站,不懂行的人能让你精神错乱。找到专业的网站效果就非同凡响了,要知道中国网民什么特征啊,就是挑你毛病啊,而专业的人能把你往死里揍。不过你不要畏惧错误,担心嘲笑什么的。把自己锁起来瞎鸡巴想才是最可笑的。古希腊的艺术家和哲学家为什么牛啊,当街撕逼。


保持稳定增长


一.循序渐进


循序渐进是我初恋告诉我的。那一年我是个很急躁的人,很多事做不好。我和她躺着,搞一种叫做合体的游戏,但是怎么也找不到成功的方法。小黑屋,高床上,我火急火燎,随时都有暴毙的危险,眼看自己马上就快不行的时候,我大喊一声咋办?她轻轻闭上眼,温柔的说道:”循序渐进”。这事对我的影响很大,按照这个规则,当晚我爽到天上去了,所以至今我依然遵循这种规律。


一个人要把事情干的漂亮,就要找准节奏。这里有两个条件。一是对外部难度的了解,二是对自己能力的认知。就拿端啤酒比赛来说,你首先得知道这事具有什么难度,啤酒有多容易洒出来,还必须了解自己的身体控制能力,知道你能以什么样的速度完成这个任务。学习的规律也是一样的,循序渐进能让你处于稳定态,啤酒洒了要输,过于亢奋或者怠惰一样的结果。很多人半途而废就是因为急于求成,急于求成的另一个意思是想要不劳而获。


循序渐进说出来复杂,其实大脑很容易在理性的状态下完成这项工作。只要你知道它的原则,切勿抱不切实际的幻想,百分之百决心去学习,愿意承担为此付出的代价。如果实在不行,模仿吧。看看别人学习好的是怎么个学习节奏,借鉴成功者的经验不是不思进取,不是捷径,实际上就算你自己苦心研究,终究还是会发现,你的方法和成功者的差不多。




二.不打破习惯


一个人养成习惯要一个星期,而打破习惯只需要三天,意志薄弱的只需要一天。再次建立又要重新痛苦一遍,来回来的折腾难免丧失信心,前功尽弃。因此遵守习惯是学习中必须遵守的法则。


学习的过程是有陷阱的,在获得突破的前夕,人会处在一个心理低谷。恐慌,害怕,失去战斗力,放弃治疗,看不到希望在那里。这不是你脆弱,也不是学习真的有什么困难,而是一种普遍现象,会发生在每个人身上,很多人都是死在成功的前夜,仅仅是因为害怕成功。我在这里不是熬鸡汤,你想想人类哪次社会即将进步时,不造成群体对未来的恐慌。人类的潜意识里害怕自己失去掌控现有生活的能力,这在社会中是好事,一个很好的机制,但作为个人来说,是你的绊脚石。


容易打破习惯还有些主观因素。比如较高的刺激,巴胺大量分泌,以至于你受不了。我建议广大年轻人在真正想安心学习之前把该玩的都玩了,玩到想吐,玩到不想玩了再来学习。不然很容易受到干扰,你也别骗自己什么一定行,你行就不会受这样的诱惑了,没见过世面就去见见,想骂的人指着鼻子去骂。别把扰人思绪的东西带到学习里。



最佳身体状态


人为什么需要睡觉?人睡觉的时候身体都在做什么?


一.睡眠

网上有一种说法是,某些大神每天只睡六小时,有的更夸张,说某成功人士只要四小时。这种宣传实际上就是资本家哄你多干活,洗白自己。资本社会中,上层阶级集体达成了这种共识。深的就不谈了,举个例子来说。上学的时候我们几个有钱人家的孩子,无论穷人家的孩子买了什么,我们都会集体露出鄙视的神情,让这些人不爽。这就是闷坏,我所说的世界的恶意。虽然从没商量过,但在社会中上层阶级慢慢的找到了控制它人的方法,从此让你没了自由的语境,让你闭嘴。你不能和他们一样滚雪球,仅仅因为你是个正常人,需要睡八个小时。是不是无言以对。


睡眠是一件你值得尊敬的事情,你可以靠充足的睡眠满状态复活。在过去这是人们最尊重的事情,大家劳累了一天,睡个好觉,第二天奇迹发生了,你再次精力充沛。而当今社会,人们开始不尊重它了,少睡,不睡,能干点什么就绝不闭眼。有的是因为中了多巴胺的诡计,没完没了的刷朋友圈,你的时间成了资本家的资本,而资本家在睡大觉。另外还有人觉得这是节约时间,实际上这浪费时间,会让你作息紊乱,出现时间上的恶性循环,做什么事都很低效,感觉时间永远不够用。


身体是革命的本钱,睡觉是人生第一大事,无论是学习工作,每个人第一重视的就应该是睡眠。你必须觉悟到睡眠的重要,才能意识到睡前要把该做的都做了。


1.睡觉前时间用于学习,可提高学习记忆。《科学》期刊上发表过一篇研究,在学习后睡眠可以促进大脑神经元细胞之间联结的形成,促进神经元中新树突棘的成长。

(注:树突棘是神经元树突上伸出的棘状突起,是神经元之间形成联结的主要部位。树突棘的生长和变化与学习记忆过程密切相关)。



2.除非个别人的身体差异,或者岁数太大。普通人至少应该睡眠八个小时,当然超过九个小时也不好。


3.晚上八点以后就可以进入微光状态,睡前一定要关灯。夜晚光照不利于褪黑素的分泌,也会导致海马体异常。褪黑素是保证睡眠质量的,而海马体的异常会破坏内稳态,容易导致抑郁。与之相反的是白天要见光,不会那么容易陷入困倦。良好作息的条件就是白天见光,晚上无光。



4.买个耳塞子和眼罩,防骚扰。


5.睡觉可以放一些白噪音,和数羊的功能类似,起到了防干扰的作用。

白噪音抵消外界噪音的原理是什么?


6.收拾好自己的床。睡眠是人生第一大事,这点投资你必须有啊。


7.午休。反正我是中午30-45分钟,不然下午睁不开眼。这个因人而异吧。

午睡多久比较合适?


二.保持创造力


人在高度自律中会影响创造力,这事一点都不假(有一个研究证实过,找不到链接了,抱歉啊)。所谓创造力并不是艺术家的专利,更多的是指一个人的思想充满活力。有的人读一辈子书连个话都说不清楚,不是读书读傻了,傻子见了大姑娘都知道去扒裤子。这样的状况就是大脑失去了活力,灵魂穿上了束身衣。一个人总是处在高度自律中难免思维僵硬,解决的办法就是给它建立一个出口,利用周末时间放松。


周末的时间是非常宝贵的,不知道多少先辈为了争取这点自由而死去。人应当把周末留给自己,这当然就要求你周末前解决应该解决的问题。周末大家可以出去做你平时自律下不会去做的事情。当然别太过火啊,例如穷学生,平时节俭,努力上进,这天可以去做做按摩,推个便宜的油,干点不那么上进的事情。身体的舒适可以让大脑处在完全放松的状态下,利于天马行空。我说了别太过火,看自己经济条件,别一点逼钱往死里作。


精神的放松更是不按常理出牌,甚至可以完全抛掉自己的身份,环境。平时的路线就不要走了,画出来,去别的地方。平时的思维,世界观,写下来,就不这么做。恐高症的去坐坐过山车,平时觉得毫无意义的事情去做一做。走路上拍陌生女人的屁股,说声认错人了,不行撒腿就跑。不过还是那句话,不能过火,除非哪天你从短暂的学习阶段中解脱出来,有那么几个月的喘息调整时间,否则像作息时间这种事情绝对不能打破。

(我个人的放松方法就不说了,涉及隐私,随便说个吧,周末我会选一件我非常讨厌的事情去做)



结语:


以上方案和策略,已经是我认为最为轻松,最有效的方法了,从进入学习状态,到提高学习效率,再到进阶的技巧,最后是如何保障这些。希望真正能帮助到大家。学习是一生的事情,尤其是当今社会,不往前走很快就会被抛弃掉。我反感这种社会,相信很多人也都一样,但是毫无卵用,现阶段无解。鞑靼人的荒漠里有几句话,大概是这么个意思:


”小的时候人总想去干一番大事业,于是某天你上了路,跟着别人一起奔跑,你跑的越来越久,可终究没发现什么有趣的事情。而你猛然回头才发现,回去的大门突然关上,只好继续跟着前面的人继续往前跑,看看他们是否发现了什么,然而,并不会有。“


这些话说起来血淋淋,但也现实无比。过去的日子你回不去了,青春年少一去不复返,无尽的奔跑只为了能看到和你一起奔跑的人,以为他们在前方会发现什么,而且谁又敢将自己置身荒野呢,毕竟,前面有人跑,或许有希望。


人的这一生,痛苦多于快乐,也许正如书中所形容的那样,总的来说,不算精彩。但我并不打算为此放弃努力。原因不值一提,刻苦学习,尽最大的努力去做事情,只为换来爱人的一次欢笑。或许这也就是大家鄙视的英雄主义吧。不管怎么说,大家加油,不要放弃,像我这种骨子里叛逆的大反派,浪荡不羁的社会渣渣都能努力,热爱美好生活的你们,怎么可能做不到呢。

公众号建立了,小手一扫,改变人生。我爱你们。


user avatar   owwtrl 网友的相关建议: 
      

谢邀,下面已经这么多答案了,可能写了也没有多少人看到。但是看到很多人都在分享高中的学习经验,显然这不是题主希望看到的,高中的学习呢,简单地讲就是重复重复重复,就那么些知识点,反反复复练三年,其实收获甚微,而且,高中时外界干扰不多,可以专心学习。

对于题主所说的长时间,是不是可以理解成需要一些好的学习习惯,就把之前在Coursera看到的一些和大家分享,希望对看到的人有所帮助,并感谢

vancexu

Learning How to Learn: Powerful mental tools to help you master tough subjects

是UCSD开的一门课。

Whether you are an outstanding or a struggling student, “Learning How to Learn” will give you powerful mental tools that will help you learn more effectively in tough-to-master subjects. You will discover practical, immediately useful insights that will help you to more deeply master your studies.

--------------------

Week 1. 学习是什么?

1.1 专注模式和发散模式

大脑很复杂,了解一些关于大脑的工作原理可以让我们更好地学习,减少困惑。

首先介绍人在学习和思考时两种不同的模式:专注模式 (Focused mode) 和发散模式 (Diffuse mode),专注模式就是集中精力学习或理解某事,只有局部的神经链接处于激活状态,有利于你解决实际问题。比方说你熟悉四则运算,那么解决算数题的时候就主要靠那部分神经出力;而发散模式就是人脑放松的时候,神经信号可以在脑内大面积移动,有利于发挥创造性,比方说你洗澡的时候突然想到一个久攻不破的问题的解决方案。

当你面对熟悉的事物时,一般处于专注模式,而当你需要新想法和办法时,或者你需要从宏观上把握某件事时就切换到发散模式,这两个模式是可以互相切换的,但不能同时进行。可以在紧张的学习新知识的时候通过洗澡、散步等让自己放松的事情主动进入发散模式来帮助加深理解。

打个比方,如下图,专注模式是针板密集的时候,球在局部弹来弹去,发散模式是针板稀疏的时候,球在整个桌面游走。

大脑是一个昂贵的器官,需要消耗同等体重躯干部分10倍的能量。而大脑中有1,000,000,000,000,000数量级的突触,这些突触连接是动态的,因此你一觉醒来之后就不是你了,你的大脑已经发生了变化。

1.2 拖延、记忆和睡眠

当你做一件你不想做的事情比如学习时,大脑中和痛苦相关的区域被激活 (insular cortex), 大脑就趋向于将注意力转移到其他不那么痛苦的事情。

后面会有更多关于拖延的介绍。

介绍一个应对拖延症的简单办法:番茄工作法 (Pomodoro)。番茄工作法由Francesco Cirillo发明,听上去很简单:

  • 25分钟
  • 没有任何干扰
  • 专心学习

最后当这25分钟结束后,你需要休息5分钟。

Practice makes permanent.

你需要不断的练习来增强大脑中的连接,形成比较深刻的记忆模式。

记忆分为长期记忆 (Lone-term memory) 和工作记忆 (Working memory)。工作记忆也就是短期记忆,一般认为可以存放4块 (Chunks, 关于chunk后面会深入介绍) 信息,就像一块不太好用的黑板,不仅大小有限,而且很容易就被抹掉了,所以你需要不断重复,比如记电话号码,你需要一直重复直到你有机会把它写下来。而长期记忆的容量很大,从工作记忆转化到长期记忆需要时间以及不断的重复,这里提到了一个小技巧:spaced repetition, 就是一晚上重复20遍的效果不如你每天重复几遍。

睡眠对学习也十分重要。我们觉醒时大脑会产生有毒的物质,而睡觉时大脑细胞收缩,细胞间隙变大,脑脊液可以通过并且清理掉这些东西。睡眠的意义不止于此,它也是学习与记忆的重要的一部分。睡眠时大脑会整理你的想法和你学习的内容,不重要的记忆会被清理掉,而你想要记住的会得到加强。睡眠时大脑还可以重复你白天学习的复杂知识,对解决难题和理解知识都有帮助。在睡觉之前看的东西更容易进入你的梦境,而梦到它又有助于你对它的理解,关于睡觉对学习的作用具体可见我的另一个回答:

睡眠可以帮助大脑整理白天学过的知识吗? - 知乎用户的回答

另外,锻炼身体很重要。除了散步洗澡听音乐等让你放松的方式会帮助你进入发散模式,锻炼身体能让你从之前集中精力的地方解放出来,使得发散模式有机会呈现,锻炼身体对大脑生长新的神经元有益。

隐喻和类比是强大的学习技巧。

Week 2. Chunking

Chunk中文直译是“块”,在这里是指组合起来的有意义的知识。比如字母d,o,g你可以很容易的把它们组成单词dog并在脑海中浮现狗的模样;比如拼图,鼻子眼睛耳朵背景等等,最后凑成一张图。chunk也像是把一些相近的文件做成的压缩包,节省空间的同时,便于搜索。之所以关心chunk,是因为chunk是已经加工好的知识,是我们解决问题的时候真正会使用的东西。

如何形成chunk呢?

学一首新的吉他曲(可以视为一个chunk),通常是先完整听几遍曲子,看别人弹,然后自己一个小节一个小节练熟,最后串起来。 学一门新语言,一般会先从基本的音节,然后把音节串成单词,熟练了再把词串成句子,还要不断的融合语音语调之类的更多的细节。 这些都是给了我们形成chunk的直观感受:由mini chunk不断拼接,直到最后在我们的大脑形成了坚固的神经通路,使我们可以不用多想就可以迅速作出反应。

生成chunk的方法:Focus, Understand, Practice。

首先需要集中注意力。在形成chunk的时候,工作记忆像一只四脚章鱼一样,在努力建立新的神经结构,分心会占用章鱼有限的四只脚使得原本的chunk很难形成。

接着是理解,理解像是强力胶水,能让chunk之间相互关联,使得知识更容易被想到和使用。

最后一步就是练习,形成context(上下文),从而巩固chunk,并建立多个指向chunk的入口。

要形成上下文,得跳出原来要解决的问题,开阔思路,不断的使用相关的或不相关的chunk进行练习,直到我们不仅理解了何时该使用这个chunk,还能知道什么时候不能用它为止。Chunk告诉你如何解决问题,上下文告诉你什么时候使用chunk,以及这个chunk在整张知识图中的位置。

另外,学习时不要过多的画重点,因为这可能会给你一种错觉:你记住了这些划过的内容,提倡在学习的过程中多提炼中心思想。对于我们已经掌握的东西,没必要一直重复学习了,你更应该多花时间和精力在你感觉最难的部分,这就叫deliberate practice。著名的10000小时理论也十分强调deliberate practice, deliberate practice往往能把顶尖和普通的学生区分开来。

Week 3. 拖延和记忆

拖延就像毒品,每次品尝一点点,虽然获取了短暂的快感,但是已经上瘾了,你的大脑慢慢建立起了稳定的神经结构,使得你再看到数学题的时候会自动产生更多的痛苦,而同时无需经过你的抵抗就让你自动拿起手机或者打开网页。如此循环,你发现自己越来越难以将注意力转回原来要做的事情。

这时,你尝试着用自己钢铁般的意志力去跟拖延症战斗,结果往往不理想,因为用意志力去解决问题会消耗很大脑力,所以并不是很好的策略。

那怎么办?用习惯,将你想靠意志力完成的事情变成靠习惯来完成。

习惯的养成有四个部分:导火索(cue),习惯动作(routine),奖励(rewards),信念(belief)。

  1. 导火索就是触发事件的原因,可能是时间,地点,感受,对外界的反应,比如午饭,沙发,疲劳,互联网,短信,邮件等。导火索会在不知不觉中让你做出习惯动作,它本身是没有好坏之分的,有好坏之分的是接下来的习惯动作,比如对“做数学作业”你的习惯动作是打开电脑先上会儿网,那就不好了。在这个阶段可以做到是尽可能减少危险的导火索,比如手机一震你就要看手机然后半小时回不了神,那就别带手机或者关机;一开电脑就想刷社交网络,那就断网或者别用电脑。
  2. 习惯动作就是你对导火索的反应,它之所以叫习惯动作,是因为你在无意识中就做了动作,比如你一要做作业就先上网玩了一会儿。很明显,这步很重要,你要重建会导致拖延的习惯动作。怎么重建?做计划,在脑中先想象自己一会儿要做的事,比如“我走进了图书馆,拿出来打印好的作业,读了第一道题,用书上例题中类似的方法和步骤解了出来,然后看第二题……”,到了真正去写作业的时候,就按照自己想象的计划做,这时候需要用一点意志力。再比如你每次学了一小时想休息一下,习惯性地刷刷朋友圈,结果停不下来了,如果做了计划,休息的时候只听某一两首歌,或者出去走一圈,就好很多。你做的计划一开始可能不能完美执行,没关系,尽力坚持就好,习惯慢慢肯定可以改过来。
  3. 奖励是指在养成习惯的过程中每当有收获就给自己奖品,比如买点自己心仪的东西,或者毫无悔恨的放开玩等。它在养成习惯的过程中是非常重要,也是容易被忽视的。非常重要是因为如果你的奖励是你非常想要得到的,比如一项荣誉,一个舍不得买的物品等,在你想到它的时候会激励你坚持下去。从来只付出不奖励自己,在养成习惯的效果上会差很多,应该善用奖励机制。
  4. 信念就是要相信自己能形成新的习惯,能战胜拖延。恶疾容易复发,经常会有朋友新习惯没坚持多久就又回到老习惯的情况。别在意,要相信之前的付出是有用的,为了更好的贯彻信念,可以找志同道合的朋友一起努力。

看了这么多关于通过改变习惯战胜拖延的东西,有人会说这有啥用啊,我每次一看到数学题还是头疼要死,即使强忍着不干乱七八糟的,也完全做不进去,马上就开始拖延了,根本改不了。

存在痛苦的感受是很正常的,关键是你如何看待这些痛苦。那些不拖延的人,遇到困难之后告诉自己的是:我知道你很难过,但别浪费时间,开始做一点点吧,一定会慢慢变好的。你要相信确实是有办法让情况好转的。

一个技巧是:专注于过程,而非结果 (Focus on process rather than product)。番茄工作法之所以有用,就是因为他让你专注过程的25分钟。

另一个建议是做计划,weekly list of key tasks, and daily to-do list。每周对主要任务列个计划,每天再列个待办事项。

还有三个提升效率的技巧和建议:

  1. 最难的事情最先做。因为越难越需要最充足的脑力去战斗,而且最难的最容易拖延的事情都解决了,后面都好办。
  2. 给自己定一个结束时间,这跟制定工作时间一样重要。比如定好下午5点以后就不学了,之后去吃去玩去运动,所以5点之前,就专注把清单上的任务一个个做下来,尽量抓紧时间多做些,5点就解放。
  3. 遇到困难先试试再说。只要试一下,头不疼了,心不乱了,过一会儿就发现,居然做完了。

一定要战胜拖延症。学习是一个日积月累的过程,人脑需要时间来建造神经蓝图,就像健身增肌那样。所以我们要保持一个良好的学习惯性,避免拖延到最后一刻,以防在脑内搭建豆腐渣工程。建立新的习惯是战胜拖延的良方,可以从习惯的四个部分入手养成好习惯。关注过程而非结果,做好计划都是提高效率的技巧。


user avatar   Kawhi1984 网友的相关建议: 
      

两天前在某处做了一个时间管理的分享,反馈还好,于是整理了一下内容,分享给大家,希望有所帮助,推荐拖延症、对日程表感兴趣,希望提升工作效率的朋友阅读。

1,

如何长时间高效学习,我觉得应该分成两部分。

长时间 + 高效

客观上讲,长时间是比较容易的,很多人也都是在这方面下工夫,但是高效却难。

小学时课本上学《愚公移山》,我是不能理解的,在我看来,愚公所作所为,既无意义,也无价值,当然,这可能跟他们那时候也没什么娱乐消遣有关系。

换到现在,愚公绝对是长时间工作的典范,但是高不高效呢,太低效了,真正高效的是后来帮他移开了山的大BOSS,因为他真正掌握着解决问题的方法和能力。

就我来说,长时间学习是肯定没问题的,但是不是高效呢?

我一直以为自己是高效的,直到2011年,因缘巧合的看了《奇特的一生》,抱着试一试的态度,去尝试做了时间日程表。

然后,惊呆了!

我本以为自己一天认真工作学习,怎么着也有8个小时,可是最后一看,有记录的工作时间才3~4个小时!

时间都去哪儿了?

从那以后,我就开始做日程表记录,到现在,有5年了。

我知道有人一定会留言,活得累不累,在这儿正面回一下,不累,而且很享受。

我从中拿到了好处,占了便宜,快活极了。


2,

我要讲的,大致是以下四点,需要提前说明一点:要讲的四部分里面,很多东西是重合的,这不是糊弄,而是很多道理本身就是这样简单,只是我们人为的把它搞复杂了而已。

重复一遍:大道至简!


3,

大家不要纠结于那个百分比的数字,那个是随便写的,要关心的,是这些情况,是不是正在你身上发生。

很多时候,很多人,都以为自己很努力,什么朝九晚五忙成狗,什么天天都是996,但你的时间真的是拿来工作了么?

很多时候,你的工作就是上面这样,以为很努力,其实只是低效率,然后发个朋友圈,在别人还未感动之前,自己先感动了自己。


4,

1)纯粹工作时间,是指你真正拿来工作的时间。

冲咖啡,拉个花,美美的享受了半小时,这个不叫纯粹工作时间,同理,吃喝拉撒都不叫纯粹工作时间。你会说,是的,我冲了个咖啡拉了个花,美美的靠在办公椅上,但我在想项目策划啊,在想文案啊,这个怎么不能唤作纯粹工作时间?

我的回答是,你随意,你觉得算就算。

2)为什么要记录纯粹工作时间,很简单,因为纸和笔是不会撒谎的,会撒谎的是你。

如果你真的认真仔细的做了记录,那么必然能够客观反映你的工作时间和工作效率,这样当你用心调整时,必然会有所提高。

3)在你一开始记录的时候,你会发现,自己不仅仅做不到长时间的工作与学习,工作效率也堪忧,这时候,请一定不要逃避,更不要糊弄自己,随便把什么都记录了进去,恨不得把造人作业都当成健身运动算进去,这样不好。

这样你就让记录日程表这件事,失掉了意义,我们的目的不是成绩单好看,而是切切实实地提升自己,既能增加工作和学习的时间,又能提升效率。


5,


前面提到的《奇特的一生》,就是描述了柳比歇夫的生平。

柳比歇夫,前苏联的昆虫学家、哲学家、数学家。一生发布了70余部学术著作,后面的几百字介绍,我用两个字来总结一下:

牛逼!

他在26岁时独创了一种「时间统计法」,通过记录每个事件的花销时间,通过统计和分析,进行月小结和年终总结,以此来改进工作方法、计划未来事务,从而提高对时间的利用效率。期间他不断完善这一统计方法,并一直沿用了56年直到逝世。

数十年如一日,柳比歇夫都是这样记录的。

在我看来,柳比歇夫真正做到了长时间和高效率。

关于《奇特的一生》这本书,比较枯燥,对于没有阅读习惯的人,推荐只读一下时间管理那部分就可以,其它部分不是很有必要去读。


6,


有一句话说在前面,很多朋友有一个习惯,就是看到某篇文章,卧槽,牛逼,然后点一下收藏。

然后,那个答案就永远地尘封在了收藏里,此生再没有被翻过牌子。

我希望,看了这个答案,如果感觉不错,那就马上去试一下,我们要讲究学以致用,这样才会有一寸一寸的提高。

不是明天用,也不是后天用,是等一会儿看完了,马上用。

你不要马上夸我,不能我说好就是好,首先你得用一下,用完以后,你就会发现——

DUANG!

是真的好用,然后你就不仅自己用,还会推荐给你的同学和亲人用了。

关于精确记录为什么是第一要则,不再赘述,因为你不精确记录,这个事情就一点意义都没有了。

事实上,精确记录确实是非常难的,分两方面,主观和客观。

客观呢,是你没条件及时记录,出门在外见客户啦,手头的活儿太忙啦,啦啦啦啦,等等等等。

主观呢,是你发现自己一天啥都没干,又混过去了,不甘心,所以就更倾向于给自己填一些模棱两可的时间记录。

冷叔,什么叫模棱两可的时间记录?


这是个好问题,比如思考人生啊,做计划啊,寻找思路啊之类的,大部分时间里,都可以算,说白了,就是自欺欺人。

我的建议是,实在不行,就随身一纸一笔,纸可以是便笺什么的,卫生纸也行,做了什么随手记一下,然后晚上整理,相信我,花不了五分钟。

但你收获的,却是巨大!


7,

选适合自己的日程记录方式,而不要追求完美和完善。

生活中,我见过的最可笑的一类人,就是为了给自己的懒惰、无能、失败找借口,而自称完美主义。

就像健身一样,你一上来就要吃最好的蛋白粉啊,肌酸啊,谷氨酰胺啊,但其实你的锻炼强度呢,根本还用不着这些。

因此找适合你的很重要,毕竟每个人的工作性质不同,内容不同,理想和目标也不同。

同时,很重要的一点,别忘了你的初衷!

我们的初衷是,也应该是切切实实的自我提升,更多时间的工作和学习来充实自己,同时更好地提升效率,而不是为了账面上的好看,瞎涂些虚的时间和工作记录来哄骗自己,这个是没意义的。


8,

下面我拿自己的日程表举例,来作简要说明:


最一开始,我的记录是这样的,推荐新手使用,优点是很直观,也不容易糊弄自己,他就像是你时间轴的坐标,很精准的让你看到你在某一时间做了些什么。

缺点是记录起来比较麻烦,而且切记,不要记录吃喝拉撒这种流水帐的东西,没意义的。

但是,在用这个记录了很短的时间后,我就发现了自己在时间管理上的漏洞和问题,然后针对性的去做了调整和改良。


9,

这是改良了两版的日程表,现在笔记软件这么多,随便哪个都可以做,就是用Word自带的功能做个表格也行,实在不行,买个三五块钱的笔记本也行。


在这一版本里,我对原来的日程记录做了较大的调整,不细说了,如图。

在此要强调一点,要根据自身的情况来做这个表格和记录,比如你的工作是财务或者金融,那肯定不会是我这样的表格。

重复一遍:选适合自己的,而不是最好的。

不仅仅做表格,恋爱婚姻亦如此。


10,

在使用了一年多以后,我对日程表又进行了改良,大家会发现,越来越简单了。


我在奋斗一栏,会写当天做过的一些值得记录的事情,或者矫情一点,就是梦想进度条,所以为梦想付诸的时间,都可以算进去。

而备注一栏,则随便写写划划,但更多的是看到了什么有意思的文字,随手摘进来,然后月底统一整理总结一次,按段子、名人名言、各门类知识等等,细分的整理一下,这些就是当月的收获。

不要小看这些碎片的积累,等你积累的多了,就是一大笔财富。

到了现在,日程表基本固定就是这样了,不过有一点,2015年后半年开始,我不记录睡眠时间了,因为已经养成固定习惯,每天就是7小时10分钟左右的睡眠,既然如此,再记录又有什么意义呢,无非是每天多写了几个字,多看了两眼表。

所以,不要纠结和拘泥于形式,要始终记得,所有的记录都是为了让你保持自律,而自律是为了让你拥有更好的工作效率,把时间安排得更好,更加的自由,不受拘束。

千万不要搞形式主义,这些东西你是写给自己的,不要自己照镜子,都像在镜头面前一样搔首弄姿。




user avatar   san-qian-67-83 网友的相关建议: 
      

这是一篇最基础的内功心法。看完绝对有收获。不建议跳读,每章间都有强联系。

几次更新的付出,已经远超我原来的预计。现在不求留一个赞,只希望能带给大家一点收获。

内容包括:

1.为什么名校学生可以高效学习十个小时以上?而我们自学两个小时就累瘫了?(基底核,与脑灰质的原理)


2.有限的意志力中,如何建立意志力加油站。(开关-行为-回报的习惯养成)


3.为什么成功学的励志鸡场没有效果。(爱结果,胜过自我提升与知识本身)


4.绕过学习的抵触感,在过程中养成渴望。(绕过高估困难,消极情绪与主观疲惫)


5.坏习惯的改变。(形成原因,与覆盖方式)


首先,我们要明确一个概念。我们大脑并不喜欢决策,因为每次决策都会消耗大量的能量。


有时,我们身处空闲时间,反而比有计划工作时候更累、更有压力。


如果在空闲时间,我们没有选择用高刺激的娱乐来麻痹自己,而选择安静的思考。


我们极大可能就要面对很多矛盾,比如长远的规划和现在的混吃等死、近期任务的轻重缓急和我实在不愿意开始。


而更细小的决策,比如是否要刷牙?是否要去吃饭?也会消耗着精力。


所以聪明的大脑,本能的会减少决策。选取一个最优的模式,作为平时运转的方式。那就是习惯。


而运转习惯的器官,便是基底核。如果用我们身体肌肉举个例子,对于刚入健身房的小白而言,最痛苦的不是哑铃重量,而是学不会动作的精神压力。


哑铃轻了,感觉不到肌肉发力。哑铃重了,变成别的部位肌肉代偿发力了。好不容易正确发力了,呼吸又错了。好不容易维持在腹式呼吸,结果核心位置一下子就垮了。


我当时都很崩溃,做好一组动作,有四五个动作要点。而我的注意力,只能在两三个要点处。


而一个健身房的老蛋白粉,哪怕精神涣散,也能自然而然的做出标准的动作。


这是因为新手在用意志力在组合动作。每一组健身动作,都是用意志力在拼一个复杂的模型。这是一个大量消耗能量的过程。


意志力来源于脑灰质,而习惯来源于基底核。想要赢得长期战争,我们得依靠基底核。


回到老蛋白粉的例子,他做一组标准的健身动作,感觉跟呼吸一样轻而易举。就是因为这一组动作,已经被组成组块,压缩进基底核中。


他不是用意志力组合动作,而是用基底核中拿出组合动作,像机器人一样,只要跟随系统里面的程序。只要输入少量的精力,马上就输出高效的成果。


就好像我们生活中大部分的事情,都是直接使用基底核的组块。比如早晚刷牙,饭点吃饭。


我们也可以观察一下,基本上我们每一天的决策都是用在极少的事情上,其他一天中大部分的事情,我们都是跟着习惯无意识过的。


所以学霸学习并不是他意志力有多强,而是他的基底核中有大量的学习组块。


如果将学习比喻为开车到目的地,那学霸就是开车在高速公路上,我们学渣是边修路,边开车。


而模块的建立,改变的形成。需要我们的意志与精力。意志力源于大脑的灰质。受限于器官,其实全球60亿的人意志力都差不多。我们跟行业精英的意志力不会有太大的差距。


但为什么有些人,可以立马进入长期的专注。有些宗教分子,军人意志力犹如铁打的一样。


最大的原因,是我们意志力一直处于低效的使用,甚至在使用前已经被大量消耗了。


比如大量的意志力用于对抗压力上、没有将注意力关注在进步上,而将注意力全部关注在还没完成的结果上。


第二原因:身体。我们的精神并不能独立于身体的运转。如果身体是不健康的状态,精神自然会随着衰弱。


甚至举一个极端的例子,抑郁症患者如果不使用靶向药医疗,单凭自身是无法摆脱身体激素混乱的,从而不可能拥有良好的意志力。


意志力的部分,后面有详细的讲解。


第一部分,基底核与灰质的原理完。以下为第二部分,如何养成一个好习惯(意志力的加油站)


一个习惯的模式,有三步开关,行为,回报。


其实在一百年前,大部分人们没有刷牙的习惯。这个习惯是牙膏商家设计出来的


他们拍了一个广告,一个美少女用舌头舔了一个牙齿(开关),放心有一层恶心的牙垢,连忙去刷牙(行为),最后露出洁白的牙齿,超甜的微笑(回报)


由此,刷牙的习惯遍布全球。为了增加反馈,本来无味道的牙膏,需要加入刺激性的薄荷,让我们感觉到有杀毒的感觉。


而养成一个习惯,最重要的就是第三步,回报。衍生出来,就是强烈的渴望。


在大学时候,我就在思考为什么辩论队,有人强到爆炸,有的大四打不过大一。原因就是渴望养成的习惯。


在我第一场比赛,就打出神一样的操作。连对面四位女辩手都来问我微信。那一瞬间,我被辩论热爱至深。


一旦我认为空闲了(开关:感觉空闲),我就会疯狂的看辩论赛,去学习知识(行为),每次看完之后,我都会满满的自豪感,想着下一次引爆全场。(回报:成就感


短短一年,网上大部分辩论赛都看了,包括要翻墙的亚太赛。我大二就问鼎了世锦赛,广东赛区冠军。虽然之后忙别的事,来年是季军,第三年是亚军。


而别人,看到视频一半就感觉累了。需要休息一下。


所以辩论队,区别辩手好坏的,是看谁先找到对辩论的渴望。好坏学生的分离,在于好学生,找到了对学习的渴望。


任何一个行业核心竞争力。就是谁先找到对这行业的热爱,从而养成习惯。


那时我学习英语,跟他们看辩论视频一样痛苦,因为我在用意志力(灰质),而不是用习惯(基底核)


而习惯也绝对不是孤立的,好习惯会连接好习惯。一个运作的大系统,一定有很多良好的子系统。


那我最初的实践举例,我只改变了两个习惯。早睡,吃完不玩手机。


首选,早睡的渴望,是渴望睡觉。而我要有这样的渴望,白天就要有成就感,这样晚上就不会焦虑。白天要真正做事,晚上才不会精力充沛。


第二,开关:手机不上床。无论如何理由,手机不能在床上。我看小说,在旁边椅子上看。早上要morningcall,自己买一个闹钟。


第三,行为:盖上被子,开始冥想。


第四,回报:高效的休息,加上内心的满足感。


在此之前,我每天都会刷手机到很晚。第二天精神状态很不好。而且要花极大意志力放下手机。


吃饭。渴望:饥饿感。所以不能死宅呀,要做事才会饿。


开关:手拿起筷子。


行为:绝对不玩手机,专心吃饭。


回报:味蕾的享受,与满满的成就感。


仅仅改变这两个习惯,我进入学习的状态快了,学习质量提高了。


第一,第一次不看手机可能消耗99意志力,接下来就是70,然后14,成为习惯就是0。而当大脑多次进入专注的状态,特别是身体层面满足睡欲与食欲,大脑就会被训练成擅长专注。


第二,每次睡醒、享受美食。我都会感觉到对生活的掌控力。这是一种充满自豪,又喜悦的感觉。每一次的成就感,会给我带来更高的自尊。


而我以前饭没吃好,每天起床都是感觉累。如今,吃饭睡觉都是我意志力的加油站。让我保留意志力,用于刀刃上。所以想长时间学习,先做好好吃饭,早睡早起。这也是佛教一个超级重要的概念,活在当下


吃饭的时候,就专心吃饭。走路的时候,就专心走路。敲木鱼时,能静心不起念,专于佛经。这便是修行的内容。


当然,不是我们懂得这一小段,就可以马上早睡与品尝美食。比如睡觉的渴望,是我一天过着充实,所以我渴望获得高效休息。


但我白天如何过着充实?如果我一天内完成了短期目标,完成了部分长期目标,所以我感到很充实。


那我怎么设立长短期目标?当我面对长期目标时候,我为什么感到是充实,而不是焦虑?


习惯并不是一个独立的系统。它是我们大认知系统中,通过管理情感与理智形成的一个子系统。所以后面的内容,我会疯狂的打补丁。从而将我这这些块状的内容变成一个能运行的系统。


一号补丁:为什么成功学的励志没有效果


成功学会用大量的鸡汤,告诉你成功有多美好,自我实现多让人尊重。让你打满鸡血,对成功充满渴望。


我希望大家渴望成功,而不是渴望自己渴望成功。第二句有点绕。


举一个可能冒犯的例子,前者是一个思春期的男生,渴望异性。后者是一位同性恋,努力让自己渴望异性。


我们日常中打鸡血的效果,听了一大堆鸡汤文,经常是后者,所以才有间接性踌躇满志,持续性混吃等死。


学霸都对成功学不耻。因为它让你爱结果,胜过自我提升与知识本身。


导致越读成功学,越对过程抵触,因为我仅仅要结果。越长,越复杂的过程对我越难受。


要学习好,知识要主动深入理解,要横向互相关联,中间一定有很多失败与纠错。


一个只重视结果的人,会主动推导数学公式吗?会主动整理知识点的关联吗?失败后,会高兴纠错,庆幸自己提高了吗?


这里面涉及一个概念,很多人认为,我们做事就是为了获得最后奖励,或者逃避某种惩罚。


所以,有人认为感受有钱人的生活,就能激励我们自己走向上流社会。基本上很多消费主义的文章都是这种套路。


或者,穷人处于某种绝境更可能成功。因为他充满动力去摆脱这种糟糕的处境。很多媒体也很喜欢炒作,穷人最主要的是缺少野心。


这两种想法,都是典型成功学内核的有毒思维。


如果你从事某种机械行为(不用动脑)的工作,结果的奖励与惩罚的确有很大促进作用。但你从事某种学习型工作,你则需要享受过程。


举一个我师兄的负面例子,他一直希望在27岁赚到五十万。但我跟他喝早茶的时候,发现他看事情都只看结果,而没有思考背后的系统。


他当时打算做K12。假如一个学生能让他赚一万,他就要招100个学生。而如何招一百个学生,就要看营销体系。如果生产出能让学生满意的课程,如何招聘管理老师,就主要看他整个管理体系。


如何不是一百学生,而是要招一万个学生。规模一变,能配套的管理体系也就天差地别了。更别说,真实的商业活动还要加入更多复杂的参数。


100万的净利润,应该是他商业体系的某个阶段性目标,或者说,是某个时间点的动态结果。而他没有形成一个自己的商业体系,而是大谈一百万。所以当时我就感觉他要失败了。


唉,果不其然。甚至最后因为创业,他没有毕业,还骗了很多人钱。君子断交,不出恶语,这个例子就举到这。


所以对于学生来说,除了几场重要的考试。比起成绩,你更应该关注的是自己的学习体系。外部的成绩,是一种反馈,来帮助你建立自己的学习系统。


而我们社会人来说,当我们说要成为一个快乐的人。不应该去蹦迪什么的,去追求某一刻快乐的结果。而是要建立一套认知系统,通过改变认知,让我时常保持在快乐的状态。


可以说,成功学最大的危害,就是我们将精力放在结果。而忽略了成功是一个动态的内部系统,才是成功之道。


二号补丁:如何绕开学习的抵触,从过程中建立渴望:


学习的本质是一个自我提升的过程,需要我们不断走出舒适区。很多人有一个误导思维,把痛苦当成了目的。


走出舒适区要经历痛苦。但我们目的是把新区域划入,让我们舒适的圈子中。我们追求的是舒适呀


我上次看一个视频,一个男生跑进上海大学,在马克思课上骚话表白。最后说不存在女生,自己只是来试胆子,这就很傻逼了。


刻意追求痛苦的方式,来走出舒适圈。带来一定的好处时,会带来更大的弊端。


好象把一只南方的柯基丢在雪地里,它只能感到恐惧与害怕。它可能像洗澡狗一样逃回屋内,对雪地有了深深的恐惧。


如果我们把它放在雪与陆地的边界。他可能伸出一个小爪子,抓出一点雪感觉,然后有了兴趣,探出半个身子。最后在雪地里开心疯跑。


我们天性不喜欢离开舒适区,离开就代表着风险。假设我们眼前有一个大草丛,里面可能有香甜的水果,也有可能有吃人的狮子。


当代,我们舒适圈内有手机、电脑带来的高娱乐。我们不缺水果,为什么冒着被狮子吃掉的风险,去探索草丛呢?


此时得聊回我们的意志力,虽然脑灰质决定了,大家的意志力都差不多。


但除了正常的意志力损耗,我们大量的意志力浪费在高估难度,对抗消极情绪,对主观疲惫上。


这不能怪罪我们的大脑。如果你打算一次性探索完草从。你会本能的想象,整片草丛都是恶兽,你要如何跟他们搏斗。你保持着高度的集中,跟空气斗智斗勇,自然就难以走远。


文章开始就讲了,这种潜意识的思考很耗能量的。所以各位,我们没想象中那么可怜不堪,我们意志力很强的,只是大部分被无意义的消耗掉了。


此时,我们要聊怎么办呢。还记得那只南方的柯基吗?


任何的改变都要一个过程,无论是基底核收入一组新的组块,还是我们大脑神经元去理解一件新的事物。


我们都要经历,知晓、理解、熟练的过程


举一个我游泳的例子。


在头两周,我给自己的目标就是下水就行。游个十五分钟都行,或者游两圈感觉人多,就起来洗澡走人。因为这一个阶段,仅仅是让我身体熟悉新的事物。


如果我开始就想每天游一个小时,那我在和生物本能对抗。我更没有给自己很多压力,比如游泳锻炼身体呀,运动对生活有多重要呀。我就是熟悉一下游泳而已。


等两周过后,我下水平均都在四十分钟左右。此刻游泳对我来说,已经是划入舒适区的范围了。


好吧,我摊牌了。那段时间,我能天天坚持游泳,就是因为游泳池里面有很多漂亮小姐姐。


19年写这篇回答的我,你简直是太虚伪了。当时这篇回答写的是【现实里面我工作跳槽,进入了一家基金公司。每天压力都十分大,运动便成为我解压与保持良好精神的良药。我们身体有巨大的适应性,当我们提升环境的时候,我们身体为了适应环境,也会做出调整。】


当时我坚持游泳是这个原因吗?其实也是,当时进入公司压力真的很大。运动给了我很大帮助。但我现在回想起来,那时候高高兴兴的出门,好像想的都是能看到腿长、身材好又漂亮的小姐姐。


不过有一点的确在理。很多时候我们要想改变。需要从外部来打破我们的系统,从而迫使我们适应,与二次认知。


所以我们要接触新环境、新知识、认识新的朋友,经历新的事情。这些新的事务,就是我们改变的源头。


扯的有点远,主要为了吐槽一下19年的自己。游泳的这个例子,大家当没事发生过。


要保持高效的意志力,就要用到我们的补丁1。里面谈到了内在系统的重要性。


当我们经历,知晓了一件陌生的事情。我们就应该通过系统,将一件陌生的事情,变成我们已知的事情。


举个例子:孙子兵法里面有一句【凡战者,以正合,以奇胜】,意思是打仗的人,要懂得分兵,要有不同的战略。


我特意喜欢这句话,假如我工作特别忙的时候。我就会把工作想成一场战场,所以要【以正合,以奇胜】,时间与精力就是我的士兵。


我需要分兵,所以无论多忙,我一定要抽出半个小时,或者一个小时,不去莽工作。而是思考,去整理,并进行冥想休息。


按常理说,我很忙的时候一个小时不去做事,而是去思考,是浪费了时间资源。但结果恰恰是我效率大幅度的提高,事情更早更好的完成了。


同时我需要多种战略,所以我起码要从上司,从材料接收人的两个角度思考一下,站在他们的角度需要什么样的材料。


孙子兵法,就是将整个战场模拟成一个大模型,而这个大模型里面有很多互相运作的子模型,比如计篇、攻篇等。


而当我遇到一个陌生的事情,我就可能套用孙子兵法的战争模型。把未知的事情,变成一个已知的事情。


上面的例子,我将工作各位杂乱信息、我内部的时间与精力,都套进了战争模型,从而得到了良好的信息分类,与精力管理。这片陌生的草丛,一下子转化成我家后花园。


所以,中学为什么要分文理。就是文理的学习模型是不一样的。你用物理的学习方法,去学化学可能会事半功倍。但你用历史的学习办法去学习化学,那就是把小霸王的系统强行去运行苹果电脑。


至于认知科学里面的元认知(如何认知我们的认知),如何去装载我们内部的认知体系。如何去认识外部的复杂的外部系统。这里就不展开了,毕竟这篇回答第一句就写了,只讲基本功嘛。


最后我们再提一点,如何改变坏习惯,减少无意义的意志力损耗。


习惯不可能根除,只能用新习惯覆盖。


就像我们习惯篇里面讲那样,是需求导致了我们的习惯。是我们意识与潜在意识群决定的最优解。是我们的内部系统运作,导致了坏习惯的诞生。所以我们要做的是优化自己的内部系统。


认知自己,远比认知坏习惯不好,来的重要。


当然,这里还是举一个小系统自我更新的例子。


美国戒酒协会,先让酒精成瘾者列出什么情况下产生喝酒的欲望(开关)

然后集体向上帝祷告与忏悔(新的行为)

然后酒徒事后说,在人群中感到了主在注视着他。很温暖,感动的要哭(新的回报)


十年后,科学家过程他们的大脑。发现当开关打开时,他们依旧有喝酒的冲动,但在新的神经元的冲动下(新习惯),旧冲动不值一提。


而这些酒精成瘾者,也十年没喝酒了。这也能解释,理性的人都分析出宗教是假的。但人摆脱迷茫,排解痛苦,渴望安全感,与意义感满足。


这些需求渴望,很多人得信仰宗教才满足。如果一个新的行为,新的回报。能更好满足这些渴望,那上帝便死亡了。


当然,这是一个幸运的例子。因为酒瘾亦有物理成瘾性,宗教实在是太猛了。但对于我们来说,我们很少能这么幸运,一下子就能撞到适合我们的好习惯。从而改变自己的坏习惯。


所以我们不妨走一条远路,重新审视自己的认知,去了解接纳自己的情绪,重新安装自己的系统,并且去了解这个世界的大系统。


当然,这几句话并不简单,因为我们的自然科学,社会科学,认知科学的目标。我们目前面临的问题,是我们人类古老而又绵长的诗歌最终的答案。


当然,我们当代有着最恐怖的坏习惯。就是多巴胺陷阱。许多人刷抖音,明明十分疲惫,并不快乐,但没办法控制自己。


在信息时代,商家也是刻意制作多巴胺陷阱。使得大家消耗大量的时间精力。无法高效学习。


在美国有一个很有趣的实验,一群猩猩被关在笼子里,旁边有一个屏幕与按钮。如果当屏幕亮起时,猩猩摁下了按钮,那猩猩就能有一杯葡萄汁。


猩猩很聪明,很快养成了习惯。在观察猩猩的大脑,科学家惊讶的发现,养成习惯的猩猩,在看到屏幕亮起时,大脑便处于愉悦的状态。不像之前,仅仅喝到葡萄汁才开始愉悦。


如果屏幕亮起时,不给猩猩葡萄汁会怎么样呢?猩猩会疯狂的摁按钮。此时,他的大脑看似保持着娱快,其实处于极端焦虑。


科学家设计了对照组,当屏幕亮起,没有出现葡萄汁,而出现母猩猩。仅仅喝了几次的猩猩,会前去与母猩猩玩耍,愉快的和眼前的美人造猩。


而已经养成习惯的猩猩,会继续摁着摁钮,渴望着葡萄汁。滚开,你这只三次元猩猩,我只要果汁。多巴胺,可不懂真实,有意义的快乐,与虚假,刺激性的快乐。


当你刷抖音,明明很痛苦想停下来,但会刷到三四点。通宵打游戏,以为自己得到放松了,但焦虑感从未走远。


此时,大脑已经被多巴胺绑架了,迫使大脑疯狂的摁摁钮。这种状态,跟快乐的化学反应很像,但并不是真正快乐。只是大脑被迫产生的一种疯狂的期待感。


而完全消除多巴胺,也是完全不现实的。因为多巴胺是人激情源头。小王子里面说了:如果你下午四点要来,我三点就快乐的跟二哈一样。


但我们同样不是《美丽新世界》里面,那些被阉割精神的人类。我们潜意识群里面,依旧渴望着能拥有一个超越现实,拥有巨大意义的目标。


所以宗教,是人类懂得讲故事之后,无法绕开的依归。梦想,这个词只要煽煽情就能赚取我们的眼泪。


如果仅谈方法论,我们可以从认知层面了解,这种及时快乐,会让我们失去活力。


就像我们如果喝一杯超级人类血清,就会变成腹肌男。那就没有人会去健身,整个人也会失去精气神。


在远离高刺激娱乐的时候,你会感觉到精神衰弱。你会感觉打一盘游戏,自己精神会变好。但其实不是,你精神衰弱是游戏导致的,是你因为你没有获得足够的刺激,身体在抗议。


如果你一开始就没有接触高刺激的娱乐,你此时不会感觉到衰弱。而你玩了游戏,恢复的精神其实也在基本线之下的。


我们也需要从物理的方法远离。比如手机里面没有装手游这些,拥有一些良好的兴趣习惯。周末,抽一天所有刺激性的娱乐、


最根本的办法,依旧是上面说的那样,不妨走一条远路,重新审视自己的认知,去了解接纳自己的情绪,重新安装自己的系统,并且去了解这个世界的大系统。


通常对我们有意义,影响持久的事物,都是一个长周期的反馈过程。改变也是,生活会慢慢好起来的,而改变需要时间。


user avatar   bai-shi-gang 网友的相关建议: 
      

谢邀。此文虽长9000字整 ! 全手码,预计花费您10分钟左右才能阅读完,建议不跳读。值得收藏。这是知乎朋友的热情啊,一个小时之内,就看到了收藏是点赞的三倍!!!哈哈,为什么! ! !

①时间

如果你想要在某个知识领域成为the best of the best,你必须要花至少10000小时实实在在的练习和学习。然而,Josh Kaufman却推翻了这些观念,提出了你只需要20小时就能不错的掌握一个全新的知识和技能。如果我们能在最初的20小时内熬过初学阶段的不适感和挫败感,我们其实能很轻松地掌握一个全新的领域。哈!20个小时=2个沉睡的夜晚=1周娱乐时间的总合,听起来的确很不错。 嗯,我的意思是用20小时学习一门大学教材。

②案例

高效利用时间的案例学更多更多的知识,做更多更多的事情。简直是知识、精神双饱满!!斯考特·杨(Scott Young)12个月之内,自学完成了传说中的MIT计算机科学课程表的全部33门课,从线性代数到计算理论。按照他的进度,读完一门课程大概只需要1.5个星期。这是我见过的大学生里在学习方面活得最充实的人。 我曾经对他的学习方法做过超认真的整理:怎样做才能不虚度大学的时光? - 白诗诗的回答

关于他的学习方法,warfalcon 评价如是:

评价a:每天学习10小时,10天左右就要考试一次,并通过,这个学习效率非常高,更不用说重复了33次。在学习一门新的知识时短时间集中注意力不难,但持续一段时间之后,如果做不到很好的放松,只要持续二、三个月左右就会达到一个瓶颈,理解能力和心理状态无法继续,这个瓶颈会重复出现,就象考研时很多人前几个月都能坚持下去,但到6、8月之后就无法坚持。重复三次左右会面临一个临界点,度过这后就很容易继续了。 评价b:刻意练习没有“寓教于乐”这个概念。曾经有个著名小提琴家说过,如果你是练习手指,你可以练一整天;可是如果你是练习脑子,你每天能练两个小时就不错了。高手的练习每次最多1到1.5小时,每天最多4到5小时。没人受得了更多。一般女球迷可能认为贝克汉姆那样的球星很可爱,她们可能不知道的是很少有球员能完成贝克汉姆的训练强度,因为太苦了。

③可实施性

“在学习一门新的知识时,短时间集中注意力不难” + “(刻意练习)高手的练习每次最多1到1.5小时,每天最多4到5小时。没人受得了更多”→→→→结合我们20小时学一门教材的目标,可以得出一个结论:我们进行的不是严格意义刻意练习,我们的强度也没有那个国外小子那么高,而且一轮下来只要20小时,即便是用刻意练习的方式进行,也是可以接受的。学完一科,我们可以进行休整放松,不用严打紧逼。而且就我个人而言,一天高效学习时间安排在八个小时左右,是可以执行的。

但是,要保证利用好八个小时的高效时间



④如果保证利用好自己的高效时间? 学习仪式感:

人,藉由这种仪式带来的仪式感,来给自己一种强烈的自我暗示---------这种自我暗示能够使自我变革,把自己的专注力、反应能力、运动能力迅速提升。

为了保证高效时段得到利用,我把每一次学习当成月考甚至高考一样的对待。 为了高考你会提前准备什么? 物质准备:吃饱穿暖 精神准备:考前睡眠充足 知识储备:复习再复习 在高考之前,脑海里,我们已经把在考场上的表现重复了多遍。

再来看看,我是怎么为一次高效学习进行仪式感建立的:物质:水、巧克力、计算器、文具。在正式学习之前,我会在桌上一字排开,以防临时需要某些东西时手忙脚乱去到处翻。

精神:在前一天晚上,我就想好第二天又要进行高效学习了,所以我会安心睡去,而且如果你已经在前一天高效学好的话,会在一种满足感和新的期待中睡去。 时间:比如,八点是我的正式学习时间,我会保证八点之前提前赶到那里,坐在椅子上调整出最舒服的学习姿态。 提取半个小时到达学习现场,我会做以下工作:

仪式第一步:启动 1.把准备好的物品摆在桌上。 2.深呼吸一口气,然后做眼保健操。 3.闭着眼按摩太阳穴一个八拍。 注:眼保健操的第三个八拍和第四个八拍互换,多年的眼保健操经验告诉我,原本第四个八拍(轮刮眼眶)做完之后,眼睛睁开是会一片模糊感,眼液汪汪,十分不舒服。(ps.重新排版此文的时候我才发现,对于眼保健操我也是蛮有见解的嘛!!!哈哈哈。)



仪式第二步:预热

翻看即将在要来到的两个小时之内需要学习的内容,心里有个大概。我会多浏览几遍某些重要的概念以及例题,但是我不会把这个活动当做是我的正式学习的过程,就好像你考试之前翻书,多看几遍重难点考点只是为了考试更好的发挥,而不能把这个过程计入考试本身一样。我现在做的活动,只是为了等一下正式学习更好的强化效果。

仪式最后一步:静心

在八点之前的一分钟,我会盖上书本。静静等着一分钟的流逝,八点钟一到,就带着喜悦感平静地翻开书本。因为有了那么多前戏的酝酿,你都不知道我多么的期待这么一次高效的学习的来临啊。



大学学习的方法千差万别,比如,有人有能耐能泡老师透到题,或者被老师泡也能泡到题,这种做法我认为是最高效的,有了考试题目就只需要锁定知识点夺取高分。这种做法我十分欣赏,但只有一点我不喜欢,那就是逃避了学习过程,没错,我也要考高分,但我只想踏踏实实的通过正常的学习完成这个过程。不过,我的踏踏实实要是和很多人一样一章一节的看下去,那就是侮辱我自己了,因为那样我会看不到最后,就止不住困倒在书上了。

我个人的方法就是对这个踏实过程的一次优化,让自己在持续反馈之中达成纯20小时高效学习一门学科的目的。

第三步:正式高效率学习

步骤如下:

第A步:

第一遍阅读 1.看目录知道这一章重点在哪一节,这一节大概用来解决什么问题 2.看章后习题,圈出术语--------这个术语基本上就是本章的知识点了 3.根据术语去书中划概念和术语解释--------如果有些术语不能理解,请使用网络百度术语名词解释 4.术语理解后带着术语去理解书中的图表和例题以及案例

⑤为什么不首先直接去阅读文字呢?

对此,我还当真有些个人的强烈认知:理工科的书在我看来是不能谈「理解」这个词的,尤其是工科的书,我认为就是一份份的说明书,讲机械那就是机械的说明书,讲制图那就是制图的说明书,这些说明书和商品说明书没有本质区别,只是它们通过系统化的学术语言衔接成书、成册——但本质上一本说明书的集合。洗衣机说明书有什么作用?那就是告诉购买者如何操作、如何保养、注意事项。平时我们会嘲笑某些人看不懂说明书,其实不是对方理解力有问题,而是我们市面上多少说明书简直垃圾,写的不够明确、简洁,导致阅读者操作困难。

同样,我也认为我们的教科书并不都是一本本优秀的说明书合集,因为它们的书写内容是由个人写就,说明的操作细节根据他个人的智识水平书写,他并不曾统计所写的每一句话是不是让读者看起来更加容易形象的理解。我是说,不好的说明书才需要额外的理解,好的说明书只需要我们按着步骤流程一步一步操作就可以达到目的,只有书写不明的说明书才考验读者额外的理解能力。



从某个意义上来说,你学习某一本书,如果看不进去,可能不是你理解有问题,你应该换一本书。我们什么时候讲理解能力?中文阅读理解,英文阅读理解,文学作品,“我爱你,你懂我心吗?”,那是中文,英文。感性表达的时候需要你的理解,文人思维表达的时候需要你的理解,读哈姆雷特的时候需要你的理解,需要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的理解。讲机械机构的时候如果你说不理解,那多半是书本表达的问题,不是你理解力有问题。可以长高宽表达的东西,你说你理解它干嘛?难道某个机械结构脉脉含情的给你传达某种信号,需要你理解她的弦外之音!? 以上是对教科书的微词。我意思是这样的,大学本科教材有可能的话去换几本看看,可能有比较容易“理解”的书呢?中国大学教材烂,这也是为什么国外大学教材受欢迎的原因。 但是,对于多数人而言,外文教材好啊好啊,其实都是喊在嘴巴上,看我这篇文章你都嫌长,你绕个远道去看外文教材?网上的公开课也比中国教授讲的好呀,推荐者万万众,实践者几几人!更何况,多数人外文的书是看不懂的,那么,就踏踏实实的看你们学校的教材,照样可以学好,此时才显得我的这个建议之有含量

(在重新排版的时候,我请额外圈出一句话:推荐者万万众,实践者几几人!——这句话太好了,且做我的名言2号。) 这个建议是这样:

看书看不进,就牢牢抓住书本的例题、案例、图表。因为例题讲具体情境、图表具有可视化、案例就是讲具体的运用——这些都比理解文字描述容易的多。而且,例题里面包含了对关键知识点的运用,案例和图表其实都是为了辅助你理解正文文字内容的。所以,只要我们配合最少量的文字看懂了案例、图表,就达到了对知识的了解接着我们再去看例题就知道了知识运用场景,之后,我们再反复地做题目,从而达到了对知识点的掌握



这里还给你明确指明了什么叫了解、知道、掌握,课本往往会有学习要求,比如本节达到“掌握”的程度,而第二节只要“了解”就够了。那什么是“了解”、“知道”、“掌握”呢?光看这几个词汇,你是不是感觉在学习过程中,还是难以把握好“理解”等词汇的

从刚刚前段的描述中,其实已经给你活生生明确了呀:

1.“配合最少量的文字看懂了案例、图表,就达到了对知识的了解”。

2.“接着我们再去看例题知道了知识运用的场景”。当然,这里的知道是对于“知识运用场景”的知道,如果是“知道某种知识”,那我给的定义是:当我提起某专有术语名词、某理论的时候,你能想得起来有那么一回事。比如我说到隔壁小王出轨了,你说“哦,那个小王八啊,我知道”------那你就真的知道了,也许对于这种男女之事,你知道的还要更多,可能已经达到了掌握甚至熟练运用的程度。在这个男女例子的场景中,你表现的是一个好学生的角色——主动掌握的东西不由自主地就比“课标要求”的多得多。

3.“我们再反复地做题目,从而达到了对知识点的掌握”

4.如果我们用所学知识去解释问题、或者直接体现在实际操作中,那就是运用了。

以上就是我们需要尽量弱化教材文字阅读的原因。

学习请以一章为单位,因为拉长战线会拉长反馈周期,对于学习实际效果不利。如述进行完以上的步骤,读完一章后,可以轻松休息片刻。在哪些实用的小方法、小技巧、好习惯能让人每天进步? - 白诗诗的回答中,我提到,我会在这种休息间隙做俯卧撑:

有没有人认为健身必要但同时觉得浪费时间?工作间歇、课间休息期间,眼看四下无人,哗哗哗,30个俯卧撑一两分钟内已经完毕,我擦,不仅劳逸结合,三头肌一个月内暴结实!!!

放心:男孩子的话,这30个俯卧撑放心做好了。虽然方法是我提供的,但是我不向你要30个俯卧撑的版权!



⑥这是我要提的另一个重点:能量分为身体能量和情绪能量。

学习过程中,比如在图书馆学习,我见到很多人在学习过程中是没有补充能量的,当然也有人吃些小吃和零食,但这个和我所说的能量没有屁毛的关系呀,多数人正式的能量补充时间是中午时段的午餐,在我看来,对于一个有志于高效学习的学习者,只有午餐一个常规性能量补充时段,显然是严重不够的

能量补充:

1.身体能量精深练习的人最多达到1个小时1.5个小时,这是很累的,也就是说,会消耗大量的能量。所以,你得需要及时补充能量。两个小时的高效学习期间,分为两段,一段五十分钟左右,中间休息,这个时候就可以补充能量。所以,巧克力就派上用场了。人和人千差万别,原因之一就在于人与人吃的方式不一样。身体的直接能量是葡萄糖,它把葡萄糖当资金一样运用。当身体能量不足时,首先剥夺的是心智能量,这时补充一些糖类功能性饮料、奶昔、蜜水、果汁都是很好的能量来源),就会精力高涨,恢复冒险精神以及能够进行更加冷静的思考。所以,巧克力是我个人选择。为了防止做广告,我绝不会告诉你是只是高力士牌而已……

2.情绪能量。很多人不知道情绪也是一种能量吧?一对夫妻,两个在公司都拼命工作,但一回到家里就经常吵架,是他们脾气不好喽?另外有对夫妻,下班很早,夫妻两个经常甜蜜去逛街么么哒,他们的脾气就好了?可是,这时候我告诉你,他们其实就是同一对夫妻,你又怎想?

为什么这样?这是-------因为拼命工作不仅仅需要物质能量,而且繁杂的工作在白天还消耗了他们大量的情绪能量,老板多给你任务,你心里不满意,你能表现吗?是不是没有表现出来呀?对呀,你没有表现出来,你压抑了心中的不满。压抑这个不满的情绪用什么?答案的确是物质能量-----因为身体时时刻刻都要消耗它,但是还不够,因为还有一个事实:压制某一刻某一时的不满情绪,其实主要消耗的是情绪能量。那这样导致情绪能力下降,导致自控力下降,回家失控可不就吵起喽?

是的,情绪能量需要补充



平时还有这样的例子,比如我决定跑步,开始信心满满要跑一个月,结果没有几天就懈怠了,不是累了,而是情绪上感到疲劳了,产生厌倦感了。

这时候,解决情绪疲劳,有一个方法:那就是放松

听音乐吧,听好听的音乐,在这里,我要提一个建议:在经济条件能承受的范围内,尽量买一根质量超好的耳机。羞涩的说,我有一根了,音效超级棒!同样,有可能就买一台超棒的音箱……这是和丁元英学习的。(《遥远的救世主》的男主,电视剧是个人超级推荐的,个人认为是一部比原著好看的老电视剧。)

前面我也说了,还可以做运动。我看到某些办公室里面有健身器材,相当羡慕,不过作为学生,我只能四下下无人,那一段看来还得再引用一遍,反正是我自己的版权:

俯卧撑 有没有人认为健身必要但同时觉得浪费时间?工作间歇、课间休息期间,眼看四下无人,哗哗哗,30个俯卧撑一两分钟内已经完毕,我擦,不仅劳逸结合,三头肌一个月内暴结实!

俯卧撑随便做,不收费!



解决厌倦感,我也有一个办法:

那就是,完成规定任务量之后,在某一个热情高涨的时候索性中断学习。这边的需要强调一下,是完成规定任务量之后------中断这个动作是发生在整个学习的后期,而不是你学得一高兴就中断,你要是这么蠢,只能嫁给我了!!! 村上春树跑步几十年,我最喜欢他的一点,是他会在跑步感觉良好的时候主动结束,这样他就会对第二天的跑步充满期待。因为人们对一些事情,总是能够清晰的记得事件的开头结尾部分,在此基础上,我还要重点提醒的是,当时间一长,我们能记住关于一件事物的主要部分其实是事物留给我们的感觉而不是事件本身。村上春树以充满愉悦感的时候作为结束点,跑步对他来说自然会是一种“愉悦感”能隔天连续的体验。这是很智慧的。

更多的例子我不想举例了,比如长篇写作者中有许多作家也往往用这样的方法,比如写到高潮达到部分主动停下来,因为高潮情绪很强烈,在第二天接着创作是,就容易找回感觉,从而继续写下去。

事物的原因是一致的。所以,请你在晚上时段,即最后一个高效学习时段之后,接着再学习一段时间,正当感到愉悦、感到收获满满、感觉到学习仍然高效的时候——立刻中断你的学习,收拾书本滚回家找对象玩耍吧。这么做的原因在于:

理论上,你一天的高效学习已经接近极限了,这只不过是高效学习的余温而已,所谓的高效更可能是感觉上的高效,再继续进行下去只会让热情从峰值递减。如果你在对学习感到糟糕的时候结束一天的学习,我想说,你真是愚蠢,总是竭尽全力的消耗完自己。你的确是拼命学到乏力的程度了,没错,确实可以承认你真的很拼很努力。如果学习只是一次性交易的话,你这种努力就值得嘉奖;可惜,学习它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每一次,当你学到无力时才恋恋不舍地结束,你用“精疲力竭”给一天的学习画上了句号,很令人感动。但是,你可知道,你每一天学习的最后体验点就是“累”今天你是通过竭尽全力的方式学到很多东西,可是,当“明天”来临的时候,你对于“今天”关于学习的最后印象只会是“”。“后天”、“大后天”......每一天都以“累”的感觉最为结尾点-----那么这个“累”就是你带给每一个“明天”的学习痛苦感。这种”“的感觉会累积变浓,因为每一天关于学习最后的那个感觉都会留下来,积累在你潜意识情绪认知里面。你因为一次次过度学习,从而导致了一次对学习的厌恶感的积累。——可笑你得不偿失! 而这正是多数人的做法:趁着精力十足拼命学习,学得无休无止,直到精疲力竭才罢休。哇塞,今天他妈的好有成就感,我学了满满一天,好有收获!——看到没,这种人很快会懈怠下来,你看到他第二天,第三天可能就去看电影去玩耍了,他说,那是劳逸结合,他说有学就要有玩……从我独特的角度来看,此人每次如此耗尽一天“彻底”学习的后果是,在他潜意识印象中,会不断累积对学习的厌恶感,因为他总是在学习达到疲劳低谷点的时候才结束,自然有一种“学习使人疲累”的累积印象,所以,他的那种学习方法不长久,因为一个人如果不是经过科学合理的调节,自然而然做到一个“精力旺盛”+“想要学习”的每一天,那是很少见的。当然,有时候他也会精力状态,但没有合理利用起来,居然还被他一次性刷爆了! 再者,他所谓的“收获满满”如果有一天遭受到打击,比如,现实证明他所学一无是处的时候,他心中就会倍加懊悔,懊悔当初那些拼命学习的付出是否值得,而这个懊悔的对象无疑是「学习」,他以为无用的学习使得他之所学无用武之地,在抱怨学错知识内容的同时不可避免的是他也会对「学习」行为本身产生一度的怀疑,你看,一个人对学习的厌恶,对学习的恐惧,就是如此积累而来的。现在,你说,一个人对学习的厌恶是自然由来的吗?人是不爱学习的吗?人是可以热爱学习的,但是需要方法,需要遵从人的心理特点。当我说到这里的时候,请你听从我的建议:无论是什么学习,如果有这件事情来说对你重要,也有必要,但是你却讨厌它,那么请你在讨厌的时候立马去学习它,学到你喜欢它的时候立刻中断它。因为人都是追求快乐的,你学到情绪快乐的时候就中断,你的情绪就会带领你再来领略一次那种似曾相识的快乐,即便你的情绪不会主动带你来,也不要紧,因为你至少不会在心理上抗拒了

当你看到以上的观念的时候,可以点赞加感谢甚至加关注了,因为我第一次在这里说这个东西,有幸,你也看到了。所以,是缘分,我谢谢我自己,这是一个多么好的观念呀,不敢说你在别的地方有没有见过,但是,在我的认知范围内,把这个观念用于学习,真是一种创造



第B步:回顾 看完一章之后,这一步简直轻松,一页一页翻过去,对主要知识点、概念,脑子里有一个回顾,知道这一章有讲什么内容。 第C步:做题

a计划.找例题,做例题。不看答案,能做多少就做多少,做完对答案,紧接着完整抄一遍标准答案→→去章后看看有没有会做的题目,有会做的就做下去→→没有就跳回来看第二个例题,方法一样→→如此循环往复

以上流程,如果五个例题抄完仍然没有头绪,那么太好了,说明你还没有理解教材,或者你的基础不扎实,这个就更好解决了:进行b计划b计划:遇到这种阶段性的困难,只能加强对教材的针对性理解。在例题解答答案步骤中圈出那些重复出现的关键词以及章后题目含有的术语,再进一步去阅读相关知识点的概念、案例、图表。接着回来做题。如果不行,更加简单了:进行c计划 c计划:能让你进行到b步骤的书,我有理由相信那应该是类似《固体物理》一类的教材了,其他弱弱的学科如电工等等等等,基本上不会让你做了五个例题、抄了五个例题,你连一点头绪都没有。所以,你的操作如下:放下书本,去热爱生活吧。 另外,我在送你一个礼物:当一本教材用如上的方式进行完毕,请你及时从网上寻找一份有详细答案的试卷做一次测试! 如果成绩达不到你心中的目标,请自觉决定安排时间重新学习、巩固、提高。这是对于自己有高要求的学霸说的。 这个测试建议实际上对渣渣具有更多现实意义:如果在测试中不及格,你需要重新加强课本的学习。以此,拯救了一大片期末会挂科的渣渣们。你总不至于在看到这个特意提醒的时候,还清醒而且坚定的要和期末考做一锤子买卖吧!?要讲的话讲完了,前前后后花了好多是时间修改文字。另外在补充一下我按这个方法进行时的一般作息: 1.我一般6点30分醒来,写晨间日记。上面会写“a.心态准备:我现在心情有点糟糕,还想睡觉,但是八点需要良好的心态来进行正式高效学习,所以,我必须振奋起来,加油!”“b.行动准备:为了确保八点正式高效的学习,我应该吃好早餐,天不冷的话,应该小跑一会儿,太冷的话,那就神伸懒腰好了,总之,要让心情愉悦起来”、“物质准备:应该去买水、巧克力……”写着写着,就清醒了过来。我不确定刚刚起床要不要再床上像猫一样的坐着不动停留几秒,听说有利健康,不错,很有利健康,我的尝试是这样的:为什么坐着?躺在不是更舒服吗?——没错,我又睡了几个小时!­----这就是好处吧吧吧。

反正就是此类日记记录每天重复差不多的唠叨,长时间的进行,我发现,这对于我来说,最大的作用应该是暗示的作用——或者说,我有意于使它培养出一种条件反射,我喜欢这样,因为我喜欢——简单的勾勒,不是很长,我把笔记本放在床头,一起来,就里面写第一个字,“2015年……”之后就自然起来了,朋友,记住一条简单的惯性定律:静止的倾向于静止,运动的倾向于运动。不知道一件事情怎么开始才合适?先去做10分钟。不知道怎么和女孩搭讪?立马过去说一声:“你好!……”后面的你自然会接着说。动起来,运动的倾向于运动。我真喜欢这句话。

2.我也有睡过头的时候。我看到有人因为一次计划的中断他就放弃了整个项目,我觉得他实在是愚蠢啊。比如我昨天打算早起学习的,可是济南雾太浓(刚刚接到济南大雾黄色预警,不妙啊),我以为是天没亮,结果晚起了两个小时。我难道不学了?对的,很多人正是这样做的。如果他在睡过头到中午才起来,他就很懊恼,麻痹,一天就这样悔了,算了,算了,今天下午还是好好玩吧,明天一定要早起!——这真是愚蠢啊,你没想到吧?第二天还是一样哎!长时间这样,效果很不好,你知道吗?当最后任务期限要截止的时候,你就焦躁不安了,你开始感叹时间他妈太快,自己不知不觉又荒废了这么多时间!……一连的情绪爆炸……哎。晚起了,就接着计划一天可利用的时间就行了嘛……有什么大不了? 同样,长期的计划要是因为不得已有一天两天的中断也没有关系,接着进行就行了嘛!……有什么大不了?非要让一时的缺失造成长期的隐患?! 3.能量值爆发期。 每个人的高能学习时间段可能不一样。但是我要强调一个词「预计」。观察自己长期的活动状态,我认为,预计自己能量爆发态出现在上午8~10,下午2~5点,晚上6:30~10点,一共八个半小时,所以,我会为了这八个小时坐着很多额外准备,比如,中午午睡就是必要工作;下午5点40左右,我可能会眯一会,这也是必要的工作;休息间隙用牛逼的耳机听喜欢的音乐,是必要的工作;个人爱好,俯卧撑也是必要工作;巧克力也是……总之,都是为了保证这八个半小时的高效利用而准备(实际上达不到8个半,8~10点休息10分钟,下午2~5点休息10*2,晚上6:30到10点,10*2,因此学习纯时间是7小时40分钟)。 因为里面提到下午5点40左右的小睡,那个时候并不困,是为了防止晚上三个半小时产生疲劳而提前进行的小睡眠的。在疲劳来临之前休息放松是最好的缓解疲劳的方法,你没有听说过吗?你听说过,所以,我再一次提醒你而已。ps.别以为这样学习苦逼,其实我是在极大愉悦度中进行的,伴随着强烈的仪式感,每一天都像朝圣之行。

没有太多错别字,我不想修改太多次了,实在很耗费时间,但是如果你看到这里,我提醒你的是:划线内容才是关键。

(ps.在3月22号,达到吉利的88888赞之后,我才腼腆的放上自己的公众号吧——

搜——「白诗诗」或者「baishishi100」即可。

希望在2017年3月7日——本人发现被知乎流量被限制之后,可以带走一点读者吧,哎。)

最后是我的名言:

为了学习,我今天有特意去买了一盒巧克力,预计前途是一片光明。



++++++++++++++++++++++++++++++++++++++++++++++++++++++++++++++++++++++++++

这么有才的人当然需要做广告了,我被邀请太多,如果有以下相似问题,希望你们看过我答案后再邀请:

哦,别忘了去微信公众号搜索---“白诗诗”,为什么呢,因为我也转移阵地了。

以上是我最值得一看的答案:

1. 怎么背书最有效率? - 知乎

2.

如何成为记忆高手? - 知乎

3.

应届大学毕业生面试中有哪些“黑技巧”可以提高面试成功几率? - 白诗诗的回答

4.我所依赖的记忆方法 - 知乎专栏

5.给高中小朋友的一些学习方法 - 知乎专栏

6.那我就靠这篇文章卖钱了 - 知乎专栏

好吧,只贴好几个相关的。随便看。

最后为了凑字数,让我隆重的再说一次我的名言:



为了学习,我今天有特意去买了一盒巧克力,预计前途是一片光明。

9000字

。。。完。。。

你要是觉得这篇文章有点用,或者可能对你身边的人有用,可以把它发给TA,他们会感激你的!


以下是我的「还值得」一看的答案:

1. 怎么背书最有效率? - 知乎

2.如何成为记忆高手? - 知乎

3.应届大学毕业生面试中有哪些“黑技巧”可以提高面试成功几率? - 白诗诗的回答

4.我所依赖的记忆方法 - 知乎专栏

5.给高中小朋友的一些学习方法 - 知乎专栏

6.那我就靠这篇文章卖钱了 - 知乎专栏

好吧,只贴几个


Ps.特别提醒:

没必要关注我的知乎账号,因为70~80%的干货都发在了微信公众号里,在历史信息里就有。我的微信公众号名称也是“白诗诗”,我这么负责任的人,一定不会让你失望的,请一定要关注。


user avatar   jupingxiaowangzi 网友的相关建议: 
      

我是个终生学习者,如何高效学习?一直是我思考的问题。

国内传统的“灌输式”应试教育,机械,低效,重理论,轻实践。以“传道授业解惑也”为己任的学校,谁是知识最大受益者?不是学生,是老师。至今记得初中数学老师的一句话:

自己听懂不是真正的理解,能给别人讲会了才理解的更加透彻。

将知识给别人讲会了,本就是一种非常高效的学习方法。大学阅读《如何高效学习》一书,才知道其暗合了费曼理论。此后多年的阅读工作学习生活,一直带着这个基本问题:高效学习方法有哪些?看知乎上有这类问题,就将多年总结的《高效学习者的7个习惯》分享出来:

学习可以划分为三个部分:输入-内化-输出。

a.输入:

1.草木竹石皆是知识

2.稀缺的注意力

b.内化:

3.作战地图

4.费曼技巧

5.类比

c.输出:

6.知识型写作

7.知行合一

1.草木竹石皆是知识

不少学习者将知识的输入途径,局限在了阅读,这就错过了太多汲取知识的机会。一个高效学习者,能走到哪,消化到哪,世间万物均为他所用。就像金庸笔下的独孤求败,能出神入化到不滞于物境界,草木竹石皆是知识,皆可为剑。

这种认知模式需要训练。人类的大脑,在没有接收明确指令时,会像永动机一样,习惯性地制造各类幻象。你回想下,当你走路、坐车、发呆时,头脑是不是习惯性地处于漫无目的的游荡状态?当时制造的各类幻象,可有任何创造力可言?当你能阻止大脑的凭空幻想,认真用眼睛、耳朵观察这个世界,就能收集到更多的灵感、现象、素材,这远比幻想有意义的多。

哲学家约翰·杜威也坦诚:

我们把比大多数人喜欢承认的更多的时间浪费在了“琐碎的脑海图景,随机的回忆,愉悦但无根据的希望,掠过的、半生不熟的印象。”

当你习惯了这种新的认知模式,汲取知识的通道就会宽广很多。再举个例子:如何通过看辩论节目《奇葩说》来汲取知识?不是作为存粹的内容消费者,我的观看方式:在正片开始前,就针对辩题写下来自己的正反观点,在正片开始后将自己的观点和辩手观点对照、佐证,在这个过程中培养挖掘尖锐角度的能力。

2.稀缺的注意力

你的注意力,是你能专注做事的时间,言外之意,注意力不等同于钟表上的时间,有一部分时间会悄然溜走,因为人的精力有限,总有放空大脑的时候,不然也不会有消磨时间(kill time)的说法。

高效学习者能认识到注意力的稀缺性,格外吝惜自己的注意力:

a.知识付费能减少注意力消耗

一旦能分辨注意力和时间的区别,就能理解知识付费节约的并非时间,而是注意力。喊着学习时间不够的大多数人,他们真的缺时间么?实话是,他们只是缺少专注于某件事的注意力。花钱买知识,减少了挑选知识的注意力消耗;另外心疼钱的缘故,学习者会下意识投入更多注意力,以规避损失。

b.像锻炼肌肉一样锤炼注意力

注意力就像肌肉,可以被锻炼。记录每天注意力花销,分析其是否被善用,久而久之会愈少浪费注意力。

c.健身能提高注意力储备

一个强健的体魄意味着同等时间下更充沛的精力和更多的注意力。高效学习者,不会让身体拖了大脑的后腿。

d.绝不考验自己的自制力

专注于某件事情时,绝不将分散你注意力的物件,搁在附近。阅读的时候,将手机放在了余光扫到的地方,难免有忍不住刷刷朋友圈的冲动,难得的心流体验就会被打断......

以前我也对自己的自制力过分自信,买的跳绳、哑铃等健身器械基本几个月处于吃灰状态。今年醒悟了,不作死就不会死才是生活真谛。今年买了瑜伽垫,秉持这一原则,绝不考验自己的自制力,将瑜伽垫放在了非常醒目,便于拿到的位置。实测证明,确实大大提升了健身频率。办的健身年卡,离家也不到5分钟的步行距离。

3.作战地图

如果你连一张地形图都没有,就不可能组织一场进攻。

a.做研究的三种方法:打井、犁田、旅游

我大学毕设的指导老师,是我人生中的一位贵人。为了完成毕设的剪力墙实验,导师带着我从北京赶往苏州,在高铁上,导师分享了我受用一生的道理,这是我导师的导师分享给她,她又转授给我的,那一刻有点武林前辈将毕生内力传给他徒弟的意思,这也是人生中第一次,我如此深刻地感受到了知识带给人的充盈感。

做研究有三种方法:一种是打井,是在一块很小的领域做到极致,打出井水来;一种是犁田,是选择一亩三分地,耕耘的比较透彻;一种是旅游,观光的地方足够广,你都体验过了解过,总能作出系统化总结。

毕业后,虽然没走研究这条路,去了相去甚远的传播行业,但这种做研究方法一直没忘,其对不同领域的学习有着普适性。如今面对新领域,我通常选择先旅游,先绘制目标领域的知识地图;再选择打井或者犁田,有了全局了解,再选择感兴趣的细分领域深耕。

b.基本问题

作为一个写作者,我给自己的定位,是终身学习者和广告人,这也是我在知识的版图上旅游后,我发现自己特别热衷的两块领域,我就给自己提出了2个基本问题:如何高效学习?如何做出打动人的营销?没有天分的我,凭着学习生涯中一直带着这两个基本问题,时间也帮我战胜了很多同行者。

如何高效学习,对终生学习者而言,就像哲学家会思考:人为什么活着?是伴随一生的基本问题。

4.费曼技巧

费曼技巧是诺贝尔物理奖获得者理查德·费曼提出的,操作起来很简单:

a.拿张白纸; b.在白纸顶部写上你想理解的某想法或某过程; c.用你自己的话解释它,就像你在教给别人这个想法。 是不是很像知乎模式,知乎上认真分享干货的答主,答题本身也是在帮助自己,对已有知识查漏补缺。

5.类比

类比是利用二个不同领域(源域、目标域)中的知识相似性,通过类比从源域推导出目标域的相应知识,从而实现学习。这就好比在未知与已知之间,搭起了一座桥梁,你站在桥梁的一端(已知),去看桥梁对岸的风景(未知)。第二句就是一种类比。

6.知识型写作

写作能厘清你的思路,但同样是写作,这个时代绝大部分自媒体人,从事的是热点写作,营销写作,情感写作。知识型写作者很少,但他们是非常有价值的内容创作人,他们产出助力于个人成长的“干货”。

从事知识型写作,会倒逼着你去学习,凭你固有积累,最多2个月,你大脑中的存货就会被掏空,为了产出更有深度的文章,你只能以终为始,收集资料,再通过写作内化成知识。

写作者的资料可以定义为:

a.理论。人类对某一现象的归纳和总结。比如上文提到的费曼理论。 b.事例。各种例子,这个例子还能用在什么地方? c.操作方法。关于鸡汤的定义,有一个形象的说法,鸡汤是不给勺的废话。能具体实践的知识,才是对读者有意义的。

7.知行合一

知识被使用才彰显价值,否则,只是正确没卵用的废话。

如何高效学习,对终生学习者而言,就像哲学家会思考:人为什么活着?是伴随一生的基本问题。

这个问题没有标准答案,没有最好答案,只有更为合适的答案。

公众号:Mr少年客。


user avatar   zhu-qiu-jie-41 网友的相关建议: 
      

这是一个晚来了一年半的答案。

看了很多答案,好多答案水准都很高。也发现了一些有待商榷的地方,其中包括两个学习方法——重复和联想。也在后面讲下这两个方法的一些局限性,供大家参考。

如何才能长时间高效学习呢?我讲一些新的观点,以供启发。

知易行难很大程度是因为,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为了提高大家的执行力,我也会从脑科学和心理学等角度讲讲我的经验。


大脑的学习和执行机制是怎样的呢?我大概讲几点。

1.大脑的有限容量,高压缩比。

一些理论模拟后认为,大脑的内存是有限的,可能还有点小。但是大脑存储的信息为什么还那么多呢?主要在于大脑恐怖的压缩比,1GB的信息内容可能最后被大脑压缩不到1KB。所以,我们的大脑能够装下非常非常多的东西,不过,大家也知道被手机软件压缩过的照片会模糊,同样的,被大脑压缩的信息非常容易模糊而被遗忘或记错。

2.神经元生活环境“差”。

我们知道电信号是可以转化成信息的,我们的电视采用的就是这个原理,但是电视信号的传递是通过包有绝缘漆的铜导线,而大脑的信号靠的是神经元,而神经元突触具有可变性,不是一直能形成通路,而且出错率比较高。那就意味着,信息传递过程中,信息非常容易链接不上,非常容易被隔壁老王,哦不,隔壁的神经元和神经胶质信息干扰。这是我们容易忘记和记错信息的原因之二。


(这套路是不是很熟呢?)

另外就是,神经元之间的链接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在细胞外液中有一定的游离空间,尤其是新生的神经元。如果受到较为猛烈的脑部撞击,大脑会遗忘很多信息的原因就是神经元游离太远链接不上了以及激活神经元的电流阈值不够,就像传递信号的电线断了一样。也有人漏电到短路的,比如说,突然忘了最好的朋友名字叫什么。

还有,高中也学习过的,同一个神经元如果一直接受相同的刺激,那么它的动作电位将会慢慢变低,提高了应激阈值,应激电位维持在很低水平。也就是对信息的吸收边际效能很低。这也是科学研究对短期内过多重复学习归类为较为低效的学习方式的原因之一(可以重复学习,但是建议分散性重复)。

3.学习的工作路径

我们大脑关于学习的基本工作路径,与决策路径相似。“信息/场景→认知思考→记忆/经验抽取→情绪加工→信息结合→记忆/新信息”。大脑本身就是由860亿个神经元和数量巨大的神经胶质组成,每一个神经元都会链接很多很多神经元,每一个过程也都需要经过非常多的大脑部位和神经元链接。其中,结合的记忆/经验,以及情绪加工越多,那么记忆就会越加牢固。但是形成的新信息是受结合的记忆/经验,以及情绪影响的。联想能够让记忆更加深刻,但是却使生成的新的信息不是特别准确。所以,如果要对信息进行精准记忆,不建议采用联想的办法。

讲完这几点,大家对自己的记忆和学习机制有所了解,自己也可以尝试想想,怎么根据原理生成自己的办法。在这里,我也讲讲几点我的一些办法。

1.构建系统

我们的大脑只占了我们身体质量的2%,但是耗氧量却占了25%。本身极度耗能,所以大脑总是想法设法“偷懒”的,其中最为明显的就是喜欢归类和规律化信息。我们之所以喜欢给人“贴标签”,是因为认知事物是需要消耗能量的,但是贴了标签可以简化对世界的认知,降低能耗。

同样的,我们大脑将1G信息压缩不到1k也是非常耗能的。尤其是选择压缩哪些的时候。这个时候,大脑也会优先保留有规律的和能够归类的信息(也尽可能不占内存)。所以,我们记忆那些押韵的、有趣的信息更加深刻。而系统的目的也是为了更好的归类和规律总结。这样大脑能够更为高效的记住信息,而不会太快遗忘。

我个人构建系统的办法是做笔记。个人心理学、经济学、历史、方法论等笔记已经有三十多本。每每需要即使不能全部记起,根据印象稍作查询,也能很快链接起来。

2.增加联系节点

在原理里面有说,每个神经元都会链接非常多的神经元,但是我们在抽取信息的时候,即使一个神经元能够链接有很多个神经元,也未必能够形成信息的通路。所以,也就才会有那,跟人家讨论,回了家(换了记忆场景)才想起来怎么反驳的情况。因为这个信息能够链接的神经元不够多,能够根据不同场景而链接的神经元更少。所以,如果要形成较强的信息提取能力,需要尽可能增加信息的链接神经元,形成通路。


(条条大路通罗马,引自Facebook)

那么,怎样才能形成这样的信息通路呢?比较简单的办法是看科普类书籍,比如说《十万个为什么》、《全球通史》、《社会心理学》。知道的是知识广度,能够联系的是知识深度。想要更好的链接,需要有这些链接的基础,看科普类书籍能够增加这样的基础神经元。

另一个办法是,举一反三。当我看到一个信息的时候经常会在下面写上这句话可能适应的场景。

举个例子,我在《进化心理学》看到这么一句:进化使然,人在生病和感到压抑的时候更加需要群体的关怀,因为群体保护可以增加自己生存的概率。我就立刻想到,女人什么时候最容易接受男人的善意呢?那就是来亲戚的时候,受到拒绝的时候,一个人的时候。进而巩固了这个知识点。

当然,你也可以在大脑工作原理上产生新的办法,如果有记得告诉我。

3.避免短期过度重复

科学家针对人类的大脑记忆现象的研究证明:在一前一后的记忆活动中,识记的东西是相似的,对于保存来说是不利的,这是因为重复内容相同的东西时,相似性质的东西由于相互抑制,互相干涉而发生了遗忘的结果。这种现象,我们也叫做重叠现象,用于解释遗忘的机制。其实根据大脑的工作原理也可以大概知道,短期内重复相同的信息会让大脑不知道压缩哪一个信息。即使选择了也已经因为信息的竞争性导致信息丢失比较多。所以在重复学习的过程中,适当的调整一下间隔时间,不要过于密集。

4.增加控制感

前面说到我们大脑关于学习的基本工作路径,与决策路径相似。“信息/场景→认知思考→记忆/经验抽取→情绪加工→信息结合→记忆/新信息”。增加控制感能够提高我们强化我们记忆与正面情绪的结合。我们在愉悦状态下能够有较低的压力水平和更好的记忆能力。两个关于控制感的心理学实验:让养老院里的老人拥有对环境的更多的决定权,比如自己关灯和盖被子等,能够提高老人对养老院的满意度。让囚犯拥有对环境一定的控制权,能够减少他们的破坏性行为。

可以知道,增加对环境和自己的控制感,能够降低不良情绪的唤醒、避免习得性无助感,也能提高信息传递需要的电流阈值,进而提高自我们的记忆效能。

至于方法上,大概就是其他答案说过的睡觉和锻炼,以及培养固定的习惯,那样能够增加对身体的控制感。另外就是培养时间感和空间感,尽可能在稳定的时间和空间学习。

5.提供必要性

进化的基础是必要性,学习上可以如此。记得二战时,盟军培养间谍,需要他们会讲流利甚至没有口音的德语,这个对间谍来说难度非常非常大,但是最后解决这个问题只是对他们说了一句话:你们半年后会被空投到德国,能否活下来就看你们自己了。这是因为生存的必要提供了学习的必要性。


(乌鸦只要飞一下就能喝到水,没有进化出高级智慧的必要性)

还有就是,我们国家十几年都没能够自主研发出国产芯片,但是美国给我们断货一年,“神威”次年就问世了,实际上也是提供了市场的必要性。形成对国家层面的倒逼机制。

如果我们想要更好的学习一种技能或者提高学习的效率也需要提供一定的必要性。比如说,结合奖惩对自己设置deadline,或者让自己意识到需要靠这种技能吃饭。那样就不得不持续投入,而且效率也会高很多。

其实,知道了大脑的学习和工作原理,很多人都能够生成自己的一些好办法,不要拘囿于我的回答。如果有更好的办法,也欢迎评论区讨论。

有收获就顺手点个赞吧,也当作对个人几小时投入的一些鼓励,谢谢。

如何提高学习能力? - 卫蓝的回答

怎么让自己远离手机? - 卫蓝的回答

如何从一个空有上进心的人,变成行动上的巨人? - 卫蓝的回答

——————————

不到一天饭钱,却可饱食一生的自我提升类书籍《反本能》,解答你80%的生活疑惑。点击购买链接:《反本能:如何对抗你的习以为常(卫蓝)》- 当当图书



user avatar   li-carly 网友的相关建议: 
      

我曾经看到过一句话,说的是:2.6亿老年人,至今没能进入互联网时代,而2021年上半年,我朋友圈子里议论最凶的不是明星八卦,而是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何时出炉。到了5月11日,靴子落地了。

千百条数据中,一行字尤为瞩目:60岁及以上人口占18.7%,65岁及以上人口占13.5%。

与中国发展速度一同狂飙猛进的,是人口年龄。60岁及以上人口26402万人,这个群体在网络和纸媒没有太多声量。低调,安稳,是老年人平安度过余生的底色。

信息化和老龄化,长期并存交织。《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指出:截至2020年3月,网民数量发展至9.04亿人,互联网普及率达64.5%,然而,60岁及以上网民占比却只有6.7%。

他们当中的绝大多数,甚至不懂得怎么用手机扫码买下一块豆腐。

几个关键词可以概括,脱节,失速,加剧。互联网世界是割裂再缝合的。在虚拟的一侧,我们已经在月球上规划城市天际线;在现实的一端,我们仍需要在流动摊点排队购买煎饼果子。一定程度上说,当今社会早已步入文明和繁华,而在暮色四合之际,回望身后,也有一些人被数字的洪流裹挟着踽踽前行。

生活中并不鲜见这些场景:老人站在公交的投币口,颤巍巍地数着手中的硬币;站在地铁口的自动售票机前,圆瞪双眼辨识密密麻麻的站点信息;向收银员递过去几张边缘磨得发毛的票子,却被一句彬彬有礼而拒人千里的“对不起,不设找零”将现金挡了回来;要去大城市探望儿孙,却不懂得如何用智能地图导航……

似乎有一个不成文的规定:电子设备和软件是专门设计给80后、90后甚至00后的。任何新生事物,只要他们会使,就等于所有人都会使了。

这个“规定”对于老年人来说,有点像是站在一台倾角在25°以上、时速10公里的跑步机。他们虽然已经在努力前行,然而自己还在不断后退。

有时候,我们也会畅想未来,二十年后,是否就能实现人机交互的大发展?水银泻地一般的VR、AR和脑机接口,哪怕是走在旷野和荒漠里,也像是在小区中散步一般,处处可以歇坐休息,时时都有清凉饮料供应,永远不会担心迷路,一个彻底消除电量焦虑的梦境。

然而,真有那么一天,你我还能跟得上趟吗?

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

想要解决这个问题,不仅需要政府牵头,更需要科技厂商们参与。

与年轻人相比,老年人的学习能力显然无法应付科技的迅猛更迭。为了少犯错,少损失,他们宁可一成不变。

2020年11月24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切实解决老年人运用智能技术困难实施方案的通知》公开发布。

工信部印发《互联网应用适老化及无障碍改造专项行动方案》,方案决定自2021年1月起,在全国范围内组织开展为期一年的互联网应用适老化及无障碍改造专项行动。

助老、适老这件事,不能再拖了。

而想让老年人一同分享科技进步带来的便利,援手由科技厂商伸出,是解题的关键。

工信部公布的首批“适老化”和“无障碍”名单中,就网罗了115家热力值极高的主流网站和43个高频使用的app,涉及媒体、交通、社交通讯、电商购物、搜索引擎、金融、医疗等领域,堪称网络时代的“引水入户”工程。

互联网出行平台火速响应,上线“一键叫车”、“老年人电话叫车”功能,针对视力障碍人群推出的“无障碍出行”则覆盖主要城市74座,使携带导盲犬的乘客不再有被拒载的苦楚。

到了医院开门的时间节点,也正是早高峰期间,老年人去医院取药,也能靠网约车顺心直达医院药房。

而各大通讯交互平台,也都推出“屏幕共享”和“远程协助”功能,将老年人与子女千里连携。子女只需要抽空和父母连线,就能通过手指轻触直连老人的电脑,消除“病灶”,避免了叫人上门维修的不必要花销。

国产智能手机品牌随之跟进,在手机中搭载“简易模式”、“屏幕共享”和“远程守护”功能,大大降低了老年人掌握新机核心用法的学习成本。

适老化与无障碍改造专项行动春蕾初绽,却已满山红遍。

对于老年人来说,行走在互联网时代,也如同在冰窖中前行,处处是黑暗和冰冷。在这黑暗与冰冷中的微弱光辉,是由智能手机照亮的。离开家门后,地铁长廊里、医院药房外、银行柜台门口、郊野公园候车处,它可能是唯一的、指引回家方向的光。

学会用智能手机,就等于学会上网。

除了在产品层面做适老化改造,大公司中,贝壳找房还在公益层面做了许多工作。

贝壳找房从2019年起开始发力“我来教您用手机”公益行动,通过定期开展的培训和实操课程,逐个社区地扫除盲点。培训课堂和到店咨询双管齐下,帮助老年人掌握手机基础用法——尤其是与生活相关的功能。公益教学持续开展,已遍及全国14个城市的352个社区,累计开展手机学习课程超过3500节,参与量多达11万人次。

贝壳教给老年人的操作方法是更为本源的模式与套路,是一种标准制式,而非专门与特例。大量的重复教学,对贝壳员工的耐心提出严苛的挑战。这场教学,既是泛读,也是精讲。

可以想象,在未来,一键报警、亲友代支付、老年人健康档案管理等更多适老化服务的提供和接入,也将逐步建立。科技绝不仅是算法与机械,它还是进步的思维与心怀弱者的温情。有人说,技术的进步是在黑暗中踩在坚冰上前行。正因如此,才要向黑暗和冰冷回敬以冷冰冰的代码。然而科技的内在应该是温暖的,因为不讲人情的科技是速朽的。

现在,真正通向科技新纪元的道路,也许正在搭建中了。


user avatar   yituo-feng 网友的相关建议: 
      

很直观…

灵玉看诸葛青的战斗,他懂,要想打,就必须占吉位,不然没得打,而诸葛青不会让他那么容易占上吉位,所以灵玉也挺头疼的,但灵玉也有北境苍潭,全图aoe,所以也有优势,灵玉和青是一个档次的…


而王也呢?直接告诉灵玉,你随便占,我即是吉凶,我即是天道,四盘随我拨…


王也》灵玉=青》楚岚

给罗天大醮分个档次…

王也独一档…

青和灵玉第二档…

楚岚贾正亮风沙燕第三挡…

唐文龙玲珑云第四挡…

挂马仙的咱不算,宝宝手动挡…




  

相关话题

  自私是不道德吗? 
  如何看待知乎内回答或评论内总会有人留言说“编,继续编”、“编的不错”之类这种话的人群的心态? 
  养宠物可以帮助治愈抑郁症吗? 
  人生在世,有哪些道理或者观念越早知道越好? 
  一年兼职 3w,就是异想天开吗? 
  福建高二文科生,目前总分502,怎样提高才能达到厦门大学分数线? 
  为何对八卦欲罢不能? 
  为什么人们不喜欢被批评? 
  怎么样控制自己的情绪? 
  时常会觉得自己说话很没趣,如何变成一个有趣的人? 

前一个讨论
如何评价柯洁在第 23 届三星杯决胜局险胜安国铉,成为最年轻的六冠王?
下一个讨论
那些不经意炫富的人真的很富吗?





© 2024-11-21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11-21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