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经常看书的人和不看书的人有什么区别? 第1页

           

user avatar   xiao-a-wei-4 网友的相关建议: 
      

一个偏功利性的回答:

戈弗雷·米勒(Geoffrey Miller)在《求偶思维》(The Mating Mind)中提出,人们往往会选择与自己智力水平相近的配偶,而最简单的判断智力水平的方式就是考察对方的词汇量。

智商仅有80的人们会了解“布”、“巨大”、“隐瞒”之类的词语,但不会关注“宣判”、“消费”、“贸易”一类的词语。

智商达到90的人们了解“宣判”、“消费”、“贸易”一类的词语,但不会了解“委派”、“深思”、“勉强”一类的词语。

人们会在潜意识中借助双方所了解的词汇量来判断对方的智商水平,并且会改变自己的说话方式以迎合对方的层次水平。


读书是积攒词汇量,提升认知的最好途径,

也是你提升思维层次水平的唯一方式。


换言之:你能否引起“你心仪的他”的注意,有时可能就在因读书而累积的词汇量的多少。


user avatar    网友的相关建议: 
      

年老的时候有更多的精神生活。

一次从家去乌鲁木齐的大巴上,我认识了一位很有趣的维吾尔族老奶奶。

早在客运站等车的时候,我就已经注意到了这位老奶奶。她的面貌一看就是维吾尔族长相,个子很矮,头发花白,但衣着讲究,腰身挺拔,很有气质,年轻时应该很漂亮。我看到她东张西望似乎在找人,就猜测她大概是想让人帮她提行李,就走过去问老奶奶是否需要帮忙。她很高兴,就说让我帮忙抬行李。她一开始还以为我是维吾尔族,发现我是哈萨克族后,就很快用哈萨克语跟我聊起来。

上了夜班车后,我们正好是前后床,我躺在自己床上开始玩手机,老奶奶则看起来很无聊的样子。我有点于心不忍,然后总觉得这位老奶奶气质真好,很像读过书的人,就问她说是否看得懂汉语,我有带汉语书,可以给她看,老奶奶说她看得懂的。

这让我更对老奶奶感兴趣了,就很好奇的问她,以前是上的汉语学校吗,她说她是56年的大学生,在北京上过学。

这下我彻底震惊了。于是放下了手机,继续和老奶奶聊天。老奶奶很热情的开始说起自己当年的求学生涯。

她高考后在北京民族学院学了两年的汉语,然后在上海电力大学学了两年半。她在北京时有一年过新年时,还见过周总理视察学校,提到周总理,老奶奶赞誉有加,说周总理器宇不凡,非常有大国领袖风范。老奶奶说当年去北京,他们得先坐大巴到兰州,然后坐火车到北京,整整用了10天时间。因为回家不方便,所以假期就不回家在学校学习,偶尔会旅游,去过青岛和天津玩过。

老奶奶至今喜欢旅行,前几年去了迪拜和土耳其,今年夏天准备去日本,祝她老人家玩得开心。最有意思的是她很喜欢看体育频道,我们非常自豪的聊起新疆队此次在CBA的夺冠;不过她说她最喜欢的是斯诺克和网球。

我和老奶奶大概聊到了晚上12点多,中途长途汽车要下来一起吃饭,吃完饭后我就上车睡着了。早上快到乌鲁木齐时我醒来,发现老奶奶已经醒了。后来老奶奶的孙子开车来接她,顺便把我送到了目的地。临别时,老奶奶的孙子和我一道下车,帮我从后备箱提行李,我向他表达谢意后,忍不住跟他说,老奶奶真的太厉害了。

其实老奶奶的人生在中途也有很大的波折,比如她学成归来,到了乌鲁木齐做老师,后来在wg期间大受批判。但是,现如今,她却总能想办法从人生找到新的乐趣,去学习新的知识,去感受新的体验,我认为这种高度的人生理解能力,其实是书本带给她的。

正是曾经读过书,她见识了世间的广阔,热爱旅行,她认识汉字,懂得汉语,便能看得懂体育频道,从而爱上新的不同的体育项目等等。

反观我的爷爷,我很爱我的爷爷,我三个月大后就一直是我爷爷养我,可是他只上过三个月的学,哈萨克文字都认不全了,遑论汉语,现在人也是年过80,无法读书看报,也看不懂电视剧,晚辈们也不想和他交流,我读书在外,也很少和他在一起,即使我去看望他,也很难和他聊的起什么,爷爷已经完全不能理解现代社会了,我爱我的爷爷,我明白他的人生也有自己的曲折艰辛,所以更为他晚年精神生活的乏味凄凉悲痛伤心。

人生在世,难免有朝一日老去,朋辈去世,晚辈长大又有自己的事业要做,日渐孤独,这样的时候,如果曾经有幸通过书籍在前人圣贤的交流建立自己的精神世界,可能会过得更加幸福、快乐。

今天是古尔邦节,真诚的祝福上文中的两位老人节日快乐!身体健康!

祝阅读此文过节的朋友节日快乐!

也真诚的为不过节的朋友献上祝福!毕竟过节不是目的,节日的目的,就是献上祝福!






ps.原文写于2017年9月3日,后修改部分错字和语病。


user avatar   cao-daodao 网友的相关建议: 
      

小说读多了,你会见到各种跌宕起伏的人生,各种丑恶和挣扎,各种低劣和媚俗,各种憔悴和不甘,各种无奈和幽暗,你会读到各种人世间沉沦的故事,从此之后你不管面对什么事,都是你内心深处早已体验过的黑暗桥段。

历史读多了,你会见到各种大势,各种被命运洪流裹挟而去的微小个体,你会发现人的渺小,世事的既定和多变,愚蠢的重复和偶然闪现的微光,那微光如昙花一现,以至于你毫无信心能在有生之年遇见。

哲学读多了,你会见到各种价值观的形成,各种质疑的微妙,你会发现自己原本坚定相信的不过是一场虚妄,你原本嗤之以鼻的居然蕴含道理,你会不再执着于曾经那些坚守,你会用更思辨的目光看到这个亦真亦假的世界。

社会学读多了,你会发现那些司空见惯的事情,其实都其来有自,你会发现人类社会不过是一张想象中的草图,自以为是的运作,你会发现有些温暖的事情,其实背后都隐藏着冰凉的考虑和目光,你是系统的一分子,你轻若浮萍。

人类学读多了,你会发现人类不过就是一种奇特的动物,你会发现我们没有什么高尚,没有什么特殊,我们只是披着一张现代文明的外衣,行鼠窃狗偷之事,我们只是一边诉说着一个个虚假的故事,一边满足着各种贪欲。


不读书不见得是什么坏事,因为有时读书越多,人世就越冷。


人类是什么


历史的归处


user avatar   8723016 网友的相关建议: 
      

第一次意识到自己可能书读多了,大概是在大三。

尽管之前读书“丧心病狂”,依然恨自己书读得太少。

那年在学三食堂跳舞,认识了一个校外的女孩,去她的出租屋玩,看见一把民谣,顺手抓起来弹了一个曲子,然后,就招来隔壁好几个人。然后大家聊了起来。某男问我:“弹琴有什么用?”

我被问住了,我从来没有想过弹琴有什么用?

然后他继续问:“你的水平能挣钱不?”

我答:“不能。”

他说:“那你还弹它做什么?”

我说:“可是……”

他问:“那么,你有什么挣钱的本事?”

我想:好像没有啊…………

————————————

我算经常看书的人吧,曾经看到发狂。首先是看数学书,后来看物理书,再过度到哲学书,后来看文学和诗,再后来,意识到我没有挣钱的本事时,开始看经济学,再后面根据职业需求看教育和心理,后来看房地产,看策划看广告,再看股票和互联网,以及一切挣钱的书。

在生活中,我是这样一个人,必须想通了才会去做,凡事没有五成以上把握不敢碰,超过七成愿意干,十拿九稳必须赢。为了想通某些事,必须很认真地看尽可能多的书(泛读),以及超认真的反复研究某一本书(精读)。

举一个例子,比如我曾经台球打不好,但因工作环境需要,我必须在短时间打好。先买一本台球入门手册,然后,拿着书去台球厅开桌。一个人对着书练。把整个台球厅的混混都笑疯了。老板直接过来说,没有一个人玩的,所以说要陪我玩,我拒绝了。他又说,陪我玩可以不收我钱,我还是拒绝了。我明明要认真练球啊,但是,老板拒绝了,说只能找人少的时候来玩,我这样玩大家都没心情了,他没法做生意。我去!换了一家很偏僻的台球厅,把书收好,假装等人,继续一个人练习。

书不欺人啊。更不会欺少年穷。

后来有一天,我的后厅大到同时放了台球案和乒乓球桌,我却没有玩的意思了,反而天天还在看书和写字,因为我知道,换大房子的钱,都是一个一个字写出来的。

那么,我和不看书的人有什么区别?

我认为是没有的,至少我是意识不到的,直到他们发问时。

如果非要说一眼就能看到的区别,那是我和另外一种人的区别。

——————————————————————

我至少见过三个读书狂。

一个是大学同班的ZJ,据说当年他考了北京文科第二,再加上北京生本身就自带光环,他应该很闪眼才对,但是他反而很低调。第一次见识他的牛逼,是军训时。从保定火车站走到满城区38军某教导团有多少公里不清楚,但我们步行了大半个晚上,天亮才到。期间我犯了一个不可饶恕的错误,舍不得把一书包书放在行李车拉走,生生地背着走。两个小时后我的两肩膀就完了。第一个走过来说帮我背一下书包的人就是他。后来这书包大家轮着背了下半夜,但军训一个月,只有他过来把所有的书都借了一遍,借一本还一本。我不知道他自己带书没,但是我这些书80%是数学和物理,他一文科生,居然全部借去看了。还回来他说,哎看不懂啊,但把我在书中的注解和笔记看得很清楚,还调侃了我几句,说相对论那章我写了太多感悟。

回学校,选班干,他成了学习委员。有一天在三角地,他骑车顺行突然转过弯把我截住,问我愿不愿意当他的物理科代表,我问为什么,他说他觉得我物理肯定很厉害,我苦笑着应了。然后,一学期的物理课,我都没去,我既不知道在哪里上课,也不知道教材什么样,更不知道老师是谁。物理试卷发下来,我看到题哭笑不得啊,居然还有考定理的填空题,而且还是牛顿定律这类的,简直就是初中水平啊。然而有个宁夏来的文科生HJ,考完出来居然在那里大喊,太难了,还要出填空题!那一瞬间,我对文科生的歧视终于产生了。

但对ZJ这样的文科生,我是歧视不起来的。因为他物理差不多考得我和一样,比如95+,而且他数学也同样厉害。关键的是,他很佩服我这样表面聪明,内心狂傲的人。等我后来慢慢了解他时,我才发现,应该被歧视的应该是我啊。

他是知识分子家庭,父母大概都是教授级的,家里的书,多到难以想像。尽管我没去过,但去过的同学回来表示说,哎,人家小学读完的书就比你现在加起来都多啊。据说,其中一个书架,全部是武侠。ZJ亲口对我讲过,市面上出现的所有的武侠,只要不是盗版的,他都收了,大部分是香港出版的。但他从来不聊武侠,从来不聊!如果有人不小心聊起金庸、古龙,梁羽生,他也是静静地坐在旁边听,一句话都不说那种。我有一次问他,为什么别人聊你只是听不说话,他答到:“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世界,自己的观点,我多听听就好。”

他后来是冯友兰最后一个关门弟子CL的研究生,一直念到博士吧,据说一直忙的是就是修定中国哲学史第八版以及近代中国哲学史。就这样一个牛人,在大学四年,我居然从来没和他讨论过任何一个哲学问题。你想,他连武侠都不聊,他怎么可能和我聊专业呢?他天生不爱聊还是只和老师教授们聊,这个不得而知。但我更愿意相信,他不和别人聊的原因,只是尊重他人,如果他一开口,其他人就只能闭嘴了吧。

当然,主要原因是因为他书多,特别爱看书,所以不住校,聊的机会太少。我后来常想,如果他住校,会在哪个宿舍,我们会不会聊到互相影响的状态,然后能带着他多做些运动呢?哪怕是多打会乒乓球也行啊。

但是,读书人一般都看不起别人,书读的越多越看不起别人,这是100%的真理。他选择了一种看得起大家的方式,就是从来不聊,这让大家觉得,他很可亲。至少他是我见过最和蔼的同学。不住校也是他的选择方式,他需要自己的空间。

我对他一直念念不忘的原因,并不他表面上看得起我(他看得起所有人),而是他选我作课代表这事,我一直都有遗憾,而从没和他解释过。因为,那是我在哲学系当过的唯一的一次“官”。大学毕业时,哲学专业大概20余个男生,有人统计了一下,最小的官阶估计是班长。绝大多数同学都是系团委、系学生会,学校团委和学生会的干部,还有几名是系党委的干部。但是我知道他们统计错了,因为ZJ最大的官可能只是学习委员。当然,我这个不称职的科代表后来也成了哲学系小头目,“学运系”大头目,同时也是学生纠察队创始人之一,也算”官“大一时,所以也是哲学系唯一一个进了党国监狱的人。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这些我都不理解,“潮流不能动”我怎么又能够做得到呢?但是ZJ做到了。

我常想,如果我能够读完他曾读过的书,我会不会变成他那样的人。

但是,这怎么可能呢?转眼之间,我就离开学校,离开学业,离开理想中的一切,最后堕落到只知道挣钱然而却更知道自己挣不到大钱的人了。

而ZJ,却作为一个符号,固定在曾经的时空中。

他英年早逝时,居然没有出版任何作品。

据说他最后的定格是,伏案在书桌上,四面墙的书架上,重重叠叠的书寂静不发声,集体不作为。


第二个读书狂人是后来转系来的同学MJH。本科时不住一起,每次他有事过来找我们时,姿态都比较低,尽管他人高马大的,但说话和气,也爱笑嘻嘻,都以为他也是一个随和的人。后来他读研时,我常去找他,聊马哲是假,聊文学和诗是真,这时才发现,MJH同学是一个很狂傲的家伙,他损起人来,可谓杀人不见血。

比如,他曾经形容一个女同学把秋游搅乱了,是这样说的:“她真有本事,一场小病,两天的时间,就能够把20多个人全传染了,她倒是好了,我们全都疯了。”末了,他大概会说:“估计有段时间不写诗了,灵魂被污染了需要排泄。”

我越了解他,越觉得他真的是谁都看不起,尽管他一般情况下对人都笑嘻嘻的。

他最精彩的评论我记忆尤新。

某天,他听说我毕业论文只拿了60+的分数,他表示不理解。因为我可能是他为数不多愿意多看两眼的人。他提出要看看我的论文,我回任教的中学宿舍找了半天,居然找不着。我怀疑我搬离学校时弄丢了。只找出论文的评分表来,送过去让他看。上面有HSF老师的评语,大意是说虽然读了很多书,但不理解没消化,生套西方现代哲学的概念,而且思路不清,逻辑不通,总之,得60+是很正常的。

MJH同学看着这份评论,良久,就突然大起笑了起来。然后递还给我说:“这不是HSF的评语,根本就不是他的字。”啊,西哲大牛HSF老师的字他都认得,他明明马哲研究生啊。我请教原因,他只是想笑,一个劲的笑。笑完很严肃认真的说:“HSF敢给你打60分,怎么可能?我本想看看论文,然后帮你去系里反应,得,现在证据确凿,你可以直接向学校上告了。”然后,换口气,继续大笑。

这样闹了良久,就是不给我说原因。后来,当他确认我真的不在乎这件事和这个分数后,才说,一百个字的评论,居然有四五个错别字, 成语都写错了,这怎么可能是HSF老师的评语呢?我把这评语往上一交,谁丢得起这个人呢?

其实北大还真的丢不起错别字的人,后来念错“鸿鹄之志”林建华校长丢得起,那是因为人家是念化学的,而且英文比中文好。但当年HSF老师是土博士,本校本系出身,位置也低,肯定是丢不起的。

但为什么会这样呢?MJH同学说,有可能是他让学生评的,这个水平,估计都不是研究生,可能是某本科生干的。但大家又分析说不太对,北大哲学系要找到这种水平的本科生,也难呀。

所以,MJH同学分析,这分明就是“故意的”。

如果我看到这个评语,看清这些错别字,一生气找他去,他就改了。

如果我看不出来,那么我也就值60+,活该!

关键的是,我属于第三种情况,我连看都没有看。

MJH说,这只能说明,你60分都不够资格!大家视为生命的毕业论文,你如同儿戏,根本就不是干这个料,今后也不会干这个,所以,你今后就别说自己是哲学系的人了。

我一下就晕了。要不是喝了点酒,我可能更晕。

但我想到我写论文时在HSF老师的宿舍里畅聊的那个晚上,他要求我改,我不同意,结果吵将起来。他最后的话就是“想拿90分,就改。”我说不改呢,那就60分。所以,我拿60分之前就知道的。我并不是不关心我的论文分数啊,只是早知道如此,没哪么在意而已。

但是,MJH同学的分析让我意识到,我那篇没改的论文,指不定有多少错别字,让H老师气背过去了。

没错,HSF老师是故意的。

但是,MJH同学更是故意的。我就是那个”错别字本科生“。

就这事,他能够在心里嘲笑我一辈子。

我也只能是默默地接受了。

直到我很多年后,有次在首都图书馆无聊,突然查到自己的出版过的几本书,大吃一惊。于是开始查别人的,然后就查到MJH同学,结果出来了三五本诗集。我全部借回家,认真的读了几遍。再见到他时,我表示了极大的佩服:“真的一个错别字都没有啊!”

他就哈哈哈乐着,一个劲的乐着,猛抽烟,然后狠呛一口,搞不清是笑过气的还是抽过气的。

其实,我当时说的原话是:“我老婆说,这个人写的诗很淫秽啊。”


第三个读书狂人MX同学。他是哲学系高年级的。高一个年级还是二个年级,我居然忘记了。看来我对这个人既不感兴趣,又不熟悉。

但是,他的书,多的简直不得了。一个宿舍的人都烦啊。

床上堆不下,就往墙上钉架子,一层层往上堆,能够堆到天花板。人家床上放书最多一排,他是四排,顺墙放两排,每一排都能够碰天花板,前后还有一排,头脚都是书。你想想,这种状况,下铺的同学如何生存,轻轻一晃床,就有异响,一不小心,掉下来,会埋人的。

MX同学还有一个恶习,他这么多书,从来不借人,当面借人翻看都不行,你动他的书,就跟动他老婆一样。据说一开始不这样,后来不知道谁把他惹急了,他就翻脸了,向所有的同学,不是,是所有的人类翻脸,摸一下他的书,他就翻脸骂人。

MX同学很喜欢骂人,一边骂一边用手指着对方鼻子,好像你敢动一下,他就能点死你一样。

对了,这个MX同学,是谁都看不上眼,包括我。

但遗憾的是,我看他上眼。

并不是因为他书多,读书狂,而是因为他是踢足球的,而且我进校时,他应该已经是哲学系的队长了。我新生时看见他们在38楼楼下空地上踢球,我去玩了几把,走时他就问我名字,然后说,平时不在楼下练,在五四操场,到点你就来吧。

我当时不认识他,还想,这怎么回事呢?我哪知道我被宣布进系队了。结果,训练时我就没去,当然也没请假一说。听说MX队长很生气,我居然连他是谁都不知道!后果很严重,从此我就被哲学系足球队开除了。

大三时北大杯足球赛,哲学系青黄不接,想保八强悬了,一个高年级老乡才跑来我宿舍来希望我加一把。我一激动就同意了,完全忘记了MX队长的脾气。

尽管我从来没在系里踢过球,但是,MX队长大概对我点印象,安排我替补。等他老人家实在跑不动了,换我上场。第一场球在一体开始踢时,我还在五四操场领我60kg级的拳击赛的奖杯,我骑车过来时,不仅迟到了,而且捧着个奖杯还引发了骚动。至少两个系的女生都乱了。

那场球是和中文系踢的。终场十五分钟,MX才换我上场,当时比分已经是八比零了,敞开了让中文系踢也不可能翻身了。而我本以为可以踢下半场,所以,一上场,我整个人都是气,这让我联想到小学时混排球队,也是决赛时终场前15钟教练才让我上场,赢定了才让替补过过瘾。哎!

这时我体力最好,技术不差,接球就攻,十多分钟,我带球射门五次,进了三个球。其中没进的两球,都属于心软,我看着中文系那两个平时在楼道里称兄道弟的酒肉朋友,一个气急败坏一个无可奈何的样子,实在下不去手。最后三分种,只要我带球突禁区,人家直接就放弃抵抗了。我也只好放弃了。

这十多分钟产生了好几个巨大的悲剧。其一,终场哨声一响,MX直接冲过来,对着我狂骂,指着鼻子狂骂,说这辈子都不会和我踢球了。球一给你,你他妈就一个人踢,你眼里还有我们吗?进三个?他妈的,你传过一次球吗?还他妈打假球!大概就是这样乱骂的。换别人,我早上去把他打翻在地上了,要不是他书多名气大,我保证能打得他这学期都踢不成球。其二,MX队长被架走了,中文系队长OX过来了,一句就你行啊,把我弄得无地自容。不仅是哥们,而且是不好惹的,真的敢下黑手啊。其三,下一场,中文系换了一堆外援,直接把另一个系(好像是地质系)灌了一个13比0。然后中文再和法律系干时,就被指出有外援,结果干着干着就打起群架来,球场上打完,下来又打。据说,OX找辆面包车,拉一车外校的人,满学校追着打人,结果直接被拘了。

然后我们系接下来的对手,小组赛还有三场,无论那个队,明显都有很强的外援,然后火药味很重。最后对法律系时,背水一战,我当了前半场的守门员(不能和MX踢球当守门员他没反对),我高中混不进校队,其实专门练过守门,大学主练拳击,身手还算可以,运气也不错,上半场居然让法律系一个球没进,反被我们干进一球。下半场,MX破天荒跑过来,握了一下我的手说,要不就踢后卫吧。然后,换成原来守门员,一开场就输了一个球。越输MX队长越急,我从后场换到中场,最后上了前锋,每丢一球,他就换我一轮。比赛结束,MX头也不回的离开了。

我原以为他让我上场,也算是原谅我了。

他们毕业那时,我去他宿舍看他,刚坐在他床的下铺,不可能摸到他的书,他就翻脸了。因为他看见我外套里面穿着系队队服,大声说,谁给我队服穿的?谁让我在非训练时间穿出来的?然后,当着那么多人的面,他要求我立刻把队服脱下来。

我去他妈的,我站起来,脱下来,扔在床上。其他的同学从外面围进来,一边死活给我套上,一边把我往外拉,一边还说,别理那个神经。

我终于还是脱下了。我当时穿队服,只是因为队服还比较好看,墨绿色白圈领。当然,自大一起,我就想在校队踢足球,结果系队都没混上就要毕业了,于心不甘。所以,新队长送过来的新队服,我有一种大一新生穿上身的感觉,还想着他妈的毕业前和大家一起干进四强呢。他妈的,这么好的良心,被MX这厮给咬了,彻底寒了。

但是,我根本不理解,MX这厮的毛病是如何被人惯出来的。

他毕业后去了国家图书馆。原因仅仅是因为图书馆的藏书中国第一,他视整个馆的书为己有。

我们班那个宁夏同学HJ凭他关系也去了国图。毕业几年后,我去找HJ同学,他说起MX,视为神人也。我说想见见MX,HJ同学表示说,那得看你和MX的关系了,他不是谁都能见的,现在也是领导了。我说,你忘了MX在一体足球场如何指着鼻子骂我的了?好歹也是队友吧。

于是,我又一次来到MX同学的宿舍。

整个房间都是书,整齐的放在四周的墙边,桌上,床上还是书。

还是老样子,不,比老样子的书多了不止一倍。现在想来,MX同学家也应该算富的,否则他那来钱买那么多书呢?

要不是这些书挡着,我至少得打他三五个回合了。结果,他还觉得我是一个和气的家伙,握着我的手,一个劲地和我说国家图书馆的怎么怎么好。听我想换工作,就直接问我想不想过来。

我其实想下海,过来找HJ同学,也是拉着HJ同学一起下海。所以,见面后不久,HJ同学就从国家图书馆辞职去海南了(这个不是我拉的,我只负责洗脑)。

我想MX同学知道我不仅不来,而且还挖他的墙脚,肯定会更恨我的,说不定他会先跳起来踢我一腿。所以,我就不给他机会了。

尽管我觉得他牛逼,但我也是真不愿意再见到他了。

————————————

这只是哲学系的几个读书狂人。

后来我见过读书狂人就比较少了。毕竟,燕园还是一个读书的地方,离开后自然就不灵了。

这三个和我的区别还是很大的。

第一个ZJ同学看得起我,但他谁都看得起,所以我对他的评价最高;第二个MJH同学除了少数人,比如我,其他人都看不起;第三个MX同学,他连我都看不起,实际上也是谁都看不起。

其实,他们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

只允许他们看不起我,不允许我看不起他们。

我和他们是不平等的。

ZJ同学只是素质真的比较高,他不爱表露内心罢了;MJH同学只是觉得我爱混江湖讲义气,所以给我点面子罢;MX同学根本不需要面子这种东西,所以本性流露了。

所以,你问我,经常看书的人和不看书的人有什么区别?

读书如果有鄙视链,那一定是发自肺腑的鄙视!

唯一不同的是,我接受这种鄙视。而不看书的人完全不接受。

我喜欢ZJ同学,不是因为他高看我,或者脾气好,或者气质素质这类东西,而是真的因为他读的书太多太厉害了,只言片语我就能感受到。我喜欢MJH同学并不因为他夸我写小说有前途,而真的认为他马哲学得好,诗写的好,他瞧不起别人,只是因为他的才华被压抑,幸好他还有一份不错的工作(领导秘书),否则会更压抑更瞧不起人。而我能接受MX同学,当然也不是因为他足球踢得好,而是因为他够牛逼,骂人的时候根本不惧别人会打他,其“浩然之气”足够份量啊。

所以,反过来分析,你会发现,读书狂人,也是要通过其他身份或地位来证明自己。比如ZJ同学的素质,即便他不读书,依然是招人喜欢的。比如MJH同学的诗歌,作为一个出版多本诗集的人,没有那么多书和高学历支持,也可以狂一点。而MX同学的体育水平甚至家世,也足够了,特别是这个MX同学长得还帅。

所以,我不能完全说,我接受他们鄙视是没有世俗的成份。

于是,我发现了另一个规律,如果要让不看书的人接受你的鄙视,首先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放下书,干点别的。要么很会做人(素质高气质佳),要么很会做事(会写诗有才华),要么天生就牛逼(长得帅体育好)。

一句话,没有别的能力支撑,书读的再多,也没有用吧。

后来我遇到一个历史系的同学PHQ(WD同学),以上三个条件都不沾,而且人矮形象差,但也属于天天狂读书的,我就很不认可他。而且他读书的方式我完全不能接受,比如把小说当教材看,规定自己一天看多少页,不看完不睡觉那种。旁人打扰他,他就很生气,而且他经常关着门读书,随便你怎么敲门,就是不开。这位同学低我一个年级,我们还是老乡,平时关系不错,所以我经常开他的玩笑。

谁知道,这位小同学,照样鄙视我。

在他眼里,我属于天生就很牛逼的人,什么都占尽了,但也不过如此,比如堕落到和他在一个中学教书。然后,我天天嚷嚷,一会出国,一会考研,一会下海的,最后呢,居然是被开除的。而他呢,一句话不说,埋头写,就两三年的功夫,被北青报借调走了。

他后来开始一篇又一篇的发表文章,一本又一本出书,一个台阶一个台阶的往牛逼人的位置写作,出的书越多,在我面前反而越谦虚了。而我,从一个写小说的家伙,堕落到写广告甚至软文了。 我才意识到,差距已经大到他在我这里玩虚的了。

一个在大报写社论的和一个网站写软文的,当然是两个世界的人了,不整点礼貌,玩君子之交,确实有障碍啊。

这时我终于有所悟了。

所以,书只是道具,或者是面具。

经常玩道具而不去用,和没道具的人有什么区别?

经常带面具而不露脸,和没脸的人又有什么区别?

唯一的区别就是,道具玩多了,自然会用,面具带久了,自然融为一体了。

所以,还是多读点书吧。

——————————————————

补充:有关不读书的十个特征,可以不看。

1,家里基本没有藏书,全部的书加在一起,一书柜都放不满。就算是电子书时代了,纸质书依然必须的。至少,你看过的电子书很好,你要打印出来吧?

2、有藏书,但有很多烂书,就常见的就是地摊文学和网络读本,特别是盗版书多,还有各种进得不学校、少儿不宜、乱七八糟的书。

3,读书不问作者的。什么书好与坏,拿过来就读,从来不关心是谁写的书。同一个内容,不同人写差别太大了。就算是翻译,不同译者的水平,可以让一本书的待遇天上地下。不问作者的人,最分不清“编”的概念了。所以,读很多某某“主编”的书,能算吗?

4,买书不看出版社。上大学还知道看看排名,了解一下毕业后的薪资。但买书乱买的人,太多了。其实,出版社的档次就和大学一样,很长一段时间,我看哲学专业书,只看商务印书馆和北京大学出版社的,这两个出版社没有出的书,我宁可先不看。现在熟悉的几十个出版的方向,比如证券类首选中信出版社。不了解的出版社得多大影响力的书才会让我翻一眼?

5,读书凭兴趣。有兴趣就翻翻,翻两章无聊就扔一边去。根本就看不下几本书。其实,任何一本好书,都很难通过兴趣一口气看完。我们既然不是那种随便拿本《高等代数》和《普通物理》就能一口气看完的人,为什么要求自己看本《西方哲学史》或者《西方哲学家的故事》能一口气读下来呢。实际上《滚雪球》这样自传,我都不可能一口气读下来,三五口气都不行啊。很多时候,都得咬着牙,一段一段地往下读,读了一百多页联系前面来看,我去,原来是这么回事。这种感觉,兴趣是体验不到的。

6,阅读题材相当单一。比如只看小说,不看历史。这和只学物理不学数学一样,很不可理喻。其实,生活中那些看小说的,往往也只看一个题材,比如只看校园类、情感类的。这种爽读,和自慰差别不大,不健康。

7,阅读内容片面化。某一类本书只看一个人的作品,不了解其他人的意见。当然就不可能得到全面的知识了。有时候,片面化不是某个人的错,甚至是某个时代和地域的问题,比如我们曾经就有很多禁忌,这就不举例子了,我说台湾,很长一段时间,台湾就看不到一本苏俄的书,别提思想,历史,文学和艺术,就算数学书和工程书都没有。

8,不会从书本中获得知识。凡是技艺的东西,没有人手把手教,就肯定不会。电子产品看不懂说明书。学个厨艺茶艺编花,或者太极瑜伽健身之类的东西,没人教也不行。凡事喜欢靠经验直接获得,不可能通过文字,图片和视频去获得。一句话,基本不看工具类和实用类的书,因为确实看不懂。

9,不逛书店也不去图书馆。网上的书确实太多了,但要知道,所有网上的书,不外乎两类,一是只在网上单独存在的网络版,新闻和网络文学都算。另一类,是纸质出版物被人搬到网上的。既然是搬,就有两种东西搬不上去,一是很新的,因版权的原因不让乱搬。二是很旧的,早已经没有人关心了,又算不上经典,不一定有市场,所以搬上去没有价值。这两类书,一个在书店,另一个在图书馆。这两类书都不看的人,甚至都不知道的,不能算读书人吧?

10,最后一点,就是本文的中心思想。经常看书的人,反而容易接受知识的鄙视,经常会觉得自己这也不懂,那也不会。而不爱看书的人,却很喜欢拿知识文化或素质或道德来怼人,所以,杠精体质的人,基本上都不爱看书。多读点书,就会发现,这世上,什么动物属性的都有,不值你去花时间精力去指出来。

——————————————

今天,如果有人问我读书或者弹琴有什么用时,我会很认真地说:

其实也没什么用,只是我比较无聊罢。

user avatar   tie-shu-xin 网友的相关建议: 
      

经常看书的人都傻了。从来不看书,但是一刻不停都在积累现实社会信息并且经过自己脑子思考再转化成知识的人,就会成为智慧之神。


user avatar   liao-zhao-hui-99 网友的相关建议: 
      

经常看书的人,遇到问题,可能考虑的角度更广。毕竟这么多知识灌下去且经常思辨,多少有益智作用。再就是灵魂变得有趣的概率会更大一些。就算夫妻之间,如果一个读书一个不读书,长期下来,两人无法做灵魂深处的对话,两人除了孩子还有柴米油盐就没有共同话题了,日子比白开水还淡。如果两口子都不读书,反而还容易过得下去。当然如果两口子都喜欢读书,他们会有谈不完的话题,属于灵魂触碰那种。思想是有魅力且性感的,对男女都适用。因为你会觉得对方脑袋太好使了,这种基因是值得延续的,你就会想着去征服,去肏她/他,实现灵与肉的结合,让两个人的基因结合。


user avatar   luo-chen-26 网友的相关建议: 
      

更能忍受孤独。

我有时能感受到,周围的人急急忙忙做一件事,仅仅是在逃避孤独。

渴望得到别人的关心。渴望得到别人的关注。渴望得到别人的祝福。渴望得到别人的爱慕。期望一个其他人给自己的生活一个答案。期望一段关系来拯救自己的迷茫。期待有一种力量,能让自己免于直面孤独。

经常读书的人会比较平和,不会去急急忙忙做一件事,去进入一段关系,以此来逃避孤独。

可能这就是区别吧。


user avatar   cheng-shi-xi-ren-6 网友的相关建议: 
      

价值观多元化与一元化的区别。

举个例子,北大这种学校,你可以跟同学说要当企业家,也可以跟同学说要当政界领袖,还可以说要当人权律师,更加可以说要当学者。甚至可以说你信某宗教,打算借助宗教看看彼岸世界。总而言之,对于“卓越”的定义多样化。北大毕业的企业家遇到了北大毕业的纯学者,前者会嘲笑后者穷么?我看不会(至少不会公开嘲笑)

当然,哪怕你没读大学,只要看书够多够好,也会多元化的。

不看书的人,价值观往往单一化。说白了,就是只承认钱、权,而且时常忍不住说出来。

~~~~~~~~~~~~

注意,读书多的人完全可以是一个很贪恋权、钱、美色的人。但是他贪恋这些东西的同时也会敬仰(最起码不公开嘲笑)不同维度上的成功者。

~~~~~~~~~~~~

再给你们举个例子,家境富裕但是执意要背叛自己阶级的人,譬如说明明是大地主却不趁机多玩女人,而是站到佃农一边闹革命的人。那问都不用问,他读书读多了(相对于同时代同地域的一般人)。文化低的地主,谁会背叛自己的阶级?

并不是说文化高的富人必然背叛自己阶级,而是说存在这个可能。


~~~~~~~~~~~

最后再举个例子,为啥是湖北新军而不是北洋新军起义推翻满清?因为前者的兵源有很多湖南、湖北的小知识分子,他们经常看反动报纸和书籍、有了一些与大清国官方不一样的思想。北洋新军是农民军,袁世凯给钱就听袁世凯的。

读书多的人并不比不读书的人更善良,但前者确实更容易被与权、钱无关的价值观俘获。譬如说看了民族主义的书就可能(仅仅是可能)为了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看了佛经就可能觉得人生的意义在于参悟,看了科学家传记就可能觉得人生意义在于探索真知。。。。。。


user avatar   yourfire 网友的相关建议: 
      

张飞:俺也一样 https://www.zhihu.com/video/1152878774096900096


user avatar   na-xie-ni-hen-mou-xian-de-meng-79-28 网友的相关建议: 
      

一个人读的书越多,就越会对这个世界感到失望。

写这个回答可能会同时得罪腾讯和阿里,不过问题不大,他们本来就不要脸,何况我只是说了点实话,犯不上对我降维打击。


读书的意义是什么?

举个例子:

我手机上既下载了美团外卖,又下载了饿了么,这当然不是因为我想炫耀一下自己3T的内存,而是我发现,同一家店铺,不同的平台最后成交价是有区别的。

可能你会说,不同的平台不同的价格,这不是很正常嘛?

好吧,那我姑且算它正常,但这里还有一件更不正常的事儿:

当你连续使用一段时间美团外卖之后,你会发现【饿了么】急了,这孙子开始主动给你发各种优惠券,而且力度都很大。反观【美团外卖】,知道你天天用它,就开始肆无忌惮起来,运送费高不说,优惠券更是抠得要死,比蚂蚁腿还蚂蚁腿。

当然,我也不是说【饿了么】就比【美团外卖】会做人,这事反过来也一样,用久了【饿了么】,【美团外卖】也会开始给我推各种优惠券,大家半斤八两,谁也别说谁。


而在这个过程中,我明白了一点。【美团】和【饿了么】二者,谁的定价都不是这份外卖的应有价格,只不过是一个衡量标准。

放到读书上也一样。读书的意义,不是告诉我这个东西应该是什么,而是它可以是什么,至于它究竟是什么,就全看我想它是什么。

听起来有些拗口是吧?没事,其实我就想压个韵,换成人话来讲那就是一句话:尽信书,不如无书。


一、习得性不信任

在“尽信书,不如无书”的基础之上,再扩展一些,那就是保持质疑的能力。

其实质疑这种能力,并不需要我们主观去练习,甚至极端一点来讲,这是缺乏安全感所造成的副作用之一。

比如我之前会对心灵鸡汤深信不疑,会对厚黑之学奉为圭臬,会对神话鬼神充满敬畏,甚至你跟我说个星座占卜、塔罗牌,都能随随便便把我忽悠上天。

后来我发现,原来这些玩意都特么是玩我呢,成天弄的神神叨叨的,说半天放不出个屁来,我信它干啥!

但你说它没用吧,它还真有点用。

就像郭德纲说的那样,“我说相声其实也不怎么样,全靠同行衬托”。看过了废书,读到优秀作品的时候才会更加珍惜。从另一个角度来讲,其实“心灵鸡汤”,“厚黑学”之类也并非全无用处,最起码它们在人生中的某个阶段,曾经给与过我们帮助,没有它们,就不会有现在的我。


回到我们刚开始讨论的“外卖”问题。当读的书越来越多,你就会发现相悖的内容也越来越多。

有人说张飞粗犷豪爽,有人说他英俊多才;

有人说社会主义天下为公,有人说资本主义民主自由;

有人说李鸿章卖国贼子,还有人说他忠君为国;

有人说多个朋友多条路,自然就有人说靠人不如靠自己。

人嘴两张皮,咋说咋有理,书籍文章都不例外,只不过是人观点的具体表现而已,说不说在我,信不信由你。所以读书这种事,我看到了什么真不重要,重要的是我明白,看到的不一定是真的。说白了,读的越多就会发现自己被骗的次数越多,骗麻木了,自然也就什么都不信了。

而这种“什么都不信”的精神,才是读书所能带给我们的,最重要的东西。


二、潜移默化

先说个场景,大家感受一下,顺便做个填空题放松放松。

某朝有一个将军,精通兵法,惜才如命。某次出兵征讨叛乱,本以为对方人少地贫,可以轻松取胜,可未曾料到,敌方有一猛将拼死相战,最后虽然被擒,但也造成了远超预估的损失,甚至差点于乱军之中一箭射死将军。
这时兵卒把他推到将军面前,你觉得这个将军会( )。

我想大部分人的答案都是两个字——劝降。不光劝降,指不定脑子里还会出现这样一个场景:

先让左右去掉绑绳,请对方坐下赐酒,猛夸一顿表现出对他的赏识,然后跟他说你主公虽然之前很牛逼,但现在已经完了,还不如追随与我,不光为了你的家人考虑,也要为了你的士兵考虑考虑。最后对方感激涕零,表示愿效犬马之劳,于是将军完成任务,又喜得爱将,空气中充满了愉快的气氛。

你有没有想过,这个结论是怎么得出来的呢?

没错,就是我们之前所接触的信息对于我们的“暗示”。明主就应当爱才,美女就必定多舛,增税变法势必导致社会动荡,甚至反派的话只要稍微多一点,那他下一秒就肯定会莫名其妙被打脸。

所以就算你没读过兵法,没当过领导,没生在古代,那也会做出类似的判断。因为你了解了太多这样的故事,你知道气量狭小的人终究不能长久,知道只有善用人才才能越来越NB。

那这种想法是谁灌输给你的?

是国家吗?是社会吗?难道有人天天扯着你的耳朵告诉你,行善积德会带来好运,你就会做一个好人吗?

不会的,那些让你遵纪守法的,让你坦坦荡荡的,正是几千年来这些死去的人告诉你的。而且是用血沁在竹简上,用一条条命来实践出来的。

读过一本书,那他的人生,就会成为你的前生,夫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


三、抹杀感情。

我一直相信,人的感情其实是一种消耗品,当我们执着于某种感情并过度使用的时候,就会有一天失去这种“能力”,比如开心、愤怒、失望,甚至恐惧。

没错,一个人最终会趋向麻木,但大家都不喜欢这种称呼,反而更喜欢把这种“麻木”定义为“稳重”。

从某些角度来看,成熟其实也是一种退化,它源于感情的缺失。就像在我很小的时候,一窝蚂蚁就能让我开心半天,但现在,我甚至不会再去寻找“开心”这种感情。因为我渐渐理解,情绪这种东西,只不过是用来利用人性的手段,它不应该成为我追求的东西。

你不得不承认,喜悦、愤怒、嫉妒、悲伤等等情感,都会成为左右你选择的要素,他们会干扰你的理性判断,甚至让你在清醒的状态下完全背离理性。

你觉自己会因为赌博输掉一百万么?

当然不会,而且你很有信心。

但如果你现在就坐在赌桌前,看着手里几乎不可能输的牌,你会怎么做呢?


人的情感其实就是一种阈值,比如一个东西,如果它能让你感到快乐,那早晚有一天你会熟悉这种快乐,并把它当成一种常态,所以你快乐的阈值就会越来越高。

或许一开始只是一个头绳,后来是玩具小汽车,再后来是电子游戏,再后来是爱情,再再后来就是细腰长发,36D。总有一天你会发现,能让你开心的东西会越来越少,而读书,更会剧烈加速这个过程。

你看到有的人十几岁就做了相国,所以刚毕业只能做个实习生的你并不开心;
你看到“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所以男朋友送你千纸鹤做生日礼物的时候你也不感动;
你看到史书战争,动辄十几万人丧命,但最终只留下一个轻描淡写的“卒”字,于是你忽然觉得自己好渺小,大概以后,也会以同样不知名的方式死去。

因为读书,你看到了各种“极端”的感情,你的阈值就会越来越高,你在意的事就会越来越少。

“仗义每多屠狗辈,负心多是读书人”,只不过是因为读书人不愿愚忠,不愿愚孝。

同生共死的仗义有意义吗?也许有吧,但我并不理解。

读书所带来的的“冷静”是残酷的,想要得到理性,就必定会舍弃一部分感情。


除这三点之外,读书最末的,才是给到我们一个精妙绝伦的故事,一个系统的思维,或者某个人一生的反思。

所以在我看来,你读的是什么不重要,但读书的这个过程却很重要。

最后,劝大家不要太把读书当回事,也不要总想着通过读书来提升自己,你想从读书这个过程中获得的越多,那你最终得到的一定越少。

毕竟,读书是不能有功利心的。

所以你尽可以什么都去读一下,霸道总裁也好,修仙网游也好,母猪养殖也好,世界名著也好,只要你喜欢,尽可以去读。读书本身就是一种娱乐方式,一种让自己得到满足的途径之一,不需要弄得太过学究。


我承认,这篇回答可能有些长,其实我还准备了两点想要和大家讨论,但感觉说的太多重点会被稀释,也就删掉不提了。

在碎片化阅读习惯盛行的今天,如果你能看到这里,那就说明你也是一个喜欢思考,最起码不会太过浮躁的人。

如果文中哪怕有一句话让你留下了印象,那就算我没有浪费你的时间和信任,希望你可以点个赞告诉我一下,也权当我们交个朋友。




           

相关话题

  如何看待两女子发生肢体冲突,被打女子斥责保安不阻拦制止打人女子,该保安被处罚?保安到底有没有执法权? 
  晚上开车,如何应对前、后方的远光大灯? 
  如何看待山东一位新郎接亲怕路滑沿路撒 5 吨盐?会对路面造成影响吗? 
  有哪些音乐剧适合全家观看? 
  2021 的哪个瞬间让你觉得「我的青春结束了」? 
  你买到过最好的纪念品或者收到过最好的纪念品是什么? 
  怎么用刘慈欣的方式说「我想你」? 
  为什么很多父母都不买安全座椅呢? 
  梦境真的能预测未来吗? 
  英国名校留学哪个保录取中介机构好一些,咨询过启德、威久和优越? 

前一个讨论
如何看待菅义伟当选日本自民党总裁,将被指名为新任首相?对日本本国及国际形势有何影响?
下一个讨论
怎么看待许家印主持集团营销大会,宣布恒大全国楼盘全线 7 折,恒大的价格战会带来哪些影响?





© 2024-11-24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11-24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