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母年轻时曾经在公社医院工作过,当时农村人一言不合喝农药自杀很常见。
送到医院的时候,家母就按照教科书里的剂量用药。结果医院的护士直说这个剂量根本不管用直接把用量调高了三倍!家母还在狐疑,护士直接说“俺们这儿这样都上百次了,你那点儿量人肯定就不回来。”
家母将信将疑,手哆嗦着还是开了三倍剂量,最后人果然就活了。而后每个“喝农药”的病号在这种用药的剂量下几乎都能就活。
后来家母调到城市医院里,城市医院不像公社医院,因为人手多不需要一个医生身兼数职,家母分到了专门科室不再处理“喝农药”的病号。时间久了也跟其他科室的人混熟了,聊起送到医院里“喝农药”的病号,结果发现城市医院很少有这种病号,但是送来的都是严格按照教科书里用药的剂量来救治,然而一个救活的都没有!!!
写在教科书里,经过无数专家学者实验验证校准的数字都可能在具体实践中毫无作用。请问,你在知乎里听人讲讲故事就能决策孩子的教育方向了?
其实家庭教育作用大还是孩子性格影响大,这种情况比用药剂量要复杂百倍千倍。最大的可能是,每个孩子都不一样!
有的孩子可塑性强,有的孩子可塑性差,
有的孩子吃软不吃硬你强硬了他的可塑性就差,
有的孩子吃硬不吃软,好话千遍不如屁股一巴掌。
有的孩子时候没到,软硬不吃,一旦到了一个年龄瞬间就开悟不教也会。
有的孩子放任不管真的十几岁了还尿裤子,地上打滚儿……
教育为什么难,就是因为人跟人之间的差距大得超乎想象,而你必须要小心地观察,思考,总结找出最好的办法,最好的节奏,最好的方向引孩子上道。
而这个过程里,要不要强硬,要不要放软,硬要硬多久,软要软成什么样,什么事要较真,什么事可以放一放,什么事能等,什么要求不能等,没有标准答案,都要自己拿主意。
何止是教育娃,我们身上所有的事都是如此。要不要创业,要不要考研,先结婚还是先赚钱,在哪个城市发展,学什么专业,买哪支股票,什么时候买房……
如果听听别人的话,按照专家的论述就能过好一生,那为啥那么多人都生活不幸福呢?
所以,算了吧!教育问题,男女问题,人生问题,最重要的不是你知道什么理论,也不是你读了多少文献,而是你能不能够透过现象看本质,把握住你自身环境里的规律。
就像教育孩子,本质上拼的是你自身观察的敏锐和思考的深度。你自己的娃,什么地方要紧,什么地方可松,都是随着你的观察和思考来不断决策,修正的。也许你的孩子确实是本性难移,但那也必须是基于你自身的观察和实践,也决不能仅凭他人的几句话来判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