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为什么不能在最好的年纪选择安逸? 第1页

        

user avatar   dai-ni-19 网友的相关建议: 
      

我当初就是信了那些什么奋斗价值观的鬼话,把我好好的教师编制工作辞了,想去大城市闯一闯。无奈那时候太年轻,根本不知道自己几斤几两。我辞职的十年了,一事无成,两手空空。换了好几份工作,现在拿着月薪3000的工资,像一个棋子一样被领导塞来塞去,每天都在辞职边缘中挣扎。我心中那个悔恨呀,真是有苦难言。当初我不顾家人的极力劝叨,非要把稳定安逸的工作辞了,真是脑子进水啊!那时候一天只要上一两节课,食堂管午饭,又没有成绩的压力,简直完美好吗?那时候的我没有经过社会的毒打,非要去见识什么广阔的社会,结果,我现在都感觉自己活不下去了,好吗。不是每个人都有奋斗体质的,可千万别信那些毒鸡汤,什么年轻就要奋斗,搞得安逸好像是一种罪恶一样。

我以前那些教书的同事,各个都有寒暑假,工资都有四五千,虽然在人均百万的知乎大佬眼里不值一提,可是对我来说,真是失去的再也回不来了。你在私企请假试一试?同样的薪水,你在私企得多付一倍的汗水。我觉得大家还是认清自我,外面的世界很精彩,但是也很残酷,能有安逸的资本,多陪陪家人,享受小日子,何乐而不为呢!

大家的评论我都看了,有些鼓励我很感动,有些批评和反思我也接受。我确实是一个废柴,没有很强的上进心,不够努力,能力也不强,如果我混得好,我也不会来回答这个问题。我写这篇回答的目的是告诉大家能有安逸的资本也不错,不是每一个人都有奋斗体质的,一定要清楚自己的能力极限。

现在生活确实不如意啊,工资压根就不够花,借呗,花呗,都要还,现在我指望通过知乎的好物推荐,赚一点零钱,来减轻我的一点财政压力,各位看官别骂我,都是生活所迫。想考教师编的同学,现在可以着手准备了。


user avatar   lin-xiao-63-71 网友的相关建议: 
      

安逸完全没问题。

现在即便是从最大的、国家的经济角度来说,安逸和拼命根本也没差了

因为东亚人再怎么拼,经济潜力也就那样了,冥冥中自有定律,拼命然后没孩子,经济照样垮。

安逸和拼命的真正差别在于:员工越拼命,富人就赚越多。


user avatar   hongsang 网友的相关建议: 
      

最需要警觉的一个问题是:

到底是谁在一直告诉我们“不要安逸”,


是父母吗?好像不是,大多数父母习惯叮嘱的是“在外面打拼注意身体”而不是“今年有没有升职加薪”,甚至很多父母喜欢让我们去做有编制的“铁饭碗”,不求大富大贵,但求衣食无忧。

是朋友吗?好像不是,朋友们虽然会偶尔攀比,但不会要求你多上进,相反你过得安逸一点朋友会觉得压力更低。



想来想去,发出这些声音的,主要是一些兜售“成长方法论”的自媒体,以及以pdd为代表的资本们。

他们通过各种渠道散布一种论调:你怎么可以心安理得的安逸,你要对未来充满焦虑。

他们通过各种武器来强化这一论调,

比如制造焦虑,把《摩拜创始人胡玮炜套现15亿:你的同龄人 正在抛弃你》《字节跳动28岁员工财务自由退休,他都做对了什么?》这类文章不停推送给你;

比如消费主义,不停的把一些其实并不必须的消费品做好精美的包装摆在你面前,然后告诉你,拥有这些,你才是“中产”。


所谓的内卷就是这么来的,资本给我们甩一个不公正的规则,还没等质疑的声音出现,资本就开始奖励那些满足规则的人,其他人也顾不得合理不合理,赶紧上车要紧。

安逸的前提是预期和结果的一致性,只要你内心有一个符合自己价值观的规则,作出选择的时候承担背后的代价,都可以获得内心的安宁。

人生如果找不到自己的规则,一直盲从于他人制定的规则,拼搏到老也无法安逸。


user avatar   yi-ming-16 网友的相关建议: 
      

太能了。


本摸鱼大师以亲身经历告诉你,且最好的年纪一旦安逸下来,就会发现这个世界是真的美好。

有人是老鹰,想飞多高飞多高;

有人是鸡,努努力能飞起来,但飞不高;

可是我是鸡毛,我不想飞,偶尔来阵小风,把我吹起离地面半米,我就很快乐。


有人不解我在个五线城市宅在家里有什么追求;

我不懂他们在北上广深天天挤几个小时地铁为何优秀。

有人笑我无药可救,

我说他们过得荒谬。

也不知道他们算过没有,努力这么久,

到底能换几平房产,够住多长ICU。


user avatar   yoizy 网友的相关建议: 
      

本来就是可以选择安逸的,但是很多人不希望你安逸。

你安逸了,房子就没人接盘了。

你安逸了,老板的3系就不能换成5系了。

你安逸了,金条借呗就没人借了。

你安逸了,明年双十一就没法冲新的成交额了。

你安逸了,996的福报就没人享受了。

所以他们要给你灌输年轻人不能安逸,不能贪图享受的观点。

他们会告诉你,如果你安逸,你会买不起房,不买房就是无家可归。

他们会告诉你,如果你安逸,中国就无法崛起,年轻人就会废掉。

他们还会告诉你,安逸是吃不了苦,你想安逸是你的品格有问题。

他们还会告诉你,如果你想安逸,不妨去金条借呗里借点钱,用欠债逼迫自己去奋斗。

可实际上呢,不安逸的人们做了个大蛋糕,最后只分到了蛋糕渣。

至于蛋糕去了哪里,又有谁知道呢?



焦虑什么都带不来,还会传染给身边的人。

去年上半年的时候老师塞给我一个大四的实习生。

那家伙,跟打了鸡血似的,来了就加班,每天到得比我早,走得比我晚。

大部分时间我是真不知道他在干啥,我明明没给他多少活儿干。

他加班就算了,关键是他加班,总是给我一种“我手头有很多案子没做完”的错觉。

明明没案子,身边的实习生一直在加班。

然后我就总怀疑我接过案子,只是不小心忘了。

然后长期处在“到底忘没忘”的焦虑里。

过了半个月,我觉得这样下去不行,时间长了我能精分。

正好隔壁所接了李小龙的案子,就把他弄过去检索文书去了。

那是我第一次真正跟热爱加班的人一起工作。

而他的加班除了带给我焦虑,啥都没有。

让他加他的班,我过我的小日子,对我们俩都好。




买彩票不一定会中奖,但不买彩票一定不会中奖。

有多少人会因为听了这句话去买彩票?

奋斗不一定会成功,但不奋斗一定不会成功。

又有多少人为了这句话放弃了安逸的生活?

只是因为奋斗而成功的概率,真的比中彩票大吗?

贩卖成功学的人喜欢将成功和单一的因素捆绑在一起,一个成功的老板,可能会给你展示他的发家史和奋斗史,告诉你996是取得成功的唯一方法,但他永远不会告诉你他在08年的时候买了房。

努力奋斗,你会成为最顺手的工具,但永远不会成为用工具的人。

因为大多数时候,一开始奋斗,奋斗的方向就错了。



小时候想要的芭比娃娃,即便长大后买了,也没有什么意义了。

把握当下,做点儿自己想做的事儿吧。

人的一天24小时,8小时睡眠,8小时工作,剩下的8小时才是真正的自我。

可有些人,连那8小时都不愿意让你拥有,所以才有了996,所以才有了007。

总是用“以后有钱了就如何如何”来麻痹自己,2020年过完了,不妨问问自己

想去的地方,去了吗?

想做的事情,做了吗?

到底要有多少钱才算有钱,有多少钱才不会后悔?

眼中一直看着更优秀的人,

难道生活就真的缺那一身的奢侈品吗?

缺的是属于自己的时间啊……



为什么要奋斗呢?

上班摸鱼,钱才是赚来的。

不摸鱼,那只是在讨要被剥削剩余的劳动所得而已。



社会是一个整体,社会进步指的是整体在进步。

大家一起做了个更大的蛋糕,然后一起把这个蛋糕分了,这叫社会进步。

大家一起做了个更大的蛋糕,然后几个人把这个蛋糕分了,留下一地蛋糕渣子让做蛋糕的人玩命地去抢,这是个人在进步,而不是社会在进步。

——???——

一个打工人玩命地加班,把工资从5000干到了一万。

房东看见了,露出了欣慰的笑容,转手把房租从3000涨到了7000。

这不是社会的进步。

打工人怀揣着对未来的梦想来到大城市,奋斗了三个月后,因为蛋壳跑路被房东赶出家门,还欠了好多房租贷款。

绝望之中来到楼顶准备跳楼,突然冒出来了一个老板,说:“别跳,你欠的房租我来出,把手机给我。”

老板接过手机,一通操作后,开通了15万的X东金条备用金。

打工人感激地笑了。



奋斗不是错,我也不讨厌奋斗逼。

虽然蛋糕被抢走了,但是为了捡蛋糕渣而去做蛋糕,这并不是错。

但是,如果不断向抢蛋糕的人示好,幻想着成为抢蛋糕的一员,这就是坏。

感觉剩下的蛋糕渣挺好吃,为自己多吃了些蛋糕渣而沾沾自喜,觉得抢蛋糕的人没那么坏了,这就是蠢。

感觉抢蛋糕的人胃口不会那么大,有朝一日把他喂饱了就能吃上蛋糕了,这就是傻。

在资本的洪流中,个人如同蝼蚁。

但即便是一只蝼蚁,也是可以做到不坏,不蠢,不傻的。



啊,其实也是心态问题吧。

之前看过一个问题,说岁数大了需要戒酒吗。

我当时的第一反应是“都快死了还不赶紧让我多喝两口”……

别在被推着向前走了,停下来喝口酒吧少年……


“打工人不给老板打工就会饿死。”

这种情况恰恰是生产资料极度私有化的表现。

假设世界上只存在农民一个工种,倘若地主群体拥有了所有的土地,那么就会出现“农民不给地主打工就会饿死”的现象。

这时候,让农民去感恩地主,除了地主狗腿子,没人会说出这样的话。

而生产资料私有化达到极致的时候,往往还会伴随着“即便打工也会饿死”的问题。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不管怎么努力种地,不管怎么丰收,种地的人还是会饿死。

而我们的祖辈,就是不愿意再这样下去,才去从军,才去打仗,才去拼命,才去开凿大庆油田的。

因为他们知道,他们所做的是为了消灭生产资料私有制。

他们相信一个更先进的阶级会当家做主。

而这个阶级肯定不是你我的老板。



原本只是一个讨论不加班的话题,没想到引来很多人在评论里抨击,结果絮絮叨叨说了这么多。

无力改变吃蛋糕渣的生活,并不代表鼓吹蛋糕渣好吃是正确的,更不意味着要去赞美端走蛋糕的人留下蛋糕渣是善良的,是福报。

没人出来说话,真的会有人认为吃蛋糕渣是天经地义的事情,真的会有人跳出来指责不吃蛋糕渣是不知感恩。

不得不说,舆论阵地,我们保持沉默,敌人就会占领。

所以才会有农民能种上地主的地是福报这类的说法。

在这个平台,能叨叨那么多,实属不易。

如果你觉得我说的是对的,双击完屏幕,我们就是同志了ᶘ ͡°ᴥ͡°ᶅ。

(完)



被举报了(。・`ω´・)有些人太急了。

被举报了那我就再多说两句。

奋斗了,企业做大做强了,然后跑美国上市了。

公司盈利带来的股价的上涨,股票的分红,都给了华尔街和美国人。

留在国内的,是对两捆白菜的敲骨吸髓。

他们管这个,叫做福报。

——“这是中概股!是我们的公司!”

——“然而是我们的股票。”

(完2)


user avatar   si-wang-54 网友的相关建议: 
      

因为鸡汤没有逻辑。

实际上“在最好的年纪选择安逸”是性价比非常高的选择,无论对你还是对国家。

你20岁选择安逸,找一个955可以养家糊口的工作,每天下班吃吃喝喝,遛狗逗猫。年龄再大点找个老婆生个娃,一家人其乐融融。

对于个人来说,你做到了劳逸结合,生活安宁,家庭和睦。对国家来说,你创造了价值,创造了消费,创造了下一代,实乃模范公民。


你20岁选择奋斗,找一个本分303的“高薪”工作,没日没夜干,于是猝死了/035了/251了,接下来就是别人男人住你房子睡你老婆花你钱打你娃——如果你还有娃的话。

对你个人来说,家庭矛盾、身体损伤、精神衰弱都是大概率事件。对国家来说,你一人抢了2个岗位,还不消费,增大了就业压力和产能压力,属实带恶人。


这个世界上不存在每天8小时做不出必须得每天工作12小时才能做出来的高科技,就算是攀产能还有三班倒的说法。

而华夏之崛起也不靠互联网买菜和互联网高利贷。pdd彻底解散不会对中国产生任何肉眼可见的影响。


user avatar   la-la-la-la-74-13-12 网友的相关建议: 
      

前言:全文硬核,希望部分想躺平、颓废化的年轻人被我“气死”之前耐心看完,你会明白我良苦用心的。

现在很多互联网,有一种丧文化的颓废气氛在b站的青年人中蔓延,我只是想对这种现象再说点什么。

我就是不服一点,我认为媒体不应该无原则的屈服于读者,应该传播积极的意义。

《文:为什么你应该奋斗》

壹:无处安放的“心”

我觉得自媒体也要有节操,节操是什么?

就是不能无底线迎合大众的负面情绪,现在很多问题,真的很多都是被互联网无限放大了,真实的问题永远没有这么激烈。

比如前些年有篇文章,叫什么北京有二千万人假装在生活,然后火了,点爆了北漂年轻人的焦虑。

但是真相是什么?真相就是那个作者是专业挑拨情绪的,甚至还出了教程,在b站可以免费看,教你怎么刺激读者的神经,你的每一份焦虑都会变成人家的w,懂不懂?挣w。

为什么有些自媒体会沦落到需要挑拨情绪来写文章呢?就是因为缺乏干货,其实这和领域有关系。

比如说情感领域吧,其实话题素材是很有限的。

就是说,情感不像财经、时政,这些是大题材,全世界每天都在发生这些相关的重大事件,需要很多解读给读者参考,做的越有干货,就发展的越好。

情感领域是很尴尬的,就是说感情是一个很微观的视角,就这么点破事,讲几次差不多就讲完了,没天可聊了。

不相信你去看看那些情感大号,看起来内容很丰富,其实呢?就是车轱辘话,只是每次的例子不一样,其实内容都是大差不差的。

请问这种情况下,这些文章怎么突破流量?就是挑动焦虑。

懂不懂?就和美国一样,美国现在做企业不行了,曾经还挺厉害,后来连日本人都竞争不过,只能通过武力镇压日本企业跪下,真纯粹市场经济竞争,美国未必干得过日本,更别提中国了。

美国之所以现在还能在全世界赚w,就是因为美国虽然不善于建设,但是他善于毁灭啊。到处挑拨离间,触发战争,通过军火、金融洗劫当地,赚一波w。

这也是这个世界残酷的真相:

1、优秀的企业家赚w厉害。

2、强大的土匪赚w也厉害。

这个逻辑放在自媒体上是一样的,如果财经、时政内容要做得好,你加强深度就好了,越优秀的财经 、时政好文,语气越平静,都是干货,毕竟这些话题领域的素材很丰富。

但是情感领域 ,就和美国这个国家一样,不能自我生产内容,因为没什么素材啊,就这么点鸡毛蒜皮的小事,所以他们只能通过破坏性的手段来赚w,所以美国喜欢发动战争,情感账号喜欢挑拨情绪。

现实是什么?现实就是你能挣6千块,就很不错的,跑赢了大多数人。

网络舆论是什么?动不动就鄙视那些月入几万的人是穷鬼,我就好奇,月入几万人民币 这个收入比 放在全世界都是一个能打的数据,怎么就在中国互联网成为被嘲讽的对象呢?

这里你需要了解一个词:阈值

阈值就是新鲜度,比如你喜欢吃辣,经常吃,就会感觉曾经的 辣酱 不给劲了,得吃更辣的才有快感,这个上升的过程,就是阈值上升的体现。

短视频上炫富的人太多了,相互攀比,刚开始是舆论还是月入几万算厉害,后来在相互攀比的层层加码下,月入几万就成为穷鬼的象征了。

这就是典型的阈值失控。

现在之所以很多人过于焦虑,很大原因就是:

1、短视频看多了,无法陷入深度的思考,在巨大的视觉刺激下,阈值彻底失控,脱离了自己的现实情况。

2、看的太多,思考的太少,“吃”的太多,“消化”的太少。

我说句毫不客气的话:

短视频确实是丰富了知识传播的渠道,你可以看见很多很多的信息,对于爱学习的人,是多了一个好渠道。

但是对于那些管不住自己手的人,也是毁灭的开始,时间一点点被视频吃掉,看完丰富多彩的世界以后,对自己黯淡无光的生活充满了失望。

是不是“一部分”朋友就被我说中了?

你看见世界越来越容易了,但是你被差距吓怕了。

虽然你的生活还是那样平淡,但是面对巨大落差的世界,你的内心早已是惊涛骇浪。

贰:波澜不惊的“心”

曾经看过一个小说,忘记叫什么了,里面有一个境界,叫做:明月止水。

有点类似佛教的大无我境界,或者道教的悟了。

就是说:什么是成熟?

看见各种新鲜事物就心态失衡,开始各种波澜,这不是成熟,而是刘姥姥进大观园式的咋呼。

我不喜欢那种不矜持的人,面对物质差距轰炸,一点个人定力都没有,我觉得不是好事。

是的,短视频也好,各种网络平台也好,他给你展示了这个世界是多么的丰富多彩,也告诉了你,这个世界的差异是多么的巨大,你刚开始会心态失衡,很正常。

这些美女、帅哥都是工业化流水线的产物

放心,你大概率是找不到的

我建议你走出来,回归到你原本的生活中,从自己的生活开始思想,你需要什么?

如果你的月薪没有超过5k,你需要的是想办法提升这个数字,而不是羡慕嫉妒恨别人,马爸爸那种无序扩张的资本,自有国家替你收拾,而且收拾了也和你个人境遇无关。

我把这个原理彻底给你讲清楚:

就是说大资本的无序扩张,会垄断一个领域的市场,最后变成全民给他们交租。

国家的责任就是,收拾他们,让他们把垄断的市场给吐出来,可以回馈广大中小企业、个体户、个人。

但是国家把市场红利释放出来以后,能不能吃得上这个市场红利,则还是取决于你能不能把握住。

有个笑话是这么说的:那就是有个西方人许愿,要上帝让他中彩票,后来他去世了,他到了天堂很生气,对上帝说:我这么虔诚,结果你还是不保佑我!

上帝说:我已经保佑你百分百中彩票了啊!但是你起码得去买一张彩票吧,你这辈子就没有买过彩票啊。

所以人不应该被那些本来就不属于你的生活给击垮 ,而是应该从自己的现实生活出发,去改善自己的生活。

过度的信息是可以“杀人”的,师爷说得好,杀人要诛心。奋斗很痛苦不可怕,可怕的是你连奋斗都不敢了。

这就是信息过载的结果。

不要看太多,除非你可以做到明月止水,内心波澜不惊,否则还不如不看。如果不看,你的内心至少还是安静的,可以把月薪从3k提升到5k,再慢慢过万,看了以后,天天焦虑,可能反而连手头的工作都做不好了。

你的目标是什么?

大国有大国定力,不会因为局部的挑拨,就改变自己的大布局,其实个人也是一样的,你对自己的人生要有规划,不要因为一些互联网内容,就陷入负能量的情绪。

负能量的情绪 就好像一个深渊,深渊是会让人上瘾的,很多人以为只有开心的事情才会让人上瘾,其实沉迷深渊也会让人上瘾的,毕竟对各种不满展开尖酸刻薄的讽刺,是很畅快的一件事,只是...

只是你的人生没有任何改变,甚至会越来越糟糕。

远离沟渠,靠近光。

人面对深渊,需要的是走出来,而不是沉迷其中,因为深渊没有尽头。

就好像这个微博,是我前几天看见的一个热搜内容。

原图里面的恶心内容是没有打码的

内容就是怀孕对身体伤害的恶心图,流量很高,评论区大量的负面情绪吐槽,什么不婚不育一生平安...

其实这个图片,稍微思考一下,就会发现有这些问题:

1、这个博主是有 相关专业证明 的医学博主吗?他发的图片是真的吗?微博上那种随便开局一张图,就开始乱带节奏的内容太多了。

2、任何事都有意外,意外永远都是少数。你出门晒太阳都可能得皮肤癌,你是不是不出门了 ?怀孕肯定有风险,但是做好备孕工作就行了,这个微博只不过是把 个例 夸大成为 普遍常态,然后进行恐惧营销赚流量而已。

3、如果你再打开这个博主的主页,进行仔细的观察,你会发现这个博主就天天发引发负面情绪的内容。好吧,我就算你是在揭露问题,可解决方法呢?不说解决方法,只是天天发达负面信息,如果一个人天天看这种博主,她们的人生会阳光吗?

真相可能就是,他是一个营销号,他就是希望通过恐惧营销赚w,而留给你的只有抑郁症,最终 营销号 和 精神科 实现了双赢。

不要因为恐惧、未知、风险,就放弃前行的脚步,在潘多拉的盒子里面不仅仅有疾病和灾难,盒底更有希望与机遇。

我就举个典型的例子,如果你是 方志敏烈士 时代的人,你会看见怎样的中国?那时候中国就是一个纯粹的农业国,老百姓愚昧无知,买办遍地,日军正在侵华,国民党肆意屠杀进步群众。

请问面对这样一个社会,是不是我们就应该放弃对于美好未来的追求?方志敏烈士 死前说:他相信中国有一个美好的未来,很近了,就在不远的将来。

今天的中国早就超越了日本,正在和美国一决高下,当年的老大哥苏联已经没了,经济还不如中国广东省、江苏省...

这又是多么巨大的变化 ?但是我们把时间线拉长,如果你活在方志敏时代,你能有这个自信心吗?

如果按照现在有些互联网的“丧文化”舆论,这些人如果穿越到了方志敏时代的中国 ,请问他们会怎么看那时候的中国?可能会说,还奋斗个啥?这垃圾国家,毁灭吧。

是的,我知道这个世界有很多问题。

是的,我知道出门晒太阳可能的皮肤癌。

是的,我知道生孩子会有各种风险。

等等....

但是我不恐惧未来,因为就算预期告诉我,未来可能不太乐观,但是我也不会相信预期,我坚持要自己去亲自试试,因为预期只是静态的情况,而这个世界是事在人为的,是动态的。

方志敏时代的中国,给任何一个投研机构去分析,都是毫无未来的。

今天的中国,是全世界资金投资的热土。

其实这片土地一直就是这片土地,只是中国人已经不是当年的中国人。

不要迷信预期,要相信事在人为,相信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叁:996是错的,但奋斗无罪

你知道吗?瑞士差不多就800万,鹤岗人口差不多100万,也就是说八个鹤岗=一个瑞士。

而瑞士首都伯尔尼人口才十几万,就是中国一个村的水平 ,所以从人口角度来说,我毫不夸张的说,鹤岗和瑞士是差不多水平的体量。

那么请问,为什么瑞士比鹤岗发达?

为什么鹤岗人不躺平呢?怎么就没有瑞士人过的舒服呢?

难不成是因为鹤岗人思想不够西化,因为他想不开?

是因为产业链啊,瑞士这个中国乡镇体量的国家,居然有14家世界500强企业。

懂不懂?人家赚的是高利润的w,你中国乡镇人也就送个外卖,跑个滴滴,做个农民工而已。

太廉价了懂吗?竞争对手很多,但是市场就这么大。

数学懂不懂?高利润是怎么产生的?就是竞争对手很少,但是市场很大,所以就可以躺赚很多w。

马云说996是福报,我非常反对,因为996的本质就是拼体力,而真正的高利润并不是源于体力,而是源于技术代差,换句话说,你就是流水线再努力,也不可能有智慧工厂赚钱多。

如果努力加班就可以多赚w,那骡子应该才是世界首富。

真相是什么?我告诉你真相是什么:

【一】现在的世界首富美国,并不是生产和做企业最厉害的国家,但是他的刀子是全世界最快的。

美国有三把刀:

1、全球美军(美军基地遍布全世界,美军的假想敌不是某个国家,而是外国)

2、美元金融霸权(随时配合美军展开金融战,收割全世界)

3、舆论战机器(全世界互联网平台被美国控制,除了中国)

换句话说,做生意厉害的人,永远不比过有枪的土匪。

美国是真有复仇者联盟,美军就是

土匪才是全世界最有钱的人,美国人根本不用996。美国人拿拜登刚刚印刷的美元,就可以换你更多的劳动成果,你多加班,美国人开上法拉利的速度就越快。

【二】全世界第二种赚钱的人就是高端产业链玩家。

我问你,为什么荷兰首都阿姆斯特丹,也就中国一个县城的体量,凭什么人均年收入为5.01万欧元左右,荷兰农民年收入超过30万人民币,你说凭什么?

就凭人均可以办你办不了的事情,你家县城能造光刻机吗?你家县城是高科技管理的现代化农业吗?你家县城有空间、微电子、生物工程这些高技术产业吗?

没有,所以我们确实就“活该”活的这么累。

当然有高端产业链的,还是干不过美军,所以日本、欧盟只能当美国小弟,美国只要刀往这些小弟脖子上一放,美国企业就赢了。

【三】全世界第三种赚钱的国家就是:家里真有矿的。

互联网有句玩笑话,说有些人家里有矿,很有钱。但是有些国家是家里真有矿,比如卡塔尔,简称就是一座浮在石油上面的国家。

卡塔尔人均GDP12.97万美元,世界第一。

总结就是:

1、要么你把抢劫做到极致,别人家金库的w,就是你家的w

2、拥有高端产业链,赚轻松的w

3、命好,家里有矿,躺赢赚w

没有一条和996有关。

第一条是后发现代化国家不可能做到的,美国成为全世界最强的土匪,就是利用了工业化的时间差,在全世界大部分国家还没有进入工业化的时候,美国进入了工业化,就可以通过这个技术时间差去积累军事优势,然后抢劫全世界。

最后一条也不行,这属于投胎的功夫,我们还活在人世间,你说研究投胎技术等于白说。

也就是说,让鹤岗变成瑞士的唯一方法就是争夺高端产业链,有了高端产业链,我们的军事实力也会更加强大,毕竟赚的w多了,军备自然就升级快了。

中国和日本、欧盟不一样,今天中国的贸易地位在朝鲜战争就决定了,我们是有独立主权的国家,哪怕最穷的时候,也不怕和美国开战,还打赢了。

所以只要我们的高端产业链发展起来,我们就可以成为一个超越美国的存在。不存在日本那种发展起来被美国又摁下去的局面,毕竟中国境内没有美军基地。

996不是勤奋,只是一个社会阶段,中国现在已经度过了高速增长的时代,纯粹靠堆加班是搞不出来光刻机的,需要的是技术和科学。

我们应该奋斗,做有意义的奋斗。

996无法提升科技,而支持奋斗也不是支持996。

反对996是对的,因为我们确实应该提升生产效率,但是现在网络有一种风气,那就是反对996过激到了连奋斗也成为了贬义词,这就过了。

我们这代人之所以奋斗,不是为了下一代继续996,而是为了这代人就拿下西方高端产业链,把鹤岗变成瑞士,让下一代不用再996。

有人说,鹤岗怎么可能变成瑞士?

这就好像当年,面对近乎绝望的中国局面,毛主席和方志敏烈士讨论中国未来的时候,依旧是充满了信心的。

怎么不可能变成瑞士呢?甚至我们的鹤岗要超越瑞士。

今天之所以我们要奋斗,甚至会出现土地财政来支撑基础设施建设的费用,让部分年轻人在互联网抱怨社会压力大,是为什么?

就是因为我们中国人在清朝“躺平”了,西方人正在大航海的时候,我们正在充满天朝上国的美梦中躺平。

没有高端产业链的国家,只能通过土地财政来解决财政问题,这不是制度矛盾,这是发展程度太低的代价。

对有些丧气的年轻人,我想说:难道你不想继续和我一起当麻匪发钱了?你改主义了?

有部分躺平族说:感觉有点不轻松。

我说:难道,这次我们也要让下一代继续恨我们吗?

我又问美姥爷:你和美元霸权,谁对我很重要?

美姥爷:我?或者美元?

我说:没有你,对我很重要。

作者:每日怡见(sxjjzj77)


user avatar   liu-shu-bin-57 网友的相关建议: 
      

安逸和奋斗并不矛盾,完全可以同时体验呀。

比如追女票的时候帮她搬家,七个大箱子我一一搬下楼的在抬上楼,整个过程累的要死但是感觉很安逸。

在最好的年纪,让自己和父母吃饱住暖有点闲钱,小病医保足够大病谁也没辙。在这个前提下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如果自己喜欢的事情需要受点苦,那也没事,一样是安逸享受的。


user avatar   maomaobear 网友的相关建议: 
      

1921年,你20多岁,有个学历,靠家里人疏通,在机关谋了个没什么实权的职位。

民国公务员工资是工人的几倍。算100银元吧,食品购买力大约相当现在的10000。

你父亲是地主,家里有还有几个作坊,颇有点钱。你不干公务员,也能过不错的日子。

你在城市有房子,有院子,下班逗逗猫,吃吃喝喝消费。

日子很快活。

你在民国新青年杂志发出问题,我为什么不选择安逸?

然后,你就开始了颠沛流离的一生。

没几年军阀混战,你的薪水欠薪了。

银元变法币了。

你还有家里的地和老宅。还能结婚生子过日子。

但是,很快日本侵华了。

你带着老婆孩子逃往内地。

物价飞涨,法币不值钱了。你的房子在沦陷区,房子没有了,猫没有了。

一家能糊口已经不易。

家里的地好在没在沦陷区,但是地租征实,负担越来越重。

好容易抗战打完,内战又开始了。

你的薪水更不值钱,不是机关里面可以弄点粮食,全家要饿死。

你家的地,被土改了。

地租没有了,父母被镇压了。好在没干坏事,保住命。

解放了。

你幸运的作为留用人员继续工作。

然后,运动就开始了。

你出身不好,镇反都没过去,退休前按比例划分右派,你中枪了。

一把年龄去背石头了。

没几年,饥荒来了,你幸运的饿死了。

没有赶上几年后的风暴。

如果你有预知能力。

那么大学毕业后,1920年你就不能安逸。

而是学好英语,找到教会分门路。

处理家里的田产,在上海租界投资买地,等升值。

在日本侵华前出手。带着钱,跑到美国投资军工股票,二战躺赢。

在美国,你大概用活到80、90年代。能动弹的话,还可以以外宾身份来投个资。去北京买十个八个四合院。让子孙继续躺赢。

简单说,你目前的安逸,不敢说是个可持续状态。

混的牛x一点,有变故的时候,能继续安逸的概率高一点。

骆驼祥子其实一个人拉自己的车,也很安逸,拉一天车挣几十元,还能才羊肉馅包子,和好点的茶叶加点白糖。

但是拉一次兵,生一次病,就得破产。

刘四爷遇到变故,就能卖了车场拿到现金去享福。


user avatar   lu-luce 网友的相关建议: 
      

可以啊!

你看王思聪就是这样啊!

事实是,大部分人不能在最好的年纪选择安逸的原因就是:

穷。




        

相关话题

  人到中年一事无成,努力还有用吗? 
  感觉到了30岁突然找不到人生的意义了。是什么原因导致呢?应该怎么突破?或者打破? 
  人到中年一事无成,努力还有用吗? 
  为什么不能在最好的年纪选择安逸? 
  你怎么看待十几二十几岁就去厂里上班? 
  30岁以后努力还有意义吗? 
  20出头的年轻人,到底想得到什么? 
  为什么有的人年纪轻轻就没了上进心和欲望,躲在舒适区只想安逸地生存? 
  可以不结婚一个人过一辈子吗? 
  为什么有的人年纪轻轻就没了上进心和欲望,躲在舒适区只想安逸地生存? 

前一个讨论
你在游戏《戴森球计划》中都有哪些骚操作?
下一个讨论
这个世界对胖女孩的恶意到底有多大?





© 2024-06-29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06-29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