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葩说》做到第七季。
它的辩题终于从当初辩论「要不要向父母出柜」的舆论先锋,走向了讨论「家长群都在吹捧老师,我要不要跟风」这样“牛粑粑一样的烂事”。
△这话不是我说的,是奇葩选手熊浩说的,吐槽辩题越来越琐碎的时候,他都已经气到模糊,我连截一张清晰的脸都截不到。
“下班后的工作消息该不该回?”
“父母该不该告诉孩子:家里不富裕?”
“老婆年薪好几百万,要不要当全职爸爸?”
……
在这些琐碎的辩题下,那些曾经让我兴奋无比的辩手,都变得魅力全无。
谁要听执中陈铭跟我们扯家长里短呢?
可以说,第七季支撑我唯一追下去的动力,也是他们这季唯一做对的一件事,就是请来了新导师——刘擎。
刘擎是谁?
很老实说,在看《奇葩说》之前,我也不认识。
作为一个哲学教授,他的知识付费课程,远没有另外一个导师薛兆丰的经济学受欢迎。
用刘擎的话说,订阅数字,他差薛兆丰一个数量级。
不过,这只是他上《奇葩说》之前的情形。
《奇葩说》上一开口,刘擎火了。
微博上出现了#刘擎 哲学教授的魅力#这样的热搜。
网上很多人和我一样,被刘擎圈粉,认为他是这一季《奇葩说》最大的亮点。
△豆瓣上搜刘擎的名字,都是被他圈粉的
宋丹丹作为女神上节目,见到刘擎化身迷妹,为了他一口气听了25讲的“西方现代思想”。
还有李诞,这个说着“人间不值得”的男人,也被刘擎所征服。
“他每次一说话,我这个小心脏,突突的。”
为何刘擎有这么大的魅力?
男女老少通杀?
一个有“人味”的哲学教授
刘擎,不是第一个上《奇葩说》的教授。
蔡康永听到刘擎是哲学教授的时候,也很惊讶:一个综艺需要两个教授吗?
但刘擎和薛兆丰不是同一个类型的教授。
薛兆丰是那种严谨、理性的教授,他当年就是凭借他那副“冷酷无情一本正经说经济学”的样子吸粉的。(第五季我也被薛兆丰吸引,文章戳这里)
而刘擎,则多了一丝“人味”。
哲学教授,在很多人眼中,他们研究都是一些非常形而上的概念、理论,和现实生活很有距离感。
可刘擎,并没有给人这样的感觉。
一出场就是T恤+牛仔外套,比其他几位导师打扮更接近年轻人。
知乎高赞答案:“我完全是被刘擎老师的衣品圈粉的。”
没那么多学究气。
是因为刘擎老师,在读书的时候,就是一个十足的文艺青年。
他是78届的大学生,当时高考恢复没多久,国家都在鼓励“科教兴国”,所以刘擎读了化学工程系。
但其实,他内心对社会有很强的好奇心,平时也喜欢搞戏剧、写诗,10岁第一次登台表演,说的就是马东的父亲马季的相声《友谊颂》。
1990年,刘擎赴美留学,就把研究方向转向文学和哲学了。
△年轻的刘擎读的虽然是理工科,但骨子里却是文艺青年
对文艺的兴趣以及过去表演的经验, 让他即便上《奇葩说》也不怯场。
刚出场的时候,观众几乎都不认识他。
他自我调侃:“神秘嘉宾的意思,就是见了,你都不认识是谁。”
面对不太了解的文化,他会敞开胸怀去接受。
像海选第一个是女爱豆李佳洁,刘擎知道她的观点不够深刻,但还是对她身上那种横冲直撞的劲给予肯定,认为那才是真诚、可以打动人的东西。
刘擎第一次大规模圈粉,是和薛兆丰的1VS1开杠。
「学哲学和经济学,哪个更有助于找对象?」
两位教授互换立场,薛兆丰的持方是学哲学更有助于找对象,刘擎则是学经济学。
这辩题这持方,摆明是要搞事情的。
薛兆丰已经来第三季了,他已经很懂得节目的套路了,一来就明褒暗贬、绵里藏针:“学哲学的人很容易让人看起来很博学……”
刘擎原本以为是来恭维一下对方学科的,没想到薛兆丰暗藏杀机。
不过,他也反应很快,一下子就接住了:“为什么经济学家更容易找到对象,虽然他们不容易保持对象……”
轻轻松松,攻守逆转。
之后,刘擎提到经济学家会用分析市场的思维来“收割对象”。
他们找对象更有效率,但不容易保持是因为感情不能靠计算来维持。
损了“经济学”一轮后,刘擎来了一个恭维式的收尾:
“但薛兆丰老师现在有很美满的家庭,这是为什么,为什么呢?因为薛兆丰老师,他自己具备了一种他自己都不知道的深藏已久哲学家的品质!”
全场沸腾!
一句话,既夸了对方,又夸了自己的学科,完美的落点,漂亮。
虽然这样一场辩论,娱乐的性质更多,但大家都被两位教授的机智和幽默所折服:果然智商高的人吵架,听起来都有趣很多。
刘擎也证明了自己,是完全可以融入《奇葩说》的气氛的,并不存在什么水土不服和隔阂。
刘擎说过,当他在微博宣布自己要到《奇葩说》当导师的时候,有一些言论是表示不解的。哲学教授上综艺,在一些人眼里,是掉价的行为。
可刘擎不这么认为。
他想上这节目,是因为如果这么大流量的一个公共场域,学者、知识分子都完全不参与的话,舆论是不是会变得越来越狭隘?
他愿意充当这样一个桥梁,在《奇葩说》上对社会议题发言,有力地、准确地传达出一些作为哲学家会思考的,不特别晦涩但也不会简单化的观点。
而刘擎打动人的,
恰恰就是他后来认真表达出来的,
作为哲学家的观点。
一个还相信真爱的男人
哲学家的观点是怎样的?
不枯燥、不乏味。
反而还带着人文关怀的温度。
尽管我上面吐槽过,今年《奇葩说》的辩题实在是像“牛粑粑一样烂”,但就在这些烂题中,刘擎的观点,总能让人感受到一丝温暖和浪漫。
比如「妈妈疯狂应援男明星,完全不着家,我该不该阻拦她」,正方抓住“疯狂”这个点打,指出这是不理智、不合理的行为,最后也是票数更多的一方。
但是刘擎却站在妈妈的角度上思考:
“这个疯狂是谁说的?不是她自己,而是别人。这里边有一个第一人称理由(当事人本人的视角和理由)和第三人称理由(外部的旁观的视角和理由)。第三人称理由是普遍的、正确的、大概率的应用,但是我们仍然要尊重一个人第一人称的理由,因为他是当事人,这是他的生活。”
“尊重意味着什么?不是说她做的事情都是对的。尊重意味着把她当作一个人来尊重,包括这是一个可犯错的,但是可以有自己担任这个出错风险和责任的人,这是把妈妈当作一个人来尊重。
我们可以给妈妈进言,可以通过撒娇的方式来劝她,但是说过这一切之后,最后的决定应该是当事人她自己的,因为这是当事人她自己的生活。”
把妈妈首先当作“一个人尊重”,而不是用他人的视角对妈妈的行为做所谓“正确与否的判断”,这是刘擎的立场。
还有「奇葩星球要推出前任点评App,你支持吗」辩题上,支持的正方,一直抓着一个点,就是这个App是有用的,可以让你更快了解一个人,提高信息效率。
刘擎则提出两个观点反驳:
一、在这个世界上,有些东西是取用关系,餐馆、服务、网购平台,但人不是取用关系。
“哈贝马斯把这分为两种,系统和生活世界,友谊、感情、爱情、伦理生活是生活世界,现在是系统殖民了生活世界,我们要非常警惕。”
二、爱情是永远无法量化的东西。
“我们任何一个人哪怕你不是那么富有,不是那么英俊,不是那么聪慧,但在一个亲密关系当中,你在那个时刻,你是全世界最好的,爱情是我们每个人都会享有的一种无上的特权,这个时刻可能会过去,但它是唯一一个不能用数量化表达的东西。”
两个观点,既有思辨性又有人文关怀,既铿锵有力,又温情脉脉,说这段话的刘老师,在发着光啊。
而在这些充满浪漫色彩的观点中,我最受触动的,是「好不容易追到的真爱怕狗,我该不该把狗送走」这道辩题。
作为一个有宠物的单身人士,我原来是坚定不移地站在反方,不该。
我一方面很能理解人和猫狗之间的感情,那一种羁绊不是说切就可以切断的,我也无法原谅把猫狗送走的自己;另一方面,我对爱情也没有了年轻时候那种不顾一切的冲动,对爱情的期盼和渴望也越来越少。
但是,刘擎说动了我。他说,现在这个时代,大家更愿意守住和宠物的关系,因为那是安全的有回报的。真爱是什么?人心险恶,而狗对人是忠诚的。
“所以,当我看到这道辩题的时候,说有人还在这两个问题当中困惑,我觉得他有一种勇敢的天真,所以我愿意试着为他的选择找一种理由。”
△上面这段话值得反复阅读
勇敢的天真。
这个词,突然就把我震住了。
是啊,我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失去了这种天真,不敢再相信爱情的美好?不敢再去期望真爱的到来?甚至有时候会用功利的眼光去衡量爱情?
刘擎在幕后采访时就说过,这道题目最让他惊讶的,是这些年轻的孩子,谈及真爱的时候,是那么的空洞,就好像他们不再相信真爱这件事。现在大家总在追求一种不被辜负的关系,但爱情不是这样的,爱情的迷人之处,就在于它可能被辜负。
听到这里,我真的很感动,虽然我应该还是那个不会为了爱情把宠物送走的人,但是刘擎认真且真诚地赞美爱情的样子,是这个时代极为罕有的浪漫。
△刘擎老师让我愿意相信真爱存在
现实主义VS理想主义
而刘擎在这个节目最大的看点,当然是他和薛兆丰的“理想与现实之争”。
在这一季里,刘擎和薛兆丰都反复强调一对概念:应然(应该是怎样)和实然(实际是怎样)。
提倡理性、进取的经济学家薛兆丰,注重的是“实然”,他要告诉大家这个世界是怎样的,我们如何去适应它,在现有的规则中取得进步。
而刘擎,显然是“应然”派,他要不断提醒人们,这个世界应该是怎样。
两人目前最经典的对碰,是「下班后的工作消息,该不该回」这个辩题。
(说实话,这个辩题真的很无聊。我一开始都不想看这集,是有朋友说你快去看薛兆丰和刘擎的辩论,很精彩,我才打开的。)
薛兆丰是正方,该回。
他在这道辩题里,就提出了应然和实然的区别。他说,哲学教授的责任是讲这个社会应该怎么样,他不讲实际上怎么样。大多数人关心的是这个世界是怎样。
很多年轻人讨厌那些告诉他们这个现实社会是怎样的人,但是他只是把你不喜欢的消息告诉你而已,你杀了信使,也不会变得更好。
大部人从事的是脑力劳动。脑力劳动,具有流动性的,随时随地都可以工作,而今天的科技为这种脑力劳动提供了极大的便利,有人把这事看作是人生的障碍,也有人把这看作是一种机会。
“我们人生只能这样,你不能既要,又要。所有的工作,都是把别人的辛苦变成自己的辛苦,把自己的舒适换成别人的舒适。”
薛兆丰的观点很清晰,就是下班回工作消息,上下班时间没有区分那么清晰,是脑力劳动的工作性质。你珍惜这个机会并顺应这个规则,你就能得到比别人更快的提升。
而刘擎,则不同意只关注“实然”这一点。
如果我们只知道实际怎样,那我们永远都没有改变它的机会。
“恰恰因为我们有应该的样子,我们对实际有所不满,我们有应该如何的样子,这是人类的实在的精神结构……
那个只知道实然的人类是一个虚构的人类,人类的内在的精神现实性包含着我们想成为谁。
接着,刘擎提出很重要一点,这个问题,不是为那些适应这个规则的人提出的,而是为那些觉得下班后信息是侵扰的人说话。
他们如果拒绝回复,他们就会失去竞争优势,为什么我们要接受这个结果呢?
刘擎还把这个辩题与之前《奇葩说》里996的题目联系起来,为什么别人搞996我们八小时工作制就要被淘汰?
“这个世界应该让那些不好的选择消失。
八小时工作制,一星期工作五天是一个进步,因为人不只是有效率,不只是能够当做成本收益的计算的砝码,仍是一个作为目的的存在,而不仅仅是任何发展的工具。
忘记这一条我们就会变成现实的奴隶,现实再怎么糟糕,我们服从他才是对的,这恰恰是那一种所谓经济学家的最大的误区。”
“你在现实的处境中,但是我们要有大视野,我们不接受这个东西,至少我们要对这样一种接受的观点表达质疑和批评。
大家想一想童工制是怎么废除的,八小时工作是怎么开始的?劳动保护法是怎么开始的?这些都是一开始被作为空洞的口号,这是我们人类叫作理想的东西。”
哪怕这种996、下班要回工作消息的制度现在不能改变,也不是一两个人能改变,但刘擎坚持,我们应该有意识到这是不对的觉悟,否则社会永远不会进步。
振聋发聩的一段话有没有?
尽管就像《奇葩说》过去的辩题一样,无论正方还是反方,都没有绝对的对和错。
这就是现实主义和理想主义的差别,薛兆丰说的没错,我们要顺应这个规则,我们才有可能在职场进步,因为我们一个人是无力改变世界的。
△其实马东这个总结挺对的
但是,我在听完刘擎说话的那一刻,真的有李诞那种感觉:
澎湃了,沸腾了,年轻的我醒过来了。
那是许久没有感受到的,一种理想主义的呼唤。
工作十几年了,早就被这个社会毒打得面目模糊,对于一个30多岁的人来说,好像再谈理想、再谈抗争都是一件很可笑的事情。
但是,这时候,突然有一个像刘擎这样的先行者,站在你面前,告诉你,真的有人一直践行着当初的理想,一直在社会上大声疾呼“我们不应该这样”。
任何一个内心有过热血的人,都不可能无动于衷。
也许现在的我们,是没有成为刘擎老师的勇气和能耐。
但这并不妨碍我们像李诞一样,欣赏刘擎这样的人。
长大的我们,很清楚,我们需要薛兆丰老师提倡的理性,这样才能在这个残酷的世界里生存下去。
但与此同时,我们更加明白,我们现在缺少的,正是刘擎老师身上那点“勇敢的天真”,它是我们继续在这个残酷世界里生活下去的希望与火种。
很喜欢刘擎说的,做一个理想主义者并不难,诗也不总是在远方。
只要你还有一团火,只要你还想要改变——
“在你苟且的时候,
你心中尚存的不满,
就是你眼前的第一行诗。”
全文及更多相关内容,首发于我的微信公众号“花吃了那女孩”(ID:huachinvw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