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的评分和三观什么关系?
教父三部曲的三观如何?
我觉得认为“三观不正的电影评分就应该低”这种思想才是三观不正。
因为三观不正本身就不影响电影评分,不是在中国不影响,全世界都不影响。
影史评分最高的电影叫《肖申克的救赎》
这电影从头到尾没有一点三观正的地方。
如果我没有记错,这个细节通过闪回的方式,出现了两次。
刘德华(潘乘风)在开车,倪妮(庞玲)坐在副驾驶,两人就刘德华能否回归警局争吵了起来,这一幕也是两人分手的那一幕。
在争吵的过程中,刘德华(潘乘风)不断责怪倪妮(庞玲)没有为自己说话,也说出了那句铺垫后文的话:「难道要我给你们做出一次爆炸,亲自给你们拆一次弹,才能相信我可以吗」。
在这句话之后,倪妮(庞玲)的一句可能被大多数人忽视的话,是这部剧三观很正的细节:
「我带你去看(心理)医生吧」
「我的身体没问题」
「我是说心理医生」
没错!刘德华(潘乘风)之所以“黑化”,并非黑得毫无逻辑、毫无道理,而是因为那一次爆炸,让他患上了PTSD(创伤后应激障碍)。而倪妮(庞玲)一度意识到了这部分,尝试去拯救他,却被拒绝。
上个世纪80年代初,美国发表了DSM-III(精神障碍诊断手册(第三版)),这一版的诊断手册,有两个重大改变,其一是放弃了动力学的观点,首次以医疗模式为主要诊断方法,其二,就是首次将PTSD(创伤后应激障碍)列为一种精神障碍。
这一进步,离不开一个重要的历史事件——越南战争。
20世纪70年代,越南战争结束,有数十万的越南老兵退役,退役之后,他们的生活出现了重大困境,许多越南老兵生存艰难,终日活在战争的梦魇之下。
例如,纽约大学蓝贡医学中心的Charles Marmar一项跨越25年的纵向研究[1]发现,大约15-17%的越南退伍军人,在人生的某一时段会存在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这一数字大约在27万人,这27万人中,有三分之一的人同时共病有抑郁症。
PTSD的症状可参考:
除了侵入、回避、高警觉和认知与情绪的低落这4个主要症状之外,创伤会使人们的性格也发生一定的改变,其中很重要的一个部分是——你会反复让自己陷入危险的境地。
例如,受性侵创伤的女性,常常会做性方面高风险的事情,比如出入被性侵风险高的地区,甚至从事性工作;在越南老兵这个群体中,有大量的人,由于缺乏生存技能,以及对赶赴危险有莫名的冲动,从而在退役后,继续从事雇佣兵的工作。
在潘乘风身上,我们就看到了这样的影子,他对于从事「拆弹专家」这件事,充满了莫名其妙地执着,以至于让人看起来,觉得他过于偏执,难以理解。做文职难道不好吗?在我们一般人看来,在警局做文职是最棒的工作了,既享受公务员的待遇,又不用出生入死。
可是,我们没有看到,潘乘风对于赶赴危险的冲动,是因为他病了。
PTSD中,对危险的莫名冲动,对创伤记忆的闪回,对创伤相关的细节的易怒、易激惹,只要身边人一提起,一点就炸的特点,在潘乘风身上演绎得非常充分。
所以,警局这样对人身心充满威胁和挑战的职业里,心理健康的保护机制,是非常重要的。
这是这部剧的隐藏线,也是其三观正的地方。
我个人今年是不会回家过年的,当然我不会阻止别人回家。毕竟有很多人是存在这样的客观需求。
但是,以普遍理性而论,今年不回家过年确实是更安全的选择。
你回家过年,有几种情况:
不回家过年的话呢?
无论你上班的城市出什么事,你都在同城,都没什么可怕的。
现在比较特别的是,学校食堂破天荒的说今年寒假不休息,这可真是史无前例啊,大概是为了让一部分师生能够不回家过年吧。至少这件事情让我体会到,很有可能,这学校是真有很多人没法回家过年了(至少食堂师傅是没法回家)。
客观情况已经摆在这里了,今年一定会有相当一部分人不回家过年,那么回家过年的那部分人,一切平安自然好,一旦发生什么状况,之后很可能会被企业追责清算穿小鞋。所以个人看法是今年不回家是更优选择。
当然,具体选择肯定还是以各位自己的需求而定。
大成拳的阴招儿挺多的,封眼、插眼、戳喉、踩脚摁倒打百汇、上星、哑门、濂泉、人迎……
我该怎么证明自己是正当防卫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