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大胆的说一声,目前这个问题是一个伪命题。不得不借奥观海的那段言论,真的放开中国的需求,短时间内对世界经济的冲击,怕是会冲垮既有的世界经济网络,而世界暂时还没有给中国一个更好的机会去构建一个新的经济网络。
回到关键词,最好是中国的需求如何分层并且循环起来,现阶段才是比较靠谱的想法。
目前看中国的创新需求要集中在以75后、95前这几十年出生的人群,他们想了解世界,有一定的教育基础了解世界,有一定的经济资源驱动社会改变。以这批人为核心,打造上面所说的需求分层。
另外,需求的本质是什么?个人建议需求的根基要放在人群对时间的支配组成上,007,996是不可能有什么创新需求一说的,因为场景太过于单一,最终还是给对外贸易或者说对外需求满足为主,没有起到改造社会需求流动的目的。进而我们要考虑的是如何让这群人有时间去考虑需求,支配合适的时间制造和满足需求。
就说说几个大的点:
1,核心人群的上一代。他们的需求是什么?卫生健康,旅游娱乐,偏素的饮食,对文化传统的延续。但是目前中国的老年人群还比较难集中,因为要协助抚养第三代、自身身体状态不允许。所以针对这部分人群,要考虑50公里经济圈内,以及多个经济圈如何进行流动,如何让他们有足够的时间支配出来,实现自身的某些需求。这需求匹配的商业组织来运作,首先这样的商业组织至少要有3层结构:50公里经济圈基层组织,地理文化圈中层组织,最高层的协调调度组织。这类商业结构要保证文化圈中层组织的覆盖范围内,所提供的产品(软硬件和服务)符合工业化的基本要求:标准化,而且这个标准化的目标是尽可能的减少对核心人群的占用,尽量提高这部分人群的自我服务比例。
具体在实现环节,这部分老年人所持有的低效私人资产如果进入到社会流通中去,目的不是提高这部分人群的收入,而是降低社会运行整体成本。以前有宣传过靠房养老的政策,但是这个事情,在伦理和社会文化等方面,存在较大的执行风险。或者说没有一个合适的信用主体能够注入启动能量,如果在这一方面能形成较好的商业政策和组织,其实收效是非常明显的。能够较快速的将社会上沉淀的过时的资产,通过商业转换成目前流行的资产实体(偏硬件,而不是金融资产实体)。这部分的资产质量会得到较大的提升。
再说到下一层:
卫生健康领域,标准化治疗方案(医疗机构、个人护理),药品、医疗器具、治疗方案要针对这部分人群进行傻瓜化,尽量抹平文化水平差异带来的不适应。
旅游娱乐,目的就是让这部分人不要呆在家里。而是将更多的时间放在室外和文化活动上面。这样就需要提供质量较好的工业化的住宿、餐饮、文娱产品,比如这么多的广场舞需求,这么多的老年人K歌需求,这多的老年大学需求,这都是需求且没有真正做好的产业链。反而是这部分既有的产业链,将更多的目标客户群定到了核心人群以及未成年人群,导致社会整体成本上升。
当然这部分的需求满足,需要有配套的金融和支付模式,以促进商业的健康成长。
文化的传承延续,是一个最难处理的事情,因为一旦涉及到文化领域,通常都是低收益行为,要解决低收益带来的经济效率下降,只能通过增加服务人数来解决。但是前提是要对区域性的传统文化,进行现代化改造,提高老中青粘合度,这需要一大批有着良好文化开发和经营能力的产业人员,而且年龄还不能太年轻。
2,解决了上面的老一代,核心人群的需求解决起来成本会低一些。前面提到这部分人群,是尽可能让他们的需求多样化以及总量有一定的提升。先拿一点说:这部分人群必须要上班,能否就近提供托儿所,就是一个很难解决但是收效明显的方案,比如规定每一个写字楼能(提供3000人容量的),必须要有配套的托儿所场所。这一举措,将直接带来核心人群每天30分钟的额外支配时间。
另外,大量的老一代的低效资产进入流通市场,尤其是住房这个资源,将给核心人群带来更多的时间收益。这些时间资源的节约,将会给需求多样化带来可能。
另外,针对这批核心人群,最关键还是要有足够多的国际竞争的参与,因为要有更好更顺畅的国际竞争信息渠道,这是非常关键且收效明显的。
社会需求在一段时间内不会有大的变化,但是需求如何进行定界,满足以及责任分担,风险预防和承担,才是需求创新的常用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