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初的疫情可以说“给生活按下了暂停键”——大量线下业态陷入停滞,餐饮、商超、电影院、甚至教辅行业都是如此。但另一个角度说,线下行业的暂停键,反而就是线上的加速键。
在生鲜领域,我们看到叮咚卖菜、朴朴这类生鲜电商的快速扩张;在社区团购领域,我们看到一度沉寂的行业重新迎来增长;在消费品牌中,疫情相关的速食食品也同样涨势迅猛。教育行业也存在相似的趋势,在线教育在疫情刺激下反而继续高歌猛进,成为不多的抗周期且高增长的行业。
于是我们看到在线教育在2020年融资信息频传,在线教育获得持续加注,还有作业帮这轮超过16亿美元的新一轮融资。
值得一提的是,这已经是作业2020年的第二轮融资——就在同年6月份,作业帮宣布了E轮7.5亿美元的融资。
到了作业帮这个阶段,商业模式是否得到验证、单位经济模型是否持续优化、未来发展空间是否广阔,这些综合问题而非单一流量指标,才是机构考量的关键。从连续获得两轮资本支持来看,作业帮交出的答卷显然很不错。
教育这个万亿规模的市场在线渗透率不足20%,存在巨大的增长空间;而近两年的政策变化(严厉整顿线下无证机构、收费周期调整成 3 个月)与疫情造成市场供给大量出清,也给了头部玩家提升市占率的机会。客观来看,行业本身的价值与潜力毋庸置疑,之前和专注教育行业的VC同行们交流时,大家也都对在线教育的未来发展充满信心。
不过竞争也因资本的加注而加剧,特别是获客的竞争烈度——今年在线教育行业的广告投放明显加大,新客CAC(获客成本)甚至一度超过4000元/人,我们似乎又将目睹互联网“烧钱大战”。这让人不禁担心:在线教育会不会也像曾经的共享单车一样“热胀冷缩”,在风口时风光无限,最终却一地鸡毛、黯然谢幕?
回顾前面提到的各种关键问题,我们会发现企业还是要回归本原,通过切实的增长、高效的经营、可落地的创新来实现自身的商业价值,走在长期正确的轨道上。
如果从这个角度来看作业帮从偏工具型app到在线教育头部玩家的发展,我们会发现这家企业的表现,确实具备了很大的实现长期价值的潜力。
某种程度上来说,互联网创业企业的增长是不难的——如果不考虑ROI(投资回报比),通过大量砸钱投放总可以实现用户数量的短期增长;真正考验企业的,是用户留存(影响长期增长)和业务的实质进步(特别是收入侧)。
而作业帮就恰好是数量、质量兼顾的典型:流量侧5年做到主APP 5000万DAU、累计激活用户超过8亿,成为了在线教育行业最大的流量平台;而收入侧也在2020年秋季实现了付费课学员总人次突破1000万,正价班超过220万人次的快速起量,规模领跑行业。
企业之间的竞争是一场长跑,短期的快速融资或许可以帮助企业取得一定的领先和优势,但是长期来看能够取胜的企业,仍然是经营效率优秀,业务运转良好,业务扩张合理的企业。
比如竞争激烈、日渐昂贵的获客环节,当友商必须通过线上线下全渠道投放来拉动增长时,作业帮则可以从他们行业第一的app直接进行转化,效率更高而成本更低,综合获客成本甚至能达到行业平均水平的一半。
而在课程类型的选择上,作业帮也是理性地选择了从直播大班课这种成本-收益更为合理、更可持续的班型入手,并且同时通过持续锻炼、升级的教研/讲师/辅导教师队伍和双师体系,来保证大班课下良好的教学效果。
这些业务节点的效率提升,才能帮助企业在激烈的竞争中建立起更高的承压能力和更好的持续发展能力,不仅仅为当下竞争中取得领先、也为未来长期价值做保障。
无论是一级市场还是二级市场,都越来越看重技术创新的价值。一方面,是因为技术突破往往能带来成倍甚至几十倍的效率提升或成本节约,为企业带来极大的竞争优势;而另一方面,持续的技术进步与创新才能帮企业建立深厚的护城河,而不用在同质化竞争中陷入“内卷”。
如果去看作业帮的发展过程,我们会发现从一开始这家公司就很注重产品创新和技术积累,发展至今也有了很强的科技实力。比如拍照搜题、作业帮口算、全新的伴学系统“雪球”这些创新产品背后都依赖着AI技术,而公司在AI上有着较高的起点和认识,从一开始就大量投入;另一方面随着用户规模不断提升,持续产生的用户使用数据也有助于公司持续迭代算法,提高准确率、拓展新的应用场景,形成了良性循环。
AI只是技术应用的一个侧面,除了AI,自研直播平台、教材题库知识图谱的建设等等持续的技术投入,都将在未来的业务落地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总的来说,在2020年这样一个大环境追求胜率而非赔率的情况下,我们会发现行业逻辑上头部企业具备更大的优势与竞争力,而资金逻辑上投资机构也倾向于在头部项目抱团。
这样的大背景下,作业帮作为目前流量侧第一的头部在线教育行业,不唯规模领先行业,在运营效率、增长质量、技术创新等多方面都体现出了走在正确轨道上的良好趋势,体现出了进化成为抵御风口变迁的“热胀冷缩”、穿越周期持续成长的优秀企业的潜力。这种企业,正是投资人追求的“做时间的朋友”类型的具备长期商业价值的企业,获得持续的押注也就不足为奇了。
现状就是,我依然没太清楚,这行业的这么多投资,最后是要走公立教育体系下的财政补贴来回收,还是走非公立教育的家长囚徒困境式军备竞赛来回收。以及更为重要的,孩子们的教育成果,到底提升了没有。教育资源的不公,到底是缩小了,还是进一步加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