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话说的不是敌机,而是别人家的飞机。
说话的是通用动力设计团队,背景是 LWF 竞标,具体针对的是自家的 772 号方案:
1970 年代初高性能战斗机刚开始利用涡升力现象提高大迎角机动飞行时的升力系数,鸭翼为固定式以规避全动鸭翼与主翼之间的涡流场非线性耦合 (当时无论是空气动力学理论水平还是电传飞控系统的信号处理能力皆无力应对这一棘手问题,实际上世纪之交前后服役的欧洲双风 & 鹰狮也未能完全解决上述困难,选择了回避矛盾的技术路线),772 方案的近耦合固定鸭翼俯仰控制权限远低于 J-10 的全动鸭翼,主要起到固定的涡流发生器作用。相比之下,放宽静稳定度的 F-16 采用全动平尾获得了更大的俯仰控制权限,以边条翼实现了涡流发生效果。展弦比较大,前缘后掠角相对温和的梯形翼亚音速诱导阻力小,机动飞行时能量流失较慢,中单翼易于实现翼身融合,获得减阻减重增升增容的多重收益。
理论上 772 的大后掠角鸭翼 + 三角翼超音速性能更好,但常规布局方案重量较轻,推重比高力大砖飞,部分抵消了 772 的超音速气动性能优势,况且皮托管进气道在马赫 1.5 以上情况下总压恢复急剧下降,772 气动布局的高速性优势实际上无从发挥。
高空超音速任务的生态位已被 F-15 牢牢占据,LWF 追求超音速性能既缺乏意义,也极度地政治不正确。
本质上 F-16 围绕高亚音速咬尾格斗设计,强调中空高亚音速持续转向率和敏捷性,常规布局对前者有利,放宽静定度加力臂较长的全动平尾对后者有利。772 的超音速性能整体而言与 F-16 相当,亚音速瞬时转向率 (取决于最大升力系数和俯仰控制力矩) 很难占到上风,亚音速持续转向率明显不如 F-16,敏捷性亦因横滚率较低 (非全动鸭翼控制权限不足,副翼力臂较短) 而无法与 F-16 竞争,空重和复杂性 (源自鸭翼与主翼的相互干扰) 则均高于 F-16,遭到通用设计团队排斥是理所当然的,但这并不意味着鸭式布局天然地不如常规布局,而是反映了时代的局限。
LWF 是尾追式近程空空导弹时代的昼间格斗飞机,先天适合选择边条翼常规布局。就算(采用全动鸭翼的)鸭式布局技术上没有困难,也会在择优上岗的公平竞争中被淘汰出局。孕育于 1970 年代的典型三代机(F-16,F/A-18,MiG-29,Su-27)全部采用边条翼常规布局绝非偶然。
及至全向攻击格斗导弹 & 先进中距空空导弹石锤,瞬时转向率 & 超音速机动性成为制空飞机的性能优化重点,全动鸭翼鸭式飞机技术也初步成熟,鸭翼最好的位置就从 "别人家的飞机" 变成了 "自己家的飞机"。
ATF 采用保守的四尾常规布局(F-22)即具备碾压典型三代机的超音速飞行性能优势,自然不会去选择飞控难度更大的先进鸭式。
如果非要找硬骨头啃,隐形性能远迈同侪的寡姐不香吗?ATF 面对的是传感器密布的欧洲战场,全向宽频段 VLO 对战斗力的加成不言而喻。
某 "爆款" 是一鸡多吃的前线打击飞机。其气动布局强调舰陆通用 & 亚音速飞行性能,对超音速飞行性能的好坏则并不在意。鸭式布局因此被拒。
高空超音速任务的生态位已被 F-22 牢牢占据,JSF 追求超音速性能既缺乏意义,也极度地政治不正确。
东方泥腿子们面临的局面则是:
1)对面有娘娘;
2)发动机技术相对落后;
3)气动理论与飞控技术较 ATF 时代大幅度前进;
4)设定战场地理跨度巨大,传感器密度相对较低。
"自己家的飞机" 于是再次成为了鸭翼的最佳位置。
相关内容参见:
说到底,任何脱离技术时代 & 工业基础 & 任务设定的论断,本质上都是在耍 LM。
咿?
我觉得这不是挺好的。
我们用鸭翼,我们自己满意,美国人也满意。
双方岂不是都挺开心的。
这不就好了么。
借助这句话对中国空军阴阳怪气的人究竟站什么立场?
站美国人立场,美国人自己都开心你们着什么急?
占中国人立场,对中国空军阴阳怪气的是干什么?
想来想去,只有阴阳人立场的人才会喜欢用这句话了。
解放军空军航空兵和解放军海军航空兵也会说,变后掠翼治好的位置是在敌机上面。
没用过不代表不好。
89重作为营连火力,已经彻底把通机的位置取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