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武道和河马对海绵剑存在不同看法”是提问者自己的想法,并不意味着二者对海绵剑真的存在什么差异性看法,所以我猜作者真正想表达的是“在兵击运动中肥德一类的钢制训练器材是否比海绵剑高级(拟真)”,我不想堕入这种预设的立场泥沼,不过愿意谈谈钢制训练剑和海绵剑的特性区别。
先谈谈钢制训练剑,对西洋剑来讲,肥德无疑具有许多毋庸置疑的优势,更接近真剑的手感,更接近真剑的风阻,更接近真剑的刺击指向性和压力反馈感,那么肥德是否就是真剑的完美模拟品呢?
这是我平时训练使用的一把钝剑和一把肥德,用硬度笔划过之后可知二者的战斗部硬度基本相仿,在48HRC左右,对比起来比较具有说服力
明眼人不难发现,在最主要的战斗区域,二者留下的战斗痕迹或者说战损截然不同,考虑到钝剑的“刃”和真剑还有很大的差别,真剑上的痕迹和战损只会更严重,那么这就带来了第一个问题,肥德在交刃时的刃感和真剑是不一样的,俗话说就是“不咬刃”。
如果你打断过三把以上的肥德,基本可以获得这样一种直观认识,就是一把新的肥德交刃时的刃感是不怎么好的,有些滑的,而一把经年累月使用的肥德刃感要好的多,这是因为长期的战斗在肥德刃部打出了很多浅坑,两把刃部布满浅坑的肥德相交时,反而能够模拟出一部分“咬刃”的感觉。
海绵剑的优势和劣势在某种程度上和钢剑恰恰相反,它的手感往往和真剑有较大的差距,运剑时的风阻过大,刺击的指向性和压力反馈感均不是太好。但是如果处理得当,可以模拟出“咬刃”的感觉。
它还有许多额外的优势,比如更低的成本和更低的护具水平要求,这对推广运动至关重要。所以就西洋剑来说,海绵剑和钢剑不存在对立的问题,而是一个互相补充特性的问题,海绵剑、肥德、钝剑共同组成了一个器械体系,让练习者尽可能多的获得接近真剑的训练效果。
对东方武道来说这个问题可能要复杂一些,因为很多武器的重心和质量分布更靠前,护手更小,因此在防御思路上更倾向于用武器的前半部分而非依靠强剑身和护手,所以在钢化之路上容易陷入两难境地。
减伤设计=重心/质量后移=失真
拟真设计=威力过剩/护具不足=狗头打爆
比如要造出钢制的双手长刀、长剑、清剑训练剑是比较容易在安全性和拟真性上得到一个平衡的。但是要造出其他质量更靠前的训练武器,难度一下就上去了。所以在东方武道这个体系里,海绵剑的地位要更重要一些。
我觉得在“谁更能模拟真剑”这个问题上没有什么不同看法,毕竟大家都不是傻子,谁都知道最像真剑的只能是真剑本身,大家最终作出了不同选择,都是基于自身安危和利益的自然。
当然,对于制造和销售这些玩意的商家来说,可能有另外一番解释和说法,你看看就好。